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简述抢劫罪与绑架罪的界限?答:(1)犯罪客体不尽相同。抢劫罪是复杂客体,同时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人身权利,主要侵犯的客体为财产所有权,因而归入侵犯财产罪;绑架罪是单一客体即人身权利,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也同时侵犯了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其与抢劫罪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主要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因而绑架罪归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2)客观行为方式有不同。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施加于被害人,威胁被害人家属或有关人员,迫使其在一定限期内交出索取的财物或提出非法要求。(3)犯罪目的不完全相同。抢劫罪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而绑架罪则以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45、简述盗窃罪与偷开机动车辆而构成其他犯罪的界限。答:(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偷开的机动车辆变卖或者留用的,应定盗窃罪;(2)如果为了进行其他犯罪活动,把偷开的机动车辆当做犯罪工具使用的,可按其实施的犯罪从重处罚;(3)在偷开机动车辆过程中,因过失撞死、撞伤他人或者撞坏车辆,又构成其他犯罪的,应按交通肇事罪与构成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4)为其他目的,多次偷开机动车辆,并将其遗弃,严重扰乱工作、生产秩序,造成严重损失的,可按扰乱社会秩序罪论处;(5)为其他目的,偶尔偷开机动车辆,情节轻微的,可不认为是犯罪,应当责令赔偿损失。49、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答:(1)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不同。侵占罪的行为人在持有公私财物之后才产生犯罪故意,即产生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盗窃罪的行为人是在没有占有财物之前就产生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2)犯罪对象不尽相同。侵占罪对象是行为人业已持有的公私财物,公私财物已经在行为人的控制之下;盗窃罪的对象则是他人所有、管理、持有的公私财物,公私财物在被害人的控制之下。(3)客观方面不尽相同。侵占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占行为,即将自己已经控制下的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盗窃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行为,行为人采取自以为不会被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看护人、持有人等发觉的方法窃取其财物。51、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界限。答:(1)犯罪客观行为方式不同。职务侵占罪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有;侵占罪表现为将他人的财物占为已有,其占有与职务上的便利无关。(2)犯罪行为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行为人所在之公司、企业等单位的财物;侵占罪的对象则是行为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行为人拾得的他人遗忘物或者发掘的埋藏物。犯罪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侵占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52、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的界限。答:职务侵占罪和盗窃罪、诈骗罪同属于侵犯财产罪,都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都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行为方式上,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一样,有时也表现以盗窃、诈骗的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犯罪客观行为方式不同。职务侵占罪的行为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二是行为人采取多种非法手段占有他人财物,既有盗窃、诈骗手段,也有侵占和其他手段。盗窃罪、诈骗罪的行为人没有利用职务之便,而且在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手段上仅限于窃取或诈骗。如果采取其他非法手段,则不能以盗窃罪或诈骗罪论处。犯罪对象范围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只限行为人所在单位的财物,盗窃罪、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没有任何限制。犯罪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是特殊主体,盗窃罪、诈骗罪为一般主体。54、简述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答:(1)犯罪客体不尽相同。两种犯罪虽然都侵犯了财物的所有权,但挪用资金罪侵犯了所有权的一部分,即侵犯了资金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但未侵犯处置权;职务侵占罪则侵犯了财物所有权的全部权能。犯罪行为对象不尽相同。挪用资金罪的对象是本单位资金,职务侵占罪的对象则是本单位财物,外延广于资金。犯罪故意内容不同。挪用资金罪的故意内容只是暂时挪用资金,准备日后归还;而职务侵占罪的故意内容则是将财物非法占有,完全不打算归还。56、简述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答:两个犯罪有许多相似之处,侵犯的客体均为复杂客体,除侵犯了财产所有权外,还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犯罪主体均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两者相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行为的内容不同。抢劫罪以当场实施暴力、暴力相威胁为其行为内容;敲诈勒索罪仅限于威胁,不当场实施暴力,而且威胁的内容不只是暴力,还包括非暴力威胁。犯罪行为方式不同。抢劫罪的威胁当着被害人的面实施,一般是用言语或动作来表示;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是当着被害人的面,也可以是通过第三者来实现,可以用口头的方式来表示,也可通过书信的方式来表示。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不同。抢劫罪是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可以是当场,也可以是在实施威胁、要挟之后取得他人财物。行为人以暴力相威胁迫使被害人限期交出财物的行为,不应定为抢劫罪,而应当以敲诈勒索罪论处。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不同。抢劫行为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法律不要求其劫取财物的数额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敲诈勒索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刑法规定以数额较大作为敲诈勒索的必要要件。57、简述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界限。答:两者的犯罪主体都属一般主体。犯罪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的客体和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敲诈勒索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是单一客体。在犯罪客观方面,敲诈勒索罪以威胁、要挟的方法,造成被害人心理上的恐惧从而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诈骗罪则是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从而仿佛是“自愿地交出财物”。59、简述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间谍罪的界限。答: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是指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本罪与间谍罪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区别:一是侵犯客体不同。间谍罪危害国家安全;本罪侵犯国家的保密制度。二是客观行为表现不同。间谍罪的行为内容复杂,获取国家情报只是其非法职能之一;本罪仅限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三是主观目的不同。间谍罪是将国家情报提供给危害国家安全的外国间谍机构;本罪不具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目的。60、简述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界限。答:二罪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区别:一是侵犯客体、对象不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危害国家安全,对象包含国家秘密以及不属于国家秘密的情报;本罪侵犯国家的保密制度,对象仅限国家秘密。二是客观行为表现不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是指将获取的国家秘密、情报提供给国外的组织机构和个人;本罪是指将获取的国家秘密提供给国内的组织机构和个人。三是主观目的不同。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一般要求行为人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目的;本罪不要求行为人有特定目的。62、简述伪证罪和诬告陷害罪的界限。答:两罪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其区别主要表现为:行为对象不完全相同。本罪的行为对象主要是人犯;而后罪的行为对象是任何公民。行为方式不同。本罪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重要情节作伪证;而后罪则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犯罪主体不同。本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而后罪则是一般主体。行为内容不同。本罪的行为内容包括陷害他人或包庇犯罪;而后罪则只是陷害他人。行为实施的时间不同。本罪是发生在立案以后的刑事诉讼过程中;而后罪则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64、简述包庇罪与伪证罪的界限。答:两者在提供虚假证明这一点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后者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犯罪的场合不同。本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之前、之中和之后;而后罪则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之中。包庇的对象不同。本罪包庇的对象包括已决犯和未决犯;而伪证罪的对象只能是未决犯。(4)犯罪目的不同。本罪的目的是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而后罪的目的既包括隐匿罪证,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也包括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追究。65、简述强迫卖淫罪和组织卖淫罪的界限。答:二罪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侵犯的客体不同。组织卖淫罪侵犯的是社会道德风尚及社会治安管理秩序;而本罪除侵犯社会道德风尚及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外,还包括他人的人身权利。二是实施行为的内容不同。组织卖淫的行为,是指以招募、雇佣、引诱、容留的手段,控制多人从事卖淫活动,不违背受害人意志;而本罪是采用强迫手段,‘违背卖淫者的意志。三是故意的内容不同。组织卖淫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组织多人的故意;而本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则具有强迫的故意。67、简述贪污罪与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界限。答:这四种犯罪都是以非法占有财产为目的的犯罪,行为形态也有相同之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犯罪客观方面有所不同。贪污罪中窃取、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则没有这一条件。犯罪客体与对象有所不同。贪污罪的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和职务行为廉洁性,行为对象仅限于公共财物;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行为对象是公私财物。(3)犯罪主体不同。贪污罪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是一般主体,即自然人。68、简述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答: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主观上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行为也有相似之处。它们的主要区别是:(1)犯罪客体不同。贪污罪的客体是职务行为廉洁性和公共财产所有权;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职务行为廉洁性和本单位财产的所有权。(2)犯罪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但不包括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72、简述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界限。答: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犯罪目的不同。挪用公款罪以非法占用为目的.即暂时地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贪污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意图永远地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人挪用公款后.犯罪目的由非法占用转化为非法占有的.如挪用公款后.携带公款潜逃的;挥霍公款.致使公款不能退还的:使用公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公款不能退还的;等等.应以贪污罪论处。(2)行为对象不同。挪用公款罪的对象仅限于公款;贪污罪的对象是公共财物。既包括公款.也包括公物。(3)客体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公款使用权: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财物所有权。(4)客观方面行为手段不同。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手段是擅自私用公款,实际案件中行为人一般没有涂改、销毁、伪造账簿的非法行为;贪污罪的行为手段是侵吞、窃取、骗取等非法手段,实际案件中行为人往往有涂改、销毁、伪造账簿的非法行为。(5)主体范围不完全相同。挪用公款罪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除国家工作人员外.还包括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74、简述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界限。答:受贿罪与贪污罪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牟利犯罪,都具有渎职性与贪利性的双重特色。其主要区别是:(1)犯罪主体的范围有所不同。受贿罪仅限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还包括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2)犯罪目的的内容不同。贪污罪在主观上以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为目的;受贿罪在主观上则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他人或者其他单位的公私财物为目的。(3)行为对象不同。贪污罪的行为对象是公共财物;'受贿罪的对象既包括公共财物,也包括公民私有的财物。(4)行为方式不同。贪污罪使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方法,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受贿罪则是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76、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答:两罪的主要区别是:(1)侵犯的客体不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是他人的商业秘密专有权和国家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制度。(2)行为对象不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行为对象是国家保密法规定的国家秘密;而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商业秘密。(3)犯罪主体不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将自己知悉的属于国家秘密范畴内的商业秘密透露出去的,属于想象竞合犯的情况,应选择一重罪处断的原则处理。77、简述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界限。答:(1)侵犯的客体不同。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客体是国家安全。(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泄露的是各种秘密级别的国家秘密;而后者的犯罪对象包括国家秘密和情报。(3)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一般是有权知悉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后者则为一般主体(4)罪与非罪的标准不同。本罪必须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而后者则无此要求。78、徇私枉法罪与伪证罪的界限?答:两罪的主要区别是:(1)侵犯的客体不同。徇私枉法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与司法公正;而伪证罪侵犯的是社会管理秩序中的司法秩序。(2)客观方面不同。徇私枉法罪限于利用司法职务之便;而伪证罪的实施者中的证人、翻译人并无利用司法职务之便的行为特征。(3)犯罪主体不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限于司法工作人员;而伪证罪的主体则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和记录人。国际法简答题国际责任的免除情形如果一国际法主体的行为的不当性已被排除,该主体的国际责任便随之免除1、同意:是指受害主体一方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加害主体一方实行某项与其所负之义务不符特定行为时,即排除加害主体一方的行为的不当性,从而免除其国际法责任2、对抗措施:是指受害方针对加害方所犯的国际不当行为而采取的对抗措施3、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如果起因于不可抗力和无法控制的外界事件或无法预料和不可能知道其行为不符合该项义务,以致于实际上不可能按照该项义务行事,在这种情况下,应免除其行为的不当性,免除该国的国际责任。条约的解释原则1、依条约之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的目的及宗旨所具有的通常意义,善意地加以解释2、对整个条约及其附件全面研究,并考虑缔结条约的所有有关文件进行解释。3、如果按照上述办法所作的结论仍意义不明,可使用解释的补充资料,如缔约的谈判记录,条约的历次草案,讨论条约的会议记录等。4、以两种或两种文字写成的条约,除规定遇有解释分歧时,应以某种文字为准外,每种文字可同一作准。5、作准文字以外的其他文字的译文,解释时只供参考。6、如作准文本中用语遇有分歧时,各方只受本国文字的约束,而且不得从对方文字约文的不同解释中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7、在两种以上文字同一作准的条约中,解释分歧按上述方法仍不能消除时,应采用考虑条约的目的及宗旨下最能调和各约文的意义。国际人权宪章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作为战后第一个关于人权总理的专门性国际文件,它第一次在国际范围内系统地提出了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第一次提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人人享有工作权和休息权等对劳动人民有利的内容,并为以后制定国际人权文件奠定了基础。为了确保宣言的实施,1966年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和《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这两项公约一般被称为国际人权公约,其重要意义在于它们把《世界人权宣言》内容进一步完善和法律化,使之对缔约国产生了明确的法律拘束力,从而使国际人权保护由无法律状态进入到有法可循的时代。《宣言》与1966年这两个盟约一起被称为国际人权宪章外交关系和领事的关系的联系与区别领事关系与外交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1、两国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也就意味着同意建立领事关系。在两国间尚未建立外交关系的情况下,建立领事关系也常常构成建立外交关系的初步,但是两国间断绝外交关系并不当然断绝领事关系2、在行政系统上,领事官一般与外交官同属于外交人员组织系统,由外交部门领导。3、外交使节也可以同时执行领事职务;当两国之间无外交关系的场合,领事也有兼灵外交事务的。区别1、使馆全面代表派遣国,与接受国政府进行外交往来;而领馆通常只就护侨、商业和航务等领事职务范围内的事务与所在国的地方当局交涉;2、使馆所保护的利益是全面性的,活动范围是接受国全境,而领馆保护的利益则是地方性的,活动范围一般限于有关的领事区域3、领事特权与豁免略低于外交特权与豁免外层空间的法律原则及制度1、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必须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2、各国都可以平等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自由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和天体;3、外层空间和天体决不能为任何国家以提出主权要求4、各国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必须遵守国际法5、各国对本国在外层空间的活动负有国际责任6、各国在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时应遵守合作和互助的原则7、各国对其发射入外层空间的实体及其所载人员保持管理及其所载人员保持管理及控制权,对该农业总产值极春组成部分有所有权;8、各国对其发射入外层空间的实体所造成的损害负有国际责任;9、各国负有援助及营救宇宙航行员的义务国家领土的取得方式先占:国家占领了一块无主地,并在其上建立了有效占领,就是在法律上取得了该地的主权时效:是指占有他国的某块土地后,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受干扰地占有而取得该土地的主权割让:指一国根据条约把部分领土主权转移给另一个国家征服:是指战争结束后占用国把战败国灭亡而兼并其领土的行为添附:是领土因自然状态的变化或人工力量而增添的新部分弓I渡的原则制度1、请求引渡的主体:罪犯本人所属国;犯罪行为发生地国;受害国2、引渡的对象:是指被某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3、双重犯罪原则与罪名特定双重犯罪:又称相同原则:是指被请求引渡人的行为,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双方法律都认定犯罪并可以起诉的行为。罪名特定原则:指请求国在将被引渡人引渡回国后,只能以请求引渡时所持罪名进行审判或惩处,不是以不同于引渡罪名的其他罪名进行审判或惩处。4、引渡的程序:条约或有关引渡的国内立法国际法上的承认及其法律效果国际法上的承认:既存国家以一定方式对新国家或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行为。1、承认是既存国家对新国家或新政府所作的单方面的行为2、承认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承认国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二是指承认国表明它愿意与新画家或新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承认将会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奠定了全面交往的法律基础16.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一、第一种看法是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同一个法律体系,这是所谓的一元论观点1、一派认为国际法从属于国内法,国内法优先说:耶利内克、佐恩、考夫曼2、以国际法优先,国内法受制于国际法,这是所谓的国际法优先说:狄冀、波利提斯二、国际法与国内法分别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这两种体系是对立的,不相隶属的。:特里佩尔、斯特鲁普、奥本海、安茨洛蒂、费茨摩里斯、卢梭三、我国学者认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不同的法律体系,但由于国内法的制定者和国际法的制定者都是国家,这两个体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不得相互对立而是互相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补充的。1、国际在制定国内法时,应考虑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不应违背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国家在参与制定国际法时应考虑到国内法的立场不能干预国内法,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可以从各国的国内法得到补充和具体化,国内法可以从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得到补充和发展2、两者相互补充,互相渗透,但不得互相干扰和排斥:国际法不得干预国内法,国内法不得改变国际法,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协调一致的。领海的法律地位1、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水域、上空、海床和底土,外国船舶可以在领海上无害通过,但外国飞机未经许可不得局部地区他国领海的上空2、沿海国在领海享有属地最高权,因而领海内之一切人和物(除享受外交特权和豁免者外)均受沿海国管辖3、沿海国对伪劣内的一切资源享有专属权利4、沿海国享有沿海航行的专属权利5、沿海国在领海保持战时中立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基本内容种族人民平等地具有中国国籍原则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原则在赋予原始国籍上采取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原则男女国籍平等原则国籍的加入、退出和恢复采取自愿申请和审批相结合的原则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的区别一、专属经济区是这个海域是在领海之外而邻接于领海,其范围是不越过从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对在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活动有主权权利;沿海国对区内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有管辖权。三、沿海国在大陆架的权利1、开发自然资源,包括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定居种的生物。2、授权和管理为一切目的在大陆架进行钻探活动的专属权利3、有授权和管理建造、操作和使用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并对这些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有专属管辖权。论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指各国一律享有主权平等。各国不问经济、社会、政治或其他性质有何不同,均有平等权利和责任,并为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1、各国法律地位平等2、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3、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4、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5、每一国家均有权利和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6、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论述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指各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与其他国家之间国际争端,它包括以下内容1、各国应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办法之利用或其选择之他种和平方法寻求国际争端之早日及公平解决2、争端各方遇未能以上述任一和平方法达成解决的情形时,有义务继续以其商定之他种和平方法寻求争端之解决;3、国际争端的当事国及其他国家应避免从事使情势恶化之任何行动。4、国际争端应根据国家主权平等之基础并依照自由选择方法之原则解决。论述消极国籍抵触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和减少消极国籍抵触的有效办法。国籍的消极抵触是指一个人不具有任何国家的国籍,又称无国籍。它产生的原因:出生、婚姻、收养、剥夺解决的有效办法,通常采取国内立法和签订国际公约两种方法。通过国内立法来减少和消除无国籍现象,是解决无国籍问题的基本方法。各国制定国籍法,应避免作出可能产生无国籍问题的规定,并从积极方面规定无国籍人可取得本国国籍。为了解决无国籍问题,国际上订立了一些国际公约。24.为什么说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1、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始终处于最主要的地位和起着最重要的作用。2、只有国家才拥有完全的法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3、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国际法的主要调整对象简述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一、限制主权:限制责任国行使主权的一种责任形式二、恢复原判:指对被侵害的事物恢复到不当行为对其侵害前存在的状态三、赔偿:在不能恢复原状下,对不当行为造成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可用赔偿来代替。四、道歉:从事国际不当行为的主体对受害方造成的非物质的损害予以精神上的补偿所采取的法律责任形式。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中的地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除了具备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的条件外,而且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精神高度一致,成了当今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构成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这种一致性,五项原则才为各国普遍接受的与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一样,具有巨大生命力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五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原则体系提出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每项原则,多数早已存在,但是将它们作为一个彼此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整体提出来,以和平共处作为总目的,以其他四项原则作为措施保证,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备了比其他单一原则更加全面和完备的内容,成了调整国家关系的重要原则再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准确地体现了国际关系的基本特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了国际法上国家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运用原有原则时,科学地突出了国际关系中“相互”这一关系,强调了互字,使这些原则具有了新的特色,这对防止片面理解和运用这些原则,更进一步地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8.什么是国家领土主权?它有什么意义?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行使最高的、排他的权力,称为领土主权三个意义一、领土不可侵犯二、国家在领土范围内享有属地管辖权三、国家对领土国的自然资源享有永久权利何谓条约无效?条约无效的原因有哪些?(7分)条约无效是违反国际法原则产生的法律后果。无缔约能力错误诈欺贿赂强迫与强行法冲突简述引渡的规则。(7分)1、请求引渡的主体:罪犯本人所属国;犯罪行为发生地国;受害国2、引渡的对象:是指被某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人3、双重犯罪原则与罪名特定双重犯罪:又称相同原则:是指被请求引渡人的行为,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和被请求引渡国双方法律都认定犯罪并可以起诉的行为。罪名特定原则:指请求国在将被引渡人引渡回国后,只能以请求引渡时所持罪名进行审判或惩处,不是以不同于引渡罪名的其他罪名进行审判或惩处。4、引渡的程序:条约或有关引渡的国内立法5、引渡的效果:引渡国即可根据其法律对罪犯进行审判。简述国际法律责任的形式。(8分)国际不当行为和损害行为一经确定,如果没有免除责任的条件出现,就产生承担相应责任的法律后果一、限制主权:限制责任国行使主权的一种责任形式二、恢复原判:指对被侵害的事物恢复到不当行为对其侵害前存在的状态三、赔偿:在不能恢复原状下,对不当行为造成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可用赔偿来代替。四、道歉:从事国际不当行为的主体对受害方造成的非物质的损害予以精神上的补偿所采取的法律责任形式。35.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基本原则。(7分)种族人民平等地具有中国国籍原则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原则在赋予原始国籍上采取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原则男女国籍平等原则国籍的加入、退出和恢复采取自愿申请和审批相结合的原则37.简答《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规定的对“空中劫持”的管辖权。东京公约从国籍原则出发,认为飞机的登记国有权对这一行为行使管辖权,特别是当行为发生在公海上空和在任何不属于其他国领土的上空飞行的时候。海牙公约则采取混合原则:蒙特利尔同样根据普遍性管辖原则,规定犯罪行为发生地国,登记地国,降落地国,飞机承租人之营业地或常住地国和犯罪者发现地国都有权行使管辖(8分)简述条约适用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适用的时间范围:一般来讲,条约生效后,都是自生效之日起开始适用。原则上,条约没有追溯力,条约不溯既往,条约对当事国在条约生效之日以前发生的任何行为或事实均不发生效力适用空间范围:除条约表示不同意思,或另经确定外,条约对每一当事国之拘束力及于其全部领土简述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使馆及其人员在接受国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外交特权与豁免是指外交代表机关及其人员在接受国所享有的特殊权利和优惠待遇的总称。其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代表说、治外法权说、职务需要说。普遍接受的根据有二:一是有效地执行职务所必需;二是对质外交代表所代表的国家的尊重。简述联合国的主要机关及其组成。主要机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45.什么是国际法主体?简述国家与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区别。(8分)国际法主体是指具有享受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的义务的能力的国际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国际组织虽然是国际法主体,但国际组织不同于作为国际法基本主体的国家。国家享有主权,因而具有完全的法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而国际组织不是国家,而是若干国家为了达到某一特别目的而创立的国家之间的组织,它参与国际关系和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能力受他的组织约章的限制,因而是有限的。而且,国际组织的法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也不像国家那样是自身具有的,而是由成员国赋予的,因此是派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组织是一种有限的,派生的国际法主体,是一种特殊的国际法主体。简述国际法院的组成。(8分)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权司法机关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不代表任何国家,法官不受其本国政府制约,也不受联合国某一机关制约。15名法官中不得有两人为同一国家的国民,法官由大会与安理会就常设仲裁法院“各国团体”所提出的名单内选举,候选人只有同时在这两个机关中获得绝对多数票时才能当选。法官任期9年,每三年改选五名,可以连选边任。国际法院设正副院长各一人,由法官自行选举产生,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简述条约的终止与条约的停止施行之间的区别。(8分)条约的停止施行与终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终止是指整个条约对当事国永久地失去效力,而停止施行是指一个或数个当事国于一定期间内暂停施行条约一部或全部,便条约本身并不因此而终止必要时,依一定程序可以恢复条约的施行。按《条约法公约》规定,当事国可援引一方违约、情势变迁等为理由,停止施行条约;也可以依条约本身的规定或全体当事国同意停止施行条约。简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特点。(7分)联合国专门机构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