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概述
2006年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主要表现在:会展城市发展会展业的决心坚定,各项措施正在逐步落实,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会展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有所改变,会展业的发展与中国整体经济走向互相促进,宏观发展势头良好,展会数量与质量同步增长。按照2002年展会增长率28.8%、2003年增长率7.3%、2004年增长率8%、2005年增长率6%,推算2006年的增长率约在7%,2005年全国全年展会约在3800个,则2006年度全国各地举办规模以上的展会达4000多个,且展会规模有所提高。比如,上海市2006年度举办254个国际展,总展出面积400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展会面积达1.5万平方米;会议、节庆、赛事活动逐步采用市场化运作,产业特征性初步显现;相关会展经济发展所需的环境要素得到进一步完善。一2006年度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总体而言,中国会展经济在2006年度呈现如下九个基本特征。1.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规范稳步推进与中国整体经济运行环境相一致,2006年度涉及会展经济发展的法制建设环境得到优化。在健全会展行业管理体制、规范招展与办展、办会等经营行为、加强行政监管与协调,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氛围,完善展览业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及规范办展、鼓励有序竞争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宏观政策鼓励发展。中国政府首次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及发展会展业,对会展业的发展实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国家颁布了会展业利用外资的鼓励政策和在CEPA协议中对港澳资本进入内地会展业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从2006年7月开始,实行符合《行政许可法》关于出国展览的新政策规定。进一步营造了会展业公平、透明、有序的经营环境,必将推动会展业的发展。二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为规范会展业秩序,商务部、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依据该《办法》,展会主办方在招商招展时,应加强对参展方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参展项目(包括展品、展板及相关宣传资料等)的知识产权状况的审查。2006年5月29日,蓝天会展行动——2006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年度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蓝天会展行动以宣传保护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为重点,以国际影响较大的展会为重点对象,以知识产权权利人反映强烈的案件为突破口,通过宣传、培训、交流、督察、通报等活动,全面提升了我国会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水平。《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和相关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会展产业法制化的进程。三是在地方法规方面。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会同上海市外经贸委,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实际,于2005年5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了《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这是国内第一个专门针对会展行业的地方性法律规范,标志着上海在会展行业法制规范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了贯彻执行《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加强展览会专利保护,上海在2005年5月还颁布了《加强展览会专利保护实施细则》,同时,还出台了《上海会展业自律公约(试行)》。2.区域合作领域多元,展览经济继续一枝独秀2006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区域合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了多元合作格局。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企业间合作。企业间合作有展会之间的合作和展馆之间的合作两个主要形式。2006年6月,上海、江苏、湖南、湖北、云南、深圳等12家会展场馆的CEO和高管在深圳会展中心签署了“中国展览馆相互推广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展馆宣传、招展、推介和广告合作等方面,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二是城市间合作。继2004年8月2日长春、大连、哈尔滨、吉林、沈阳五城市会展管理部门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东北中心城市会展联盟》,2006年9月,在长沙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中心城市会展工作年会上,50个会展中心城市代表成立了会展联盟。联盟旨在加强城市间的协作,合理配置资源,以提高区域会展经济的质量与效益,规范会展市场秩序。三是区域间合作。2006年10月,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四川福建等省市发起成立了“中国国际展览联盟”,表明区域合作出现了新的动向。四是培训人才合作。为了使会展人才在培训和使用等环节达成资源共享,由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服务中心推出的会展岗位能力证书考试,在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宁波六城市联合展开,采用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实施统一的考试并证书互认。从上述的合作主体,不难发现以展览业为主旋律,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2006年度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中,展览经济一枝独秀现象仍然得到了保持。3.节庆、赛事初成规模会展经济中重要的组成成分节庆、赛事活动在2006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城市节庆活动快速发展,已逐步演化为节庆经济,演化为促进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的节庆产业,成为国家、地区招商引资、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在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民俗节庆。以我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的节庆为主要代表,在各地节庆活动的开展中占有一席之地。(2)舶来节庆。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众多舶来的“洋节”也在我国各城市大行其道,与我国传统节庆一起相互促进,并部分带动了我国传统节庆某些表现方式的改变。(3)主题节庆。节庆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现代主题的元素,使其成为主题节庆活动,与此同时,我国城市节庆的繁荣与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节庆旅游是近几年迅速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与传统的旅游相比,节庆旅游的资源依赖性较小,更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不再像传统旅游那样把旅客排斥在旅游吸引物之外,且牵动效应比较显著,对举办地政治经济社会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代表了现代旅游的一个发展方向。与此对应,为了拉动地方经济,激活城市旅游业,一些传统的节庆在形式、内容甚至举办日期上都进行了改动和调整,使之更符合旅客的口味,同时在原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商品展示和其他经贸活动,这些节庆已不再只属于民俗范畴。广东把高尔夫国际游作为重点推荐的国际旅游项目。据广东旅游局公布的信息,2004年广东吸引了10万人次来打球消费,为广东带来10亿元的市场相关效益规模。(4)综合节庆。许多城市政府为了促进经贸发展,推介旅游资源,以本地的历史文化生物为渊源,新创办了一些节庆活动,包括文艺演出、体育竞技、商贸洽谈、经济文化论坛等多种活动,各类名目繁多的“品牌节日”纷纷走上前台,成为当前我国节庆市场的主力。上海旅游节、大连服装艺术节、潍坊国际风筝会、南宁国际民歌节、中国海南岛欢乐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等节庆活动都是十分鲜明的例子。4.企业经营品牌化、专业化步伐加快展览会的专业化和品牌化进程仍然是2006年以及未来几年中国展览市场发展的主旋律。从总体发展来看,中国展览市场当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展览数量多、国际化程度低、品牌少仍是当前展览市场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众所周知,展览会价值在很大成分上附着在品牌等无形资产中,而且品牌的培育通常需要长时间大量资金的投入,从展览会数量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增长幅度将可能趋缓,市场将进入一个整合期,展览市场逐步由数量型增长阶段向质量型增长阶段过渡,而新的增长形式主要表现为展览会的品牌化发展和规模经营。值得一提的是,由政府和国有企业等机构培育起来的传统“国有品牌”展览会在2006年加快了产权改革的步伐,把这些传统展览会品牌逐步转移到合资、民营以及股份等形式的公司主体中。在这种情况下,确保传统国有品牌展览会产权改革过程中的公平性以及保障展览会产权改革过程中的“国家利益”等问题,已经引起实业界和理论界人士的更多反响和关注。5.会展经济对总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渐趋明显2006年我国共举办各类展览会4000多个,会展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以展览业为例,2006年其直接收入约在140亿元人民币,并由此带动交通、餐饮、通信等十多个相关产业收入1260亿元人民币。据统计,南京市2002年会展业带动经济增长55亿元,2003年会展业拉动经济增长65亿元,2004年为80亿元,2005年为100亿元,2006年达130亿元。成都会展经济的年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过20%,2006年举办大型会展活动20个以上,直接收入15亿元,带动经济增长约150亿元。2006年长春市会展经济的直接收入8.75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78亿元,增速为20%。汇总各项会议、节庆、赛事活动产业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收入将更加可观。以杭州市会议产业为例,2005年该市6家宾馆营业收入8842.3万元,比2004年增加712.3万元,同比增长8.8%,会议营业收入占宾馆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20.49%。举办和承接会议的收入已经成为杭州宾馆、旅行社等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增长点。6.政府主导型会展特征未变,场馆建设温度未降2006年度我国会展活动中政府主导的特征基本没有改变。我们对部分会展主办主体的调查(见表1)反映了该判断。表12006年度会展活动主办单位分布一览表以展会为例,政府型展会中仅商务部参与主办的就有大约30个。其中比较著名的如广交会,在2006年迎来了第100届的盛会;厦门“9.8”洽谈会也将迎来10周年的纪念。此外,上海工业博览会从2006年起升格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表明政府主导型展会将继续获得强大支持。当然一个倾向值得关注,即2007年政府将从直接操作转向购买服务的方式。而节庆活动的政府主导特征将有相当一个延续的时期,原因在于政府对活动的支撑作用以及相关的组织协调特点所致。2006年度,场馆建设尽管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但是各地场馆建设温度未降。据商务部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地已建成展览场馆212个,分别比2001年和2002年增长81.2%和20.5%。总建筑面积达601万平方米,使用面积为37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51万平方米,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33.5%、41.07%和39.6%;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1.8%、145.3%和133%。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正在建设或规划在三年内建成展览场馆的展览面积将超过100万平方米。2006年,东部地区会展场馆建设有降温迹象,不少地区只是延续以前的“二期工程”,但也有新的项目出台,如南京新会展中心。而中西部地区场馆建设热情不减,2006年4月开工的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投资45亿元,占地1240亩,展馆面积10万平方米,将成为我国西部规模最大、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会展场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也于2006年年底动工,总投资70亿元人民币,场馆面积将达20万平方米。德国展览集团规划的武汉CBD会展中心将有3万多平方米的展出面积。我国会展场馆建设总体上已出现“失衡”状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总量“过剩”。尽管中央不断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但是由于已经在建和规划设计的展馆数量与面积仍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以2006年展馆的扩增具有很大的惯性。2006年,我国展览面积有望超过350万平方米。而作为国际上展览业发展最好的国家德国,其全国展览面积仅250万平方米,展馆平均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但我国展馆单馆面积小,80%的现有会展场馆的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二是布局不合理。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会展需求旺盛,展馆供不应求,北京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使用率几乎100%。而相当一部分城市展馆使用率十分低下,展馆闲置率较高。全国绝大多数展览馆平均使用率只有10%左右。三是运行效率偏低。从增速看,展馆的年递增率大大高于展览项目的年递增率。与展览场馆面积急剧增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展览场馆总收入增长缓慢。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1年全国展览场馆收入为16.86亿元,2002年略有上升,达到20.11亿元,2003年全国展览场馆的总收入仅为20.12亿元,与2002年基本持平。但展览场馆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收入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1年以来,年降幅超过25%。许多地方展馆因展览项目少,面临“吃不饱”的困境。长沙、武汉、桂林等地的部分展馆,每年承办的展览项目少,运营效率偏低。7.行业协会作用有所发挥,但地区差异明显行业协会在会展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众所周知,2006年度展览业、会议业、节庆赛事等领域的行业协会纷纷建立。观察表明,其中呈现的特点是展览业协会平稳稍有增加,会议业与节庆协会筹备步伐在加快。行业协会在发挥作用的表现方面因地区而差异相对明显。会展产业发达的地区其协会作用发挥明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产业的成熟度日益提高,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方式、途径和为行业所接受的程度都趋向健康、规范。在行业自律方面,会展行业协会制定规范,公开对社会作出承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自我约束作用。比如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理事会负责制定了行业规范,并于2006年2月1日起试行。该行业规范共有四章二十二条,主要内容涉及行业守则、办展规约和行业管理三个方面。行业规范明确指出: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的所有成员单位和个人都应带头遵守本行业规范。凡在本市范围内从事与会议展览业有关的企业、团体和个人亦应遵守本行业规范。在促进行业发展方面,纷纷出台条例、规章,推动会展行业规范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比如长春市2006年推出了三个办法,即《长春市会展业管理办法》、《长春市重点展会服务规程》和《长春市重点展会评估办法》;宁波市也出台相同性质的办法,如《宁波市城区大型会展活动临时公益广告管理办法》。这些城市、地区的会展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在服务会员方面,不少行业协会根据自身的条件,为会员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以树立协会在会员中的威信,增加凝聚力。成立于2002年4月的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ShanghaiConvention&ExhibitionIndustriesAssociation,SCEIA),由于服务受到会员的认同,截至2006年底,会员单位累计已达409家,且成分呈多元结构,基本涵盖了会展主体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业务领域。协会以服务会展企业为出发点,致力于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构筑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和谐平台,积极发挥“服务、代表、协调、自律”四大职能,协助政府从事行业管理,进行行业协调、行业统计、申报代理、制定行规行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行业统计、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为会员提供信息、咨询、培训、认证、评估、招商、年审等服务,促进了会展行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而有些行业协会在作用发挥上比较欠缺,除了收缴会费、例行性开会以外很少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活动,因此该地区会展活动处于无序的状态之中。2006年度行业协会作用发挥的两极现象较为突出。8.国际竞争在中国会展领域正向广度与深度延伸中国日益成为外国大型展览公司实行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市场。会展企业的竞争不仅表现为中国本土与海外会展企业的竞争,海外会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同样会进一步加剧。2005年8月29日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宣布收购中国国药集团下属公司——国药展览有限责任公司50%的股份,预示着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展览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截至2005年底,德、美、英、日、法、意、韩、新等10多个国家的著名会展公司已经全方位进军中国大陆(见表2)。表2近年来外资进军中国会展市场主要大事一览表外国公司的强势进入,一方面将给中国展览市场带来新的活力。这主要体现在:国外先进的展览理念,成熟的管理经验,知名的国际展览,“以人为本,专业服务”的全新的展览标准等等,所有这一切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展览业的专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必然使中国原有的办展主体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本土品牌展览会的国际化程度和资产价值,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战略合作,将是本土展览公司未来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004年CEPA和2006年WTO的全面实施,使得外资企业对国内会展业的参与热情有增无减。可以说2003年前外资公司是在中国市场“试探”,2004年随着商务部《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出台,多国外资会展联军大举进军中国会展市场,形成“群狼共舞”争抢我国会展市场“大蛋糕”的局面。我国会展业利用外资将从量的迅速扩张转向质的提高,从外延式发展转到内涵式发展,中外合作办展快速递增,外资并购现象愈演愈烈,外资更多进入展馆管理,外资会展企业国内办展规模和质量将提高,国内展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资会展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将不断完善。会展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上,扩大到同更多国家展览强手的合作;在选择合作的内容上,在已有合作办展的基础上,推出定型展会参与合作,移植国外品牌展会落户我国内地;在选择合作方式上,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既有联合办展,也有代理招展,还有成立合资合作公司,转让股份,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合作。值得指出的是,跨国公司收购展会的举措是其总体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励展公司在2006年5月26日收购了美国加州都柏林的当代论坛公司,励展的生命科学和健康集团将由2004年举办两个展会的能力一下增加到2006年的11个,奠定了其在医疗卫生和生命科学领域内的优势地位。9.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尚在建立之中与中国会展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中国会展人才的短缺,它已成为中国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自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之后,会展人才培养问题已经被提到战略高度上。为此,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高校纷纷设立会展专业(方向),开设各种培训班,会展教育和培训市场呈现出一股热潮。2002年来政府、高校、协会、国外教育机构与团体以及公司都纷纷涉足会展教育和培训领域,形式多样,会展教育、培训、理论研究、会展传媒等已逐渐进入一个发展期。例如:在上海市人事局的支持下,上海会展览行业协会经与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上海世博人才认证中心合作,在行业内启动了对会展人才的认证工作,共同开发和推出《上海市会展管理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证书》。2006年6月11日,“会展管理认证授证仪式暨新闻发布会”首批认定了“高级会展师”31名、“会展师”19名,这是中国会展经济展览业在专业技术水平认证工作上的一个新起点。然而,截至2006年,中国会展人才的培养机制、体制尚处在建立状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低端徘徊。会展、会展业以及会展经济的内涵认识不清晰,会展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呈何种关系探讨未深入,对会展经济内部要素构成研究欠具体。如此现状难以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二是学科建设未达成共识。正因为理论先导相对薄弱,也部分导致学科体系建设处在百家争鸣之态。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和相关选修课程体系未建立起来,多数院校的会展人才培养可以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三是官、产、学尚未联动。政府呼吁加快人才培养,纷纷出台政策;业界一方面需要人才,一方面又苛刻吸纳和使用人才;院校多在“闭门造车”。三者的联动沟通机制没有建立,是人才培养的瓶颈所在。二中国会展经济市场竞争结构的基本判断对于会展业来说,由于其固有的场地规模和规模经济性,展览公司或者展览中心通常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生存。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公司和场馆的数目较少,其市场特征基本类似于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规模、水平在各地区很不平衡。像香港、上海、北京等局部地区会展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历程,并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而且规模逐步扩大,场馆建设日臻完善和专业,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且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总体水平已经初步接近国际上会展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水平。但是,内地大部分地区会展活动还刚刚开始,会展业总体上存在场馆规模小、配套服务水平低、品牌展会缺乏、专业人才缺乏、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中国的会展业处于发展的初期,而且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主导色彩浓,场地经营高度一体化,行业协会作用还很弱。从场馆经营角度看,在一般省市内部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在某些省市则形成垄断市场,各个展览中心独占地区市场。比如,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上海近300个展览会的90%以上是集中在五大展览馆内举行的,上海展览中心、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和世贸商城五大场馆构成了区域内的寡头竞争格局。从展会角度看,2006年全国范围内所收集的数据(见表3)表明,经UFI(国际展览业协会)认可的中国大陆的展会共43个,港澳地区16个,台湾地区3个(见图1~2)。表3UFI认可的展会一览表续表3续表3图1UFI认证的中国展会分布图图2大陆地区展会分布图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有国际影响的大型展会还很少。展会组织者等经营主体构成的市场呈现出寡头竞争形态。因此,我国会展市场在总体上呈现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三会展场馆寡头竞争市场结构特征观察2006年度的特点,会展场馆寡头垄断者的市场行为呈现典型的互相牵制和非价格竞争两个基本特征。以互相牵制的行为特征为例,会展场馆的寡头垄断者都是寻价者,他们对于自己所提供的场馆有定价的能力。当然,因为市场有数个场馆供给者,加上不同规模的场馆都是近似的代替品,所以他们的竞争行为会互相牵制,并对其他场馆的竞争行为的反应较为迅速而敏感。例如当某会展中心通过降低场地价格来竞争,其他场馆也会立刻反应采取同样的降价手段,否则他们便可能会失去市场的竞争力。在寡头市场中,我们观察到,2006年度中国会展经济产业中的场馆中心公司存在三种定价策略:即价格刚性、价格协议和价格领导。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价格协议很难观察得到。价格刚性:在寡头垄断下,没有一家公司能在价格战中得益,所以场地的租金相对较稳定。上海区域内,五大场馆的任何一家企业的价格举动,将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场馆的价格决策。表4中是上海两年来场地租金的情况,在该地区已经形成了价格刚性。表4上海场馆参展费用一览表价格协议:如果场地租金真的要有所调整,例如因成本上升而调整价格,各寡头垄断者可能会一起协商新的价格。这一现象不能从报刊媒体等公开渠道获得,但是,从场馆价格的刚性上也可得到印证。价格领导:指寡头垄断者之间有价格协议,但价格的变动存在着价格领导的现象。通常最具实力的场馆公司是领导者,当他改变租金价格,其他公司会立即紧随。2004年,刚刚接管经营权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率先实施内外价格并轨,在会展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价格领袖地位将在这一举措中得到检验。我们观察广州国际美容节的参展费用可以有所验证(见表5)。另一种竞争行为是非价格竞争。由于寡头垄断者不会贸然改变场地价格,于是多倾向使用一些非价格方式来竞争。如会尽量利用完善会展服务,专业化的会展和品牌会展制造差别,以维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表5广州国际美容节参展费用一览表续表5中国会展业除了寡头行业之间的合谋外,行业协会也有类似的行为表现。有的地方性和行业性协会在某产品市场或某地域性市场上拥有组织垄断权,最容易达成垄断性合谋。我们对中国机械行业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12场展会的主办单位所作的统计表明,展会主办者是行业协会的有11家,列入支持单位的1家,其行业垄断性特征最为明显。当然,本报告对这一现象本身的合理与否不作评判,仍将在进一步观察以后再分析。但是,我们由此从一个机械行业展会的侧面就能够了解中国展会市场结构的特殊性。而一些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作主题的节庆活动,它们的组织者也是以协会为主。四会展企业竞争差异化特征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以某种方式改变那些基本相同的产品,以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偏好。按照产业组织理论,产品差异是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要素,企业控制市场的程度取决于它们使自己的产品差异化的成功程度。企业对于那些与其他产品存在差异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构筑了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或行业的壁垒,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企业在形成产品实体的要素上或在提供产品过程中以及在提供服务的形式上,造成足以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和服务以吸引购买者的特殊性,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偏好和忠诚。这样,产品差异化不仅迫使外部进入者耗费巨资去征服现有客户的忠实性而由此造成某种障碍,而且又在同一市场上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以产品差异为基础争夺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综观2006年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特点,会展企业实施差异化所采用的方式大致可归纳为:深度研发策略、独特地理策略、整合营销策略和优质服务策略。1.深度研发策略会展企业为使自己的会展产品区别于其他地区和公司的同类会展,建立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通过研发从而使会展主题、定位、模式、内容等方面发生改变,不断推出新的会展活动或者使原有的活动以新的主题形式呈现出来。2.独特地理策略会展业的发展依托于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以及城市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场馆和城市,由此带来位置和运输上的好处,这种地理差异对于会展节省成本、广揽顾客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特殊地域风情形成独特的人文风情,对举办会议和活动具有相对不可替代的地理、人文优势(见表6)。达沃斯、博鳌等论坛的兴旺依赖的就是这种地理、人文的结合优势。2006年度节庆、会议活动应用地域特征性的方法比以往更为明显,如杭州打造“休闲之都”。表6桂林、哈尔滨、杭州、重庆、大连节庆活动一览表续表63.整合营销策略会展公司可以通过广告、销售宣传以及公关活动给参展商和消费者留下好的印象。从参展商对不同招展手段的有效性认知度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会展公司在整合营销上的效果,如图3~5所示。图3全部参展商对招展工具有效性认知调查图4国内参展商对招展工具有效性认知调查图5海外参展商对招展工具有效性认知调查从总体看,参展商对参加贸易展览会和人员推销的认知程度最高,此外对网上媒体推广、报刊广告、电视/广播广告和公共关系也有较高的认知度。4.优质服务策略服务已成为会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公司和展览场馆可通过训练有素的职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提供相关的配套展览服务等,满足参展商和消费者的合理的差异需求。事实上,许多消费者和参展商不仅乐意接受优质服务,而且愿意为会展服务中包含的信息和训练支付费用。会议和节事活动的参与者更是主要为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 打印与艺术品创作的数字创新与展望考核试卷
- 摩托车的品质与销售价格考核试卷
- 合成材料制造对于化学工业的改进与创新考核试卷
- 创业空间激发创新创业潜力考核试卷
- 店铺转让合同模板(一)
- 交警个人总结
- 清理垃圾施工合同范例
- 灯品合同范例
- 特殊教具采购合同范例
- DB62∕T 4339-2021 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指南
-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课堂PPT)
- 小学到大学英语词汇表
- 2015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归纳和总结
- 仓丰220kV变电站11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三措一案
- 砼检查井自动计算表格Excel
- 宝洁公司组织结构
- 第10章结构动力计算基础
- 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 心肌细胞膜电位(静息电位)
- 散货船设计计算书——船舶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