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铜鼓文化艺术探析,文化论文_第1页
贵州苗族铜鼓文化艺术探析,文化论文_第2页
贵州苗族铜鼓文化艺术探析,文化论文_第3页
贵州苗族铜鼓文化艺术探析,文化论文_第4页
贵州苗族铜鼓文化艺术探析,文化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苗族铜鼓文化艺术探析,文化论文题目: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贵州苗族铜鼓文化艺术探析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结束语/以下为参考文献:第三章贵州苗族铜鼓民俗文化艺术第一节苗族铜鼓的分布和来源苗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自唐宋以后,经过元明和清朝数百年的迁徙和流动,苗族的分布构成现今以贵州为主的苗族聚居地,湖南和云南次之。当前,除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为人口超百万的的聚居区外,贵州省中西部的苗族由于地形原因分布都比拟分散,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在比拟偏远的区域。根据文献的历史记录和民间代代相传关于铜鼓的传讲故事,苗族自古以来就曾珍藏和使用过铜鼓。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本来盛行于苗族之中的铜鼓渐渐消失了。只要一些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至今还保存着数量较多的铜鼓,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榕江县、雷山县、丹寨县、台江县和从江县。根据(贵州省志民族志〕①、苗族古歌和传讲故事等反映出的信息,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鼓分布地区,并没有具备铜鼓铸造工艺所需的技术和所具备的材料。所以那这么多的铜鼓是从何处来的呢?根据多方的走访和田野调查,总结出下面几个讲法:〔一〕苗家流传一种讲法是古时苗家人由于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实在是没法生存下去,所以选择了造反。再后来,孔明打败了苗家,苗家自然是不会服气孔明。孔明固然打下了江山,但人心肯定不是那么简单能得到的,于是他想,要想好好的治理,不能来武的,要来文的,所以他就想出了敲铜鼓这一招,一边敲铜鼓一边教大家跳舞,为老百姓营造欢乐的气氛。苗家人本就好歌舞,自然是沉浸一片欢歌乐舞中,忘了敌对的情绪,孔明就这样收买了苗家人,还把铜鼓送给了他们。就这样,苗家开场有了铜鼓。这种讲法主要是孔明送的观点,集中在从江、榕江两县交界的月亮山、太阳山、孔明山这一带的苗族。〔二〕流传比拟广的一个讲法是,铜鼓本就是苗家人世世代代祖传的,是属于苗家文化的一部分。采访他们当地苗家人时,问他们铜鼓一共传了多少代,也有好几种讲法。有的人讲有二十多代,有的人讲很久很久,详细年代长远连他们自个也答不上来。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们无从在文字上找到有关铜鼓的记载。唯一可靠的途径也只能通过拥有铜鼓的人对照族谱回忆来计算铜鼓流转的时间。〔三〕还有种讲法是铜鼓非本地人所有,是从外地去买回来的。铜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是属于普通农民的私有财产,而地主富农家庭所拥有的被集体没收,统一交给了农会。令人可惜的是,铜鼓在大炼钢铁和四清运动时,遭到严重毁坏,如今能留存下来的铜鼓也大多是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或者是从外面买来的。〔四〕最后一种讲法通过政策落实补偿的。在极左的时候,将农民的铜鼓敲碎销毁,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人民群众和的关系。所以,1981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部门,委托贸易公司为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上海、武汉、成都乐器厂仿制铸造了一批麻江型铜鼓,①以比拟优惠的价格卖给民众,并给以一定的补偿,这就大大的促进了和部门跟民众的关系。第二节苗族铜鼓的功用及表演苗族是一个非常喜欢唱歌跳舞的民族,当然也少不了对铜鼓这件打击乐器的喜欢。苗族民众通过敲击铜鼓产生振动发出粗犷、浑厚、铿锵有力的声音,到达在危险发生之前发出信号,召集民众进行抵御或者撤离。可以通过其声音直冲云霄到达敬神祭祀的效果,加之也有增加节日气氛的功能。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了铜鼓有助于苗族人民互相依存,构成极强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也加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它的详细功能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讲明。〔一〕在重大事件或危险发生之前以鼓声为信,召集民众进行抵御。苗族自古代以来就是勤劳英勇、多灾多难的民族。敌人来袭时他们顽强的保护自个的土地,以响亮的铜鼓声为信号,召集族人共同抵御来侵犯的敌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高文村张志德老书记,至今仍记得在清末年间,他的祖上以铜鼓声为信号召集族人共同商量怎样抗击清朝的事。老人到如今想起当年的情形仍然非常冲动。这与民国(岑巩名胜〕中记载的,关于古代铜鼓山,碰到大事以烽火为信,以铜鼓声为号,召集群众的记录是一样的。这充分显示了苗族间团结平等对抗暴政压迫的思想倾向。〔二〕祭祖敲铜鼓以慰亡灵。谈到铜鼓祭祖的仪式,黔东南州是还保存这一风俗的地方。很久以前,他们每十三年就会举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的日益交替更新,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祖先的这一重要的传统风俗,渐渐的很多地方已不再举行这样的铜鼓祭祖了。从笔者实地调查发现也只要雷山、榕江、从江、丹寨等部分地区仍在进行着。这每十三年一次的大祭祖活动,先是以敲击代表让祖先安息的木鼓,然后是以拥有铜鼓的家庭敲击铜鼓参加华而不实的一项全民祭祖活动。由于各地敲击铜鼓的时间、形式遭到了地域的影响。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乌烧村的祭祖就与同自治州的丹寨县的祭祖为例。乌烧村在每十三年进行一次的大祭祖活动开场之前的第六年就能够敲击铜鼓以慰亡灵,直到大祭祖活动结束为止。然后就把铜鼓好好的秘藏起来。而丹寨则是把繁缛的祭祖活动简化为后来的不杀牲口的翻鼓节,由于大量的杀牲口,浪费人力物力,所以后来改革成了如今的翻鼓节.从字面上我们就可得知,也就是节日以后,人们怀着对祖先的敬畏,把鼓翻过来,鼓面扑在地上,人们不能再进行敲打,放心下地干农活,所以称为翻鼓.〔三〕过节时敲击铜鼓号召族人共同庆祝节日。只要讲到苗族,我们能联想到的实在是过多了,服装、美食、语言、节日等等。我如今要谈的就是苗族的节日,像爬坡节、龙舟节、姊妹节、吃新节、芦笙会、苗年、祭祖、春节等等。苗族民众会根据每个节日的民俗习惯举行相应的民俗活动。以吹芦笙、跳铜鼓舞、木鼓舞等方式将节目推向高潮。排山倒海的场面,也甚是一番美景。精心梳妆的发髻,惹的人眼花缭乱穿戴整洁的花裙衫,各式各样精致华美的银器饰品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不管是七、八十的老爷爷、老婆婆,还是七、八岁的小娃娃,他们载歌载舞,不亦乐乎。笔者第一次去观看铜鼓演奏时,还以为这是项很简单的运动,其实笔者大错特错了。首先,鼓点是很重要的,演奏者必须熟悉,还有最为难点的地方就是演奏者必须根据舞者的进程、时间来调节鼓点。既不能胡乱的一曲敲完,让舞者感到疲惫乏力,也不能没有节拍的存心故意花哨和玄虚的卖弄变化鼓点,让舞者不知所措。最后,助手与演奏者的配合也是很重要的,他必需要懂得乐曲和节拍,然后与演奏者进行互动并能默契的配合。总之,不能无所顾忌的乱敲一通,鼓点的节拍非常重要,太急容易误导舞者,太慢也没有了气氛,这些都容易导致失败,要配合的轻缓事宜,才能够成功的奏出宏伟的乐曲。〔如此图11〕第三节铜鼓在苗族人民心中的地位通过历史记载来看,铜鼓在苗族人民心中的地位是金银等重金属都无法比较的,是他们心中不可替代的珍宝。他们甚至愿意为了铜鼓舍弃生命更别提家财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棉席村的老人杨碾展,就曾为了保卫被四清运动时期被视为国民器具的铜鼓不被损坏〔因其鼓面的太阳芒似国民的徽〕,不顾生命安危,把铜鼓秘藏起来,最后举报发现时,也不曾惧怕,直到人们把他视为生命的铜鼓敲碎时,才老泪纵横,成日以泪洗面,只求能得到几片铜鼓的碎片作纪念。这完全具体表现出了人们对铜鼓的珍视。两百多年前,月亮山麓也有这样一件事:上拉力的水族迁入计划地区时,由摆拉寨的苗族划拨山场土地给他们使用。上拉力的水族则送九头水头、九头黄牛、九个小铜鼓、九个大铜鼓、九根项圈,九只手镯给摆拉苗族①。贵州地区生活的苗族以为铜鼓是一个生命体,和他们的祖先一样。他们像需要太阳、耕作、渔猎、畜牧、繁衍一样需要它,仿fo拥有了它就拥有了一切。他们不在乎铜鼓铸造于何时何地,但是假如没有铜鼓,那么他们就会寝食难安,食不知味。甚至以为他们时时刻刻生活在危险之中。这些都具体表现出了铜鼓对于他们来讲的意义,也一语道破了铜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