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80题)1、(2022上半年真题)下列与“军人——医生”的逻辑关系不同的是()。A.学生一团员B.导演一演员C.校长一家长D.丈夫—妻子【答案】D2、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中产生。A.研究B.实践C.理论D.制度创新【答案】B3、中医养生学方法众多,其基本养生观念有A.调饮食B.慎起居C.适寒温D.食补剂E.和喜怒【答案】A4、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是A.第一类医疗器械B.第二类医疗器械C.第三类医疗器械D.特殊用途医疗器械【答案】C5、在教育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答案】B6、学校派徐老师参加市里举办的优秀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但回校后扣除徐老师500元的基本工资。学校的这项规定()。A.体现了按劳取酬B.侵犯了教师权利C.节约了办学成本D.加强了经费管理【答案】B7、农村家庭出身的赵某从小立志“学业为民,服务山区”,今年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主动申请到边远贫困的乡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按照法律法规,当地的人民政府应对赵老师()。A.进行奖励B.提高工资C.予以补贴D.给予表彰【答案】C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案】A9、23.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答案】B10、陈老师在教学时引用余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有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陈老师下列处理方式恰当的是()。A.不与理睬继续上课B.批评该生上课分心C.布置学生课外探究D.解释说作者弄错了【答案】C11、宋代朱或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A.地理研究B.天文观测C.迷信活动D.航海【答案】D12、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是()。A.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B.达·芬奇、泰戈尔、拉斐尔C.莎士比亚、达·芬奇、但丁D.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托尔斯泰【答案】A13、每当讲到以科学家命名的定理、公式、方程、法则时,张老师都会有针对性地简述这些科学家是如何勤奋钻研、刻苦学习的;是如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是如何坚忍不拔、奋勇前进的;是如何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这表明张老师能够做到()。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终身学习【答案】C14、2000年以前卫生部颁发的批准文号格式是A.卫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号B.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C.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为顺序号D.卫进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号【答案】D15、下列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说法错误的是()。A.坚持全面发展B.坚持能力为重C.坚持德育为先D.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答案】D16、下列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中表示老四的是?()A.季B.孟C.叔D.仲【答案】A17、(2022上半年真题)下列人物,属于奥地利作曲家的是()。A.舒曼B.海顿C.贝多芬D.李斯特【答案】B18、五(3)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忽然班长王某发出“哎哟”的叫声。张老师询问之后发现原来有人在几个班干部的凳子上钉了几个钉子。这时,张老师应该()。A.立即查找肇事者B.让同学们把钉子敲平,先上课然后处理C.幽默带过,开始上课D.让班干部自我反思【答案】B1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下列各组数字,填人数列“1,3,4,8,15,27,口”空缺处,正确的是()。A.53B.38C.50D.42【答案】C20、小张老师是刚来的一位新老师,对于教材知识的疑难点、问题的把握,他都会虚心向同事、专家请教。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他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解答。这说明小张老师可以做到()。A.团结协作B.严谨治学C.为人师表D.热爱学生【答案】B21、下列历史事件中,不是发生在唐朝时期的是()。A.安史之乱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答案】D22、在Wor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将文本转化为表,但表不能转成文本B.可以将表转化为文本,但文本不能转成表C.文本和表不能互相转化D.文本和表可以互相转化【答案】D23、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不是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有效手段。A.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B.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C.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D.安排固定作业量【答案】D24、学生小勇沉迷游戏,班主任教育他要好好学习,而他却说:“学习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正确,受教育是学生的权利,学生可以放弃B.正确,玩游戏可以锻炼大脑,不妨碍学习C.错误,努力学习是学生的义务D.错误,学生必须尊重教师,必须对教师惟命是从【答案】C25、运动会上男子10000米比赛,辽宁、北京、广东各派了三名运动员参加。赛前甲断言:“辽宁是传统强队,这次比赛前三名非他们莫属。”乙说:“北京或者广东能够进前三名。”丙预测:“第一名如果不是辽宁队的,就是北京队的。”丁坚持:“前三名辽宁队最多能占一席。”比赛结束后,发现四人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是正确的。下列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A.第一、二、三名都是辽宁队的B.第一名辽宁队,第二名广东队,第三名北京队C.第一名北京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广东队D.第一名广东队,第二、三名都是辽宁队【答案】D26、“一桌子苹果,别人通常挑一两个,挑三四个。毕加索最可气,每个都咬上一口,每个苹果上都有他的牙印儿。”一位中国画家如此评价毕加索。毕加索一生搞过素描、油画、雕塑、版画,担任过舞台设计,还写过小说、剧本和无标点散文诗。A.毕加索吃苹果,每个都只咬一口。中国作家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B.很多人都像毕加索一样参与过许多艺术类型的创作C.毕加索在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行过创作的尝试D.毕加索是个天才式的人物,没有他不涉及的艺术领域【答案】C27、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A.重浊B.黏腻C.易袭阴位D.易困脾气E.易阻遏气机【答案】A28、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老师唯恐学生成绩不好影响他们的奖金和升职,学生面对老师海量的作业苦不堪言,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样的教育完全违背了()的宗旨。A.终身学习B.教书育人C.团结协作D.为人师表【答案】B2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人学率达到()。A.70%B.80%C.90%D.60%【答案】C3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孟子思想的一项是()。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C.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答案】D31、每当讲到以科学家命名的定理、公式、方程、法则时,张老师都会有针对性地简述这些科学家是如何勤奋钻研、刻苦学习的;是如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是如何坚忍不拔、奋勇前进的;是如何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这表明张老师能够做到()。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终身学习【答案】C32、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参与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工作,被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处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当地人民政府作出处分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案】C33、瘀血病证的常见症状特点有A.疼痛,为刺痛B.肿块多固定C.出血,伴血块D.脉象,见细涩E.舌色,见紫暗【答案】A34、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A.鲁迅B.郭沫若C.巴金D.茅盾【答案】A35、形成瘀血的原因有A.气滞B.气虚C.血寒D.血热E.内外伤【答案】A36、教科书审查人员小张参与教科书编写工作,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其行政处分,小张的行为违反了()的规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答案】C37、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答案】B38、一位小学老师能够做到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这位老师的做法符合()的要求。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终身学习D.关爱学生【答案】A39、听诊器(无电能)是A.第一类医疗器械B.第二类医疗器械C.第三类医疗器械D.特殊用途医疗器械【答案】A40、初中毕业的陈某想当村里的小学老师.于是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经过刻苦努力陈某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B.经过专业培训陈某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证C.陈某的学历不符.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D.陈某水平有限.无法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答案】C41、江某和陈某离婚后,孩子玲玲经法院判决由陈某抚养,后江某经人介绍与王某结婚。在此案例中,应当对玲玲履行教育义务的是()A.陈某B.江某C.王某和江某D.陈某和江某【答案】D42、下列不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条约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瑷珲条约》【答案】A43、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议论本班同学考研究生的情况。A.甲说假话,学习委员没考B.乙说假话,班长没考C.丙说假话,学习委员没考D.丁说假话,学习委员考了【答案】A44、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答案】A4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来处罚。A.学校B.教育主管部门C.家长D.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答案】D46、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正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为此,教师应该()。A.降低或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答案】C47、有的名著年轻时读过,需要重读,用大半生的()去读,去读出人生况味。女诗人索德格朗言辞恳切:“人呵,别()使你们沦为乞丐的财富,给你们的孩子一点人类的眼睛从未见过的美吧,给你们的孩子推开天堂之门的力量。”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阅历、积聚B.阅历、积累C.经历、积聚D.经历、积累【答案】A48、脾的生理功能包括A.主生殖B.主消化C.推动血行D.主升清E.统摄血液【答案】D49、下列属于蒙古族特有的乐器的是()。A.手鼓B.马头琴C.弹布尔D.扎木聂【答案】B50、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又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时,正确的做法是()A.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B.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其坐好听课C.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D.不理会学生的提问【答案】A51、属于“气化”过程的有A.津液代谢B.精化为气C.气化为形D.升降出入E.血液生成【答案】A52、平时爱搞笑的小东几次竞选班干部均落选了。对此,班主任应采取的恰当做法是()。A.提醒小东低调做人,注意拉票B.建议小东放弃竞选,安于现状C.鼓励小东不要气馁,继续努力D.安慰小东顺其自然,随缘认命【答案】C53、“杂交水稻之父”是()。A.王淦昌B.袁隆平C.钱学森D.杨振宁【答案】B54、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的作品。A.贝多芬B.肖邦C.海顿D.莫扎特【答案】D55、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教师爱岗敬业的是()A.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B.主动关心学生,绝不敷衍。基责C.平时照本宣科,赛课精益求精D.树立高远理想,奉献教育事业【答案】C56、阴阳互根互用的内容包括A.阴阳的依存关系B.阴阳消长的基本形式C.阴阳的相对属性D.阴阳转化的内在依据E.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答案】A57、关老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她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比如,每到要接收新生时,关老师总是会在新生到来之前,通过与新生的前任教师沟通、家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学生工作时,关老师总是非常细致,这体现了()的职业道德规范。A.终身学习B.关爱学生C.为人师表D.教书育人【答案】B58、对“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一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出了酒店的欢乐气氛,反衬孔乙己的悲剧命运。B.表明酒店内外的人都很快乐,奠定了文章欢快的基调C.揭示酒客们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生活状况,深化了文章主题。D.说明孔乙己只是酒客们取笑作乐的对象,暗示了孔乙己可怜的社会地位。【答案】B59、脾运化水液主要指脾对水液的代谢具有哪些作用A.生成B.吸收C.输布D.排泄E.运行【答案】B60、卫气的功能有A.温养脏腑B.防御外邪C.调节汗液D.温煦皮肤E.生化津液【答案】A61、巴尔扎克是l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为人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A.《人间喜剧》B.《玩偶之家》C.《复活》D.《老人与海》【答案】A62、张老师是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由于英语能力出色,经常参加有关英语学术的交流活动,但学校领导认为她不务正业,给予她严重警告。该校的做法()。A.不正确,学校侵犯了教师的学术研究权B.不正确,学校无权干涉教师的人身自由C.正确,学校有权对教师提出工作要求D.正确,学校应该规范教师的行为【答案】A6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素质教育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B.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C.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D.素质教育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答案】A64、“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道德中()在实践中的具体要求。A.依法执教B.廉洁从教C.严谨治学D.团结协作【答案】C6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正确的是A.在志为恐B.在液为涎C.在体为骨D.其华在发E.在窍为耳【答案】A66、留守儿童小张因参与社会盗窃而被公安机关查获,因其未满16岁,犯罪情节又不严重,所以免于追究刑事责任,责令家长进行批评教育。学校获知这一事件后,为不影响学校声誉,责令小张转学或马上退学。学校的做法()。A.合法,有利于提高学校升学率B.不合法,侵犯了小张的受教育权C.合法,有利于维护其他学生的合法权益D.不合法,侵犯了小张的隐私权【答案】B67、提出“以美育代宗教”,首先将“美育”作为教育方针提出的教育家是()A.蔡元培B.王国维C.陶行知D.陈鹤琴【答案】A68、手术衣是A.第一类医疗器械B.第二类医疗器械C.第三类医疗器械D.特殊用途医疗器械【答案】A69、数学课上,老师在讲解例题的解法,小明突然举手说,他想为大家演示例题的另一种解法,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A.稍作停顿,批评学生影响课堂秩序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C.请小明上讲台为大家演示D.跟小明说下课谈论【答案】C7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史,是指二十四史中最前边的四部史书,依次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哗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B.传奇,在中国古代不同阶段的文学史中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唐代,传奇指小说,如李朝威的《柳毅传》;在明清,传奇指戏剧,如明代孔尚任的《桃花扇》C.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话剧有《龙须沟》《春华秋实》等,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D.雨果,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共出版了26部诗集,12个剧本,20部小说,21部理论著作。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答案】A71、()是教师与同事之间良好沟通的基础。A.少争多让,善于倾听B.容忍异己,理解宽容C.坦诚相见,赞美欣赏D.巧用语言,珍惜情谊【答案】C7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骆宾王、王昌龄、杜牧分别是初唐、盛唐、晚唐时期的诗人B.南北朝诗人陶渊明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为污浊的仕途相对立,写出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桃花源记》更寄予了诗人的理想,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春花秋月》《琵琶行》均选自《白氏长庆集》D.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度关山》《对酒》《短歌行》是其代表作【答案】C73、寓言的三大发源地分别是()。A.德国、印度、中国B.古希腊、印度、英国C.古希腊、印度、中国D.古希腊、中国、阿拉伯【答案】C74、肺主气功能包括A.人体的生长发育B.主一身之气C.气的运化D.主呼吸之气E.气化的调节【答案】B75、学生最喜欢上肖老师的课,因为他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看小说、玩手机或者睡觉。肖老师认为自己只要认真把知识讲清楚就行了,学生听不听课是他们自己的事,纪律管理应该是班主任负责的。他的这种做法()。A.正确,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B.正确,是教师权利义务的表现C.错误,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D.错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念【答案】D76、近来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在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比在不舒适工作环境里工作的人生产效率高25%。评价工作绩效的客观标准包括承办案件数和案件的复杂性。这表明:日益改善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人的生产率。A.平均来说,生产率低的员工每天在工作场所的时间比生产率高的员工要少B.舒适的环境比不舒适的环境更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C.生产率高的员工通常得到舒适的办公场所作为酬劳D.生产率高的员工不会比生产率低的员工认识错误的时间长【答案】C77、海洋技术的两个标志技术是海水利用和()。A.远洋捕捞B.海上采油C.深海开采D.海水养殖【答案】C78、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一个意想不到又很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时,正确的做法是()A.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课余与老师讨论B.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其坐好听课C.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D.不理会学生的提问【答案】A79、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i,一种变体的龙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答案】B80、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民族性B.阶级性C.妥协性D.包容性【答案】D大题(共18题)一、某校一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在老师让学生进行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你去照照镜子!”问题: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并进行原因分析和点评。【答案】(1)显然,这位教师犯了语言过失。他认为,该生不知羞耻,这对自己也是一种轻慢与冒犯。这种“师道尊严”的心态,使这位教师很快冲过职业“底线”。教师训斥学生,其他教师以至家长往往认为教师是“为孩子好”,对此表示理解与宽容,使得失去监督、获得同情的这位教师,即使冲出了“底线”也心安理得。(2)此教师的行为一方面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学生毕竟是有人格尊严的个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恶言恶语的讽刺和挖苦只能对其造成更大的伤害,并且有违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此老师的评价没有符合新课程倡导的新学生评价理念。该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过高,可能是自己盲目的自信,也可能是一种对成绩无助的表现。教师应当查找原因,努力想法帮助其改善物理学习成绩,培养其客观的自信。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发展,而不是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习的兴趣。二、王国维先生在《元宋戏曲史》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论述:“凡一代育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把元代的戏曲剧本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等并称,这一系列再加上明清小说,完整的构成了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一脉相承的进化史。但是,悉心琢磨一下这些文学体裁在各自时代中,其创作者的身份和创作目的,以及接受者的文化水平和总体数量,就会发现,用这样线性进化论文学史观,把作为通俗文化的戏曲作品与属于精英文化的经典文学体裁和作品相提并论,是有问题的。王国维所赞赏的元曲,是经过了几百年的自然存毁和文人汰选而被经典化的戏曲文学作品,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共同进入了知识分子的阅读史。但戏曲从来就不是为阅读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戏曲创作本身是娱乐市场上的生产活动,为商业演出提供素材加工服务,在与戏曲相关的全部活动中,戏班的组织、演员的培养,演出实践的安排、管理、宣传、观众的接受与反应、等等,每一个元素的重要性都不亚于戏曲的文学创作本身,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戏曲文学之外的元素才构成了戏曲之所以成为戏曲的本质特征。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成称:“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维多。”这话不假,这种将戏曲史纳入正统文学进化史,侧重文学曲词,关注经典作家作品的观念,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戏曲史的主流研究思路。虽说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周贻白的《中国剧场史》到五十年代徐慕云的《中国戏剧史》可以看出确实也有学者在努力拓展戏曲史的研究领域,对戏曲的舞台结构、班社组织、演出排场、服装道具等有所涉猎,但仍然是以经典戏曲研究为主体,缓慢积累着周边的知识信息,没有能够通过戏曲史的研究呈现出具体的生活体验和广泛的社会现实。——(摘编自王艺《当我们在谈论戏曲史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1)文章认为,不能把戏曲作品与经典文学作品相提并论,其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我们应当如何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折。【答案】(1)不能把戏曲作品与经典文学相提并论的原因是:戏曲作品是通俗文化,经典文学是精英文化,从线性的进化论文学史观的角度无法进行比较。例如元曲,经历几百年的自然存毁和文人汰选而被经典化。戏曲创作是;娱乐市场上的生产活动,为商业演出提供素材。(2)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的方法应该是:突破纯文学研究的狭窄视野,综合衡量,拓宽研究领域多考虑戏曲本身的特点和时代历史背景。第一,要综合衡量,不要从线性的进化论文学史观的角度进行比较。第二,要考虑戏曲本身的特点。戏曲经历几百年的自然存毁和文人汰选而被经典化。戏曲创作是娱乐市场上的生产活动,为商业演出提供素材。要考虑和戏曲相关的全部活动,如戏班的组织、演员的培养和演出实践等。第三,拓宽研究领域。呈现出具体的生活体验和广泛的社会现实。不能只侧重于文学曲词,关注经典作家作品,而要关注更多的因素如舞台结构、班社组织、演出排场、服装道具等。第四,多考虑时代历史背景。要突破原来学界自身生存状态的局限,文化产业市场化,对都市生活、市民社会、娱乐产业进行切身的认识和体会,观察相应的历史现象。三、材料: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比如,诗或《诗经》作为文学形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审美和情感表达,是美学的,但自孔子时代始,其道德、政治喻义被历代经学家进行了无限发挥,《诗经》因此几乎成为社会风教和政教读本。与此一致,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其审美和艺术特性自不待言,但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或美与德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即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降,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像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将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一个人在幼年时代之所以要读诗,根本原因在于诗描绘的是人间的美好事物,诗的吟诵和学习能够兴发人性中美好的侧面,而这种人性的美好就是善。此后对于礼乐的修习,则同样是将道德行为与心性和增置于美的浸润和环绕之中。据此,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美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境城。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孟子曾讲,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既不能掩饰其内在的人性之忍,也不能抑制他的道德之善。一个有德的人,只要“仁义礼智根于心”,就会“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使人的形貌成为道德的表象形式。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有君了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由此显现的形象的光辉就是崇高。据此可以看到,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来讲,美不仅在源发意义上成为人性向善生成的内部动因,而且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一种美德共济、美善相乐的雅化国风正是借此得以形成。在美与德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者之所以以美和艺术作为国家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原因无非在于美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如《礼记·乐记》讲:“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也就是说,人生在世,天然地追求快乐,诗、歌、乐、舞是快乐的表现形式,由此引发的道德必然是有深邃人性根基的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者之所以持之以恒地对其人民进行诗教和乐教,根本原因在于看到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这是一种以“情深”为基础的文明,是由“和顺积中”而自然达成的“英华外发”。这种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现。比如,美的内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条化,人对美的顺向接受可以缓解道德对人性的压力,美与德的贯通则可以解决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异化的风险。从中国历史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或者说,种审美化和艺术化的道德,必然是人性化、人情化的道德,也必然是人更乐于认同并能够恒久持守的道德。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1)【题干】在传统儒家看来,“美”与“德”的一体性体现在哪?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2)【题干】以美有德的方式有何特点和效果?概括文章。(10分)【答案】四、将垃圾以最恰当的方式清除出城市,是城市的一个长久梦想。城市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同垃圾作斗争的历史。为此,城市的建造和空间部署,逐渐将垃圾的清除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垃圾的隐秘清除和运输不仅决定了城市的纵深方向,它的配置规律也恰好说明了城市的结构。大体上,人们可以根据垃圾的在场,确定城市的中心和边缘。我们可以说,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垃圾最少;反过来,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垃圾最多。如果我们认为地面上的垃圾主要是商品消耗后的剩余物,那么,还可以说——这一点有些吊诡——商品的饱满地带,垃圾最少;商品的匮乏地带,垃圾最多。尽管商品是垃圾的前史,在空间上,商品和垃圾相互排斥,水火不容。城市总是要将商品往它的中心处聚集,而要把垃圾向它的边缘处驱赶。就此,人们可以根据城市中的垃圾配置,来确定城市空间的等级和价格,甚至可以确定城市的界线。一个城市的延伸在什么地方终止?如果说,以前有一个高墙或者一个护城河将城市包围起来,现在,则是一个隐隐约约的垃圾带将城市包围起来。垃圾在城内和城外之间拉起了一条分割线;在垃圾的一侧,是城市;在垃圾的另外一侧,是乡村。垃圾在改变城市的结构。为什么将垃圾不断地往城市的边缘地带驱赶?事实上,直到19世纪,垃圾总是在城市的中心聚集:越是人口密集的地带,垃圾越是兴旺。如今,人们为什么要清除垃圾?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垃圾的致命威胁。垃圾不仅让人们不快,最重要的是,它是疾病的催化剂。这就是人们根据垃圾来安排城市结构的原因,“各个居民区及其湿度和方位的安排,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及其污水和下水系统的疏通,屠宰场和墓地位置的确定,人口的密度——所有这些都是居民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关键性因素”。这样,城市除了设置一套整体的清除垃圾的机制之外,它还要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让人们自觉和主动地清除垃圾。人们应该获得一种有关卫生和垃圾的知识:垃圾之所以要清除,是因为它对健康和身体产生危害。垃圾是细菌和病毒的藏身之所。清除和拒绝垃圾,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律令,同时也是文明和教养的象征。对垃圾的排斥和拒绝,既是纪律的结果,也是教化的结果。人们已经发现,卫生是现代性的一个核心要素。卫生的程度,是衡量现代性的程度。就此,也可以说,城市的现代进程,就是一个观念上和实践中双重地清除垃圾的进程。现代,意味着垃圾将一扫而空。尽管我们看到城市越来越卫生了,越来越现代了,不过,令人绝望的是,垃圾是一个无法完全消除的东西,它就像是城市最密切然而又是最讨厌的伴侣。抑或城市身体上的一个无法治愈的伤口。不仅如此,垃圾会越来越多,现代社会正一方面不断提高商品转化为垃圾的速度和频率;另一方面,围绕着商品而组织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竞赛:商品层出不穷,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商品的盛大堆积使得现代都市中的商场越来肿胀;与此遥相呼应的,是城外的垃圾场会堆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触目惊心。(摘编自汪民安《论垃圾》)问题1:城市居民的垃圾经验与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问题2:文章认为现代城市与垃圾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答案】问题1:(1)人们可以根据垃圾的在场,确定城市的中心和边缘;(2)人们可以根据城市中的垃圾配置,来确定城市空间的等值和价格,甚至可以确定城市的界线。问题2:现代城市与垃圾之间的关系(1)垃圾的目标、垃圾的隐秘清除和运输决定了城市的纵橫方向。(2)清除垃圾,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律令,也是文明和教养的象征。(3)卫生的程度,是衡量现代性的程度,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个观念上和实践中双重垃圾清除的过程。(4)越是不能容忍垃圾的城市越是现代;对于个城市内的不同空间,越是排斥垃圾,越是具有一种空间上的等级优势。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做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请从教育角度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教师资格考前黑钻密押题,软件考前一周更新,【答案】六、“春风吹绿了大地,春雨带来了万紫千红。你看,地上的小草发芽了,路边的杨树挂满了‘毛毛虫’,风中的柳树长了嫩绿的叶子,公园里粉红的桃花、雪白的玉兰花、金黄的迎春花盛开了。”这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写的日记,从她稚嫩的文笔中可以看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她也曾天真地想过让“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这既光明又美丽的世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却因为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备,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请你结合学生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答案】案例中的小女孩既有热爱自然、天真无邪、纯真善良的一面,也有心理脆弱、不堪一击的一面,由于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批评和父母责备,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造成小女孩悲剧的原因多种多样,综合来说,主要是学校、教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心理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特长等。基于以上分析,学校、教师和家长要遵从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发展的主体地位,真正地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对待学生。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该案例中,如果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小女孩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引导她正确看待成绩,允许她犯错误,宽容对待她,相信她能够健康地发展。现代学生观强调,当今社会,单纯的智育或者智育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看到“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案例中,如果教师和家长关注小女孩的心理状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成绩,那么小女孩的悲剧可能不会产生。(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进行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案例中,教师和家长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该小女孩热爱自然、天真无邪的独特性,多鼓励小女孩参与各种活动,引导其真正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从而避免小女孩悲剧的发生。七、某校五年级有位叫诚诚的同学,经常迟到、旷课,并且经常与同学打架,学习成绩也不太好,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和他谈话,仍不见好转,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都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诚诚也不是一无是处,他跑步速度飞快,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画画特别好,足球踢得也很好。请你结合教师职业理念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对待像诚诚这样的学生。【答案】“经常迟到、旷课,并且经常与同学打架,学习成绩也不太好……”说明诚诚学习成绩差,品德也不太好,教师想要改变诚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应看到诚诚刚五年级,年龄较小,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努力,一定可以改变诚诚。首先,教师应该经常找诚诚聊天,多关心他的生活,与诚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其次,应多和诚诚的父母及其他同学谈话,了解诚诚坏习惯形成的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纠正;再次,应挖掘诚诚的优点,“他跑步速度飞快,画画特别好,足球踢得也很好”,教师可以创造条件让诚诚多参加跑步、画画和足球比赛,既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又能鼓励诚诚积极向上的信心,也可以使其他同学看到诚诚身上的优点,增进对他的了解,加深同学间的友谊,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八、运动会结束后,小华在周记中写下了周记的感受:这一次学校秋季运动会非比寻常,因为有一个特殊的项目,那就是班级的律操比赛。我们班余老师是一位比较要强的老师,听同学们讲,每次比赛,她都力争好成绩。大家熟悉的班级律操对我这个刚转来的新手来说。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有班干部向余老师建议,不让我参加比赛。我本想余老师会同意,反正学校并没有要求必须全班参加,再说我刚刚转来。但是余老师没有同意,在班上说:“咱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班上一个同学都不能少!”我感觉余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眼见比赛日益临近,我很是着急,看得出与我们一同训练的余老师也很着急,余老师找到我,一边鼓励我一定行,一边亲自手把手教我律操的每一个动作。余老师腰不好,我看到余老师每次讲解示范动作弯腰时,总咬着牙,我更是认真的操练。在余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班级的律操。【答案】余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要求,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材料中,余老师让班级的每位同学都参与,并且亲自手把手地教,不断鼓励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体现了关爱学生。其次,体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要求老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材料中,余老师以身作则,克服自己腰不好的情况,每次讲解示范动作,给学生做了很好地榜样,帮助学生短期内学会了班级韵律操。再次,体现了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对工作高度负责,勤恳敬业。材料中,余老师是一个比较要强的老师,每次比赛都要力争好成绩,面对有困难的学生,余老师没有敷衍塞责,而是认真辅导,体现了爱岗敬业的相关要求。?最后,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求老师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余老师面对特殊的情况亲自示范不断鼓励,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比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相关要求。?总之,余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个老师学习。九、有调查显示,有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并且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而压力过大就最终造成:超过1/3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头疼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专家称,一味讲求竞争和有错必罚的教育理念带来的就是使学生精神过于紧张,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而减轻不必要的压力则是势在必行。请结合教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教育现象。【答案】该材料反映了学生作业负担沉重、教师家长唯分是举、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体罚学生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该材料中教师和家长的做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以分为导向,不以率为标准,不以考为法宝。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而不应该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小学教师尤其重要,因为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正处于性格的塑造期。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另外,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而上述现象中出现的教师对学生的体罚等行为,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不够热爱学生。面对小学生的种种错误或者不良习惯,教师要做的不是盲目的体罚,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学生不完成作业问题,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内容,数量适度,形式灵活,还要注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并快乐地学习。家长也不应体罚孩子,应从问题的根源着手,塑造孩子坚韧宽容的性格,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一十、下面是两位年轻教师关于教学的对话,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教学录像,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的。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分析。(2)小张上课的问题出在哪里请从选择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3)案例中两位新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碰到了一些问题,请为他们提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答案】(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小李学习了很多新课改的相关知识,知道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但是过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另外,上好一堂课仅注重气氛热烈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应与学生的主体相结合。小李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于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遵照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3)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包括: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新教师进入教师岗位,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像案例中的小张一样走向极端,而是要在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身的授课风格和特色。②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微格教学的形式快速熟悉教材,掌握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素养。③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比如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④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性教学,不断总结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失,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一十一、材料: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比如,诗或《诗经》作为文学形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审美和情感表达,是美学的,但自孔子时代始,其道德、政治喻义被历代经学家进行了无限发挥,《诗经》因此几乎成为社会风教和政教读本。与此一致,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其审美和艺术特性自不待言,但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或美与德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即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降,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像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将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一个人在幼年时代之所以要读诗,根本原因在于诗描绘的是人间的美好事物,诗的吟诵和学习能够兴发人性中美好的侧面,而这种人性的美好就是善。此后对于礼乐的修习,则同样是将道德行为与心性和增置于美的浸润和环绕之中。据此,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美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境城。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孟子曾讲,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既不能掩饰其内在的人性之忍,也不能抑制他的道德之善。一个有德的人,只要“仁义礼智根于心”,就会“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使人的形貌成为道德的表象形式。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有君了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由此显现的形象的光辉就是崇高。据此可以看到,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来讲,美不仅在源发意义上成为人性向善生成的内部动因,而且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一种美德共济、美善相乐的雅化国风正是借此得以形成。在美与德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思想者之所以以美和艺术作为国家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原因无非在于美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如《礼记·乐记》讲:“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也就是说,人生在世,天然地追求快乐,诗、歌、乐、舞是快乐的表现形式,由此引发的道德必然是有深邃人性根基的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者之所以持之以恒地对其人民进行诗教和乐教,根本原因在于看到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发蒙、滋养和化育作用。这是一种以“情深”为基础的文明,是由“和顺积中”而自然达成的“英华外发”。这种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可以有效避免诸多道德教育弊端的出现。比如,美的内在充盈可以防止道德教育的空洞化和教条化,人对美的顺向接受可以缓解道德对人性的压力,美与德的贯通则可以解决因道德植入而使人性撕裂或异化的风险。从中国历史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或者说,种审美化和艺术化的道德,必然是人性化、人情化的道德,也必然是人更乐于认同并能够恒久持守的道德。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1)【题干】在传统儒家看来,“美”与“德”的一体性体现在哪?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2)【题干】以美有德的方式有何特点和效果?概括文章。(10分)【答案】一十二、调入特殊教育学校不久,李老师便组建了“学生启明艺术团”,组织学生学习声乐、器乐等。面对家长们的不解和质疑,李老师诚恳地解释道:“音乐也许不能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但一定能让他们的世界丰富多彩。”李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唱歌和朗诵,还多次邀请校外专家教他们拉二胡,吹葫芦丝……孩子们的艺术天分逐渐显现。因为身体的缺陷,媛媛郁郁寡欢、不太合群,自从参加艺术团后,媛媛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听歌、学歌几乎成了她课余生活的全部,李老师发现后,便帮助她训练气息,矫正发音,媛媛的演唱水平大幅度提高,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孩子们举手投足间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盲态,李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开设形体训练课,练习坐姿,立姿,走姿,帮学生塑造形体。因为生理缺陷,同学们只能通过触摸来感知肢体动作,李老师就让学生触摸她的肩部、颈部、背部和腰部,体会头正、胸挺,腰直的感觉,渐渐地,孩子们改变了先前的盲态,走路变得昂首挺胸,洋溢着自信了。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答案】李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材料中,李老师肯定残疾学生也是具有潜能的,处于发展过程中,不放弃他们,针对残疾学生,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发现学生的艺术天分,引导学生成长。(2)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势利导。材料中,李老师尊重残疾学生,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成长。(3)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性差异,要因材施教。材料中,李老师发现学生的艺术天分,发现媛媛等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做到了因材施教。(4)“以人为本”学生观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材料中,李老师对参加学生的肯定、引导和帮助,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总之,李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一十三、逼真和如画是艺术批评的两个标准。看到一幅画,一个雕塑品,赞美它好,说逼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画得活像,雕塑得像真的一样,这是说“逼真”好。我们游览风景,赞美风景好,说风景如画,就是“如画”好。究竟作品像真的事物好呢,还是真的事物像作品好呢?再说“逼真”又有什么好?“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用到文学批评上来,作品描写一个人,写得活像,是好的。作品描写风景,诗中有画也是好的。就作品说,究竟“逼真”好呢,还是“如画”好呢?还是两者都好呢?弄清这些问题,对掌握这两个批评标准是有帮助的。先说逼真,《水经注?沔水》:“有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山石像真的白马又有什么好呢?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里说:“这就牵连到这个‘真’字的意义了。这个‘真’固然指实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里说的那个‘真’,就是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的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惟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不是死的。死的山石像活的白马,有生气,有生意,所以好。‘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朱自清文集》三)逼真的好处是有生气,有生意,是活的,所以光求外形相似是不够的。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就是光求外形相像,只是儿童的见识;好的画,要把东西写活,要传神,这才是逼真的要求。再说如画,风景如画,或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如画又有什么好呢?画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从生活中来的,但它又和生活不一样,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那末说风景如画,就是说这里的风景像艺术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起普通的风景来具有典型性,那自然是好的。如苏轼的《念奴娇》:“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写的景物极雄伟壮观,能表现出长江的壮阔景象,并反映作者的阔大胸襟,具有典型性,所以说如画是好的。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就文学作品来说,写得逼真,同真的一样,把人和物写活,写得有生气,或写得如画,写得形象,有画意,而这形象要具有典型性,这都不容易。能做到这样,都成为好作品。问题:(1)就艺术批评的“逼真”和“如画”这两个标准,文章强调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2)下面是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请用文章论及的“逼真”和“如画”这两个艺术批评标准,简要分析。【答案】(1)“逼真”类似于我们俗语中所说的“像极了”“像极真的”,不仅像真的,而且像极真的。且“逼真”一次的好处在于栩栩如生,十分灵动;所以仅追求外形上的逼真是不够的,还需要传神。“如画”:画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创作艺术作品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但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即使是非常丰富的主观想象,也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对生活的洞察力越强,对生活的体会越深刻,创作的艺术作品越成功。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因此就更带普遍性。(2)上段文字是五年之后鲁迅再见到祥林嫂的肖像描写。从逼真的定义看,“全白”“瘦削不堪”“黄中带黑”“下端开了裂”这些外貌和细节描写十分生动的将祥林嫂的外貌和衣着还原出来。“木刻似的”“眼珠间或一轮”等带有比喻、报考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祥林嫂呆滞的模样,更体现出她的灵魂已经木讷,做到了生动形象的“逼真”的程度。从如画的定义而言,整段文字像一幅肖像素描一样,使祥林嫂的形象跃然纸上,十分具有画面感。一十四、材料一:古代诗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材料二︰有一位现代出版界人士说︰真正的大文章家、以政治家、思想家为多,而专攻文章,以文为业的反而少。综上所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答案】材料的意思是说,一个作家,所写作品的好坏高下,是其经历,其阅历,其见解,其识悟所决定的。当然,他所说的“诗外功夫”,也不仅仅是这些,其才智,其学养,其操守,其精神等等形而上的东西,同样也是诗人要想写出好诗的“功夫”。但陆游强调作家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主张从作家身体力行的实践,从格物致知的探索,从血肉交融的感应,从砥砺磨淬的历练,获得诗外的真功夫。立意:锻炼积累能力的重要性。注意深入现实,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重视实践。(1)生活积累;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②引导学生会说;③引导学生会写;(2)语言积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背诵、记忆的黄金时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是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①注重语言发展的黄金期;②加强朗读和记忆训练。通过生活中多方面积累,为小学学好语言打下了基础;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摘记,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活跃写作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生活积累与语言积累是相辅相成的,二者通过结合,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一十五、(2022上半年真题)就中国古人对诗、礼、乐的理解看,我们很难分清它到底是属于美学还是伦理学的问题。比如,诗或《诗经》作为文学形式,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审美和情感表达,是美学的,但自孔子时代始,其道德、政治喻义被历代经学家进行了无限发挥,《诗经》因此几乎成为社会风教和政教读本。与此一致,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其审美和艺术特性自不待言,但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也就是说,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或者美学与道德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其一体性要远远大于分离性。但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美与善或美与德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与善不可相互取代,即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降,中国儒家向来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像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将人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一个人在幼年时代之所以要读诗,根本原因在于诗描绘的是人间的美好事物,诗的吟诵和学习能够兴发人性中美好的侧面,而这种人性的美好就是善。此后对于礼乐的修习,则同样是将道德行为与心性和谐置于美的浸润和环绕之中。据此,所谓以美储善,就是通过美对善的渗透和包容,使美成为道德的容器和存在的境域。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孟子曾讲,观察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既不能掩饰其内在的人性之忍,也不能抑制他的道德之善。一个有德的人,只要“仁义礼智根于心”,就会“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使人的形貌成为道德的表象形式。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有君子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由此显现的形象的光辉就是崇高。据此可以看到,对于中国传统儒家来讲,美不仅在源发意义上成为人性向善生成的内部动因,而且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图书馆建设物业合同
- 休闲农业房产交易合同范本格式
-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招标攻略
- 服装品质检验聘用合同模板
- 设备交易合同签订技巧
- 网络优化服务承诺书
- 保健品设备安装合同
- 桥梁施工进度控制合同
- 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
- 足弓塌陷的预防与治疗
- 学位英语4000词(开放大学)
-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 期中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课件
- GB 15740-2024汽车防盗装置
- 供应链安全培训教材课件
- 2024年中职高考数学计算训练 专题15 圆锥曲线的基本计算(含答案解析)
- 银行运钞驾驶员考核办法
- 10.1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多重耐药菌 课件
- (新版)云南水利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