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将生态文明贯穿湖南六大国家级发展战略之中
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与全过程,这是我国总体发展战略的新布局,也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容与要求。湖南自2007年底获批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相继获得了多项国家级战略。笔者看来,除了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外,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战略,是影响湖南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因此,当我们思考生态文明建设时,必须与这六大战略结合起来,一方面,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这六大战略的构建和实施的各方面与全过程,另一方面,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条红线,有利于将六大战略更好地整合为一个支撑湖南转型发展升级的有机大系统,成为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支撑力量。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六大战略的相关性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整体生态文明:两型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升级版和更高阶段。对于长株潭城市群来说,要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统一性与互动性。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因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是,这个阶段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仍然出现了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两型社会建设就是抓住了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关键,因此,两型社会建设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突破传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模式,探索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缓解和防止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中,在新的阶段,应当确立以两型社会建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两型社会建设的新方略,增强两者之间的统一性与互动性。这也说明,长株潭城市群,不仅拥有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承担着突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或者说,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区,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样本的目标与责任,是其题中应有之意。由于湖南的两型社会建设是以长株潭城市群为载体和核心区域的,这也就提出了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严峻问题,生态环境污染甚至出现了立体化趋势。具体到生态环境问题来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中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必须重视三大工作。一是防止出现“生态掠夺”。在城市化进程中,还要特别重视城乡生态关系的协调,防止出现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生态掠夺”,诸如“古树进城”、与产业外移相伴的污染外移。在城镇化发展中,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一般会出现人口与产业的集中,会导致总体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这一趋势,一方面,生态消费随即增加,需要更多的生态资源供给,这样就会产生生态吸纳效应,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稀释,尽管生态资源具有自然的流动性与自我均匀机制,可这种生态流机制的作用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作用半径是有限的,而且,存在边际递减现象。所以,城市化的发展往往在给周边地区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客观上也导致了生态资源的存量稀释、质量下降与可持续能力弱化。另一方面,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还形成了污染的集中化,加重了一定区域而不仅仅是城市范围内的生态承载压力。二是防止出现对“绿心”的“生态围剿”。随着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地位提高和功能强化,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也会随之扩大。众所周知,生态环境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是十分突出的,但往往也是渐进的和不可逆的,作为围绕绿心发展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要重视“绿心”保护。在发展进程中,要更加从生态系统运行发展规律的角度深化认识与规范行为,在长株潭城市群的群化发展中,如果对此重视不够,就可能形成对“绿心”的“生态围剿”,如果出现生态围剿,绿心就可能成为“孤岛”或“荒岛”而难以发挥作用。三是保护好城市群的“主动脉”。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更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能否具有可持续性和生命力的“主动脉”。把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与湘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将其作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首要工程。这三个方面,都要特别重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长株潭整体区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培育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所以,对于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文明建设来说,必须更加注重整体性与全面性,也就是说,长株潭城市群是真正落实和体现“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和发展战略的最好平台和重点区域,更好将生态文明建设立体性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与全过程,创造城市群化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标准和新典范。2.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建设生态文明: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般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在总体上更加文明与大自然关系也更加和谐的一种发展模式与发展状态。然而,对于武陵山片区来说,生态与文明的差距几乎处于撕裂状态。湖南的大湘西地区,生态基础最好,经济社会文化发达水平最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与此相关且极其重要的问题,一方面,正是这一区域的生态资源必须从更加宽广更加长远的角度来对待,更好发挥生态功能核心区的功能。国家发展,在总体战略上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可对于局部贫困地区来说,则往往会出现相反的追求。另一方面,这一区域是发展压力最大、发展冲动最强的区域。把生态资源保护好的前提是把经济社会的文明发展上去。我们在实践中知道,经济发展离开了生态环境保护则是竭泽而渔,生态文明建设离开了经济建设是缘木求鱼。这种现象是否会在这一广泛区域重演,决非杞人忧天。大湘西是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和难点区域。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地区的人民生活,探索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质量,是根本所在。对于这一地区来说,转变发展方式是为转变该地区内的人民的生活方式服务的。将自然资源的消耗性开发利用,工业化开发利用,转变为保护性开发利用,服务化开发利用,市场化利用,这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要点与主线。由于经济活动对人们其他方面的基础性决定性影响,转变发展方式是转变生存方式的前提。因此,在扶贫工作中,着眼于改变扶贫对象的生活方式,居住条件,教育条件,公共设施,只是条件与环境,并不是重点所在。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将生态功能区的重要性通过经济指标来体现价值,有效推进生态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制度和有效的补偿机制,才能真正建立长期的和长效的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保护修复机制。与此同时,要将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这无论是对于扶贫开发还是对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全新的工作内容与发展要求。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互动机制,主要应当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贫困地区良好生态资源的扶贫化开发利用,总体上不能牺牲生态环境资源谋取眼前的发展,但更不能不顾当地人民贫困的生活与落后的经济现状而简单地保护生态环境,也即不能将它们对立起来,不能扩大和加剧相互之间的矛盾。而且这种开发利用,也要体现精准原则与要求,将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资源的精准开发与精准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贫困地区的发展同样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知道,尽管生态文明建设首先是或现阶段主要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等问题,但前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定内涵与基本特点分析时,说明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是相联系的,具有支撑与引导的关系。因此,要重视开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种经济机遇与利益内涵,将贫困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致富工程。特别是要将扶贫工作与现代的新兴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交易相对接,利用好生态补偿机制、碳汇交易等新的制度机遇与新型市场发展机遇,创造新兴的而富有特色的脱贫项目与脱贫途径。否则,如果囿于传统的发展内容和发展方式,不仅扶贫的空间很小,而且即使脱贫了,也很容易出现返贫现象。只有让贫困地区的人们真正处于具有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的产业链条和市场体系之中,扶贫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3.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生态文明建设湖南的大湘南地区,是最接近华南沿海地区的中部地区的前沿地带,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转移,是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具体到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来说,它也是一般规律。因而,国家批准在大湘南地区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的双赢性提升,加强区域经济协作,加速总体上的工业化进程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决策。近几年来,以承接产业转移为转型发展机遇和内容的大湘南,获得了新发展,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各种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因而,从经济总量到产业结构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整个湖南的板块结构中,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必须看到,大湘南地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机遇和方向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存在某些矛盾与风险的问题。所以,探索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与相互促进,创造新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和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是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与特色,也是重要责任。笔者认为有四个问题是重要的。一是探索具有总体性与战略性的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模式。而且,承接产业转移是提升本区域工业化速度与质量的一条捷径,可仅仅以本地区的发展水平作为评价产业的先进性标准,显然是落后的。因此,要真正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方法与内容贯穿到整个发展战略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产业转入评价标准和防范机制,推行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防止脱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经济发展与产业转移,遏制低端产业转移中广泛存在的“两高一资”(高消耗、高污染、资源性)转移现象,并将这些系统化为相应的制度体系。二是注重推动生态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如旅游产业、物流和贸易产业等)的集群化发展,以此改变产业结构;注重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运用,提高产业质量和产品附加值,而不是简单进行承接,同时要动态地加强产业承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障能力与社会责任的严格评价。三是将本区域范围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有利资源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大湘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总体上是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会对原来的自然资源产生影响,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这就要求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生产过程减轻单位产值的生态环境需求与压力,同时,从增强大自然生态环境能力的角度,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物质基础的持续扩大和巩固。四是大湘南是湘江的上游,承担着保护湘江的特殊责任,特别要处理好与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结合关系。也就是说,保护湘江、保护水源,是大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提,是生态红线,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硬件和重要标志。4.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是湖南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号工程”。这说明问题严重,影响重大与任务艰难。湘江流域是湖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先进区域和集中区域,但这基本上是在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的大自然的承载与化解能力远比今天强,尽管生产的技术与工艺不如今天,可由于规模数量、广泛性和密集度上存在巨大差异,生态环境问题在临界状态之内。改革开放以来,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污染的迅速增加,使潜伏的老问题随着新的污染一起发作出来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是典型的缺乏生态文明意识与技术的工业化的产物。可我国在总体上仍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就湖南的经济发展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尽管湘江流域是工业化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湘江流域仍然是湖南推进工业化(即使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最好,力量最强的主要区域,也就是说,湘江流域是承担湖南工业化使命和带动湖南工业化进程的主体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仍然需要这一区域发挥龙头作用。而在所有的产业中,工业仍然是最具有“两高一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性)特征的产业,即使追求新型工业化发展,也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特征。而且,在流域结构中,广泛存在经济社会发达程度与生态保护影响和责任不对称现象。因此,以科技支撑新型工业化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集中在这个区域。然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突出的专项性与专业性,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更强调整体性与相关性。因此,对于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需要置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大背景之中。如果仅仅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看,湘江流域也是湖南的文明程度最高的区域,可用“生态文明”的要求来看,确实存在“文明”与“生态”的明显反差,甚至还存在某种加剧趋势。因此,湘江流域是湖南总体发展引领责任最大和生态环境压力最重的区域。切实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将“文明”与“生态”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体现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良好的流域生态文明。进一步说,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湘江流域是湖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工业化文明做支撑,离开了工业文明,生态的文明性就缺乏基本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障。这个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更加具有规律性与一般意义。因此,以湘江流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会建设出更加具有文明意义的生态文明。另一方面,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要在工业文明的后续阶段建设,而是要贯穿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建设具有生态文明的工业化。因此,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将生态文明贯穿于工业化之中,将建设出最具有生态文明内涵的工业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工业化,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彰显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有机结合的建设成效。这也是湖南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独特模式。5.湖区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生态文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不少拥有良好生态基础的区域都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成为了生态问题集中区,或者说成为生态隐患与危机区。这样的区域,从表面上说是生态环境保护,可深刻层次的问题仍然是发展,而且是转型发展,不能走过去的老路,不能简单地成为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区。可以说,洞庭湖区域就属于拥有良好生态基础,同时也面临紧迫深刻的发展问题和转型问题的区域。有生态而文明发展程度不高,生态受到的压力与挑战就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利用良好的水生态与区域优势,探索新的环湖区域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建立在生态保护修复、经济加快发展、模式必须转型的三位一体结构系统之中的。就是建设完整的和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与其他几个国家级战略相比,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尽管在内容与目标上与其他几个战略不一样,但各方面的相关性不仅广泛存在,而且必须高度重视和处理好发挥好。异同何在,值得深思和深入研究。就其特殊性来说,有三点是非常明显的。一是跨省级行政区域的水生态文明,依托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省际合作,同时向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扩散渗透。可以将西部地区的各种优势更好地通过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向中部寻找合作发展机遇,带活龙尾,使龙腰更坚实,舞动的空间更加开阔,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贯通东西、带动南北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与区位功能。二是依托长江战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居于“长江龙”的龙腰,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承东启西的功能,舞活龙头,将东部的技术管理市场和开放优势更好地向西传递,进而在国家一路一带战略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洞庭湖为连接点,将湖南经济与长江经济带更好对接融合,是发挥湖南在全国总体布局中的一部一带功能的要点所在。如果将这种关系的空间进一步延伸,则会发现,长江经济带是与我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的。长江经济带一头连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重庆,另一头连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上海,显而易见,这三大国家战略,一方面范围更加宽广,另一方面,相互之间连成一体,对于未来中国的影响重大而深远。三是与其他几个战略重叠的生态文明,除了武陵山区开发这一战略,其他几个都与这个战略影响直接,甚至有许多重叠。这说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文明比其他战略更加明显地受到外部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由此可见,湖南独特的地理结构,从湖泊与河流的主要特点来看,水向洞庭聚,通江达海。如果将湘江流域与洞庭湖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一江一湖,进而将湖南流入洞庭湖的四大水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性动态子系统,四水一湖,那么,湖南的经济就构成了独特的“江湖经济”,生态文明建设也形成独特的“江湖生态文明”。6.生态文明的科技支撑与创新: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是赢得竞争,赢得未来的主要依靠,因此,建设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是我国发展战略转型的基本方向。然而,在我国的发展中,最紧迫的现实问题是切实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索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可行途径与成功模式。最重大的战略问题是能够更好保障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创新、产品与产业创新、知识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一方面要贯穿生态文明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将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智慧与生态文明共荣的示范区。对于湖南来说,国家设立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与现实意义,这个创新示范区,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上海张江、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后的又一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说,为其他战略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科技与创新支持支撑,应当是这一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脱离了这些,即使自主创新成效不错,也是有缺陷的。众所周知,湖南的国家级战略,都需要相应的创新驱动和创新支撑。因此,这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应当突出围绕其他几个战略发展推进重大问题前沿问题的研究与创新,应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使长株潭既是两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核心带动区,更是自主创新的增长极与火车头。以上围绕六大国家战略而推进的生态文明,彼此之间尽管各有侧重,但显然具有内在联系。这是湖南建设富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形态与模式的典型代表。二以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六大战略的实施成效与品质既然在六大国家级战略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条主要线索,那么紧紧抓住这条主线,不仅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更是增强六大战略之间的相关性,防止和克服六大战略各自为政及可能导致的彼此分割的矛盾性竞争,发挥相互促进作用和提升战略实施品质的重要保障。为此,重点要持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编制六大战略协同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仅仅就六大战略的各自的名称、功能与目标来看,彼此的内存相关性并不容易认识与把握,而且,它们各自还有自己的行政主管主体与经济利益主体。在这个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六大战略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云南师大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 2022氢能产业研究报告
- 2024年度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及租赁合同
- 2024年度智慧城市安防项目融资租赁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版权价值和评估方法规定
-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希望初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小动物的奥秘世界
- 2024年度版权转让合同收益分配
- 2024年度港口租赁合同
- 2024年度北京新材料研发与技术服务合同
- 招投标管理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
- (正式版)SHT 3533-2024 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个体工商户转让协议(5篇)
-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形考任务1及3试题答案
- JJF 1183-2007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
- [QC成果]户外主变安装防坠落悬挂装置的研制范本
- 技工院校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 采区变电所设备安装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 风湿病急危重症(课件分享)
- 机电系统一线品牌表
- 多能互补供热采暖发展方向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