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25c7d6af9c3b6b2ed20a05d8a683bd/5d25c7d6af9c3b6b2ed20a05d8a683bd1.gif)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25c7d6af9c3b6b2ed20a05d8a683bd/5d25c7d6af9c3b6b2ed20a05d8a683bd2.gif)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25c7d6af9c3b6b2ed20a05d8a683bd/5d25c7d6af9c3b6b2ed20a05d8a683bd3.gif)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25c7d6af9c3b6b2ed20a05d8a683bd/5d25c7d6af9c3b6b2ed20a05d8a683bd4.gif)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d25c7d6af9c3b6b2ed20a05d8a683bd/5d25c7d6af9c3b6b2ed20a05d8a683b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包括多方面内容。本章从文化经济角度着眼,以2005~2020年为时间长度,从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就业目标、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总量、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总量四个方面,对文化产业几个主要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增长速度进行测定,以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背景下,在文化经济的层面上,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有一个尽可能完整的把握。第一节文化经济目标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总量(文化产业增加值)的预期目标为3万亿元左右,约占同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力争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预测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在2005~2020年这十五年间的增长和在GDP中比重上升的幅度,课题组使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2004年底)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资料,选择了一些影响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变量因素,用多元回归模型确立了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和比重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此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2010、2015和2020年的经济总量和占GDP的比重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一文化产业经济总量模型设计模型建立:预先设定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水平的一些自变量,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成人识字率,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E1)作为因变量,使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资料(见表1-1),分析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计量分析。表1-12004年与我国文化产业经济相关的统计指标根据表1-1的全国和各地区数据,计算出因变量与这些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即因变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1、0.7662和0.6123,与成人识字率和GDP的相关性不大,其相关系数仅为0.1086和0.1560,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各因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因此,我们使用SPSS13.0进行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建模过程中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剔除自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最终得到的回归模型拟合方程式及其检验值为:E1=-1.6910+4.16E-0.005×PGDP+0.076×T(公式1)(Ra2=0.7120F=39.3278t1=-2.420t2=3.927t3=3.644)在公式1中:E1表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PGDP表示自变量人均GDP;T表示自变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模型检验:从模型分析的结果看,修正样本决定系数Ra2=0.7120,说明回归直线对资料拟合度较高,可解释71%的因变量信息。DW统计|DW-2|=0.037接近于接受原假设,检验统计量F=39.3278,判断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从回归系数分析看,查标准T值分布表,当自由度=31,a=0.25时,T=0.6828,各回归系数(t1、t2和t3)的值均大于T值,表明各回归系数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残差统计表中的标准化的残差服从接近(0,1)标准正态分布,原始和拟合的两条线非常接近。综合表明,这一回归模型很好地接受统计意义上的检验(下文模型检验类似)。二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主要结果预测预测前提。根据拟合方程公式1可知,人均GDP每提高1000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会提高0.4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0.076。把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作为政策变量,估计出政策变量的变化趋势,就可以对2010、2015和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基本估计。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以及人口总量的变动发展,基本估计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人均GDP的增长势头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趋势大体相同,第三产业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预计2005~2020年期间GDP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左右。以2005年GDP总量为182321亿元预测,“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9%,期末GDP总量将超过28万亿元,人均GDP近2.2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2500美元,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将顺利实现;“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增长8%,期末GDP总量将超过41万亿元,人均GDP将接近3.2万元,折算美元将超过35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04年的标准,我国将由下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进入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7.5%,GDP期末总量将接近60万亿元,人均GDP将超过4.6万元,折算美元将远超过5000美元。基本估计我国国民经济总量有望提前两年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根据以上预测方程,测算出我国文化产业2010、2015、2020年的经济总量规模分别约为8400亿元、16400亿元和30500亿元,分别约占同期GDP的3.0%、4.0%和5.2%(见表1-2)。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我国文化产业有可能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表1-2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可能变化趋势三实现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目标的政策建议为实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总量(文化产业增加值)3万亿元左右、占同年GDP比重的5%左右的预期目标,我国文化产业从现在开始应该进入增长加速、在国民经济中贡献和地位上升的发展阶段。在未来15年里我国文化产业经济总量要保持年增长速度在14.6%的发展格局,远高于国民经济年增长8%的速度。分阶段的调控目标是:从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调控目标是平均年增长速度接近17%,高于GDP年增长率(9%)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末文化产业的总体增加值才能达到8400亿元的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3%。从2011~2015年的“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调控目标是平均年增长速度接近14%,高于GDP年平均增长率(8%)6个百分点,“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的总体增加值才能达到16500亿元的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4%。从2015~2020年的“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经济总量的调控目标是平均年增长速度接近13%,高于GDP年平均增长率(7.5%)5.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末文化产业的总体增加值才能达到30500亿元的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第二节就业目标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就业总量的预期目标为4600万人,占同期国民经济全部就业总量的5.3%左右,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的11.4%左右,占城镇就业人员数的10.3%左右,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之一。为科学测定我国文化产业提供的就业总量在2005~2020这15年间增长情况和相关比重(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占城市就业的比重)的上升幅度,课题组根据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提供就业机会的状况和我国实际情况,使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4年的截面资料,选择了一些影响文化产业就业总量的变量因素,用多元回归模型确认我国文化产业就业总量和比重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次模型结果对我国文化产业2010、2015和2020年的就业总量和比重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一文化产业就业总量预测模型设计表1-32004年与我国文化产业就业相关的统计指标模型建立:预先设定影响文化产业就业水平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城镇人口比重、成人识字率和就业总量,把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同期就业总量的比重作为因变量,使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资料(见表1-3),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计量分析。根据表1-3的资料,计算出因变量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与这些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人均GDP、第三产业就业构成和城镇人口比重之间呈高度相关,它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76、0.7994和0.8139,与成人识字率和就业人员总量的相关性不大,仅为0.2471和-0.0493,在因变量之间存在线形关系。因此,使用SPSS13.0进行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建模的过程中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剔除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最终得到的就业模型的拟合方程式及其检验值为:E2=-0.10249+0.000116×PGDP(公式2)(Ra2=0.8556F=184.74t1=-0.623t2=13.592)在公式2中:E2表示因变量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同期就业总量的比重;PGDP表示自变量人均GDP。二文化产业就业总量主要结果预测预测前提。根据以上拟合方程公式2可知,人均GDP每提高1000元,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就会提高1.16个百分点。把人均GDP作为政策变量,估计出政策变量和被比较因素的变化趋势后,就可以对我国2005、2010、2015和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就业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基本估计。根据我国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估计我国就业总量伴随着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逐年提高,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和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分析比较1990~2005年这十五年我国就业总量平均年增长1.06%变化趋势,做出我国就业总量的时间序列模型:就业总量=64580.46+754.51×T[1]。以就业总量年平均755万人的增长趋势对我国未来15年国民经济就业总量的估计:2010年“十一五”期末就业总量为79671万人,2015年“十二五”期末就业总量为83443万人,到2020年“十三五”期末就业总量为87216万人。根据拟合方程公式2,测算出我国文化产业2010、2015、2020年的就业总量分别为1900万人、3000万人和4600万人,分别占同期国民经济就业总量的2.4%、3.6%和5.3%,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6%、8.7%和11.4%,占城镇就业人员比重分别为5.8%、7.8%和10.4%(见表1-4)。估计到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之一。表1-4我国文化产业就业总量的可能变化趋势三实现文化产业就业总量目标的政策建议为实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就业总量达4600万人、占同期国民经济就业人员数的5.28%左右,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11.4%左右、占城镇就业人员数的10.4%左右,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就业主渠道之一,在扩大就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预期目标,在未来15年里,我国文化产业就业总量要保持年增长速度在9.7%的发展格局,远高于国民经济就业总量的年增长1%的速度。分阶段的调控目标是:从2006~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就业总量的调控目标是平均年增长速度接近10.6%,“十一五”期末文化产业的就业总量规模才能达到1900万人,接近全部就业人员的2.4%、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6.6%、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重为5.8%。从2011~2015年的“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就业总量的调控目标是平均年增长速度接近9.5%,“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的就业总量规模才能达到3000万人,接近全部就业人员的3.6%、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8.7%、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重为7.8%。2016~2020年的“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就业总量的调控目标是平均年增长速度接近8.9%,“十三五”期末文化产业的就业总量规模才能达到4600万人,接近全部就业人员的5.3%、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1.4%、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重为10.4%。第三节消费目标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预期目标是农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750元左右、占消费性支出的28%;城镇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480元左右,占消费性支出的20%。根据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参照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值的实现程度,从影响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来进行计量分析,并对城乡居民文化教育娱乐等消费支出及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进行测算和分析。一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模型设计预先设定影响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的自变量因素,城镇包括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包括人均GDP、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根据1985~2005年间的资料,分别计算出城乡因变量和自变量、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终确定影响因变量的自变量。从影响文化消费需求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及需求层次等考虑,用收入和支出结构来建立文化消费模型,对未来15年我国城乡居民对文化消费需求进行计量分析和预测。使用SPSS13.0对1985~2004年间的全国资料进行二元回归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采用了全部回归的方法,最终得到城乡消费模型的拟合方程式及其检验值为:E3=27.7728+0.0001×UI-0.3851×UE(公式3)(Ra2=0.933F=125.9645t1=5.445t2=0.513t3=-4.240)E4=6.6889+0.0027×RI-0.0496×RE(公式4)(Ra2=0.931F=121.2170t1=1.797t2=8.444t3=-0.803)表1-51985~2005年与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相关的统计指标E5=84.8352+0.0435×UI-1.5986×UE(公式5)(Ra2=0.9481F=164.5151t1=0.383t2=5.019t3=-0.406)E6=157.8882+0.0818×RI-3.1576×RE(公式6)(Ra2=0.9957F=2079.2290t1=5.283t2=32.362t3=-6.376)在公式3~6中:因变量:E3表示城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E4表示农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E5表示城镇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支出;E6表示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自变量:UI表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UE表示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RI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E表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二城乡文化消费支出主要结果的预测预测前提。分别把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为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作为政策变量,估计出政策变量的变化趋势,就可以分别对我国2005、2010、2015和2020年城镇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支出和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农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等能够反映城乡文化消费状况的重要指标进行预测。基本估计。根据1985~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趋势和恩格尔系数的变动发展,尤其是在2000~2005年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增长7.6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五年下降3.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年增长10.81%、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五年下降2.7个百分点的现状,基本估计,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在未来15年里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恩格尔系数平均每年均下降0.5~0.7个百分点。以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恩格尔系数36.7%计算,“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9%,期末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6145元、恩格尔系数34.2%;“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增长8%,期末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23722元、恩格尔系数31.7%;“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7%,期末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3271元、恩格尔系数29.2%。以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255元、恩格尔系数45.5%计算,“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8%,期末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783元、恩格尔系数下降为42.0%;“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增长7%,期末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708元、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8.5%;“十三五”期间年平均增长5%,期末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561元、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5.0%。实现小康目标时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将分别进入小康和富裕阶段。根据公式3~6,分别测算出我国城乡居民2010、2015和2020年的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和比重,即城镇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分别为732元、1065元和1484元,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6%、18%和20%。农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分别为416元、585元和748元,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分别为17%、23%和28%(见表1-6)。表1-6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和比重的可能变化趋势第四节出口目标加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力度,使其至少与我国其他商品和服务的出口总额同步发展,到2020年时在国际文化市场中所占份额和影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预期目标与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大致相当(估计进口占10%、出口占12%),接近于发达国家文化产品(服务)占全部商品(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水平。一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的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国年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量一直高于同年度GDP的增幅,1985~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年增速度平均为22.4%,其中出口总额年增速度平均为24.3%,进口总额年增速度平均为20.7%,均远高于GDP的年均增长16.3%的速度(按当年现价平均计算)。特别是21世纪的前五年里,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年增速度平均为24.4%,其中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4.9%、进口总额年均增长23.8%,高于GDP年均增长12.9%(按当年现价平均计算)的速度,进出口贸易顺差从“九五”期间年均顺差为2478亿元,到“十五”期间进一步扩大为年均顺差3503亿元。从进出口的货物项目看,2005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德国、中国,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26370亿美元、17448亿美元和14221亿美元。[2]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世界排名均为全球第三,继续保持2004年的位次,但我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有所上升:出口7620亿美元,比重由1990年的1.5%上升到2005年的7.3%,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进口6601亿美元,比重由1990年的1.8%上升到2005年的6.1%,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见表1-7)。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货物进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提高,进出口呈顺差格局,且差距逐年扩大。表1-7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占世界的比重从进出口的服务项目看,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世界排名列第8位,进口总额列第7位,位次均比2004年上升1位。服务贸易出口总额812亿美元,进口853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3.4%和3.6%;逆差41亿美元,比2004年降低57.1%。以上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已经纳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并越来越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由逆差向顺差逐步演变并且顺差进一步激增、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呈逐年提高的态势。二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的现状分析目前,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的种类中,进口产品主要是图书、已录制图像的激光盘、乐器等,出口产品主要是木制小雕像及其装饰品、金属塑像及其装饰品、节日用品或其他娱乐用品等。我国出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简单的加工制造产品为主,而进口多是高附加值的内容产品。文化服务进出口范围涉及文化、广播电视、出版等主要部门的诸多文化服务活动。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方面,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与我国总体对外贸易的巨大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存在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我国文化贸易的进出口存在严重逆差,前几年的粗略估算显示,进口和出口的比例大约是10∶1。目前这个差距可能会更大。”[3]与迅猛崛起的经济相比,对于拥有五千年璀璨历史的文明古国和文化资源丰富大国来说,我国现今的文化贸易逆差现象显然与其大国地位不相称。同时,与我国整体外贸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不协调,甚至可以说是相背离。据报道,2003年我国国产片和进口片前十名的票房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1.37;[4]据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字显示,1995~2003年间,我国图书出版社从海外引进版权累计58077项,输出版权累计5362项,输出与输入比为1∶10.8;2004年我国出版物版权引进共11746项,版权输出1362项,输出与输入比为1∶8.6,差距稍有缩小,但我国出版物进出口逆差形势依旧,2003年我国各类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口创汇2469.34万美元,进口用汇达16880.91万美元,进口用汇和出口创汇之比为6.8∶1,逆差的差距凸显,文化对外贸易问题日益备受关注。我国文化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中所占份额也较少,文化服务贸易的逆差同样巨大。反映各国各民族文化的来华会展演出数量,远远大于中国机构在国外同级场所开展的文化经济活动数量。据统计,近年来在文艺演出市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10∶1;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的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为467.34亿美元,其中交通运输占16.9%,旅游占37.2%,而属于文化服务范畴的“版税和许可证费用”有1.07亿美元、“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有0.33亿美元,两者合计为1.4亿美元、占服务出口总额的0.3%(见表1-8)。服务出口额和所占比重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为55.78亿美元、占18.3%,日本为124.11亿美元、占16.0%,英国为120.14亿美元、占8.2%,韩国为14.01亿美元、占4.3%。相比较,我国文化服务在国际文化市场中所占份额极少,其国际影响力较弱。表1-8按部门划分的服务出口额(2003年)三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预期目标到目前为止,反映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额的统计数据,相关部门没有公布过。由于缺乏历史数据,我们只能根据我国GDP总量和进出口整体变化趋势来做模型分析,同时做出一些假定来对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的预期小康目标进行推算。1.GDP总量与进出口的关系表1-91985~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总额从1985~2005年的GDP总量与进出口数据分析看(见表1-9),我国GDP总量与进出口额在数量上呈现高度的正向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进口0.9544、出口0.9596)。进出口额的增长与GDP总量增长存在依存关系:进口额=-4157.5778+0.2705×GDP[5],出口额=-4915.389+0.3036×GDP[6],表明GDP增加1元,就会引起进口增加0.27元、出口增加0.30元。预计2005~2020年这15年间我国平均进口额占GDP的比重为27%、出口额占GDP的26%左右。外贸依存度大体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在2003年的水平。预计2005~2020年这15年间我国平均年增长速度进口为8.4%、出口为8.5%。表1-10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进出口的变化趋势根据1985~2005年的进出口额的数据分析,通过与时间作散点看,我国进出口的变化趋势与时间呈二次分布图形。拟合方程式为:进口额=462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
- 农场品代理合同范本
- 上门支持服务合同范例
- 借钱合同范本模板
- 农村大棚改造合同范本
- 保洁员劳动合同范本
- 借款协议与合同范本
- 公寓托管酒店合同范本
- 保卖合同范本
- 农村采购苗木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九套卷)
- 2024复工复产安全培训
- 2025中国南光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机加工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及控制清单
- 《大坝安全检测》课件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模拟卷(一)(无答案)
- 呼吸科护理组长述职报告
- 【历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四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
- 社区中心及卫生院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分析报告模板
-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 3034-2022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