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给排水管网施工方案_第1页
道路工程给排水管网施工方案_第2页
道路工程给排水管网施工方案_第3页
道路工程给排水管网施工方案_第4页
道路工程给排水管网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市/省*******路道路工程给排水管网施工方案2017年8月目录TOC\o"1-3"\h\u第一章编制依据 4第二章项目概况 52.1道路设计简况 52.2地质及水文概况 6第三章施工准备 83.1现场准备 83.2技术准备 83.3机械设备准备 8第四章给水管道施工 94.1测量放线 104.2施工排水 104.3管道开槽 104.4管道基础 114.5管道接口 124.6管道防腐 124.7管道安装 124.8管道试压 134.9管道回填 134.10管道附属设施 14第五章雨水管道施工 155.1测量放线 165.2施工排水 165.3管道开槽 165.4管道基础 175.5管道接口 185.6管道安装 195.7管道回填 195.8预埋支管及雨水收水支管 205.9检查井、井盖、收水井及出水口 21第六章污水管道施工 226.1测量放线 226.2施工排水 236.3管道开槽 236.4管道基础 246.5管道接口 246.6管道安装 256.7管道试压 266.8管道回填 266.9预埋支管 276.10检查井、井盖 27第七章冬雨期施工的控制措施 287.1雨期施工的控制措施 287.2冬期施工的控制措施 28第八章质量管理措施 29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0编制依据1、《**************产业集聚区*******路道路设计施工图设计》;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5、《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条文说明》;6、《06MS201-1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7、《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8、国家、地方及行业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质量、安全技术规程;9、郑州市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标准;10、本单位相关的管理文件;11、现场实地调查资料;12、本单位近年来参市政工程的施工经验和现有的资源。第二章项目概况**************产业集聚区*******路道路工程位于郑州市********县/市/省南部,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规划红线宽50m。规划起点为*******辅道,规划终点为*******,起点桩号为K0+576.066,终点桩号为K3+682.434,规划起终点长度为3106.368米,实际建设起点桩号K0+496.994,终点桩号K3+625.464,建设长度3128.470米(增加新旧路衔接长度79.027米,扣减工程终点*******路口处长度56.970米)。2.1道路设计简况道路横断面为四幅路形式,道路总宽50m,标准横断面布置型式为:4m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1.5m侧分带+12m机动车道+5m中央分隔带+12m机动车道+1.5m侧分带+5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车行道路基上路床40cm范围内掺加水泥进行拌和压实处理。车行道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中料式沥青混凝土+铺筑土工格栅一道+6cm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地+0.6cm乳化沥青下填封层+18cm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18cm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20cm水泥石灰稳定土,总厚度71cm。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料式沥青混凝土+0.6cm乳化沥青下填封层+15cm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15cm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15cm水泥石灰稳定土,总厚度55cm。人行道铺装结构:6cm透水砖+3cm干硬性水泥砂浆+15cm透水水泥稳定碎石+15cm透水级配碎石,总厚度39cm。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V=50km/h。车道宽度3.5m。本工程K1+754.581~K2+024.640段受正在实施的G310影响,道路坡长不满足规范对于50km/h时最小坡长130m的要求,此段限速30km/h。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一般路段工后沉降为≤30cm。路面设计荷载为BZZ-100KN。参建单位一览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2.2地质及水文概况(1)地质概况拟建场地位于郑州市********县/市/省境内,场地地势平坦,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由黄河冲击、洪击共同作用形成。*******路北起*******辅道,南至规划*******,路段全长约3100米。工程影响深度范围内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主要土层性质为粉土、粉质粘土及粉砂等,局部路段表层覆盖薄层的第四系人工填土。根据现有钻探成果路段对地基影响深度范围内土层分述如下:土层名称土层特性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第①工程地质单元层杂填土杂色,稍湿,松散—稍密,以粉砂及粉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本层属高压缩性土。/第②工程地质单元层粉砂黄褐色,湿,稍密,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级配一级,偶见螺壳碎片,局部夹薄层粉土和粉质粘土。本层属中压缩性土。120kpa第③工程地质单元层粉砂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级配一级。本层属底压缩性土。135kpa第④工程地质单元层粉砂黄褐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级配一级。本层属底压缩性土。150kpa(2)水文概况拟建工程区域通过的主要河流为贾鲁河,位于拟建工程区域西侧。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勘察期间地下稳定水位6.60米左右,水位年变幅1.0~2.0米左右,地下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主要排泄途径为地表蒸发和人工开采。勘察期间内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6.80米左右,稳定水位埋深自然地坪下6.60米左右。近3~5年来最高水位埋深为自然地坪下4.00米左右,历史最高水位2.50米左右,抗浮设防水位可按1.50米考虑。根据区域水位地质资料,该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根据区域资料,该场区地基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对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第三章施工准备3.1现场准备(1)现场道路已满足施工机械及相关材料运输。(2)地表杂物已清除,施工场地已平整。(3)现场水、电已接通。(4)材料加工及堆放场地准备完毕,满足施工要求。(5)相关机械设备准备到位。3.2技术准备(1)学习和熟悉施工图纸,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2)勘察施工现场,收集施工需要的各项资料,以便为施工规划和准备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确保施工安全。(3)根据建设单位给定的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图要求引测,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并有保护设施和标志。完成后,对轴线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4)施工前应进行三级技术交底。方案编制人员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交底,责任工程师对劳务单位交底,劳务技术人员对班组交底。(5)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地上地下障碍物已清除。(6)在施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地资料,进行现场市政管道探测工作,查清地下管网及障碍物情况,以便于施工时作相应调整。3.3机械设备准备号机械设备名称设备型号(6)测量放线工作已完成,并经验收符合设计要求。规格型号配置数量(台)备注1潜水泵H=50M62挖掘机卡特20043推土机TY16024吊车25t15小型打夯机26装载机2第四章给水管道施工本工程给水管道采用DN300~DN500管径的球墨铸铁管,管材的选用符合《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08)的要求。给水管线平面位置按道路设计中心线施放,埋深约3米,路宽50m时,给水管线位于道路设计中心线环内东侧17.5m处,路宽56m时,给水管线位于道路设计中心线环内东侧20.5处。如图所示:本工程给水管道施工顺序如下:测量放线——施工排水——管道开槽——管道基础施工——管道接口——管道安装——管道防腐——检查井——管道试压——管道回填。4.1测量放线测量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转点确保施工场地的测量,转点完成后首先由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测,复测合格后方可施工。在施工期间项目部应对控制点做好保护工作,确保点位不被破坏。4.2施工排水(1)本工程给水管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主要考虑排出地表水及雨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采用边沟加积水坑的降水方法。(2)在施工排水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并应对排水系统经常检查和维护。当管道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排水。4.3管道开槽(1)本工程管道开槽采用明开槽与支撑槽结合的施工方法,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开槽边坡为1:2,开槽深度约为2米,槽底宽度如下表所示:管径(mm)槽底宽度(mm)工程量(m)3001000903400110013650013003150(2)当沟槽挖深较大时,应合理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人工开挖沟槽的槽深超过3米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宜超过2米;当挖深大于4米时,采用钢桩卡板支撑开槽。施工时遇恶劣地质,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另外管道开槽时需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施工条件对开槽的影响,必要时需考虑采用止水帷幕。(3)施工开槽时,槽底禁止扰动,尽量保持原状土,使用机械挖土时,为了防止机械超挖而扰动原状土,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预留30cm土层采用人工清底,,不允许超挖。沟槽弃土应随出随清理,均匀堆放在距沟槽上口边线3米以外,沟槽开挖过程中及成槽后,槽顶应避免出现震动荷载,成槽后应尽快完成铺设基础和管道等工作,避免长时间晾槽。4.4管道基础(1)管道铺设前必须清除沟底内的杂物,球墨铸铁管管道基础为素土基础,如遇地基为岩石时,在原状土上垫20cm的砂垫层(如图),整平夯实后方可施工,如图所示:地基为岩石时(2)如设计高程高于现状地面高程时,应回填素土至管道基础以下,并分层夯实压实度达到93%以上。(3)管道基础下特殊土层的处理管道基础应坐落在稳定的未扰动的土层上,如遇到地基弹软,不能满足施做管道基础要求的情况时,可对原状土进行掺拌石灰对地基进行处理,具体掺拌比例视情况而定。当管道基础坐落于现状水沟(渠)底之上,沟底淤泥厚度小于0.5m时,应清淤,挖至现状土层,换填级配碎石至管道基础底部,再按上述管道基础施工;当沟底淤泥厚度大于0.5m时,则应抛石挤淤,然后换填级配碎石至管道基础底部,再按上述管道基础施工。4.5管道接口管道接口施工前应由各管材供应商提供相应管材管道工程施工、安装手册,并指导施工单位施工。铸铁管道采用T型胶圈接口。球墨铸铁管道采用T型胶接口,与阀门采用法兰联接,管道接口施工应在厂家的指导下进行。胶圈由管材厂家配套,并提供检测报告。4.6管道防腐球墨铸铁管内防护层采用内衬水泥砂浆,外防腐采用环氧煤沥青,并应符合《球墨铸铁管水泥砂浆离心法衬层一般要求》GB/T17457-2009的要求。4.7管道安装(1)管道安装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①所有进场管材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检测报告,并对外观尺寸、质量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管材应退场更换,严禁使用。②下管前应将承口内和插口表面及管身的泥土赃物清干净。③按规定选配合理的胶圈,套入插口端部,试其松紧度是否适应,做到松紧适中、平整、顺滑、无扭曲。(2)下管时要将管道一字排开,尽量做到一次就位,以减少槽下滑动。(3)管段安装时,顶拉速度应缓慢,保持两管中心线对准,间隙均匀,应请专人察看胶圈滚入情况,如发生滚入不均匀应停止顶拉,调整胶圈位置后再继续顶拉,使胶圈达到工作位置。管道安装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回弹。(4)每节管道安装就位后,应立即测定高程中心线,间隙量等质量指标,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5)承插口管道安装,在一般情况下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并由下游向上游依次安装。4.8管道试压(1)管道的工作压力为0.4MPa,试验压力不应低于0.8MPa,管道试压前应进行充水浸泡,时间不应少于24小时。试压管段上的弯头、三通特别是管端的盖堵有足够的稳定性。(2)管道试压试验、冲洗、消毒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施做。试压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4.9管道回填管道安装与铺设完毕,经试压合格后应尽快回填,管道位于人行道与绿化带下时管槽内回填素土,当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时,回填中砂至管顶以上0.5m(如图所示),然后回填素土至4%水泥土层以下并夯实,密实度要求93%以上,其上按道路要求施工;回填过程中,管道下部与管底间的空隙必须填实。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时管道位于车行道下且槽底有岩石时管道位于人行道或绿化带时管道位于人行道或绿化带且槽底有岩石时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硬物体。4.10管道附属设施(1)阀门井:做法参照《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7MS101-2“地面操作钢筋混凝土矩形立式闸阀井”(按有地下水施做),如图所示,阀门均选用软密封闸阀(压力等级PN1.0MPa)。排气阀、排气阀井及泄水井做法参照《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7MS101-2施做,原料采用页岩砖。(3)消火栓及消火栓井采用SS150/80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按照《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13S201-25(有检修阀干管安装)施做,并应征得当地消防部门的认可。消火栓位于侧分带下,距车行道边线不大于2米。第五章雨水管道施工本工程雨水管道采用d300mm~d1200mm管径的‖级钢筋混凝土承接口管,管材的选用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要求。雨水管线平面位置按道路设计中心线施放,埋深约2米,雨水管线位于道路设计中心线环内两侧各12.5处。如图所示:本工程雨水管道施工顺序如下:测量放线——施工排水——管道开槽——管道基础施工——管道接口——管道安装——检查井——管道回填——支管施工。雨水管及其收水支管由于覆土浅,先施工4%水泥土层,然后反开槽施工。5.1测量放线测量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转点确保施工场地的测量,转点完成后首先由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测,复测合格后方可施工。在施工期间项目部应对控制点做好保护工作,确保点位不被破坏。5.2施工排水(1)本工程给水管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主要考虑排出地表水及雨水,可采用边沟加积水坑的降水方法。(2)在施工排水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并应对排水系统经常检查和维护。当管道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排水。5.3管道开槽(1)本工程管道开槽采用明开槽与支撑槽结合的施工方法,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开槽边坡拟定1:2,开槽深度约为1.3米,槽底宽度如下表所示:管径(mm)槽底宽度(mm)工程量(m)30011605805001400447600172017518001960108510002200176911002520651200264084(2)当沟槽挖深较大时,应合理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人工开挖沟槽的槽深超过3米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宜超过2米。实际挖深大于4米时,则采用钢桩卡板支撑开槽。施工时遇恶劣地质,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另外管道开槽时需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施工条件对开槽的影响,必要时需考虑采用止水帷幕。(3)施工开槽时,槽底禁止扰动,尽量保持原状土,使用机械挖土时,为了防止机械超挖而扰动原状土,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应留30cm以上土层采用人工清底,勿用机械开挖,不允许超挖。沟槽弃土应随出随清理,均匀堆放在距沟槽上口边线3米以外,沟槽开挖过程中及成槽后,槽顶应避免出现震动荷载,成槽后应尽快完成铺设基础和管道等工作,避免长时间晾槽。5.4管道基础(1)本工程雨水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做法如图所示,如遇局部槽底土质较软,砂石基础层应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加厚处理。(2)管道开槽槽底标高座落于现状河道底之上或遇到软弱土情况时,当厚度小于0.5米,则应全部清除,挖至现状土层,换填级配砂石至管道基础底部,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其上再按管道基础施做;当淤泥厚度大于0.5m时,应至少超挖500mm,再抛块石挤淤,然后换填级配砂石至管道基础底部,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且应满足相关道路及设施要求),其上再实施管道基础。(3)雨水箱涵基础详见结构专业图纸。5.5管道接口管道接口施工前应由各管材供应商提供相应管材管道工程施工、安装手册,并指导施工单位施工。(1)本工程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采用橡胶圈接口,管道接口做法参照《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施做,如图所示,a应控制在10~15mm内。(2)胶圈应由管材生产厂家按规格配套供应。施工接口时应使胶圈压缩均匀,避免出现胶圈扭曲、接口回弹等现象。橡胶圈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卷皱、破损、重皮和接缝现象。并应符合《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5.6管道安装(1)管道安装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①验证所有管材是否有合格证,外观检查是否合格,应采取抽样法进行检测。②下管前应将承口内和插口表面及管身的泥土赃物清干净。③按规定选配合理的胶圈,套入插口端部,试其松紧度是否适应,做到松紧适中、平整、顺滑、无扭曲。④做好工序交接验收,如垫层的平整度、高程、厚度、密实度及排水沟的完好程度、土基有无坍松等。(2)下管时要将管道一字排开,尽量做到一次就位,以减少槽下滑动。(3)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管道接口使用的机具,应保证管道均匀对接。(4)管段安装时,顶拉速度应缓慢,保持两管中心线对准,间隙均匀,应请专人察看胶圈滚入情况,如发生滚入不均匀应停止顶拉,调整胶圈位置后再继续顶拉,使胶圈达到工作位置。管道安装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回弹。(5)每节管道安装就位后,应立即测定高程中心线,间隙量等质量指标,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6)承插口管道安装,在一般情况下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并由下游向上游依次安装。5.7管道回填(1)当管道位于绿化带及人行道下时,分层回填素土并夯实,密实度>90%;当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时,从基础至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回填碎石,其余部分分层回填素土至4%水泥土层以下并夯实(当管顶至4%水泥土层厚度不足50cm时,回填至4%水泥土层即可),沟槽各部位回填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且应满足相关道路及设施要求),其上按道路要求施做。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时管道位于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时(2)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硬物体。5.8预埋支管及雨水收水支管(1)为满足道路两侧区域雨水排放要求,本工程预埋了雨水支管,其位置见平面图。雨水预埋支管管径为d500mm,支管坡度0.15%,预埋至道路红线外2m处,并设一座检查井,在检查井外预埋支管一节,管头用M10水泥砂浆砌管堵。(2)雨水收水支管采用d300mm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收水支管坡度为1%,坡向检查井。如遇覆土不满足0.7m的情况,采用360度混凝土包管处理。收水支管采用反开槽即在路基施工完成后开槽下管,沟槽回填严格按照道路要求恢复。收水井支管与干管沿水流方向成60°夹角或90°夹角(见下图),特殊位置收水支管长度见排水管道平面图所示。5.9检查井、井盖、收水井及出水口(1)本工程中采用的检查井,均采用砖砌圆形检查井(采用页岩砖),按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中的《排水检查井(06MS201-3)》施做。在施做检查井时,井口暂不做灰,待道路工程施工时按实际路面高程进行调整。(2)检查井井盖采用具有防盗、防响、防滑等功能的,在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下面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在人行道及绿化带下面采用复合型井盖。绿化带上的检查井井盖高程应高出地面5~10cm,以防泥水排入检查井中。井盖及支座见《井盖及踏步》06MS201-6。所有井盖需增设1.0m长的防盗链(直径不小于∅8),所有雨水检查井需按要求设臵防坠网。(3)收水井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偏沟式双篦雨水口,见《雨水口》06MS201-8,井篦采用球墨铸铁材质。第六章污水管道施工本工程污水管道采用管径d400mm~d600mm的II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管材的选用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要求。污水管线平面位置均按道路设计中心线及人行道外边线施放,埋深约4米,标准断面*******路污水管线位于路中心线以西17.5m,扩大路口污水管线位于人行道外边线以东7.5m处,如图所示:污水管道施工顺序如下:测量放线——施工排水——管道开槽——管道基础——管道接口——管道安装——检查井——管道试压——管道回填——预埋支管。6.1测量放线测量仪器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转点确保施工场地的测量,转点完成后首先由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测,复测合格后方可施工。在施工期间项目部应对控制点做好保护工作,确保点位不被破坏。6.2施工排水(1)本工程污水管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主要考虑排出地表水及雨水,根据现场土质和地下水实际情况,采用边沟加积水坑的降水方法。(2)在施工排水过程中不得间断排水,并应对排水系统经常检查和维护。当管道未具备抗浮条件时,严禁停止排水。6.3管道开槽(1)本工程管道开槽采用明开槽与支撑槽结合的施工方法,根据现场土质情况,开槽边坡为1:2,开槽深度约2~4米,槽底宽度如下表所示:管径(mm)槽底宽度(mm)工程量(m)4001280490500140016696001720261当沟槽挖深较大时,应合理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人工开挖沟槽的槽深超过3米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宜超过2米;采用机械挖槽时,沟槽分层的深度应按机械性能确定。实际挖深大于4米,则采用钢桩卡板支撑开槽。施工时遇恶劣地质,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另外,管道开槽时需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施工条件对开槽的影响,必要时需考虑采用止水帷幕。(2)施工开槽时,槽底禁止扰动,尽量保持原状土,使用机械挖土时,为了防止机械超挖而扰动原状土,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应留30cm以上土层采用人工清底,勿用机械开挖,不允许超挖。沟槽弃土应随出随清理,均匀堆放在距沟槽上口边线3米以外,沟槽开挖过程中及成槽后,槽顶应避免出现震动荷载,成槽后应尽快完成铺设基础和管道等工作,避免长时间晾槽。6.4管道基础(1)钢筋混凝土管采用砂石基础,做法如图所示,如遇局部槽底土质较软,砂石基础层应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加厚处理。(2)管道开槽槽底标高座落于现状河道底之上或遇到软弱土情况时,当厚度小于0.5米,则应全部清除,挖至现状土层,换填级配砂石至管道基础底部,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其上再按管道基础施做;当淤泥厚度大于0.5m时,应至少超挖500mm,再抛块石挤淤,然后换填级配砂石至管道基础底部,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且应满足相关道路及设施要求),其上再实施管道基础。6.5管道接口管道接口施工前应由各管材供应商提供相应管材管道工程施工、安装手册,并指导施工单位施工。(1)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采用橡胶圈接口,管道接口做法参照《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施做,如图所示,a控制在10~15mm。(2)胶圈应由管材生产厂家按规格配套供应。施工接口时应使胶圈压缩均匀,避免出现胶圈扭曲、接口回弹等现象。橡胶圈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气孔、裂缝、卷皱、破损、重皮和接缝现象。并应符合《橡胶密封件、给排水管及污水管道用接口密封圈材料规范》。6.6管道安装(1)管道安装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①验证所有管材是否有合格证,外观检查是否合格,应采取抽样法进行检测。②下管前应将承口内和插口表面及管身的泥土赃物清干净。③按规定选配合理的胶圈,套入插口端部,试其松紧度是否适应,做到松紧适中、平整、顺滑、无扭曲。④做好工序交接验收,如垫层的平整度、高程、厚度、密实度及排水沟的完好程度、土基有无坍松等。(2)下管时要将管道一字排开,尽量做到一次就位,以减少槽下滑动。(3)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管道接口使用的机具,应保证管道均匀对接。(4)管段安装时,顶拉速度应缓慢,保持两管中心线对准,间隙均匀,应请专人察看胶圈滚入情况,如发生滚入不均匀应停止顶拉,调整胶圈位臵后再继续顶拉,使胶圈达到工作位臵。管道安装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回弹。(5)每节管道安装就位后,应立即测定高程中心线,间隙量等质量指标,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6)承插口管道安装,在一般情况下插口插入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并由下游向上游依次安装。6.7管道试压污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应进行闭水试验,保证其严密性。闭水试验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施做。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6.8管道回填(1)管道位于绿化带及人行道下时分层回填素土并夯实,密实度>90%;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时从基础至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回填碎石,其余部分分层回填素土至4%水泥土以下并夯实,沟槽各部位回填密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且应满足相关道路及设施要求),其上按道路要求施做。当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时当管道位于人行道或绿化带下时(2)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硬物体。6.9预埋支管为满足道路两侧区域污水排放要求,本工程预埋了污水支管,其位臵见平面图。污水预埋支管管径为d400mm,支管坡度0.15%,坡向干管方向,预埋至道路红线外2m处,并设一座检查井,在检查井外预埋支管一节,管头用M10水泥砂浆砌管堵。6.10检查井、井盖(1)本工程中采用的检查井,均采用砖砌圆形检查井(采用页岩砖),按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中的《排水检查井(06MS201-3)》施做。在施做检查井时,井口暂不做灰,待道路工程施工时按实际路面高程进行调整。(2)检查井井盖采用具有防盗、防响、防滑等功能的,在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下面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在人行道及绿化带下面采用复合型井盖。绿化带上的检查井井盖高程应高出地面5~10cm,以防泥水排入检查井中。井盖及支座见《井盖及踏步》06MS201-6。所有井盖需增设1.0m长的防盗链(直径不小于∅8),所有污水检查井需按要求设置防坠网。第七章冬雨期施工的控制措施7.1雨期施工的控制措施①首先要及时与气象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尽可能将施工安排在不下雨时进行。②及时对施工步序进行调整,集中力量分段进行施工。③在施工现场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预防和排水结合,并且要加强巡视,发现有积水、挡水的部位,及时进行疏通。④准备防洪材料、机具及必要的遮雨设施。⑤对于土方路基的雨期施工,必须要有计划的组织快速施工,分段开挖,千万不能全面开挖或者开挖段过长。⑥挖方地段要留好横坡,做截水沟,坚持当天控完、填完、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