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园区节能降碳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说明园区节能降碳工程目录第一章绪论 6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6二、结论分析 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7第二章发展规划 10一、公司发展规划 10二、保障措施 11第三章市场和行业分析 14一、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 14二、碳达峰基本原则 18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 18四、碳达峰未来发展趋势 20五、碳达峰主要目标 21六、碳达峰国家达峰特征 22七、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 24八、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 28九、碳达峰基本原则 30十、整合营销传播 31十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 33十二、碳达峰未来发展趋势 35十三、发展营销组合 36十四、碳达峰主要目标 37十五、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 38十六、碳达峰国家达峰特征 40十七、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 42十八、整合营销传播执行 46十九、定位的概念和方式 48二十、体验营销的主要原则 52第四章企业文化 54一、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 54二、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 72三、企业价值观的构成 77四、企业文化的特征 86五、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因 90六、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基本价值 93第五章经营战略管理 103一、差异化战略的实现途径 103二、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105三、企业财务战略的含义、实质及特点 107四、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的构成 109五、企业融资战略的类型 110六、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 115第六章人力资源分析 117一、培训课程设计的项目与内容 117二、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29三、岗位评价的主要步骤 132四、培训教学设计程序与形成方案 133五、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138六、企业人员招募的方式 140七、招聘活动过程评估的相关概念 145第七章公司治理分析 149一、董事及其职责 149二、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 154三、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163四、董事长及其职责 174五、专门委员会 177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82七、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 186第八章投资方案分析 189一、建设投资估算 189建设投资估算表 190二、建设期利息 19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91三、流动资金 192流动资金估算表 192四、项目总投资 19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93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9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94第九章财务管理分析 196一、资本结构 196二、现金的日常管理 202三、应收款项的概述 206四、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 208五、流动资金的概念 211六、存货管理决策 212七、对外投资的目的与意义 214第十章项目经济效益 216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21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1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1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21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20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22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223三、偿债能力分析 22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225绪论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园区节能降碳工程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034.1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41.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56%;建设期利息29.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7%;流动资金863.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46%。(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034.16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830.76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203.40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02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8020.39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598.30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40.7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23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834.65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034.161.1建设投资万元2141.021.1.1工程费用万元1467.491.1.2其他费用万元635.961.1.3预备费万元37.571.2建设期利息万元29.481.3流动资金万元863.662资金筹措万元3034.162.1自筹资金万元1830.762.2银行贷款万元1203.403营业收入万元102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8020.39""5利润总额万元2131.06""6净利润万元1598.30""7所得税万元532.76""8增值税万元404.55""9税金及附加万元48.55""10纳税总额万元985.86""11盈亏平衡点万元2834.65产值12回收期年4.2313内部收益率40.71%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4885.72所得税后发展规划公司发展规划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安排制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保障措施(一)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建立科学高效的用人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行业整体创造力与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加强行业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行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依托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开展从业人员学历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区域重点高等学校开展高端人才培训。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增强行业创新能力。(二)搭建科技研发平台鼓励各大院校、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合资、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重点扶持企业在核心技术、专有技术、高端新品等方面的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对产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对重大项目,有关部门要在各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创新投入机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多渠道引导企业、社会资金积极投入产业领域。(四)加大政策支持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在创意设计、品牌建设、产业转移、标准制修订、研发投入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五)完善调度评估建立完善规划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结合评估考核,定期监测和评估规划执行情况,找出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规划重点任务落实,为下一步工作重点提供决策依据。(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产业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加强与国外产业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及时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趋势。鼓励企业与国外产业先进企业和研发机构合作,鼓励企业创造条件到境外设立产业研发机构,努力掌握产业核心技术。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本地设立产业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争取更多高端产业项目落户本地。市场和行业分析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碳中和工作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不要走进双碳速胜论消极悲观论的误区,而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能源、产业、金融多部门协同联动,数据、人才、管理多要素融合创新,多管齐下消解碳减排的灰犀牛带来的巨大风险,为城市升级创造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居民等多个主体以及能源、交通、产业等多个部门,若不能有效地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就有可能产生碳减排的灰犀牛。所谓碳减排灰犀牛,指在碳达峰、碳中和落地过程中,发生概率很高、负面影响巨大的各类潜在危机,特别是对以高耗能企业为主的产业链,以及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城市或区域影响较大。碳中和愿意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要重视三个问题。(一)要注重地区转型与区域发展的公平减碳问题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资源基础差距较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仍存在着发展惯性和投资路径依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地争先出台达峰时间表,对于发展基础较好、产业负担较轻的地区来说,碳达峰的实现成为地区加速升级、产业要素集聚的重要机遇。但对于西部、中部等资源型城市,现有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与煤炭高度关联,发展投入大,在减碳要求下,会造成地区发展空间压缩、转型路径探索困难。同时,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流动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城市,周边城市往往承担着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保障中心城市资源供应的重担。如区域当中的核电厂,大部分清洁电力会优先供应至城市群当中的中心城市,而只有小部分留在本地使用。尽管随着交通网络的通达和服务政策的便捷,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强大动力,但同时应当注意到,区域当中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在城市群发展结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产业梯队作用。在单一减碳要求下,会造成这些城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弱化,城市群整体发展合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警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对城市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单一指标化、标准一致化,容易出现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二)要注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协同减碳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两个重要抓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艰巨性,地方往往会把重心放在能源结构调整上,重点是将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用天然气或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进行替代。因此忽视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相互耦合关系。比如,纺织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是耗水、耗热、耗电大户,这是由行业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在生产端加大清洁能源利用的同时,要同步考虑生产流程、工艺和管理手段的优化,不能单一以减碳作为转型要求,而要将提高能效和减少碳排放作为企业转型的双重要求。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由于能源的锁定效应和工业发展的长期需求,城市会在一段时间保持工业制造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态势,甚至对于一些地区,仍需要保持高耗能行业持续发展以提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这样的地区和行业,需要客观认识发展和减碳之间的关系,客观看待发展所处的阶段,客观评估未来发展的模式和空间。将碳排放峰值以指标的形式进行分配,不利于地区发展动能的平稳过渡,需要分行业、分区域地考虑排放条件,进而有区分、有阶段地制定排放指标。因此,需要警惕由于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的不同步、部门管理作用发挥不协同,而造成城市发展优势弱化,发展基础薄弱地区,会产生由于较为激进减碳手段而造成的空间压缩、发展动力不足的风险。(三)要注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减碳问题目前,对于未来新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的讨论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认知存在不同。一方面,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会造成传统由煤电承担基础能源的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未来谁来扮演能源兜底保障的角色,谁来进行灵活性调节,目前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会发生变化,传统源随荷动的模式将向着源网荷互动转变,系统中运行主体的行为、需求都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风险。传统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主要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完成,做好供需之间的有效平衡是核心任务。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作为重要能源基础,在行业和城市减碳中发挥着先行、主导甚至核心的作用。因此,电力系统的减碳工作,不仅涉及到电网企业自身,还与相关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息息相关。电网安全不仅需要处理企业内部的技术优化和管理创新问题,还需要做好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将电网安全置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行考虑,进而建立起系统性、规范性的风险防范体系。如何有效进行政策配合、主体协同是电力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渐站上舞台,如果不能有效做好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配合,以灵活机制调动起不同主体之间参与平衡调度的积极性,保障共同价值最大化,能源系统将会面临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更大挑战和风险。碳达峰基本原则(一)系统推进碳达峰,重点突破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二)绿色引领碳达峰,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三)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过度反应,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不是不让发展,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不能在不具备绿色技术的情况下,人为打乱正常的供求秩序;因此减碳不能单打一,而要推动减碳、治污、增绿、增长协同推进。特点:由传统工业化发展方式转向绿色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说要绿色技术推动,大规模、系统性地换技术。基于绿色技术的特点,有三个目标需要实现: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率;少排放或者是零排放;培育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优势。在这个领域,中国也有成功的案例,以光伏发电为例,在10年前,可能很少有人相信光伏发电能够和传统的燃煤发电竞争,但现在已经可以竞争了。在这10年间,中国的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80%以上,风力发电成本也降低了30%到40%。基于业内的专家研究,光伏发电与燃煤发电的成本相比,可能今后几年的成本相当于燃煤发电的一半左右。实现碳中和的途径包括:电力生产清洁化,发展氢能源,交通和工业的电动化/氢能化及碳捕捉四个方面,即借助光伏、风电装机增长,电力系统将实现完全脱碳;实现氢能源全面商业化,特别是在航空等领域;在钢铁、建材、交通等能源消费部门,进行大规模的电动化和氢能化改造;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2030年中国碳排放将达到116亿吨的峰值,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里程碑。未来十年,非化石能源将首次成为增量能源需求的主力。预计从2020-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增长20%;非化石能源是满足这部分增量需求的关键,占一次能源比重将从16.4%上升到26.0%,其中光伏、风电潜力最大;化石能源占比将从83.6%下降至74.0%,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总量分别于2025年、2030年和2040年达峰。碳达峰未来发展趋势我国宣布将碳达峰目标提前,并首次提出碳中和,将有力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有序性、平衡性和多元化是减排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先后四次提出相关国际承诺。2020年9月提出的双碳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加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既是大势所趋,又非一蹴而就。碳中和难度远高于碳达峰。有序性(从达峰到中和是循序渐进,经历较漫长过程)、平衡性(温室气体排放既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发展权问题,减排速度应当与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相契合)和多元化(应用多元化技术,形成立体式的减排体系)尤为重要。双碳问题重点在能源,但非单纯的能源结构调整,同时涉及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如节能环保、工业、建筑、交通等。减少CO2排放,具体涉及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大部分,供给侧将以电力系统为核心,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需求侧将以工业为重点,多措并举,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材料循环利用、使用低排放原料等。在减少排放的同时,加强CO2的吸收、捕集、利用等碳技术与碳市场也将逐步得到更加积极地探索。作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碳达峰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7.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高,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能源结构偏煤情况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全面形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省确定的目标值,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碳达峰国家达峰特征碳达峰的早晚和峰值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的实现进程。课题组基于世界银行数据库1960-2020年数据,利用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趋势检验方法Mann-Kendall检验和Spearman'sRho检验,评估了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的碳达峰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研究发现:截至2020年,全球共42个国家已实现碳达峰,46个国家处于达峰平台期。多数国家碳达峰时具备以下特征:人均GDP高于2万美元,第三产业占比高于50%,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仍高于60%,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下降阶段,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基本脱钩。(一)碳达峰国家可分为自然达峰、经济受损两种类型已达峰的42个国家中,瑞典和英国达峰时间最早,分别为1970年和1971年,澳大利亚最晚,为2009年,2009年至今未有国家实现达峰。从已达峰国家达峰路径看,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为代表的19个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已实现脱钩,从而自然达峰;第二类是德国、波兰、乌克兰等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影响的15个国家,以及爱尔兰、朝鲜等经济严重衰退的8个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受损衰退或社会转型失败而达峰。已达峰国家中,以瑞典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禀赋较好的部分国家,达峰后通过继续调整能源结构加快碳中和进程,2017年瑞典的电力生产约90%来自水电、核电和风能。(二)多数国家碳达峰时人均GDP都高于2万美元除经济受损国家外,多数国家碳达峰时人均GDP都高于2万美元,平均达3.1万美元,最高的列支敦士登高达14.1万美元。最早达峰的瑞典达峰时人均GDP为2.7万美元,最晚达峰的澳大利亚为5.2万美元。2020年我国人均GDP仅1.05万美元,与多数达峰国家达峰时人均GDP水平仍存在巨大差距。(三)多数国家碳达峰时第三产业占比高于50%除经济受损国家外,多数国家达峰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占比高于50%,其中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远高于第一、二产业。这些国家大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高能耗重化工业向境外转移,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20年占比达54.5%,逐步进入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四)多数国家碳达峰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仍高于60%各达峰国家达峰时的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差异较大,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与达峰时间并无必然关联,多数国家碳达峰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仍高于60%,其中英国高达96.4%,可再生能源禀赋较好的北欧四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在碳达峰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分别高达98.5%、81.8%、61.67%、54.4%。(五)整体与各成员国达峰时间并非整齐划一欧盟整体于1979年实现碳达峰,当时的9个成员国中仅有英国(1971年)、法国(1979年)、比利时(1979年)已达峰,但上述3个国家碳排放量合计占欧盟排放总量高达70%。而德国(1991年)、丹麦(1996年)、意大利(2004年)、爱尔兰(2007年)是在欧盟整体达峰后陆续实现达峰,荷兰、卢森堡截至2020年尚处于达峰平台期。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碳中和工作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不要走进双碳速胜论消极悲观论的误区,而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能源、产业、金融多部门协同联动,数据、人才、管理多要素融合创新,多管齐下消解碳减排的灰犀牛带来的巨大风险,为城市升级创造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居民等多个主体以及能源、交通、产业等多个部门,若不能有效地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就有可能产生碳减排的灰犀牛。所谓碳减排灰犀牛,指在碳达峰、碳中和落地过程中,发生概率很高、负面影响巨大的各类潜在危机,特别是对以高耗能企业为主的产业链,以及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城市或区域影响较大。碳中和愿意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要重视三个问题。(一)要注重地区转型与区域发展的公平减碳问题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资源基础差距较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仍存在着发展惯性和投资路径依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地争先出台达峰时间表,对于发展基础较好、产业负担较轻的地区来说,碳达峰的实现成为地区加速升级、产业要素集聚的重要机遇。但对于西部、中部等资源型城市,现有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与煤炭高度关联,发展投入大,在减碳要求下,会造成地区发展空间压缩、转型路径探索困难。同时,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流动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城市,周边城市往往承担着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保障中心城市资源供应的重担。如区域当中的核电厂,大部分清洁电力会优先供应至城市群当中的中心城市,而只有小部分留在本地使用。尽管随着交通网络的通达和服务政策的便捷,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强大动力,但同时应当注意到,区域当中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在城市群发展结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产业梯队作用。在单一减碳要求下,会造成这些城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弱化,城市群整体发展合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警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对城市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单一指标化、标准一致化,容易出现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二)要注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协同减碳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两个重要抓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艰巨性,地方往往会把重心放在能源结构调整上,重点是将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用天然气或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进行替代。因此忽视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相互耦合关系。比如,纺织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是耗水、耗热、耗电大户,这是由行业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在生产端加大清洁能源利用的同时,要同步考虑生产流程、工艺和管理手段的优化,不能单一以减碳作为转型要求,而要将提高能效和减少碳排放作为企业转型的双重要求。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由于能源的锁定效应和工业发展的长期需求,城市会在一段时间保持工业制造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态势,甚至对于一些地区,仍需要保持高耗能行业持续发展以提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这样的地区和行业,需要客观认识发展和减碳之间的关系,客观看待发展所处的阶段,客观评估未来发展的模式和空间。将碳排放峰值以指标的形式进行分配,不利于地区发展动能的平稳过渡,需要分行业、分区域地考虑排放条件,进而有区分、有阶段地制定排放指标。因此,需要警惕由于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的不同步、部门管理作用发挥不协同,而造成城市发展优势弱化,发展基础薄弱地区,会产生由于较为激进减碳手段而造成的空间压缩、发展动力不足的风险。(三)要注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减碳问题目前,对于未来新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的讨论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认知存在不同。一方面,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会造成传统由煤电承担基础能源的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未来谁来扮演能源兜底保障的角色,谁来进行灵活性调节,目前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会发生变化,传统源随荷动的模式将向着源网荷互动转变,系统中运行主体的行为、需求都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风险。传统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主要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完成,做好供需之间的有效平衡是核心任务。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作为重要能源基础,在行业和城市减碳中发挥着先行、主导甚至核心的作用。因此,电力系统的减碳工作,不仅涉及到电网企业自身,还与相关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息息相关。电网安全不仅需要处理企业内部的技术优化和管理创新问题,还需要做好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将电网安全置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行考虑,进而建立起系统性、规范性的风险防范体系。如何有效进行政策配合、主体协同是电力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渐站上舞台,如果不能有效做好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配合,以灵活机制调动起不同主体之间参与平衡调度的积极性,保障共同价值最大化,能源系统将会面临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更大挑战和风险。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关于绿色营销,广义的解释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因此,绿色营销也称伦理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又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绿色营销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英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泰教授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首先,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顾客,还包括整个社会;其次,市场营销过程的永续性一方面需仰赖环境不断地提供市场营销所需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能持续吸收营销所带来的产物。”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在营销中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将四方面利益结合起来,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二)绿色营销的特点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绿色产品的需要。(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各方面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然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以及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碳达峰基本原则(一)系统推进碳达峰,重点突破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二)绿色引领碳达峰,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三)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过度反应,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能够融合其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减少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生产能力,不是不让发展,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不能在不具备绿色技术的情况下,人为打乱正常的供求秩序;因此减碳不能单打一,而要推动减碳、治污、增绿、增长协同推进。特点:由传统工业化发展方式转向绿色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说要绿色技术推动,大规模、系统性地换技术。基于绿色技术的特点,有三个目标需要实现: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率;少排放或者是零排放;培育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优势。在这个领域,中国也有成功的案例,以光伏发电为例,在10年前,可能很少有人相信光伏发电能够和传统的燃煤发电竞争,但现在已经可以竞争了。在这10年间,中国的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80%以上,风力发电成本也降低了30%到40%。基于业内的专家研究,光伏发电与燃煤发电的成本相比,可能今后几年的成本相当于燃煤发电的一半左右。实现碳中和的途径包括:电力生产清洁化,发展氢能源,交通和工业的电动化/氢能化及碳捕捉四个方面,即借助光伏、风电装机增长,电力系统将实现完全脱碳;实现氢能源全面商业化,特别是在航空等领域;在钢铁、建材、交通等能源消费部门,进行大规模的电动化和氢能化改造;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2030年中国碳排放将达到116亿吨的峰值,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里程碑。未来十年,非化石能源将首次成为增量能源需求的主力。预计从2020-203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增长20%;非化石能源是满足这部分增量需求的关键,占一次能源比重将从16.4%上升到26.0%,其中光伏、风电潜力最大;化石能源占比将从83.6%下降至74.0%,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总量分别于2025年、2030年和2040年达峰。碳达峰未来发展趋势我国宣布将碳达峰目标提前,并首次提出碳中和,将有力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有序性、平衡性和多元化是减排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先后四次提出相关国际承诺。2020年9月提出的双碳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加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既是大势所趋,又非一蹴而就。碳中和难度远高于碳达峰。有序性(从达峰到中和是循序渐进,经历较漫长过程)、平衡性(温室气体排放既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发展权问题,减排速度应当与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相契合)和多元化(应用多元化技术,形成立体式的减排体系)尤为重要。双碳问题重点在能源,但非单纯的能源结构调整,同时涉及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如节能环保、工业、建筑、交通等。减少CO2排放,具体涉及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大部分,供给侧将以电力系统为核心,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需求侧将以工业为重点,多措并举,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材料循环利用、使用低排放原料等。在减少排放的同时,加强CO2的吸收、捕集、利用等碳技术与碳市场也将逐步得到更加积极地探索。作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发展营销组合根据目标市场和定位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和选择相应的营销组合。“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市场需求的企业可控制因素,包括产品、价格、地点(分销或渠道)和促销等,是开展营销、影响和满足顾客的工具与手段。它们需要整合到营销计划中并使用于营销过程,以争取目标市场的预期反应。企业对营销工具和手段的具体运用,会形成不同的营销战略、方法和行动。这些工具、手段或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通常不应割裂开来孤立地考虑。必须从目标市场的需求状态、定位和营销环境等出发,统一、配套和协调使用。营销组合具有以下特性:(1)可控性。由企业可控制和运用的有关营销手段、因素等构成。比如,企业可根据目标市场决定生产什么,制订什么样的价格,选择什么渠道,并采用什么促销方式。(2)动态性。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搭配,而是变化无穷的动态组合。比如同样的产品、价格和渠道,可根据需要改变促销方式;或其他因素不变,企业提高或降低价格等,都会形成新的、效果不同的营销组合。(3)复合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四大类因素或手段,各自又包含多个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因素或手段组合。以产品为例,它由质量、外观、品牌、包装、服务等因素构成,每种因素分别又由若干更次一级的因素构成,如品牌便有多种使用方式。又如促销手段,包括人员促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其中,广告依据传播媒体的不同,又有电视广告、广播(电台)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和网络广告等,每一种还可进一步细分。(4)整体性。构成营销组合的各种手段及各个层次的因素,不是简单地相加或拼凑,必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的目标指导下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追求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整体效应。碳达峰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供应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7.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大幅提高,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能源结构偏煤情况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全面形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省确定的目标值,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精明的企业不仅要创造顾客,还想要“拥有”顾客的“一生”。为此,它必须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企业可以在多个层次上建立顾客关系。一般地说,企业对那些数量庞大、边际利润低的顾客,更多会谋求建立层次较低的基本关系。如洗涤剂生产厂商通常不会逐个打电话给洗衣粉家庭用户,分别了解、征询意见,而会通过广告、促销、服务电话或电子网站来建,立关系。但对那些数量很少且边际利润很高的顾客,如大用户、大型零售商,企业则希望与它们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其他层次的顾客关系。(1)财务层次。指通过价格优惠等财务措施来树立顾客价值和满意度。如宾馆为常客提供免费或降价服务;商场提供惠顾折扣券;民航公司对常客实施优惠方案等。(2)社交层次。即通过加强社会交往来提高企业与顾客的社会化联系,与常客保持特殊关系。如企业主动与顾客保持联系,不断了解顾客需要和提供服务;向常客赠送礼品和贺卡,表示友谊和感谢;组织常客社交聚会,增强信任感等。(3)结构层次。指使用高新技术成果,精心设计服务体系,使顾客得到更多消费利益,来增强顾客关系。如批发公司通过计算机数据交换系统,帮助零售商客户做好存货管理、订货、信贷等一系列工作;宾馆用其信息系统储存旅客客史档案,为其再次光临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碳达峰国家达峰特征碳达峰的早晚和峰值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的实现进程。课题组基于世界银行数据库1960-2020年数据,利用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趋势检验方法Mann-Kendall检验和Spearman'sRho检验,评估了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的碳达峰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研究发现:截至2020年,全球共42个国家已实现碳达峰,46个国家处于达峰平台期。多数国家碳达峰时具备以下特征:人均GDP高于2万美元,第三产业占比高于50%,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仍高于60%,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下降阶段,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基本脱钩。(一)碳达峰国家可分为自然达峰、经济受损两种类型已达峰的42个国家中,瑞典和英国达峰时间最早,分别为1970年和1971年,澳大利亚最晚,为2009年,2009年至今未有国家实现达峰。从已达峰国家达峰路径看,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为代表的19个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已实现脱钩,从而自然达峰;第二类是德国、波兰、乌克兰等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影响的15个国家,以及爱尔兰、朝鲜等经济严重衰退的8个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受损衰退或社会转型失败而达峰。已达峰国家中,以瑞典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禀赋较好的部分国家,达峰后通过继续调整能源结构加快碳中和进程,2017年瑞典的电力生产约90%来自水电、核电和风能。(二)多数国家碳达峰时人均GDP都高于2万美元除经济受损国家外,多数国家碳达峰时人均GDP都高于2万美元,平均达3.1万美元,最高的列支敦士登高达14.1万美元。最早达峰的瑞典达峰时人均GDP为2.7万美元,最晚达峰的澳大利亚为5.2万美元。2020年我国人均GDP仅1.05万美元,与多数达峰国家达峰时人均GDP水平仍存在巨大差距。(三)多数国家碳达峰时第三产业占比高于50%除经济受损国家外,多数国家达峰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占比高于50%,其中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远高于第一、二产业。这些国家大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高能耗重化工业向境外转移,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20年占比达54.5%,逐步进入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四)多数国家碳达峰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仍高于60%各达峰国家达峰时的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差异较大,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与达峰时间并无必然关联,多数国家碳达峰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仍高于60%,其中英国高达96.4%,可再生能源禀赋较好的北欧四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在碳达峰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分别高达98.5%、81.8%、61.67%、54.4%。(五)整体与各成员国达峰时间并非整齐划一欧盟整体于1979年实现碳达峰,当时的9个成员国中仅有英国(1971年)、法国(1979年)、比利时(1979年)已达峰,但上述3个国家碳排放量合计占欧盟排放总量高达70%。而德国(1991年)、丹麦(1996年)、意大利(2004年)、爱尔兰(2007年)是在欧盟整体达峰后陆续实现达峰,荷兰、卢森堡截至2020年尚处于达峰平台期。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营销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来源于企业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情报系统和营销调研系统,再经过营销分析系统。它们共同构成营销信息系统。(一)内部报告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市场营销管理者及时提供有关交易的信息,包括订货数量、销售额、价格、成本、库存状况、现金流程等各种反映企业营销状况的信息。内部报告系统的核心是从订单到收款整个周期,同时辅之以销售报告系统。订单一收款周期涉及企业的销售、财务等不同的部门和环节的业务流程。订货部门接到销售代理、经销商和顾客发来的订货单后,根据订单内容开具多联发票并送交有关部门。储运部门首先查询该种货物的库存,存货不足则回复销售部缺货,如果仓库有货,则向仓库和运输单位发出发货和入账指令。财务部门得到付款通知后,做出收款账务,定期向主管部门递交报告。在激烈的竞争中,所有企业都希望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这一周期的各个环节。销售报告系统应向企业决策制定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生产经营信息,以利于掌握时机,更好地处理进、销、存、运等环节的问题。新型的销售报告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力求及时、准确,做到简单化、格式化,实用性、目的性很强,真正有助于营销决策。(二)营销情报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信息是企业内部已经发生的交易信息,主要用于向管理人员提供企业运营的“结果资料”,市场营销情报系统所要承担的任务则是及时捕捉、反馈、加工、分析市场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信息,用于提供外部环境的“变化资料”,帮助营销主管人员了解市场动态并指明未来的新机会及问题。市场营销情报信息不仅来源于市场与销售人员,也可能来自于企业中所有与外部有接触的其他员工。收集外部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四种。(1)无目的的观察。无既定目标,在和外界接触时留心收集有关信息。(2)有条件的观察。并非主动探寻,但有一定目的性,对既定范围的信息做任意性接触。(3)非正式的探索。为取得特定信息进行有限的和无组织的探索。(4)有计划的收集。按预定的计划、程序或方法,采取审慎严密的行动来获取某一特定信息。营销情报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企业营销决策的灵活性和科学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为扩大信息的来源和提高信息的质量,企业通常采取以下措施改进信息收集工作。(1)提高营销人员的信息观念并加强其信息收集、传递职能。(2)鼓励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经销商、零售商和中间商收集和提供营销信息。(3)积极购买特定的市场营销信息。(4)多渠道、多形式地了解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情况,包括参加有关展销会、协会、学会,阅读竞争者的宣传品和广告,购买竞争品,雇用竞争者的前职工。(5)建立内部营销信息中心,改进信息处理、传递工作。(三)营销调研系统市场营销调研系统也可称为专题调查系统,它的任务是系统地、客观地收集和传递有关市场营销活动的信息,提出与企业所面临的特定的营销问题有关的调研报告,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有效的营销决策。市场营销调研系统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在目标和定义上大同小异,研究程序和方法具有共性。(四)营销分析系统营销分析系统是企业用一些先进技术分析市场营销数据和问题的营销信息子系统。完善的营销分析系统,通常由资料库、统计库和模型库三部分组成。1、资料库有组织地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料,营销管理人员可随时取得所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内部资料包括销售、订货、存货、推销访问和财务信用资料等;外部资料包括政府资料、行业资料、市场研究资料等。2、统计库统计库指一组随时可用于汇总分析的特定资料统计程序。其必要性在于:实施一个规模庞大的营销研究方案,不仅需要大量原始资料,而且需要统计库提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测量,以便进行交叉分析。营销管理人员为测量各变数之间的关系,需要运用各种多变数分析技术,如回归、相关、判别、变异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库分析结果将作为模型的重要投入资料。3、模型库模型库是由高级营销管理人员运用科学方法,针对特定营销决策问题建立的,包括描述性模型和决策模型的一组数学模型。描述性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实体分配、品牌转换、排队等候等营销问题;决策模型主要用于解决产品设计、厂址选择、产品定价、广告预算、营销组合决策等问题。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一)整合营销传播的操作思路(1)以整合为中心。着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并把企业所有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企业的一体化营销。(2)强调协调、统一,系统化管理。企业营销活动的协调性,不仅强调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整体配置所有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整合营销目标。(二)影响整合营销传播执行的技能1、营销贯彻技能为使营销传播计划贯彻执行快捷有效,必须运用分配、监控、组织和配合等技能。分配技能指营销各层面负责人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在营销活动中优化配置的能力。监控技能指在各职能、规划和政策层面建立系统的营销计划结果的反馈系统并形成控制机制。组织技能指开发和利用可以依赖的有效的工作组织。配合技能指营销活动中各部门及成员要善于借助其他部门以至企业外部的力量有效实施预期的战略。2、营销诊断技能营销传播执行的结果偏离预期目标,或是执行中遇到较大阻力时,需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寻求对策。(1)问题评估技能。营销执行中的问题,可能产生于营销决策,即营销政策的规定;可能产生于营销规划,即营销功能与资源的组合;也可能产生于行使营销功能方面,如广告代理、经销商。问题发现后,应评定问题所处的层面及解决问题所涉及的范围。(2)评价执行结果技能。将营销活动整体的目标,分解成各阶段和各部门的目标,并对各分目标完成结果和进度及时进行评价,这是对营销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和调整的前提。(三)整合营销传播执行过程在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中,涉及资源、人员、组织与管理等方面。(1)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再生。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既要利用内部资源运用主体的竞争,力求实现资源使用的最佳效益,又要利用最高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组织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2)人员的选择、激励。人是实现整合营销目标的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要组成有较高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非正式团队小组,保证圆满完成目标;通过激励措施不断增强人员信心,调动积极性,促使创造性变革的产生。(3)学习型组织。整合营销团队具有动态性特点,而组织又要求具有稳定性。要建立组织中人们的共同愿景,保持个人与团队目标和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并强化团队学习,创造出比个人能力总和更高的团队,形成开放思维,实现自我超越。(4)监督管理机制。高层管理力求使各种监管目标内在化,通过共同愿景培养各成员、各团队自觉服务精神,通过激励、培养塑造企业文化,通过团队中人员、职能设置强化团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自身也承担了原有监管应承担的大量工作,在最高层的终端控制下,自觉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努力协调工作。定位的概念和方式(一)市场定位的概念“定位”一词,是由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的。他们对定位的解释是:定位起始于产品,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的行动,即把产品在潜在顾客的心中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他们强调定位不是改变产品本身,改变的是名称和沟通等要素。定位理论最初是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传播策略提出来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定位理论对营销影响已超过了原先把它作为一种传播技巧的范畴,而演变为营销策略的一个基本步骤。这反映在营销大师科特勒对定位所下的定义中:定位是对企业的产品和形象的策划行为,目的是使它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上占据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开发所有的营销组合因素,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即实体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定位。现在使用的“定位”一词,一般都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的,即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策略,更重要的还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定位”概念被广泛使用于营销领域之后,衍生出来多个专门术语,市场定位就是其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市场定位,也被称为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的位置。产品的特色或个性可以从产品实体上表现出来,如形状、成分、构造、性能等;也可以从消费者心理上反映出来,如豪华、朴素、时髦、典雅等;还可以表现为价格水平、质量水,准等。企业在市场定位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竞争者的产品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要研究目标顾客对该产品的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然后选定本企业产品的特色和独特形象,从而完成产品的市场定位。(二)市场定位的方式市场定位作为一种竞争战略,显示了产品或企业同类似的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定位方式不同,竞争态势也不同。下面分析三种主要定位方式。1、避强定位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心目中迅速树立起一种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2、迎头定位这是一种与在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的、亦即最强的竞争对手“对着干”的定位方式。显然,这种定位有时会产生危险,但不少企业认为能够激励自己奋发上进,一旦成功就会取得巨大的市场优势。例如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持续不断地争斗;在摩托车市场上,本田与雅马哈对着干,等等。实行对抗性定位,必须知己知彼,尤其应清醒估计自己的实力,不一定试图压垮对方,只要能够平分秋色就是巨大的成功。3、重新定位这是对销路少、市场反应差的产品进行二次定位。这种重新定位旨在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增长与活力。这种困境可能是企业决策失误引起的,也可能是对手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产品供应链优化与技术支持合同
- 电暖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房屋建筑合同
- 软盘驱动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环保设施运营合同(运营范围、环保标准和费用)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合同:某开发商与某建筑公司关于某住宅区的建设
- 汽车空调器用清洁刷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企业商务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委托加工合同:汽车零部件生产
- 干衣机用抗静电片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12月度物业管理工作报告范文
-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卫生院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2024年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完美版
- (高清版)JTGT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 2024年小学生科技素养比赛题库及答案(共180题)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全年培训计划
- 车床加工Mastercam9.1数控车床加工教程(非常详细)
- 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实训总结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学习情境二 研之有义-研学课程整体设计
- 2024-2025年上半学期(三年级)教科版上册科学期中试卷【A4可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