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案例研究_第1页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案例研究_第2页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案例研究_第3页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案例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案例研究生产企业出口退税财务案例研究

出口退税是我国家优化产品出口的重要伎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生产企业不能较好地适应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变化,特别是一些企业在办理出口退税的过程中经常由于短少对出口退税务的筹划,特别是对“免、抵、退〞税政策未予充沛利用,以致企业应退的税款不能及时足额返回,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本钱的增加。本文拟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用企业会计实务的办法对此问题进行呈现和比拟,以期对企业搞好出口退税的财务筹划提供参照。

一、“免、抵、退〞税的计算办法

退税额的计算可分为“剔〞、“抵〞、“比〞、“退〞四个步骤:

〔一〕第一个骤――“剔〞税

1、外销应退税额

对于出口货物的进项税而言,由于退税率剔税之后可以得到参与退税的外销进项税额,即:外销应退税额=外销进项税额-征退之差=外销额×退税率=退税限额。

2、内销应纳税额

内销应纳税额=内销销项税额-内销进项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

〔二〕第二个步骤――“抵〞税

1、应纳税额

用外销应退税额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可以得出生产企业当期的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内销应纳税额+外销应纳税额=〔内销销项税额-内销进项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0-〔外销进项税额-征退之差〕]=〔内销销项税额-内销进项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外销应退税额=内销应纳税额-外销应退税额。

2、对应纳税额的理解

〔1〕假设应纳税额>0,那么企业当期需要缴纳内销货物的增值税,此时外销应退税额全部用于抵减内销应纳税额,免抵税额=退税限额=理论退税额,实际退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0,计算不进行到第三步。

〔2〕假设应纳税额一是内销进项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内销销项税额:此时内销应纳税额二是外销应退税额>内销应纳税额:此时内销应纳税额>0,外销应退税额需要抵减一局部内销应纳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0,进入第三步骤计算。

〔三〕第三步和第四步――“比〞税和“退〞税

由第二步骤可知,只有当应纳税额为负数时,企业才有实际获得退税的可能性,却不一定能获得外销应退税额的全额,需要比拟应纳税额的绝对数和外销应退税额的大小,取较小者作为实际退税额。《O应纳税额《O=外销应退税额-内销应纳税额。

假设《O应纳税额《O>外销应退税额,即内销应纳税额假设《O应纳税额《O≤外销应退税额,即内销应纳税额≥0,那么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O应纳税额《O,企业只能获得外销应退税额抵减内销应纳税额之后的局部,免抵税额=外销应退税额-《O应纳税额《O=外销应纳税额-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0。

二、案例1:内外销配比不当致当期免抵退税额大于期末留抵税额

A公司为自营出口的中小生产企业,2022年7月至9月外销额62万美元〔按FOB价计〕,内销额为210万元人民币,3个月累计留抵进项税额为68万元人民币〔7月之前不存在前期留抵的应纳税额〕,增值税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为1∶6.18〕。

〔1〕确定并实现内销收入:

借:银行存款210+35.7=245.7

贷:主营业务收入21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10×17%=35.7

〔2〕确定并实现外销收入:

借:应收账款62×6.18=383.16

贷:主营业务收入383.16

〔3〕剔除征退税之差:

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税额=62×6.18×〔17%-13%〕=15.3264万元〕。

根据计算结果,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本钱――外销本钱15.326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5.3264

〔4〕应退税额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35.7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5.7

〔5〕计算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210×17%-〔68-15.3264〕=-16.9736〔万元〕

下列是“应交税金―应取增值税〞的“T型〞账户〔表1〕:

根据账户记录可以得知,期末有借方余额,企业当期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并可以获得退税,由于当期免抵退税额〔62×6.18×13%=49.814万元〕大于当期期末增值税的留抵税额〔16.9736万元〕,所以退税额取期末留抵税额16.9736万元。〔6〕收到退税:

借:银行存款16.9736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16.9736

案例一表明:A公司在没有进行财务筹划的情况下,导致企业当期资金被占用,不仅没有按政策退得税款,而且还交纳了局部税款,从而影响了资金周转。

三、案例2:把握留抵税额增大的时间节点以优化退税

B公司是自营出口的中小生产企业,其货物征税率:17%,出口退税率:13%,下表为该企业2022年4月至6月的局部税额〔表2〕。

已知3月期末留抵税额为3万元,2月底公司发生两单外销业务每单各95各95万元,公司业务员在在4月份将相关单证收齐〔若到6月底末报关,且没有超出180天〕。

第一种安顿:4月份确认外销额200万元

征退之差=190×〔17%-13%=7.6〔万元〕;

应纳税额=18-〔22-8〕-3=1〔万元〕;

免抵退税额=190×13%=24.7万元;

因为应纳税额>0,所以企业无法获得退税;

第二种安顿:4月不申报退税,5月份确认外销额200万元

4月份应纳税额=18-22-1=-5〔万元〕,4月份留抵税额:5万元;

计算5月份免抵退:

〔1〕征退之差=190×〔17%-13%〕=7.6〔万元〕;

〔2〕应纳税额=23-〔35-8〕-5=-4〔万元〕,期末留抵税额=4〔万元〕;

〔3〕免抵退税额=190×13%=24.7〔万元〕;

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所以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万元〕;

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24.7-4=20.7〔万元〕;

计算6月份免抵退:

应纳税额=26-41=-15〔万元〕,即6月份有15万元留抵税额。

第三种安顿:4月不申报退税,5月和6月分别确认外销额95万元

计算5月份免抵退:

〔1〕征退之差=95×〔17%-13%=3.8〔万元〕

〔2〕应纳税额=23-〔35-3.8〕-5=-13.2〔万元〕,期末留抵税额=13.2〔万元〕

〔3〕免抵退税额=95×13%=12.35〔万元〕

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所以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12.35〔万元〕

免抵税额=0

计算6月份免抵退:

〔1〕征退之差=95×〔17%-13%〕=3.8〔万元〕

〔2〕应纳税额=26-〔41-3.8〕=-11.2〔万元〕,期末留抵税额=11.2〔万元〕

〔3〕免抵退税额=95×13%=12.35〔万元〕

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所以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1.2〔万元〕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12.35-11.2=1.15〔万元〕

可见,在同等数量出口销售额190万元的条件下,在不同的申请时间节点申报退税,会对公司总体退税数额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在国家政策规定下,适当掌控好出口退税申报的时间节点,对于企业获取较大的退税款额是有利的。

四、案例3:适当控制好出口数量以免产生应退未退税款

在实际业务中,许多企业认为当期出口额越高,按照退税率计算的理论退税额也会越高,因此盲目增加出口额,以期计算出更高的理论退税额,却忽略了出口额的增加对征退之差的影响。

应纳税额=〔内销销项税额-内销进项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外销销项税额-外销进项退税额〕=全部销项税额-内销进项-〔外销进项-征退之差〕-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全部销项税额-全部进项税额+征退之差-上期期末留抵税额。

可以看出,征退之差是以正项形式参与应纳税额的核算。假设征退之差增加,将会出现两种情形: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0,企业当期需要缴税,无法获得退税。

以B公司为例,表明这两种情形的出现都会对企业的出口退税产生不利影响。而在退税筹划中控制当期出口额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退税。该公司于2022年1月采购原材料200万元,进项税额为34万元,内销销售收入40万元,销项税额6.8万元,上期留抵税额为0,外销货物的“免、抵、退〞退税率为13%,增值税率为17%。为了便于研究,若B公司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外销筹划。

第一种安顿:本月出口额为1500万元。

若当月出口货物5000件,外销额折合人民币总计150万元〔按FOB价计〕。

〔1〕征退之差=150×〔17%-13%〕=6〔万元〕

〔2〕应纳税额=6.8-〔34-6〕-0=-21.2〔万元〕,期末留抵税额=21.2〔万元〕

〔3〕免抵退税额=150×13%=19.5〔万元〕

〔4〕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19.5〔万元〕

〔5〕免抵税额=0

〔6〕应纳城建税及教育附加=0

第二种安顿:本月出口额为4500万元

若当月出口货物15000件,外销额折合人民币总计450万元〔按FOB价计〕。

〔1〕征退之差=450×〔17%-13%〕=18〔万元〕

〔2〕应纳税额=6.8-〔34-18〕-0=-9.2〔万元〕,期末留抵税额=9.2〔万元〕〔3〕免抵退税额=450×13%=58.5〔万元〕

〔4〕因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所以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9.2〔万元〕

〔5〕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58.5-9.2=49.3〔万元〕

〔6〕应纳城建税及教育附加=493×〔7%十3%〕=4.93〔万元〕

第三种安顿:本月出口额为7500万元

假设本月出口货物25000件,外销额折合人民币总计750万元〔按FOB价计〕。

〔1〕征退之差=750×〔17%-13%〕=30〔万元〕

〔2〕应纳税额=6.8-〔34-30〕-0=2.8〔万元〕,期末留抵税额=0

〔3〕免抵退税额=750×13%=97.5〔万元〕

〔4〕因为应纳税额>0,所以应退税额=0

〔5〕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97.5〔万元〕

〔6〕应纳城建税及教育附加=975×〔7%+3%〕=97.5〔万元〕〔表3〕

在第一种安顿下,虽然只是出口了150万元,却获得了全部理论退税额;在第二种安顿下,出口450万元只能获得与期末留抵税额等值的退税额,由于未能得到全额退税,企业还要负担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而在第三种安顿中,即使出口750万元也不能获得任何退税。可见在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条件下,所获退税金额的数量,一方面与当期免、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