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后练习4中古时期的亚洲含解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后练习4中古时期的亚洲含解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后练习4中古时期的亚洲含解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后练习4中古时期的亚洲含解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后练习4中古时期的亚洲含解析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课后素养落实(四)1.(2021·北京昌平区高一检测)8世纪中期,某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都通过该帝国传入欧洲。该帝国是()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故选C项;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建立亚历山大帝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对过往商品收重税,严重影响了东西方贸易,排除D项。]2.(2021·辽阳高一检测)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邮政总局,曾编制了许多旅行指南,指南中记载了各驿站的名称和各站之间的距离,许多驿站位于今叙利亚、伊朗、中亚等地。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A.鼓励长途贩运活动 B.重视交通工具的革新C.开辟了亚欧新商路 D.注重传播本民族文化A[由材料可知,旅行指南记载了各驿站之间的距离,便于商旅安排行程,这说明阿拉伯帝国为长途贩运活动提供便利,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驿站,未涉及交通工具的革新,排除B项;编制旅行指南是为了服务于商旅活动,但并不等同于开辟亚欧新商路,排除C项;编制旅行指南与传播民族文化无关,排除D项。]3.(2021·辽宁高一检测)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在对外征服的过程阿拉伯人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度统治全国B.发明了“0到9”的数字计数法C.《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D.创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与农奴经济体制C[《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C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政教合一的苏丹制度统治全国,排除A项;古印度人发明“0到9”的数字计数法,排除B项;中世纪西欧创立了自给自足的庄园与农奴经济体制,排除D项。]4.(2021·天津高一检测)某学者曾评论说:“他是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三重创立者,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此人是()A.孝德天皇 B.李成桂C.穆罕默德 D.源赖朝C[根据材料“他创立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和一个宗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阿拉伯帝国,推动形成了阿拉伯民族,故C项符合题意;孝德天皇、李成桂和源赖朝都没有创立宗教,排除A、B、D三项。]5.(2021·枣庄高一检测)《阿拉伯文学史》: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B[根据材料“游历欧亚非三洲”“载蜜而归”等信息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学繁荣与吸收外来文明并进行融合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吸收其他地区的文明,未涉及经济,且与国家重视无关,排除A、C两项;材料涉及的是吸收其他文明,并不是立足以往文明,排除D项。]6.下列对奥斯曼最高统治者苏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宗教领袖②国家和军队的主宰③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④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B[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与奥斯曼最高统治者苏丹无关,故排除含④的A、C、D三项。]7.1453年的一场战争的目击者说:“土耳其人屠杀每个角落里的基督徒,鲜血像河流一样将土耳其人及基督徒的尸首浮在水面上,冲进大海。”这场战争()A.使奥斯曼帝国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帝国B.拜占庭帝国大获全胜C.使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D.使君士坦丁堡沦陷D[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帝国,排除A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故B项错误,D项正确;“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8.图格拉王朝时期,德里苏丹国共有23个省。各省划分为若干称为“舍克”的行政区,“舍克”之下是“巴尔加那”,村社构成最小的行政单位。各省的长官称“瓦利”,直接隶属于德里苏丹。担任“瓦利”职位的是()A.基督教徒 B.印度教徒C.穆斯林 D.吠舍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利”是德里苏丹国的行省长官,德里苏丹国的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故C项正确。]9.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C.出现了武士集团D.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庄园的出现使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力,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了保护财产豢养武士,出现了武士集团,C项符合题意。]10.高丽王朝建立后,王建对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高丽王朝的改革措施有()A.仿效中国实行三公九卿制度B.将地方划分为十道并推行土地国有C.选官用人引入中国九品中正制D.由穆斯林担任行省总督等重要官职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故B项正确。]11.(2021·盘锦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材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归纳隋唐时期中日交流的变化,并概括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得出。即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等信息从交流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总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等信息可知日本民族善于学习,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答案](1)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2)变化: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隋唐时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隋唐之前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后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特点:善于学习,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12.中古时期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西方几乎消失殆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古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使其重新回到欧洲。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C[由材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西方几乎消失殆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中古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使其重新回到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并使其重新回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故C项正确;决定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是经济因素,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阿拉伯文化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直接促成”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13.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被认为是贵族生命和财产的保护者,而贵族是苏丹的奴仆;苏丹是农民的“牧羊人”,农民则是苏丹圈养的“羊群”。这说明()A.苏丹成为凝聚社会的重要力量B.苏丹的地位高于宗教领袖C.苏丹是由各界共同推举产生的D.苏丹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A[根据材料中苏丹对贵族、农民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成为统治贵族、农民的核心,这说明苏丹成为凝聚社会的重要力量,故选A项;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既是最高统治者,也是帝国范围内的宗教领袖,B项错误;材料内容指明了苏丹的崇高地位,未涉及苏丹的选任问题,排除C项;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权力极大,并非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排除D项。]14.(2021·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C[材料反映了巴格达城的码头集聚着来自中国、印度、中亚细亚、非洲等地的货物,说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故选C项;没有与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的比较,不能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排除A项;B项中的“垄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15.高丽成宗时代,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C[根据材料“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可知,该官员认为高丽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同时,需要保持自身的传统,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文化,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该官员反对全盘吸收中国文化,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二者之间的藩属关系,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中“华夏之制,不可不遵”“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等信息不符,排除。]16.16世纪末,日本侵朝失败后,继任统治者虽有“朝鲜入贡,琉球称臣,他如安南、交趾、占城、暹罗、吕宋、西洋、柬埔寨等蛮夷之君主酋长,莫不献表纳贡”的愿望,但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崇“和”的明清两朝和朝鲜也不愿再发生战争。这说明当时中朝联手抗击日本侵略()A.改变了东亚地区的传统格局B.有利于东亚政治格局长期稳定C.阻止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D.促使中国主导的东亚朝贡体系形成B[由材料可知,中朝联手抗击日本侵略,重创了日本,使其丧失了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能力,且中朝也不愿再发生战争,这有利于东亚政治格局稳定,故选B项;东亚传统格局以中国为中心,这次战争正是对这一传统格局的维护,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排除C项;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体系的形成时间早于16世纪,排除D项。]17.(2020·黄冈中学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在保留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带上了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大化二年(646)元旦,发布改新诏书。诏书由四条组成:①凡皇室、贵族领有的土地和人民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②划分京师及地方行政区划,选任各级行政官员。整顿军事、交通制度。③编制户籍、计账,行班田收授之法、统定租额。④废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