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参考_第1页
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参考_第2页
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参考_第3页
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参考_第4页
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

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项目商业计划书xxx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说明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目录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6一、项目概述 6二、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6三、资金筹措方案 6四、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7五、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7六、研究结论 7七、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8第二章发展规划 10一、公司发展规划 10二、保障措施 11第三章市场营销 14一、卫生健康标准化的发展目标 14二、医疗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4三、我国的卫生健康现状 15四、农村卫生健康建设改革的对策思考 17五、老弱幼群体卫生健康标准化对策 18六、卫生健康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19七、卫生健康标准化的发展目标 20八、医疗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九、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21十、我国的卫生健康现状 25十一、市场导向组织创新 27十二、农村卫生健康建设改革的对策思考 30十三、营销环境的特征 31十四、老弱幼群体卫生健康标准化对策 33十五、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 34十六、卫生健康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37十七、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 37十八、营销组织的设置原则 38第四章企业文化 41一、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 41二、企业价值观的构成 43三、企业文化的整合 53四、培养名牌员工 58五、品牌文化的塑造 64六、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 74七、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92八、“以人为本”的主旨 102第五章SWOT分析说明 107一、优势分析(S) 107二、劣势分析(W) 109三、机会分析(O) 109四、威胁分析(T) 111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 119一、公司经营宗旨 119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119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120四、财务会计制度 123第七章财务管理 131一、财务管理的内容 131二、应收款项的概述 133三、资本成本 135四、流动资金的概念 144五、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45六、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 152七、营运资金的特点 156八、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158第八章项目投资计划 160一、建设投资估算 160建设投资估算表 161二、建设期利息 16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62三、流动资金 163流动资金估算表 163四、项目总投资 16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64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6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65第九章经济效益 167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6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6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6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6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7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71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7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74三、偿债能力分析 17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76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xxx5、项目联系人:邵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x。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302.9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27.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48%;建设期利息11.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6%;流动资金464.7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5.67%。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302.9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847.24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455.74万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1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338.9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557.23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32.17%。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90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363.31万元(产值)。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研究结论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302.981.1建设投资万元827.071.1.1工程费用万元629.251.1.2其他费用万元174.871.1.3预备费万元22.951.2建设期利息万元11.171.3流动资金万元464.742资金筹措万元1302.982.1自筹资金万元847.242.2银行贷款万元455.743营业收入万元41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3338.96""5利润总额万元742.98""6净利润万元557.23""7所得税万元185.75""8增值税万元150.50""9税金及附加万元18.06""10纳税总额万元354.31""11盈亏平衡点万元1363.31产值12回收期年4.9013内部收益率32.17%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001.79所得税后发展规划公司发展规划(一)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公司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二)措施及实施效果公司立足于本行业,以先进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满足产品日益提升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国内外生产商率先提供多种产品,为提升转换率和品质保证以及成本降低持续做出贡献,同时通过与产业链优质客户紧密合作,为公司带来稳定的业务增长和持续的收益。公司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与产业链企业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模式,再造行业新格局。(三)未来规划采取的措施公司始终秉持提供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以及膜工艺技术的扎实基础及创新能力,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在近期的三至五年,公司聚焦于产业的研发、智能制造和销售,在消费升级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领域积极布局。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中高端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以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为核心,利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独立创新、联合开发、并购和收购等多种方法,掌握国际领先的技术,使得公司真正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保障措施(一)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合作搭建区域服务业融合创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规划实施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协调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切实履职尽责,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产业领域各项工作。(三)强化政策支持统筹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以及产业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给予支持,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先投后补”的方式,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生产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技术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绿色工厂,深化“制造业+互联网”模式应用。对于符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要求的产业企业优先纳入培育库。(四)营造良好信息环境深入开展宣传,建设区域产业网络频道,加大媒体对产业建设宣传报道力度。建设区域产业体验中心,积极推广产业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充分利用产业论坛、信息技术博览会、各类创业大赛、众创空间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宣传体验,扩大示范带动效应。(五)加强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以本规划的重点产品为方向,以完善产业链为重点,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10强企业,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技术和产品档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六)开辟多种融资渠道促进银企合作,以项目推介会等方式建立长期的银企合作关系。积极协助对具有发展前景、具备的条件的企业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利用企业上市、股权融资、金融租赁以及产权交易市场平台,通过技术项目转让或部分股权转让等多种融资形式,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市场营销卫生健康标准化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有力支撑健康陕西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卫生健康标准体系。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基础不断夯实,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多途径供给、协同发展局面初步形成,标准化投入机制、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全面建立,地方标准制修订步伐进一步加快,标准应用实施更加广泛,卫生健康服务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医疗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财政对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应给予补助。落实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对口重点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要提高投入的有效性,把财政支持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人员培训和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上来。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随着农村经济、交通、区域和基层组织的变化,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甚至重复建设。存在着种种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一是应打破行政区划布局,解决乡镇卫生院重复设置问题,原则上坚持一乡一院、一村一室。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置要考虑其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二是乡镇卫生院与乡镇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共享,解决两者并立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对那些离县级医疗机构过近,且生存能力很差的乡镇卫生院,应实行撤、并、转,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要控制乡村医生的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实行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五是在明确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高档设备购置,减少资源闲置浪费。我国的卫生健康现状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村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一)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人员经费增长拉动,公务费和业务费几乎没有增长甚至下降。农村公共卫生的公务费和业务费小,支出逐渐走低,致使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来解决业务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农村基层预防保健服务经费严重不足,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削弱,某些已经消灭或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寄纶虫病、地方病在一些地方时有回升,而新发生的病种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农民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卫生资源配置严重的不合理,据统计,1998年全省用于农村的卫生费用仅占投入的20%左右。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严重,现在农村确实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根据统计数字和农村调查研究的结果,估计有40%一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世界卫生组织通常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根据卫生部统计数字表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城乡差距明显。(二)新型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举步维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但经过试点工作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识不足,疑虑重重。这里有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对国家的农村卫生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信心不足,可预期性的利益渺茫。其次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不堪负重。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收入增加了,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看病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而相当多的村办卫生室也名不符实。所以私人或家族式的医疗服务网点,使农民对自己的资金投入缺乏安全感。农村卫生健康建设改革的对策思考新近修改或颁布卫生法律法规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件》、《职业病防治法》和《食品卫生法》等为加强卫生执法,健全卫生法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但除上述新近修改或颁布的法律和法规外,还有一些如《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等已多年未作修改,一些条文已明显滞后于当前社会的的发展。如鉴于日前仿用生物制品市场管理较为混乱,省卫生厅多次明文规定仿用生物制品必须由卫生防疫部门统一向上级防疫部门采购并管理,其他医疗、药站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仿用纶物制品的经营活动,但《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九条却明文规定医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供应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药品和器械。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应当及时供应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爱滋病人的生活和治疗已越来越受到人文关怀,但明知己染上爱滋病病毒却故意制造传播机会的人至今仍没有一个受到应有的惩治。卫生法律法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灵魂,如果不能及时健全和完善卫生法律和法规,不保障和明确各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卫生医疗机构的改革将裹足不前。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卫生纽织一体化管理。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确立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管理地位,有利于解决农村卫生服务监督与管理缺位的矛盾。在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统一管理下,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才能形成分层经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只有通过对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才可能对农村卫生工作实现全行业管理,把农村卫生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在管理,盘活现有卫纶资源,调动积极性,加强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强化县对乡村的卫生业务扶持和监管功能,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而提升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老弱幼群体卫生健康标准化对策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为着力点,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强孕前孕产期健康服务,探索研制婚前和孕前健康相关标准、孕产期健康相关标准。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标准体系,完善托育服务质量、评估、监管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实施推广。以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为出发点,制定儿童和学生健康相关标准,重点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肥胖干预、学生营养等标准制定。完善职业健康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新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建立重点行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标准。加快职业卫生限值类及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电离辐射对健康危害的预防控制等相关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为手段提高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完善老年照护、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标准,健全老年社会支持标准和医养结合标准,夯实老年健康基础标准。卫生健康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坚持需求引领,围绕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紧密结合卫生健康工作重大战略和部署,以业务工作和基层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卫生健康标准体系布局,合理确定标准重点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不断适应标准需求的变化。坚持质量优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健全管理制度,推动标准数量增长和质量效益提升,优化标准结构,提高标准制定效率,实现标准数量、质量、结构、效率相统一。坚持以用为本,坚持标准制定与实施并重,多措并举促进标准实施及评估,推动各级各类机构广泛贯彻标准化理念,形成用标准管理、依标准做事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坚持包容开放,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各类标准协同发展。坚持标准制度型开放,促进标准国际交流合作,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以卫生健康标准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卫生健康标准化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有力支撑健康陕西建设、具有陕西特色的卫生健康标准体系。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基础不断夯实,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多途径供给、协同发展局面初步形成,标准化投入机制、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全面建立,地方标准制修订步伐进一步加快,标准应用实施更加广泛,卫生健康服务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医疗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扶持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应适当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财政对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应给予补助。落实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对口重点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要提高投入的有效性,把财政支持的重点调整到支持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人员培训和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等方面上来。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随着农村经济、交通、区域和基层组织的变化,原有的三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甚至重复建设。存在着种种不适应,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一是应打破行政区划布局,解决乡镇卫生院重复设置问题,原则上坚持一乡一院、一村一室。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设置要考虑其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二是乡镇卫生院与乡镇计划生育指导站实行共享,解决两者并立造成的资源浪费。三是对那些离县级医疗机构过近,且生存能力很差的乡镇卫生院,应实行撤、并、转,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四是要控制乡村医生的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实行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五是在明确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高档设备购置,减少资源闲置浪费。市场需求预测方法科学的营销决策,不仅要以市场营销调研为出发点,而且要以市场需求预测为依据。市场需求预测是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市场需求量及影响需求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关于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性信息,并以此作为营销决策的依据。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购买者意向调查法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即通过直接询问购买者的购买意向和意见,据以判断销售量。如果购买者的购买意向是明确清晰的,这种意向会转化为购买行为,并且愿意向调查者透露,这种预测法特别有效。但是,潜在购买者数量很多,难以逐个调查,故此法多用于工业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同时,购买者意向会随着时间转移,故此法适宜作短期预测。调查购买者意向的具体方法比较多,如直接访问、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组织消费者座谈会等。例如,采用概率调查表向消费者调查耐用消费品购买意向,可能会收到较好效果。(二)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即通过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来预测市场需求。销售人员包括基层的营业员、推销员及有关业务人员。销售人员最接近市场,比较了解顾客和竞争者的动向,熟悉所管辖地区的情况,能考虑到各种非定量因素的作用,较快地做出反应。由于销售人员中没有受过预测技术教育的居多,往往因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对经济形势和企业营销总体规划不够了解,可能存在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估计。但在销售人员较多时,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值可互相抵消,从而使预测结果趋向合理。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简捷,无须复杂的计算;缺点是容易受个人认识水平等主观因素影响。(三)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是指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以求得预测值。其具体形式有三种:一是小组讨论法。召集专家集体讨论,互相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预测。二是单独预测集中法。由每位专家单独提出预测意见,再由项目负责人员综合专家意见得出结论。三是德尔菲法。该方法用系统的程序,采取不署名和反复进行的方式,先组成专家组,将调查提纲及背景资料提交专家,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后再汇总预测结果。该方法的特点是专家互不见面,可避免相互影响,且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有时要经过四五轮,意见才能趋于一致,其结论比较切合实际。(四)市场试验法市场试验法是指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或老产品开辟新市场、启用新分销渠道时,选择较小范围的市场推出产品,观察消费者反应,预测销售量。该方法由于时间长、费用大,因而多用于投资大、风险高和有新奇特色产品的预测。(五)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指将某种经济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序列,再将此序列数值的变化加以延伸,进行推算,用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研究和预测市场需求趋势,排除外界因素影响。采用此法首先要找出影响变化趋势的因素,再运用其因果关系进行预测。产品销售的时间序列(Y),其变化趋势主要是以下四种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1)趋势(T)。系人口、资本积累、技术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过去的销售资料,描绘出销售曲线,可看出某种趋势。(2)周期(C)。许多商品销售受经济周期影响,销售额往往呈波浪形运动。认识循环周期,对中期预测相当重要。(3)季节(S)。指一年内销售额变化的规律性周期波动。此种变化通常与气候、假日、交易习惯有关,如果具体到周、日,也可能与上下班时间有关。(4)不确定因素(E)。包括自然灾害、战乱以及其他变故,这些偶发事件,一般无法预测,应从历史资料中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考察较为正常的销售活动。(六)直线趋势法直线趋势法是指运用最小平方法,以直线斜率表示增长趋势的外推预测方法。(七)统计需求分析法任何产品的销售都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需求分析是运用一整套统计学方法,发现影响企业销售的最重要的实际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的方法。该方法经常分析的因素是价格、收入、人口和促销等。应当指出,这些变量同销售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严格的数学公式表示,只能用统计分析来揭示和说明。运用多元回归技术在寻找最佳预测因素和方程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多个方程。用上述方程预测需求量,首先要预测平均温度和人均收入,并注意可能影响预测值的因素,如观察值过少、变量之间高度相关、变量与销售之间关系不明朗和未考虑新变量的出现等。我国的卫生健康现状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村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一)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主要由于人员经费增长拉动,公务费和业务费几乎没有增长甚至下降。农村公共卫生的公务费和业务费小,支出逐渐走低,致使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来解决业务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农村基层预防保健服务经费严重不足,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削弱,某些已经消灭或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寄纶虫病、地方病在一些地方时有回升,而新发生的病种也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农民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卫生资源配置严重的不合理,据统计,1998年全省用于农村的卫生费用仅占投入的20%左右。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严重,现在农村确实有很多人看不起病。根据统计数字和农村调查研究的结果,估计有40%一60%的人,因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世界卫生组织通常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根据卫生部统计数字表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城乡差距明显。(二)新型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举步维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但经过试点工作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识不足,疑虑重重。这里有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对国家的农村卫生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信心不足,可预期性的利益渺茫。其次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不堪负重。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收入增加了,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看病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而相当多的村办卫生室也名不符实。所以私人或家族式的医疗服务网点,使农民对自己的资金投入缺乏安全感。市场导向组织创新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要求企业创造顾客和顾客满意,将顾客利益摆在核心地位。许多企业在此基础上也开始认识到兼顾行业、合作伙伴、社区和国家利益对企业成功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地位。然而,在实践中真正贯彻这种观念,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却并不容易。面对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环境急剧变迁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企业必须对自身组织与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形成能够全面有效地招律顾客并为之提供良好服务的机制。里特尔咨询公司在总结卓有成效的公司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绩效业务模型。该模型将企业资源与组织配置列为基础。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企业组织与体制创新的主要原则来讨论。(一)满足利益方的要求在今天的价值交换体系中,企业绩效及其利润目标只有在能使其他利益方获得利益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企业及其经营业务,都要确定利益方及其要求。一般地说,利益方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经销商、企业员工和股东。如果这些利益方觉得不满意,就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导致整体绩效下降,甚至经营失败。为此,企业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满足每一个利益团体的最低期望。企业要致力于为不同的利益方传递高于最低限度的满足水平。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程度满意水平,为员工尽好责任(基本满意水平),为经销商提供绩效满意水平。在确定这些满意水平的时候,企业必须注意,不要让利益方之间感到相对待遇有失公平。各方利益关系的协调本质上仍然是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从经营动态关系上看,通过顾客满意达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其他利益方满意,又是建立在企业组织与制度革新所创造的高质量环境基础上的。建立一个面向市场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高水平的员工满意;通过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更高的企业利润,以及供应商、经销商的利益。各方满意的结果,又会促进新一轮更高质量的良性循环。(二)改进关键业务过程达到满意目标必须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才能实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这种管理都是通过以专业职能分工为基础的部门组织来进行的。这种传统的组织结构往往使各业务部门各自为政,追求自身目标最大化而不是企业目标最大化,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理想的合作,从而也使企业保有高度满意顾客这一总体目标及其战略规划不能有效地遍及整个业务各环节和全过程。因此,使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高度面向市场并热心于同其他部门协作,是十分必要的。为适应以快速变化为主调、灵活反应为关键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突出和加强对关键业务过程的管理,通过组织革新,建立多功能的团体,将市场和企业的各种声音和谐一致地协调起来,形成自己的管理核心业务的能力。(三)合理配置资源业务过程的执行,需要配置相应的人、财、物及信息等资源。企业必须设计出一个决策框架,使有限资源能够按照使顾客和企业都满意的方式来有效配置。这需要寻求拥有资源并对各业务的资源分配与使用实施控制。同时,企业还应努力寻求运用协作资源的可能性,以充分利用外部获得的非关键性资源。研究表明,高绩效公司往往十分重视自己拥有并培养那些能构成业务核心的资源和能力,以此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将好钢用到刀刃上,而将非关键性资源配备转移到企业外部。(四)组织革新企业的组织要素通常包括组织结构、政策与文化。这些因素在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不相应变革,往往会成为企业维系和发展与市场有机联系时的机能障碍。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的沉重任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其组织与市场不相适应而派生出来的。传统企业组织(有的学者称之为“命令一控制式组织”)的致命弱点是阻碍市场知识的积累及其在组织内部的广泛传播,影响企业的决策水平及营销观念的全面贯彻。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其组织结构和政策进行革新。与此同时,也要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农村卫生健康建设改革的对策思考新近修改或颁布卫生法律法规中,《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件》、《职业病防治法》和《食品卫生法》等为加强卫生执法,健全卫生法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但除上述新近修改或颁布的法律和法规外,还有一些如《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等已多年未作修改,一些条文已明显滞后于当前社会的的发展。如鉴于日前仿用生物制品市场管理较为混乱,省卫生厅多次明文规定仿用生物制品必须由卫生防疫部门统一向上级防疫部门采购并管理,其他医疗、药站经营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仿用纶物制品的经营活动,但《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九条却明文规定医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供应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药品和器械。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应当及时供应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爱滋病人的生活和治疗已越来越受到人文关怀,但明知己染上爱滋病病毒却故意制造传播机会的人至今仍没有一个受到应有的惩治。卫生法律法规是医疗卫生机构的灵魂,如果不能及时健全和完善卫生法律和法规,不保障和明确各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卫生医疗机构的改革将裹足不前。理顺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卫生纽织一体化管理。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承担全面责任,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确立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管理地位,有利于解决农村卫生服务监督与管理缺位的矛盾。在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的统一管理下,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才能形成分层经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只有通过对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才可能对农村卫生工作实现全行业管理,把农村卫生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核心在管理,盘活现有卫纶资源,调动积极性,加强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强化县对乡村的卫生业务扶持和监管功能,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而提升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营销环境的特征(一)客观性环境作为企业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一般说来,企业无法摆脱和控制营销环境,特别是宏观环境,难以按企业自身的要求和意愿随意改变它,如企业不能改变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但企业可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并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二)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业之间,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正因为营销环境的差异,企业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及其变化,必须采用各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环境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不同。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性较量”,而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不同行业与企业的影响并不相同。(三)多变性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诸因素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短缺几乎成为社会经济的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曾遭遇“过剩”经济,不论这种“过剩”的性质如何,仅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言,市场营销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虽然企业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见未来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通过设立预警系统,追踪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四)相关性营销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连锁变化,形成新的营销环境,新的环境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与威胁。例如,竞争者是企业重要的微观环境因素之一,而宏观环境中的政治法律因素或经济政策的变动,均能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加入的多少,从而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又如,市场需求不仅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爱好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政治法律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老弱幼群体卫生健康标准化对策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为着力点,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加强孕前孕产期健康服务,探索研制婚前和孕前健康相关标准、孕产期健康相关标准。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标准体系,完善托育服务质量、评估、监管标准制定,强化标准实施推广。以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为出发点,制定儿童和学生健康相关标准,重点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肥胖干预、学生营养等标准制定。完善职业健康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新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建立重点行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标准。加快职业卫生限值类及检测方法标准制修订。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电离辐射对健康危害的预防控制等相关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为手段提高健康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完善老年照护、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标准,健全老年社会支持标准和医养结合标准,夯实老年健康基础标准。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管理实质就是品牌资产管理。品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品牌资产投资和利用效果的好坏。一般而言,企业的品牌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监控品牌运营状况,设计或参与设计品牌,申请注册商标,管理品牌或商标档案,管理商标标签的印制、领用与销毁,处理品牌纠纷、维护商标权,协助打假,品牌全员管理教育等。品牌管理的组织形式反映了在品牌运营活动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职能管理制和品牌经理制两种。(一)职能管理制职能管理制是在西方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的品牌管理制度(当然,许多企业至今仍很钟爱)。作为品牌管理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在企业统一领导、组织与协调下,品牌管理的职责主要由企业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亦即,在职能管理制度下,有关品牌的决策与计划都由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分别执行。(二)品牌经理制品牌经理制诞生在美国宝洁(P&G)公司。宝洁产品在全世界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成功的原因除了160多年来一直恪守产品质量原则之外,品牌经理制的灵活而有效运用也是重要成因之一,甚至也可以说,其核心理念“一个人负责一个品牌”的品牌经理制(管理系统)是宝洁公司品牌运营的重要基石。品牌经理制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于宝洁公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品牌经理制被认为是从事多品种经营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品牌运营的规范组织形式。许多消费品生产企业(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都学习宝洁公司,纷纷采用品牌经理制。美国庄臣公司、美国家用品公司等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大公司都先后采用了品牌经理制,主要是因为品牌经理制有许多“职能制”所不具备的优点。第一,品牌经理制比职能管理制具有较强的品牌运作协调性。在品牌经理制下,企业委任品牌经理负责某品牌运营全过程,具体负责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协调该品牌产品的开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推读,减少因未能考虑整体利益、不熟悉整体情况而产生的盲目性和分散性。第二,品牌经理制有利于达到品牌定位目标,快速实现品牌个性化。在职能制下,常因互相扯皮、办事拖拉而致使品牌运营各环节不能很好地衔接,而品牌经理制相当程度地克服了这些弊端。第三,品牌经理制有助于长期维系品牌整体形象。由于品牌经理是专司品牌运营之职,监控品牌运营状况与市场变化是其重要职责,加之品牌经理制下协调性增强,使得品牌运营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加强。品牌经理制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品牌经理及品牌管理部门与生产、销售和财务等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问题。实践中,由于职权定位不清晰,很多品牌经理对自己的角色比较模糊,进而招致责难,使品牌经理的作用受到限制。此外,对品牌经理的业绩考评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卫生健康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坚持需求引领,围绕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紧密结合卫生健康工作重大战略和部署,以业务工作和基层实际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卫生健康标准体系布局,合理确定标准重点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不断适应标准需求的变化。坚持质量优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不断健全管理制度,推动标准数量增长和质量效益提升,优化标准结构,提高标准制定效率,实现标准数量、质量、结构、效率相统一。坚持以用为本,坚持标准制定与实施并重,多措并举促进标准实施及评估,推动各级各类机构广泛贯彻标准化理念,形成用标准管理、依标准做事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坚持包容开放,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各类标准协同发展。坚持标准制度型开放,促进标准国际交流合作,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以卫生健康标准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关系营销更为关注的是维系现有顾客,丧失老主顾无异于失去市场、失去利润的来源。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就在于争取新顾客的成本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有的企业推行“零顾客叛离”计划,目标是让顾客没有离去的机会。这就要求及时掌握顾客的信息,随时与顾客保持联系,并追踪顾客动态。因此,仅仅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不够,必须分析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度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企业行为绩效的感知和理解不同,表示满意的顾客,原因可能不同,只有找出顾客满意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维系顾客。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不为其他品牌所动摇,不仅会重复购买已买过的产品,而且会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同时顾客的口头宣传,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此外,满意的顾客还会高度参与和介入企业的营销活动过程,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意见和建议。营销组织的设置原则企业的具体情况各异,营销机构不可能、也无必要都按一种模式。但有一些共性原则需要注意和遵循:(一)整体协调和主导性原则协调是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因此设置营销机构需要注意:(1)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协调企业与环境,尤其是和市场、顾客之间的关系。满足市场、创造满意的顾客,是企业最根本的宗旨和责任;能比竞争者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也是组建营销部门的基本目的。(2)设置的营销机构能够与企业内部其他机构相互协调,在服务顾客、创造顾客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3)营销部门的内部结构、层级设置和人员安排能够相互协调,充分发挥营销职能的整体效应。总之,营销职能部门应当面对市场、面对顾客时能代表企业,面对内部各部门、全体员工时能代表市场、代表顾客。同时内部具有相互适应的弹性,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是构建“现代营销企业”重要的组织基础。(二)精简以及适当的管理跨度与层级原则组织建设要“精兵简政”,切忌机构雁肿。一是防止因事设职、因职设人,人员要精干;二是内部层级不宜太多。内部层级少,信息流通快,还能密切员工之间关系,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提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最佳的机构是既能完成任务,组织形式又最为简单的机构。这涉及管理跨度与层级问题。管理跨度又称管理宽度或管理幅度,指领导者能够有效地直接指挥的部门或员工数量,是一个“横向”的概念;管理层级又称管理梯度,指一个组织属下不同层级的数目,是一个“纵向”的概念。管理的职能、范围不变,一般来说,管理跨度与管理层级是互为反比关系的:管理跨度越大、层级越少,组织结构越扁平;反之,跨度越小,则管理的层级越多。通常情况下,管理层级过多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与传递过慢,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管理跨度过大,超出领导者能够管辖的限度,又会造成整个机构内部的不协调、不平衡。营销部门要真正做到精简,在设置机构时能否把握营销工作的性质和职能范围,是十分重要的前提。(三)有效性原则效率是衡量组织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机构的效率高,说明结构合理、完善。直观地讲,“效率”是指一个组织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机构的效率表现在能否在必要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能否以最少的工作量,获取最大的成果;能否很好地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业务上不断创新;能否维持机构内部的协调,及时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企业文化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企业将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相结合,做好长期规划,做出积极努力。(一)确立正确的道德规范企业的优良传统和道德习俗是企业经营及各种交往活动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带有一定道德取向的习惯性行为,具有稳定性和大众性。企业进行伦理道德建设,必须善于发掘和吸取传统道德观念和习俗中的精华,注入符合时代要求和本企业实际情况的新内容,建立完善的伦理道德体系和标准。要使员工明确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应当做,哪些不应当做。并且经过长期不懈地灌输、说服、示范、疏导,最终使这些抽象的伦理道德观念,转化为员工可操作的规则、规范和标准。(二)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员工教育相结合良好道德的形成不是孤立的,它同员工的政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紧密相连。员工具备较高的政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不仅是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及能力的前提,也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础。因此,企业在伦理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对员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文化基础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等,使员工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主体,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逐步做到不管是否有外在的监督,自己都能不断战胜自身的非道德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和道德层次。(三)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积极工作,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利用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知识,不断进行管理理念与方法创新,在强化硬性管理的同时,注重发挥软性管理的作用。如改善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尊重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扩大民主管理的范围,使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与决策等。只要员工有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就会表现出良好的敬业精神和道德风貌。(四)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一种心理建设,主要诉之于舆论与良心。从建设方法上看,一方面要通过对员工进行反复、系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利用舆论进行引导,强化员工道德意识,使之形成道德自律,养成道德习惯;另一方面,当某种先进道德被多数人认同后,也需要适时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成为硬性约束,起到严格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五)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是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个人示范有两种:一是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自己模范的道德行为成为员工的表率;二是先进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也就是通过挖掘、培养、宣传典型人物,以典型的力量来引导员工自觉遵从企业的道德规范。重视集体影响,主要是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礼仪,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使员工置身其中,通过整体氛围的熏陶和互相影响,促进员工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企业价值观的构成(一)企业价值观的层次企业价值观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若从纵向系统考察,可分为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整体价值观三个层次。1、个人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是员工在生活、工作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的意义、工作的目的、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观念。比如,员工是把工作看做是神圣的事业,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否关心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忠诚度如何?是否把为企业所做的创造、奉献,为企业所尽的责任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意义?是否把企业的成败荣辱视为自己的成败荣辱?能否像关心自己的荣誉一样关心企业的信誉?等等。对企业、对工作、对金钱荣誉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员工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员工价值观的形成,受其年龄、个性特征、需求结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学识、能力、兴趣爱好、人生理想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员工的需求结构看,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需要,如衣、食、住、行等;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包括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如医疗、养老保障等;第三层次是感情和归属需要,包括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得到友爱等;第四层次是地位和受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名誉的满足,事业成就的认可等;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成就其所能达到的最大目标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人通常是按照需要的层次等级去追求需要的满足的。就是说,只有在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追求地位、被尊重,乃至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一般来说不再是难题,他们更多地追求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企业员工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不可避免。如何使员工感到企业是发挥自己才能、自我实现的“自由王国”,从而愿意把个人价值融进企业整体价值当中,是当代企业管理者需要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2、群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它影响个人的行为和组织的行为。正式群体是指有计划设计的组织机构,它的价值观是管理者思想和信念的反映。非正式群体是指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共同的感情、利益等人际关系因素而自然结成的一种“联合体”。在“联合体”内部,各成员配合默契,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行为。正式群体,尤其是科层化的正式群体,其本身就是一种体制,成员间关系明确,职务角色所包含的内容和价值也相当明确,其职权范围包含着互助关系、服从关系以及机能关系,具有一定的等级色彩。正式群体最关心组织成员的忠诚与否,而易于忽略不同人的个性差异。企业是由若干小正式群体构成的,这些小正式群体的价值观与企业整体价值观总体是一致的,但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摩擦或矛盾。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把企业内部不同群体的目标融入企业整体目标之中,使群体成员认识到,只有实现了企业整体的目标,群体目标和个人目标才有可能实现。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可能是基于血缘、利益或是情感等因素。其特点包括:一是非正式群体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但它们有共同的形成基础和联系纽带,自然地联合成一个系统,是配合默契的群体,具有整体性特征;二是非正式群体通过种种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目的十分明确;三是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们习惯性的交往,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的,参与与否都是自由的,不存在任何的强制性约束,具有非强制色彩;四是非正式群体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产生,条件改变就有可能解体,或依新出现的条件由一种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甚至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正式群体,因此它是有条件的。在网络化社会,企业非正式群体远远突破有形组织界限,其平台越来越大,边缘越来越模糊。企业中的非正式群体既然存在,就有其价值取向,发挥其特有功能。有人把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比喻为“一把剪刀的两个部分”,剪刀两部分的夹角平分线构成群体运动的实际方向线。所以,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必然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深刻的影响。当非正式群体价值观与正式群体价值观一,致时,必然促进企业管理的加强和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加速企业目标的实现,推动企业的发展。当非正式群体的价值观与正式群体价值观不一致时,必然抵制企业正式群体,有碍企业正常运行。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正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把非正式群体价值观引导、升华到企业价值观。3、整体价值观企业整体价值观具有综合性和高层次的特点,它是一种全员共有的价值理想,是符合企业长远利益和员工根本利益的。企业整体价值观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社会目标以及员工发展目标的一种综合追求,它全面地体现员工发展、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因此,整体价值观指导、制约和统率着个人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员工和群体只要树立了整体价值观,就能树立起对企业发展的信念和实现整体目标的抱负,因而构筑出一种文化环境,使每一个员工超越自我,使企业成为追求生命价值的场所,从而引爆出惊人的创造力。整体价值观建立在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和做出反应的态度的基础上。企业是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承担者,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单位,它的经营活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社会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复杂联系。一方面,企业要从社会(市场)输入经营要素和各种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要向社会输出产品、服务和税利等。正是在这种相互交换的基础上,企业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结成了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互利关系,产生了企业对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金融机构、税务机关和政府职能机构等相关要素的看法和态度,成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4、三个层次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企业价值观体系中既包括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或领导者倡导并得到员工认同和践行的企业整体价值观,也包括异彩纷呈的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构成企业文化的主流,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形成若干支脉,共存于企业文化的生态园中。理想主义者始终主张,为纯洁企业文化,应张扬、放大整体价值观,限制个体价值观的成长,乃至完全取缔个体价值观,严格规范或制约群体价值观。在当代企业,这种想法是有害的。首先,企业中的个体价值观客观存在。人的个性、教育背景、经历与经验不同,受环境的影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继而形成不同的处世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大背景下,其本位价值观具有共同性,从属价值观也是千差万别的。列宁曾经指出,商品经济造就独立人格。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个性得以解放、张扬和放大,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在脑力劳动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任何人为的想完全取缔个体价值观的想法均是幼稚的。其次,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知,群体价值观的存在也具有客观性。企业中的各种群体是人们协作、交往和满足情感需要的基础;各种群体的性质、目标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进一步分析,在企业中,整体价值观取得主流地位后,允许一定的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的自由成长,不是一件坏事;相反,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与整体价值观在相互矛盾冲突中,会促进整体价值观得以提升。如果企业有足够的力量硬性去做价值观整合,最大限度地放大整体价值观,限制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的实现,其结果肯定是破坏了企业价值观的生态,最终也就使整体价值观貌合神离,走向专断,最终窒息企业的生命。因此,在企业文化管理中,要正确处理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塑造企业整体价值观时,要为个性发挥、个人成长,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的实现留下较大的空间。学会“砌石”而不是“砌砖”,千方百计找到个体价值、群体价值与企业整体价值的契合点,为实现个体价值和彰显群体价值搭建平台,达成不同层次价值观共同实现的“共赢”结果。(二)企业价值观的取向在西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的内容经历了多种形态的演变,其中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和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是比较典型的企业价值观,分别代表了西,方企业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最大利润价值观是指企业全部经营决策和行动都围绕如何获取最大利润这一目的进行,能否获得最大利润成为评价企业经营好坏的根本标准的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是指企业在组织规模大而复杂、投资大而投资者分散的条件下,管理者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经营管理而形成的价值观。一般来说,除了尽可能地为投资者获利以外,还非常注重企业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价值观,它要求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把员工、企业、社会的利益统筹起来考虑,不能有所偏颇。企业价值观大体包括以下四种取向。1、经济价值取向企业是一个经营共同体、投资实体。因此,其价值观中必定包含十分明确的经济价值取向。但这绝不意味着优秀企业在其经济价值取向中可以简单地重述一般工商业者对企业的这个定义,即企业是一种谋利组织,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在于谋取利润最大化。倘若一个企业就是一味地、不择手段地赚钱,必然成为一个不受社会欢迎的“经济动物”,必然终日被充满了算计和铜臭味的气氛所笼罩,那么,无论其一时何等繁荣,终会因内外环境的“恶化”而走上绝路。进一步说,企业必须作为一个社会器官而在社会中存续,它的基本的、直接的目的是创造市场和需求,为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企业的目的在于企业之外”。为了达到这一“企业之外”的目的,它必须执行两项基本功能:市场营销和创新。利润只是企业这两项主要功能的补偿和报酬之一,而不是结果的全部。因此,企业具体经营项目、作业、组合、投向等的扶择绝不会完全从盈利出发,其原始诱惑力与驱动力也多半不直接来自于利润率的高低和利润总量的多寡,它们只是事业扶择的限制条件。2、社会价值取向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国家的一个集团公民,因此,它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负有责任。在一个健康的、有效的现代企业价值观中,有关社会价值取向问题通常都发展到、升华到这样的高度:确认并积极处理企业经营全部活动所造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影响,正视并确定对这些影响所负有的责任;确认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把社会问题视为企业发展的机会,既满足社会的需要,又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企业社会价值取向使得企业既肩负起了多重社会责任,又获得了一个日益改善、日渐完美的社会环境。3、伦理价值取向企业伦理价值取向主要涉及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员工、消费者之间重大关系的确立与维持的准则问题。经营企业如同做人,正直、善良与诚实等美德不但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企业。成功的、优秀的公司都极为推崇正直、善良与诚实,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一部分。这显然不是自我标榜。每个公司都坚信,没有正直、善良与诚实,就无法经营企业。4、政治价值取向企业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生存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与政治问题从来都是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敏感问题而存在,只要稍稍激化,即刻就会转化为政治问题,酿成政治危机。现代大企业,其经济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伦理价值取向,都规定了它在这些问题产生和发展时,不能袖手旁观。而对人权、种族、就业、福利、慈善等一系列问题的介入与解决,都会使企业价值观反映出明确的政治价值取向。中国企业具有明确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责任感,在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使命。以上四种取向是综合发挥作用的,在实践中体现为要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索取与奉献、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以及企业与国家等方面的关系。企业文化的整合(一)企业文化整合的含义企业文化在发展中不仅具有排异性,也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