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_第1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_第2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_第3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_第4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区位选择: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分析最初起源于对运输成本的最小化的探讨。区位被抽象为生产地点距离原材料、能源、市场的距离远近。厂商的最优区位理论一直由韦伯模型主宰着这一模型的基本特征是厂商的目标函数对市场和资源禀赋均好的区位时敏感的。这种模型是在假定厂商承担产出和投入的运输成本情况下得到的。由于在韦伯模型中,产出和投入的数量被视作既定的,所以厂商降选择运输总成本最小的区位。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一般的,该模型可以这样描述。厂商利用m种投入,生产单一的产品。其产品销售和原料购进都在一个给定市场和原料的集合种进行。某一点可以同时是产品的一个市场和一种或几种投入品的源地。运输到xi的产品数量或从xi运进的投入数量是一定的,且分别由来表示,产出和投入的单位运费是固定的,且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韦伯问题是关于区位处总运输成本函数T(s)的最小问题,

厂商的一个均衡区位或通常所说的的最优区位是在S内使T(s)最小化的点S来定义。在式中,每个点Xi可以看做式因邻近优势吸引厂商相Xi移动的力的源泉,而这些厂商向Xi的移动倾向的强烈程度往往与理想重量Wi成正比。这样,一个冲突力系统就会出项,最优区位便是把理想重量移向不同方向的各种力的均衡位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范力农构架:A6(X6,X6)A5A4A3A2A1W1r1p(x,y)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产出投入区位利益对产出的影响F0无区位利益时的产出边界F2区位优势削弱时的产出边界F1优势区位的产出边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无区位利益,生产函数为。于是,厂商地均衡产出为yo,利润水平是,即所表示地利润水平。若存在区位利益,生产边界向上移动至则均衡时厂商的产出为y1,利润为即达到哦等利润线: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企业、厂商最佳区位的选择——微观的领域(以上已经讲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3、区内产业之间关联度如何,即产业之间是否协调,特别是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4、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如何。5、结构性效益的高低怎样。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3、农轻重产值结构分析这个层次,主要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中,农业资源和地方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反映出农业对工业的支撑能力以及重工业对农业、轻工业的渗透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5、工业结构分析工业按所用制划分,可以分为乡镇企业、地方工业、国有工业、私营工业、“三资”工业工业也可以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6、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这个层次,在理论上主要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资源结构的适应程度,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2、工业化结构比重数工业化结构比重数=研究区域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劳动者数/研究区域的社会总产值•社会劳动者数3、产业专门化率=研究区域某产业净产值/较高层次区域同产业的净产值÷研究区域全部产业净产值/较高层次区域全部产业净产值4、区位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6、产业结构变化率Qj代表区域某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百分比,下标1、2分别代表不同的年份,代表将计算结构具有相同符号的百分数绝对值加在一起,C2代表区域产业变化率。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8、相似系数Xin和Xjn分别代表区域I和区域j各产业部门n在本区产业结构中所占有的比重,S代表两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S=1说明两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完全一致。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10、结构影响指数Pji代表研究区域j的I产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qji代表研究区域j的I产业部门的资金占其全部产业不谋那资金总额的比重,qoi代表对比区域o的I产业部门的资金占其全部产业部门资金总额的比重,J代表结构影响指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12、偏离——份额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在上述12项产业结构评价赫分析的定量指标中,指标1指标在区域产业结构找你嘎哪些产业部门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指标2反映区域产业结构中工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所处的地位,指标3和指标4反映了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指标5、7和8反映研究区域与对比区域产业结构的异同程度,指标6反映区域产业结构随着时间的变化的程度,指标9、10、11、12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的素质和效益的好坏。通过上述的指标的测算,可以加强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第三章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因素的认识过程1、资本(K)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940和1950年代,哈罗德-多马理论,资本积累(储蓄、净投资)(资本—产出比不变g=S/K,g为增长率,S为储蓄率,K为资本与产出比率即资本系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3、KL技术(TEC)1960年代,技术创新,可导致资本-劳动替代和既有资本和劳动带来更多产出。索洛—米德模型Q=A(t)f(K,L),这一模型解释了经济增长率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和劳动各自的产出弹性,以及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2页!5、KLTECHC自然资源(NR)1970年代,自然资源枯竭导致《增长的极限》。6、KLTECHCNR结构变迁(STR)1970年代,结构变迁(需要价格高度灵活和要素高度流动)是增长的重要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3页!8、KLTECHCNRSTR企业家精神(ES)制度1960年代至今,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4页!二、什么是制度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认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是由非正式约束、正式规则及其实施机制组成的规范体系。非正式约束:包括文化、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规范、意识形态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5页!二、制度的作用一个(好)的制度的主要作用就应该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制度结构来减少交易中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和稳定行为的预期。1、降低欲期的不确定性,划定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规则2、界定并约束政府的权力,防止其对经济的过渡干预3、界定经济参与人的权利并形成激励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6页!巴泽尔将交易费用分为:外生交易费用和内生交易费用外生交易费用是指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发生的那些费用,它不是由于决策者的利益冲突导致经济扭曲的结果。(技术克服)内生交易费用是指市场均衡同帕累托最优之间的差别,是不同的参与者争夺分工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导致。(制度克服)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7页!

区域经济政策一、区域经济政策:是通过各种调空手段使国家之内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有效、快速、健康发展,以达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总目标。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商品的不完全流动性(3)经济活动的不完全可分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8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区域经济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目标2、我国现阶段的选择: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直接目标最终目标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分工协作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9页!二、货币政策:是国家根据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对货币流通进行管理和调控,从而达到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目的。1、投资2、贷款3、担保(重点)三、区域产业政策:是由国家根据区域分工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采取的调节和控制产业的空间结构配置的方式和手段,是运用一定的政策手段,引导和影响产业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使资源在空间上合理配置的一套政策体系。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0页!讨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历史沿革(书23页)(一)改革开放前的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1、“六五”“七五”我国经济区划的探索(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1、“八五”期间我国经济区划的进展2、“九五”“十五”我国经济区划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1页!四——区域产业的分类由于研究的目的和角度不同,人们采用不多种多样的产业分类法1、三次产业分类法1940年,英国学者科林、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在研究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提出三次产业的分类法:产业(广义的农业)第二产业(广义的工业)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西蒙库兹涅茨在1971年出版的《各国的经济增长》提出了与三次产业累世的产业分类:农业(A)工业(I)和服务业(S)即:AIS分类法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2页!——国际标准产业分类考虑社会产品与劳务的种类、生产工艺与技术的相似性、统计上的去要和方便,将全部的经济活动分为十大项:1、农业、狩猎业林业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业性服务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3页!——要素密集度分类根据各类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一般可以将经济活动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4页!五——区域产业结构政策一、结构学派的观点和增长模型:(结构的重要性)

结构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竞争非均衡的假设,这是其分析的起点。显然,这一学派是与新古典学派假设完全背离的。非均衡增长属于“次优论”范畴,由于实践中的各种原因,最优(均衡)增长是无法获得的。非均衡增长的主要问题是:人们是否能够认识要素市场或产品市场非均衡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纳入增长和发展的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5页!区域产业结构政策概念:是指政府制定的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的宗旨是以技术进步来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分类:1、产业调整政策。目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产业援助政策。目标: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又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高级表现形式。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6页!三、战略产业的扶持政策四、衰退产业的调整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7页!2、从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看,产业布局政策往往与特定的国家强调产业布局的非均衡性。

3、从产业布局政策的实施手段上看,产业布局政策主要是规划性的,同时也包括一定意义上的政府直接干预。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8页!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弟与LG克拉克发现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转移的规律。库兹涅茨:不仅考查了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还从国民收入在产业之间分布的演变规律,来考查各国和各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阶段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9页!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一)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二)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看1、以农业为主导2、纺织工业为主导的阶段3、在原料和燃料动力等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化阶段4、在低度加工组装型重化为主导的阶段5、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的阶段6、第三产业为主导的阶段7、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2—5可以概括为工业化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0页!思考: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劳动力的就业比重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先升高,而后不变到下降。工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的速度快于劳动力上升的比重,而第三产业的收入以及就业比重则处于上升的趋势。在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1页!第四节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标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标准的优化标准最根本的标准只有一个,即产业结构必须有利于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优化的区域产业结构的特征与功能:1、保持或加强区域的增长潜力2、保持区域经济的整体性与系统性3、保持区域产业结构的重组弹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2页!主导产业的形成的条件:1—足够的资本积累2—充足的市场需求3—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1—市场自发调节2—政府的积极干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3页!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1—日本学者小(筱)原三代平的选择基准: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2—美国学者赫希曼提出了“产业关联度基准”3—此外,本国学者还提出了“增长后劲理论”,“短缺替代弹性基准”赫“瓶颈效应基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4页!主导产业选择的方法:根据区位商进行选择:区位商的计算公式:若其大于1,则说明j区域I产业所占份额比全国I产业所占的份额大,若全国各区域消费水平与结构一致,则j区域I产业有部分产品输出,则说明i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有可能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其值越大,i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就越高,其转化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就越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5页!企业战略与竞争对手要素投入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撑产业政府机遇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6页!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它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7页!区域分工与要素流动理论区域分工的性质与影响因素分工表现为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分工既包括部门间、企业间和企业内部分工,也包括把一定生产部门固定在国家一定地区的地域分工,即区域分工。分工深化促进了生产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交易制度的规范与完善,由此带来收益递增,构成长期经济发展的源泉。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8页!区域专业化生产发展具备的条件:1、专业化的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超过当地的需求量。2、区域分工所节约的劳动量,应该大于因产品进行区际交换而增加的劳动量,这是根本的前提条件。3、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地商品地价格,必须有一定地梯度存在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9页!区域分工的经济性和外部性:——区域分工的经济性区域分工的经济性是建立在对分工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的。分工经济指的四分工所带来的益处。按照斯密和扬格的观点,分工以专业化为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0页!分工的不经济性:分工使人局限于少数的操作,因而丧失了全面发展自己智慧的机会区域分工作为分工的空间形式,也是建立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的。区域分工的经济性:是通过这种地区专业化生产所带来的各种利益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1页!——区域分工的外部性它指区域分工体系中,区域间形成的不又单个区域考虑或承担的其他区域所造成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1)区域分工可以带来整体功能效应(2)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在分工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区位因素在空间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带动周围区域相关活动的发展。(3)合理的区域分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区际的自由流动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2页!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即不依赖于分工的外生因素和分工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内生因素外生因素:是区域客观存在的自然的与历史的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它是区域分工的基本前提;如: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或作为历史知识载体的文化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3页!分工模式旧区域分工新区域分工决定模式外生比较优势(外生因素)内生比较优势(内生因素)定义事前的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别引起的生产率的差别由于选择不同的专业化方向的决策而造成事后的成产率的差别学说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理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杨小凯的新古典经济学和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4页!——区域竞争力是区域国民经济在国内外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实力的强弱程度,是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宏观经济效益状况、市场占有率、区域形象影响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竞争力的衡量指标包括:1、有形指标、无形指标2、初级因素和高级因素3、硬性因素和软性指标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5页!区域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演变1—绝对成本优势2—比较优势理论3—要素禀赋理论(比较利益陷阱)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6页!一、绝对优势理论(斯密)

每个国家都有其绝对有利的、适宜于某些特定产品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各国资源就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国民财富,社会分工就是这样形成的。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7页!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成本)

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比率与国外同种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即不同国家的产品成本比率或机会成本的比较。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间存在差异,各国就能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在国家间进行交换,通过贸易增进利益,这就是李嘉图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8页!三、赫克谢尔-俄林定理(简称H—O定理——资源禀赋理论)

认为地域分工、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各国各地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差异,而不是古典学派认为而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产生的。

其基本观点如: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9页!主流经济学的贸易分工理论经历了从斯密的绝对成本说到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再到要素禀赋学说的转变。二战后,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对要素禀赋理论提出质疑,要素禀赋理论的权威性因此而被动摇。至此,主流经济学的贸易和分工理论都忽视了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抽离了地理空间概念,无法真正解释经济空间现象的典型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0页!4、产业内贸易问题: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即使各国的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都一致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相异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并且国家间差异越大,产业间贸易量就越大,国家间差异越小,产业内的贸易量就越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1页!6、技术对贸易的作用:技术变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干中学”,通过贸易等经济行为接受“技术外溢”而获得的;二是技术革新,通过R&D而获得的。新贸易理论认为一国要维护和创造竞争优势,必须积极接受“技术外溢”,同时努力促进本国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2页!规模经济分工较比较优势分工的贸易量大,商品的种类多。

人口增长在规模经济分工的条件下,会促进生产率的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3页!四、含交易费用的

新兴古典分工理论

分工与贸易会产生交易费用,因而就有分工的好处及分工所带来的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所以分工水平决定于交易效率的高低,交易效率越高,折中这种两难冲突的空间就越大,分工水平也就越高。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4页!迂回的生产方式:即人类生产活动将资源投入到生产资料的生产上,而不是投资到对消费资料的生产上,这样反而使消费资料的生产具有比原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范围经济:当两个或多个产品生产线联合在一个企业内生产比把它们分散到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不同企业中更节约时,就存在范围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5页!2、列维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存论:他提出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的问题,并将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具体化。——后发优势:1、后发国家对现代化的认识要比先发国家在自己开始现代化时对现代化的认识丰富得多2、后发者可以采用和接见先法者成熟得技术、设备或与之相适应得组织结构3、后发者可以跳跃先发者得一些必要经过得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技术上4、先发者所达到得较高得发展水平可以使后发者对自己的现代化前景有一定的预期5、先发者可以在资本和技术上对后发后发者提供帮助。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6页!3、阿伯拉莫维茨的潜在后发优势论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后发国家能够成功的赶上先发国家,而大部分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他认为后发优势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1、技术差距,即后发者与先发者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距,他是经济追赶的重要的外在因素,正是因为存在技术差距才使经济追赶成为可能。推论:生产率的落后,使经济的高速发展成为可能。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7页!技术差距和社会能力上存在四种组合1、一个国家的技术差距大但其社会能力强,则总的增长潜力最大2、一个国家的技术差距大但其社会能力弱结果是:3、一个国家的技术差距小但其社会能力强,结果:4、一个国家的技术差距小但其社会能力弱,则结果是:第三个因素是历史、现实即国际环境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8页!5、伯利兹、克鲁格曼的技术“蛙跳”模型说明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不仅体现于跟随性模仿创新,而且体现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国家可以直接进入高科技领域,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某些领域和产业超过先发国家的可能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9页!——国内学者的后发优势观1、陆德明初步形成了基于后发优势德发展理论框架,提出了后发国家德发展动力转换假说,认为通过“学习型追赶,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德发展差距能够逐步缩小,但总一个恒定差距是无法消除的,要超越这一“最后最小差距”,后发国家的发展动力必须转化,即从原来的主要由后发利益驱动的引进学习转向主要由先发利益驱动的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0页!4、傅家骥、施培公探讨了作为后发优势重要表现的技术模仿创新问题,从资源积累的角度对模仿创新造就后发优势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1页!最后,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用直线距离来表示。让我们在定义由运进或运出相应数量产品或投入的理想重量是:

理想重量是由xi运进或运进的货物数量和运输能力来确定。因此反映了xi对厂商的吸引力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2页!假设X中的点式沿一条直线分布,该X中的点可以表示为,因为,所以总运输成本函数可以写成:如果下面两个条件成立,我们说是理想重量向量的中位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3页!这表明当作用在Xj的左边和右边的力之和小于或等于这些力的合力的一半时,Xj是各中位数。显然,对于任何一向量(W1,W2,W3…Wn)在X中存在一个中位数。例如:n=5,X2是(4,3,1,3,1)唯一的中位数,而X2和X3是(4,3,3,3,1)的中位数。当且仅当Xj是理想重量向量(W1,W2,W3…Wn)的一个中位数,Xj是韦伯问题的一个最优解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4页!“范力农构架”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即对于多原料地和市场多边形而言,求解运费最小点即是求解区位多边形(包括区位三角形)地P点地坐标。在图中,A1,A2,A3,A4,A5,A6为区位多边形地各个定点,坐标已知;假设P点为运费最小点,其坐标为(x,y),P与各点间地距离分别为ri,原料和产品地重量为Wi.那么在运费与距离、重量成比例地情况下,总运送费K可以由下面地式子表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5页!区位利益对厂商行为的影响:则厂商的利润为:厂商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首先要受技术可行性的限制,即只有某些投入组合才有可能生产既定的产出产量。在既定技术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生产集是既定的,从而一定的投入可以得到的最大的产出即生产集的边界线是既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6页!产出YX1y1yo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7页!显然,优势区位为厂商带来了额外的利润(-)同理,区位优势的削弱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这种生产利益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8页!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宏观的领域一、区域产业结构的总体评价1、已经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不能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是否能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的重要分工,对全国或上一区域层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协调作出独特的贡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9页!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多层次分析1、区域社会总产值结构分析社会总产值是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和商业五大物质生产的生产总值,这个层次,主要是分析郁郁产业结构中,农业与非农业的比例关系的协调性。2、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分析三次产业包括了区域全部的产业部门,其结构基本上反映了大农业、大工业和服务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0页!4、农业结构分析大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四种行业,每个行业都仅仅依赖其各自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种植业依赖于耕地、畜牧业依赖于牧草地、林业依赖于林地,渔业依赖于可利用的水面。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1页!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1、产业的比较优势度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选用以下两个指标:(1)比较成本=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产品的销售成本/较研究区域层次更高的区域同产品的销售成本(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研究区域某行业一时间内的劳动率的年增长率/较高层次区域同行业同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2页!5、产业专业化系数:Qi代表其产业部门I在整个产业中所占有的百分比,下标1、2分别代表不同的区域,代表将计算结构具有相同符号的百分绝对值加在一起。Ci代表区域产业化系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3页!7、相关系数Xik和Xjk分别代表区域i和区域j各自k部门在其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代表区域i和区域j各部门在其产业结构重的比重的平均值,代表区域i和区域j产业结构的相关系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4页!9、产业结构效益ei代表区域第i个工业部门的产值,E代表区域工业总产值。Pi代表区域第i个产业部门的资金利税率,P代表区域各工业部门的平均资金利税率,H代表区域产业结构效益。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5页!11、效益超越系数a代表区域净产值的增长率,A代表区域总产值的增长率,X代表效益超越系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6页!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7页!1、李小建主编,李小建,李国平,曾刚,覃成林,林柄耀,张文忠编著,《经济地理学》,[G],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洪深《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出版社3、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4、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文献: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8页!2、K劳动(L)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1950年代,索洛的资本、劳动力和时间模型(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包括索洛——斯旺模型Y=f(K,L),克服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中资本—产出不变所产生的问题,但其以技术不变为前提;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9页!4、KLTEC人力资本(HC)1960年代,由教育和技能培训获得的人力资本(技能、技术知识和组织知识)。罗默、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他们立足于舒尔茨等人创立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将人力资本因素系统地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0页!7、KLTECHCNRSTR

企业家精神(ES)1970年代,企业家去发现知识、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演化。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1页!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菱形理论”他认为除了影响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外,政府和机遇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合理作用表现为:1、建立一个稳定的、可以预见的宏观与政治环境2、改善一般投入物、基础设施与制度的可获得性、质量和效率3、制定一般规则与奖励措施以引导促进生产力增长的竞争4、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与调整5、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而建立与实施一种积极的长期机制、调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与公民的积极性。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2页!正式规则:包括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及实施机制指法院、仲裁机构等: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宪法层次是基础制度,这是制定规则的规则;另一个是集体行动层次的的运动规则,它是在宪法层次框架内创立的各种操作规则。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3页!4、综合起来就是降低交易费用制度,特别是限定政府权力的宪政制度、契约自由和界定公民财产权利的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经济的研究同样需要树立制度观。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4页!三、区域经济的制度观今日世界各国竞争最重要的是制度竞争,发展出最有效的制度才是竞争致胜的关键。①实施宪政制度:有限政府。②契约自由制度:保证要素的充分流动。③有效的产权制度:激励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5页!

二、经济区域政策的目标体系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直接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分工协作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6页!区域经济政策工具主要的政策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一、财政政策:它是通过税收、政府支出和公债的运转、以预定的方式影响各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并通过敢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及使用,达到包括区域经济目标在内的宏观经济目标包括预算政策、公共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7页!区域产业政策:在掌握各个区域的区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规划每一个区域产业结构逐步演进提高的目标和对策,确定各阶段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的重点的分配和合理配置,从而引导区域经济不断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它分为:1、区域产业结构政策2、区域产业组织政策(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组织既可以被理解为一类制度安排;又可以是D诺斯意义上的组织:行动集团。正如诺斯和托马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所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3、区域产业布局政策4、区域产业技术政策它们都是区域产业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8页!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与分析1—新中国成立后30年我国区域经济实施的均衡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未能实现均衡发展2—改革开放20多年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使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但区域差异在扩大3—1996年,《国民经济赫社会发展“九五”计划赫2010年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一条指导方针,,提出“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这标志着国家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新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9页!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与狩猎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煤气、水、运输和通讯业服务业包括:商业、银行、保险、房地产、政府与国防、其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0页!——部门构成分类其中包括两大部类划分、农轻重分类和霍夫曼分类马克思的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第I部类)与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第II部类)霍夫曼指数=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产值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1页!——区域产业分类根据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可将各类区域经济活动分为三类: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服务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2页!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特点一般和新古典理论所分析的情况正好相反,后者实质是假设,不但商品而且生产要素之间都有很高的替代性,因而通过充分的交换而实现均衡,不存在短缺和过剩。事实上,在一个劳动力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总是产生资本短缺和劳动力过剩,然而,新古典假设实际上根本不考虑这类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3页!从具体内容看,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幼小产业保护政策、主导产业选择政策、战略产业扶持政策和衰退产业调整政策。二、产业结构政策的重要性1、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转换始终是不可回避的重要政策课题2、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凡是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注意产业结构的转换,不断使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的国家和地区,它们的经济就比较景气,也拥有更强大的承受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3、在整个产业政策体系中,产业结构政策始终占有主导和中心地位。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4页!产业布局政策:一般是指政府机构根据产业的经济技术特性、国情国力状况和各类地区的综合条件,对若干重要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引导和合理调整的意图级及其相关措施。目标: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但从总体上讲,产业布局的目标为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分类:1、从产业布局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地区发展重点的选择和产业集中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5页!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研究的内容:1、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涉及到结构的均衡问题2、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6页!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他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阶段:1、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2、资本品工业发展速度快于消费品工业增长的速度,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以下,霍夫曼比例为(2.5+-0.5)3、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4、资本品工业占主导的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7页!产业:(农业)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劳动力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工业)工业化初期,在国民经济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的就业比重也有上升的趋势,不过初期的上升比较明显,后趋于下降的趋势,应该说工业收入的比重上升的速度要明显快于劳动力就业比重的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的比重则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到工业化的中后期,第三产业的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开始上升,并不断超过工业收入。(可以用产业所占比重的结构图表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8页!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诱因与机制——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演变——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区域政策与产业结构演变——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演变(技术的分类)(不同技术创新对不同产业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9页!区域专业化产业与主导产业的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最先对主导产业功能进行明确分析的学者是罗斯托:他重新评价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发现区域经济增长的演进与经济部门重要性的依次变化存在对应关系。主导产业的带动与扩散作用是通过前瞻影响、后顾影响与旁侧影响实现的。前瞻影响是主导产业当即以其产出为投入的产业影响,后顾影响是主导产业对为其提供投入的产业的影响,旁侧影响是主导产业对区域的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0页!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阶段——棉纺工业第二阶段——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第三阶段——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第四阶段——汽车,石油,钢铁和耐用消费品工业第四阶段——信息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1页!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区域商、同时要辅助市场占有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综合波及度效果

(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的更细化的指标——可以观看《区域经济学》、高洪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2页!市场占有率=区域某产业年销售额/全国某产业年销售额X区域某产业人均年销售额指数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的国民收入占区域国民收入的比重/某产业的劳动力占区域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等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3页!市场规模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生产迂回度有限理性风险、不确定性机会主义行为总交易费用交易效率内生交易成本制度创新外生交易费用技术创新经济人假设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4页!参考文献:1—《区域经济理论》,陈秀山张可云,商务印书馆2—《产业经济学》,苏东水,高等教育出版社3—《农业产业组织:演进、比较于创新》,,罗必良、李孔岳等中国经济出版社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5页!区域分工的性质:区域分工是劳动地域分工或地理分工,是社会分工在经济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分工是经济主体在利益的驱动下,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劳动地域分工,达到一定规模形成区域专业化部门。另一面,区域分工必须通过区际之间的贸易,从而实现其专业化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和满足自身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利的产品的需求。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6页!区域分工地特征:1—地区地专业化生产是区域分工地重要地表现形式,是区域分工发展地原动力2—地区间密切地联系是区域分工得以深化地前提。3—区域分工具有层次性,包括国际分工地各种形式,也包括国内分工的各个层次。4、区域分工普遍存在各种社会形态之中。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7页!分工经济性的主要表现:1—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工使复杂的劳动分解为简单的甚至机械式的劳动,使得劳动者的工作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变得较为简单,无形中也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管理效率。3—引起的生产工具的变革,直接促进了迂回生产方式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8页!特点:1—它使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条件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水平,并增加区域经济的福利。2—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3—有助于范围经济的形成。范围经济用于区域经济研究中,它主要指的时由于分工演进推动着区域内新产业的衍生,以及区域内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从而带来的区域生产率的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9页!区域分工的外部性:(4)在区域分工中,由于每个区域选择行为策略的一句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非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因此可能导致区域与社会整体的无效率。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0页!内生因素:是一个时期区域经济系统自身能够决定的变量内生因素决定了区域的内生的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是在分工演进中,由于选择不同的专业化方向的决策者造成的事后区域生产率的差别。内生因素包括:专业化水平、生产率、贸易依存度、商品化程度、生产集中度、市场化程度、经济结构的多样化程度、人与人志军爱女的相互依赖程度等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1页!区域利益与区域竞争:区域利益的特点:1—区域经济利益是区域分工产生的原因也是区域分工的结果2—区域利益是集合的概念3—区域经济利益具有二重性,即自主性与整体性的统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2页!决定区域竞争力的最基本最终要的因素:1、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决定的区位优势2、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决定的制度供给优势3、企业和相关产业集群决定的集聚优势4、技术和人力资本积累决定的产业结构优势以及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优势(2、3为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3页!4—新贸易理论5—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共1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4页!斯密: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