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文本_第1页
滨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文本_第2页
滨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文本_第3页
滨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文本_第4页
滨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本XX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文本PAGE13PAGEXX滨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文本2002年8月目录总则园区发展策略园区性质与规模园区土地综合利用园区布局结构园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配套设施规划信息化规划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综合防灾规划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电力工程规划电信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分期开发指引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建议及措施附则附表:XX湖科技产业园规划用地汇总表XX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为加快XX市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搞好XX湖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根据XX市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与要求,特编制《中国•XXXX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XX湖科技产业园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本次总体规划明确的强制性内容(以下以黑体字表示的部分)不得随意调整,若需变更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必须就调整的必要性提出专题报告,进行公示,经上级政府认定后方可组织和调整方案,并按规定程序审批。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1-2005年;远期2006-2020年;远景2020年及以后。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即XX市中部大朗、寮步和大岭山三镇镇区围合的XX湖区域。北靠寮步镇,南临罗田水库,西邻107国道,东至杨朗公路,总面积为59.43平方公里。第二章园区发展策略经过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把XX湖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园区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服务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科技产业综合性生态新城。本规划所指综合性生态新城建设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是:1、园区自然生态环境整体优良,依山傍水,自然绿地覆盖率在70%以上,自然生态灾害为最少。2、园区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应减少到最低程度,避免大体量的开挖建设,同时要通过工程与生物措施对现状生态环境进行改造和保育。3、所有入园项目是清洁无污染的环保型项目,生产的产品是绿色环保型产品。4、建设XX湖科技产业园的所有建筑材料和办公设备是清洁环保材料,无污染、无辐射,对人体无损害。本规划编制遵循五大基本原则是:1、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效率运行的“三高”原则;2、坚持特色化、个性化、生态化并重的“三化”原则;3、坚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相统一的“三值”原则;4、尽量维持原有地形、原有植被、原有水系,体现当地特有文脉的“三原”原则;5、总体布局坚持①自然生态核心——把握原始生态的脉络;②自由寓于秩序——融于自然的人工环境;③滚动开发模式——落实时序推进的空间;④弹性布局原则——赋予整体统一的主线。本规划实施遵循如下开发指引原则:XX湖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用滚动开发,充分考虑开发时序,本着先外围后核心的原则进行,即先远离生态核心区,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段优先开发,依次推进;强调弹性开发原则,在用地性质方面考虑一定的兼容性。规划依照园区功能布局及分期开发时序,将全区划分为七大地块,对每一大地块提出容量控制要求和保护控制原则。1、一号地块:面积:956.8公顷资源特征: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较好,用地较平整,适宜建设区。功能:产业用地为主,配以适当生活服务设施。容量:建筑密度<25%,容积率≤1.0,绿地率>40%。保护控制:保护区内大片水体及林地。2、二号地块:面积:1030.3公顷资源特征: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较好,低山丘陵,较宜建设区。功能:以公共服务中心为主,产居兼容的综合区。容量:建筑密度<25%,容积率≤1.5,绿地率>40%。保护控制:保护区内山体资源不被破坏。3、三号地块:面积:310.3公顷资源特征:生态环境良好,用地较平整,适宜建设区。功能:产业用地。容量:建筑密度<20%,容积率≤0.8,绿地率>40%。4、四号地块:面积:296.5公顷资源特征:生态环境良好,植被优良,低山丘陵,部分地区适宜建设。功能:以教育研发为主。容量:建筑密度<15%,容积率≤0.5,绿地率>60%。保护控制:保护控制区内山体、水体不被破坏。5、五号地块:面积:1691.4公顷资源特征:生态环境极为优越,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低山丘陵不宜建设区。功能:水体保护区、生态旅游区。保护控制:保护控制区内水源及植被,区内可少量建设旅游及休闲设施。6、六号地块:面积:639.0公顷资源特征:生态环境优越,植被优良,低山丘陵,部分地区适宜建设。功能:以居住、度假、旅游为主。容量:建筑密度<18%,容积率≤0.8,绿地率>50%。保护控制:保护区内山体、水体不被破坏,控制城市开敞空间。7、七号地块:面积:930.7公顷资源特征: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较好,低山丘陵,适宜建设区。功能:产业用地。容量:建筑密度<20%,容积率≤0.8,绿地率>40%。保护控制:保护区内山体,控制城市开敞空间。借鉴成功高新园区建设经验,本规划提出如下可采用的管理模式①管委会模式②一站式服务模式。在土地开发模式上可采用①将土地划拨给管理机构②由融资公司一次性购买③分片购买、滚动开发。在建设资金融资渠道上可采用方式①上市集资或买“壳”上市②成立融资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负责开发③和国际大集团合作,使园区建设国际化。第三章园区性质与规模园区性质:根据XX湖科技产业园开发的基础背景及XX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结合其选址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土地容量,综合研究确定XX湖科技产业园的性质为:具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强烈科技创新能力的以先进工业、高新科技产业和大学园区为主的综合性生态新城,是XX市主城区的组成部分。园区功能定位应体现如下特点:1、成为XX市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2、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当今世界高新园建设的示范新城;3、成为XX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技术中心;4、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卫星城镇,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5、XX湖组团与莞城、同沙组团共同构成XX市“三位一体”的主城区。园区具有发展从产业开发、中试、生产到居住、商业、旅游等多种产业的潜力,科技产业园建设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通过不同功能的有机组合,达到单一功能无法形成的科技产业优良生态环境。园区产业发展方向除发展部分旅游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辅助产业外,应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区和高科技研发及大学园区。其引进项目类型可包括:1、高科技产业区:包括①计算机及元器件;②医疗用具;③精密仪器及检测;④机械产品及零件;⑤环保产业;⑥环保型药品;⑦绿色食品加工;⑧电子产品及元器件;⑨印刷及设备;⑩高科技玩具等。2、研发及中试区:包括①生物技术;②电脑及外围设备;③电讯产品;④信息技术;⑤光电产品;⑥集成电器;⑦新材料科学;⑧能源技术等。结合项目引进的类型,可将科技产业园分区为①中试产业弹性区;②综合科技工业园;③机械设备科技工业区;④食品科技工业区;⑤微电子信息产业区;⑥生物产业区;⑦科教区;⑧物流中心区。人口规模1、人口发展控制规模 根据XX湖科技产业园的人口产业特征、就业需求和环境与资源容量,确定2020年园区总人口为30万人。 2、人口发展弹性规模 按1.1-1.2的弹性系数计算人口发展弹性规模,人口发展弹性规模为园区内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可能人口规模,作为基础设施规划的依据。规划确定园区2020年弹性人口规模为35万人。用地规模规划园区总用地59.43平方公里,水域和生态核心绿地等不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425.07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3.98%;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4517.93公顷,占总用地的76.02%;其中产业用地1538.1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4.04%。以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和保育生态核心区为目标,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园区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为4517.93公顷。第四章园区土地综合利用规划期内园区土地综合发展目标和方向1、以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园区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与引导,并将园区布局结构融入土地利用的自然生态规划之中。 2、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保护性利用,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空间,并使园区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 3、城市建设用地为“集约型”方式增长。规划区用地功能包括生态核心旅游区、城市中心区、生活区、科教研发区、产业区、物流中心区和服务区,划定用地功能分区并制定严格的控制和保护政策。生态核心区:位于园区中心偏南部位,以XX湖为中心,沿湖至少控制200米的范围为生态核心绿地,与水系共同构成园区的生态核心区,范围约占全区总面积的20%。城市中心区:位于高速公路寮步出入口南部,XX湖北部,是城市的门户地区,承担园区主要的公共服务功能。与起步区的居住、产业用地相邻,南侧依托生态核心区。生活区:主要生活区位于园区南部,生态核心区以南。区位、环境、交通条件良好。该地段的生活区不同于普通的住宅开发区,它对应于一个高智商的住户人口结构,其视觉形象、环境景观、生活设施等方面的要求都相当高,必须采用一个高品质、高素质生活的定位,以保护优美的居住环境。并提供别墅、高级公寓、住宅等各个层次的居住空间。采用组团式布局,并以大片公共绿地分隔各组团。科教研发区:位于中心区南面,生态核心区北面,属于生态保育区,是生态敏感的区域。规划以大专院校为主,低密度的开发,以利于生态环境的保育。服务区:主要位于北部产业区中部,是为产业区配套服务并以单身员工为主体的服务区。产业区:分别分布在北面、东南面、西面三大区,远离生态核心区,属生态影响区,接近对外交通干线,便于对外联系。物流中心区:位于莞深高速以北,紧临北部产业区,与外部交通和主要产业区联系紧密。第五章园区布局结构XX湖科技产业园空间结构形态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形成各具特点的组团结构布局形态。园区以XX湖构成的生态区为核心,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相互渗透,且递级增长,由内到外,自然环境效果逐步削弱,相反城市环境逐步加强,城市形成一个内疏外密的形态。园区是一个内核式的结构形式,按三个层面进行定位: 1、生态核心区:生态核心绿地及水源保护区; 2、内圈层:中心区、科教研发区、居住区、休闲娱乐区; 3、外圈层:高新技术产业区,属生态影响区。园区类环状主要城市干道强化了内核心结构形式,环路内侧基本为生态核心区和内圈层面地,环路外侧为外圈层用地,内外圈层用地通过三条主要干道分隔,以使得园区功能更为明确,结构更为清晰。空间布局原则是随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而规划形成不同的空间体系。核心部分完全保护为以XX湖为中心的自然生态空间;中心区体现为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的交融;通过二条山谷轴线将自然空间引入城市,保持着对自然的感知,且在迎宾路上采用步行空间。强调人性空间尺度;在工业区中,因大尺度的标准厂房,完全体现为人工化的空间效果,尽量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建设,强调自然与人工空间的渗透;生活区的建设中,可采用底层架空处理,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强调人感知尺度的自然空间。第六章园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园区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目标 1、严格按照国家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有效控制各类用地规模。通过合理的布局结构和功能配置,集约利用园区城市建设用地,2020年园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254.93公顷。 2、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确保土地的有效供应,以满足未来20年园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其中,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及公园绿化等园区提供的综合配套设施用地必须优先保证。 3、通过对历史已批土地置换及旧区改造措施,实现土地开发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转变。以整治“已推未建”土地为重点,实现园区土地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为园区城市建设的不可预见因素预留土地空间。园区城市建设用地分为8大类,非建设用地分为水域和生态旅游绿地两大类。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比例见附表《XX湖科技产业园用地汇总表》。居住用地规模居住用地包括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总面积为718.01公顷,占园区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15.89%。 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园区南部,包括生态核心区以南和XX湖西北部,并结合生产生活的适当平衡,各产业组团布置部分生活区,提供别墅、高级公寓、住宅等各个层次的居住空间。工业用地(高新产业用地)规模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1538.14公顷,占园区城市建设用地34.04%。考虑高新园区工业用地构成的特殊性,本规划确定工业用地、研发用地、单身公寓用地都属工业用地类型,用地规模分别为1349.67公顷、59.43公顷、129.04公顷。工业用地分别分布在北面、东南面、西面三大区,远离生态核心区,接近对外交通干线,便于对外联系,单身公寓用地结合工业组团就近布置。研发用地位于中心区,并与生态核心区紧邻。规划划分出若干研发单元,各单元以绿地分隔,以低密度的开发以利于生态环境的保育。公共设施用地规模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700.96公顷,占园区城市建设用地15.52%。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和教育科研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分市级、园区级和社区配套中心三级设置。为全市配套的设施主要是大专院校。园区中心区沿高速公路寮步出入口南部设置,是城市的门户地区,承担园区级主要的公共服务功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等,结合居住用地的布局设置若干个社区配套中心,作为邻里中心,其配置按居住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对外交通用地规模规划对外交通用地总面积99.82公顷,占园区城市建设用地2.21%。规划区对外交通用地包括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出入口及长途汽车客运站。 规划对现状莞深高速公路寮步出入口进行适当改造,以使其能够便捷地与园区干道系统对接。长途汽车客运站位于园区中心区附近边缘,XX湖大道(三号路)东侧,是园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园区公共交通系统接驳。道路广场用地规模规划道路广场用地总面积772.2公顷,占园区城市建设用地17.09%。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模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总面积62.56公顷,占园区城市建设用地1.38%。绿地规模规划绿地总面积552.12公顷,占园区城市建设用地12.22%。规划区内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用地规模分别为428.4公顷和123.72公顷。物流中心用地规模规划物流中心用地总面积74.12公顷,占园区城市建设用地1.65%。规划区内物流中心用地主要满足工业区的集疏运需要和物流区监管的可能,集中在莞深高速公路寮步出入口北侧布置。用地布局技术经济指标1、园区各类用地面积构成比例应符合附表《XX湖科技产业园用地汇总表》的要求。2、居住用地指标是规划用地的综合性指标,为上限指标。居住区内各类设施的用地指标,应在居住区详细规划中得以落实。3、工业用地指标是规划用地的综合性指标,为上限指标。根据项目引进的类型,集约利用土地。4、绿地指标为下限指标,应按规划要求严格控制。园区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70%,居住区级公共绿地不得低于2平方米/人,居住小区级绿地不得低于1.5平方米/人。5、各类公共设施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为下限指标,不得低于汇总表的规定。6、对外交通用地、物流中心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采用面积指标控制,不得低于汇总表的规定。其中道路用地同时采用道路断面红线控制指标。第七章道路交通体系规划道路交通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1、利于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2、物流区监管的可能; 3、客货分流体系; 4、便捷到达的公交体系; 5、人车分流体系; 6、枢纽站快速的集散。车行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①主干道②次干道③支路。1、主干道:园区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以充分结合地形的自由式路网为主,主干道包括分隔园区内外圈层的二条主干道(三号路、八号路)和沟通园区东西、南北的一号路、四号路、六号路和九号路等。三号路、八号路和莞深高速公路构成园区中部的主要环形路,环形路网以内为生态核心区、生态保育区、生态保护区所构成的核心区的内圈层,环形路网以外为产业区为主体的外圈层,这种主干道格局对于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创造了条件。 2、次干道:为各功能区中的主要道路,系统完整,可达性、互补性强,与主干道一起能够提供最为便捷顺畅的交通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网络的作用。 3、支路:以自由式格局为主,强调对自然地形、地貌、水体等的保护。步行系统与车行系统完全分离,自成网络体系。在园区主次干道两侧规划控制有30至75米不等的步行绿化空间,可以与园区各组团内步行系统相衔接,组团由步行系统与依山就势的环湖步行系统构成独立而自成体系的全步行化网络系统,并开辟自行车健身环湖路。步行系统内引进散步、交谈、跋涉、野餐、阅读、观鸟、放松及其它无拘无束的活动,使其中的工作者、居住者获得开放式绿色休闲空间。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园区公共交通系统按两级公交线设置,一级公交线沿园区主干道设置,并通过区内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和园区主要出入口与外界进行交通转换。二级公交线沿园区次干道设置,与一级公交线接驳,设置六个公交首末站点,使园区内公交系统既可相对独立,又与外界公交系统有良好的接驳。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MRT)对于XX湖而言,近期适宜采取公交专线的形式,并预留绿带轻轨用地。远期达到一定客流量后再与深圳协调,修建轨道交通。规划建议进入XX湖的轨道交通走向为沿XX中心的五环路——莞长路——连马路——至XX湖五号路然后至常平。在XX湖五号路中部片区中心区预留一处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规划园区外围主要的交通干线有:莞深高速公路、常虎高速公路、石大一级公路、莞长一级公路、杨常一级公路和莞樟公路。 莞深高速公路在园区设有两个出入口:寮步出入口和大朗出入口。通过交通分析,现状大朗出入口能够为园区所用,对寮步出入口进行适当改造,使其能够便捷地与园区主干道系统对接。 园区主干道与外围一级公路共有六个出入口相接,次干道与外围道路有五个出入口相接。交通设施规划1、长途汽车客运站:位于园区中心区附近边缘,XX湖大道东侧,是园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园区公共交通系统接驳。 2、公交首末站:园区规划六个公交首末站,形成园区公交网络,并与长途汽车客运站接驳,可快速出入园区。3、公交汽车保养场:结合部分公交首末站设置,园区规划三个公交汽车保养场。 4、加油站:在园区出入口附近设置。园区内加油站参照国标设置,但考虑园区生态环保的要求,其间距、密度可适当放宽。 5、停车场:沿园区主要出入口和中心区附近设置大型独立占地停车场,其它停车场引入生态停车理念,结合园区道路绿地,建筑底层架空设置生态型公共停车场。公共停车场服务半径按500米考虑,中心区按300米考虑,每个停车场规模为200至300个车位。产业区、生活区、大型公建等均必须设置配建停车场,其标准可按表1实施。

表1:配建停车场指标类别单位机动车工业厂房区车位/100㎡建筑面积1.0一类居住区车位/户1.0二类居住区车位/户0.5-1.0中学车位/100学生0.5-0.8小学车位/100学生0.5-0.7医院车位/100㎡建筑面积0.2-0.3公园车位/1公顷占地面积1.5-2.0体育场馆车位/100座1.0-3.0商贸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0.25-0.6行政办公机构车位/100㎡建筑面积0.9-1.2宾馆车位/客房0.5-0.7企业办公楼车位/100㎡建筑面积0.9-1.2旅游区、度假村车位/1公顷占地面积6.0-15.0会议中心车位/100座3.0-3.5展览馆车位/100㎡建筑面积0.7-1.0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在努力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同时,注意从整体上充分利用现有特色的自然条件,结合以XX湖为中心的生态核心绿地,园区公园将街边绿地、街心花园和园区广场等联连一体,形成整个园区的绿地和开敞空间系统,并围绕这一系统展开城市的各项用地功能的布置,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园区的绿地系统设计要遵循人与自然共处的基本原则,即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防御自然、利用自然。本规划完整地保留了园区内的水域及其周围自然生态林地、山丘等,提供了面积达14.25平方公里(含水域7.63平方公里)的生态核心绿地和城市绿地,占园区总用地面积的23.98%。1、生态核心绿地 本规划以自然山体绿地的完全保护为原则,限制开发性建设,特别是沿水域周围200米的范围为绝对禁止建设地段,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体系,规划生态核心绿地面积为662.1公顷。 2、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 公共绿地体现均匀性、网络性原则,本规划结合自然生态特征规划城市公园,并以各种绿化走廊将其串连起来,使园区公共绿地与中央的生态核心绿地相互渗透,并以生态核心绿地为中心向外扩散。 防护绿地主要是沿园区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根据园区道路等级不同控制不同的绿化带宽度,30米以上的绿化带兼有城市公共绿地功能。规划沿莞深高速公路两侧各控制100米的绿化带,园区主要干道两侧及中部结合自然地形控制若干不同宽度的绿化带。园区次干道两侧控制20-30米的绿化带,园区支路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10米左右的绿化带。绿地控制指标为了保证园区高标准的生态绿化环境,除必须保证规划所确定的生态核心绿地和城市绿地之外,对于园区各功能用地的开发强度和绿地指标必须给予控制,本规划提出如下控制要求,见表2。表2:各功能用地的开发强度和绿地指标产业区中心区一类居住区二类居住区研发区及科教区建筑密度≤20≤25≤15≤25≤15容积率≤0.5≤1.5≤0.5≤1.5≤0.5绿地率≥40≥40≥60≥40≥60

第九章配套设施规划本规划园区配套设施分为四大类型:一类为全市配套的设施,二类为居住生活配套设施,三类为涉外服务配套设施,四类为高新产业配套设施。1、为全市配套的设施主要包括科教区,即为全市服务的大专院校。2、居住生活配套设施按照国家标准或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配置,以满足园区高标准的需求。 3、涉外服务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高级涉外宾馆、娱乐、旅游设施等。 4、高新产业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园区管理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会展中心、资讯中心、金融工商管理中心、信息控制中心、消防中心等园区的管理、营运机构,以及为园区服务的各项城市基础设施。为园区内部配套的公共设施配套的具体项目见表3。表3:公共设施配套规划表序号类别项目数量1教育设施中学9培训中心12医疗卫生综合医院33文娱体育设施文化中心3体育中心(含体育公园)2综合图书馆1信息中心1会展中心14商业服务商贸中心15行政管理园区管委会1综合社区中心6咨询中心1工商分局16公安消防设施公安分局1消防指挥中心1消防控制中心(消防站)9法院1交警大队17邮电设施邮政支局1电信支局1广电中心18市政公用设施加压站1污水处理厂2变电站8煤气站1长途汽车客运站1公交首末站6垃圾转运站5停车场按国标配加油站按国标配

第十章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发展目标是:要把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信息基础设施发达,企业、社区和家庭信息化应用水平高,电子商务应用广泛开展,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技术人才荟萃的具有当代水平的信息化示范区。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建设一个采用先进智能光传输技术/高速路由交换技术的,具有提供大容量数据高速传输能力的宽带IP网络,成为一个高可靠性,高服务质量的电信级的运营管理网络。信息化服务体系方面为园区的管理以及企业、家庭、个人的信息应用,从通信网络、信息咨询、信息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园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示范方面要把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为主要开发的方向,形成计算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管理(ERP)等信息技术的信息化应用示范区。信息技术人才引进方面要落实科技产业园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优良的创业环境,吸引和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前来创业,施展才干。将园区建设成为信息技术人才发展创业的优良聚集地。第十一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环卫设施发展目标建立并完善密闭化、无污染的垃圾收运体系,逐步实现园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化、减量化和废弃物处置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效益化,完善环卫设施配备。近期环卫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远期逐步实现环卫事业现代化。垃圾收集与处理1、2005年前实现生活废弃物袋装化收集,2006年—2010年实现分类袋装收集。结合区域城镇布局在园区外兴建一座处理能力为600吨/日的垃圾焚烧厂。2、建筑工程渣土、工业垃圾和特种垃圾(包括动物尸体、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均应在符合环保的要求下作特殊处理。按照国家建设部《关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要求设置园区各项环卫设施。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区内的环境目标1、按照国家标准,水域、绿地、服务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采用一级标准,为一类大气控制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员工公寓等,采用二级标准,为二类大气控制区。 2、XX湖南部水域采用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区控制;XX湖北部水域采用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区控制。 3、按照国家标准,一类居住用地、高级宾馆区采用0类噪声标准值控制;科研机构、研究用地、中心区、居住区、医院、中小学采用1类噪声标准值控制;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采用2类噪声标准值控制;城市主次干道两侧25米区域采用3类噪声标准值控制;高速公路两侧100米采用4类噪声标准值控制。规划区内工厂、医院等废水必须妥善自行密封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市政管道。污水处理厂可采用二级生化工艺处理污水。经处理后的出水应达到《水污染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工业区应尽可能地利用太阳能及电能,减少石化燃料的消耗,从而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其次采用生产过程中的过滤设备,过滤粉尘,使含尘空气达标后排入大气环境。控制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交通干线之间的间隔,对某些声环境敏感点采取一定的隔音措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建筑物扬尘,有产生较高施工噪声的建筑机械实行控制管理。对基地施工期取土区和填土区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同时对取土区进行复垦和绿化。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消防规划1、目标 ①提高园区预防火灾和抢险救灾的能力。 ②建立与国际现代消防水平接轨的消防安全系统。 ③实现消防队伍和设施自身功能方向发展。 2、消防标准 ①道路消防要求: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必须考虑消防方面的要求。当建筑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设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沿街建筑应设连接街道和内院的通道,其间距不大于80米(可结合楼梯间设置);建筑物内开设的消防车道、净高与净宽均应大于或等于4米;尽端式消防道的回车场尺度应大于等于15米×15米;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长边设消防车道;超过3000座的体育馆、超过2000座的会堂、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展览馆、博物馆、商场,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②建筑物消防间距:建筑的间距也是消防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关规范要求多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6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9米,而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13米。 ③消防用水:园区的消防水源可由城市给水管网提供,也可以利用XX湖水库水源。消防用水量以同一时间的火灾次数为二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5-35L/S为标准。供水管网建设与市政消防栓建设应同步,保证市政消防栓沿道路均匀设置,道路宽度超过60米时,其两侧均应设置消防栓,其间距不应超过120米,保证半径150米。 3、消防设施 根据在接警5分钟后消防队可进到责任区的边缘,消防站责任区的面积宜为4至7平方公里的原则,规划园区应设置9个消防控制中心(一级消防站),其中一个为特勤消防站。每个消防站用地面积为4500平方米左右,特勤消防站用地面积为7000平方米左右,同时结合园区管委会设置一个消防指挥中心。人防规划1、规划原则 认真贯彻国家“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坚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综合提高城市的整体防御功能。 2、规划目标 ①保障人防工程的建设全面、有序的展开,整体上增强城市的防护能力和综合发展潜力。 ②保证人防工程战时具有防空抗毁能力,保存对敌作战力量,平时具备发展城市经济、防灾、抗灾的双重功能。 ③把人防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城市防灾抗灾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④使人防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进入法制化、有序化轨道。 3、人防重点 ①园区管理服务中心 ②各类研究开发机构 ③医疗设施、救援设施 ④电讯设施 ⑤防洪堤、主要桥梁⑥XX湖水库 4、人防工程项目及指标 ①园区规划居住人口30万人,按规划人口的40%留城,人均1.5平方米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则园区需人防工程面积为18万平方米。 ②在园区管委会设置城市防灾指挥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 ③按规定配设防空专业队,包括化学清洗、医疗救护、治安、抢险、消防,医疗救护中心结合园区医院设置。 ④建筑物10层(含10层)以上或基础埋深达3米以上的居住和公共建筑,均应修建“满堂红”平战两用防空地下室。 ⑤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均应按总建设面积(不含10层以上部分)的2%面积统一规划修建平战两用防空地下室。 ⑥9层以下的居住和公共建筑,均按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的2%修建平战两用防空地下室。第十四章给水工程规划现状取水自XX湖的大朗水厂总供水量为8万立方米/日,规划区范围内大朗镇现状给水管管径为DN200-DN1000。 规划区周边三镇的供水能力,除大朗镇水厂尚有余量外,其它二镇供水能力都已饱和。用水量预测园区规划人口35万,产业用地15.38平方公里,规划采用生活用水400升/人·日、产业用水1.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日的标准及总用水量取1.05弹性系数,计算出最高日用水量为32.0万立方米/日,平均日用水量为28万立方米/日。水源XX湖目前是大朗镇生活用水和常平镇、大朗镇工农业用水主要水源,两镇用水不足部分靠XX中西部供水工程等解决。未来XX湖作景观水系,不作为生活、生产用水水源。由于园区用水水源不能依靠XX湖供水,规划园区用水统一由XX市中部供水工程及中西部供水工程解决。管网及水压规划区内管网全部布置成环,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管网沿线根据规范要求布置消火栓。规划区内高层建筑及对压力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应设局部加压系统。分质供水为提升园区生活品质,规划区内根据开发建设情况,发展局域直饮水系统。第十五章排水工程规划现状在规划区内XX湖边建有一座大岭山镇的污水处理厂,目前处理能力为3800立方米/日,其设计规模为3.8万立方米/日。规划区内三镇部分污水排入XX湖,已对XX湖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排水体制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为保护园区生态水体环境,园区内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污水量根据不同性质的给水量计算污水量。园区内污水量为25.2万立方米/日。西部工业区外围汇入合流污水量1.89万立方米/日。园区总污水量为2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规划两座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北部污水处理厂负责园区西北部区域的污水处理,规模为18万立方米/日,南部污水处理厂负责园区东南部区域的污水处理,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污水管网及泵站根据污水汇水区域的划分,沿道路设置污水管,污水管沿线应根据管道埋深情况,酌情设置污水提升泵站。雨水量园区雨水量计算采用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2424.17(1+0.533lgp)q=(t+11.0)0.668 重现期取1年,平均径流系数0.65。防洪标准与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城市防洪标准,园区内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对水库水坝、泄洪道、水闸全面整修加固,确保其安全可靠。雨水排除系统充分利用地形、水系进行合理分区,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保证雨水管道以最短路线、较小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XX湖和附近水体。雨水管渠沿规划道路铺设,雨水尽可能采用自流方式排放,避免设置雨水泵站。雨水管道标高待下一步市政专项规划确定。第十六章电力工程规划现状1、园区以北有跃立220千伏变电站,装机2×180兆伏安;西部有连平220千伏变电站;东部有大朗220千伏变电站。 2、园区以北有寮步110千伏变电站,装机2×50兆伏安+1×31.5兆伏安;西部有大岭山110千伏变电站及杨屋110千伏变电站,装机分别为50兆伏安+40兆伏安、2×50兆伏安;南部有松木山110千伏变电站,装机2×50兆伏安。负荷预测负荷预测结果:近期约55.44万千瓦,远期约92.19万千瓦。变电站建设1、为保证园区一、二期开发建设负荷需求,新建1#220千伏变电站,装机容量4×180兆伏安,占地约4公顷(户外式,采用占地约0.5~0.8ha),为满足科技园区三、四、五期开发建设的负荷需求,规划在园区南部建设2#220千伏变电站,终期装机容量4×180兆伏安。 2、110KV变电站 根据开发建设周期及负荷分布,规划建设6座110KV变电站,每座装机按3×63MVA预留,占地1公顷(户外式,采用GIS,每座占地约3000㎡)。高压走廊1、一般500KV线路走廊控制宽度约为60米;220KV同塔双回线路走廊控制宽度约为45米;110KV同塔双回线路走廊控制宽度约为30米。2、规划区以南220千伏北大线走廊保留,控制宽度45米。 3、现状220千伏跃大线穿越园区中心及部分,规划建议改造为沿莞深高速公路东侧,向西北方向架空敷设至现状220千伏跃立站。 4、规划1#22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电源由规划XX3#500千伏站架空引入,走廊沿莞深高速公路东侧预留,规划1#站220千伏与现状跃立站间220千伏联络线沿莞深高速公路东侧架空敷设。 5、规划2#22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电源由XX2#500千伏站架空引入,走廊沿环湖路南侧绿化带预留。6、现状110千伏松岭线改造为沿石大路西侧、环湖路南侧绿化带架空敷设,现状110千伏大松线穿越园区部分,改造为沿莞深高速公路东侧、环湖路南侧架空敷设。第十七章电信工程规划现状1、规划区内现有少量用户。 2、电信线路多采用架空方式敷设,区内为未建设电信管道。用户预测预测园区内市话总用户数约为25.60~36.55万线。局所规划在一期开发中心区规划建设电信局,需预留建设用地约3000~5000平方米。规划建设6座远端模块局,每座需预留约300-500平方米用地。(可附建)邮政设施规划在一期开发中心区规划建设邮政支局,预留建设用地约3000~5000平方米。在满足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的要求下合理配置邮政所。有线电视中心在一期开发中心区规划建设有线广播电视中心,预留建设用地约1公顷,结合开发周期,规划建设5个有线电视分前端,每个预留建设用地约500米。(可附建)第十八章燃气工程规划近期气源采用管道液化石油气和瓶装液化石油气相结合的供气方式,重点发展管道供气系统。远期随着天然气气源的到来,城市气源逐步过渡到以天然气为主,并和XX市的大燃气管网联网。规划期燃气气化率为100%,其中管道气气化率95%,瓶装气气化率5%。近期规划设立一个管道液化石油气气化站和两个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远期将气化站作为事故备用气源,另建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一座作为远期气源。管道液化气气化站及燃气管网系统随着城市分期开发同步建设。管网输配系统采取中压A一级压力级制,调压采取楼栋调压低压进户或中压进户分户调压的方式。远期供应天然气时,调压设施需更新或改造。埋地管道宜采用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天然气储气由XX市域供气系统统一考虑。中压燃气干管与寮步、大朗、大岭山的同级干管就近联网,中间用阀门和流量计分开,正常情况下阀门关断各自独立供气,事故情况时开启阀门联网供气,相互做为备用气源。近期液化石油气管网输配系统由液化气气化站、中压管网、用户调压箱及庭院管、户内管组成。远期天然气管网输配系统由XX市天然气高压管网、高中压调压站、中压管网、用户调压箱及庭院管、户内管组成。燃气工程建设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市政燃气管网必须同时满足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供气要求。管网采用环状为主、环状和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布置。第十九章分期开发指引XX湖科技产业园可分为四期开发建设。一期开发区主要集中于莞深高速与石大一级公路交叉口南侧,用地面积约9.92平方公里。包括产业用地、中心区用地和配套生活区等。二期开发区位于规划区中部,以大学园区(科教区)为主,用地面积2.59平方公里。近期进驻院校有XX理工大学、两所专科院校等。三期开发区包括北部的产业区和南部的居住区,用地面积分别为10.19平方公里和7.21平方公里。四期开发区主要为东、西两侧的产业区,用地面积分别为10.75平方公里和4.52平方公里。第二十章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包括一期开发区的产业用地、中心区用地和配套生活区以及二期开发区的大学园区(科教区)。道路工程包括三号路、八号路以及一、二期开发区内的市政干道。给排水工程主要是引接XX中部供水工程和中西部供水工程至园区;兴建北部污水处理厂及一、二期开发区的给排水设施。电力工程包括兴建1#220千伏变电站及一个110千伏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电信工程包括兴建邮政支局、电信局、广播电视中心及敷设线网。燃气工程包括一个管道液化石油气气化站和两个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建议及措施园区可借鉴成功高新园区建设经验,在管理模式上可采用:①管委会方式;②一站式服务模式。园区在建设资金融资渠道上可采用:①上市集资或买“壳”上市;②成立融资公司和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