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专栏评论(时评)_第1页
第七章-专栏评论(时评)_第2页
第七章-专栏评论(时评)_第3页
第七章-专栏评论(时评)_第4页
第七章-专栏评论(时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什么是专栏评论专栏评论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特地栏目中发表的评论,主要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的来论。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体裁发展相当快速,其类型也不断丰富。——名专栏“未晚谈”——题材广泛、深化浅出《新民晚报》主笔:林放原名:赵超构“人民论坛”——长于说理、指导性强“今日谈”——灵活敏捷、群众性强“杨柳青”——平易近人、文采斐然《河北日报》主笔:储瑞耕“冰点时评”——冷静尖锐、批判性强案例1、专栏评论的特征

(1)稳定性

栏目固定,体式相近版面位置与篇幅稳定评述范围与受众对象有所侧重论述与语言有持续、连贯的风格和特色(2)开放性专栏对外开放,公众自由投稿选题开放,公众自选争论开放,各抒己见文风多样,百花齐放(3)时代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时代变更弘扬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须要(4)公众性作者为广袤公众读者对象最为广泛选题为公众所关注观点反映公众的呼声运用公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与争论方式2、专栏评论的类型

时政专栏:在西方专栏文章中最为常见,或对敏感的政治问题加以评述,或分析党派之间的政治局势,或点评政治人物的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不一而足。为报纸专栏中的重磅炸弹,往往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时政方针起着引导和修正的作用。比如:沃尔特·李普曼《今日与明日》(《纽约先驱论坛报》)案例经济专栏:是对经济领域中产生的问题、形成的现象,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评述的专栏文章。专栏有政府官员的眼光、经济学者的专业素养和记者、评论员贴近百姓的生活视角。比如:胡舒立《财经视察》(《财经》杂志)案例案例《中国青年报》体育评论/曹竞2010-5-12第5版《中国青年报》体育评论/曹竞2010-5-9——李承鹏案例林如敏-羊城晚报-消遣新闻部专栏——笑林广记评论集——《无羞可遮》(2005年)《消遣凸点:林如敏文娱评论集》(2009年)案例案例《羊城晚报》汽车评论2010-5-12b9版案例汽车评论(《扬子晚报》2010-5-14B9版)二、专栏小言论

1、专栏小言论的发展与变更专栏小言论也称新闻小言论,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或其它新闻版上短小的评论专栏中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群言式小言论专栏:人民日报《今日谈》个人小言论专栏:新民晚报《未晚谈》案例(1)邹韬奋小言论《爱与人生》:吾固已言之,母子之爱占人之前半生,夫妇之爱占人之后半生。若仅得母子之爱而缺夫妇之爱,则谓大多数人仅生得一半。前半生有其生命,后半生虽生犹死,殆非过言。呜呼,何吾国死人之多也。吾为此惧,请为国人一采其致死之由。

《外国人的办事精神》《久仰得很!》邹韬奋对读者来信的处理书P196作品赏析邹韬奋作品:《韬奋漫笔》、《萍踪寄语》、《萍踪忆语》、《患难余生记》书目(2)80年头至今小言论的发展与变更《哈尔滨日报》“大家谈”的开拓与新时期专栏小言论的出现《人民日报》“今日谈”的诞生与专栏小言论的发展言论版的出现与专栏小言论的不同走向2、专栏小言论的特点

(1)微型化①外在特征:篇幅更为短小②内在特征:A)选材更留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B)立论更留意角度集中C)直抒胸臆,不必全面说理争论2、专栏小言论的特点(2)即兴式以本人所见所闻的具有新闻要素的事实触发争论以新闻报道及新的信息为由头引发争论(3)群言性作者的群众性观点的多元性(4)形象感富有形象感的由头形象的争论手法形象化的语言3、小言论写作中应处理好的问题

(1)亲历小事与新闻事实的取舍(2)大局着眼与小处落笔的处理(3)篇幅短小与争论精当的兼顾

三、专栏及专栏作家鉴赏1、沈宏非——美食专栏作家作品集:《写食主义》、《饮食男女》2、许知远:《新闻业的怀乡病》、《那些悲伤的年轻人》3、吴晓波:、时评1、时评的由来与发展时评以争论时事为主的评论,最初专指时事短评,现多指新闻性、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的专栏评论。(1)三次时评热的界定第一次:《时报》首创“时评”,各报纷纷效仿1904年创刊的《时报》,开设《时评》专栏,所发评论留意与当天重大新闻相协作,篇幅短小,时效性强;一日数篇,分版设置。“凡每日出现之事实,以简短隽利之笔评论之”。作为一种新型的评论文体,时评成为《时报》的一大特点。时评在20世纪初出现以来,受到新闻界的广泛重视,各报纷纷开办类似专栏,在辛亥革命前后时评文体曾风行一时。(1)三次时评热的界定第一次:《时报》首创“时评”,各报纷纷效仿胡适:“《时报》的短评在当时是一种创体。它用简短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句分段,使读者一目了然,不消费工夫去思索。《时报》创出这种制度之后,十几年之中,全国的日报都跟着变了,全国看报的人也不知不觉跟着变了。”(1)三次时评热的界定其次次::“五四”重开风气,《大公报》推向高潮徐宝璜:“社论须以当日或昨日本报所登之新闻为材料而探讨之,此理甚明。……彼于社论中因发牢骚而无端谩骂他人者,或以四书五经上之句子为题而发挥讲道德谈仁义之空论者,或以类似《西学原出中国考》、《中国宜鱼图富强论》之题,而做极浮泛油滑之策论者,均属不当,因其非以事实为材料也。”(1)三次时评热的界定第三次:世纪之交,《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共同推动1998年11月《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专栏创办;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在全国都市报中领先开办时评版;2002年下半年,《南方周末》在头版新辟《方舟时评》专栏;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的创刊,以评论版先声夺人。中青评论-《中国青年报》案例(2)90年头以来时评的发展与变更由单一的评论体裁,发展为一种有别于以往媒体评论、杂文随笔、以刚好事短论式时评的广义的评论类别。由单纯的报纸体裁,发展为报纸、杂志、网络通用的评论类型。由单篇或单一栏目的评论,发展为专版刊登的评论。由专家或特地人士的写作,发展为公民写作。2、时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特点①选题簇新,讲求时效②选材具体,由事而议③争论集中,重在推断④直抒己见,张扬特性2、时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发展趋势①观点开放:主动吸纳不同观点、不同看法②平民化:选题平民化;角度平民化;说理论证过程平民化;语言平民化③本地化:时评的舆论监督呈现出本地化的发展趋势。3、目前时评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的多样与雷同追热点与选题的过分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