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廖志文
粤教版必修三教材分析与教学指导
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廖志文
第一单元
本单元包括参考阅读、活动指引和点击链接三部分。
参考阅读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黄山记》以优美的自
然风景为载体,向读者详细介绍了黄山的自然景物,同时又对现代社会的优越给以热情的歌
颂。《巩乃斯的马》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以
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诉世人,将自己融于自然,自己的心灵就会像美丽的瓦尔登湖一样,生
活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而又不苍白。
本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木单元的学习,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的美
好情感,提高感受和欣赏自然的能力水平;
2.掌握各种描写技巧,学习游记体裁的写作方法;
3.品味优美散文的精彩语言和片段。分析优美语言之所以优美的原因,了解修辞手法在
语言表达上的作用,并针对优美语段加强诵读。
单元活动建议:
•、开展研究性学习
(1)研究课题:走进自然
(2)研究对象: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虫鱼鸟兽、风土人情……
(3)研究过程
1.确定研究小组。将全班同学分成儿个小组:
自然风物生存状态研究小组:了解本地最具特色的自然风物的现实状态。
人与自然研究小组:-花-草、一山一水、・鸟一兽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经济与自然未来研究小组:走进大自然,用你的调查判断社会经济对自然产生的影响。
关爱自然研究小组:有多少绿色可以重来,有多少关爱值得期待,身边何时不见了自然
的呢喃。给身边的物种排排队,有多少失去和即将失去的,它们的变化会给你带来不适吗?
2.各个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式、研究时间、研究措施、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等等。
课题的研究,要从明确研究目的入手。研究中学生眼中的自然,就是要了解中学生对自
然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自然美、感受自然美、歌咏自然美的能力,使学生能够
把自然美和人文结合起来。
研究方式主要是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等。
研究时间为课外。
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小论文交流,歌颂身边自然风物的散文展示,自然风光摄影图片
展览,“关爱自然从身边做起”主题演讲等。
3.研究准备。
进行研究培训,聘请辅导老师,阅读有关的书籍——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调查方面的
书籍,制定各种表格……
4.研究开展。
研究措施:到野外考察,感受自然风光: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咨询有关专家;收集
相关图片和影视资料等。
对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结论,结集向全校展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把成果向社会展示。
二、还可以开展其它活动。
L组织朗诵会:选派同学朗诵本单元三篇课文的精彩段落,或选择较为优秀的描写自
然风光的名篇名段,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情感交流;
2.举办演讲竞赛:围绕“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情感”等话题展开演讲;
3.故事大观园:讲讲身边发生的或听到的有关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爱恨情仇的故事。
教师应注意将各项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使各个环节有序而丰富,同时指导学生积
累活动的素材与成果。
第二单元
本单元学习科学小品文。
本单元围绕“科学改变世界和人类”这一主题,选编了五篇科学小品,其中包括《说数》、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寂静的春大》等三篇“基本阅读”和《这个世界的音乐》、《足
不出户知天下》等两篇“扩展阅读”。这儿篇课文,让我们看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和科学智慧
的光辉。首先,它从正面展示了科学的伟大力量,如《说数》通过数的发展史展示了科学智
慧在开拓人类知识领域方面的巨大作用,展示了人类智慧对宇宙规律永不停歇的追求:《奇
妙的超低温世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举例说明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奇的超低温现
象,展示了科学在探究自然奥秘方面的无穷魅力:《足不出户知天下》则以乐观的态度,阐
述了信息高速公路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方面的美好前景。其次,它从反而对科学的影响作出
了深刻的反思,如《寂静的春天》说明“污染”是人类对环境的“最可怕的破坏”,审视化
学药品滥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这个世界的音乐》通过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
人类、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阐释人与万物生命中创造本能的同一性;两篇课文都对人类自
以为是自然万物的主宰的傲慢心态进行了批判。这两个方面一正一反,构成了目前人类对科
学的辩证认识与思考,表明人类社会单纯地偏向任何一面的行为都是片面的。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让学生更多的阅读一些科普作品,从
而培养科学兴趣,增强科学素养。
2.理解并掌握科学小品文的一般特点,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抽象的事理。
3.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科学改变世界和人类”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
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有用的信息,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提高科普文章的阅读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三单元
本单元的文体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这些文章取材广泛,风格各异。鲁迅先生的《药》
是冷峻地描写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以“弓I起疗救的注意”。法国作
家莫泊桑的《项链》是幽默地叙述小人物的梦想与追求,表现出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和不切
实际的爱慕虚荣的批判。刘心武的《等待散场》和德国作家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的《差别》
则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和小故事来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孙犁的《荷花淀》是诗意地
抒写战争中普通人家的家国情怀,在作品中,“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
达到了“完美统一”。王蒙的《春之声》借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
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这些作品,往往都截取横断面来表现生活,迅速地把握时代脉搏,“以
局部透视整体,于瞬间凝结永恒,以简单显示丰富”。阅读这些小说,就要随同作者去走进
不同的时代,去认识时代风云变化中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去感受平凡人物丰富敏感的
内心世界。
本单元选编了五课共六篇文章,文体是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学习本单元,要掌握短
篇小说的阅读方法。阅读短篇小说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分析情节2.分析环境3.分
析人物4.分析主题5.分析语言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好二个目标。
一是阅读与鉴赏整体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
情。
2.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
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十:富的语
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枳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二是小说阅读探究目标
1.在了解作品写作的社会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情节结构,剖析作品塑
造的艺术形象,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
染力。
2.紧扣小说体裁特点,通过对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分析,了解作品的倾向性。
3.r解课文线索设置及其在结构安排、表情达意上所起的作用,学习课文综合运用人
物描写手段刻画人物形象、通过环境烘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表现主题的方法。重点是把
握巧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领略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
4.在阅读活动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进行再创造,进而加
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阅读兴趣。
第四单元
这个单元学习唐诗、宋词、元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遗产
中的瑰宝,它们共同涵养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和情趣,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成为了古代诗歌艺术高度成熟的硕果,她继
承和完善了五言、七言古体诗,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格律体,扩大了诗的发现力,佳作
纷呈,名家辈出,把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极致。清康熙年间由彭定求等人编写的《全唐讲》
共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多人,但这还只是一部分。除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
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其他无数诗人像漫天星斗。
唐代诗歌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大致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
期。
人称“诗佛”的王维、与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清新、淡雅、恬静,长于
写景,如王维的诗就有“诗中有画”之称。《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表现了清
幽明净的自然美,格调清新灵动,富有生活气息。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
境界。人称“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与高适、岑参等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他们
的诗歌描写塞外奇异的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的精神和他们征戍生活中复杂的情感,充满
「浪漫色彩。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将边塞特有的景观和将士的豪情结合在一起,色
彩效果与英勇顽强的士兵形象交相辉映,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古战场图,气象
雄浑。有“诗圣”之称的杜甫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而达到了空前的高
度。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到衰这个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被称为“诗史二
其诗句含蓄蕴藉、凝练准确、形象生动,加之忧国忧民的情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
格。《登高》写作者登高望远的感慨,抒发了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郁闷和悲哀,全诗感情
沉郁苍凉,境界雄浑开阔,形式上也达到了律诗的颠峰,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传世之作。刘禹锡的诗以雄浑爽朗、清新自然著称,下人誉为“诗豪”,《石头城》全诗用自
然景物烘托石头城,用自然界的永恒来反衬石头城的变化,喑示王朝的变迁,以凄凉的基调
寄寓国运哀微的感慨。李商隐的《无题》诗音调和谐婉转,对仗工整,遣词用字十分讲究,
形成了他独特的典雅华丽的风格。《锦瑟》是最为人们喜爱的•首诗,具有别具,格的特殊
感染力,人们深为诗歌塑造的艺术境界及情调氛围所吸引,深为诗人那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
现方式所赞叹。
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是继承屈原之后的又一个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诗中那生动、
明净、华美、自然的语言,天衣无缝的夸张,奇特的想象以及动人的神话、传说的运用,形
成了他“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高峰。《蜀道难》是一篇体现了李
白枳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杰作。此篇以飘逸奔放的语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地山川的神奇
壮观,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惊人的艺术技巧。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中
唐的最高成就。他的诗平实浅显,通俗易懂,音律和谐,抒情诗意随笔到,情真意切,叙事
诗形象生动,描写细致。《琵琶行》是一首体制宏伟、艺术精妙、在我国诗歌史上极为罕见
的长篇叙事诗。
宋词、元曲是古典诗歌的变体,分别是宋元文学的主流。北宋初期,晏殊、欧阳修等均
有创作,但仍因袭五代余风,北宋中叶,词的创作得到发展,题材不但扩大,风格逐步提高,
最后和诗文一样欣欣向荣起来。词起于唐而盛于宋。南唐后主李煜,以惨切的遭遇和深邃的
家国之思,扩大乐词的内容,加深了词的意境。《虞美人》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词至柳永一变。柳永是北宋的第一个专业词人,是“婉约”词派的早期代表。他用铺叙
的手法写复杂曲折的情志,变小令为慢词,为宋词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的词善于由外界
景物的感受写到内心世界的抒发。《雨霖铃》就把冷落清秋景色和“自古伤离别”的多情紧
密地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境界,从而更为缠绵俳恻地表达了离别情绪。
词至苏轼又一变。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才气纵横,作诗文之余,而作
词曲,创立/“豪放派”,扩展了词的领域,使词和诗一样可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词的
诗化和散文化是他的大胆尝试,他的词语言清新朴素,流利畅达。他最善于把写景、抒情、
议论熔为•炉,结构动荡跳跃。《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
志未酬的感慨,是豪放派中的杰作。
李清照是南宋词人的杰出代表。她的词婉约清新。她只是把•些寻常的习用语,随手拈
来,度入音律,炼句既精巧又平淡自然,表情达意都能曲尽其妙。《声声慢》表达词人晚年
寡居时的孤独、凄凉的生活感受,作者用巧妙自然的铺叙手法,把情和景概括得极其突出和
深刻。
豪放的风格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辛弃疾是一个以气节自负,
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的爱国志士。他的词豪放遒劲,慷慨纵横,以其强烈的政治热情、
豪爽的英雄木色和充沛的创作才力,多样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词的境界,唱出了处在民族危
难当中的一个英雄豪杰人物的奋发激热的情怀,使词这一种文学形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
量,这也是辛弃疾的词不朽之所在。《永遇乐•京u北固亭怀古》交织这深沉的时代悲哀和
个人身世的感慨。
婉约派在南宋中期以后也有长足的发展。以姜夔等人为代表。姜夔宗周邦彦为师,其词
讲究音律,锤字炼句,又以清刚、高雅、峻峭胜之。《扬州慢》描绘了经过战火洗礼的萧条
景象,抒发心中的万端感慨,寄托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元曲在文学史上是与唐诗、宋词相提并论的,是元代文学的主流。就地域而论,有北曲
和南曲之分;就使用而论,有散曲和杂剧之别。散曲没有故事情节,只是抒发诗人的情感,
适用于清唱。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只是一个曲牌,如《蟾宫曲•叹世》《四块玉•别
情》。套数又名套曲,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连组成一套叫做套数,全套无论长短,都必
须一韵到底,曲子排列有一定的顺序,如《哨遍•高祖还乡》。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注意不同作家作品的时代特点,初步领会到不同时代产生的不同情味。《从军
行》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充满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昂扬之气;《登高》是唐代由盛转衰
时期的作品,其中充满了愁苦的味道;陆游的《15愤》是南宋时期民族处于苦难之中的作品,
基调悲愤。
第二,要分清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的体裁特点和流派风格。如唐诗有律诗、绝句、
乐府等,还有山水田园、边塞等分别,词有豪放与婉约之别,曲有散曲和杂剧之别,散曲又
有小令和套数之别,掌握了这些特点,便于我们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思想。
第三,学会反复吟诵作品,熟读背诵,展开联想想象,探究诗歌的意境,掌握诗词曲中
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第四,本单元“点击链接”中的《中国古典诗歌》《诗诃格律》初步介绍r中国古典诗
歌的发展历史利一些基本特征,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结合实例来加深理解。
第五,本单元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平时要抽时间阅读这些作品,最好能多背诵一
些,提高自己的古典诗歌方面的素养。
鉴赏知识指导
一、关于格律诗
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其字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如果有变化,也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格律诗常见的形式有律诗和绝句’词曲每调的字数、
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则,也可以称为格律诗.格律诗对格律要求十分严格。它的基本条
件是:一是每个句子都要讲平仄;二是如果是律诗要运用对仗;三是绝句和律诗的句数和字
数都是固定的,律诗一般为八句,超过八句的叫长律,也叫排律。如果是五律就是每句五个
字,每首八句,如果是七律就是每句七个字,每首八句;绝句必须为四句,如果是五绝就是
每句五个字,每首四句,如果是七绝就是每句七个字,每首四句。一般情况下,格律诗的一、
三、五字平仄不论,二、四、六字平仄分明。此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是要讲究对仗的,且
一联中出句和对句须平仄相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出句须平仄相粘。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古体诗,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杜甫《羌村三首》)
〔七言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兵收复河南河北》)
用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等名称
近体诗(形成于唐)(绝句]五言绝句(王之焕《登鹳鹊楼》
中«1七言绝句(王昌龄《从军行》)
国
古-律诗(五言律诗(王维《山居秋暝》)
典
诗I七言律诗(杜甫《登高》)
歌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蟾宫曲•叹世》)
曲(又称“词余”兀I套数(散套《哨遍•高祖还乡》)
、戏剧f杂剧
t传奇
三、怎样鉴赏古典诗歌
(1)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江月去人只
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
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
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
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
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如“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榔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
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
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
字来.
(2)修辞手法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
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
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
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
《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令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
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
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
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
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
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
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
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
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
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认识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
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麻酒临江,横槊曹公”(元
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江东弟子今
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
史之必然。
(3)表现手法
衬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如“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
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今夜韩州
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
泪痕干”(杜甫《月夜》),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如“风急天高
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联想: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
典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
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
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匕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
的思维过程。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
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
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鸿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I繁荣和最
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
史思考。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
和感情。如“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
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都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
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
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想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
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
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
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卜里,尽算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卜里”引
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茸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
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匕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
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
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
依依不舍。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个方面以达
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II凝
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
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
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种情趣。如“沙
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
句景物的“静”。
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
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
树的娇美形态。“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洗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
■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直接抒情: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如“白II依
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
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
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间接打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
然景物抒发感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如“•树
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II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1.关于词
词,诗歌的•种,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
余”、“曲”、“曲子词”、“曲词”、“乐府”、“乐章”、“歌
词”等。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和长调(91
字以上)三大类。按词的段落的多少分类又分成几种:全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词”,二段的
叫“双调”,三段的叫“三叠”,四段的叫“四叠”。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从上
片到下片讲究衔接贯穿,意思前后相承,叫“过片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换头”
或“过变依照已有的词调写的叫“填词”或“依声填词”,自己谱曲自己写词的叫
“自度曲”,《扬州慢》属后一类。词常见有“令”、“引”、“近”、“慢”的分别,
“令”即小令,“弓I”是正歌之前引歌,“近”又称“近拍”,相当于“引”,“慢”是慢曲子
的省称,指节拍较慢,声调延长。慢词的字数较令、弓I、近的词字数要多些。宋代词风可分
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
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
派以苏、辛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
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明张,挺:“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祯加以补充道:“仆谓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见《花草蒙拾》)这些从宏观角度概括宋词中两种
主要艺术风格,而以秦观、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分别为其代表作者。两种概念本身有着相
当的模糊性,两者相互关系也是辩证的,并非壁垒分明。宋代词人之分派乃后人参照其代表
作品的主要特色而作大概的归纳,不是说其作品都是清一色,不妨碍他们创作或欣赏多种艺
术风格,尤其大作家往往是多面手,更不是说婉约、豪放之外,词坛别无其他艺术风格存在。
“婉约”一词,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别言之:“婉”
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
对立。“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
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
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
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北宋中期时
人曾说:苏轼的“以诗为词”为“要非本色”(见陈师道《后山诗话》);秦观“诗似小词”,
苏轼“小词似诗”(见《王直方诗话》)。“本色”“小词”之论当属婉约派的主张•,李清
照“别是一家”说中认为只有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始能知之”(《词论》),反
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约一宗,虽然贺铸以至李清照都有并不婉约之作。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
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
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
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
风雨)及宋末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
去体味。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已见
豪气。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正式高举豪放旗帜
的是苏轼。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
聊发少年狂)词中抒写自己“亲射虎,看孙郎”的豪迈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的壮志,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及“看试手,补天
裂”(《贺新郎》)等“壮词”先后映辉。
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然而可
以看到,苏轼的审美观念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淡妆浓抹总相宜”,“端庄杂流丽,
风健含婀娜”。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
总之宋词中婉约、豪放两种风格流派的灿烂存在,两者中词人又各有不同的个性特色,
加上兼综两格而独自名家如姜夔的“清空骚雅”等等,使词坛呈现双峰竞秀、万木争荣的气
象。还应看到,两种风格既有区别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上乘词作的风格即有偏胜,往
往豪放而含蕴深婉,并非一味叫嚣,力竭声嘶;婉约而清新流畅、隐有豪气潜转,不是半吞
半吐,萎弱不振。辛弃疾《沁园春》云:“青山意气峥嵯,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董士锡说
秦观词云:“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介存斋论词杂著》引)冯煦《六十
一家词选•例言》说:秦观、晏几道“谈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刘过词为辛弃疾词“附
庸”,“然得其豪放,未得其婉转”.可见峥嵯生妩媚、平易清浅而深致永味,乃辛弃疾、
秦观等豪放、婉约词的极致。
教材分析
山居秋暝
一、语篇整体赏析
这首山水名篇.,通过对秋天薄暮景色的描绘,展示出和平、美丽、恬静山村的无穷魅力,
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
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
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既点题,又反映了诗人的•种审美感受。山雨初霁,万
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清幽
明净的自然美啊!诗人自己也是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
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
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歌笑语,那是一些无邪的姑娘
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
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
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纯
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HI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
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
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
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
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明月、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
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
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
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
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发现诗人的人格美和•种理想中的社会之
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
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二、写作特点赏析
1.动静结合,诗中有画。苏轼说:“味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
本诗就是“诗中有画”的一个典型例子。首联点明了季节(“秋”),时间(“晚”),
地点(“空山”)、天气(“新雨后”),为画面定好了基本色调和轮廓。“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卜渔舟”两联的景物描写,动静相衬,视听相兼,俯仰结
合,具备了画的各项要素,的确具有画的特点,写出了山居民间日常生活图景,不但画意
盎然,且洋溢着诗人陶醉其中的愉悦之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2.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王维在音乐方面有极高造诣,他的诗也有音调和谐、节奏
铿锵,富于音乐性的突出特点;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两联,前者用二二一节奏句式,后者再用二一二节奏句式,造成了音节上的节奏变化。
颔联中的动词“照”“和”“流”用在句末,颈联中的动词“归”和“下”用在句中,不
只是避免了句式的重复,而且使诗歌音调和谐铿锵,读来朗朗上口。
从军行(之四)
一、语篇整体赏析
一、二两句,写出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首先展现的是广阔地域的画面:青
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
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
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
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
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
突厥的交通,-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
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
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
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
玉门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
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
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
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
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
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
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
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
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徇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他,这一句便越显
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
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
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
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
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
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
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
体现。
二、写作特点赏析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的首联写景,境界阔大。写景之中渗透着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有将士们对国家边防形
势的关注,有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责任感、自豪感,有边疆生活的艰苦与孤寂等,所以,
景色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
2.语言凝练。
精练是王昌龄七绝的一大特点。本诗仅仅二十八个字,却包含很丰富的内容。边塞景色
的荒凉,孤城戍守的艰苦、漫长,战争的频繁和残酷,将士的豪情和壮志,以及思归之情等,
都浓缩在短短几句诗中,内涵极其丰富。
《登高》鉴赏
一、语篇整体赏析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
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
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诗人登上高处,
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
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
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
“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
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
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
“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
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前人把它誉
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
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
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
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
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
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
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
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般含意,添上久客孤
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
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
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
家的工笔,形、声、色、态,••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
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
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
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
是理所当然的了。
二、写作特点赏析
1.格律精严,行文富于变化。
全诗把博大深沉的感情纳入严格的七律之中,同时又注意前后行文的变化。首联写景
“起”,着重刻画眼前具象,形、色、态俱备,境界高阔,气象宏大,气氛悲凉。颔联“承”
上写景,重在渲染气氛。颈联“转”,表现情感,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表。尾联以哀病愁
苦的形象结束。全诗起承转合,-气呵成,结构严谨。全诗四联对仗,而且句中还有对,对
仗非常工整精美。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诗歌的情感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
靠的悲伤心情全都表现了出来,体现出“沉郁”的特点。语言刚健遒劲,音调铿锵有力,章
法曲折变化,则又突出了“顿挫”的风格。这首诗不仅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做到前后相对,
句中自对,更显得节奏铿锵,富有音乐美感。
《石头城》鉴赏
一、语篇整体赏析
诗开始,就营造出苍莽悲凉的氛围。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这里,
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
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
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对
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
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己
残破的古城。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秦淮河曾经是
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
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
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法不返了。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
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
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二、写作特点赏析
1.景中寓情,言外见意。
全诗句句写景,以沉寂的群山,悲凉的涛声,朦胧的月色,烘托和渲染石头城的没落荒
芜,暗示六朝一去不返,寄予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2.拟人手法的运用。
石头城诗历史遗迹,后重无言,诗人登临怀古,如何才能将它写得生动传神,感人至深?
作者选取了两个情绪化得意象——江潮和江月。江潮激烈地拍打城墙,无人欣赏而落寂退去,
江月不知人事变迁,依旧从东方升起,江潮有意,江月多情,而无情的却是历史的沧桑和人
的命运
《锦瑟》鉴赏
一、语篇整体赏析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首联两句,因瑟起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间设计合同
- 环卫所 维修人员合同
- 环境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环保管家免处罚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服装行业灾害应急合同
- 2024年度国际金融服务与信用证开立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梅安离婚诉讼代理服务协议
- 2024年度网络游戏运营及维护合同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范本技术要求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创意设计与推广协议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册第三单元第1课《图形的初步认识》课件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综合实践活动课《早餐与健康》优质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习题参考答案
- 现在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中考专项复习.ppt
- 列管式冷却器GLC型冷却器尺寸表
- 色彩构成—明度九调作业要求
- 工程钻机产品合格证
- 六壬高级教程
- 员工奖惩制度 公司员工奖惩制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