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百禾食品有限公司果蔬饮品食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黑龙江百禾食品有限公司果蔬饮品食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黑龙江百禾食品有限公司果蔬饮品食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黑龙江百禾食品有限公司果蔬饮品食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黑龙江百禾食品有限公司果蔬饮品食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百禾食品有限公司果蔬饮品食品建设项目松本项目位置大气监测点位地下水监测点位江花图4-1监测点位布置图松本项目位置大气监测点位地下水监测点位江花图4-1监测点位布置图PAGE55佳木斯市环境科学研究院(7)监测结果及分析环境空气现状小时平均值(PM10、SO2、NO2)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1-3。表4.1-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监测时间1#2#3#SO2mg/m3110.0150.0180.0180.0160.0160.0180.0210.0190.0160.0170.0160.014110.0110.0110.0120.0180.0120.0210.0180.0150.0210.0210.0120.021110.0120.0140.0150.0220.0190.0140.0150.0220.0180.0180.0170.017110.0110.0150.0210.0130.0210.0090.0110.0080.0180.0240.0200.016110.0110.0140.0230.0180.0150.0210.0170.0150.0120.0210.0200.015110.0110.0210.0240.0280.0180.0200.0230.0120.0190.0150.0160.013110.0130.0160.020.0200.0170.0190.0160.0240.0190.0190.0200.020PM10mg/m3110.060.080.060.090.090.090.080.090.080.110.080.10110.080.060.050.060.090.080.080.080.100.080.100.09110.080.070.060.080.060.090.010.010.080.090.050.06110.090.060.090.080.060.090.060.080.090.090.100.06110.090.090.060.070.080.110.080.080.090.080.060.08110.060.050.070.060.060.100.080.090.070.070.080.09110.080.090.080.060.090.060.090.080.080.080.070.06NO2mg/m3110.0080.0080.0100.007L0.007L0.0070.0100.0090.0.0080.0110.012110.007L0.007L0.007L0.0120.0060.0090.0090.0100.0110.0090.0080.011110.0100.0090.0110.007L0.00.00.0080.00.0100.00.0090.009110.007L0.007L0.0080.0100.0090.0090.0110.0100.00.0090.0080.011110.007L0.0100.007L0.007L0.00.00.0080.0110.0120.00.0090.013110.0110.0070.0100.0080.0080.0100.0090.0100.0.0090.0100.010110.007L0.0120.007L0.0070.0.0110.0120.0090.0100.0110.0100.010对本工程监测项目分析如下:=1\*GB3①PM10监测期间浓度值分布为0.05~0.11mg/m3,最大值为0.11mg/m3,是在2#、3#(偏脸子村、永发村)测得,监测点位小时平均浓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2\*GB3②SO2监测期间SO2的小时浓度值分布为0.008~0.028mg/m3之间,最大小时值为0.028mg/m3,是在1#(永发村)测得,各监测点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3\*GB3③NO2监测期间NO2的小时浓度值分布为0.017L~0.013mg/m3,最大值为0.013mg/m3,在3#(偏脸子村)测得,各点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4.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范围及评价参数评价范围同监测范围,评价参数同监测参数。(2)评价标准PM10、SO2和NO2采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评价标准见表4.1-4。表4.1-4环境空气评价标准污染物浓度限值(mg/Nm3)长期平均短期平均总悬浮颗粒物(PM10)年平均0.10日平均0.15二氧化硫(SO2)年平均0.06日平均0.15;小时平均0.5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0.08日平均0.12;小时平均0.24(3)评价方法参照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相关要求,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不同取值时间的质量浓度变化范围,计算并列表给出各取值时间最大质量浓度值占相应标准质量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等。评价结果见下表4.1-5、4.1-6。表4.1-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小时均值)监测项目监测点编号浓度范围mg/m3最大值占标百分比%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标准mg/m3SO21#0.007L~0.0122.4%0-0.52#0.007L~0.0122.4%0-3#0.007L~0.0132.6%0-NO21#0.011~0.0285.6%0-0.242#0.008~0.02410%0-3#0.012~0.02410%0-表4.1-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日时均值)项目测点编号浓度范围(mg/m3)最大值占标百分比(%)超标率(%)超标倍数标准(mg/m3)PM101#0.05~0.09600-0.152#0.06~0.1173.30-3#0.05~0.1173.30-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SO2、NO2及PM10在任何时间任意点位均未超标,其监测因子均好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因此该区空气质量良好。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4.2.1地表水现状监测(1)监测范围根据本项目污染特点和评价区域内地表水体松花江桦川江段状况,确定本次评价的监测范围为桦川县污水处理厂污水汇入江口上游500m至下游约20km处。(2)监测断面布设本项目共布设3个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具体断面位置见表4.2-1和图4-2。表4.2-1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布点情况断面编号河流名称断面位置1#松花江桦川江段排污口上游500m2#松花江桦川江段排污口下游约2.0km3#松花江桦川江段排污口下游约20km图4-2断面位置图(3)监测时间和频率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由桦川县环境保护监测站提供,监测时间为2013年11月5日,1#~3#地表水监测监测1天,每天1次。(4)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根据本项目的排污特点,选择了6个水质参数作为监测项目。主要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具体见表4.2-2。表4.2-2地表水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序号污染因子分析方法采用标准1PH玻璃电极法GB/6290-19862CODcr重铬酸钾法GB/6290-19893BOD5接种与稀释法HJ/505-20094NH3-N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GB/535-2009(5)监测结果统计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断面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2-3。表4.2-3地表水监测结果统计表监测项目监测结果20131#2#3#PH7.137.277.30CODGr16.717.515.8氨氮0.7420.7880.735BOD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0.05L0.05L0.05L4.2.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1)评价参数根据地表水的功能及水质特点,监测参数均作为评价参数。(2)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标准值见表4.2-4。表4.2-4地表水评价标准序号污染物Ⅳ类标准限值单位1pH6~9无量纲2CODcr30mg/L3BOD56mg/L4NH3-N1.5mg/L5石油类0.5mg/L6溶解氧3.0mg/L(3)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其数学计算模式如下:Pi,j=Ci,j/Coi公式中:P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C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实测浓度(mg/L);Coi——单项水质参数i的评价标准(mg/L)。Pi,j≤1,表明该水质参数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若Pi,j>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pH的标准指数公式:式中:SpH,j—pH值的单项标准指数;pHj—j点pH值监测值;pHsu—水质标准中pH值上限;pHsd—水质标准中pH值下限。(4)评价结果及现状评价结论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4.2-5。表4.2-5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断面评价参数pHCODcrNH3-NBOD5石油类断面类别1#Ci7.1316.70.7421.90.05LⅣCoi6~9301.560.5Pi0.0650.560.490.320.12#Ci7.2717.50.7882.10.05LⅣCoi6~9301.560.5Pi0.140.580.530.350.13#Ci7.3015.80.7351.80.05LⅣCoi6~9301.560.5Pi0.150.530.490.30.1从表4.2.5可以看出,项目所有监测断面各项指标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满足水质类别标准。评价区松花江桦川江段主要接纳桦川县所排污水,桦川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500米至排污口下游20000米处的水质符合相应水域功能区要求。本次地表水评价范围内水质满足Ⅳ类水体要求。4.3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4.3.1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1)监测点布设本次评价监测点为永发村、厂内、偏脸子村各设定一个监测井,每点监测2天,每天监测1次,监测点位见图4-1。(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有pH值、总硬度(美国度)、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个/升)、挥发酚、氨氮、氟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氯化物、铁、锰、色度共十三项指标。(3)监测结果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见表4.3-1。表4.3-1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序号监测项目监测点(2013.11.5~2013.11.6)评价标准永发村厂内偏脸子村1井深(米)32170402水温4.04.04.13pH值(无量纲)7.037.127.056.5~8.54色(度)666≤155总硬度(美国度)82.683.581.7≤4506挥发酚0.0010.0010.001≤0.0027氨氮(以N计)0.405*0.1980.411*≤0.28氯化物566458≤2509硝酸盐氮0.330.350.35≤2010亚硝酸盐氮0.010.010.01≤0.0211硫酸盐23.023.522.2≤25012铅0.0004L0.0004L0.0004L≤0.0513汞0.0000360.0000350.000031≤0.00114铁9.21*7.71*6.74*≤0.315锰0.772*0.623*0.536*≤0.1注:表中pH无量纲,小于检出限报检出限加“L”。总大肠菌群单位为个/L,其余单位为mg/L。带“*”值为超标值4.3.2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1)评价因子监测项目有pH值、总硬度(美国度)、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个/升)、挥发酚、氨氮、氟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氯化物、铁、锰、色度共十三项指标。(2)评价标准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3)评价方法采用标准指数法,模式如下:式中:i种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i种水质参数的实测浓度,(mg/L);i种水质参数的评价标准,(mg/L)。pH的标准指数计算模式为:,pHj≤7.0式中:P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c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实测浓度(mg/L);csi--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评价标准(mg/L);pHsd--pH值标准规定的下限值;pHsu--pH值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对DO采用如下公式:(≥)(<)式中:饱和溶解氧浓度值(mg/L)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4)评价结果及分析单项标准指数计算结果见表4.3-2。表4.3-2地下水水质单项标准指数计算结果监测点位监测点评价标准永发村厂内偏脸子村pH值(无量纲)0.0150.060.0256.5~8.5色(度)≤15总硬度(美国度)8≤450挥发酚≤0.002氨氮(以N计)2.010.992.06≤0.2氯化物0.220.260.23≤250硝酸盐氮0.0170.0180.018≤20亚硝酸盐氮≤0.02硫酸盐0.090.0940.09≤250铅0.080.080.08≤0.05汞0.0360.0350.031≤0.001铁30.725.722.5≤0.3锰7.726.235.36≤0.1从表4.3-2中可以看出,三个监测点地下水铁、锰均有超标,铁、锰超标由于当地地理化学原因造成的,非人类污染所至;永发村、偏脸子村二个监测点氨氮监测因子超标,主要是由于该监测点均为浅水井,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层水,与地表径流互补量大,被污染的地表径流水主要来自于农村的畜禽养殖废水、生活污水、露天旱厕、农田的农药化肥。4.4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4.4.1声环境概况根据桦川县环境保护局出具的标准确认函,该项目厂区西侧和东侧应执行4a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北、南侧应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4.4.2声环境现状监测(1)监测内容厂界环境噪声(2)监测点位拟在厂址东、西、南、北四个边界的(厂界外1米处)各设一个噪声监测点,共4个监测点位。具体位置见图4-3。街大来悦建设项目所在位置环境敏感点位厂界噪声点位街大来悦建设项目所在位置环境敏感点位厂界噪声点位江图4-3噪声监测点位布置图江(3)监测时间本项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时间为2013年11月5日至11月6日,监测2天,昼夜各1次。(4)监测方法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规定,采用符合国家计量规定的声级计进行监测。(5)评价范围东、西、南厂界外1米内,由于北侧约27米处为居民区,故北侧评价范围适当延长至距居民区最近的点,即30米处。(6)监测仪器采用HS6288型多功能噪声分析仪。(7)监测结果区域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4-1。表4-4-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dB(A)]日期点位20132013昼间夜间昼间夜间东厂界49.643.248.542.4南厂界49.342.949.942.6西厂界54.844.154.043.8北厂界53.143.553.543.1北侧敏感目标(西)51.342.052.142.3北侧敏感目标(东)50.141.551.4声环境现状评价(1)评价量以等效声级LeqA作为评价量。(2)评价方法根据噪声现状的监测统计结果,采用与评价标准直接比较的方法,对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3)评价标准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及4a类区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4.4-2。表4.4-2声环境质量标准类别0类区1类区2类区3类区4a类区4b类区昼间[dB(A)]505560657070夜间[dB(A)]404550555570(4)评价结论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监测点的噪声值昼间在48.5~54.8dB(A)之间,夜间在41.2~44.1dB(A)之间,监测噪声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4a类区标准,声环境现状较好。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5.1.1评价区域污染气象特征与分析资料来源本次评价搜集了佳木斯市气象站2011年全年逐日逐时地面气象资料及近20年的气象统计资料。该站位于东经130°18′、北纬46°47′,海拔高度82.0米,距离本项目在50km内,地理特征与项目区域相一致。本报告采用的地面气象资料均来源于该气象站,包括多年来的历史资料气象数据。气象概况佳木斯市近20年(1990~2009)统计年平均风速为3.3m/s,最大风速出现在4月份,月平均风速4.4m/s;最小风速出现在9月份,月平均风速2.7m/s。佳木斯市1990~2009年度各月及全年平均风速见表5.1-1。表5.1-1累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单位:(m/s)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风速佳木斯市近20年统计年平均气温4.3℃,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18.5℃,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为22.5℃。佳木斯市全年各月气温见表5.1-2。表5.1-2累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月11月12月气温(℃)-18.5-13.9-4.36.313.919.422.520.614.05.3-6.0-15.6佳木斯市近20年盛行风向为西南(SW)风,风向出现频率为15%,静风出现频率18%;近20年年均风向、风频的月变化见表5.1-3。表5.1-3累年风向频率的月变化风向风频%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一月133010101519221642122二月254110111517171843119三月366221112612131475315四月367322234914101175310五月3775322349138864312六月3796435448106533318七月2785534458126422220八月3684323359136633321九月2552212248159844322十月254111113817121365318十一月254111112718161464217十二月144110101620181442121全年256321223715121154218夏季盛行西南(SW)风和东北(SE)风,风向出现频率分别为12%和8%;冬季盛行西南(SW)风和西南西(SWS)风,风向出现频率均为19%和19%,静风出现频率21%。近20年年均风向、风频的季节变化见表5.1-4。表5.1-4累年风向频率的季节变化风向风频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NWNNWC春季367322223813101175312夏季3785434458126533320秋季254111113817121254319冬季144110101519191642121年平均256321223715121154218(3)污染气象特征根据佳木斯气象站提供的2011年逐日逐时的温度、风向、风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该区域的温度、风向、风频、风速进行统计分析,对评价区的污染气象特征进行分析。①温度2011年该气象站全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情况统计见表5.1-5。月变化曲线见图5-1。表5.1-52011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温度(℃)-20.0-12.9-4.65.413.518.923.521.513.07.1-5.7-16.2图5-12011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曲线②风速:2011年该气象站每月平均风速和各季每小时的平均风速变化情况统计分别见表5.1-6和表5.1-7。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分别见图5-2和图5-3。表5.1-62011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风速(m/s)2.702.433.144.062.642.41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风速(m/s)1.771.752.412.492.502.55表5.1-72011年各季节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小时(h)风速(m/s)123456789101112春季2.342.372.262.733.614.68夏季1.241.261.251.271.391.541.912.202.472.562.712.77秋季1.651.701.631.761.751.852.132.613.373.603.813.98冬季2.122.042.042.052.052.052.042.302.723.143.493.65续表5.1-72011年各季节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小时(h)风速(m/s)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春季4.744.684.574.443.993.432.892.722.612.462.382.24夏季2.932.952.882.642.472.101.681.681.381.351.391.32秋季4.033.863.542.902.412.252.011.711.711.571.681.62冬季3.693.543.162.842.602.522.462.422.272.082.192.16图5-2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5-3各季节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③风向、风频2011年该气象站每月、各季及年均各风向风频变化情况统计分别见表5.1-8和表5.1-9。表5-1-82011年均风频的月变化(%)风频月份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1月200001122738271242112月2111124341318201673233月211210112922182574314月6699421127168897415月6787665761096554316月64556454591810444517月4666536898107744438月4633435471013101094339月663112248131487978110月331122356141710121064211月4422222336151520845312月35101203362623125422表5.1-92011年均风频的季变化及年均风频(%)风频风向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春季6455645459181044451夏季3311223561417101210642秋季44222223361515208453冬季351012033626231254225.1.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锅炉废气影响分析(1)模型选取预测采用宁波六五软件开发室开发的EIAProA2008大气预测软件,采用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估算模式能够满足本评价的大气预测要求。因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能够满足本评价的大气预测要求。(2)污染源排放参数根据该项目工程分析,扩散计算中考虑工程主要大气污染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按照污染源的排放特征及评价要求,计算主要污染物(颗粒物、SO2、NOX)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本工程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方式等参数见表3.2-3。(3)评价标准 根据工程分析及评价因子筛选,确定该工程评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PM10、SO2、NO2。各关心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4)估算模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用以估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的依据。(5)环境空气影响预测结果采用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估算模式分别计算NO2、SO2共2种污染物。本项目各污染物估算结果见表5.1-10。表5.1-10估算模式预测污染物浓度扩散结果污染物距离mSO2NO2浓度(mg/m3)占标率(%)浓度(mg/m3)占标率(%)1000001000.0001740.030.0014390.61000.0001740.030.0014390.61210.000190.040.0015660.652000.0001690.030.0013920.583000.0001180.020.0009730.414007.95×10-50.020.0006560.275007.49×10-50.010.0006180.266006.92×10-50.010.0005710.247006.21×10-50.010.0005120.218005.53×10-50.010.0004560.199004.92×10-50.010.0004060.1710004.41×10-50.010.0003630.1511003.96×10-50.010.0003270.1412003.59×10-50.010.0002960.1213003.27×10-50.010.0002690.1114002.99×10-50.010.0002470.115002.75×10-50.010.0002270.0916002.54×10-50.010.000210.0917002.36×10-500.0001950.0818002.2×10-500.0001820.0819002.06×10-500.000170.0720001.93×10-500.000160.0721001.82×10-500.000150.0622001.72×10-500.0001420.0623001.63×10-500.0001340.0624001.54×10-500.0001270.0525001.47×10-500.0001210.0526001.4×10-500.0001150.0527001.34×10-500.000110.0528001.28×10-500.0001050.0429001.22×10-500.0001010.04续表5.1-10估算模式预测污染物浓度扩散结果污染物距离(m)SO2NO2浓度(mg/m3)占标率(%)浓度(mg/m3)占标率(%)30001.17×10-509.69×10-50.0435009.74×10-608.03×10-50.0340008.29×10-606.84×10-50.0345007.21×10-605.95×10-50.0250006.37×10-605.25×10-50.0255005.69×10-604.7×10-50.0260005.15×10-604.25×10-50.0265004.69×10-603.87×10-50.0270004.31×10-603.56×10-50.0175003.99×10-603.29×10-50.0180003.71×10-603.06×10-50.0185003.46×10-602.86×10-50.0190003.25×10-602.68×10-50.0195003.06×10-602.52×10-50.01100002.89×10-602.38×10-50.01150001.86×10-601.53×10-50.01200001.36×10-601.13×10-50250001.08×10-608.89×10-60经大气预测软件计算可知,各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为:PNO2=0.65%。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对应污染源距离为下风向121m。由以上分析可见,本项目大气污染源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评价等级属于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作,直接用以上述估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析的依据。总体来看,本项目投产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烂果及果渣异味影响分析本项目挑选工序产生的烂果和原料果压榨工序产和原料果渣,在存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异味。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原果用量约3万吨,烂果和原料果渣产生量分别为7t/a、60t/a。烂果和原料果渣存放在厂区内,使用密闭的容器收集、存放过程中,会产生撒漏现象,有相关部门定期收购,尽量做到日产日清及时运出厂区,特别是在夏季较热的天气情况则增加外运频次,同时厂区内的贮存场所做到防雨淋、防流失、防渗漏措施,避免产生二次污染。通过采取措施后预计厂界外异味的臭气浓度能够满足小于20(无量纲)要求,因本项目原料供应基地在桦川县境内,运输路途较短,产生烂果几率较小,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污水处理恶臭影响分析本项目污水处理站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恶臭,其恶臭逸出量受污水量、BOD5负荷及水中溶解氧、污泥量、日照、气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恶臭释放出后进入环境其强度和衰减难以准确量化。本项目针对污水处理站的恶臭产生部位均进行了治理,对于格栅、调节池污泥池等产臭单元的池体加盖板密闭处理,使其由无组织排放变有组织排放,收集的恶臭经净化处理后高空排放;同时通过合理布局、厂区四周加强绿化等措施,防治恶臭的产生,则对环境空气及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根据预测和分析结果,本工程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对周边区域的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对各有组织与无组织污染源采取了合理可行的治理控制措施,各污染源均能达标排放;从本工程的大气污染环保控制措施及周边环境状况来看,在落实环保措施前提下,项目可行。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2.1地表水概况桦川县地处松花江下游,境内主要河流均自西而东平等排列,均自南而北穿越本县直接流入松花江。主要河流有铃当麦河及其支流音达木河、太平沟、丰收沟、安邦河及其支流柳树河及幸福排干退水渠4条,县境内江段长102公里,松花江桦川段全河段水质类别为Ⅳ类。5.2.2运营期废水及水质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其它污水及生产废水,其它污水主要包括办公生活污水及生产区清洁下水,排放量约为26.4t/d;生产废水包括果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洗瓶废水、清洗设备废水、水果清洗废水、清扫废水等,整个工艺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和含磷的洗涤剂,产生的废水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不含污染水体的有害微生物,类比同类项目可知,生产废水最大排放量为1235.5t/d。本项目废水排放口水质预测如表5.2-1。表5.2-1项目废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名称指标废水排放量(t/a)CODcrBOD5NH3-N浓度浓度浓度生产废水处理前370650180090080处理后16240.516其他污水处理前7920250150150处理后2001203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7857050030045*注:4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等级标准从上表可以看出,项目污水排放口水质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三级标准要求。5.2.3排水去向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废水经自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桦川污水管网,最终桦川县城镇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桦川县污水处理厂远期设计日处理规模为2万立方米,近期日处理规模为1万立方米,处理后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水体。本项目处于该污水处理厂的收水范围内,出水水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879-1996)三级标准,满足该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要求,可处理后直接排往桦川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桦川县城镇污水处理厂目前平均处理污水量为1万m3/d,本项目废水排放为1261.9m3/d,占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的6.3%,远小于桦川县城镇污水处理厂目前污水处理能力,新增排水量不会对其污水处理负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项目排水具备合理排水去向。5.2.4废水排放方案本项目建成后排水实施雨污分流和清污分流,生活污水经防渗化粪池处理,生产废水经新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后排入悦来镇的下水管网,最终进入桦川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水体,桦川县污水处理厂就本项目废水污染物分担量分别为COD18.9t/a、NH3-N3.0t/a。5.2.5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该项目产生的生产废水经新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再经城市排水管网排入桦川县城镇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对项目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5.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影响特征,属于Ⅲ类建设项目,本环评将对其分别进行评价。5.3.1I1、厂区水文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桦川县北部为松花江冲积平原,松花江主流经过此下陷地区开始出现沉积,直至洪积世末期,堆积面逐渐形成,即松花江冲积平原。洪积层堆积后至少进行过一次隆起,以后又逐渐下降,因而引起沉积作用的发生,此作用现在仍在进行。南部山地边缘及台地区,与完达山西北尾向部分相接。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强烈,从太古代至中生代均有活动,岩石以上太古代第二期花岗岩为主。地层出露很少,仅有上太古代变质岩和中生代白垩纪火山岩与内陆湖相沉积岩零星出露。拟建场地位于桦川县,位于三江平原西部,第四系以来新构造运动的特点是始终处于大面积下降为主的间歇性缓慢沉降运动之中,属于第四纪小幅度沉降区。场地一带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为基本稳定区。(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①地层本次勘察表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层序如下:第(1)层:耕土,层厚0.5~0.5米,层顶埋深0.00~0.00米,层底标高98.51~98.86米,黑黄色松散。第(2)层:粉质粘土,层厚1.2~1.5米,层顶埋深0.50~0.50米,层底标高97.01~97.62米,黄褐色,软可塑,干强度是等,中等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深泽。第(3)层:细砂,层厚3.3~3.7米,层顶埋深1.7~2.0米,层底标高93.51~94.16米,稍密,稍湿。主要矿物质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均匀,级配不良。第(4)层:中砂,层厚4.5~4.9米,层顶埋深5.1~5.5米,层底标高89.01~89.36米。中密,稍湿~饱和。主要矿物质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均匀,级配不良。②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各岩石土层作了现场标贯、重型触探,并对各岩石土层取样作了室内实验。③地下水拟建场地,地下水为松散层孔隙潜水,具有承压性,含水层厚度40米左右,透水性强,水量丰富,地下水年变幅为2米左右,勘察深度地下水埋深6.5~6.71,勘察时期为丰水期,地下水来源靠松花江的雨水补给,对工程施工影响不大。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项目对场地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废水经地下排污管道排入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厂内污水处理站前设置了事故池,可以保证正常生产和事故条件下超标废水不外排。污水处理站、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地面均做防渗、防腐处理,防止废水渗入地下。在此情况下,本工程对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很小。(2)项目场地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对项目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项目场地地下水下游方向孔隙潜水的影响。从以上地下水污染途径的分析可知,孔隙潜水的污染途径主要来自项目场地的渗滤液地面径流。由于本工程设计对事故池、污水处理站采取了封闭、防渗漏处理措施,从而防止了污染物进入到地面泾流中,因此,对下游孔隙潜水的影响很小。3、I类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1)为了将区域所排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建议采取以下防治对策。①源头控制拟建项目所有输水、排水管道等必需采取防渗防腐措施,杜绝各类废水下渗的通道。另外,应严格用水和废水的管理,强调节约用水,防止污水跑、冒、滴、漏,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的衔接。②末端控制主要包括厂内污染区地面的防渗措施和泄漏、渗漏污染收集措施,即在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处理,从而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③污染监控设置覆盖生产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

④应急响应制定了应急预案,设置了应急设施,一旦发现地下水受到影响,立即启动应急设施控制影响。(2)根据厂区可能泄漏至地面区域污染物的性质和生产单元的构筑方式,将厂区划分为非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重点污染防治区。①非污染防治区指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的区域。主要包括办公室、绿化区、管理区、厂前区等。②一般污染防治区指裸露地面的生产功能单元,污染地下水环境的物料泄漏容易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主要包括生产装置(单元)区的泵区、污水管道、道路、循环水站、成品及固废暂存区等。一般污染区防渗要求如下:操作条件下的单位面积渗透量不大于厚度为1m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HDPE膜渗透系数K=1×10-10cm/s防渗层的渗透量,防渗能力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第6.3.1条等效。③重点污染防治区指位于地下或半地下的生产功能单元,污染地下水环境的物料长期贮存或泄漏不容易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站系统、污水事故池、厂区内污水检查井、机泵边沟等。重点污染区防渗要求如下:操作条件下的单位面积渗透量不大于厚度为6m,饱和渗透系数≤10-7cm/s,或3mm厚HDPE膜渗透系数K=1×10-12cm/s防渗层的参透量,防渗能力与《危险废物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第6.5.1条等效。(3)保护好厂区地质结构不被破坏,防止乱掘乱挖地表岩土,充分利用地层的隔污性能;充分利用厂区空闲地植树、种草、绿化,形成地表生态净化屏障;建设单位应针对加工车间、果渣、污水处理站、事故池及污水收集管道等做好防渗措施;定废果渣等要及时清运,不得随便堆放和贮存。采取上述措施后,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水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5.3.2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分析本工程生产运行期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因此,本次评价依据地下水资源补采平衡的原则,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及可能出现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类型、性质及其影响的范围、特征和程度等。1、地下水资源储量潜力计算与分析根据《地下水资源勘查规范》(SL454--2010)关于储存量的计算要求。潜水含水层的储存量可使用公式1概算。1式中W地下水储存量,m3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取值0.25V潜水含水层的体积,m3本工程为果汁生产经营项目,因此对地下水的使用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地下水的循环使用--补给过程中,其影响范围会达到一个较大的数值。综合以上因素,其地下水开采权益保护半径暂定为2000m,潜水含水层厚度取40m。计算结果为:=0.25×3.14×20002×40.0=1.3×108(m3)该项目最大供水规模为1419.5m3/d,则连续供水30年所需的地下水总静态储量Q为:Q=1419.5×300×30=1.27×107该项目连续供水30年所需的地下水总静态储量Q远小于其潜水含水层的储存量,约占其9.1%。同时,在实际供水过程中,潜水直接通过包气带与地表水圈发生联系,积极参与水循环,资源易于补充恢复,考虑工作区含水层的侧向补给及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其地下水资源足以满足本工程的供水需求。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通过对该项目连续供水30年所需地下水总静态储量Q与其潜水含水层储存量进行对比分析,在地下水的循环使用--补给过程中,该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循环系统不会带来不利影响,其地下水资源足以满足本工程的供水需求。因此,可以认为,只要对地下水的开采制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采,并取得合法手续,本工程在最大预测计算时间段内不会导致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不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不可恢复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出现。3、II类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1)拟建项目必须严格控制采水量,节约用水,严格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制度,保证不多开采地下水。提高绿化率和优化绿地设计,实施加大降水入渗量、增加地下水涵养量的措施。

(2)以均衡开采为原则,提出防止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的具体措施,以及控制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水位变化诱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3)根据本项目情况,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5.3.3由上述分析可知,只要对地下水的开采制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采,本工程在最大预测计算时间段内不会导致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不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及不可恢复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出现。同时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厂区内的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5.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4.1主要噪声源本工程主要噪声源为水果破碎机、给水泵、锅炉风机及生产线设备等,采用消声减振以及厂房隔声处理前噪声源强在70~90dB(A)之间,具体情况见表5.4-1。表5.4-1本工程主要噪声源源强名称声级dB(A)性质不锈钢破碎机70~85间歇灌装设备75~85连续锅炉风机70~80连续给水泵85~90连续空气压缩机85~90连续5.4.2预测方法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声级差主要考虑对相似车间的类比调查结果而确定。噪声在室外的传播衰减只考虑噪声随距离的衰减。5.4.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及4类区标准限值,具体见表5.4-2。表5.4-2噪声评价标准项目标准名称与级别功能区或限制类别标准值[dB(A)]昼间夜间厂界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4类60/7050/55注:项目西、东侧紧邻悦来大街及东环路,应执行4类区标准限值标准5.4.4预测模式工业噪声源有室外和室内两种声源,应分别计算。①室内声源传播至室外A、某一室内声源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式中:Q—指向性因数;通常对无指向性声源,当声源放在房间中心时,Q=1;当放在一面墙的中心时,Q=2;当放在两面墙夹角处时,Q=4;当放在三面墙夹角处时,Q=8。R—房间常数;R=Sα/(1-α),S为房间内表面积,㎡;α为平均吸声系数。r—声源到靠近围护结构某点处的距离,m。B、所有室内声源在围护结构处的产生的i倍频带叠加声压级:式中:LP1i(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内N个声源i倍频带的叠加声压级,dB;LP1ij—室内j声源i倍频带的声压级,dB;N—室内声源总数。C、室内为扩散声场时,靠近室外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式中:LP2i(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外N个声源i倍频带的叠加声压级,dB;TLi—围护结构i倍频带的隔声量,dB。②户外声传播衰减式中:—距声源r处的A声级,dB;—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dB;当r0=1m时,即为源强;—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遮挡物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dB;—附加A声级衰减量,dB。③参数选取项目所在区域多年平均温度为3.6℃,湿度为66%。计算过程考虑了建筑物的屏障作用、室内源向室外的传播,建筑物高度、面积按总图取值。经查阅类比《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洪宗辉著)中的墙体隔声资料,墙体隔声量约43dB,单层门窗隔声量约16~26dB。综上所述,建筑物隔声量在20dB以上,本评价取20dB。5.4.5厂界噪声预测结果①室内点声源统计结果见表5.4-3表5.4-3作业间点声源统计序号名称坐标白天源强dB夜晚源强dB参考点室内1不锈钢破碎机-110,31,180.00(500Hz)0.00(500Hz)-√2灌装设备-89,37,180.00(500Hz)0.00(500Hz)-√3灌装设备-63,-9,180.00(500Hz)0.00(500Hz)-√4空气压缩机1104,92,185.00(500Hz)0.00(500Hz)-√5空气压缩机2149,104,185.00(500Hz)0.00(500Hz)-√6给水泵19,89,185.00(500Hz)0.00(500Hz)-√7给水泵224,57,185.00(500Hz)0.00(500Hz)-√8给水泵3-61,6,185.00(500Hz)0.00(500Hz)-√9风机12,83,175.00(500Hz)0.00(500Hz)-√10风机2-56,6,175.00(500Hz)0.00(500Hz)-√本工程为降低噪声值,从源头的传播途径上限制、阻隔噪声影响外环境,采取相应防护措施,以减少噪声源强。②噪声预测结果见表5.4-4。表5.4-4噪声预测结果离散点信息白天夜晚序号离散点名称坐标贡献值背景值预测值贡献值背景值预测值1北厂界11,103,152.9753.5056.26-29.4543.5043.502南厂界-8,-46,119.2749.9049.90-62.9342.9042.903西厂界-136,-11,139.2354.8054.92-41.6944.1044.104东厂界216,87,139.6749.6050.02-45.1643.2043.205居民(东)55,134,141.7351.4051.85-41.8641.5041.506居民(西)-94,101,133.8552.1052.16-48.6942.3042.30由上表可知,本工程投产后厂界四周噪声值各监测点位昼夜间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相应类区标准限值。③昼间噪声贡献值等声级线图5-5。夜间贡献值等声级线图5-6。图5-5昼间噪声贡献值等声级线图图5-6夜间噪声贡献等声级线5.4.6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项目运营期,各类风机、水泵、机械设备均安置于厂房内,通过采取了本评价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各声源经过建筑和距离衰减作用,对厂界噪声贡献值较低,厂界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相应标准限值要求。5.5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有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工业废物主要包括废瓶胚等定期外售,废果渣外售综合利用;废活性炭、废喷字墨盒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处理;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脱水后送垃圾填埋场。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等统一收集,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别放置,并将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及时运至环卫清洁点,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本项目固体废物均可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处置率达到100%,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6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本评价根据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各种污染物的产生情况及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污染物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分析论证,为工程建设及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以减少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大发挥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6.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6.1.1施工废气(1)施工现场场界修建高度符合要求的实体围墙,封闭施工现场,既可有效地防止粉尘及扬尘的污染,又可起到隔声的作用。(2)在施工中所用粉状材料,运输时应对运输车辆加盖篷布,选择远离人群密集区的行车路线,并在城区内运输时减速慢行。(3)在施工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必须设固定堆放场,特别是水泥、白灰等在堆放过程中应用苫布盖好或建封闭库房存放,防止二次扬尘污染,不得随意堆放。(4)土方挖掘产生的弃土应及时运离施工现场,运输时应当遮盖。施工场地应保持一定湿度,要定时洒水,防止粉尘及二次扬尘污染施工场地周围环境空气质量。6.1.2施工噪声(1)在施工设备选型上,应选用正规厂家、噪声较低的环保型设备,保证现场设备安装质量,确保施工设备正常运行。(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封闭施工现场。(3)对混凝土搅拌机等能够易地使用的大型施工机械应易地使用,对不能易地使用的应采取封闭措施。高噪声设备必须封闭使用或四周加设隔声屏障,并选择远离现有居民,降低其使用时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中型运输车在市镇区内行驶时禁止鸣笛,并限速行驶,严禁22:00~6:00时间段内施工及运输。6.1.3施工废水该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部分生产废水。对施工期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要集中收集,生活污水依托收购企业设施由市政部门定期清掏,较清净排水可设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施工场地压尘,同时管理好水资源,不得浪费。6.1.4施工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施工弃土及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1)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施工弃土应及时清运,运出废物应使用苫布遮盖,不得沿街洒落泥土,并按照市政部门批准的地点倾倒。(2)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量较少,可设置固定垃圾箱存放,由市政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不得随意丢弃。6.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分析6.2.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分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洗瓶废水、清洗设备废水、水果清洗废水、清扫废水等,整个工艺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和含磷的洗涤剂,所以产生的废水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不含污染水体的有害微生物。生活污水主要是工作人员日常办公产生的生活污水。(1)废水排放方案本项目排水实施雨污分流和清污分流,生活污水经防渗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本项目新建污水处理站,其废水设计处理能力1300m3/d,生产废水经新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悦来镇的下水管网,最终进入桦川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后排入水体。(2)事故状态下水环境风险影响分析如果生产出现事故或污水处理站不能正常运行时,生产废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这样会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造成较大的冲击,及有可能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可引发一系列的次生水环境风险事故。本项目事故污水主要为消防污水,会有大量消防污水产生,可引发次生水环境风险事故。根据相关规定和类比调查,全厂同时火灾次数为一次,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最大消防用水量35L/s,每次消防用水量126m3。因此本项目需建设不小于1500m3的事故应急池。用以存储事故状态下的消防废水及生产事故废水,收集后的废水送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3)废水处理工艺废水处理工艺见图6-1。事故池废水事故池废水机械格栅机械格栅集水井集水井调节池调节池初沉池初沉池污泥上清污泥上清液酸碱液中和池市政排水管网生物接触氧化市政排水管网生物接触氧化桦川污水处理厂死不辞二级沉淀池桦川污水处理厂死不辞二级沉淀池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污泥脱水污泥脱水泥饼外运泥饼外运图6-1废水处理工艺简图(4)工艺流程简述①厂区废水首先经过格栅,格栅为人工格栅和机械格栅。人工格栅主要去除尺寸比较大的固形物,机械格栅主要去除废水存有的一些果壳、果籽等细小杂质,废水经格栅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主要是对废水的水质、水量进行调节,由于废水的pH波动较大,因此调节池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pH值的作用。经初沉池处理后废水进入中和池调节pH值,控制pH值保证生物处理的正常进行。分别采用盐酸和氢氧化纳中和,计量泵投加。中和池出水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处理,在接触氧化池中去除大部分的污染物后,污水污泥混合液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回流或浓缩脱水处理,出水进入清洁池,达标排放。二沉池的污泥排放至污泥浓缩池,浓缩6~12小时后,上清液排至调节池,污泥送至离心脱水机脱水。②工艺特点A、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和水质变化的耐受性强,运行稳定。B、生物接触氧化法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较低。C、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泥产量较低,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D、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时脱落一些细碎生物膜,沉淀性能较差的造成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稍高,一般可达到30mg/L左右。③生产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浓度情况。具体见表6.2-1。表6.2-1生产废水进入污水站处理后污染物情况项目指标CODBOD5NH3-N调节池初沉池中和池进水(mg/L)1800900--出水(mg/L)1620810--去除率(%)1010--接触氧化进水(mg/L)162081080出水(mg/L)16240.516去除率(%)909580本环评要求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设置足够容积的事故池,污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时,立即关闭废水出口、启用事故池。并进行相应的限产或停产,确保项目事故废水不出厂,杜绝废水事故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待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后,先将污水事故池内废水处理完后再继续生产。(5)生活污水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及清净下水,生活污水经防渗化粪池预处理后与清净下水一同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下水管网,再经桦川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担,项目废水处理设施合理可行。(6)水污染物事故排放防范措施避免水污染物事故排放的发生。本报告提出如下防范措施:①加强污水处理站的管理工作,建立全厂污水监测制度,保证污水处理站的出水水质符合要求。②废水处理站应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以降低人为误操作带来的污染事故。③建议安装在线监测系统,以便随时监控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④发生事故时建设单位可将废水切换到公司污水事故池。⑤在运行期间,操作人员经常巡回检查,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率。若万一发生故障时,启动系统回流设备,将不达标出水重新处理或排至事故水池,直到设备正常运转,处理满足排放标准后排放。6.2.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锅炉废气本项目在厂内锅炉房内新建型号为WNS4-2.5-Q燃气锅炉,该项目所用燃料由市政天然气管线接入(位于项目北侧)供给,可满足该项目全年生产和冬季供热需求。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要求,燃气锅炉烟囱不低于8m,同时新建锅炉房的烟囱周围半径200m距离内有建筑物时,其烟囱高度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建设单位利用收购企业原有锅炉房烟囱约30m符合标准要求,因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2)吹瓶有机废气本项目有机废气主要为PET瓶坯生产加热过程中产生少量的非甲烷总烃,为无组织排放,建议建设单位应在产生有机气体的设备上方安装集气罩,将无组织排放变成有组织排放,统一收集产生的有机废气,经活性炭吸附过滤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高空排放。本项目商标由总公司外购,不进行商标生产,故不产生印刷、包装等环节产生的有机废气。(3)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对外环境影响较大的是在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散发的恶臭,其中排放源主要为格栅池、调节池、沉淀池及脱水后的污泥堆放场所等。污水处理站所有的设备均应置于封闭式构筑物内,将格栅池、二沉池及污泥池等单元加盖板密闭起来,收集的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达标排放。同时合理布置污水处理位置,特别是调节池等产臭单元的位置远离项目东侧英才小区和南侧在建的居民区;周边种植乔灌草搭配的绿化隔离带。通过实施以上措施,污水处理站周边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能够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新改扩建二级标准要求,对环境空气及本项目附近的环境敏感目标影响较小。(4)异味项目速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烂果和原料果渣存放在厂区浓缩车间南侧,使用密闭的容器收集、存放,来会产生撒漏现象,有相关部门收购,日产日清及时运出厂区,特别是在夏季较热的天气情况则增加外运频次,同时厂区内的贮存场所做到防雨淋、防流失、防渗漏措施,避免产生二次污染。通过采取措施后预计厂界外异味的臭气浓度能够满足小于20(无量纲)要求,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6.2.3噪声治理措施本工程主要噪声源为水果破碎机、给水泵、锅炉风机、空气压缩机及生产机械设备等,采用消声减振以及厂房隔声处理前噪声源强在70~90dB(A)之间。本评价针对噪声源提出如下措施:(1)对该项目运行噪声较高的设备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在安装过程中采取减振、消音、隔音等措施。(2)该项目生产车间、水泵房、锅炉房及制瓶车间等室内应采取吸声措施,并设隔声门窗。(3)空气压缩机、鼓风机设置隔声罩,罩内做吸声处理,罩体做减振,并设进、排气消声器,以阻止噪声向外传播。(4)泵类噪声主要来源于水泵的电机冷却风扇噪声、泵体辐射噪声、脉冲噪声和机械噪声。采用内衬有吸声材料的电机隔声罩和泵基础减振垫,并在电机隔声罩进风口处装消声器,这样可使泵体降噪5dB(A)。(5)加强车间之间和厂区周围绿化,特别是项目北侧、南侧,种植花草树木,利用生态屏障吸附部分噪声,减轻本项目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6)对个别必须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等。选型配套,严格管理,噪声源降噪措施可行。经实施上述降噪措施后,厂界噪声可以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6.2.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1)生产固废本项目生产固废主要包括果渣皮、破损包装物、废瓶盖、废瓶坯等,分类收集,能综合利用进行利用,不能利用的外卖或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2)生活垃圾本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送到定点设置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情况统计见表6.2-1。表6.2-1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处置措施序号固体废物产生环节固体废物主要成分性质治理措施、去向1浓缩车间废果渣皮一般固体废物外售,综合利用2灌装车间破损包装物一般固体废物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厂填埋处理3果汁及纯水生产车间废过滤介质一般固体废物外卖4分选工序烂果一般固体废物外售,综合利用5过滤机废硅澡土一般固体废物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厂填埋处理6生活设施生活垃圾一般固体废物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厂填埋处理7吹瓶车间废瓶、瓶盖一般固体废物外卖8污水处理站污泥一般固体废物卫生填埋9吹瓶车间、污水处理站废活性炭危险废物由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处理10小字喷墨盒废墨盒危险废物6.2.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1)各涉水单元均采取防渗漏措施,避免因项目各工段涉水单元与包气带直接联通而污染地下水。(2)输送管道、生产设备、贮存及运输装置划分污染防治区,按照防渗材料及防治标准做好防治处理,采取先进的检测检漏系统和检查手段,以保证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出现,及时采取措施,从而减少对地下水的影响。(3)各种固体废弃物堆场均硬化,并设遮棚,避免雨淋,从而避免固体废物淋沥液污染地下水。(4)项目实施清洁生产及各类污染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限度。(5)制定地下水风险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封闭、截流等措施防止受污染的地下水扩散。(6)以合理开采为原则,并委托相关部门对地下水动态监测,防止地面沉降等水文地质问题的产生。6.2.6绿化本项目在营运期将产生一定的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加强厂区内绿化美化工作不仅可以保护周围环境,还能够起到美化环境、清洁厂区、净化空气、减弱噪声传播等作用,厂区绿化率应达到30%。(1)厂区内的主要干道和支道两边栽种高大乔木如常青、松树等。(2)厂区道路两旁设绿化带,绿化带内种植矮灌木、花草等,对厂区扬尘及噪声有吸附作用。(3)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四周,种植高、低不同层次的乔、灌结合林带,以降低本项目产生的废气、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7清洁生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十八条有关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根据本项目产污特点和实际运行情况,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提出符合企业生产特点的清洁生产方案有利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轻末端治理的负荷和费用有着重要的意义。7.1原辅材料的清洁性分析本项目生产选用材料均为优质水果,其果蔬原料均为无毒、无害的清洁原料,符合清洁原材料要求。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清洁生产,特别是饮料生产的主要原料白砂糖,应选用符合饮料标准的产品。同时在黑加仑果收购、运输等过程中采取全过程管理措施,减少了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工序,从而达到了减少原料清洁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在果汁制造工艺生产中不添有害原料,保持了产品的纯天然品质。7.2产品的清洁性分析本项目果汁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于浓缩果汁生产线,原料充足,符合有关“采用清洁原料、通过清洁生产过程制造出清洁产品”的清洁生产原则。本项目产品全部是水果压榨成汁,生产过程中无添加剂、人工色素和防腐剂等。由于黑加仑保健油对强致癌物的合成有阻断作用,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等顽固病症,具有强筋骨、强体制之功效。因此,本产品为具有产品的清洁性。7.3设备工艺与装备要求(1)本工程浓缩果汁采用德国的生产线加工设备,具备高出法率、密闭作业、自动化等特点。(2)果汁采用国内先进的果汁饮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成熟,关键设备从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以保证工程的先进性,可以确保本项目生产过程的低消耗和产品的高质量。本项目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先进性。(3)前处理清洗禁止使用有毒有害清洗剂,清洗水经过沉淀、必要的生化处理后再利用。(4)洗瓶使用安全环保的消毒剂,本项目使用二氧化氯消毒。(5)浓缩工序采用多效蒸发。7.4污染物产生指标(1)车间内的环境卫生首先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清理,然后再用水进行清洗,降低了清理过程的新鲜水消耗量,也减少了废水排放量。(2)本项目生产废水排入新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悦来镇的下水管网,最终进入桦川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充分发挥自建污水处理站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的负担。(3)生活污水经防渗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悦来镇下水管网,最终进入桦川县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减轻了污水处理站处理废水的压力。(4)本工程采用燃气锅炉,其原料属于清洁能源,产生的锅炉烟气能够实现达标排放。(5)吹瓶生产工艺产生的少量的有机废气,经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也可做到达标排放。(6)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经采取隔声、减振、降噪措施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相关标准的要求。(7)本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垃圾填埋场处理;果渣皮等外卖给深加工企业。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固废均有合理有去向,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7.5资源能源利用指标(1)建设单位应按照《饮料制造取水定额》(QB/T2931-2008)中规定执行进一步降低水耗,节约水资源。(2)本项目在功能区布置、工艺流程选择上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原料的输送。(3)加强设备维护,杜绝生产过程中滴、跑、冒、漏现象发生。(4)提高用水分级使用率,水果原料第一遍清洗时使用上一批原料第二遍清洗后产生的清洗水,清洗用水重复利用。本项目取水量约为425850t/a,其产量为3000t/a的浓缩果汁和30000t/a的果蔬汁饮料。因本项目现无饮料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故引用QB/T2931-2008《饮料制造取水定额》指标进行清洁生产对比。本项目清洁生产指标见表7.5-1。表7.5-1本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序号名称本项目国内相关指标引用标准1取水定额12.9m3≤13(浓缩果蔬汁10m3/t;果蔬汁饮料3.0m≤20(浓缩果蔬汁15m3/t;果蔬汁饮料5.0mQB/T2931-2008《饮料制造取水定额》综上所述本项目取水定额均达到QB/T2931-2008《饮料制造取水定额》中取水定额二级水平要求。7.6废物回收利用指标(1)本项目产生的果渣皮等全部外卖给深加工企业,进行综合利用,起到了废物综合利用的效果。(2)项目产生的废包装材料出售给相关部门回收利用。(3)清洁水果用水可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