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计量能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1页
提升企业计量能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2页
提升企业计量能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3页
提升企业计量能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4页
提升企业计量能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提升企业计量能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提升企业计量能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8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8二、结论分析 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 12一、提高计量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12二、计量仪器仪表的种类 14三、压力仪表计量风险防控 14四、计量的主要内容和分类 15五、计量的特点 17六、计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17七、提高计量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18八、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 20九、计量仪器仪表的种类 21十、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 21十一、压力仪表计量风险防控 25十二、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 25十三、计量的主要内容和分类 27十四、客户发展计划与客户发现途径 28十五、计量的特点 31十六、营销调研的方法 31十七、计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34十八、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 35十九、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 38第三章人力资源 42一、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 42二、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 43三、进行岗位评价的基本原则 45四、绩效管理的职责划分 48五、选择人员招募方式的主要步骤 51六、技能与能力薪酬体系设计 52七、工作岗位分析 54第四章运营模式 58一、公司经营宗旨 58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58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59四、财务会计制度 62第五章经营战略管理 66一、企业市场细分 66二、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实现途径 70三、技术来源类的技术创新战略 73四、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 77五、企业文化战略的类型 78六、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与原则 84七、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 87八、企业文化的概念、结构、特征 100九、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优点、缺点与适用条件 104第六章SWOT分析 107一、优势分析(S) 107二、劣势分析(W) 109三、机会分析(O) 109四、威胁分析(T) 110第七章企业文化管理 114一、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114二、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 118三、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 136四、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 139五、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 144六、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 149七、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的特点 151第八章经济效益 154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5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5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5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5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5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58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5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61三、偿债能力分析 16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63第九章财务管理 165一、现金的日常管理 165二、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 169三、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172四、短期融资券 175五、财务管理的内容 178六、营运资金的特点 181七、计划与预算 183第十章投资方案分析 185一、建设投资估算 185建设投资估算表 186二、建设期利息 18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87三、流动资金 188流动资金估算表 188四、项目总投资 18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89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9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90报告说明提升企业计量能力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878.1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30.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08%;建设期利息30.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9%;流动资金1517.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1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6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3426.64万元,净利润2322.1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3.92%,财务净现值5286.5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27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提升企业计量能力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有限责任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878.1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30.0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08%;建设期利息30.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9%;流动资金1517.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13%。(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878.1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629.78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248.38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66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3426.6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322.14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43.92%。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27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5855.57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878.161.1建设投资万元2330.011.1.1工程费用万元1838.591.1.2其他费用万元429.901.1.3预备费万元61.521.2建设期利息万元30.591.3流动资金万元1517.562资金筹措万元3878.162.1自筹资金万元2629.782.2银行贷款万元1248.383营业收入万元166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3426.64""5利润总额万元3096.18""6净利润万元2322.14""7所得税万元774.04""8增值税万元643.17""9税金及附加万元77.18""10纳税总额万元1494.39""11盈亏平衡点万元5855.57产值12回收期年4.2713内部收益率43.92%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5286.57所得税后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提高计量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一)健全与优化计量检定工作体制计量检定工作本身就属一项集严谨性与复杂性与一体的工作,需要健全与完善的计量检定工作体制作为依托。也就是说,若想从根本上深化计量检定工作质量,检定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计量检定工作体制,确保计量检定工作内容得以准确贯彻与落实。构建过程中,建议计量检定管理人员应该针对当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明确造成问题的因素,再优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提升计量检定工作质量。必要时可以针对当前规章制度存在的漏洞问题进行适当改进。(二)严格控制计量检定工作环境条件结合以往检定工作经验来看,像温度、湿度、噪音、震动等外部环境因素,往往会对计量检定工作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建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如在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时,首先确认周围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检定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控设备,监控并记录外界环境变化情况,通过比对及时发现影响测量数据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消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影响,以确保计量检定工作质量得以全面优化。(三)严格控制检测器具的性能为严格控制检测器具的计量性能,强调计量检定人员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同时对检测设备进行科学的检修和维护保养,针对标准器严格开展定期检定或校准工作。保证计量检测器具的工作性能,使其始终处于正常且稳定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具有必须的检测精度。(四)提升检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检定工作过程中任一微小的差错都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计量检定结果是否精准,与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息息相关,计量检定工作需要的是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过硬的专业人员,故提升检定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检测能力至关重要。此外,还需开展相关检定知识与技能培训,比如及时了解、学习检定新技术新方法,如此才能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要,与时俱进。(五)创新应用计量检定器具、技术内容为确保计量检定工作得以全面贯彻与落实,建议计量检定人员应该立足于当前时代发展趋势以及管理要求,针对计量检定器具以及技术内容进行创新应用。一方面,严格按照统一性应用原则,确定计量设备以及检定规程内容。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经验,针对当前计量检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改正,提高计量检定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市场上的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计量检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健全与优化计量检定工作体制,同时还要严格控制计量检定工作环境条件等,以此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整体质量,使行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计量仪器仪表的种类计量检测作为仪器仪表等计量用具的衡量标准,而仪器仪表主要用于水、热、气、电和油等类似气体或液体的供给过程中的测量。其在工厂,栖身小区,学校,企业等用户群集中的诸多领域中均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机械表比拟,智能计量表以电子技术为主,融合电子,信息,软件,通信,机电控制多项技术领域,能够实现对用能量的计量,监测,蹊径计价,收费,控制,统计的智能化或远程自动治理。压力仪表计量风险防控(一)加强计量监管各镇办所、各科室及下属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医院、学校、宾馆、加气站、矿山企业等单位使用压力仪表的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有无使用未经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者经计量检定不合格的情况。要切实夯实压力仪表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要求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压力仪表的按时送检强制检定工作。(二)加强计量帮扶质量科要加大对压力仪表使用单位的计量培训,强化计量法制和技术管理要求,引导压力仪表使用单位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定期检查维护。各镇办所、各科室及下属单位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应灵通信息,依法查处,防范隐患主动帮助企业分析原因,提供计量服务,有效提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计量的主要内容和分类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单位即计量单位,是定量描述自然界中量值的前提,是计量学研究的首要内容。计量活动包括计量技术的研究、计量管理和计量监督。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为: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和协调计量工作发展规划,统一国家计量制度,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研究建立计量基准和标准,组织量值传递或溯源,监督管理计量器具和商品量;组织仲裁检定,调节计量纠纷;研究计量学理论和测试技术手段和测量方法等。计量工作大体可分为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工业计量三个方面。(一)科学计量科学计量是计量工作的科学技术基础。科学计量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计量学。计量学是关于测量领域的科学。计量学作为研究测量,保证测量准确和统一的学科,所涉及的量有物理量、工程量、物质成分量、物理化学特性等。按照被测量参量的性质,逐步形成了几何量、力学、温度、电磁学、光学、声学、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和化学等十大计量领域,并正向其它新领域扩展。(二)法制计量为了保证计量的准确性,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为计量工作进行了法制化的规定。所谓的法制计量就是国家根据下发的文件规定将计量工作中出现的计量单位、计量方法等全部纳入法律规定。这项工作的制定全面的提高了计量工作的可靠性和法制性,同时加强了计量工作的权威性。(三)工业计量它是指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的各项活动。工业计量是计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基础。计量工作是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经济越发展,越要加强计量工作。计量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生产、科研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计量保证保护广大消费者免受不准确或不诚实测量所造成的损害;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国家的权益不受侵犯。计量的特点(一)准确性(精确性)准确性是计量的基本特点。它表征的是计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的接近程度。严格地说,只有量值,而无准确程度的结果,不是计量结果。(二)一致性计量单位的统一是量值一致的重要前提。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用任何方法、使用任何器具以及任何人进行计量。(三)溯源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目的和条件的不同,对计算结果的要求亦各不相同。(四)法制性计量本身的社会性就要求有一定的法制保障。计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计量监督是国家计量行政部门对计量单位,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计量器具,计量检定机构及计量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的计量监督职责包括,贯彻执行国家计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制订和协调计量事业的发展规划,建立计量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组织量值传递。对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实施监督。进行计量认证,组织仲裁检定,调解计量纠纷。监督检查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按规定处理,计量检定人员和机构负责执行计量监督。提高计量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一)健全与优化计量检定工作体制计量检定工作本身就属一项集严谨性与复杂性与一体的工作,需要健全与完善的计量检定工作体制作为依托。也就是说,若想从根本上深化计量检定工作质量,检定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计量检定工作体制,确保计量检定工作内容得以准确贯彻与落实。构建过程中,建议计量检定管理人员应该针对当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明确造成问题的因素,再优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提升计量检定工作质量。必要时可以针对当前规章制度存在的漏洞问题进行适当改进。(二)严格控制计量检定工作环境条件结合以往检定工作经验来看,像温度、湿度、噪音、震动等外部环境因素,往往会对计量检定工作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建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如在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时,首先确认周围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检定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控设备,监控并记录外界环境变化情况,通过比对及时发现影响测量数据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消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影响,以确保计量检定工作质量得以全面优化。(三)严格控制检测器具的性能为严格控制检测器具的计量性能,强调计量检定人员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同时对检测设备进行科学的检修和维护保养,针对标准器严格开展定期检定或校准工作。保证计量检测器具的工作性能,使其始终处于正常且稳定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具有必须的检测精度。(四)提升检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检定工作过程中任一微小的差错都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计量检定结果是否精准,与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息息相关,计量检定工作需要的是专业素质和检测能力过硬的专业人员,故提升检定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检测能力至关重要。此外,还需开展相关检定知识与技能培训,比如及时了解、学习检定新技术新方法,如此才能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要,与时俱进。(五)创新应用计量检定器具、技术内容为确保计量检定工作得以全面贯彻与落实,建议计量检定人员应该立足于当前时代发展趋势以及管理要求,针对计量检定器具以及技术内容进行创新应用。一方面,严格按照统一性应用原则,确定计量设备以及检定规程内容。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经验,针对当前计量检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改正,提高计量检定工作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市场上的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计量检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健全与优化计量检定工作体制,同时还要严格控制计量检定工作环境条件等,以此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整体质量,使行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关系营销更为关注的是维系现有顾客,丧失老主顾无异于失去市场、失去利润的来源。关系营销的重要性就在于争取新顾客的成本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有的企业推行“零顾客叛离”计划,目标是让顾客没有离去的机会。这就要求及时掌握顾客的信息,随时与顾客保持联系,并追踪顾客动态。因此,仅仅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不够,必须分析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度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企业行为绩效的感知和理解不同,表示满意的顾客,原因可能不同,只有找出顾客满意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维系顾客。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不为其他品牌所动摇,不仅会重复购买已买过的产品,而且会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同时顾客的口头宣传,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此外,满意的顾客还会高度参与和介入企业的营销活动过程,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意见和建议。计量仪器仪表的种类计量检测作为仪器仪表等计量用具的衡量标准,而仪器仪表主要用于水、热、气、电和油等类似气体或液体的供给过程中的测量。其在工厂,栖身小区,学校,企业等用户群集中的诸多领域中均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机械表比拟,智能计量表以电子技术为主,融合电子,信息,软件,通信,机电控制多项技术领域,能够实现对用能量的计量,监测,蹊径计价,收费,控制,统计的智能化或远程自动治理。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全球营销对于“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是简单、一味地识别和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而是更为关注挖掘潜在需求,或在异国市场上引入并推行新的消费文化。与此同时,全球营销同样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因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方式。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或者试图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全球市场上的机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对手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发展壮大。压力仪表计量风险防控(一)加强计量监管各镇办所、各科室及下属单位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医院、学校、宾馆、加气站、矿山企业等单位使用压力仪表的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有无使用未经检定、超过检定周期或者经计量检定不合格的情况。要切实夯实压力仪表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要求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压力仪表的按时送检强制检定工作。(二)加强计量帮扶质量科要加大对压力仪表使用单位的计量培训,强化计量法制和技术管理要求,引导压力仪表使用单位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定期检查维护。各镇办所、各科室及下属单位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应灵通信息,依法查处,防范隐患主动帮助企业分析原因,提供计量服务,有效提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扩大市场份额应当考虑的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单位产品价格不降低且经营成本不增加,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而提高。但是,切不可认为市场份额提高就会自动增加利润,还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经营成本许多产品往往有这种现象:当市场份额持续增加而未超出某一限度的时候,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提高;当市场份额超过某一限度仍然继续增加时,经营成本的增加速度就大于利润的增加速度,企业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用于提高市场份额的费用增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则市场份额应保持在该限度以内。2、营销组合如果企业实行了错误的营销组合战略,比如过分地降低商品价格,过高地支出公关费、广告费、渠道拓展费、销售员和营业员奖励费等促销费用,承诺过多的服务项目导致服务费大量增加等,则市场份额的提高反而会造成利润下降。3、反垄断法为了保护自由竞争,防止出现市场垄断,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当某一公司的市场份额超出某一限度时,就要强行地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竞争的小公司。西方国家的许多著名公司都曾经因为触犯这条法律而被分解,微软公司也曾引起反垄断诉讼。如果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不想被分解,就要在自己的市场份额接近于临界点时主动加以控制。计量的主要内容和分类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单位即计量单位,是定量描述自然界中量值的前提,是计量学研究的首要内容。计量活动包括计量技术的研究、计量管理和计量监督。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为: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和协调计量工作发展规划,统一国家计量制度,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研究建立计量基准和标准,组织量值传递或溯源,监督管理计量器具和商品量;组织仲裁检定,调节计量纠纷;研究计量学理论和测试技术手段和测量方法等。计量工作大体可分为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工业计量三个方面。(一)科学计量科学计量是计量工作的科学技术基础。科学计量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计量学。计量学是关于测量领域的科学。计量学作为研究测量,保证测量准确和统一的学科,所涉及的量有物理量、工程量、物质成分量、物理化学特性等。按照被测量参量的性质,逐步形成了几何量、力学、温度、电磁学、光学、声学、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和化学等十大计量领域,并正向其它新领域扩展。(二)法制计量为了保证计量的准确性,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为计量工作进行了法制化的规定。所谓的法制计量就是国家根据下发的文件规定将计量工作中出现的计量单位、计量方法等全部纳入法律规定。这项工作的制定全面的提高了计量工作的可靠性和法制性,同时加强了计量工作的权威性。(三)工业计量它是指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的各项活动。工业计量是计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基础。计量工作是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经济越发展,越要加强计量工作。计量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生产、科研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促进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计量保证保护广大消费者免受不准确或不诚实测量所造成的损害;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国家的权益不受侵犯。客户发展计划与客户发现途径1、客户发展计划客户发展计划是企业通过对一定时期、一定市场区域内客户资源的分析而制定的新客户开发与老客户价值提升计划。其中,老客户价值提升计划指目标市场计划期内增加老客户对本公司产品购买量的计划。客户发展计划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全局,用于指导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各项活动,应当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明确性,明确规定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模棱两可;二是可操作性,各项实施措施必须具体,以便于各部门相关人员执行;三是阶段性,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等因素制定短期、近期与长期计划,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四是可达到性,应当考虑企业自身实际与市场环境实际,使得各部门相关人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计划。2、客户发现途径客户发现是客户开发的前提。根据一般经验,客户发现主要有以下途径:(1)查阅法。查阅各种公开发布的含有工商企业信息的二手资料,如电话号码簿、工商企业名录、各种媒体的信息专栏与广告等。(2)市场咨询法。向有关部门咨询,如市场研究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3)会议法。参加各种会议,如行业会议、展览会、展销会等。(4)广告开拓法。利用各种广告媒介寻找准顾客,如直接邮寄广告、电话广告、电子商务广告等。(5)链式引荐法。请现有客户推荐新顾客。(6)社会关系拓展法。利用自身的种种社会关系寻找准顾客。(7)中心开花法。通过中心人物的链式关系扩大顾客群,中心人物有行业协会领导、主管部门领导、金融机构领导以及各类有影响力的人物等。(8)市场细分法。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准客户。(9)历史顾客名单核对法。从以往有过来往或交易关系的客户名单中寻找现在可以继续发展业务关系的客户。(10)地毯式拜访法。销售人员直接走访特定区域所有可能有价值的企业以寻找准顾客。(11)社交群体接触法。在俱乐部、娱乐场、校友会、培训班等各类社交场合接触准客户。(12)个人观察法。销售人员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直接观察和判断寻找准顾客。(13)随机法。利用各种偶然的机会发现客户,如同机的乘客、同游的游客等。(14)吸引竞争者的顾客。(15)委托助手法。即聘用与委托专职人员帮助收集信息,上门拜访,寻找准顾客。计量的特点(一)准确性(精确性)准确性是计量的基本特点。它表征的是计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的接近程度。严格地说,只有量值,而无准确程度的结果,不是计量结果。(二)一致性计量单位的统一是量值一致的重要前提。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用任何方法、使用任何器具以及任何人进行计量。(三)溯源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目的和条件的不同,对计算结果的要求亦各不相同。(四)法制性计量本身的社会性就要求有一定的法制保障。营销调研的方法(一)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代表性直接影响调查资料的准确性。根据调研的目的及人力、财力、时间情况,要适当地确定调查样本的多少和确定调查对象。1、普查和典型调查普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逐个调查,以取得全面、精确的资料,信息准确度高,但耗时长,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大。典型调查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据以推论总,体。只要样本代表性强,调查方法得当,典型调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抽样调查当调查对象多、区域广而人力、财力、时间又不允许进行普查时,依照同等可能性原则,在所调研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来推论全体。常用的抽样方法有:(1)纯随机抽样。完全不区别样本是从总体的哪一部分抽出,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出来。如采用抽签法或乱数表法。(2)机械抽样。遵照随机原则,将全部调查单位按照与研究标志无关的一个中立标志加以排列,严格按照一定的间隔机械地抽取调查样本。由于样本在总体中分配较均匀,样本代表性也较大。(3)类型抽样。实行科学分组与抽样原理相结合,先用与所研究现象有关的标志,把被研究总体划分为性质相近的各组,以减低各组内的标志变异度,然后在各组内用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方法,按各组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成比例地抽出样本。这种方法也叫类型比例抽样,样本代表性更大,可得到较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更精确的结果。(4)整群抽样。上述方法都是从总体中抽取个别单位,整群抽样则是整群地抽取样本,对这一群单位进行全面观察。其优点是比较容易组织,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5)判断抽样。由专家判断而决定所选的样本,也称立意抽样。(二)收集资料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定样本连续调查用抽样方法,从母体中抽出若干样本组成固定的样本小组,在一段时期内对其进行反复调查以取得资料。调查技巧可采用个别面谈、问卷调查、消费者日记或观察记录调查。固定样本连续调查能掌握事项的变化动态,分析发展趋势。但如持续时间长,被调查者会感到厌烦。所以,对一般问题的调查,往往采用一次性调查,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询问法。2、观察调查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调查对象的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录,据以研究被调查者的行为和心理。这种调查多是在被调查者不知不觉中进行的,除人员观察外,也可利用机械记录处理。如广告效果数据,国外多利用机械记录器来收集。直接观察所得的资料比较客观,实用性也较大。其局限性在于只能看到事态的现象,往往不能说明原因,更不能说明购买动机和意向。3、实验法在给定的条件下,通过实验对比,对营销环境与营销活动过程中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如通过一项推销方法在特定地区及时间的小规模实验,并用市场营销原理分析其是否值得大规模推行,即销售实验。4、询问调查按预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或调查表,通过口头、电话或书面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口头询问不仅能当面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还可观察其反应,发现新问题,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可靠的资料;缺点是花费时间和人力较多,调查结果还会受调查人员的询问技巧及主观因素影响。电话调查取得信息最快,回答率也较高,而且同城电话费用也较低;不足之处是被调查对象限于通电话者,对问题只能得到简单的回答,有时不易得到被调查者合作。通信调查一般是将所要收集的资料设计成问卷,其调查面宽,能深入城乡各地,被调查者也有充分时间考虑;主要缺点是回收率低、周期长,有时因误解问卷或不愿认真回答造成误差较大。计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计量监督是国家计量行政部门对计量单位,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计量器具,计量检定机构及计量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的计量监督职责包括,贯彻执行国家计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制订和协调计量事业的发展规划,建立计量基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组织量值传递。对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实施监督。进行计量认证,组织仲裁检定,调解计量纠纷。监督检查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按规定处理,计量检定人员和机构负责执行计量监督。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管理实质就是品牌资产管理。品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品牌资产投资和利用效果的好坏。一般而言,企业的品牌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监控品牌运营状况,设计或参与设计品牌,申请注册商标,管理品牌或商标档案,管理商标标签的印制、领用与销毁,处理品牌纠纷、维护商标权,协助打假,品牌全员管理教育等。品牌管理的组织形式反映了在品牌运营活动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职能管理制和品牌经理制两种。(一)职能管理制职能管理制是在西方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的品牌管理制度(当然,许多企业至今仍很钟爱)。作为品牌管理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在企业统一领导、组织与协调下,品牌管理的职责主要由企业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亦即,在职能管理制度下,有关品牌的决策与计划都由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分别执行。(二)品牌经理制品牌经理制诞生在美国宝洁(P&G)公司。宝洁产品在全世界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成功的原因除了160多年来一直恪守产品质量原则之外,品牌经理制的灵活而有效运用也是重要成因之一,甚至也可以说,其核心理念“一个人负责一个品牌”的品牌经理制(管理系统)是宝洁公司品牌运营的重要基石。品牌经理制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于宝洁公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品牌经理制被认为是从事多品种经营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品牌运营的规范组织形式。许多消费品生产企业(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都学习宝洁公司,纷纷采用品牌经理制。美国庄臣公司、美国家用品公司等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大公司都先后采用了品牌经理制,主要是因为品牌经理制有许多“职能制”所不具备的优点。第一,品牌经理制比职能管理制具有较强的品牌运作协调性。在品牌经理制下,企业委任品牌经理负责某品牌运营全过程,具体负责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协调该品牌产品的开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推读,减少因未能考虑整体利益、不熟悉整体情况而产生的盲目性和分散性。第二,品牌经理制有利于达到品牌定位目标,快速实现品牌个性化。在职能制下,常因互相扯皮、办事拖拉而致使品牌运营各环节不能很好地衔接,而品牌经理制相当程度地克服了这些弊端。第三,品牌经理制有助于长期维系品牌整体形象。由于品牌经理是专司品牌运营之职,监控品牌运营状况与市场变化是其重要职责,加之品牌经理制下协调性增强,使得品牌运营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加强。品牌经理制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品牌经理及品牌管理部门与生产、销售和财务等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问题。实践中,由于职权定位不清晰,很多品牌经理对自己的角色比较模糊,进而招致责难,使品牌经理的作用受到限制。此外,对品牌经理的业绩考评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成与发展。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等于GDP的上升。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全球性环保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粮油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出口产品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阻,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开始有紧迫感。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在广州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1994年研制成功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1994年,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采用由太阳、植物叶片、蓓蕾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1995年年初,全国已有28种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除食品外,其他绿色产品也不断研制成功。随着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商店已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从绿色意识的觉醒、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形成、绿色体制的建立到绿色理论的创建,《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二)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实施的步骤,一般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收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绿色营销组合。下面主要简述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在全球绿色浪潮兴起的时代,企业应基于环境和社会利益考虑,在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能够体现绿色营销内涵的战略计划,以便有利于长期发展。绿色营销战略应明确企业研制绿色产品的计划及必要的资源投入,具体说明环保的努力方向及措施。绿色营销战略应以满足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满足现有与潜在绿色需求,还要促进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营销战略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争取获得绿色标识,制定绿色企业形象战略。绿色营销将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实现合理的“绿色盈利”,从长远看这是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2、制定绿色营销组合绿色营销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因素,首先要重视绿色消费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不仅对社会发展或环境改善有所贡献,而且能有效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冲破人为设置的“绿色壁垒”,适应“环保回归”热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与包装对环境所造成的干预和影响,力求在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回收过程中降低公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正确有效的绿色渠道是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慎选绿色信誉好的中间商,而且要选择和改善能避免污染、减少损耗和降低费用的储运条件。绿色价格应反映生态环境成本,包括产品消耗及环境改善支出,确立环境与生态有价的基本观点,贯彻“污染者付款”原则,促进生态化、低污低耗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绿色促销要利用传媒和社会活动,传播绿色企业及产品的信息,为企业的绿色表现作宣传。通过赞助、捐赠等对有关环保的组织及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广告要突出绿色产品的特点,突出环保靠全社会的力量,靠每个人的贡献。广告投入和广告频率要适度,防止因广告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声、光等感官污染。绿色管理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的管理方式,通过全员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地实施绿色营销,切实做好环保工作。人力资源劳动定员的基本概念劳动定员也称人员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配备某类岗位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劳动定员的概念中包含五个要点。1、劳动定员是在一定条件下制定的,劳动定员不能脱离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生产条件是指生产规模、生产协作、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方面供应的状况,以及生产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等;技术条件是指生产技术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自动化程度、加工工艺和操作方法、各种技术措施、工艺装备、计量检测试验手段的状况,以及工作地各种运输、照明、信息传递、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状况;组织条件包括生产过程的组织和劳动组织两方面,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水平、工作地供应、服务水平、半成品和成品保管、设备维修保养、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等情况。劳动定员不仅受到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还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工作态度及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等。2、劳动定员的对象是劳动者的劳动量,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支出。马克思将这种劳动力使用即人力消耗称为“活劳动”消耗。因此,可以说劳动定员是对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活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3、由于企业各类部门、岗位的生产工作过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制定修订劳动定员时,可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它主要是从劳动过程上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消耗量,以人•年、人•季、人•月或人•班(轮班)等劳动计量单位为尺度,作出具体规定并进行考核。在具体规定劳动定员时,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4、为了使劳动定员的各项功能得以发挥,劳动定员是在从事生产或工作活动之前预先制定的。5、劳动定员所规定的是某类岗位人员配置的素质要求和数量限额,即明确界定了为了保证企业各类工作岗位任务的完成需要配备具有什么样素质的人员,以及实际应当配备多少人员。,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为了使组织结构形成一个系统整体,有效、顺利、合理地发挥作用,需要掌握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一)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一个管理人员所能指挥、监督的人数是有限的。管辖人数的多少应根据下级的分散程度、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工作内容、下级的能力、上级的能力、标准化程度等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从事日常工作,可管辖15-30人;从事内容多变、经常需要作出决定的工作,可管辖3-7人。(二)明确责任和权限的原则1、责任和权限的定义。所谓责任,是指必须完成与职务相称的工作义务。所谓权限,是指完成职责时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有时未经上级允许)自由行使的权力。责任就是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数量的程度;权限就是完成工作职责时,应采用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目标。责任与权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应授予不带责任的权限,也不应行使没有权限的责任。为了履行职务,必须明确每个人应负的责任,同时也必须授予其应有的权限。2、明确责任和权限。管理人员(上级)应尽可能把责任委托给下级并授予所需的权限,这种组织就有灵活性,有利于下属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然上级也要注意,即使已把责任和权限委任给下级,也应当负起监督、指导、检查的责任,不能一推了之。(三)先定岗再定员的原则定编、定岗、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定编是指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以及各层级职能和业务部门的设置;定岗是指在对部门职能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将工作具体细化为若干模块,从而栏成本部门工作的基本单元-工作岗位的过程;定员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为工作岗位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一般来说,企业首先应当确定组织机构,然后确定工作岗位,再配备人员。岗位依工作而存在,人员依岗位而配备,(四)合理分配职责的原则各级主管在分配工作、划分职责范围时,必须避免重复、遗漏、含糊不清等情况的出现。同时还应做到:将相同性质的工作归纳起来进行分析;分配工作要具体、明确;每一项工作不要分得过细,而应由许多下级一起承担;量材使用,任人唯贤;经常检查,拾遗补阙,以防止出现工作上的缺失。,进行岗位评价的基本原则岗位评价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活动。也就是说,这项活动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要触及许多学科的专业技术知识,牵涉很多的部门和单位。为了保证各项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岗位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在组织实施中应该注意遵守以下原则。(一)系统原则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要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中各个要素也可以构成子系统,而子系统本身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岗位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整个评价系统来看,由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方法和数据处理等若干个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从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二)实用性原则岗位评价必须从目前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际出发,选择能促进企业生产和管理工作发展的评级因素。尤其要选择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工作需要的评价因素,使评价结果能直接应用于企业劳动管理实践,特别是企业劳动组织、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基础管理工作,以提高岗位评价的应用价值。(三)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基础标准化的作用在于能统一技术要求、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劳动成本。显然,为了保证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评价结果的可比性,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岗位评价也必须采用标准化。岗位评价的标准化就是对衡量劳动者所耗费劳动大小的依据以及岗位评价的技术方法、特定的程序或形式作出统一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作为评价工作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岗位评价的标准化具体表现在评价指标的统一性、各评价指标的统一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方法的统一规定和数据处理的统一程序等方面。(四)能级对应原则在管理系统中,各种管理功能是不相同的。根据管理功能把管理系统分成级别,把相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者分配到相应的级别中去,各占其位,各显其能,这就是管理的能级对应原则。一个岗位能级的大小,是由它在组织中的工作性质、繁简难易、责任大小、任务轻重等因素决定的。功能大的岗位,能级就高。一般来说,一个组织或单位中,管理能级层次必须具有稳定的组织形态。对于任何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而言,一般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这四个层次不仅使命不同,而且标志着四大能级差异。同时,不同能级对应不同的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而且这种对应是一种动态的能级对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率和效益。,绩效管理的职责划分在绩效管理实际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相关主体所承担的职责是各不相同的。(一)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由于绩效管理是逐级实施,因此不同级别的人员所承担的职责也不尽相同。1、高层主管的职责。(1)确定部门主管绩效指标。一般是通过沟通讨论的方式,与分管部门主管就绩效指标的内容达成一致意见。(2)绩效考评。对分管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得出各个部门主管的绩效结果,并指出优点和需改进之处。(3)绩效反馈与面谈。对分管部门及部门主管的绩效评价结果要进行反馈面谈。通过与部门主管面谈和沟通,共同确定每个部门主管未来一个考评周期工作改进、能力提高的具体计划措施,2、部门主管的职责。(1)确定班组主管绩效指标。通过与班组主管沟通设定每个班组的绩效指标。(2)绩效考评信息采集。按照设定的考评指标,根据绩效完成时间和绩效指标如实记录各班组绩效完成的情况。(3)绩效考评。对下属班组主管的绩效进行评价,得出各个班组主管的绩效结果,并指出优点和需改进之处。(4)绩效反馈与面谈。对分管班组主管的绩效评价结果要进行反馈面谈。通过与班组主管面谈和沟通,共同确定每个班组主管未来一个考评周期工作改进、能力提高的具体计划措施。3、班组主管的职责。效指标(1)确定下属员工绩效指标。通过与下属员工沟通设定每个班组的绩(2)绩效考评信息采集。按照设定的考评指标,根据绩效完成时间和绩效指标如实记录各班组绩效完成的结果情况。(3)绩效考评。对下属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得出各个下属员工的绩效结果,并指出优点和需改进之处。(4)绩效反馈与面谈。对下属员工的绩效评价结果要进行反馈面谈。通过与员工的面谈和沟通,共同确定每个员工未来一个考评周期工作改进、能力提高的具体计划措施。(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尽管绩效管理的实施主要是领导与各级直线管理人员的职责,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绩效管理也负有贯彻实施与改进完善的重要责任。1、设计、试验、改进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并向有关部门建议推广。2、在本部门认真执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以起到示范作用。3、宣传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制度,说明贯彻该项制度的重要意义、目的、方法与要求。4、督促、检查、帮助本企业各部门贯彻现有绩效管理制度,培训实施绩效管理的人员。5、收集反馈信息,包括存在的问题、难点、批评与建议,记录和积累有关资料,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6、根据绩效管理的结果,制订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并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员工工作的好坏、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因此,掌握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员工绩效管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绩效管理是通过运用科学的考评标准和方法,对员工的绩效、能力、岗位适应度等进行全面考评的过程。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看待考核和考评,它不是处分员工的方式,也不是员工抱怨工资、工作条件和同事的机会。在组织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深入讨论员工各方面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发展前景以及进行系统性和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选择人员招募方式的主要步骤1、根据年度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计划,明确企业各类工作岗位的人员需求量。2、深入分析企业各类岗位人员需求的任职资格和条件,如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求。3、确定选择适合适用的人员招聘途径及其方式方法。应当根据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计划中人员需求数量和任职资格等要求,对企业人员招募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方法,从适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风险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从中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招聘方式或较为适合的两三种具体的招募方法,最终决定是采用内部,还是外部招募的方式;是采用发布广告、校园或网络招募的方法,还是采用委托中介机构或者其他招募方法。4、在优选优化企业人员招募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年度人力资源招募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主要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具体实施的程序和步骤以及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要求,以切实保证企业各类岗位人员招募任务的落实。,技能与能力薪酬体系设计(一)技能薪酬体系设计技能薪酬体系以员工所掌握与职位相关的知识和技术的深度与广度为依据来确定薪酬等级和薪酬水平。要采用技能薪酬体系,企业必须首先建立-套技能水平评估标准。员工薪酬随着技能等级的变化而变化。技能薪酬本质上是一种激励薪酬,能够刺激员工不断拓展知识、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最终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随着员工知识、技能的深化和扩展,其工作面也将变得开阔,每人都能成为多面手,岗位调动比较容易。但是,盲目地参加培训和学习深造又会增加人力资源提升的成本,也容易造成人才、知识的浪费。技能薪酬体系的设计程序如同职位薪酬体系的设计过程,只不过它是以技能为分析、评价对象,结果是得出对应不同薪酬水平的技能等级。技能分析是对某个工作所需技能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而技能评估就是获得不同技能相对价值的过程。技能评估以技能分析为基础,因此,技能分析的内容决定着技能评估的合理性、真实性,决定着技能薪酬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对技能的分析要能体现不同薪酬等级所要求具备技能的种类、数量、质量。技能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技能单元、技能模块和技能种类。1、技能单元。技能单元是技能分析的基本元素,是最小的分析单元是对特定工作的具体说明。技能单元的描述和职位描述相一致,如“将螺丝帽紧扣在螺丝上”是对工作任务的描述,它的技能描述就是“具备使用扳手拧紧螺丝的能力”。对工作任务的描述是技能分析的第一步。2、技能模块。它是指从事某个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或者知识。技能模块区分的本质是对技能单元进行分组。例如,“拧螺丝”是一种技能,它可能划分到“维修机器”这一技能模块中。技能模块是技能薪酬设计的基础,是区别于岗位薪酬的显著特征。技能模块的形式决定了技能薪酬的不同类型,包括技能等级模块和技能组合模块两种。3、技能种类。它反映了一个工作群所有活动或者一个过程中各步骤的有关技能模块的集合,本质上是对技能模块进行的分组。多种技能模块组成一个技能种类。在技能薪酬设计中,企业通常首先划分技能种类,在技能种类的基础上对该技能种类所有的工作任务进行详尽的描述,然后根据不同种类所要建立的技能结构形式设计不同的技能模块。(二)能力薪酬体系设计能力薪酬和技能薪酬一样与岗位联系不大,都是以人本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