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二、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项目建设单位:安徽起源生态庄园有限公司(筹)法人代表:王启圆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三、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内容1、建设地点: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许村,山清水秀,绿树成荫。2、建设规模: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旅游休闲、企业文化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聘请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将果树种植、观光休闲和农产品加工与工艺文化集于一体,总面积约为1000亩。3、建设期限: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期为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共17个月。4、建设内容:4.1、2015年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2015年8月 2015年10月,建立组织机构,完成建设规划,并进行前期工作准备,完成项目设计。2015年11月 2015年12月,建成农产品加工车间及工艺旅游景观区、办公区、农家乐、宾馆。4.2、2016年计划:2016年1月--2016年11月,完成制度建设,,完成各项基建任务,开展各项生态保护与管理工作。1)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商贸区、景观区、种植区、活动区等,并进行具体分区:规划1000亩,建设7米宽的景观大道,建设果木园区900亩。并建设科研中心、接待中心、商贸中心等主体建筑,及景观小品、垂钓中心、文化长廊、养鸡场、酱油厂、停车场及各类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工作人员宿舍及小规模接待区;修建沼气池,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建设滴灌系统;修建小型会议中心。以市场为基础,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文化园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按照国家五星观光休闲农业标准建设省级五星农家乐、水上乐园、植物教育园、果品采摘乐园、

植物认养园、景区游览等。集餐饮、棋牌、垂钓、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2016年11月〜2016年12月,完成开园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组织项目验收。四、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四、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地管理法》(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5年)、《安徽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宣城市宣州区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宣城市宣州区城镇体系规划》、《宣城市宣州区总体规划》10、《宣城市宣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宣城市宣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12、《宣城市宣州区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10、《宣城市宣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宣城市宣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12、《宣城市宣州区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1313、《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五、项目概况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依托宣州区黄渡乡的地理环境优势,以产业化为载体,以形成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势,为目标,以建设新农村、改善和优化农村经济为目的,将科学规划管理、绿色种植技术、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网络有机组合的农村综合型、实用型、生态型的一种模式。该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开发建设宣州区新型观光农业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实施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宣州区黄渡乡将形成面积约72万平方米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文化区。园区建设在丘陵之中,山上林木茂盛,使整个园区更加秀丽宜人,景色如画,是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景区内有数千多亩山地,适宜林果业的发展。景区交通便利,公交线路把景区与市中心连在一起。六、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通过实施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生态休闲文化为一体的城郊型林下经济模式,实现企业增收、农业增效,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促进生态农业建设。为宣城市发展高端、高效和高辐射力产业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项目规划投资5100.06万元。该项目具有投资见效快、使用周期长、操作简便、易被农民所接受等特点。因此,该项目建设前景广阔,符合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美好乡村发展战略的要求。实施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一、宣州区概况宣州地处皖东南,毗邻苏浙沪,是长三角经济由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的过渡带。全区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533平方公里,总人口85.1万。宣州自秦初正式置县,始名爰陵”汉初改称宛陵”隋代易名宣城”自古以来均为历代郡、州、府、行署和市驻地。1987年,国务院批准撤消宣城县,设立宣州市;2000年,撤市设区,更名为宣州区。宣州是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30多种,森林面积百万余亩,耕地面积83万亩,水面54万亩,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东蜜枣、敬亭绿雪茶、宣木瓜、南湖银鱼、水阳河蟹青虾、向阳三黄鸡、华阳香菇久负盛名,古雪剑芽第山绿茶、青草湖黄酒等20个优质农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是华东最大的河蟹、三黄鸡繁育基地,全国四大反季节香菇基地之一。宣州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世界上最大的扬子鳄繁殖研究基地和观赏中心 中国鳄鱼湖”有著名的江南诗山”敬亭山,奇峰秀美的高峰山和云雾缭绕的柏枧山,烟波浩淼的南漪湖和玉带缠绕的水阳江等山水风光;有史前文化遗迹 陈山旧石器遣址”古宣纸的发源地之一周王胡家涝古宣纸遗址”卫东小河口的唐宋古窑址群等科考旅游资源;有江南名刹溪口龙泉寺、京山堂、华东第二的水东圣母堂及狸桥云山寺等宗教文化景观;有龙泉洞、白云洞、神仙洞等岩溶景观;有谢眺楼、三国时期的龙溪塔、唐代景德寺塔、宋代广教寺双塔、明代龙首塔等楼台塔坊景观;有水东老街、洪林贡村、小胡村等宋元明清古村落景观。谢眺、李白、白居易、梅尧臣、梅文鼎、石涛、恽代英、肖楚女、陈毅、粟裕、张鼎丞等均在宣州生活和工作过,并留下了珍贵的生活场景及文化遗存,唐代大诗人李白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为诗山增辉添色,更成为宣州扬名天下的千古绝唱。宣州是皖南交通枢纽。皖赣、宣杭铁路交汇于此, 318国道、合芜杭高速穿境而过,水路直通长江,航空港北有芜湖、合肥、南京,南有黄山、东有上海、杭州。通信、供电、供水便利,科教文卫等设施一应俱全。改革开放以来,宣州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现已形成以机械、轻纺、医药化工、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以特种水产养殖、家禽繁育、林特产品开发为特色的块状农业经济,以九洲、宣州、建材三大亿元市场为龙头的市场体系,商业网点遍布城乡,市场繁荣有序,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前列。宣州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资源优势,打造最佳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了全程义务代办制和365便民服务,形成了面向长三角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宣州将紧紧抓住长三角经济圈发展进入加速期的历史机遇, 进步加快全方位融入步伐,努力将宣州建成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食品基地、工业协作基地、劳务输出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和苗木花卉供应基地。二、黄渡乡概况1、基本情况黄渡乡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东南部工业经济带,面积 148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9.9万亩,其中水面1.8万亩,该乡是典型的农业大乡。2002年元月,乡镇区划调整,原杨林乡、峄山乡合并为新的黄渡乡。该乡辖9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07万人。境内华阳河、水阳江流经全乡,皖赣铁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风光旖旎的柏枧山”闻名遐迩。2014年全乡GDP总量达到5.65亿元,2011-2014年期间年均增长9.6%,2014年人均GDP为1.5万元,比2011年提高0.4倍。到“十二五”末,全乡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2、资源状况烟草、蚕桑、太子参、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全乡形成1.8万亩优质烟生产基地,直接经济效益3242万元,成为全省唯一全国替代进口”因叶基地。1万亩太子参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年经济效益达6000万元以上,以世纪生态植物博览园为代表的立体、生态农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农业效益较传统农业上升30%。3、发展情况十二五末,全乡烟草种植面积达16270亩。以全国烟草现场会召开为契机,加强对西扎、黄渡、社区、伏村、杨林计 17832.91亩土地长达12年的流转,并严格按照1:1的方式进行烟稻轮作。积极引领农户走规模化种植道路,培养发展烟稻家庭农场主。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全乡现有区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积极做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协调工作,辖区内香兴食品有限公司有2项产品获绿色产品认证。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乡党委又明确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以商招商、赴外招商、网上招商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国投宣城电厂、宣城海螺水泥厂相继落户黄渡。皖东南最大烟草收购基地项目工程即将启动。全面开展“森林城镇”建设创建工作。十二五期间,全乡完成抑螺防病林造林1725.3亩,退耕还林专项规划造林970亩,退耕还林荒山配套造林761亩,补贴试点造林1136.9亩,一般造林4048.1亩,更新造林143.2亩。“十二五”期间共计造林8784.5亩,其中:森林增长工程其他造林5469.8亩。四旁植树4.5万株,义务植树8万株。完成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各一个。全乡森林覆盖率达 35.9%,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7.1%,绿地率为33.3%。民安门业、四海网络信息科技、香兴食品厂、黄渡自来水厂、五福种禽厂等一大批私营企业纷纷踏上黄渡这片热土,全力拉动全乡经济发展。4、发展思路

发展思路:认真实施规划建设项目,强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大力招商引资,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道路;以稳步推进农村改革为着力点,引进规模经营业主,促进土地、林地、宅基地合理流转,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5、形象定位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产业支撑、四化统筹。为此,通过实施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发展前景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文化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型生态旅游文化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2、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发展趋势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 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宣州区黄渡乡丰富的森林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则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的基本特点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它具有五大基本特点:1)市场化: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的起点和终点都要定位于市场上。其市场范围更为广阔,融人了情趣与休闲的内涵。2)专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的专业化是其必然。3)一体化;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是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一体化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核心。更加广泛的和大量的第三产业组织会全面介入和渗透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展全方位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服务。4)高新化:高密度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的集中采用,是生产高品位高效益产品的必备条件。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对高新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生产人们喜欢的直接产品,而且要生产人们喜欢的休闲与观赏产品生产的环境。5)示范与观赏性:这是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区别于传统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之处。在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中,示范性和观赏性是其基本内涵。4、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发展定位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主要是以发展种植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在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内游客不但可观赏观赏农产品加工工艺和文化,还能垂钓、采摘、植物教育、植物认养,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植业的5至10倍。5、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努力将宣州建成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食品基地、工业协作基地、劳务输出基地、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和苗木花卉供应基地。”的城市定位对生态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生态旅游空间发展格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指明了方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强化和人口的疏解,为都市旅游的发展、旅游要素的配套与提升创造了良好契机;郊区城市化的推进,对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远郊山区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将促进自然类旅游产品的升级。6、推进城、郊生态旅游市场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依据生态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引导各乡镇针对旅游市场开发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实施《宣州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实现城郊旅游市场互动,重点促进郊区休闲旅游市场开发科学化、建设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努力探索城乡居民互动模式,开拓皖南居民旅游市场。面向苏浙沪市场,加强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生态旅游服务接待体系建设。7、合理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培育拓展乡村旅游宣州区“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依据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打造特色化、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升现有产品档次,优化休闲度假环境。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鼓励环境友好型、生态协调型休闲度假项目的发展,严格控制能耗大、占地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旅游项目建设。注重本土化开发和特色化开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和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共生化,逐步培育和发展中高端乡村旅游市场,重点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观光农园、企业文化等乡村旅游产品系列。8、在旅游空间布局上,构建郊区旅游圈结合城市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构建郊区旅游圈包括外环路附近及其以外的郊区地域范围。发展重点:一是强化和完善新城的旅游服务功能,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形成区域性的旅游服务基地。二是重点发展休闲度假、企业文化、生态康体、会议服务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度假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强化生态型项目的建设。三是依托大型采摘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发展企业化管理,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四是积极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以适应公众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四、项目所在区域发展概况项目所在地201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乡属生产总值增长9%,实现6.1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150万元;全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实现4.9亿元;镇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0以内。作为宣州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林业和生态旅游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宣州区的重要产业,在全县经济与社会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十二五”期间,林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美好乡村建设、城乡统筹等难得的机遇,并且有区位、交通和市场优势,具有林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巨大潜力。199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做出了把旅游业列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决策,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到 2020年建设成为旅游强国的目标,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因此,发展林业和生态旅游业是宣州区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安徽起源生态庄园有限公司(筹)依据《宣州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宣州区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宣州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抓住机遇,决定在宣州区黄渡乡建设宣城博深生态文化产业园,园内总体规划为建设三区一心:分别为优质林果区、农产品加工及企业工艺文化区、生态休闲区和农产品商贸中心。使之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休闲度假观光文化产业园,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三章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指导思想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方针,把握农业及旅游业的重大发展的机遇,依托中国鳄鱼湖、敬亭山、柏枧山等知名旅游胜地,以农业生态和企业文化为主体,把生态农业文化园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风景旅游区提升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使之成为宣城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的窗口,省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有机旅游食品供应基地和展示当地企业风貌和民俗风情的观光休闲胜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内涵,拓宽旅游业发展瓴域,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旅、农共生发展的新型高效产业,带动和促进宣州区乃至宣城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生态林业园建设,全面管理和恢复园区旅游生态环境,按照旅游兴区战略,合理调整农村林业结构,开发林业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产业水平,建立一个适合区情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林业系统。园区建成后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万人次,年均增长5%;林果和产品加工年产值9800万元,年均增长4%;旅游及农家乐总收入200万元,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水平。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开发特色资源,建设与这地区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园。经过2—6年的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宣城市现代农业和农村的窗口,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园,市一流的林业观光休闲基地,省内一流的城郊生态农业基地,国内一流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有机旅游林产品生产基地,区域内围绕企业文化调整林业和农村结构的样本。2、阶段目标规划建设期17个月(即2015—2016年),市场推广及培养期5年(即2017—2021年)。2.1第一阶段(2015—2016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进行水电路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生态文化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完成、林果区主体工程建设。启动企业文化工程。到2016年,完成林业工程建设,现代林业区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市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林产品优质率达到90%,园区收入达到5350万元。2.2第二阶段(2017—2019年):完成生态林业园全部建设工程,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功能区,与旅游形象协调的生态文化园风格初步形成。完善生态旅游设施的配套供给,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完成农家乐民俗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初步建成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合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接近国家标准的旅游示范区。到2019年,园区示范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园区农业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良种化程度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土地生产效率达到每亩7万元以上,园区收入达到7000万元以上。2.3第三阶段(2020—2021年):园区成为旅游繁荣地带和旅游热点景区之一,成为省内一流的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基地。推出生态林业园的郊野乡村生态旅游和健身性旅游项目,现代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功能进一步完善,带动全县乃至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园区整体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土地生产

率达到每亩10万元以上,实现园区收入1亿元以上。实现园区旅游收入2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0%,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目标,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三、项目建设规模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园内总体规划为建设“三区一心”。分别为:优质林果区、农产品加工及企业工艺文化区、高级生态林休闲区和生态商贸中心。1、优质林果区规划用地900亩,果林园布局在园区坡度为25°—35°的缓坡区域,种植葡萄、草莓、蓝莓、梨等近10区域,种植葡萄、草莓、蓝莓、梨等近10种特色水果。果木园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驯化改造野生果树,引进栽培特色水果,培育具有风味的地方果品,繁育适合当实际又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鲜果种苗,满足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700亩种植特色鲜果,200亩为果树繁育基地。每亩年产水果30吨,年产繁育种苗100万株。林果年总收入达450万元。2、农产品加工及企业工艺文化区规划占地50亩,规划建筑面积0.7万平方米。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农产品加工厂及生产工艺文化景区,带动园区种植和养殖,实现规模经营和系列开发,形成产业优势。预计年产值达9100模经营和系列开发,形成产业优势。预计年产值达9100万元。3、高级生态林休闲区现状园区随处可见的茂密森林是都市区人们难得一见的风景,身处此处可随时看到周围绿色风景和林中各种小动物的身影,能让人充分放下忙碌的心情去尽情的享受森林的恬静。规划理念本项目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念,挖掘当地自然风景资源和企业文化遗产的内涵,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部分人工林种植为主,恢复亚热带季雨林景观原貌,并引种国内外热带、亚热带优势树种,美化林相。规划目标生态林休闲区根据科学布局,通过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资源保护的措施,争取达到植被恢复、土质改良、小气候调节的生态功能。在生态保护前提下,营造休闲避暑山庄、水上乐园、植物教育园、植物认养园和户外拓展基地等项目,建造农家乐、亭台、文化长廊等景点,给人们一个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环境。争取达到建筑、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和谐生态空间。丰富园区景观和当地物种文化,开展生态保健活动,进行生态多元化发展研究。规划占地40亩。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00万元。4、生态商贸中心规划占地10亩。由农家餐馆旅馆群落、民俗文化广场、生态农业园管理中心和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组成。积极挖掘推介民俗风情文化,包括民居饮食、节庆礼仪等方面特有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对这些有形和无形的民俗风情,要保护挖掘开发利用好。开发森林野菜土特名产和传统工艺品。重点建设农舍改造工程,把生态农业园内的改造成为具有特色的省级五星级农家乐。农舍改造工程做到九个一,即一栋农家楼,一套特色接待室,一个手工作坊,一块菜园,一块果园,一个停车位。规划年接待旅游客人达1万人次以上,年收入达250万元。第四章项目建设所具备的条件、宣州区即将实施市第十三个五年林业发展规划纲要宣州区林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由于国内外林业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的到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产品不断涌现,消费者的选择日益多样化、需求个性化;二是宣州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面临着传统的支柱产业换代与升级;三是在林业体制改革中,多方利益主体关系的处理,以及区域农业资源整合过程中不同管理单元之间的利益关系与协调发展的问题;四是观念和思路的转变,这是全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宣州区把挖掘、打造及引入特有的林业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培育林业精品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根据乡村山地林业的实质,加大宣州区的山地林业发展力度,塑造宣州区乡村林业的新形象,把宣州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种类多样、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效农业示范区。二、宣州区即将实施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宣州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近年来,全区入境旅游稳健增长,国内旅游全面发展,假日旅游空前繁荣,出境旅游方兴未艾。二是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带动了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促进了环保和生态的发展,为扩大内需、吸引投资、增加就业,也对宣传、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形象,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三是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瓶颈”初步缓解。景区交通、环境治理、供水供电、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速完善和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建设进展明显。四是旅游业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文件,为初步构建旅游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宣州区把挖掘特有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培育个性化、新型精品化的旅游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根据乡村旅游的实质,加大宣州区乡村旅游发展力度,打造宣州区乡村旅游的新形象,把宣州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种类多样、精致优美的皖南乡村旅游区。三、宣州区积极引进企业投资发展宣州区政府为深入实施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宣州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制定了《宣州区鼓励外商投资优惠办法》等一系列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其中专门有鼓励开发农业资源的优惠政策。按照宣州区农业发展规划投资开发农业项目的,区政府根据开发规模及项目特点给予财政支持。第五章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分析与预测一、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1、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生态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目前,最流行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两个:1)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2)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3)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应运而生。各地掀起发展观光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兴建“观光果园”或珍稀动物养殖场;有的以种养殖场为基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光旅游于一体,兴建“水果世界”等等。4)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2、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1)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一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的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迷你型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4)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想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分区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六个分区:1)观赏区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2)示范区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3)休闲体验区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人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4)产品区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4、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目标1)一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因此,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观光

农业最基础的目标,特别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为如此。2)二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理念。生态农业观光把改善生态美化自然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3)三是示范观赏目标。离开了这一目标,就没有了生态农业观光。这一目标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延伸。换句话讲,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三大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是三大目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为长远利益拓展了空间,又是第三目标——示范观赏目标的基础。示范观赏目标为基础产业提高了知名度,拓宽了市场空间,促进了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二、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游为主题,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组合旅游产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游为主题,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组合旅游产简称品,以引起旅游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活动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观光农业。简称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项目,观光农园这一旅游新产品不仅日趋活跃,而且日渐显示出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业地带开展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观光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已搞得红红火火。游历了名山大川的都市旅游者,在农业旅游中找到了一种真正接近自我回归自然的乡

土感觉。观光农园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满山,鱼跃禽鸣,荷塘万里,凉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农耕景观,从另一方面圆了许多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以农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1、相关数据据有关部门总结百姓生活十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假日旅游热起来。2010年,我国国内年旅游人数只有5.4亿人次,2014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2、旅游要素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围绕任何一点,生态农业观光都可以有所作为。生态农业观光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它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求。在这里,农民表现得主动活跃有创造力,而不必听命于机械的需场。求。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经济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都有不俗的表现:盾,都有不俗的表现:1)一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生态农业观光园产品,大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

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有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现优势,在这里却可以大显身手,各显其能。2)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大多数农副产品都供大于求,追求品质成为主流。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这些品种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不为人们重视,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近乎消亡。生态农业观光园能够发扬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之长,生产“有滋有味”的农产品。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园拒绝使用有害投入品,这样一来,农民无论在选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惟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3)三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据测算,3)三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宣州区每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数万人,如何转移?在工农业产品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而在农村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3、经济效益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

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稳,亲和力较强。三、绿色食品市场分析1)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T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T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T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2)第一阶段,从农垦系统启动的基础建设阶段(1990一1993年),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在农垦系统正式实施。在绿色食品工程实施后的三年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在农业部设立绿色食品专门机构,并在全国省级农垦管理部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以农垦系统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为依托;建立起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系统;制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制订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对绿色食品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组织。与此同时,绿色食品开发也在一些农场快速起步,并不断取得进展。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实施的当年,全国就有12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1993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当年新增产品数量达到就有12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1993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当年新增产品数量达到217个。3)第二阶段,向全社会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1994年一1996年),这一阶段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1)产品数量连续两年高增长。1995年新增产品达到263个,超过1993年最高水平1.07倍;1996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新增产品289个,增长9.9%。(2)农业种植规模迅速扩大。1995年绿色食品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700万亩,比1994年扩大3.6倍,1996年扩大到3200万亩,增长88.2%。(3)产量增长超过产品个数增长。1995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比上年增加203.8%,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4.9个百分点;1996年达到360万吨,增长71.4%,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61.5个百分点,表明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4)产品结构趋向居民日常消费结构。与1995年相比,1996年粮油类产品比重上升53.3%,水产类产品上升35.3%,饮料类产品上升20.8%,畜禽蛋奶类产品上升12.4%。(5)县域开发逐步展开。全国许多县(市)依托本地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绿色食品开发和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绿色食品开发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增长点。第三阶段,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1997年一至今),绿色食品社会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进一步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新闻媒体主动宣传报道绿色食品;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日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探讨。绿色食品市场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宣传力度的加大,绿色食品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通过市场的带动作用,产品开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国际市场潜力逐步显示出来,一些地区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陆续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显示出了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绿色食品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度和层次逐步提高,绿色食品与国际接轨工作也迅速启动。为了扩大绿色

食品标志商标产权保护的领域和范围,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相继在日本国和香港地区开展注册;为了扩大绿色食品出口创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参照有机农业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订了 AA级绿色食品标准,这套标准不仅直接与国际接轨,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一大批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行动,而食物生产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已引起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物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消费者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们已成为食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食物生产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21世纪的绿色食品的产生了影响,未来的趋势是,只有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21世纪的绿色食品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大。5)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将成为“人类生命科学世纪”“产品质量创新世纪”。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绿色世纪”和“绿色革命”的严峻挑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多层次加工的健身滋补食品强力美容食品野生植物食品转基因食品等脱颖而出,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抢占绿色食品市场。由此可见,新世纪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宁都县绿色食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绿色市场销售前景看好。绿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注重标示本兼治为发展之根本。绿色食品如要超常规发展:首先,要增加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源,依靠科技增加有机肥和开发绿色”农药,减少化学肥,为开发绿色食品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其次,食品加工部门要注重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投入,依靠科技开展创新,在提高食品质量上做文章,在研究开发绿色食品上下功夫,把争创绿色名牌作为立足点着眼点,领取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只有让更多更好更优的绿色食品走向市场,走向家庭餐桌,才能给世人的生活多添一份“绿色”。四、经济林分析1、生产与市场现状据统计,2014年全县水果销售量均大于生产量,市场供不应求。2、市场预测及分析据木材市场预测,宣州区到2015年木竹材供需缺口分别为78.5万立方米、1075.3万根。由此可见,其市场前途广阔。缺口又以纤维材的紧缺更为严重,在树种中,松类木材的需求量缺口最大。因此,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集约经营工业原料林基地,大面积培育纤维材是林业的当务之急。据预测,到20l7年,大中径材缺口分别占该径级材需要量的29.5%和59.5%,而小径级材和非规格材在2017年时供给量却超过需要量的75.1%和33.6%,说明现有林分质量差,今后应以培育中大径材为主。竹材缺口绝对值高,相对量大,20l5年竹材缺28.4%,以大径级材缺口最为突出,占37.3%,可见竹材供需矛盾很大。宣州区现有竹林资源丰富,但因经营粗放,产量较低而形成了竹材缺口。对现有竹林进行垦复,提高立竹度,使其达到 2500〜3000株/公顷,便能弥补其缺口。第六章技术方案一、设计原则本项目的技术方案依照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系统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生态位原理边缘效应原理进行设计。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重点推广使用水土保持专项治理技术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针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对重力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地段开展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改造与修复工作,对坡耕地和裸露坡地采用生物与农艺措施相结合进行改造,控制土壤侵蚀降低地表径流提高生物生产量,形成土涵水水养土生物生长旺盛的高效利用模式。三、高效生态林业建设技术根据项目区建设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封山育林的力度,引进推广无性繁殖技术种苗的培育技术及高效栽培模式。选择当地适种的树种,通过早期混交密集栽培的方法,并采用适当的调节技术确定种间关系,加速绿化山顶等瘠薄山地。同时,采用秸秆覆盖和水土保加速林业持技术保持水份,提高幼林成活率和森林植被的生长速度,建设速度。加速林业四、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利用项目区土壤、空气、水无污染的优势,引进推广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在改造农田园地的基础上实施沃土工程,引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秸秆快速催腐返田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生态综合防治病虫害工程,采用现代栽培技术,引进防病虫害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推广使用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降低病虫害的危害,严格控制农产品的有害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五、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根据项目的自然经济条件,结合家庭餐馆旅馆建设,选择庭院生态模式。重点引进立体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经济林果一一家禽”生态模式;引进推广水果高效种植技术,发展经济林果。一个以上专业生产项目的生态庭院,使其家居环境更加优美经济,更加富裕。第七章原材料燃料供应、自然资源材料黄渡乡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黄渡乡属丘陵坡地与小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烟草、蚕桑、太子参、养殖为四大主导产业。二、社会经济条件材料黄渡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经检测,空气、水环境都达到生产有机农副产品质量标准,是生态农业乡镇之一。三、项目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项目区交通发达,公路纵穿全境,另有数十公里乡村公路,交织成网。项目区区位优势明显。区内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区,电力充足。项目区居民民风纯朴。第八章节能节水措施一、建筑节能概述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在今后的长时期内也将难以缓解。为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必须节约使用能源,逐步扭转能源浪费严重的状况。黄渡乡与同纬度许多发达地区相比,冬天气候更冷,夏天气候较热,南方空气湿度还很高。在这种湿热环境下,黄渡乡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却要比发达地区差得多。墙体屋顶和门窗单位面积的传热量,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地区的2〜5位左右;很多空调建筑也没有采取必要的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用能浪费极端严重,现在建筑能耗已占能源消费总量近1/4,其增长速度还将大大超过“十二五”规划期间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二、节水概述从全球看,水的开发与利用和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在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108座城市严重缺水,日均缺水1600万m3到2000年这些城市年缺水将达200亿m,每年因缺水损失的工业产值上千亿元,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约用水应是防止水资源危机,解决供需矛盾的长期的必要的方针。所谓节水,应当是在满足使用要求和给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加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先进措施,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无用耗水量。对于广大用户来说,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必要珍惜,节约用水意识极为淡薄。人们对黄河断流城市用水告急这种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使水的需求急速增长的形势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应树立水是一种宝贵资源的观念,节约用水即是节省资源。各种经济和行政管理措施的实行会不断的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公民节水意识是在全社会推行节约用水的软环境,公民节水意识的增强可对其他具体节水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一、项目环境现状项目建设位于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二、生态环境概况黄渡乡日照充足,雨量光沛、气温,温度适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正适合农业开发,黄渡乡成了盛产烟草、蚕桑、太子参、 养殖的绿色基地。建立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各方面条件充分。三、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据统计年鉴,黄渡乡水土流失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 22.5%,旱地片蚀、林地片蚀、草地荒地土壤片蚀、沟蚀严重 ,年水土流失总量达49.7万吨。拟建区域历来为水土流失强度流失区,侵蚀模数达7500t/Km2?a左右。四、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生态观光农业是一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生态产业工程。该项目区位于黄渡乡城乡地带。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一、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 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 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应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实施投资项目法人制。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今年国家十二五计划纲要又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应该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应该了解项目管理费用进度质量三大控制,应该懂得项目的费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费用低到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度,工程就会出质量事故。进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不得不增加费用或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二、组织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和逐级管理,逐级考核的直线分层次管理体系。依靠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坚持自主管理,以人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责任为纽带,鼓励不断创新,走中外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管理之路。项目法人王启圆,大专学历,成功经验着5家生产和销售企业,具有20多年的企业销售和优秀管理经验。三、人力资源总经理由董事会批准任命,中层管理人员采取按条件在社会择优招聘办法解决。营业人员及服务人员从区残疾人员中挑选 40人安排就业,带动附件农户劳动力就业2800人。四、员工培训主要管理人员由单位组织外地考查学习和培训,工作人员由公司统一组织培训学习。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估算编制范围本估算为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估算主要包括:“三区一心”的建设费、土地租用费,基础设施费及市政配套费。但不包括以下各项费用:1)业主开业流动资金。2)建造期价格可能发生的变动而需要增加的费。二、估算编制依据本项目建设投资根据建筑设计方案,相关图纸及市建筑工程预算相关定额及取费标准进行估算。1)相似工程合同造价资料及地区材料价格。2)假定由本市内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三、投资估算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5100.06万元,其中,优质林果区730万元,农产品加工区1200.00万元,生态林休闲区834.90万元,生态商贸中心240.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530.00万元,征地费及土地租用费1288.96万元,其他费用276.20万元。项目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金额(万元)备注1优质林果化卉区730.00规划占地900亩1.1果木园700亩,700亩X1万元/亩490.00每亩平均投资1万元1.2苗圃园200亩200亩X1.2万元/亩240.00每亩平均投资1.2万元;含部分大棚建设2农产品加工区建筑面积0.7万平米1200.00农副产品加工;规划占地50亩3生态林休闲区834.90规划占地面积400亩,其中建设用地100亩3.1休闲避暑山庄建筑面积0.05万平米433.90年接待游客0.2万人次3.2水上乐园建筑面积0.05万平米250.00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3.3旅游设施建设亭台、企业文化长廊等建设55.00规划占地面积200平方米3.4植物教育园建筑面积0.05万平米22.003.5植物认养园建筑面积0.05万平米22.003.6户外拓展基地建筑面积0.03万平米52.004生态商贸中心建筑面积0.05万平米240.00规划占地10亩;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项目名称:安徽起源生态项目单位:万元

5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道路530.00含园区主干道及支路约5km支路约8km6征地费及土地租用费荒山、慌坡及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1288.96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000亩7其它费用276.207.1设计费按投资费用1%计取51.007.2勘察费按同类工程估算5.007.3环境评估费按同类工程估算6.007.4建设工程规费按投资费用1.15%计取58.657.5建设单位管理费按投资费用0.05%计取2.557.6基本预备费按投资费用3%计取153.00合计总投资5100.06第十二章经济分析通过市场预测,本报告拟定下列经营策略: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100.06万元,由安徽起源生态庄园有限公司有规划的开发,自主经营。一、年营业收入通过调查,预测安徽起源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收入概况如下:年收入预测表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金额(万元)备注1优质林果452.00规划占地900亩1.1果木园700亩,700亩X0.5万元/亩351.00水果1.2苗圃园200亩200亩X0.6万元/亩101.00苗木2农产品加工9107.00规划占地面积50亩3生态林休闲211.00规划占地面积40亩,其中建设用地4.5亩3.1休闲避暑山庄0.2万X400元/人次80.00年接待游客0.2万人次3.2水上乐园1万X110元/人次110.00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3.3植物教育园0.3万X10元/人次3.00年接待游客0.2万人次3.4植物认养园0.2万X20元/人次4.00年接待游客0.2万人次3.5户外拓展基地0.2万X70元/人次14.00年接待游客0.2万人次4生态商贸中心1万X250元/人次255.00规划占地10亩;年接待游客1万人次收入合计10025.00项目名称:安徽起源生态项目单位:万元二、成本估算1、各项原材料成本,按现行市场行情进行估算。2、投资采用平均年限法分类进行折旧摊销摊销折旧20年。2、投资采用平均年限法分类进行折旧摊销摊销折旧20年。3、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0%计算。(包括防疫请临时工土地租用费等办公用品)4、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3%计算。4、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3%计算。5、职工年平均工资按2.5万元计算,管理人员工资3万元,技术人员工资3.5万元。包括工资性补贴及福利。6、税金:交易税按收入3.3%计算,营业税按收入5.5%计算,租用按租金收入17.5%计算,农业特产按8%计算。三、所得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件》及其它实施细则,所得税按25%计取。四、利润估算根据本报告拟定的项目收益成本费用和税收等水平,通过相关工作表格计算分析(详见损益表),整个项目建成后,运营利润965.82万元(税后利润)。五、财务指标分析本项目从经营角度编制现金流量表,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可得如下指标。每年利税为:1287.76每年利税为:1287.76万元,每年收益为:965.82万元。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6.5年。经过年收支预测和财务分析得出项目全部经营收益率按平均收益率大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利率,项目财务净现值为9524.06万元。则本项目在财务效益评价下是可行的。六、资金筹措项目自筹资金720万元,其余资金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和引导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建设和完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增加项目投入。1、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增加项目投入。园区办公室根据项目建设发展需要,制定有关鼓励投资开发的政策,并优化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吸引企业个体工商户到项目区投资。同时要扩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吸引要多的外来业主对项目投资。2、鼓励农民投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社,让社员与企业双赢。按照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组织农民扩大劳动积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帮助农民解放思想,引导闲置资本参与项目开发,增加对家庭旅馆庭院经济的投入。3、争取国家政策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打造现代农业文化示范区。适当扩大项目专项资金的投入,积极向政府争取专项资金,如小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同时要注重证券资金的投入,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向上市公司靠拢,搞联合,上市融资,吸收社会资本。在扩大融资渠道的同时,要经化资金管理,加强监督,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十三章风险分析、发展高科技生态农业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市农业有了巨大发展。但是,农业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风险尚存,农业依然是高风险产业。防范风险,必须依赖于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生态农业观光则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出路。二、生态农业观光园面临的风险1、资源风险此处的“资源”,特指农业自然资源,它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前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主要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等。通常,人们把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五大类,或将其分为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风降水气候等)耗竭性资源(如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风险,则是指农业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索取资源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给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带来的危害。农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各种资源的存在和有效供给,是农业安全的前提。1)人均耕地不足。“土地是财富之母”,耕地乃农业赖以发展之根本。2)农业生态恶化。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看,现实中的农业技术可分为合理利用资源承载力的技术和超越资源承载力极限的技术两种类型。过去,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消耗大量非再生资源又产生大量废弃物农药残毒等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农业生态的日益恶化,威胁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恶劣的自然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