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传承广州的行动方案与保障体系
一实施大战略,文化传承领域的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梳理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源流、思想精华和鲜明特质,阐明了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立场态度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文化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进行了全局性战略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方针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作为一项纲领性文件,《意见》的颁布实施无疑是我党传承中华文脉、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其核心精神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传统,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维系全国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仍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拥有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传统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一个地区的财富创造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为抢占未来的制高点和话语权,早在19世纪中就将其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加以立法保护,并通过文化教育、娱乐传播、产业扶持等渠道加以传承弘扬,视同一项关乎国家命运和国民根本权益的战略性重大工程。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显然是一项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传承华夏文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奠基性工程(见表1)。积极推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广州必须认真对待的政治要求。《意见》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是坚持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核心意识,体现看齐意识的重要举措,是牵涉到加强党的领导、维护文化安全、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全民素养、优化政府治理的必要行动。广州市必须抓紧落实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扶持,结合广州自身情况,开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积极推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广州必须切实把握的城市战略要求。广州要高水平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国际化城市,实现“宜居宜业”绿色发展目标,需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引领高素质、智慧型人才有效汇聚,形成文化高地、人才高地、发展高地。通过积极实施文化传承工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文化复兴注入的强大活力,既能彰显广州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也有助于迅猛推进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显著强化其国际文化汇聚和辐射中心的功能,为实现当代岭南文化全球化传播创造重要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广州必须积极响应的城市国际化要求。广州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广州由古代瘴蛮之地,到后来对外开放前沿地,在不断形成、积淀自身文化传统的过程中,也走到了当今49个世界一线城市围聚的全球城市大舞台。就世界级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几大方面职能而言,广州亟须改善的短板包括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提升。文化要走出去,关键是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展现广州两千多年文化传统的魅力,构建具有独特人文性格的全球城市的文化叙事,营造广州品牌,升华广州品格。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广州在迈向全球城市的过程中,提振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广州扬帆破浪保驾护航的重要法宝。表1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主要任务任务名称主要内容塑造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得诚信、真诚、责任、规范等现代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培育社会正能量,培养有社会责任心的一代新人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是华夏民族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的核心所在。继承发扬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俭约自守、克勤克俭的生活理念,深入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人文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实践中华美德中华传统美德包含了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重要思想。实践中华美德,提升市民爱国奉献、明礼守法、厚德仁爱、正直善良的个人品德,探索一条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发挥传统文化中的包容精神、和合能力,增强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扩张传统文化的传播领域,逐步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资料来源: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整理。表1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主要任务二文化传承的广州实践广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世界著名港口城市,是三朝十主的古都,也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城市发展史造就了广州与中原文化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特质。广州自汉代以来就是南海贸易要冲,是古代中国唯一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的贸易大港。明清广州长期垄断全国贸易,“一口通商”使广州成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是当时世界级的城市。广州是近代西学东渐的前哨,得地利之便,领风气之先,许多新思想、新文化在此诞生,近现代历史上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孙中山建立革命政府、国共合作、广州起义、北伐战争等都在广州留下印迹。广州更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其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和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城市形象已深入人心。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风格独特的著名城市,广州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璀璨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围绕党的工作中心,服务大局,统筹推进,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广州也成功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全面推进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主要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以践行中国梦为引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课堂,全市共创建了50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文化传承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城市景观融合了浓厚的文化品位和岭南韵味,建成了一大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公园、主题广场和文博单位。全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更加浓厚,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广州城市精神进一步得到弘扬。公民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文明风尚全面融入社会生活,文明礼仪教育深入开展,道德讲堂、经典诵读、“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已经形成规模,文明让座、文明排队、文明观赛蔚然成风。典型引领作用突出,涌现一大批道德模范、文明市民。全市700多人获得道德模范、“广州好人”称号,入选道德模范数量居于全国和全省前列。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建成。其一是《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14年11月11日获得省政府批准实施,其核心内容纳入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作为推进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在整体规划思路、城市文化内涵、整体框架和传统文化保护体系领域做了大胆创新。突出对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城市古代中轴线(北京路千年古道)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内容,强化了旧城的文化传承功能及市民居住功能。其二是配套了相对完善的引导政策。自2000年以来,广州先后制定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规定,明确了文化名城保护的决策机制和资金配套办法,为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城区传承活化奠定了有法可依、制度规范的基础。尤其是2016年5月1日起实施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大大扩展了文化名城遗产保护的范围,其规范性、约束性与前瞻性显著增强,为传承文化遗产奠定了政策性基础(见图1)。图1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范围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打造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开展黄埔波罗诞庙会、天河乞巧文化节、南沙水乡文化节、荔湾粤剧日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传承了广府民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如近年来在元宵节期间举办的广府庙会已成为岭南地区著名的民俗文化嘉年华活动,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10个主题,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其间除了城隍庙的城隍爷巡游外,还有舞狮、岭南英歌、广府华彩、腰鼓、舞龙等其他展示项目。民俗文化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广府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营造出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二)问题与不足“十三五”时期是广州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建设国家网络型中心城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广州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然而机遇与挑战往往相伴相生,当前广州在文化传承领域正面临着一系列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研究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文化传承发展的研究基础薄弱,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二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正面临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媒体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既需要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也需要更包容的文化气度来适应这种多元复杂的环境;三是公共部门受财力和能力方面的制约,与群众的期望目标仍然有相当的差距,传统文化展示传播的内容乏味、形式雷同,很难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四是在历史文化名城遗产的传承活化方面,规划的格局和视野不够宏大,政策目标与实施计划滞后,推进措施还有较大改善空间,如保护规划覆盖面偏窄,大量历史建筑或街区正趋于破败或损毁,同质化的建筑淹没了文化名城的往昔魅力,非遗项目面临经济效益不佳、技艺被遗忘的困境,部分口头遗产(如方言、戏曲)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仍然有许多困难要正视,有许多问题要探索解决。三他山之石:先进省份的探索与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各省市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经验。归纳起来,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保护与传播,并将优秀传统文作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催生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地文化传承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主旋律。为抢占文化传承发展的先机和话语权,部分省份将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纳入本地区的中长期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文化产业规划)或文化专项行动计划,在充分认识文化传承和文化遗产价值作用的基础上,将文化传承发展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层面。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善之区宏伟目标;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明确了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战略任务,形成了城乡联系、“点线面”结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辉映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系。除了文化发展中长期规划,有些省份还推出了一批专项传承规划,如江苏省修编了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山东省出台了“十三五”时期古籍保护工作规划,浙江省编制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十三五”规划》,突出传统工艺振兴、传统戏剧保护和民俗文化弘扬等等。(二)实施项目驱动“十三五”以来京、津、沪和东南沿海省份先后规划了一大批传承项目并安排了大量资金加以驱动。如北京市重点实施了“两线三区四带”工程和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加强对中轴线、朝阜路沿线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的力度,推进六大遗址片区、古城垣保护区、传统村落保护区中的文物保护及整体风貌保护和展示,同时推进长城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京西近代工业遗产带的保护利用。江苏省实施大运河“申遗”后的文化带项目建设,完成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展示示范工程,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江苏文库》重大出版工程,推进古籍整理、经典出版及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山东省实施“曲阜文化经济特区”项目建设,争取将曲阜文化经济特区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以期打造儒家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华文化圣地。(三)弘扬本土特色通过挖掘和展示本土历史文脉,做好本土文化的研究阐释和挖掘利用工作,加大对本土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如山东省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积淀,突出齐鲁文化,通过聚力办好尼山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扩大山东儒学文化的影响力。江苏加强对“雨花英烈精神”的研究和宣传,打造全国性的红色文化品牌。上海彰显海派特色,凸显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和中国革命圣地的城市形象,提出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结合,将城市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作为市民文化素养提升的进程。北京市开展了本土文化符号研究,推出代表北京文化形象的旅游产品,倡导把“北京榜样”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志品牌,形成各类典型的从“北京榜样”中产生的工作模式。(四)注重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科技创新,已经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对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带动了多学科交叉发展,促进了文化(文创产业)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如北京市提出以时尚引领为目标,围绕“互联网+”“文化+”,加快“创意北京”建设,推动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使北京成为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符号汇聚融合的时尚创意之都。重庆实施“碚壳”项目,整合本地文化资源网站、多媒体移动App终端、科技体验厅等,实现传统文化传播、文化传承体验、文化遗产资源收集整理功能。山东省启动“山东文化云”项目建设,实施了一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推进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建设。(五)完善政策保障文化传承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到很强的政策性和法律性因素,需要有相对完备的制度与规章加以约束,因此政策保障、有法可依也是目前国内文化传承发展的普遍经验。如福州市三坊七巷就有由市批准颁布了《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搬迁修复保护办法》《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三坊七巷文物保护管理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为改造提升南京老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当地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条例》《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特色街区管理办法》,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保护上升到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层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先进省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措施和具体做法、成功经验对广州文化发展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动作用。四行动方案:以七大工程引领文化传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应在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地域文化特点、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立足民族文化精神和岭南文化资源特色,通过精心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传统文化研究普及、文化遗产保育等关键性工程,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国民行动的向导,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入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强化价值追求,凝聚广州城市精神,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它包括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民族情感等内涵,是我国人民历经数千年涵养而成的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行为范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国民共识,稳步推进社会各个领域的道德实践(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德向善、诚信礼让、友爱宽容的道德风尚。在弘扬核心思想理念的同时,要善于诠释当代广州人的创新进取精神,使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公民理念,形成具有时代精神又富于广州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承模式。2.推进文化公益传播工程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新闻媒体,以及移动通信终端、视频平台、互联网站、公共信息媒体平台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发挥公益平台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城市精神的载体作用,在全市范围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围绕中国梦、广州城市精神、文明修身、传统美德、家教家风、网络文明等主题内容,用好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引导更多的人修身律己、诚信做人。通过多维度把握、多方位整合,进一步讲好“广州好人”故事,让公益广告(公益微电影)在彰显民族智慧、弘扬广州城市精神的同时,更好地肩负舆论引导与精神塑造的责任与使命。3.提升“五进”工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讲话精神,有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楼宇主题活动,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组建广州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文化培训活动,如图书馆文化馆国学讲座、社区专家演讲、文化馆粤曲课堂、诵读班、民乐班,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圆梦中华”、“探寻海上丝路遗迹”、“广府文化进社区”、羊城青少年崇德教育公益夏令营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核心价值理念走进社区家庭,植根于市民心中。4.培育醇厚民风传统文化及其弘扬不应该是高高在上、深藏殿堂的,应该走下神坛,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形成一种生活氛围。通过创新民俗节庆的办节机制,积极开展民俗主题活动、“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展示、广府论坛等市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发掘迎春花市、广府庙会、波罗诞、乞巧节等传统民俗节日的魅力,梳理提炼其中的思想精华。围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岭南经典诵读大赛、文明礼仪大赛等广府文化系列主题活动,挖掘传播历史典籍精粹,加强对传统礼节礼仪、风俗流变的整理引导,培育醇厚的乡土民风。(二)传统文化研究与普及工程1.传统文化基础研究工程积极组织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联合国内外、粤台港澳专家学者,共同研究阐发传统文化精髓,阐释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形成具有岭南特点和时代风尚的文化形象和学派,推动广州学的构建和发展。在坚持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同时,做到既不复古泥古,也不简单否定,而是努力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科技潮流相适应并焕发新的生机。2.岭南文化专项研究工程围绕“四个讲清楚”,规划一批重大研究课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社科基金项目,启动一批文化典籍和学术专题研究项目。创新传统文化研究方法,阐明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系统研究以陈白沙、湛甘泉、禅宗六祖慧能等为代表的在广州区域活动的著名哲人、思想家、宗教家、学派团体,从知识学、思想史、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种角度对岭南人文思想、哲学宗教进行广泛探讨。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的研究内容,做好思想理论的传承工作和研究成果的交流应用。3.传统文化基地建设工程积极引导省内高校、省市社会科学院、港澳文化研究中心及民间智库开展岭南文化研究活动,支持各研究机构以课题为纽带进行协作,整合资源打造若干个较为知名的岭南文化研究学科基地。(三)文化遗产保育工程城市文化遗产是构建市民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抓住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契机,加强广府历史遗存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探索城市文化遗产的资源化利用,打造最能彰显广州个性与魅力、唤醒广州城市记忆的核心功能区和历史文化地标。1.历史城区活化工程编制广府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行动方案。高标准的行动方案是广府文化遗产保护、活化的重要基础。建议成立行动方案编制委员会,制订行动方案编制计划,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指导下,尽快形成《广府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行动方案》。在现有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础上,明确历史城区内各区域规划要点、功能模块和发展路径,选择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从而再现千年商都生态和谐、人文荟萃的文化风韵。规划建设广府文化古城。以26片历史文化街区为试点,推进广府古城核心功能区更新活化,充分挖掘其历史资源与更新潜力,探索形成有示范意义、可复制推广的广府名城历史街区微改造模式。突出传统中轴线的核心引领作用,对其周边的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进行整体、系统保护与开发,活化利用文化资源,集中展示广州城市传统格局与城址变迁。进一步推进文物径建设,优选城市文物标志,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如万木草堂、城隍庙、五仙观、大佛寺、六榕寺、北京路步行街、惠福美食花街和沿江路景观带联结成线,在提升历史城区内文物建筑的标志性作用和可抵达性的同时,建成几条贯穿历史、宗教与民俗风情的旅游线路(见表2)。优化历史城区文化经济产业体系。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引领功能,实施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战略,推动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统筹开发越秀、荔湾历史城区内老字号街区,吸引更多的民间手工艺、老字号商家回归入驻。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修缮利用规划,引导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与城市更新、商贸旅游、教育培训、休闲体验、社区生活融为一体,在逐步还原岭南民俗风韵和历史文化氛围的同时,注重开发新的文创业态和文化消费市场。优化老字号街区的空间规划,控制增量,适度增加公共绿地和广场,完善绿地开敞空间和公益性服务设施,改善历史城区内的营商环境。表2广府文化古城活化工程工程名文化特点工程重点广府古城核心功能区活化工程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范围内,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6个25处,占全市的55%;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4个16处,占全市的34%;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占全市的8%;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占全市的13%。汇聚了千年古道、南越国宫署、西汉水闸、秦代造船工场和千年古寺大佛寺6个有千年以上历史的文物古迹。1.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为核心引擎,加快推动省非遗中心暨大小马站书院街、南粤先贤馆、宗教文化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城市记忆和旅游配套建设。
2.挖掘千年古道、宫署、造船、水关、药洲等遗址及大佛寺、书院、城门等文化积淀,形成多元立体的体验空间,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新地标。
3.依托北京路步行街,对昌兴街、高第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内涵挖掘和保护开发,注入人文感知,形成高端有文化韵味的“历史文化核心区”。资料来源:越秀区政府。表2广府文化古城活化工程2.非遗及传统工艺复兴工程制定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工艺复兴保护规划。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工艺创造性手工的价值,有助于弘扬岭南工匠精神,厚植广府工匠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应根据《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传统工艺项目的保护目标、保护方式、保护措施,落实项目保护的实施方案,对具有代表性、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市场前景的非遗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修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分布区域、特点和表现(制作)过程,确保资源的“完整性、原真性、学术性”价值。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路径。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说文学、传统音乐、地方戏剧等与现代动漫、影视制作、文艺演出等产业结合。引导龙舟、舞狮、乞巧等项目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产品开发。探索打铜、牙雕、陶塑、刺绣等民间工艺与现代文创产业相融合,依据市场需求,集约生产,开创一条与现代文创产业互补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提高非遗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增进同行之间切磋互鉴,增强非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活态性保护基地。通过与教育部门合作,编写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教本,推广中小学实施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和开展模拟体验活动。组织专家团实地辅导,引导青少年参与保护工作,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规划一批广府文化遗产工作基地,启动濒危项目活态性保护,以多种方式开展传习活动。资助代表性传承人在职业技术学院授徒传艺,为其提供必要的传习活动场所。3.千年商都记忆工程“城市记忆”是指一座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包括文物古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风民俗、饮食、方言、传统工艺等特色文化。发掘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是传承城市精神、培育公众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做好普查保护。保护、征集、整理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传承人口述史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合城市档案资料,将历史街区、建筑、工业遗产等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技艺、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是反映城市面貌、自然地貌,甚至是反映居民生产生活等与城市发展轨迹相关的文字、照片、图表、声像资料、数据内容分别收集、整合、汇总,一一记入城市档案并进行集中鉴定、分类整理。建立数字记忆库。探索数字资源整合方式,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开放性广州城市记忆库,永久留存城市记忆并推进城市记忆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发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体验的博物馆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体验技术、一体化云服务技术,创新文化遗产传承利用的服务模式。加强展示传播。发挥主题博物馆、民俗生态博物馆、行业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校史馆、私人美术馆(展览室)的社会传播功能,提高资源价值和利用率。创新博物馆展示方式,试点推广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精品巡展等工程,引导馆藏遗产与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结合,通过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探索一条“保护—开发—利用—发展—保护”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兴建一批以广府文化为主题的小微博物馆群,增加博物馆原创内容,增进体验互动,突出地域特色,凝聚城市记忆。(四)羊城阅读工程通过推动各类全民阅读设施标准化、资源正规化建设,完善实体书店布局,逐步建立健全阅读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城乡居民参与文化传承、分享方便快捷的阅读服务创造条件。1.启动广州阅读季建立健全城乡互动、各方联动的全民阅读活动机制,激励广大市民多读书、读好书,掀起全民读书热潮。利用社会热点和节日契机,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开展“4·23”世界图书日、“孔子诞辰日”、羊城读书月、岭南书香节、广州阅读季等形式多样的大众读书活动,举办中华美德颂主题征文、百人经典齐朗诵、广购好书推荐、羊城书评大赛等公益活动。征集、出版、展播岭南历代先贤名人故事,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文化遗产日等文化传承活动。2.升级阅读共享设施促进阅读的新技术、新载体、新设施的开发与应用,在全市公共服务机构、公共场所以及公共交通工具上设立向市民免费开放的数字阅读服务。提升报刊亭智能化水平(见表3)。引导学校图书馆(室)、科学与专业图书馆、民办非企业阅读场所及其他阅读设施承担或者参与全民阅读服务。表3升级阅读共享设施:报刊亭智能化改造工程名工程重点报刊亭智能化改造打造智能报刊亭——广府文化驿站。在重点商圈、学校、交通枢纽、文化街区报刊亭全部置换升级为新型智能报刊亭。逐步配套LED显示屏、电子地图、文物景点查询平台、文化图书信息发布平台、银行自助终端、彩票售卖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开拓文化消费、文化传承和便民服务类增值业务。引入网上试读、电子图书、二手经典图书交换等功能。配套公益广告、报警求助、指路充电、快递寄存等功能服务,开发报刊亭文化传承平台功能表3升级阅读共享设施:报刊亭智能化改造3.拓宽书店生存空间进一步优化实体书店网点布局,在街区、商区、社区、学区开设各类便民书店,创新发展实体书店经营模式,推动实体书店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激发书店的文化传承服务功能。通过扶持一批品牌知名度高、生存发展能力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实体书店,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充满活力的广州实体书店发展格局(见表4)。表4全民阅读过程中的广府实体书店发展规划序号工程名工程重点1广州购书中心提升工程创新营销,增强体验,网上网下多元业态融合。跨地域开设广购书城,形成文化传承及出版发行新的增长空间2老区四大门店优化工程按照规划衔接、产业联动、提升档次原则,进一步优化老城区四大门店(北京路书店、科技书店、东山书城、越秀书城)经营结构布局,打造多业态、综合性的O2O智慧书城3南沙、番禺、增城、从化新区书城布局工程编制新区书城建设投资规划,研究书城经营用地预留范围,明确书城投资规模和建设进度。推动书城建设与新区商圈和大型商贸综合体融合发展,保障新区市民参与文化传承4百家连锁书吧工程建设体验型、分享型和学习型连锁书吧。重点布局学校、社区、卖场、娱乐场所(电影院、音乐厅、咖啡馆、文化馆、会所、景区)、地铁、港口、会展和政务中心等5200个乡镇社区网点开发一批小微型实体书店,完善乡镇配送分拣网点,对接邮政、快递、供销、交通运输等既有网络和优势资源,使文化传承不留一块空地表4全民阅读过程中的广府实体书店发展规划(五)岭南典籍出版工程1.岭南典籍整理出版依托省、市、高校图书馆,筹建岭南文化图书资料中心,实施古籍发掘整理研究工程。策划一批古籍整理出版选题,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岭南典籍、岭南学术、岭南艺术和岭南先贤丛书,系统梳理岭南先贤思想。进一步推进《广州大典》的编辑出版与后续研究,加强对大典出版的宣传推广与书评工作。2.岭南典籍翻译出版通过资助翻译费用、出版推广费用,以及联合翻译出版、商业运作发行等方式,把更多的岭南典籍及其他优秀文化著作介绍给世界。做好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优秀出版作品翻译工作,开发针对性强、有特色的翻译图书。3.岭南文史数字出版聚合开发岭南文史数字资源,加快岭南文史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探索岭南文史出版内容的数字化集合、整理和再创作,研发一批质量上乘、效益突出的数字出版文化精品,提升本土文化图书出版产业链线上线下的协同效应。(六)广府学堂教育工程广府文化教育工程是人文传承工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广府文化教育纳入人文教育领域,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艺术体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通过试点推广、辐射带动,扩大广府文化教育覆盖面。1.编撰《广府文化读本》总结各地本土文化教学经验,精心组织编撰权威的《广府文化读本》,梳理广府文化的分类特点、历史渊源、文化轨迹,着重增加实践性内容,让学生在歌唱、行走、品鉴、探究中了解广府风物人情,感悟广府文化的精神特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传承广府文化的自觉。2.设置广府文化课程培育一批广府文化传承特色课程,增加代表广府文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化。积极推广越秀区广府文化教育经验,争取广府文化课程以地方课程的形式进入全市所有中小学课堂。以广府历史城区内的中小学为试点,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传承教学改革,创建“互联网+”文化传承应用示范区。以全市文化站为基地,大力推广乡村、社区传统文化教育推进计划,把基层文化站建成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阵地。3.打造本土文化活动品牌重点塑造迎春花市、广府庙会、广府美食三大品牌。通过建设花市博物馆(西湖路)、粤菜博物馆(惠福路),在西湖路设立广府花市永久牌坊等,集聚广府民俗文化要素,形成市民与游客休闲、旅游的热点。定期举办诸如粤彩学堂、广府戏服制作、粤语讲古、广州剪纸、广彩、咸水歌、广府制作技艺(通草画、剪纸)展示宣传活动,将广府民俗活动、表演技艺、制作技艺等融入课堂,通过聆听、品味、感悟,为传承广府文化提供系统支持。(七)岭南文化传播工程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对话和交流。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31届大会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丝路书香工程”,打造渠道宽畅、运营高效的传播体系,着力推动中华文化在核心价值层面“走出去”,成为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力量。在交流推介本土文化的同时,营造开放合作、富有亲和力的“广府文化”形象。1.启动广府文化交流季在每年的5月21日“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启动广府文化交流季,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跨境论坛、本土文化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友城青年文创论坛等活动,增强与海外友城的交流,提升跨地区文化交流质量。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际,主动参与沿线国家艺术节、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及各种文化合作项目。引导市民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吸纳他国文化长处,开拓文化视野。2.开创南沙文创贸易新模式试点筹建南沙自贸区文创产品交易中心,推进自贸区和境内外文创企业合作,分享自贸区保税片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在进出境环节的优势和各项贸易便利化措施,为文创产品的国际交流提供保税展示、金融外汇等便捷服务。实施南沙文创精品工程,有步骤地筹划传统戏剧、文物精品、粤版图书、岭南绘画、民间艺术、演艺及影视作品等特色项目“走出去”。文创企业可以大胆尝试独资、合资、控股、参股和并购等多种方式在海外创建分支机构,实现文化传播、文化资本与国际市场的最佳对接。3.加强海内外粤人乡土联谊从广州走出的数百万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他们身上有着岭南文化的深深烙印。庞大的海外华人网络和海外粤语媒体(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形式)对文化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应借助海外华人的优势拓展广府文化交流空间,如策划组织以“新丝路”为主题的“广州文化海外行”“广州文化周”以及其他大型活动,积极推动岭南医药、广府美食、粤曲及广府节庆等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让海外华人感受故土的文化魅力。4.实施跨境文化合作项目跨境合作是分享文化价值理念的重要渠道,是海内外专家面对面交流思想的最佳形式。如定期举办“广州文化与当代中国”论坛,开展广州文化翻译合作研修计划,联合开发广州文化传播云平台和广州文化译研网等。海内外智库间还可互派专家学者学习考察,参与咨询服务。通过交叉学习、任职,专家能够多维度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在丰富阅历的同时,消除文化歧见,形成创造性的发展建议。五精心构建文化传承的保障体系(一)健全文化传承的推进机制在市区部门之间、部门与街道之间、街道与居民社区之间,建立健全纵向联通、横向协调、纵横并进的推进机制,培育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市委市政府应发挥统揽全局的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全市各区、各基层社区的文化传承工程活动,提升传承工程纵向联通的推进能力。围绕文化传承工程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全市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实施的分级责任和工程实施的时间表、路线图,努力抓好工作落实。各区重点职能部门应加强横向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2025贵州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2025山东省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河南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食品加工的原料和材料-课件
- 中医内科学-感冒
- 《教师节综合实践》课件
- 有机药化实验课件
- 《急腹症宝力道》课件
- 《运筹学》整数规划
- 《联合国教科文: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文版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修1)
- 《风力发电技术》课件-第三章 机组运行与维护
- 物料报废回收合同范本
- 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困境与对策
- 选矿厂建设课件
- DB32T4065-2021建筑幕墙工程技术标准
-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
- 现代营销学原理课件
- 《5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 课件 第1、2章 5G网络概述、5G关键技术
- 屈原【六幕话剧】郭沫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