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_第1页
新县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_第2页
新县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_第3页
新县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_第4页
新县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县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

加快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要求,是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生态建设上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围绕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新县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显著。然而,如何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功能区建设,打造宜居宜游宜业新家园,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和谐发展之路,仍需要深入研究。一发展现状新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南部、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接地带。东与商城县接壤,南与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毗邻,西与罗山县及湖北省大悟县交界,北与光山县相连,素有“红色首府、将军故里、诗画江南”之美誉。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辖5镇、10乡,1个管理区,1个街道办,200个行政村,被形容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全县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万人。年平均降水量1313.8毫米,全县植被覆盖率95%,森林覆盖率76.7%,有“天然氧吧”之美誉。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9.9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8亿元。新县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信阳毛尖的主产区之一”“全国名特优经济林”“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板栗之乡”“银杏之乡”“全国油茶发展100个重点县”。在全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新县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新县被定位为形成保障生态安全的主体区域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二主要目标根据新县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新县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前提下,使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稳步提高,使保护区、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和淮河源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严格保护,生态林建设得到加强,县域一体的生态网络格局不断优化,城乡宜居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监管能力提升,人地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绿色生态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新县成为中原经济区“宜居宜游宜业”绿色家园。根据分期建设的原则,新县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生态用地比例提高到80%,森林覆盖率在现有76.7%的基础上稳步增长,森林蓄积量达到490万立方米,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0%,农村能源改造4.2万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超过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超过9%,万元GDP能耗降到0.5吨标煤以下,培育绿色企业个数20个(见表1)。表1新县建设主体功能区主要指标主要指标2013年2015年2020年环境保护生态用地比例(%)79.4579.5580森林覆盖率(%)76.776.876.9森林植被总碳储量(Tg)2.162.182.26林地保有量(平方公里)1234.841246.841267.84自然保护区面积(公顷)105801058010580得到有效保护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例344060得到有效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类515570公益林面积占林地面积比例(%)53.353.353.3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350390490湿地植被恢复(万公顷)0.12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万公顷)0.1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61.76570坡耕地治理(万公顷)0.49460.62460.8979用材林培育(万公顷)2.33662.73663.4032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万公顷)3.2323.6324.962基本农田(万亩)25.1125.1125.11耕地保有量(万亩)25.8425.8425.84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100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常规监测因子水质达标率(%)100%100100城乡生态治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100%100100农村安全饮水率(%)58%60%6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10.911.35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67.87176秸秆综合利用率(%)8590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8.273.183农村能源改造(万个)1.82.54.2林农培训(人)2000700030000科技进步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初步建成基本建成正常运转科技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初步建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率889093经济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7946103441665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1702158733214万元GDP能耗0.580.550.5培育高效节能低碳企业个数41020社会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4.1944公众对环境满意率(%)959798表1新县建设主体功能区主要指标三空间格局新县被列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内生态安全的主体区域之一。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要求,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将新县国土空间分为城市发展区域、农业生产区域、生态保护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构建主体功能鲜明、布局合理、区域发展协调的空间格局(参见表2)。城市发展区域。新县城市发展区域包括新集镇和产业集聚区,总面积约134.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8.33%。该区域是新县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践行地,是地方性辐射中心与增长极核,以及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其功能定位是建设彰显豫南大别山特色的山水宜居城市和大别山红绿休闲旅游服务基地,打造国内著名的中药材和绿色健康食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区域。新县农业生产区域包括吴陈河镇和浒湾乡,总面积约133.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8.3%。该区域是体现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区域,是面向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城镇化地区和生态农业基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美好家园的主体区域。生态保护区域。新县生态保护区域包括香山湖管理区、田铺乡、泗店乡、箭厂河乡、陈店乡、周河乡、郭家河乡、沙窝镇、卡房乡、苏河镇、千斤乡、陡山河和八里畈镇,总面积约1213.4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5.27%。该区域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首要任务,形成保障生态安全的主体区域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禁止开发区域。新县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连康山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信阳黄缘闭壳龟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1处——河南省黄毛尖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约1137.1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0.54%。该区域是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重要区域和珍贵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保护地。表2新县主体功能区空间格局类型所辖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比例(%)功能定位城市发展区域新集镇和产业集聚区134.38.33新县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践行地,地方性辐射中心与增长极核,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建设充满豫南大别山特色的山水宜居城市和大别山红绿休闲旅游服务基地,打造国内著名的中药材和绿色健康食品生产基地农业生产区域吴陈河镇和浒湾乡133.88.3体现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区域,是面向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城镇化地区和生态农业基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美好家园的主体区域生态保护区域香山湖管理区、田铺乡、泗店乡、箭厂河乡、陈店乡、周河乡、郭家河乡、沙窝镇、卡房乡、苏河镇、千斤乡、陡山河和八里畈镇1213.4275.27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首要任务,形成保障生态安全的主体区域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禁止开发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连康山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信阳黄缘闭壳龟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1处——河南省黄毛尖省级森林公园1137.1370.54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重要区域和珍贵动植物基因资源的保护地注:信阳黄缘闭壳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99平方公里,其中新县分布总面积965平方公里,涉及13个乡镇,分布较多的有6个乡镇(周河乡、代咀乡、田铺乡、泗店乡、八里畈镇、沙窝镇)32个行政村,总计330.6平方公里,与生态保护区域存在重叠。表2新县主体功能区空间格局四主要任务新县是信阳市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在试点示范工作中,主要任务就是在维护好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好,同时使老百姓依靠生态致富。因此,工作重点为以理以下几个方面。(一)实施大别山生态保护和修护行动计划新县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要针对水质下降、森林质量不高等较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因此主要工作任务分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两个方面。1.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一是加快淮河长江防护林建设。在山区丘陵生态地位重要及脆弱地区、河流和水库流域,实施长江淮河防护林工程。在支流的上游和水库流域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在干流和支流两岸营造护岸固坡防浪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生态屏障。二是加强森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针对山区有大量残次林分和灌木林,森林资源质量较差的问题,全面开展中幼林抚育试点,积极开展公益林、速生用材林的抚育管理工作,优化林分结构,调整林分空间,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三是建设碳汇林业。在全县实施碳汇林业项目,尽快开展碳汇计量、检测和实施标准,借鉴外地碳汇交易经验,通过在全县开展“一企一矿绿化一山一沟”“企业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绿化”“企业承担造林绿化重点工程”等多种方式,探索碳汇商业运作模式。四是强化生态走廊建设。依托以小潢河等内河为主的生态水系,建设沿河水系生态廊道;以江淮分水岭为核心,建设跨流域生态廊道;以郭家河枫杨林湿地公园为核心,建设湿地保护生态廊道;以京九铁路沿线绿植带为主,建设京九绿色通道走廊;以县城到将军故里沿线农业景观带为主,建设生态观光长廊。对现有廊道绿化进行查遗补缺,真正按省级规划标准实施。五是提升生态服务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森林管理人员,定期对基层科技人员,对乡、村、组干部和青壮年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改善林区基础设施,加大林木管理力度,以服务体系的提升保证生态安全。2.生态保护计划一是界河湿地公园保护。加强对自然湿地的保护监管,加大对界河湿地公园的保护提升工作,使之早日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二是生态安全保护。以“四区四园一带一走廊”(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淮河源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黄缘闭壳龟自然保护区、大鲵自然保护区、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黄毛尖森林公园、大别山植物博览园、潢河景观带和京九绿色走廊)为核心,建立大别山生态保护系统,加强对白鹳、金雕、大鲵、黄缘闭壳龟、穿山甲和银杏、红豆杉、香果树、金钱松等国家级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三是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香山水库、长洲河水库等水源地综合治理和水源上游生态项目建设。加快第二水源地建设步伐。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水土保持示范区,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四是生态移民工程。对香山湖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山区不宜居住区域等地的居民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二)实施环境治理行动计划城乡居民生活污染和农业生产中化肥、畜牧养殖等造成的面源染污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造成的点源污染,环境治理的重点在于对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的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的预防和治理。1.城乡居民生活污染治理在城区,推行污水和垃圾处理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在已建设污水处理厂和20个人工湿地系统的基础上,加快给排水管网建设,新建污水管网100公里,改造污水管网80公里,同时规划建设日处理5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使能纳入管网系统的区域尽可能纳入进来。在农村,考虑进行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试点,以乡镇、中心村为单位,加强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加强县垃圾填埋场管理,完成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3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县城30公里以内的垃圾由县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在较为偏远的乡镇建设简易垃圾处理场,做好分洪和防渗、防扬散、防流失措施,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就地处理。2.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种养循环经济,一方面,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鼓励群众主动不焚烧秸秆,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另一方面,以环境承载力为限,限制畜牧业养殖总量,降低现有养殖规模,同时积极引导规模化养殖,发展沼气工程和生物肥料产业,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工业污染治理推进重点排污企业深度治理,规划新建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同时建立康畈、九龙岭、羚锐工业园区污水和垃圾收运系统。开展非煤矿山生态植被恢复及环境整治综合治理项目,重点治理京九道渣厂、千斤十方钼矿公司、苏河清荣矿业公司等。(三)实施农业生态化发展计划从新县的地形地貌分析,新县农业发展需要稳定粮食生产,但更大力度应该放在经济作物的产业集群的培育上以及绿色健康产品的提供上,真正使农民通过生态保护、特色种植致富,同时又为食品安全做出贡献。1.水稻田保护实施水稻保护工程,一方面加大水利设施的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等引导措施,引导水稻种植从现有的每年两季改为每年一季,适度休耕,或冬季种植紫云英,改善土壤质量,稳定水稻面积。在种植品种上,大力推广种植超级杂交稻,以南信叶公路沿线和西循环公路沿线为重点,抓好超级稻生产基地建设。2.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以品牌拓市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群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茶叶、银杏、油茶、板栗等产业集群。3.绿色健康食品生态基地建设利用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结合现有农副产品加工基础,将茶叶、中草药、野山珍品等企业做大做强,以源自大别山的纯天然有机绿色产品为卖点,不断延伸绿色健康产业链条,打造国内著名的绿色健康食品生产基地。4.有机食品养殖基地和特色养殖基地建设不断调整养殖结构,积极推进畜禽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无公害化养殖,以淮南猪为特色,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生产体系。5.农业观光产业带建设以红色旅游线路为依托,主要在田铺乡、泗店乡、箭厂河乡、陈店乡郭家河、陡山河、新集镇、八里畈镇,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产业,建设杭白菊特色产业示范园、油菜观光带、有机茶叶示范园,发挥“红”“绿”文化交融的优势。6.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必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更多的农林专业人才加入,定期定时举办专业技术普及讲座,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通过科技提升农业产业质量。7.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科学规划为依托,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以示范建设为突破,连片建设,整体推进,构建库、塘、堰、渠配套,蓄、引、提、供结合,建、管、节、改并重的农田水利综合发展体系,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四)实施生态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新县服务业发展要有意识地选择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生态环境资源基础上发展的产业,并对其进行重点发展。1.旅游产业发展一是实施全域生态旅游体系培育工程。树立全域生态旅游的理念,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旅游服务的认知,自觉在日常生活中对外来人口包容相待,使全县域形成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二是红色旅游品牌塑造。立足红色首府在革命战争年代突出的历史地位和厚重的红色文化积淀,重点打造鄂豫皖红色首府风貌街、千里跃进园、中国红色文化博物馆、中国空军战机博物馆、大别山国防教育园、将军山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大别山行政干部学院等,增加情景再现、互动、体验等能让游客感受体会的环节,变严肃的教育为主动的融入。三是促进生态休闲产品多样化发展。加强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登山健身、科普教育、特色采摘、氧吧打坐、乡村野趣、休闲小住等不同特色的产品,针对不同年龄段游客的身体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营销活动,开展定制服务。2.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以厚重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契机,把培训产业作为新的亮点来打造,建设好大别山干部教育学院、河南省检察职业学院大别山分院,把新县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3.休闲养老产业发展顺应目前老龄人口“候鸟”式养老的发展趋势,依托全县生态良好、气候适宜、空气洁净的优势,吸引社会资金,建设休闲养老公寓、养老院,配备一定的医疗保健设施和医务人员,设计适宜老年人参加的娱乐活动,逐步将休闲养老产业做大。(五)实施推进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新县农业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新型城镇化进程亟须加快。1.调整城镇化战略格局和定位按照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对城镇化格局进行调整,实施“一城、两圈”的城镇化战略格局。一城即主城区,是空间开发的核心和重点区域,目标是打造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两圈,即东部城镇圈,主要包括新集-浒湾-八里-沙窝-周河-田铺-泗店,以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西部城镇圈,主要包括新集-浒湾-吴陈河-陡山河-千斤-苏河-卡房-郭家河-陈店-箭厂河,主要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观光、食品加工。通过城镇化战略格局的调整,引导人口与产业集聚,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生态功能区建设带来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新建新县小型飞机场,用于森林防火及林业生产。在县域内,结合新县城镇建设和旅游资源分布,修改扩建县乡主干道为一级公路、次干道为二级公路,通村公路为三级公路,村组公路为四级公路,全面提高区域内的公路等级和乡村公路通达程度。外部交通,新建京九铁路新县站至合武铁路金寨站铁路,境内全长50公里;新建湖北麻城-许世友将军墓-大广高速-红安七里坪-武汉高速公路,境内全长32公里。二是水利设施建设。新建下山口、青龙沟、大五沟等小型水库25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治理和塘堰坝、灌区工程建设,规划治理县域内淮河和长江流域一级支流主河道271公里,改造灌区干、支农渠总长度109公里,小型灌区442公里。三是绿色能源建设。加快风电、抽水蓄能、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能和沼气等清洁能源发展,完成大别山(黄毛尖)、白云山、铁寺寨风电场建设任务。规划建设三角山、老君山、招风坳、将军岭等风电场和田铺大坪抽水蓄能电站。积极推进小水电建设、小水电技术改造和增效扩容改造,新建、技术改造和增效扩容改造小水电站58座,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5700户。在农村,推广应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和秸秆气化,开展新农村建设节能示范村建设。3.城区建设提升一是山水园林城市打造。以“青山、绿水、蓝天、红城”为城市建设思路。在城区山场营造景观林,在县城周围营造环城林,在农村乡镇加强集中连片绿化美化,并通过绿色廊道建设将整个县域进行连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二是城市基础设施提升。重点完善城区供水、供气、供暖、消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县第二水源地(新建大口井6座),日供水能力达6万吨;新建供水管网100公里,改造供水管网80公里;在产业集聚区铺设供水管网160公里及配套供水设施;建设4座集镇自来水厂,续建及改造12座;规划新建热燃厂4座,铺设热水管网120公里;新建花果山等城区公园及沿河景观带。4.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国家生态县建设、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谐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六大工程为载体,区别情况,酌情发展。加快建设丁李湾、西河、毛铺等特色古村落和田铺大湾等民俗村落;在生活条件比较完善的村庄,重点实施改水、改厕、改圈,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做好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村庄绿化工作,改善村容村貌;在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村庄,重点实施古村落保护开发,整治修复农房院落;在基本生活条件还存在困难的村庄,重点实施安全饮水、道路硬化工程和新一轮电网升级改造,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求。二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人口安全吃水问题。规划新建16个乡镇区供水厂及配套设施,日供水能力达12万吨,到2020年前,解决1.12万户5.06万人自来水入户,县境内205个行政村“户户通自来水”。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四改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控制和降低农药、化肥、农膜等面源污染。绿化美化农村“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对全县困难群众的危旧房屋进行改造,规划改造农村危房60万平方米。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11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实施扶贫搬迁项目,搬迁深山区农户8253户35374人。三是加快农村道路工程建设。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步伐,提高乡村道路建设标准。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和所有行政村通班车,在有条件的自然村硬化通村公路。到2020年,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水泥路,进一步推进村庄内道路硬化,农村公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5.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工程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以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工作为重点,力争在县域内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五确立保障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长效发展机制生态功能区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保障生态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首选。(一)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