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增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增城市认真贯彻执行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文化强市战略,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主要工作任务,在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落实各项文化惠民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各项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广州市举行的第七次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增城市城乡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共享工程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表明,在实现一个目标(在2015年建成现代文化休闲宜居城),实施五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文化艺术中心、新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新博物馆、崔与之纪念馆)的同时,继续建设“八大工程”。该《规划》作为增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蓝本,指导和引领着增城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模式。围绕《规划》,增城市构建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一增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一)增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模式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增城市采取了“软硬结合”的发展模式,既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又强调群众的参与性和文化服务意识的强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打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先进文化传播机制、政务信息传播机制同步发展。政府采取了主导而不是包揽包办的办法,积极发挥市场的作用,推动各类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2.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城市的每项公共文化事业都重视群众的意见,让群众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使公共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3.强调公共文化事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城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根据群众不同的需求,为群众提供了文化场所、文化信息等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二)增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1.打造文化品牌示范工程打造具有增城特色的文化流派,如在崔与之开创的粤词以及增城市词作者创作的基础上,形成增江词派(或白水词派);在派潭过去的《向阳花》杂志的基础上,衍生乡村“向阳花散文流派”。打造拳头文化产品,如拍摄、推广电视连续剧《小楼姑娘》,歌舞剧《挂绿的传说》《畲酒香》,电影《崔与之》《湛甘泉》,动漫剧《八仙过海》等。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重点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编撰了崔与之、湛若水文集和何仙姑传说集,进行国家级增城榄雕,省级貔貅舞,市级客家山歌、舞春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并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帮带工作。3.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惠民工程利用连接城乡80公里自行车休闲健身道,提高沿线的旅游文化品位;在全区域公园化的基础上,开展公园文化活动,把文化活动向城乡每个角落延伸;利用增城特有的乡村聚会和墟市文化的传统,设立特色文化集市,创建具有创新形式的文化网点,开展多姿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4.强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构建市、镇、村三级数字信息服务网络,以开通数字图书馆为基础,加强文化站建设和村级图书室建设,并加强村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配置电脑2000多台;构建新农村公共广播系统,实现所有行政村广播“村村通”;不断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使“农家书屋”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为城乡全民阅读求知提供有力保障。5.推动群众文化流动服务工程由市文化局牵头,建立流动图书车吧,送书到乡村,实行各地图书的互动交流;进行每周一次的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巡回路演;推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送文化讲座和各种类展览到乡镇,形成浓厚的城乡文化氛围。6.尝试特色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增城市在向外市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实施了特色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工程项目建立文学艺术人才的培育、选拔和奖励机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传帮带制度和基层群众文化骨干的培训和培育办法。在这些措施实施的同时,市政府还确立了文化人才引进机制,针对专业文化人才,制定可行的引进人才细则。对一些专业要求高的特色文化人才,在文凭和年龄上适当放宽要求,其待遇在每隔两年的考核后进行调整,解决其生活和工作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在引进后留得住。(三)增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效增城市在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规划和建设了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举办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建立了市、镇(街)、村(居委会)三级公共文化发展网络,并被评为广东省第四批“南粤精修工程”先进文化市(县)。1.主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增城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努力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共文化环境。在市一级建有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场展览长廊、市民阅览室、三个LED全彩电子显示屏(惠民信息服务平台)、影剧院和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等。其中,新图书馆占地52亩,建筑面积32800平方米,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馆舍面积4000平方米,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新博物馆实用建筑面积达4004平方米。同时,近几年,全市还建成和投入使用了增城广场、挂绿广场、增城公园、新塘广场、派潭镇广场、石滩镇广场和正果镇广场等文化广场,尤其是增城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2.镇街、村居文化建设成绩斐然在镇街、村居一级,自2011年开始,增城市积极推进镇街文化站的升级改造,按照省一级文化站标准申报和建设,全市范围内,有6个镇街文化站被评为省特级站、2个被评为省一级站,另外,正果镇文化站正结合扶贫项目,按照省特级站标准建设。这些已经建成的文化站总独立站舍面积达到了29612平方米,9个镇街的文化广场面积共598425平方米,全市282个行政村和37个社区居委会中,建有文化室320个(其中行政村282个、社区37个、中新镇莲塘村周吓迳合作社1个)。全市文化室总面积59651平方米,总藏书48015册,电脑1000多台,电视机270多台,书架500余个,阅览台达到了800张,读书椅55000张,并在每个文化室都落实了专职的管理人员,这些数据均在全国排在前列。3.构建出了有效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增城市成立了农村(社区)文化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制定了《增城市农村(社区)文化室管理办法》《农村文化室管理方案》和《增城市全面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工作方案》,还举办了多期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同时,由文化局负责,派出图书专业人员到各文化室任职和进行工作指导,通过多种手段,很好地服务于基层文化事业的建设。二增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特点增城市以“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为宗旨,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公共文化发展运行机制,体现出如下特点。(一)形式多样在广场文化方面,先后举办了广场音乐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节、摇滚音乐啤酒节、白水寨登山节、欢乐中国行——魅力增城、菜心美食节、激情广场大家唱、荔枝文化节等中央和地方级文化盛事。在社区文化方面,成立了群众综合艺术团,有器乐队、声乐队、舞蹈队、曲艺队、醒狮队、创作组等,不仅自娱自乐,还参与演出。在农村文化方面,榄雕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舞貔貅入选省级、舞火狗入选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何仙姑与挂绿传说、畲族祖图的传说、舞春牛等入选增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陈桥头舞麒麟获省银奖,派潭镇客家山歌获省三等奖等。(二)保障到位增城市聘请专业律师为城乡居民开展文化维权培训、辅导等,内容包括著作权、版权、知识产权等;在增城广场设立文化咨询窗口,通过法律流动车进乡村宣传的形式,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免费向市民发放一些公益性活动的门票和卡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还建立文化维权、文化权益投诉问责制和限期办理制。(三)理论创新在加强现有文化的开发和保护的同时,增城市以面向未来为导向,积极探索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开展了对增城人精神的挖掘和研究,打造人文增城和文化增城;召开纪念崔与之诞辰850周年学术研讨会;联合日本、东南亚等海外学者,成立湛若水研究机构,挖掘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形成以崔与之、湛若水等为代表的“菊泉学派”和各自独特的思想文化体系。三增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中须注意的问题(一)基层文化人才欠缺、文化队伍不稳群众文化工作的载体和阵地主要在基层,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但目前增城市乡镇、街道文化站仍有一部分没有专职站长,专干不专的问题还比较普遍。一些文化站即使有站长,也是由乡镇、街道临时聘用,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偏低、人心不稳明显地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大多数村文化活动中心(室)的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兼职,工作繁忙或不够专心,影响了这些兼职干部的履职能力。(二)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亟待提高尽管近年来增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运行状况不甚理想。一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一些图书室不但藏书量少,而且更新较慢,借阅人数不多。(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有待加大尽管这些年来增城市文化事业经费总量逐年有所增长,但与市新增财力增长速度及与其他社会事业投入增长速度相比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增幅明显偏低。不少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施老化、人员和活动经费缺乏基本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另外,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体制尚不健全,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门槛过高,政策措施也未成龙配套。公共文化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当前,增城市文化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不高。文化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协调。此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核心传统文化发展缓慢,新兴、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业还较少,整个文化产业仍有待于优化升级。四对增城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建议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民间社会团体的积极配合和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作为一个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新兴城市,增城市在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上面尽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与人们的公共文化需求相比仍需不断努力。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尽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比重,使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变得更加科学和完善。将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体系,并将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和管理成效作为地方发展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以及单位申报各级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建立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专项奖励机制,实行政府荣誉奖励制度。另外,市政府每年要对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中作出较大贡献、对生产和提供各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使得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多点开花。(二)巩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经费的投入,并且,由于文化事业自身的特殊性,许多项目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场馆的建设到投入运行,需要后续资金不断地支持,为了让人民群众尤其是一些基层组织的民众从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中长期受益,需要有一个长效的投入保障机制。1.确保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长幅度增城市要建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各级文化建设和管理投入,将公共文化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图书购置、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市场执法稽查、文化人才培训、文艺创作奖励、群众性文体活动补助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相对于其他同级城市,增城市有一个很好的优势——多所民办高等院校落户于增城,这对增城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资源,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将这些学校的发展和公共文化事业的建设结合起来,取得学校发展、城市受益的双赢效果。尤其是在广州教育城已经规划落户增城的大好形势下,市政府一定要打好这张牌,采用政策导向、资源扶持等多种手段,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各类文化设施,并尝试开辟有偿服务的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引导人民群众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赞助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发展,使之成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有益补充,最终形成增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三)强化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体系保障机制1.认真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原则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进一步提升各级文化馆(室)、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社会文化辅导等公益活动。在基层,各个镇街要把建好、管好和用好文化站等设施、场所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来对待,并以此为平台,积极开展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和体育健身及比赛等各类的社会群众文化体育活动。2.通过网络工程体系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基于已经建设的城乡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等介质,通过数字化传播方式,使广大城乡群众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创新政府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和服务的手段及路径。3.推动文化作品创作政府相关部门要引导广大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贴近百姓,根据增城市特有的文化传承和民风民俗,积极创作出一批城乡群众喜闻乐见、反映荔乡深厚文化底蕴、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4.拓展公共文化建设主体,形成多种参与模式根据增城市的实际情况,可以探索走一条“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发扬”的公共文化建设机制,围绕镇街、村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组织民间文艺演出、全民阅读活动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让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农村居民及各类型的务工人员都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关心公共文化建设、享受公共文化建设带来的好处。5.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随着乡村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和文化资源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政府相关部门要调动文化、体育团体等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地送创新性的文化活动到基层群众中去,让贴近基层群众生活实际的先进文化进入千家万户。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文化产品的购买力度,购买好书、好节目、好电影等,开展一系列高质量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基层建立自己的文化活动阵地,培养自己的文化人才,组织自己的文化队伍,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设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抽纸采购合同范例
- 养殖供货协议合同范例
- 2025年泉州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年新版
- 建设开发合同范例
- 汽车柴油供货合同范例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作文教学实录设计 北师大版
- 农田低价流转合同范例
- 定货合同范例
- 汽车指标转让合同范例
- 槽罐运输合同范例
- 2023年深圳市云端学校应届生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 店铺三年规划
- 2024年员工绩效考核合同3篇
- 地推活动合同范例
- 2023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昆明理工大学《自然语言处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陈义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制度和措施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
- 2024年注册会计师审计考试题及答案
- 小儿急腹症观察和护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