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工程工作概述_第1页
春雨工程工作概述_第2页
春雨工程工作概述_第3页
春雨工程工作概述_第4页
春雨工程工作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雨工程”工作概述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工作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方针政策。2009年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对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作出战略性、全局性的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探索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的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2011年,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在试点活动基础上共同组织开展了“春雨工程”,即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简称“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通过内地省(市)组织文化志愿者,以“大舞台”、“大讲堂”、“大展台”三种形式,深入边疆民族地区开展针对性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对于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干部能力素质,促进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工作背景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和重视下,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软件”建设即文化内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2009年、2010年,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先后组织调研组深入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等边疆民族地区,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据了解,一方面由于缺乏高水平的基层文化骨干,民族地区业余文化生活形式单一、内容苍白,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民族地区与内地文化交流、交往较少,各民族间缺乏相互了解,容易产生不信任和对立情绪,严重影响边疆地区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同时,近年来在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兴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初步形成了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日益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生力量。综合这些情况,文化部策划并组织开展了“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希望利用内地文化建设经验特别是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二基本情况2011年6月20日,文化部和中央文明办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了2011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欢送仪式。仪式上,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高树勋同志向13个内地文化志愿团授予了志愿服务旗帜,标志着历时半年,800多名文化志愿者参与、服务范围覆盖8个边疆民族省(区)的全国性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正式启动。7月5日,文化部确定的“文化志愿者边疆行”首批文化志愿者抵达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当地群众载歌载舞,热情迎接来自广东省的140名文化志愿者。当晚举办了欢迎仪式,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仪式并致辞。蔡武同志在致辞中指出,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觉的良好载体,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实现文化自强的有效途径。他强调边疆行文化志愿者要坚持志愿服务的理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从满足边疆各族群众实际文化需求入手,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在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间架起一座文化的桥梁,让边疆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文化的温暖和力量。2011年7月至11月,北京、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东、重庆、青岛和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组成了13个文化志愿团,招募了800多名文化志愿者,分期分批赴内蒙古、黑龙江、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8个边疆民族省(区)开展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深入边疆民族地区城乡基层,组织文艺演出和讲座100多场次,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干部200余人开展业务培训500多学时,举办文化展览20多场次,累计展出180多天。此外,还邀请西藏、宁夏、新疆的基层文化工作者300多人赴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青岛、重庆等地参加“大舞台”演出和“大讲堂”培训活动。三主要做法(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边疆文化建设合力一是领导重视。文化部领导和地方党委、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多次出席“边疆行”仪式活动。文化部将“文化志愿者边疆行”专题活动和“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总结表彰会议纳入了2011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2012年初召开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议程,极大地提升了“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的影响力。二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对该项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从文化事业建设经费中专门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中央文明办与文化部共同印发《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关于组织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的通知》(文社文函〔2011〕522号),共同部署。三是各地文化部门认真组织。边疆民族省(区)针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开展了认真调研并及时向文化部进行反馈。20多个内地省(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订了详细实施方案,根据志愿服务项目设立志愿者招募条件,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募公告,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证。四是社会各界热情参与。各地招募公告发布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反响。知名专家学者、专业文艺工作者、业余文化爱好者、退休文化干部和在校大学生等一大批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人士纷纷报名,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也表现出强烈兴趣,咨询赞助、参与情况,极大地充实了“边疆行”文化志愿者“人才库”,也推动了当地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二)扩大活动规模、丰富服务形式,增加受益群众人数一是服务范围突出“广”和“深”。相比2010年试点活动情况,文化志愿团由4个增加到13个,招募文化志愿者人数由152名增加到800多名,服务区域由新疆、西藏扩大至8个边疆民族省(区),服务重心由城市向州、县、乡、村下移,深入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地区,惠及人群由数万人次增加至数十万人次。二是服务形式突出“实”和“特”。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群众看戏看演出难,基层文化干部培训机会少的情况,文化志愿服务的形式重点放在“大舞台”和“大讲堂”,面向基层的群众和文化干部开展文艺演出和讲座培训,辅以“大展台”文化展览,增进少数民族群众对内地文化的了解。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实施了一些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如北京市文化志愿团在新疆和田地区开展的“百福和田”项目,招募了一批专业摄影工作者,为平时没有条件拍摄照片的基层群众免费拍摄全家福和个人肖像。浙江省文化志愿团在新疆举办的“排舞”培训班,将内地群众流行的文化活动形式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三是服务内容突出“精”和“高”。内地志愿团在策划服务内容时,力求将最具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最前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最优质的文化资源展览呈献给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文化志愿者多数由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文艺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确保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高端、专业的文化志愿服务。如河北志愿团招募了多次获得国际金奖的吴桥杂技团演员作为志愿者,将“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文化呈献给新疆少数民族群众。上海志愿团邀请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作为文化志愿者,在新疆喀什举办了以“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为主题的讲座,增进了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三)加强双向交流、结合文化援助,注重服务实效一是需求与供给相结合。“边疆行”组织过程中,坚持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对接会,不断加强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供需有效对接,精心部署和实施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如根据西藏提出的儿童剧演出需求,青岛市文化局定向招募了市儿童剧团作为团体志愿者赴西藏演出世界经典儿童剧《小红帽》,受到藏族小朋友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江苏文化志愿者专门创作了新作品《为伊犁放歌》,每次登台表演,善学善用的演员们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或锡伯族语言向现场观众问好,当地群众备感亲切。二是“走进去”和“请出来”相结合。一方面组织志愿团深入县、乡、村(社区),与少数民族群众“零距离”接触,提供“面对面”服务;另一方面将“大舞台”和“大讲堂”搬到内地,邀请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到内地培训和演出,在学习考察的同时为内地群众带来具有浓郁边疆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如重庆举办了西藏群众文艺创作人员培训班,与西藏各地群艺馆文艺骨干就群众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交流经验。上海举办了“喀什文化周”,邀请喀什地区歌舞团在沪交流演出,既开拓了新疆基层文艺工作者的眼界,又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三是内容建设与物质援助相结合。各地志愿团在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同时,还积极为边疆民族地区捐赠设备和资金。如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联合深圳雅图公司向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投影设备。山东省文化厅向新疆捐赠了价值80万元的钢琴。江苏、福建、广东等志愿团向服务地区捐赠了数十万元的文化建设经费。(四)发挥媒体作用、扩大活动声势,营造良好氛围一是主动提供新闻线索并策划专题报道。多次邀请记者实地报道,积极向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和深度报道文章。据初步统计,新华社2次发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发稿30多篇,地方媒体发稿130多篇。7月5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播出了欢迎仪式的消息。10月16日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期间《焦点访谈》栏目以“文化春雨润边疆”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12月4日,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也对“边疆行”进行了报道。二是利用网络媒体引起持续关注。中国新闻网、搜狐、新浪、凤凰网等主要网络媒体原创报道60多条,转载上万次。在百度中搜索“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词条,可得到193万个结果。一些文化志愿者还以博客、微博等形式畅谈志愿服务感受,网友跟帖、评论达数千次。(五)破解难点、加强理论建设,推动形成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强调制度建设。“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尽管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处在起步阶段,工作方式和方法亟待完善。在深入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文化部专门成立了“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机制课题组,组织专家围绕志愿者招募管理机制、活动保障机制、供需对接机制、宣传推广机制、评估表彰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梳理完善“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运行机制。二是注重顶层设计。“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牢牢把握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这一基本任务,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会和项目论证会,探索梳理推进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层次脉络,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基础理论研究,为制定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四社会效果“文化志愿者边疆行”作为文化部“十二五”期间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春雨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文化、志愿、边疆、少数民族4个元素统一起来,着眼于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内容建设和重大文化活动的开展,着眼于加大边疆民族地区艺术人才培养和文化队伍建设,着眼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全面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一是始终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拓宽了文化援助途径。文化志愿者在边疆民族地区服务期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内地文化厅局在“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实践中,主动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与文化系统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其他民族地区工作结合,力图使文化志愿服务成为完善东部对西部、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的创新方式和有效载体。二是始终坚持“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基本任务,增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文化志愿者以生动鲜活的文化艺术形式活跃了边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充实了边疆地区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边疆各族人民共享了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增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与交流,巩固了内地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情感纽带,形成了虽有不同却亲如一家的生动格局。三是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思想基础。“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的深入开展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增进对伟大祖国和中国民族的认同,夯实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深厚根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设安全边疆、文化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五思考和打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提出: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部和各地文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利用几年时间,将“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打造成全国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品牌,成为推动内地与边疆开展文化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