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湘旅游文化教学中研究汨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_第1页
在湖湘旅游文化教学中研究汨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_第2页
在湖湘旅游文化教学中研究汨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湖湘旅游文化教学中研究汨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在湖湘旅游文化教学中研究汨罗龙舟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

具有浓厚汨罗地方特色的龙舟文化在不断开展、演变过程中,巧妙地将龙、龙舟、竞渡、端午、纪念屈原等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使龙舟竞渡这一传统的民间纪念性活动获得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奋争拼搏精神和浓郁的民族节日氛围等文化因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湖湘龙舟文化旅游资源。

一、美丽的古老传说

龙舟文化的起源本身就蕴含了丰盛多彩的传说故事。相传,屈原投江的消息传出以后,当地的老百姓都争相划着渔船去抢救,并且将糯米团抛到江中吸引鱼虾,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于是才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现在还有这么一首龙舟号子流传于汨罗江边一带:“杉木船子溜溜尖,龙船划向前。三闾大夫是屈原,投江在今天。我和你来划龙船,河里捞屈原。粽子撒到深水里,捞了两千年。〞当时,人们捞了三天三夜,并没捞到屈原,其尸体已随江水飘到洞庭湖内,洞庭湖里的龙王爷被屈原的精忠爱国之心所感动,于是施神威发大水,将屈原的尸体送回汨罗江边的三尺墩上。从此,每年五月,汨罗江就有自西往东、从下游往上游倒流30公里的奇观。又传屈原的尸体被送回到汨罗江边后,头部已被鱼虾吃掉一半,他的孝女女《《为他配上半边金头,将其葬在汨罗江上游江边的汨罗山上,至今仍流传着“九子不能葬父,一女打金头〞。不久,反对屈原的一些贵族们欲掘屈原之墓,以鞭其尸。女《《闻讯后,以罗裙兜土赶做疑冢,当地老百姓也赶来帮助,一夜之间筑成了十一座大坟,使反动贵族们难辨真假,只好作罢。

二、独特的民俗风情

到底是端午节里巧遇屈原殉难,还是屈原殉难造就了端午节,正如龙舟竞渡的起源问题一样,恐怕只有学界才去计较。从此之后,在老百姓的心理,屈原投江的这一天,就是端午节,就是纪念一个维护正义、热爱家邦、体恤百姓的人民英雄的日子。也因此,汨罗江一带的老百姓把一年一度的端午划龙舟看得特别重。这里有句俗语叫“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一年田没种好是小事,但倘假设这年划龙船输了,那么是很不光荣的大事。这里家家户户几乎每个成年男子都有划龙舟的经历。

当地还流行一种“偷木〞的奇特风俗,认为造龙舟所选用的木料,以偷来的为最上乘,用偷来的木头造龙舟,比赛时才划得快。因为当地人认为,是偷的东西势必有人追赶,偷者就会使劲逃,追与逃的过程中,最终会逃走,就意味着这种木头制的船会划得快。所以,在决定打造龙舟后,首先就是策动偷“龙骨木〞〔龙船的底茎〕。当地村寨派出有经验的长者,深入深山老林“侦探〞,选好适合做“龙骨〞的树,打上记号,次日带着一班人马,携带祭祀品,砍伐这株“龙骨树〞,斧响树倒,七手八脚剥完树皮后,燃放鞭炮,一声“哟嗬〞,将系好的大杉木拖下山。如果山民们发现,追赶的人越多、越快,预兆要制造的龙舟越桔祥快速。

此外,在端午节,汨罗江一带的人们除了进行龙舟竞渡之外,还有喝雄黄酒、挂香袋、悬艾叶、吃粽子等习俗。在汨罗江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门缝里,菖蒲青剑吊花窗。挂香包,呷雄黄〔酒〕,老班子笑,后生子忙,一忙忙滚哒汨罗江。这也端阳,咯〔那〕也端阳,俏妹子眼望哒龙船上,端阳里选情郎。〞这唱的就是悬艾叶、挂菖蒲、饮雄黄酒、挂香包、会情郎等民间风俗。菖蒲和艾叶都含有芳香性树脂和挥发油,它们的特殊气味使蚊蝇不敢接近,因此人们常在端午节将菖蒲、艾叶挂在门旁。“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端午佳节亲人团聚时,都要喝一杯雄黄酒以示庆贺。还以五色线系香包挂于小孩胸前,可以驱邪恶,保安全。所有这些风俗,都体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至今仍很流行。

三、丰盛的艺术形式

两千多年以来的龙舟竞渡过程中,诞生了一系列歌谣、鼓乐、诗词、对联、绘画、雕刻等艺术作品。尤其是咏龙舟和纪念屈原的诗词歌赋、对联文章多不胜数。其中驰名的文章有?屈平列传》?吊屈原赋》,唐诗有?竞渡歌》?岳州观竞渡》,较典型的民歌和鼓乐有湖南的?龙舟歌》、湖北秭归的?招魂曲》,反映龙和龙舟竞渡的驰名的绘画艺术作品有北宋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和元代王振鹏的?金明池龙舟图》,以及长沙楚墓出土的?龙凤人物帛画》和?人物御龙舟帛画》,龙舟雕刻及纹饰有整木龙头和先秦“铜鼓船纹〞出土文物等。此外,古朴的祭龙仪式,驰名诗人的吟诵,九龙狂舞,高跷和故事表演,彩船抛粽等等,无不令人耳目一新。

四、浓郁的宗教色彩

纪念屈原说成为了共识后,龙图腾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逐步演变为正式的宗教祭祀等活动,示例岳阳历年来几乎每一次举行的大型龙舟活动,龙舟“朝庙〞〔屈子祠〕都是一项不可短少的内容,还有龙舟文化中请泥神、祭龙头、偷木、抢青、龙船菩萨、龙船庙、龙舟下水时请道士念经、龙舟赛前晚请巫师作法等等,都属于图腾崇拜影响下的宗教范畴。

五、独特的制作工艺

龙舟竞渡的风俗形成之后,汨罗江畔的人们为再现祖先们当年鼎力拯救屈原的情景,历来使用当地传统捕鱼的“渔划子〞和打草、运货、渡人的“板划子〞,临时装点成龙舟,加入竞渡。后来洞庭湖水域才有龙头凤尾专供竞渡使用的正式龙舟。现在的龙舟赛船根本上由统一的龙舟公司制造,比拟的整齐划一,但最有特色的还是汨罗民间的地方赛船。这种赛船一般是以村或是家族为单位建造的,所以船的大小和长短不一,式样和花色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参赛人数也不同于国家竞赛22人的硬性规定,而是30几人甚至50几人不等。而最独特的还是它渗透着当地原始巫术和神奇色彩的制作工艺。

首先是选材。龙头龙尾要用樟木造〔当地人认为樟木是神木,有灵气、能通神〕。龙身即船体要用优质杉木打造,轻巧而又快速,而且如前所述,这种树木不能采本村的,要到外村去偷,有默契的外村村民得大声叫喊追赶,却又不能真的追上去逮着。接着就是造船,当地人称之为“钉船〞。在动工之前要选好日子、请好工匠、选择好场地。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左右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请了当地比拟有名的工匠做“掌墨师〞〔即为头的工匠,相当于总项目师〕,在宗庙祠堂里或是公共的晒谷场等比拟大的地方准备打造龙舟。之后就是正式动工了,在当地称为“伐木〞仪式。动工仪式要放很多鞭炮礼花进行庆贺,东家或主持人打了礼金红包给工匠,掌墨师口念祭词,接着安顿工匠做底、龙头、龙尾、橹等活,各司其职,就正式开始干活了。龙头要用樟木精雕而成,大小长短与船身配套,龙头颈部雕有一个上覆木盖的空洞,类似菩萨“肚藏〞的结构,俗称为安口藏或龙口,里面须放大米、茶叶、木炭甚至碎银子。另放两张红纸片,注明龙舟打造的日期、主持人姓名等。还要放三味中药:蝉壳、钩藤、连翘。蝉壳喻龙舟轻如蝉衣,钩藤表示龙舟头、体相连,连翘那么预兆连连获胜。龙头雕好后要举行接龙头仪式,从雕匠家开始,一直到龙头安置在新船头上,一路铳炮喧天,锣鼓欢鸣,人龙相随,热闹不凡。龙尾类似橹,以两条长3米,宽4厘米的楠竹片装点成凤尾,故称“龙头凤尾〞。相传当年屈原投江之后,他的女儿女婿加入了江上的救捞,终日坐在船尾用竹片划水演变而来的。楠竹片还要用红油漆涂成一点一点的红斑,象征当年女婿用竹片划水磨破了手指,血染在竹片上。龙船船身以精致杉木打造,宽以能坐两人为限,首尾窄,腹部宽,长度视划船手多少而定,舱面一根龙骨木贯通前后,用横木隔装成假设干个小舱,底成鸡胸状,以利破水,表面涂之以漆,成黄、红、蓝、黑等,再用不同颜色划出鳞片,称黄龙、黑龙等。中部交叉立两根木杆称“将军柱〞,一根粗大的缆绳穿过将军柱的交叉部位系于船的首尾,再用两根木棒分别于将军柱的前后将缆绳拧紧,使船身如紧绷的弓弦,将军柱上和缆绳上挂满了彩旗,彩旗上大书某姓或某龙。打造龙舟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禁忌,如不许女人小孩进入工场等。船造好后要举行“关头〞仪式,即竣工仪式,首先把香烛、供品等放在预先准备的桌子上,鞭炮齐鸣,由当地有威望的老者主持,在雕造龙头处举行祭龙头仪式,为龙头开光〔即点睛〕,俗称“关头〞。抓一只雄鸡,把鸡冠掐破,把鸡血滴在龙船的各个部位,并把事先预备好的三尺三红布〔当地人认为红布有避邪和象征吉利之意〕挂在龙头上,称为“挂红〞,接着掌墨师念祭词,唱赞歌。祭词大致是祭祖先、祭祖师鲁班,祭五方〔即祭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