人教版高中地理全课件知识点总结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全课件知识点总结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全课件知识点总结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全课件知识点总结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全课件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

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八巨行

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条件原因

外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部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辐射b俄稳定;

自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身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质量、体积适中;

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水汽逸出,适宜的温度使水多以液态存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

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

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

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

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

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

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北京时间的含义: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中国统T吏用的时间(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X时区差。

解题步骤:

第一步,求两地时区差:同侧减,异侧加;第二步,求出区时值,东加西减,知西求东用加号,知东求

西用减号。

补充考点: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1)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

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无偏向。(南左北右)

(2)促使物体水平运动前进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3)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堆积、侵蚀)都有影响。

(4)河流侵蚀与沉积有时候考察离心力。河流拐弯处内侧(凸岸)沉积,外侧(凹岸)侵蚀。

★考点7: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是23。261

(2)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地球在公转

轨道上不同位置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期求表面南北纬23°

26,之间作有规律回归运动。

位置-+-t-z=-日期(前后)直射点位置

(D春分3月21日赤道

②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

③秋分9月23日赤道

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4)黄赤交角与五带: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大。若黄赤交角

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

★考点8: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1)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夏至二达到一年中最短

6月22日

-------------北回归线_

阳3S

春董蠡嘉晶ttS点缩小

S一

.,

春\秋分

月春分

21、9月23日次年3月21日

赤道

太阳直射点质道上太阳直射点姗道上

全球昼夜早分全球昼夜单分

太阳直独点南移

昼长公竽会长太阳直射点北移

联小于熹鑫

繇爵匕鑫雷北极图犷大

懿符匕髓阍北极点缩小

南回归线

攵至太阳直射息在啻回归;

》日品穗麟跳;苴

12224一年中最长

①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春分、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

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

(2)四季形成的原因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四季的更瞽

补充:

(1)春秋分6点日出正东,18点日落正西

夏季六点前日出东北,十八点后日落西北

冬季六点后日出东南,十八点前日落西南

(2)日出地方时=12减二分之一昼长

(3)以夏至冬至为中心两侧昼长相等

(4)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反相关,影子方向和太阳方位相反。

(5)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向南北递减。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低。

练习

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0N三NN

SsS

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

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近日点、远日点

®O®

第二部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考点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

外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海拨越高,气压越低。

部水圈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构成的连续而不规则圈层。

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

生物圈

层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同时它对其他三个圈层发展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内地壳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部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幔上部有一软流层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幔

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被称为岩石圈“

层地核地核由铁和镇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33km),B表示古登堡面

(2900km)0

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考点2: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1)三大类岩石的比较表

分类形成过程典型岩石

万1_1_4浆有LJ-I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的叫侵入化-4-4-网k-L-4石LXJ

岩;喷出地表形成的叫喷出岩。玄武岩

砂岩、砾

已经生成的岩石裸露地表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

沉积岩石UUI、—页T—l石-L4、

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石灰岩

石灰岩变质

为大理岩、

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页岩变质为

板岩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

内力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

作用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变质作用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

外力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风化、侵蚀、搬运、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

作用重力能沉积、固结沉岩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固结成岩

★考点3: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其地表形态(地貌)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貌)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变位,最常见的两种基

本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和断层(地垒、地堑)。地表形态即地貌是指地球硬表面的形态或

外貌,也称地形。地貌(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是内力与外力形式相互作用下地壳物质运动

的结果。

(2)褶皱(地壳运动一挤压作用)与地貌

褶皱岩层形态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貌

构造未侵蚀的地貌侵蚀后的地貌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常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常成为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

新,两翼岩层较老或盆地为山岭

(3)断层(地壳运动——压力作用、张力作用)与地貌

断层构造岩层运动形成地貌我国对应的地貌

地垒相对上升山岭或高低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相对下降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考点4: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从作用方式看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方式。

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崩解、破碎,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侵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蚀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

作溶蚀形成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貌)

用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穴等

沉风力沉积形成静止沙丘、黄土堆积

积流水沉积形成三角洲1、冲积平原、冲积扇

作冰川沉积形成冰磺地形

用海流沉积形成海滩

(2)由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景观图

第三部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考点1:大气的垂直分层与特点

★考点2: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3: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1)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

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

到保温作用。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大气对太阳削弱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大气保温作用有

关。

(3)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

(4)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

(6)解释气温日较差晴天比阴天大的原因?

★考点4: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大气运动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一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一大气水平运动(风)。

热力环流的几个规律:

a.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上升,多阴雨天气(热低压);近地面气温高,反之(冷高压)

b.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c.高压低压,均为同一水平面比较

d.近地面和高空高低压相反

e.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向高处凸出

(3)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

郊®市区

威郊热岛环流

(4)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始终垂直于等压线。水

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向。

地转偏向力——使风向的匕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一一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减小得就越多,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

大。

(5)高空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6)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

夹角。

(7)根据等压线图判断风力(风速)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

梯度力小,风力小。

★考点5:结合实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地球表面均匀,高彳屋韦之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气压带分布规律

气压带分布成因气流属性

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下沉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上升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下沉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热力原因上升湿热

风带分布规律

风向

风带分布属性

北半球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极地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

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

低纬信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

(3)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

说,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赤道及其南北纬10°之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常年受中纬西风带影响终年温和多雨

西岸

南北纬30。一40。大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冬季

地中海气候

-IT-

西后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考点6: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1)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

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

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地区季节风向形成原因影响

东亚夏季东南季风局J温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温和少雨

冬季西北季风

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

南亚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局J;曷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温和干燥

★考点7: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令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锋面剖面示意图含义过境时过境后

冷气团主动向暧刮风、降毛且降低、气

气团移动温'雨雪天压升高、天气

冷锋

气转晴

V暖气团主动向冷连续性降气温升高、气

气雕动雨或雾压降低、天气

暧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造成阴雨

敌,或遇地形阻连绵的天

挡,锋面移动缓气。夏初,

准静止锋

慢,或较长时间在我国长江

一个地区摆动中下游地

区的梅雨

★考点8: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中心气压气流状况近地面气流水平运动中心气流密亶运动天气状况

低气送四周向中心福台,北半球技逆时甘方向,南半上升阴雨天气

压球按顺时针方向。

高反气旋中心向四周辐敏,北半球技蜘科方向,南半下沉睛能天气

压球技逆时针方向。

锋面气旋

a.气压P1<P2<P3

b.锋面气旋西部为冷锋,东部为暖锋

c.甲丁降水区域,乙为冷锋过境前,丙为暖锋过境后

p

★考点9:结合实例,简述旱涝、台风、寒潮和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灾害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

旱旱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们生活缺水,影响保护水资源,节

涝②河流径流量小日常生活;影响农业约用水,加强防

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生产,农作物枯死,护林建设,加强

大;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农业产量下降;影响农田水利基本建

工业生产,工业停产设

、-H-

汨自然原因:①气候夏季风的强弱变化;降水持续淹没农田、村庄,人加强防洪工程建

时间长,降水集中或台风的影响②水文水系水系们财产受损、人员伤设,加强绿化,

支流多,汇水集中;河道弯曲,缺少天然的入海亡加强水利工程建

河道③地形地势低洼。设

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

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台风热带、副热带海域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狂风、暴雨、风暴潮加强预报,及早

防护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低温冻害及时预报,及早

准备

地震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引起地面震动摧毁建筑,造成人员加强宣传教育,

伤亡,危害最严重做好应急训练

第四部分水圈与水循环

★考点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

程。

(2)海陆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它使陆地上的水不断

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和植物蒸腾、降水,它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

少。海上内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和降水,它参与水循环的水量最多。

★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更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交换能量,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

矛盾;(3)迁移物质,塑造着地表形态;(4)联系四大圈层,影响全球的地理环境。

★考点3:河流水的补给类型有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等

河流补给水源径流变化规律我国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雨水地中海气候东部季风区

季风气候

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形成春汛东北春汛

夏季汛期冬季封

高山冰川融水西北地区

冻断流

调节水量,a.河

流源头,调节水

湖泊水长江中下游

量b.河流中下

流,削洪补枯。

补给稳定与河流

地下水

互补

影响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从收入和支出角度分析,收入有降水和地表径流;支出有蒸发、下渗,工农

业生活用水。

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措施:⑴修建水库;(2)跨流域调水;⑶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4)

海水淡化;⑸合理开采地下水;⑹提高节水意识;(7)人工增雨;⑻减少污染浪费。其中属

于开源措施的有⑴⑵⑷⑸⑺,属于节流措施的有⑶⑹⑻。

★考点3: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1)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暖流。

★考点4: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

(1)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北顺南逆,中高纬度北逆。北印度洋夏顺冬逆。

图中的寒流包括5、7、10、11;暖流包括1、2、3、4、6、8、9

中低纬度大洋西部(大陆东岸)都是暖流,如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和巴西暖流。

中低纬度大洋东部(大陆西岸)都死寒流,如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加纳利寒流、本格拉寒流。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洋流对航海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多雾。

③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暖

流W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是得益于上升补偿流。

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污染范围。

第五部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1: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

★考点2: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

促进土壤的形成。

★考点3: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

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生产功能一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平衡功能一指各自然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自然地理环境

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的之间的协调。(4)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

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

★考点4: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要求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协调发

展。例如: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自然地理要素发生变化,并由此带动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考点5:结合实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⑴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

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

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热量太阳辐射

地带性)低、高纬度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水分海陆位置

地带性)中纬度明显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

明显(沿等高线水平延伸,垂直方向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更替)。垂直分异规律与赤道到两极

水热海拔高度

(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

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

垂直带谱越明显。

(2)山地自然带的几个规律

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从山麓到山顶和从山麓到极地相似。一般从山麓到时山顶先后为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

林、高山草甸、荒漠、冰川

阳坡自然带海拔高

山地自然带多少与山体的纬度和相对高度有关

同一自然带的海拔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3)雪线高度与季节和纬度有关

阳坡雪线高,背风坡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

★考点6: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要求人类在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例如对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种类、种植制度、灌溉方式、耕作方法等方面,分异规律要求农业生产要遵

循地域性的特点来进行生产。

★考点7: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

(1)近百年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波动上升。

(2)影响: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导致生态系统的调

整,影响农业生产(利与弊);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

第一车As的盍化

1.1的散量盍也

1、一个地3Ac的令然优长,锂,■出生率彳。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口[如化]

2、几个受喜的AQ。:“世界7。亿A(7(2。10/1。/31);中@13亿AO(2005,|/6)。[的化]

3、AO僧长的历史冷丝.(理解他亿)

时期AO变化鳍点鹰®

4卢力水平假,死亡率

庭Q条令之前人匕敢量少,人心传代便a,

AC?故墨传多,信长速度就4户为水平提高,住疗

冬业罩会朝向

伊余件改善,寿命1堤福

aQ革命行晶世界人口传长速度明显加住户力、住两修蜃不断

启住改善,死亡率日渐降假

4、20世匕以耒绕别过去100多年入。传长必速的感0:(理斛%化()

过£10。多年,伴他看住产工臭血社金住产力等去面的过步,A虚对鱼然环境杼或利用彳。改造的星,闱

不断护大,对各种交室彳。疾疾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名,侵X•虎对6处环境的利用彳。适应傕不断僧克,死亡

率过一步降依。

5、现个比巨AO6然僧长的敢量爱AC?6建相长率WAD法,犬J弃向第而。(理斛的化()

6、%色@家彳。爱息中④家人。夜化说就:(理斛的化)

鱼建德长率

底®分析金行变化超势骐型@家举例

水牛

地貌籍定,—

臼/寺鼓,做水社金保修初度健全,些®家的AQ儆罗新、德国、

优长渥偿

④家平住老班金的庭我篝超量0金逸渐。本

城少

A⑦信长很

波帝£的雅玄,氏族AQ信长异能

徐晨伊,世界到例

世济的芨展,匡疗2起孑谖馒,偃中®>印度、

中©水平经离人G中,成息

住李女的过步,AD多⑥家实能人8基斯优

家中⑥家自到

死亡率下得S旭副藤显

8。%以e

施疑:成己⑥家蚊励餐官,,)过外来卷氏及晨中⑧家卖竹计创生育,物到AD政詈,iki3Ap委亥

7、A(7传长梭式出出片率、死亡串、6线相长率三个族行构成。(物化>)

V式:4然线长率=出生率一再亡率

8、三种AQe表模式皖点(勿亿)

Ao僧长垓式依'’模式需供需(过渡模式)“三假”模式

鳍出生率宓需假

死亡率露假徐

立6然代长率极依鬃,假每假

A。僧长他为谴.偿供速代表零僧长或自僧长

住卢力水平不断增长.

分布热带发髭春&终后的成衣、那、痣等冽的主惠分布G威己⑥家(刈意大利、

林等地臣的屐中硼家或或晨中⑥家或比反匈牙利、盘般篝)彳。部分岌居中

笈后氏就比巨I®家(名。韩@、玄斤加健等)

9、X-Q信长傀式的其我:[的化(]

AQ信长模式息电质能型而铺佞型,健而向猊住型Si<0

靠我的团点:让卢力水平、⑥家政策、社金花刺、幻然环电、攵化肥含

AQ传长模式的庭或是以死亡率下降吁能的

10、大部分爱达@家(我冽、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之多敌定展•中⑥家的例佞型,中@为四代型,世界

为也偌设型庭而娓代型的过渡沟年。[弘化]

D协:改(北)属唐鳌全“现代”,及。於威晨M"过渡”,成屐申价家自多政,世界,与兔“色渡”

1.2人匕的空向盍也

1、A(7(4^:人的居住地G@防.或本⑧场国的成士改我C[而忆]

A(7口卷的打断:是苍芨住3地僚上的彩动(杉政臣日的改衣);是看有居住他的改色;

时向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AC口卷的类型(明黑皆跨越④界):@呼任婚、④内色卷

3、二成窃房曲陟AQ近卷的此位:[raft.]

近卷发0Of点国福路演

1.箍氏W义步张加德1.冽X■到美冽、”冽

1.〃(。上假到新之健

二成本主义宾晨2.«>冽里X-祗庭矣到尾冽

2.〃2知月爱@家到未

前2.地理大芨呢彳。新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