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及相关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凭借其高知识性、高增值性、低能耗、低污染、产业辐射效应强、吸附就业能力突出等优势,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等方面日益显示出巨大的张力。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本文通过详细分析越秀区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和发展现状,并通过与其他城区的比较研究,找出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存在问题,为今后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一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总体发展情况依托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越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2015年末,全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6298家,比2012年[1]增长20.0%,年均增长6.3%,占全区法人单位总数(36261家)17.37%;文化产业单位资产总额1286.03亿元,比2012年增长66.8%,年均增长18.6%;实现增加值191.13亿元,比2012年增长24.9%,年均增长7.7%,占全区GDP的7.08%,比2012年回落0.29个百分点,约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45%,居全市各区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第二位(仅次于天河区);从业人员达到12.51万人,比2012年增长13.8%,年均增长4.4%。文化产业在推动越秀区经济社会发展、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成为越秀区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表12015年文化产业基本情况指标总量比2012年增长(%)年均增速(%)法人单位数量(家)629820.06.3资产总额(亿元)1286.0366.818.6增加值(亿元)191.1324.97.7从业人员(万人)12.5113.84.4表12015年文化产业基本情况(二)文化产业十大类发展情况越秀区已形成行业门类较为齐全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体系,涵盖文化产业10个大类、38个中类、77个小类。单位数量方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等行业发展突出,占据半壁江山,合计单位数量4471家,占文化产业单位数量的70.99%。其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单位数量最多,达到2804家,占文化产业单位数量的44.52%;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行业次之,单位数量为936家,占文化产业单位数量的14.86%;最后是文化用品的生产,单位数量为731家,占文化产业单位数的11.61%。单位数量最少的是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行业,仅有98家,占文化产业单位数的1.56%。经济规模方面,新闻出版发行服务、文化用品的生产、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行业是越秀区文化产业中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部分,影响也最大。2015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4.97亿元、161.77亿元,占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36.93%、13.73%;资产规模分别达到471.92亿元、306.03亿元,占全区文化产业单位资产总额的36.70%、23.80%,充分体现了在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发展趋势方面,新兴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展现了蓬勃的发展势头,2015年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行业营业收入比2012年增长59.1%,高于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整体增速18.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达到11.88亿元,占当年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超过50%,成为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表22015年文化产业十大类发展情况行业大类单位数量(家)增长(%)营业收入(亿元)增长(%)资产(亿元)增长(%)1.新闻出版发行服务278-12.0161.7720.7306.0318.62.广播电视电影服务1445.953.8330.9112.18100.03.文化艺术服务526160.029.6835.863.4657.04.文化信息传输服务158-6.549.6259.155.5626.45.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280414.1434.9753.5471.92170.0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217-12.99.0425.012.3191.57.工艺美术品的生产40643.0103.636.128.27130.08.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93625.835.3919.487.55-13.79.文化用品的生产73124.1232.3241.2104.63150.010.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98-8.467.6435.344.1232.5合计629820.01177.8640.61286.0366.8表22015年文化产业十大类发展情况二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特点(一)文化服务业是越秀区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从文化产业供给角度看,文化产业可以分为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三个部分。越秀区的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较大比重,因此,文化服务业在文化产业比重最高。2015年文化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75亿元,占文化产业的0.39%,比2014年同期回落0.57个百分点;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1.19亿元,占文化产业比重的16.32%,比2014年同期提高3.43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9.19亿元,占文化产业比重的83.29%,比2014年同期回落2.85个百分点。一直以来,文化服务业是越秀区文化产业的优势所在。2015年,越秀区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约为59%)24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主要以广告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业、报纸出版、电视等行业为主,单位数量、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比重均位居前列,其中广告业、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电影和影视录音服务5个行业2015年的单位数量合计达2905家,占文化服务业单位总数的60.43%,占全区文化产业单位数的46.13%;营业收入464.13亿元,比2012年增长59.6%,高于文化产业总体增长速度,占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的70.23%,占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39.40%,是文化产业中的主体。广告业是越秀区文化产业中企业数量最多、经济规模最大的行业,2015年广告业的单位数量和营业收入分别占全区文化产业单位总数和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27.63%和27.94%。经济规模排第二位的是建筑设计服务,2015年越秀区有586家单位,占文化产业单位总数的9.30%;营业收入69.67亿元,占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5.91%。(二)形成以国有为主导,民营快速发展的格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外资、民营文化企业蓬勃发展,越秀区文化产业呈现国有、民营、外资多元发展的态势。从企业数量上看,民营企业是文化产业中企业数量最多的经济类型,2015年民营文化产业单位达到5627个,占文化产业单位总数的89.35%,单位数量比2012年增长21.2%;从经济贡献度看,国有单位仍然是文化产业的主体,2015年国有文化产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552.59亿元,比2012年增长48.3%,占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46.91%。随着国家进一步放宽民资进入文化产业的门槛,民营企业今后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三)产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2015年越秀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578个,占文化产业单位数量9.18%,但是实现营业收入占文化产业营业收入72.76%,规模效应凸显。其中,新闻出版发行服务行业的规模效应最为显著,规模以上单位营业收入占该行业比重高达95.70%,是文化产业十大行业中规模以上单位贡献度最高的行业。而文化艺术服务行业规模效应最不突出,规模以上单位营业收入占该行业比重仅为26.14%。(四)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越秀区出现了一批实力强、贡献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对越秀区文化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5年越秀区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文化产业单位128家,比2012年增加40家,共实现营业收入781.35亿元,占文化产业总收入的66.34%;超5亿元的单位38家,比2012年增加11家,共实现营业收入586.57亿元,占文化产业总收入的49.80%。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凯络广告有限公司、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日报社、广东电视台等单位的经营规模、社会影响力均是行业的佼佼者,成为越秀区文化产业的名片。表32015年越秀区文化产业十大行业龙头单位营业收入排名单位名称所属行业1广东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广告业2广东凯络广告有限公司广告业3三人行广告有限公司广告业4中捷通信有限公司批发零售业5广东省中科进出口有限公司批发零售业6广东省金粤金银珠宝有限公司批发零售业7广东广信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文化信息传输8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创意和设计9广东南方影视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广告业10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广告业表32015年越秀区文化产业十大行业龙头单位“十二五”时期,越秀区已形成了以文化软件和数字内容、设计服务、广告服务、信息服务、影视制作、出版发行、专业服务7个领域作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动漫原创更是领先全市发展,并形成国内动漫龙头企业的集聚区:截至2015年底,越秀区共有通过认定的国家级动漫企业13家,占全市30家的43.3%,排在全市各区首位;拥有国家重点动漫企业5家(全省仅6家),国家级重点动漫产品9个。(五)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区18条行政街道中,文化产业单位最集中的街道是黄花岗街和东山街,企业数量均超过500家。其中,黄花岗街文化产业单位数量达到1041家,是分布最为密集的街道,其经济规模也是最大的。2015年黄花岗街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58.51亿元,远远高于其他街道,占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为21.95%。矿泉街是文化产业单位最少的街道,只有125家,珠光街是经济规模最小的街道,营业收入只有17.67亿元,占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仅为1.50%。目前越秀区已形成了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创意大道、南方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南方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东方文德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载体,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越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承载力。2015年,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实现生产总值1108.52亿元,增长7.4%;黄花岗科技园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增长15.0%,增速均高于全区GDP增长速度。表42015年越秀区文化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地区分布情况街道单位数量(家)占全区比重(%)营业收入(亿元)占全区比重(%)洪桥街2033.2243.973.73北京街3605.7247.464.03六榕街3735.9280.196.81流花街1332.1127.362.32光塔街3094.9142.563.61人民街4016.3738.223.24东山街6259.9280.276.81农林街2373.7640.753.46梅花村街4186.6465.405.55黄花岗街104116.53258.5121.95华乐街4306.83130.6811.10建设街4256.7547.884.07大塘街2794.4329.352.49珠光街2273.6017.671.50大东街2534.0246.163.92白云街3084.89102.888.73登峰街1512.445.653.88矿泉街1251.9832.902.79合计62981001177.86100表42015年越秀区文化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地区分布情况(六)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越秀区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逐步建立,文化代理、评估、公证、商标、鉴定、专利、咨询、拍卖等中介机构发展壮大,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快递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应用广泛,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创意展示孵化机制不断得到完善。越秀区连锁经营的文化产业企业达到25家,文化产业触电比例达到2.2%。国家版权局批准成立的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落户越秀区文德路东方文德广场。目前,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南登记大厅已成功进驻,成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越秀)迈向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模式的关键一步。文化展示平台影响力日益增加,中国国际动漫画节、金龙奖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活动落户越秀区,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孵化发展的优良载体。(七)“金融+文化”发展模式助力产业成长壮大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金融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文化企业纷纷选择上市融资之路,产业的供血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2015年越秀区上市的文化企业5家,比2014年增加1家,占全区上市公司总数(29家)的17.24%,其中在国内主板上市的两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两家,在伦敦上市1家。三越秀区与其他地区比较分析(一)与广州市其他各区的对比2014年,越秀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6113家,占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的19.45%;实现增加值173.68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0.45%;多个指标均排名第2位,都是落后于天河区。表52014年广州各区文化产业主要指标法人单位数(家)占全市比重(%)增加值(亿元)占全市比重(%)占本区GDP比重(%)广州31430100.00849.34100.005.08越秀区611319.45173.6820.457.05荔湾区16255.1733.063.893.51海珠区431513.7379.609.376.21天河区814725.92230.4527.137.41白云区29399.3535.024.122.44黄埔区14554.63106.2512.513.86番禺区360311.4689.8010.576.05花都区17055.4233.583.953.33南沙区5841.8629.383.462.86从化区3711.1816.131.904.98增城区5731.8222.392.642.52越秀排名22222注:表中数据经市统计核定反馈,由于市反馈的最新数据只有2014年的,暂无2015年数据。表52014年广州各区文化产业主要指标(二)与部分城市中心城区的简单对比从表6中可以看出,2015年越秀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08%,在6个城市中心城区中排第3位,低于上海徐汇区和深圳福田区;在总量上,越秀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1.13亿元,低于深圳福田区排第2位。表6部分中心城区2015年文化产业数据单位:亿元,%增加值占本区GDP比重广州越秀区191.137.08深圳罗湖区76.834.4深圳福田区273.528.4宁波海曙区22.523.96南京鼓楼区57.416.33上海徐汇区174.613.1广州越秀区排名23注:表中数据为各区自行测算数据,南京鼓楼区的数据为2014年的。表6部分中心城区2015年文化产业数据四越秀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机遇和优势(一)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表明中央在“十三五”时期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十三五”是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历史机遇期,且呈现出多种新的发展趋势。1.“互联网+”为文化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全方位创新提供了新机遇“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形势,它以泛在和移动的网络、海量的数据库信息和强大的大数据处理能力,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如自媒体、IP改编、在线阅读、在线影视、网络游戏等新领域,引发了社会生产、生活、思维模式等诸多的变革。互联网的加入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提供了低成本、便捷、多渠道的技术模式;另外,以互联网为媒介便于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进行深度改造,从而在根本上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更深层次的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发展。2.广州传统中轴线提升工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广州传统中轴线是指“越秀山—中山纪念堂—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人民公园—起义路—海珠桥”一线,但由于城市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传统中轴线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阻滞。目前,广州传统中轴线提升由初步设想上升为省、市主要领导重要关注事项,越秀区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整合资源,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千年中轴、文化核心、城市客厅”的定位,有效串联、擦亮散落的珍珠,深入推进广州传统中轴线提升工作,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文化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为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日益得到满足的时期。我国现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但第三产业的消费所占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尤其是文化消费的占比还相对较低,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文化消费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从越秀区来看,近年来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仅在15%左右,低于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和居住消费支出的比重(两者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均在20%以上),文化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迫切,潜在的文化消费大市场必将被开拓出更大空间,文化产业也将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二)越秀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1.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资源优势越秀区2200多年来一直处于广州城市中心地位,秉承广州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文脉悠长、史迹荟萃,33.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汇集了16个(2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个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57个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还有一大批登记文物保护单位、未定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形成了历史文化、岭南文化、现代文化等厚重的文化底蕴。2.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越秀区人均GDP约合37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768元,居全市各区第二位(仅次于天河区);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势必越来越高,文化消费将成为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3.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为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优质载体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区成功,目前正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申报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落户越秀区,将引领拉动华南地区版权产业和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文德路文化一条街、荣宝斋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等越秀区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打造,使得集聚周边文化资源要素步伐明显加快;创意大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逐步发挥效益,通过设备共享、动漫画制作、研究开发、工业设计、信息资讯、科技创新成果展示转化及展览展示等多方面服务,配套建设了公共研发区、公共服务区、创意企业总部集聚区三个功能区,为区域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面的公益性的技术、信息和人才培训服务。4.综合经济实力特别是商贸业核心区、金融业领头羊的地位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产业间的融合,尤其是金融业、互联网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将在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逐渐凸显。而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又会进一步引导国际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与文化产业关系密切的咨询业、信息业、广告业和旅游业等产业,这些产业资本结构深层次、全方位地变动将为文化产业周边产品的开发带来巨大的拓展空间,文化产业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2015年越秀区生产总值达2699.63亿元,占全市的14.91%,经济密度达到79.87亿元/平方公里;实现税收收入330.82亿元,税收密度达到9.79亿元/平方公里,均位居全市各区前列。越秀区商贸业发展较早,是广州市的商贸中心。2015年,商贸业实现增加值557.22亿元,增长6.2%,占全区GDP的20.64%,占全市商贸业增加值的17.98%;金融业的综合规模和实力一直居广州市各区之首,区内云集了工行、中行、建行、广发行等金融机构。近年来,随着越秀区金融业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行业效益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越秀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04.54亿元,占GDP的29.80%,占全市金融业的49.40%,居全市第一位,是广州市的金融中心。五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张步伐有待加快目前,越秀区文化产业的扩张速度相对较慢。“十二五”时期,作为越秀区主导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142.46亿元增至2015年的191.13亿元,年均增长8.3%,比全区GDP年均增速低0.5个百分点,也低于四大主导产业的总体增速2.8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越秀区GDP比重由7.51%降至7.08%,回落0.43个百分点。在与先进城区的对比中更能凸显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略显逊色。广州天河区文化产业规模一直高于越秀区,发展速度也明显比越秀区快,2012年两区的差距仅为8.59亿元,而到了2014年差距拉开至56.77亿元;深圳福田区近年来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并呈现后来者居上的态势,产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135.00亿元增至2015年的273.52亿元,年均增长10.4%,高于GDP年均增速2.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由6.4%升至8.4%,提升2.0个百分点。目前,福田区已有上市文化企业11家。而越秀区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产业有先天的优势,但文化产业规模却被文化资源相对不是那么丰富的天河区、福田区反超,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说明越秀区在文化产业的产业布局、产业融合、发展环境、扶持政策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表7“十二五”时期越秀区与福田区、天河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对比单位:亿元,%时间越秀福田天河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2011年142.4610.17.51135.0012.86.43———2012年156.378.17.37168.5711.07.10164.96—6.862013年169.889.07.12204.1913.17.56195.20—6.972014年173.687.67.05236.7110.78.00230.45—7.412015年191.136.57.08273.529.38.40———表7“十二五”时期越秀区与福田区、天河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对比(二)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越秀区文化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越秀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规模以上单位的比例不到10%,其余90%以上为规模很小的单位,文化企业“小、散、乱、弱”局面依然存在,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集群效应。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如越秀区几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业集团和广告公司大多拥有独立的产业体系,与区内其他企业的产业协作、信息共享尚不充分。文化产业对周边关联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较弱,集聚功能强、有全国影响力和典型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不多,目前仅有黄花岗科技园,但是园区内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关联度不强;而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还处于培育阶段,园区的产业规模带动效应还不明显。(三)高端创意人才缺乏文化创意类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而目前越秀区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是阻碍越秀区文化产业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的瓶颈之一。一是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偏低。2015年越秀区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员2.20万人,仅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2.51%,专业技术人员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7.58%,低于全区各行业平均水平(全区平均占比为21.13%)。二是复合型人才短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型人才、文化贸易型、拥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高科技型人才以及既懂文化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三是高端人才匮乏。中高级人才尤其是经营管理型高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缺少具有强大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领军型文化人才。表82014年越秀区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单位:人,%指标文化产业占全区比重从业人员数7196211.43高级职称从业人员数262414.14中级职称从业人员数526713.32注:从2015年开始国家调整了统计表式,不再有中高级职称分类情况。表82014年越秀区文化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四)融资难问题在中小微企业中比较突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金融业的杠杆作用,应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文化产业表现出“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融资特点和“轻资产”、“重创意”的产业特点,文化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非常少、额度小、担保难、成本高。越秀区文化产业中大多数企业现正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偏小,规模效益表现不显著,导致信用等级较低,难以满足融资的资格和条件;另外,由于文化企业的经营场所一般为租赁,企业又多以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为主,缺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较难获得银行贷款和信用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这就需要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渡过产业融资这一难关,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五)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越秀区的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在开发和保护中存在整合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控制性过多、开发功能弱等问题,越秀区文化产业没能形成应有的核心竞争力。加上文化资源分布分散、景点规模普遍较小,没有通过成片开发打造规模效应,缺乏极具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旅游的优势并不明显,对相关行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小,造成文化资源利用率低下,不少文化资源逐渐被遗忘甚至面临被损毁的危机。六加快越秀区文化产业良性发现的对策建议(一)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一是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化产业的工作部署,有效实施《越秀区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试行)》及其他相关产业政策,制定出台《越秀区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方案》,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商贸、旅游、体育、会展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做活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提升越秀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档次和水平。二是定期制定并发布《越秀区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和《越秀区文化产业企业投资项目指引》,及时传递文化产业投资领域的最新政策信息,引进和推动各种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激发文化市场活力。(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实力一是把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到战略的高度,加快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建设,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广州传统中轴线提升的统筹工作,引进高端旅游策划公司,加强传统中轴线提升策划;全面梳理传统中轴线区域内的历史遗存,深度挖掘历史文化故事,形成宣传画册,加强历史文化宣传力度;不断鼓励和支持能充分代表城市核心特色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增强产业经济实力。二是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历史文化资源向现代文化产业转化这篇大文章,以文化资源带动创意研发,以科研增强创意附加值,以资本撬动市场,培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健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文化产业重点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切实提高越秀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三)优化行业集聚与空间集中一是引导重点文化产业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越秀区已具有广告服务、影视制作、设计服务、出版发行、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特色文化产业。要重点发展越秀区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特色文化产业,在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的时候突出其重点产业地位,引导投资方向,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集聚。二是引导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发挥广电、报业、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消防通风施工项目合作合同版B版
- 美容院香薰师聘用合同模板
- 高速公路照明系统线路施工合同
- 临时人力资源专员聘用合同模板
- 临时工聘用合同签订要点
- 保健品公司甲方代表招聘协议
- 棒球场个人车位租赁合同范本
- 居民社区背景音乐广播安装合同
- 环保企业聘用合同违约金上限
- 二手车市场地坪漆施工协议
- DB21T 2748-2017 拉氏鱥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 苏州大学《高等数学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运河镇江段航道疏浚工程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202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题库【典型题】
- 第一单元知识提纲(填空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上册
- 医疗机构纠纷处理
- 2023-2024学年上海中学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智研咨询-2025年中国二手奢侈品行业市场全景调查、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预防性侵害预防安全教育课件
- 中学生常见病预防措施
- 2024年中国气体净化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