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地理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横向联系苏海滨我在农村中学任教18年了,因为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所以我连续8年担任语文和地理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地理学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副科,学生兴趣不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在新课标指引下如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就显得迫在眉睫了。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我也发现语文和地理这两个学科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培养了学生课标中要求的各种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学生的知识联系起来后,他的掌握才最牢固。让我们从这方面动动脑筋,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依托,大力加强语文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把传统诗词与地理学科融会贯通,对两个学科都有很大帮助。一、利用传统诗词解释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1、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中黄河治理部分教学中,我先这样导入:如果一个人蒙受了很大冤屈,怎么形容?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据统计,黄河目前每立方米含沙量高达35千克。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然后由泥沙淤积引出悬河:“请大家识图,试用一句诗词来描述黄河‘悬河’的情景。”在众多的描述中,大家最推崇的是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巴颜喀拉山)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开封,河床竟高出开封铁塔13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加上黄河“地上河”图片的帮助,学生们想象力的发挥,便对黄河“悬河”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再者,这句熟悉诗词的运用,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十足,而且学生对黄河下游形成的“地上河”的理解,成为易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关键是传统诗词与地理教学的结合形式,使学生们兴趣盎然。“黄河安澜国泰民安”,这是树立在黄河源头的一座碑的碑文。从而引出治理黄河水患的著名水利工程2、杜郎口中学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深深打动了我。在《多变的天气》部分的学习中,我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整理有关描写天气现象的诗词,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加以展示。”在课堂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拿出了收集到的古诗词,踊跃展示,同样也收到了满意的教学实效。例如,描写雨的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风的诗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描写雪的诗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描写霜的诗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描写晴的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这样,使学生们在极高的学习兴趣中,很快掌握了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天气现象,又把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达到了知识间的整合,又促进了两个学科的共同提高;同时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巧妙地把学生的学习范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堂延伸到网络、图书馆、阅览室,培养了学生资料收集、分析整理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合作、主体参与的精神。二、利用地理知识解释传统诗词,充满诗情画意。教学中用地理知识巧解语文诗词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热情,使课堂变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素养。1、《地球运动》部分的学习中,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展示毛泽东诗词《七律·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以及探究问题“请同学们分析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经过同学们小组内激烈的讨论,很快得到答案:“坐地日行”包含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八万里”包含了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的地理意义;诗词说明了地球自转一周所行的路程。“巡天”包含着地球在天空中的自转和公转;“一千河”说明天空中的无数星河。2、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图6.26台湾山脉南段植被的垂直分布,同学们也利用地理课上学到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的气温直减率知识,充分理解了唐代·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山下百花山上雪”“一山居然四季全””通过以上的地理教学活动,同学们利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巧解出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使地理知识正向迁移。学生们既获得了一份地理知识之外的意外收获,又增强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极大兴趣。三、传统诗词的引用,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中国地势特点的分析中,学生们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变化,进行深入探究,推导出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随即我展示了以下诗词:“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乐府•长歌行》);“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大江东去浪淘尽”(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等,请同学们说出诗词中包含的地理意义?学生们迅速抢答:“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注入太平洋,是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缘故。”然后利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的诗词,来体会我国东部深受夏季风的影响,从而造成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内景象的不同。通过环环紧扣、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充分印证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同时使学生们充分体会了探究的乐趣和意义,也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的问题能力,归纳、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更使学生们逐渐形成创造性探究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态度。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诗词的陶冶下学习,既学到了地理知识,又培养了地理、语文的双重能力,更养成了学生们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健康课件初中生
- 玉溪师范学院《民法学》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小学家长会课件下载
- wipo-海牙体系资料袋 - 通过一份国际申请在90多个国家获得对多达100项外观设计的保护
- 2024年节温器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餐饮原材料采购合同
- 不定期管理合同
- 毕业设计合同模板
- 保证合同小案例
-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专题训练分层过实验4.声现象的相关实验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化工劳动纪律培训课件
- 中医培训课件:《拔罐技术》
- 筋伤概论-骨伤科
- 惠安女课件完
- 教学设计中的资源整合与利用
- 浙江省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word版)
- 盐酸采购和储存和使用安全管理
- 2022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评准则
- 健身及体育运动服务领域:第一体育企业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责
- 安全保卫常识课件
- 七年级期中考试总结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