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暗挖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暗挖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暗挖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暗挖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⑦、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封闭拱脚,应密切注意围岩变化,同时加强量测及反馈,以修正设计,确保施工安全;4.2.2.2、开挖方式本工程采用控制爆破技术进行开挖。施工中,爆破参数根据具体围岩稳定性和围岩完整性等方面要求进行调整。施工时,必须根据钻爆设计严格控制施工。爆破作业流程图见图4-9。钻爆设计钻爆设计布孔钻孔作业炮孔检查装药堵塞连线起爆震动监测通风找顶爆破效果检查信息反馈 图4-9爆破作业流程图 (1)、爆破设计原则网路采用非电毫秒雷管爆破网路,采用多段位大时差非电毫秒雷管进行网路设计,采取多眼、少药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齐爆装药量。掏槽方式:采用楔形掏槽形式。炮孔深度可根据振动监测和爆源离保护物的距离合理确定,原则上与施工进度一并考虑,两者兼顾。(2)、爆破方法采用光面爆破,以减少爆破振动。(3)、爆破材料炸药采用φ32的2号铵锑炸药,光爆孔用φ25药卷,有水地段和底板眼用抗水的乳胶炸药。引爆采用15段非电起爆雷管配合时差为20ms的等差雷管。(4)、掏槽孔设计 采用垂直楔形掏槽,掏槽孔布置示意图见图4-10,掏槽参数见表4-3。表4-3掏槽参数表围岩级别γab掏槽孔个数Ⅳ或以上75~8070~80304图4-10掏槽孔布置示意图(5)、光爆孔参数见表4-4表4-4光爆孔参数表岩石类别周边眼间距E(cm)周边眼抵抗W(cm)E/W装药集中度(kg)硬岩55~7060~800.7~1.00.3中硬岩45~6560~800.7~1.00.2~0.3软岩35~5050~600.5~0.80.07~0.1(6)、辅助孔布置间距75~100cm,抵抗线60~80cm,硬岩取大值,软岩取小值。(7)、爆孔深度孔深度Ⅳ级围岩为1.5~2.0m,Ⅴ级围岩为1.0m。掏槽孔和底板孔加深15~20cm。在临近建筑物地段炮孔深度要配合控制爆破药量调整炮眼深度。(8)、装药系数见表4-5表4-5装药系数表围岩级别炮孔部位掏槽扩槽掘进内圈底板Ⅳ0.80.700.650.550.65Ⅴ0.70.600.600.450.60(9)、每段起爆最大药量控制为保证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建筑物在爆破时引起建筑物地面原点的振动速度不超过允许速度,须控制爆破时每段最大炸药量。用下式进行计算:R=(K/V)1/γ/QmK,γ——系数,其值见表4-6。表4-6K,γ系数表岩性类别Kγ坚硬岩石50~1501.3~1.5中硬岩石150~2501.5~1.8软弱岩石250~3501.8~2.0在施工前将对施工有影响的建筑物逐一进行控制药量计算和爆破震动监测。(10)、试爆根据以上步序进行爆破设计,先试爆,再根据爆破效果进行修正。爆破参数具体设计详见已上报审批的《专项爆破方案》,在此不再叙述。(11)、爆破施工工艺及要点=1\*GB3①、布孔要求采用手持风钻钻眼或进行小炮爆破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中心掏槽孔布孔误差不得大于±3cm。其余各孔不得大于±5cm;若遇挂眼困难,炮孔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调整后,相邻各孔间距均匀布置,注意掏槽孔需整体移动,孔间调整范围不得大于其误差值。=2\*GB3②、钻孔要求钻孔必须做到“准、平、直、齐”四要素;钻孔不平行误差:掏槽孔不大于±3cm/m,其余各孔不大于±5cm/m。各炮孔底部参差误差均不得大于炮孔深度的5%。=3\*GB3③、炮孔验收炮孔出现深度不够,少孔或间排距出入太大时一律按规定进行补钻尤其是掏扩槽炮孔。=4\*GB3④、装药要求必须按设计的装药量进行,当齐头凹凸不平,其各孔装药量可随炮孔深浅变化作相应调整;当实际炮孔所处位置有软层或裂隙通过,应取消该孔装药并适当增加相邻炮孔的装药量。炸药装填必须按安全规程执行,不得硬捅、硬捣。=5\*GB3⑤、连线要求中间连接、击发用雷管一律反向设置且单发击发导爆管根数不多于24根。塑料导爆管连接过程中不得打死结,弯折,更不能被岩石和其它东西刺破。网路连线应自由下垂不得拉紧。所有中间连接雷管宜用即发雷管或连接元件,严禁使用高段位雷管。孔内雷管不得错段,具体操作时由现场领工员分发雷管并监督。=6\*GB3⑥、堵塞要求必须预制炮泥,每条长10~15cm;各孔堵塞长度周边不小于20cm,其余各孔不应小于30cm;堵塞过程应妥善保护网路。4.2.3、初期支护4.2.3.1、格栅拱架与型钢钢架施工(1)、制作格栅拱架和型钢钢架由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工人洞外集中加工制作,然后运至现场安装。拱架在现场分单元堆码,安设前检查断面尺寸,及时处理欠挖侵入净空的部分。(2)、安装由于采用CD法或台阶法开挖,因此拱架安装根据开挖断面进行,导洞拱架安装时先进行拱部永久格栅安装,再进行中间竖向临时钢支撑安装,最后进行临时仰拱钢支撑安装,三者之间连接必须牢固,里程必须统一。在安装过程中,拱架与初喷混凝土之间的空隙采用混凝土垫块楔紧。拱架应精确定位,注意“标高、中线、垂直度、左高右低、左前右后”等各个方位的位置偏差。在拱架安装完成后,每榀拱架临时拱脚处按设计要求打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拱架采用抱焊连接,以固定拱架。为提高拱架整体稳定性,相邻两榀拱架内外侧采用Φ20纵向连接筋进行连接,环向间距1m,梅花形布设,联结筋焊接长度10d(d为钢筋直径),单面焊接。4.2.3.2、系统锚杆系统锚杆采用自进式中空注浆锚杆或砂浆锚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4-11。检查锚杆检查锚杆锚杆连接标出锚杆孔位锚杆钻孔、清孔检查注浆管是否畅通并装止浆塞备料注水泥砂浆制备水泥砂浆封口清洗整理锚杆及注浆管安装水泥砂浆养护上垫板、拧紧螺帽、锚固图4-11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1)、施工顺序:①测量定位→②打入锚杆→③安装锚垫板→④注浆→⑤下一循环。(2)、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按设计要求定出位置,孔距允许误差±150mm,锚杆孔沿半径方向钻入,锚杆长度严格按设计图纸施作。达到设计深度后,安装锚垫板。检查注浆泵(KBY-50/70)及其零件是否齐备和正常;检查水泥、砂的粒径、比例、湿度是否符合规定。迅速将锚、注浆管及泵用快速接头连接好;开泵注浆,整个过程应连续灌注,不停顿,必须一次完成。观察浆液从孔口帽边缘流时,即可停泵。完成一根锚杆的注浆后,应迅速卸下注浆软管与锚杆的接头,清洗并安装至另一根锚杆,然后注浆。若停泵时间较长,在对下根锚杆注浆前应放掉前段不均匀的灰浆,以避免堵孔。注浆过程中,应及时清洗快速接头,保证注浆过程的连续性。完成整个注浆后,应及时清洗及保养泵。(3)、锚杆施工要点注浆前,检查排气管必须畅通,防止注浆空洞,确保密实。注浆时,注浆管插入孔底,随注浆体的注入匀速拔出。锚杆长度在保证设计的锚固长度外,尚应计入工作长度。锚杆施作后不得悬吊重物,待砂浆达到强度后才可安装垫板、螺帽。4.2.3.3、喷射混凝土喷射砼采用C25早强混凝土,湿喷工艺施工,施工时应分层、分段进行,直至设计厚度。(1)、湿喷混凝土工艺流程图见图4-12。前期准备前期准备清理施喷面自动计量配料拌合装运喷料现场施喷综合检查结束砂、石、水泥、水混凝土搅拌站加速凝剂复喷补强合格不合格图4-12湿喷混凝土工艺流程图(2)、喷射混凝土前,认真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欠挖部位应予以凿除,修整断面,清理浮石及拱脚的虚碴等。用高压风、高压水清洗岩面,将附着在岩面上的粉尘、岩屑冲洗干净,以保证混凝土与岩面粘结牢固。(3)、喷射混凝土的工艺参数确定工作风压:一般为0.2~0.4MPa;喷射角度与喷射距离,喷射料束与受喷面垂直时,回弹量最小;喷头与受喷面距离一般宜保持在0.6~1.0m;一次喷射混凝土的厚度:拱部为50~60mm,边墙为70~100mm;水压:喷头处水压控制在0.15~0.2MPa;速凝剂:严格按配合比添加,并添加均匀。(4)、喷射混凝土作业要点喷嘴的方向应与受喷岩面垂直,喷嘴与受喷岩面距离保持在0.6~1.0m范围;喷射顺序一般采用先下后上,先墙后拱;凹凸不平时应先将凹处喷平,按正常顺序喷射,以减少回弹;喷射时,先将钢架与围岩间隙充填密实,再喷拱架周围,将拱架用喷射混凝土包裹,最后喷平拱架之间部分;施喷时应由两侧拱脚向上喷射;4.2.3.4、临时支护安装及破除本工程单洞双线隧道初支采用中间竖向临时支撑及临时仰拱进行加固,临时支撑采用Ⅰ20a工字钢,纵向间距与永久拱架一致。隧道主体开挖完成后开始进行中间临时支护破除,临时支护破除分上下台阶进行,光面爆破技术开挖,控制爆破,以免影响已做好的永久支护。每破除一榀及时对预留核心土范围进行初期支护,确保拱顶安全。临时支护破除过程中加强对拱顶下沉、收敛及路面沉降观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参建各方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进行加固处理。4.2.3.5、壁后注浆初期支护完成后及时在拱背存在空洞或不密实部位进行填充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注浆后拱背必须密实。4.2.4、防排水工程隧道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且对水环境有严格要求的地段,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隧道衬砌结构防水等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一级标准、衬砌表面无湿渍。隧道防排水设计情况为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与二次模筑混凝土之间设置2.0mm厚ECB防水板加400g/m2无纺布形成防水隔离层,同时在地下水发育地段的隧道曲墙部位设置引排水盲管,汇至水平施工缝的横向排水管引排至隧道内的排水沟。隧道内的排水结合地形,尽量实现重力自流排放,接入市政排水系统,在二衬混凝土的拱顶部位预留注浆管注浆,填充防水板与二衬模筑混凝土之间的空隙。此三种方法相结合共同形成防排水体系。4.2.4.1、防水层施工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土工布和防水板作为防水层,材质符合设计要求标准。防水层施工流程图见“图4-13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1)、基面处理基面处理:铺设防水层前对初期支护大致找平,边墙及拱部补喷找平、底部砂浆找平。对外露的锚杆等切除、磨平,水泥砂浆封堵找平等。出水点处理:在铺设防水板前,初期支护喷层表面漏水及时处理,采用注浆堵水或埋设排水管直接排水到边沟,应保持基面的干燥。图4-13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图4-13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基面处理基面验收铺设无纺布射钉塑料圈固定铺设防水板检查对防水层进行保护下一工序不合格不合格合格安设排水盲管合格无纺布采用PVC热熔衬垫和水泥钉进行固定,水泥钉长度不小于50mm,PVC垫片密度拱顶3-4点/m2,边墙2-3点/m2,无纺布必须与岩面紧贴,两幅无纺布边缘搭接宽度原则上不小于30cm。(3)、铺设防水板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方法,一次铺设长度根据混凝土循环灌筑长度确定,铺设前先行试铺,再加以调整。防水板采用无钉孔铺设,即先将无纺布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手动电热熔接器加热,使防水板焊接在固定无纺布专用热熔衬垫上。(4)、防水板焊(粘)接防水板接缝采用热合机自动焊缝形成或专用胶粘结,即将两层防水板的边缘搭接不小于15cm,焊缝为2条,单条焊缝宽度不小于1.5cm;当纵向接缝与环向接缝成十字交叉时(十字形接缝),事先对纵向接缝外的多余搭接部分齐根处削去,将台阶修理成斜面并整平。(5)、防水板质量检查和处理①、外观检查:防水板铺设均匀连续,焊缝宽度和搭接宽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接缝应平顺、无褶皱、均匀连续,无假焊、漏焊(粘)、焊穿或夹层等现象。②、接缝质量检查:防水板搭接用热合机进行焊接,接缝为双面缝,中间留出空隙以便充气检查。检查数量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为保证质量,每天每台热合机焊接应制取一个试样,注明取样位置、焊接操作者及日期,供试验检查之用。③、要保持防水层接头处的洁净、干燥,同时在下一阶段施工前不得将其弄破损。④、二衬混凝土浇筑前加强对防水层的保护,注意钢筋的运输及绑扎过程中可能对防水板产生的损伤,发现层面有破损及时修补。4.2.4.2、铺设防水板的施工技术措施防水板铺设前,先割除混凝土衬砌表面外露的锚杆头,钢筋尖头等硬物,凸凹不平处需先喷平,使混凝土表面平顺;局部漏水处需先进行处理。防水板,特别是在凸凹较大的基面上,要预留足够的松散系数,使其留有余地,并在断面变化处增加悬挂点,保证缓冲面与混凝土表面密贴。同时做好防水板与泄水孔的密闭性连接。铺设防水板地段距开挖工作面不小于爆破安全距离。衬砌混凝土灌筑前检查防水板质量,灌筑衬砌混凝土时,不损坏防水板。防水层铺设超前二次衬砌施工1~2个衬砌段长度,并设置临时挡板防止机械损伤和电火花灼伤防水板,同时与开挖掌子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预留甩头的卷材应保留隔离膜,并采取妥善的临时保护措施,在后续施工时,揭除隔离膜后进行卷材粘结。防水板采用防水板铺挂作业台车施工,防水板铺挂作业台车采用型钢焊制而成,并与模板台车行走同一轨道;轨道的中线和轨面标高误差小于±10mm。台车前端,安装与二次衬砌内轮廓一致的刚架和扶梯,供作业人员检查初期支护的平整度和轮廓尺寸。台车上配备不同高度的作业平台,能达到隧道周边任一部位。台车上配备辐射状的防水板支撑系统。台车上配备提升(成卷)防水板的卷扬机和铺放防水板的设施。4.2.4.3、特殊、重点部位结构防水(1)、变形缝防水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隧道拱顶、侧墙、底板都设置有变形缝,变形缝采用中埋式止水带和防水嵌缝材料。同时在变形缝处沿隧道环向设置封闭的背贴式止水带,衬砌表面拱墙设置环向接水盒,形成完整的防排水区域。变形缝防水构造图见图4-14图4-14变形缝防水构造图(2)、变形缝止水带施工注意事项预埋式止水带:在混凝土结构变形缝处,中埋式止水带应沿结构厚度的中心线将止水带的两翼分别埋入结构中,圆环中心对准变形缝中央。背贴式止水带中心对准变形缝中央,双面焊接于防水卷材表面。安装中埋式止水带以细铁丝悬吊于钢筋上固定位置,在顶底板水平安装时使止水带形成盆式,以避免止水带下的气体在混凝土浇捣时无法逸出,形成孔隙。止水带设置时不可翻转、扭曲,如发现破损立即更换。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避免止水带被污物和水泥砂浆污损,表面有杂质须清理干净,以免混凝土与其咬合不紧密形成渗水通道。接触止水带的混凝土不应出现粗骨料集中和漏振现象。止水带应就位准确、安装牢固,模板的端板应做成厢形,在浇注一侧混凝土时保护止水带的另一侧翼不受到破坏。止水带的接头部位采用对接的方法,接头处选在结构应力较小的部位。(3)、施工缝防水施工①、水平纵向施工缝水平纵向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全断面出浆的注浆管加强防水,进行加强防水处理。止水条应固定在施工缝表面预留凹槽内。止水条安装前,需对施工缝表面除凹槽以外的部位进行凿毛清理,然后涂刷界面剂。止水条应尽可能迟地安装在预留凹槽内。②、环向施工缝底板、边墙、拱部环向施工缝采用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全断面出浆的注浆管加强防水,进行防水处理。止水带的两翼需现场粘贴遇水膨胀止水条,保证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密实不透水。在顶板施工缝结构外表面设断面尺寸为20×10mm两端距结构侧墙外表面50mm的凹槽,用嵌缝膏填充密实。结构楼板环向施工缝处设遇水膨胀止水条与侧墙止水带相接。4.2.5、二衬施工区间隧道二次衬砌采用全断面液压模板台车整体衬砌,根据围岩及初支断面监控量测数据的反馈及时组织二衬施工。混凝土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内,二次衬砌采用C40、P12抗渗防水钢筋混凝土。(1)、隧道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4-15初支验收初支验收监控量测确定施作二衬时间施工准备台车位移台车定位施做止水带隐蔽检查浇筑混凝土台车脱模退出养护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泵送1.敷设防水板及盲沟2.中线水平放样3.铺设衬砌台车轨道4.钢筋制作、安装刷脱模剂1.水平定位立模2.拱部中心线定位3.边墙模板净空定位1.清理基底2.装设堵头模板3.装设止水条1.自检2.监理工程师隐检捣固图4-15隧道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2)、台车制作模板台车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加工,汽运至现场拼装。整体液压模板台车外形示意图如下图4-16台车示意图(3)、二衬施工①、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时间选择隧道二次衬砌必须在围岩和初期支护结构基本稳定并符合下列条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90%以上,水平收敛位移速度为小于0.15mm/d,拱顶位移速度为小于0.1mm/d。②、二衬钢筋二衬钢筋采用洞外集中下料加工,洞内采用自制台架作为人工安装绑扎作业平台进行安装。衬砌钢筋规格、施工标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执行。、模板安装整体模板台车按设计中线及标高准确就位后,先进行模板台车支撑加固,然后对台车端头进行关模封堵,采用5cm厚木板封堵。每一组混凝土浇筑前,整体台车模板进行打磨,涂刷专用脱模剂,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混凝土浇筑A.仰拱浇筑区间隧道衬砌仰拱施工应超前于衬砌施作。单线、双线隧道仰拱尽量一次成型,仰拱施工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清理底部虚碴钢筋绑扎立模仰拱混凝土浇筑为了减少作业工序,在施工时将仰拱一次施作,为了减少仰拱施工与掌子面开挖运输的干扰,为能实现与掘进、衬砌平行作业,在仰拱工作面上搭设可移动的作业平台,作业平台上可以行驶运输车辆及机械设备,以避免施工干扰。仰拱浇筑前清除浮碴,排除积水,浇混凝土由仰拱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图4-17仰拱栈桥示意图B、拱墙混凝土浇筑拱墙混凝土振捣用附着式振动器和插入式振动棒配合振捣,振捣时注意附着式振动器和插入式振动棒振捣的时间和密度,做到不过振、不漏振。泵车放料要注意速度,拱墙两侧要分层对称下料,;两侧浇筑面高差不大于0.5m。浇筑过程中作好浇筑记录,及时取样,一般≤100m3取一组。混凝土浇筑完终凝后就应进行专人洒水养护,养护在14天以上。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水泥浆对二次衬砌表面的注浆孔进行处理。、衬砌背后压浆隧道衬砌施工完成并达到70%强度后,进行衬砌混凝土背后回填注浆,衬砌施工过程中在隧道顶部预埋注浆管,注浆材料采用M30砂浆或水泥浆,回填注浆压力:初压0.1~0.15Mpa,终压0.2MPa。对于衬砌后用探地雷达等手段检测出的局部空洞部位,钻注浆孔,进行局部压浆。4.3、施工通风4.3.1、通风要求本隧道主要施工段为单洞双线、隧道较长、开挖断面积较大、正洞全部采用无轨运输,爆破炮烟以及内燃机械作业和出渣机械作业将产生大量烟尘,因此要求施工通风提供的风量较大、克服的通风阻力也较大,必须进行合理的施工通风设计。4.3.2、通风方式 本隧道主要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短距离开挖时隧道工作面采用局扇通风。4.3.3、风量和风压计算4.3.3.1、按洞内人员需风量计算Q=qnk 其中:q——每人每分钟呼吸所需新鲜空气量,取4.0m3n——洞内同时工作最多人数按50人考虑;k——风量备用系数,取1.15Q=4×50×1.15=230m34.3.3.2、按排出炮烟需风量计算t——通风时间,取30min;G——一次爆破最大药量,根据爆破设计,取90kg;A——掘进面积,台阶法开挖,取60m2L——通风距离,隧道单洞双线设计长600m,取620m;φ——淋水系数,取0.3b——炸药爆炸时有害气体生成量,取40m3P——风管漏风系数P100——百米漏风率,取1%k——紊流扩散系数,取0.65;——隧道爆破临界长度,4.3.3.3、按最低风速要求计算Q=60VA其中V——工作面最小风速,台阶法开挖,取0.25m/s;Q=60×0.25×60=900m3/min4.3.3.4、按洞内主要内燃设备废气排放量计算K——功率通风计算系数,取3m3Ni——各内燃设备的功率,见表4-7;Ti——利用率系数,K取3m3表4-7隧道内主要内燃设备一览表序号名称数量单机功率(kw)总功率(kw)T1自卸车61509000.52装载机21402800.53挖掘机12352350.34混凝土罐车5854250.2经计算,4.3.3.5、计算结果取以上计算结果最大值Q=2236m3/min作为控制设计通风量。风机供风量。4.3.3.6、风压计算风压计算见表4-8。表4-8风压计算表序号项目计算结果说明1管道阻力系数RfRf=0.5N·s2/m8Rf=1.4αLf/D5α-风管摩阻系数,α=ρλ/8=0.0022,ρ-本地区空气密度1.16kg/m3λ为达西系数,取0.015Lf-风管长度,独头通风620米D-风管直径,为减少风阻选用φ1.3m优质软风管。2管道沿程阻力损失HfHf=2664PaHf=RfQ供Qmax3风机需提供压力Hf:Ht=3877PaHt=(Hf+50)/KrKr风机利用效率,取0.7考虑其它的局部阻力,选用风机设计全压5000Pa可满足要求。4.3.4、通风设备选择及配置根据本工程通风风量和风压计算结果,拟采用2×55Kw轴流风机1台,风量4200-5400m3/min,风压5000Pa。采用φ1.3m风管,风管用便于装卸和维修的PVC拉链式软风管。4.3.5、施工通风布置隧道开挖采用独头压入式通风见图4-18隧道通风布置示意图。独头压入式通风比较简单,都是在洞口的新鲜风处安设轴流风机,通过风管将新鲜风压送到开挖工作面,洞内产生的污风沿着隧道被压出洞外,根据需要可安设一道或多道通风管路。图4-18隧道通风布置示意图隧道开挖进洞一段距离后,由于风压受各种因素影响损耗较大不能满足掌子面施工需要时,可在适当距离串增轴流风机或增加射流风机加速洞内空气循环以便改善洞内施工通风环境。为了避免污风循环必须将压入式风机安设在洞口的新鲜风处,即长压短抽的通风方式。4.4、施工排水、排污本隧道自掘进方向起全隧设计为单上坡,故洞内排水排污仅考虑顺坡排放。隧道洞口设置污水处理池,对隧道施工废水进行沉淀、油污吸附等处理,达标后方可进行排放。顺坡排水说明:采用机械抽排和自然排放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为:掌子面与已施工仰拱填充之间的散水汇积至集水坑,由污水泵将集水坑污水抽排至已施作仰拱填充地段侧沟内,污水顺侧沟排至洞口污水处理池。4.5、施工用电考虑区间明挖段与暗挖段平行作业,现场临时用电计算:现场用电器功率统计见表4-9。表4-9用电器功率统计表序号名称数量规格型号额定功率(kw)总功率(kw)1空压机420m31325282通风机1FBD100N0561101103电焊机12BX1-500253004钢筋加工设备215305搅拌机1750L75756其它设备1007施工照明408生活区用电80合计1263考虑设备不同时工作用电,同时工作系数取0.65,P同=0.65×1263=820.95kw;在隧道进口明挖基坑附近配备一台1*1000KVA变压器可解决施工用电,为防止停电工区另配备一台315KW发电机备用。施工场区架设环场电缆,电缆统一入闸箱,再按分闸箱供各区段、各作业面施工使用,施工配电箱采用统一制作的标准铁质电箱,箱、电缆编号与供电回路对应,施工用电总体平面布置情况见图4-19。隧道照明,成洞段采用220V,一般作业地段不大于36V,手提作业灯为12~24V;选用的导线截面应使线路末端的电压降不得大于10%,36V及24V线不得大于5%。线路的架设、接入作业时,参照现行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办理,并设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修。图4-19施工用电总体平面布置图4.6、供风及供水、管线布置根据总体施工组织方案,结合以往类似工程项目施工设备配置经验,为满足隧道正常施工需要,拟计划于隧道进口洞外YDK23+270明挖基坑左侧坡顶平台上配置3台20m3在高压风管最低处设置油水分离器,定时放出管中的积油和水。接高压水管至洞内,供洞内施工用水,隧道开挖面水压不小于0.3MPa。高压风、水管路敷设平顺、接头严密、不漏风、不漏水并符合相关要求,设专人负责检查、养护。洞内管线布置见“图4-20洞内管线布置”。在施工中除了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外,还特别对工地文明施工做出规范化、形象化,尤其对洞内“三管两线”提出标准化。洞内“三管两线”按要求布设,作好洞内排水、洞内路面清理及道路维护,加强洞内通风。>>350cm低压动力线Φ150Φ100照明灯高压动力线通风管高压风管高压水管临时排水管Φ200110*2KW轴流风机隧道中线通风管图4-20洞内管线布置示意图4.7、监控量测本区间隧道采用喷锚构筑法设计和施工。为了掌握地层和洞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确保洞室的稳定和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对观察及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后,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和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度进行预测,并据此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现场监控量测必须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始终。4.7.1、监控量测流程隧道监控量测流程见“图4-21隧道监控量测流程图”。分析研究地质勘察资料分析研究地质勘察资料制定监控量测计划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开挖工作面已施工初支施工方法变更支护加强否是施工方法变更支护减弱否是结束是否安全经济否施工完成图4-21隧道监控量测流程图4.7.2、监控测量项目的设计根据本区间具体情况,依据《铁路隧道监控测量技术规程》(TB10121-2007)要求,隧道监控测量项目的设计如“表4-10隧道监控量测项目表”、表4-11隧道监控量测布点及施测要求表表4-10隧道监控量测项目表序号监控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备注1地质、地物及支护状况观察岩性,预注浆效果及围岩自稳性,地下水,支护变形、开裂,地表建筑物的变形、开裂、下沉等情况观察及描述2地表下沉水平仪、水准仪、钢尺或测杆3拱顶下沉水平仪、水准仪、钢尺或测杆4水平收敛位移各种类型收敛计5建筑物沉降及裂缝观察全站仪、水准仪6钢架应力监测应力计7模筑衬砌钢筋应力支柱测力计或其他测力计8锚杆杆体应力钢筋计表4-11隧道监控量测布点及施测要求表监控项目测点布置量测间隔时间1~15天16天~1个月1~3个月3月以后地质、地物及支护状况观察目测观察记录地表下沉每30m一个断面(临近建筑物取10m一个断面)1~3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拱顶下沉每30m一个断面(临近建筑物取10m一个断面)1~3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水平收敛位移每30m一个断面(临近建筑物取10m一个断面)1~3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建筑物沉降及裂缝观察施工所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等1次/1天钢架应力监测每10榀钢架一个应力计1~3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模筑衬砌钢筋应力每50m一个断面,并保证每种形式有一个量测断面1~3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锚杆杆体应力每种衬砌至少有一个断面,每断面测9组测点1~3次/天1~2次/2天1~2次/周1~3次/月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测点布置如“图4-22洞内拱顶沉降及净空变形测点布置图”。图4-22洞内拱顶沉降及净空变形测点布置图地表下沉主要埋设在洞口及洞身浅埋段,可直观了解隧道开挖过程中上方地表的变位情况,并防止边坡及仰坡的坍塌。地表测点按断面进行埋设,每断面布设11~15个测点,断面间距一般情况下取30m,临近建筑物时取10m,如“图4-23地表测点埋设示意图”、图4-23地表测点埋设示意图监控量测数据的整理与反馈参照《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进行。各监测项目的控制值必须得到保证。监控项目控制值如下表“表4-12监控项目控制值”表4-12监控项目控制值表衬砌监测项目单线双线备注拱顶下沉(mm)按隧道预留变形量控制50地表下沉(mm)3030遇地下管线时根据有关部门对地下管线要求进行控制,房屋基础的控制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水平收敛位移(mm)2030爆破振速(m/s)2.0模筑衬砌钢筋应力(MPa)按规范的规定设计值来控制围岩与喷层间接触压力(MPa)根据施工后实际地质情况确定安全值锚杆轴力(KN)≥504.7.3、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反馈加强监控测量工作的管理,确保信息反馈的准确、及时,监测人员准确、真实地记录监测数据,以便进行设计施工的正常管理,保证监测质量。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的曲线,配合地质、施工等各方面信息,检验支护、衬砌参数、施工方法和工艺及各工序施作时间。如监测数据变化大,及时反馈设计优化支护参数,调整施工方法和作业时间,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测量数据的整理与反馈严格按照《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进行,严格把握各监测项目的控制值。如监测值超过设计警戒值,则适当加大监测频率,直到监测值进入稳定值为止。建立监测变形管理等级标准,管理等级分三等,其等级划分及相应基准值见“表4-13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表”。表4-13变形管理等级标准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ⅢU0<Un/3正常施工ⅡUn/3≤U0≤2Un/3加强支护ⅠU0>2Un/3采取特殊措施注:U0为实测变形值,Un允许变形值。Un的确定应考虑围岩类别、隧道埋置深度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条件选择。各个项目的监测数据取得后,尽快以报表形式反馈给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便于各方有效掌握施工状况,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相应施工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特殊地段如发生大变形时,立即以电话形式通知各方,便于及时掌握施工状况。4.8、施工测量4.8.1、控制网情况2013年10月份,重庆市勘测院向我单位移交了6个平面控制点和6个高程控制点,(详见表4-14)经我方复测确认无误后,即刻开展了控制网加密测量工作。表4-14交接桩控制点一览表 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点号X坐标Y坐标点号高程等级GIIH03574072.910763359.6090ⅡSGH037251.1854二等GIIH03673327.213563333.6522ⅡSGH041270.1832二等GIIH03772648.562563039.6938ⅡSGH042254.0995二等GIIH03871540.228663379.0212ⅡSGH062241.4398二等GIIH03971950.927964156.5389ⅡSGH063242.6769二等GII307AX74280.802561937.4002ⅡSGH064235.5716二等4.8.2、测量方案及过程控制针对本段工程的地理特点及勘测院交桩点位的位置,本次平面、高程控制网加密均采用闭合线路形式,其中平面控制网以GIIH036~GIIH037~GH1~GH3~GH2~GIIH037,顺序观测:GIIH036~GIIH037的方位角做为起算方位角,GH1至GH3为加密控制点,把GIIH036~GIIH037方位角做为闭合方位角进行平差成果推算依据。高程控制网以ⅡSGH063~GH2~GH3~ⅡSGH064依次观测,ⅡSGH063~ⅡSGH064为高程网加密布设段,ⅡSGH063~ⅡSGH064为贯通检校段;GH2~GH3为高程加密控制点,其测量成果以ⅡSGH063、ⅡSGH064两点为附和基准进行平差推算。4.8.3、闭合导线成果表、附合水准成果表表4-15导线测量成果表点名桩点类型坐标点名高程(m)备注X(米)Y(米)GH036砼钉73327.213563333.6522设计院点GH037砼钉72648.562563039.6938设计院点GH1钢筋刻+72486.092463001.3086GH1GH2钢筋刻+72779.831262962.4346GH2232.8638渝鲁大道引桥下GH3钢筋刻+72742.972263017.3471GH3234.2570九街区B区九栋JM1钢筋刻+73396.036263230.9705JM1238.4882公交车站旁JM2钢筋刻+73326.609063056.1897JM2237.4687麦当劳门口JM3钢筋刻+73015.511962961.6543JM3237.1316二工区门口4.8.4、洞内导线、高程控制测量4.8.4.1、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洞内施工控制导线是隧道掘进的依据,洞内施工控制导线由洞外闭合导线导入明洞路基上,再由洞口导入洞内。曲线隧道掘进到直缓点时,应埋设洞内导线控制点。直线隧道施工控制点平均边长150m,特殊情况下,不短于100m。曲线隧道施工控制导线点宜埋设在曲线五大桩(或三大桩)点上,一般边长不小于60m。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测二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mm。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前,应对已有的施工控制导线前三个点进行检测。检测点如有变动,应选择另外稳定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贯通前应测量三次。重合点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小于10mm时,应采用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根据本标段的特点,拟在洞内布设二条地下控制导线。二条导线点间进行附合或闭合导线检测。4.8.4.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起算于洞口最近水准点,沿掘进方向每200m设置一个,也可以利用洞内导线点作水准点,水准测量采用往返观测,其闭合差在±20mm(L以千米计)之内。水准测量在隧道贯通前独立进行三次,并与洞外向洞内传递高程同步,精度同洞外精密水准测量,重复测量的高程点与原测点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并应采用逐次水准测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下次控制水准测量的起算值。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拟在隧道内布设二条地下控制水准路线。二条水准路线水准点间进行水准校核。4.8.5、施工放样测量4.8.5.1、内业资料复核与计算施工放样前,必须复核设计图纸的线路坐标值、曲线要素值、竖曲线要素值、里程和断面尺寸等,如复核无误,则依据这些资料进行线路的10米桩点坐标和10米轨面高程计算,以及用切线支距法或弦线支距法进行曲线放样资料的计算。4.8.5.2、极坐标法放样极坐标法放样是指已知两个导线点的坐标,其中选定一个为置镜点,另一个为后视点,放样点的坐标可根据内业计算资料查找出,然后分别计算置镜点至后视点、置镜点至放样点的坐标方位角,后者坐标方位角减前者坐标方位角即为放样点的顺拨角度,如角度小于0°,加360°得出的角度即为顺拨角度,这种放样方法是明、暗挖隧道利用导线点放样中线点或其它点的最常用、最普通的方法,放样距离采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出来的置镜点与放样点间的距离。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可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样点正确与否,也可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检测放样点的坐标,当放样中线点全部出来后,用全站仪串线,检查这些中线点的相互关系正确与否,如放样点理论坐标与检测后的实测坐标X、Y值分别相差在±3mm以内,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隧道的开挖工作。4.8.6、贯通测量 4.8.6.1、平面贯通测量,在隧道贯通面处采用坐标法从两端测定贯通点坐标,并归算到预留洞口的断面和中线上,求得横向贯通误差和纵向贯通误差进行评定其标准见下表;4.8.6.2、高程贯通测量,用水准仪从两端测定贯通点的高程,其互差即为竖向贯通误差,评定标准见表4-16。表4-16平面与高程贯通允许误差表项目误差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地下控制测量总贯通中误差横向贯通中误差≤±25mm≤±20mm≤±30mm≤±50mm纵向贯通中误差≤1/10000竖向贯通中误差≤±15mm≤±9mm≤±15mm≤±25mm4.8.6.3、隧道贯通后,地下导线由支导线经与另一端基线边联测变成了附合导线,支水准变成了附合水准,当闭合差不超过限差规定时,进行平差计算。4.8.6.4、按导线点平差后的坐标值调整线路中线点,调整后再进行中线点的检测,高程应用平差后的成果。4.8.6.5、隧道贯通后导线平差的新成果作为净空测量、调整中线、测设铺轨基标及进行变形监测的起始数据。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5.1、安全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为指导,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组织施工。作好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施工生产环境;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详细安全措施,确保实现安全目标,即:无人身重伤及其以上事故,年负伤率低于5‰,无等级火警事故,无机械及交通事故。5.2、组织保障5.2.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总结项目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我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两人以上专职安全员,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安全组织机构,并且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与经济挂钩,明确责、权、利,责任落实到人,使各级组织明确自己的安全目标。同时,项目部制定详细的安全规划,达到全员参与、全面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主题思想,确保本合同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完成。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5.2.2、宣传、教育相结合现场加强安全生产制度与安全教育标语的张挂及宣传工作,采用多种教育形式,使员工树立安全统一的思想,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广泛开展安全事故教育活动,增强干部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做到“三个坚持”和“四个加强”。“三个坚持”即: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及坚持“三不放过”的制度。“四个加强”即:加强安全工作领导,充分发挥各方面、各部门的作用;加强组织纪律和法制教育,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加强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消灭事故隐患;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5.2.3、监督、查处相结合认真执行定期安全教育、安全宣贯、安全检查制度,设立安全监督岗,支持和发挥群众安全员的作用,对发现事故隐患和危及到工程、人身安全的事项,要及时查处,及时整改,落实到人。5.2.4、全面落实安全制度认真贯彻、严格执行安全工作制度,制定技术措施和岗位责任制。针对施工机械设备操作、焊接、电工作业等作业范畴向全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5.3、技术措施5.3.1、开挖作业贯彻“不坍就是进度”的指导思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正确处理好进度、质量、安全三者之间关系,做好开挖面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杜绝塌方。5.3.1.1、在洞口段浅埋段或围岩破碎段,施工前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5.3.1.2、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做好超前导管注浆加固围岩或起到注浆堵水的作用。5.3.1.3、施钻人员到达工作面后,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支护、拱顶是否稳定,如有松动危石应清除并加以支护。5.3.1.4、操作人员必须互相配合,并保持必要的安全操作距离。5.3.1.5、司钻工钻孔前,对风钻和工具作如下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修理或更换: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管路是否良好,连接是否牢固。钻杆是否弯曲、带伤,防止作业时断钎伤人。湿式凿岩的供水装置是否良好。5.3.1.6、风钻钻孔时,将支架安置稳妥。在钻孔台架上打眼时,先检查平台架及斜撑是否稳定,平台上是否铺满板,外侧的防护栏杆是否牢固,防止高处坠落。5.3.1.7、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孔,严禁在打眼的同时装药。不得在工作面折卸、修理风钻。手持风钻打眼,开孔时应用较短的钻杆,其长度不超过0.8~1m。钻头未入岩壁前,风门不宜开大。操作时做到退钎子与凿岩机一条线,司钻工要在风钻的左侧方,严禁骑着气腿操作风钻,钻眼时先开水后开风,停钻时先关风后关水。5.3.1.8、用风镐开挖时工作前检查气压及风镐的连接。工作中,要防止空打,卡钎时不可猛摇风镐,要及时更换磨钝的镐钎,发现滤风网被污物堵塞,需及时排除。5.3.1.9、两工作面接近贯通时,按规范要求,两端加强联系,确保统一指挥、安全施工。两工作面相向开挖时,相距50m时必须停止一方掘进,由另一方掘进贯通,另一方爆破时必须向对方通知。5.3.2、爆破作业5.3.2.1、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加工、现场装药、联线、起爆及瞎炮处理,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规定。5.3.2.2、洞内各爆破作业做到统一指挥,爆破前调度人员通知受影响的相邻工作面人员、车辆撤离到安全距离外,一般距爆破工作面的距离不少于200m。5.3.2.3、爆破期间,所有动力及照明电路均断开或改移到距爆破点不小于50m的地点。5.3.2.4、当开挖面与衬砌面平行作业时,根据混凝土强度、围岩特性以及爆破规模等因素确定其距离。5.3.2.5、每日放炮时间及次数根据施工条件明确规定,爆破前,爆破人员严格检查爆破网络,确保一次起爆。5.3.2.6、遇到下列情况严禁装药爆破:照明不足;工作面岩石破碎尚未支护;发现可能有岩爆、高压水及泥涌出地段。5.3.2.7、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且其相距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检查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5.3.2.8、装炮时严禁火种,严禁明火点炮,严禁装药与打眼同时进行。5.3.2.9、爆破后必须立即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有无瞎炮,按《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确认无误后才能出碴。5.3.3、装渣及运输作业5.3.3.1、洞内装渣作业的人员、车辆听从调度的统一指挥。为确保装渣作业的安全进出,派专人指挥。5.3.3.2、各种运输设备不得人货混装,装载机不准载人。5.3.3.3、洞内运输车辆限速行驶。作业地段正常时每小时小于10km,会车时时速小于5km,成洞地段行驶时速小于20km,会车时时速小于10km。5.3.3.4、在衬砌台车(或作业台架)作业地段应设置“慢行”标志,台车(台架)两端设置红色显示灯。5.3.3.5、进洞车辆及内燃机械必须选用带净化装置或低污染的柴油机,汽油机械的车辆不得进洞作业。用时必须加强通风管理工作。5.3.3.6、洞口、交叉路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应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应专人指挥交通。洞内车辆、机械停放处,应设置有足够的照明、并设置红色警戒灯。5.3.3.7、机械设备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用、养、修制度,并切实执行,实行奖罚,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5.3.3.8、在施工中运输保证道路质量,由综合班按标准养护。安排调度值班,统一指挥,保证出碴、进料运输畅通无阻;洞外既有公路或便道转弯处或陡坡处设置醒目、温馨的安全标识。5.3.3.9、加强日常对驾驶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作息时间的管理,加强各种管理制度的落实,保证装碴、运输安全。5.3.4、支护、衬砌作业5.3.4.1、隧道开挖后必须及时进行支护。支护质量必须达到设计规定标准。5.3.4.2、施工期间,现场值班负责人员每天应同安全质检人员对开挖面地质以及各部支护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不良地质地段每班检查一次,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加固处理并作出详细记录。5.3.4.3、量测人员发现量测数据有突变或异变时,应于量测后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汇报,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或通知施工人员暂时撤离危险地段。5.3.4.4、钢拱架架立时不得置于虚碴或活动石上,软弱围岩地段基底夯实加设垫板或加设木楔楔紧。锚杆支护,孔深、间距、方位必须到设计要求,注浆要饱满,钢筋网初喷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厚度。5.3.4.5、洞内支护,坚持“随挖随支护”的原则,支护紧跟开挖面;如遇石质破碎、风化严重时,尽量缩小支护工作面。5.3.4.6、喷射支护前,清除危石及松动石块,喷射手配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完好正常,压力保持在0.4MPa左右,喷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5.3.4.7、随着隧道各部开挖工作的推进,及时进行衬砌或压浆,特别是洞门建筑的衬砌必须尽早施工,地质不良地段的衬砌尽早完成。5.3.4.8、二次衬砌前铺设防水层。工作台架下净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工作台架承载重量,不得超过要求。两端应设不低于1m的栏杆和上下人员的梯子。5.3.4.9、铺设防水层台架及模板台车距作业开挖面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齐头爆破时要防止空气波冲破防水层。工作台架衬砌台车就位后,应用卡轨器固定在轨道上,防止溜车。5.3.4.10、衬砌台车使用时遵守下列规定:台车上不得堆放料具。工作台上应铺满木板。并设安全栏杆。拆除混凝土输送软管时,必须停止混凝土泵的运转。两端挡头板应安装牢固。衬砌台车工作台架上施工用照明用电线路每天要进行一次检查,确保电线绝缘良好,防止电线破损、漏电伤人(装置漏电保护器)。5.3.4.11、模板台车设计时,必须考虑净空能保证运输车辆的顺利通行。混凝土灌筑时,必须两侧对称进行。5.4、其他工程安全技术措施5.4.1、隧道通风与防尘5.4.1.1、隧道施工通风设专人管理。通风机运转时,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不准靠近通风软管行走和在软管旁边停留,不准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5.4.1.2、洞内采用φ1300mm的通风管,以保证隧道作业人员每一人最少提供4m3/min新鲜空气,保持空气流动速度不小于15m/min,二氧化硅粉尘小于1mg/m3,开挖作业空间的空气中烟雾的亚硝酸、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有关劳动法规要求的标准。5.4.1.3、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含量。5.4.2、隧道防火与防洪5.4.2.1、施工区域设置有效且足够的消防器材,放在易取位置并且设立明显标志。各种器材做到定期检查、补充和更换,不得挪用。5.4.2.2、隧道施工期间加强洞内抽排水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安排专人负责抽排水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的畅通情况,对存在堵塞部位立即整改。5.4.2.3、隧道防洪安全保证措施:洞外地质调查过程中,详细探明地表径流及地层裂隙水出露点,并做连通性试验。5.4.2.4、雨季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洪,防止洪水灌入洞内。隧道施工中,对地表水丰富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层,制定妥善的防排水措施。在雨季备足抽排设备,并在高压风水管上安装三通阀,在遇到大涌水时作为紧急排水管使用。5.4.3、施工用电5.4.3.1、隧道照明、动力线路采用独立供电系统。5.4.3.2、照明电压,作业地段不大于36V,非作业地段可用220V,手提作业灯为14~24V。5.4.3.3、选用导线截面保证使末端电压降不得大于10%;36V及24V线不得大于5%。5.4.3.4、作业地段必须保证足够的照明。各种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有专人经常进行检查、维修、调整等工作。所有的动力线和设置都保持在最佳的绝缘和安全状态。5.4.3.5、动力线和照明线在隧道的一侧布置,固定牢固。所有线路设计合理并绝缘,不受隧道爆破影响。5.4.3.6、洞内电气设备操作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非电工不得操作电气设备;手持式电气设备接触的部位设有良好的绝缘。使用前进行绝缘检查。5.4.3.7、电器(气)设备外露和传动部分,加装遮拦或防护罩。5.4.3.8、直接向洞内供电的馈线上,不设自动重合闸,手动合闸时与洞内值班人员联系。5.4.4、夜间施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需要安排夜间施工。为保证夜间施工安全,制定如下措施:5.4.4.1、保证夜间施工照明设施的完备,各作业面配备足够的电灯,并确保照明电路的良好运行。5.4.4.2、对夜间施工人员经常进行教育,提高夜间施工的安全意识,避免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5.4.4.3、机械作业时至少有1名人员配合司机进行现场指挥,防止出现车辆翻车及机械伤人等安全事故的发生。5.4.4.4、加强夜间施工的安全保障设施,特别是进行高空作业时,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发生高空坠落伤亡和坠物伤人事故。5.4.4.5、现场安排有序,人员机械的调度和材料的摆放有条不紊,尽量避免因管理不当发生安全事故。5.4.4.6、大风、大雾、大雨天气,对夜间施工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时不得进行施工。5.4.5、施工遇障碍物施工中如遇地下障碍物(包括古墓、各种管道、管线)和文物时,立即暂停施工,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待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5.5、安全应急预案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确保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在事前能够切实起到防范预防作用,将风险降到最低,损失降到最小。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及时做出应急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措施处理各种事故和采取救援措施。特制定本预案。根据本工程识别的七类重大危险源作为防范重点,应急预案主要有以下方面:预防结构及临时支撑体系垮塌事故的应急预案、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预案、预防物体打击及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预防触电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预案、预防洪涝事故应急预案、预防粉尘、一氧化碳、电焊废气、食用变质物或有毒物品造成的中毒事故的应急预案。5.5.1事故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与地方政府安全质监部门紧密联系,成立安全应急组织机构。工程现场发生事故时,实行项目施工安全责任制,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及第一管理者,按自救、互救和组织搜救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人身生命及财产安全。建立防范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系统和搜救系统。5.5.1.1、组织机构安全应急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的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现场抢救组:主管安全生产的项目副经理为组长,安全质量部部长、工程管理部部长、综合管理部部长及各专业作业队队长为现场抢救组成员。医疗救治组:项目部医务室负责人为组长,医疗室全体人员为医疗救治组成员;后勤服务组:项目部综合管理部部长为组长,后勤部全体人员为后勤服务组成员;保安组:项目部保安负责人为组长,全体保安员为组员。应急组织的分工及人数应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安全应急组织机构见如下“图5-1安全应急组织机构框图”。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项目副经理)经理兼)副组长(总工程师)抢救组医疗抢救组后勤抢救组保安组图5-1安全应急组织机构框图5.5.1.2、职责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建设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公司救援指挥部、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求援或报告灾情。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住在工地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应急组长抵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救援组长。现场抢救组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医疗救治组职责:对抢救出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置措施,尽快送医院抢救。后勤服务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的餐饮供应。保安组职责: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抢救组工作,保护现场。5.5.2、救援器材应急领导小组应配备下列救援器材:医疗器材、抢救工具、照明器材、通讯器材、交通工具、灭火器材。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