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总体_第1页
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总体_第2页
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总体_第3页
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总体_第4页
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总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林海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

总体规划

报告人:萧桂森博士

天津市静海县人民政府

天津市绿色食品流通协会

2009年6月讲师简历现任:北京新辣道餐饮公司首席顾问中国智库总裁富迪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台湾富迪国际集团CEO清华、北大、人大客座教授学历:台北科技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东海大学高级经营管理师毕业加州大学D.B.A企管博士经历:北京蒙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来来集团总经理上海快客集团总经理顶新国际集团特许经营事业创办人江苏常州丽华快餐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外滩风尚西餐咖啡连锁机构首席顾问专长: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战略规划特许经营体系建立与管理企业战略与特许经营渠道管理与营销模式企业战略:连锁经营战略制定成功的市场营销战略世界500强5-1-Q模版萧桂森2一、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二、建设条件分析三、产品市场前景分析四、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五、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六、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七、组织管理与经营运作八、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附图目录一、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二、建设条件分析三、产品市场前景分析四、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五、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六、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七、组织管理与经营运作八、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附图目录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贯彻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新农村建设

的重要途径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008年初,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西部开发的发展目标,在北始大清河南岸,南至静文路,西始梁台路(西段)和子牙河西堤,东至黑龙港河东堤,涉及台头、王口、独流、梁头、良王庄五个乡镇地界内建设林海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二)发挥绿色农业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举措在示范区内加大植树力度,扩大林地面积,建设“绿色示范区”,同时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大力推广林菌、林禽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形成林、菌、禽等各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林地生态链条,实现林地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多次增值,在提高林业生态效益的同时,不断增加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链支撑产业链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开辟农民持续增收新途径,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三)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展农业功能的需

要林海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林地生态资源独具特色,农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具有承载农业功能拓展的优越条件,示范区建设突出“高效”与“生态”概念,培育壮大示范区林地立体循环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特色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推进区域特色产业优化

升级的需要静海西部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特别是区域内五乡镇已形成特色产业优势,林地食用菌、林地散养禽,棚室西瓜、棚室蔬菜、棚室花卉、果树和芦笋等特色产品已初具规模。

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围绕: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建设林海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五)解决地区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农村农民农业通过农业示范区的设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保持地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五)解决地区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

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008年08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1982年1月1日第一个

“一号文件”1983年1月《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4年1月1日《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1985年1月《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1986年1月1日《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200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10个一号文件(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

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大陆农业优势台湾农业劣势农业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劳动力大量富余生产成本低农业资源短缺岛内市场有限结构调整不易劳动力有限生产成本高两岸农业现状对比(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

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大陆农业劣势台湾农业优势地区发展不平衡国际市场经验缺乏生产管理经验缺乏资金短缺农业技术落后生产经营现代化海外市场广阔生产管理经验丰富资金优势明显高新农业技术两岸农业现状对比(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大陆农业台湾农业

两岸农业互补性明显,合作领域相当广阔。若两岸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那么“交流与合作”不仅是台湾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也会推动祖国大陆传统农业加快向以社会化、专业化、商业化为目标的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步伐。同时,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深化,也必将进一步密切两岸的经济纽带,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

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为推动两岸农业优势互补、深入合作,发挥大陆不同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与台商资金、技术与管理优势,1997年以来,国台办、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农业部先后批准在福建全省、海南全省、山东(平度)等地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2006年以来,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在福建漳浦县、山东栖霞市、等地设立了15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目前,大陆已经在11个省区市设立了试验区和创业园,主要分布在大陆沿海地区并扩展到西部和东北地区。

此举极大地促进了两岸交流与合作,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热情持续高涨,两岸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增加。(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福建漳浦

台湾农民创业园2、福建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3、山东栖霞台湾农民创业园4、四川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5、重庆北碚台湾农民创业园大陆现有台湾农民创业园(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广东珠海今湾

台湾农民创业园7、湖北武汉黄陂台湾农民创业园8、江苏无锡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9、福建莆田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10、福建三明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大陆现有台湾农民创业园(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1、安徽巢湖和县

台湾农民创业园12、江苏淮安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13、江苏南京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14、广东汕头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15、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大陆现有台湾农民创业园(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福建福州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2、福建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3、海南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4、黑龙江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5、陕西杨凌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现有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山东平度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7、广东佛山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8、广东湛江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9、广西玉林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10、上海郊区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现有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1、江苏昆山

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12、江苏扬州

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13、安徽和县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筹备申报中)14、广东汕头

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试验区(筹备申报中)15、

大连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试验区(筹备申报中)现有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福建福州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为台胞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服务体系,促进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项目地点福建福州;本地优势背山临海,耕地肥沃,河网密布,林木茂盛。海域辽阔,水质良好,是国家重点渔区之一重点突出优高农业:包括水产、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禽、花卉、林竹七大产业项目定位现代农业合作、观光合作、绿色食品开发。打造台胞创业的乐园;重点建设建设南亚热带“优高”农业合作区等六大区和一个加工营销信息中心。(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福建漳州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成为祖国大陆地市一级利用农业台资最多的城市和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项目地点福建漳州;规划面积60多万亩;重点突出以外向型农业为重点,粮、果、菜、菌、花卉、水产、畜禽、林竹八大产业;项目定位现代农业、田园风光;重点建设2个中心、8个合作区及台资农业企业和漳州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28个重点企业带动项目。(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海南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四大台资农业发展集中区域;项目地点海南;规划面积20万亩;重点突出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多个领域;项目定位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地区;重点建设热带水果生产基地、海产品生产基地、高科技生物工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4、黑龙江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吸引台商投资,优势资源互补;项目地点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和农垦总局;本地优势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实力较雄厚,区位优势明显,农牧业发达;项目定位台资农业企业在试验区投资落户;重点建设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各种制度保障。(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5、山西杨凌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发展产业和出口贸易,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项目地点陕西杨凌;规划面积3.318万亩;重点突出重点发展产业和出口贸易;项目定位突出引进、出口贸易、科教、示范和推广辐射五大功能;重点建设农业科学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及社区建设示范园区等六大专业区。(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山东平度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通过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环境,吸引台商到试验区投资、发展;项目地点山东平度;规划面积平方公里;重点突出引进国内外粮油、果品、蔬菜、畜牧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项目定位形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聚地和先进技术成果的吸纳、消化中心;重点建设出口食品加工区、综合工业项目区、观光农业示范区三大分区,青岛市台商食品加工园区。(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7、广东佛山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努力推动两岸农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项目地点广东佛山;本地优势佛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农业资源丰富;重点建设花卉园艺、农业生物科技、水产养殖、农业物流、观光旅游等六大方面。(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8、广东湛江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实现农业产业群聚和产业升级,力争建成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新亮点;项目地点广东湛江;本地优势湛江气候和自然条件与台湾十分相似,具有开展与台湾农业合作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项目定位高起点、高标准、有创意、有新意、有成效;重点建设发展农业高科技和创建外向型农业。(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9、广西玉林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洼地”,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现“双赢”;项目地点广西玉林;本地优势玉林是广西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地区,与台湾气候相近,具有良好基础和优势;项目定位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重点建设产业示范带、农产品产后处理和深加工体系、农业科技技术和信息服务建设。(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0、上海郊区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推进海峡两岸农业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项目地点上海郊区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7个行政区域和上海市属农场区域;合作领域蔬菜、花卉、食用菌、水产养殖、农业生物科技和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突出发展农业高科技和创建外向型农业;项目定位科技创新、信息交流、安全农产品交易和为台商提供优质服务的大平台;重点建设农业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台湾农产品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中心。(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1、江苏昆山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为苏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农业交流和合作上构建更具实质性的平台;项目地点江苏昆山;合作领域在农业生物科技、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等方面进行重点合作;合作优势落户江苏省的台资农业项目近千、投资额近10亿美元,农业合作发展迅速;(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2、江苏扬州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项目目的为苏台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农业交流和合作上构建更具实质性的平台;项目地点江苏扬州;合作领域在农业生物科技、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等方面进行重点合作;合作优势落户江苏省的台资农业项目近千、投资额近10亿美元,农业合作发展迅速;(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3、辽宁大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筹备申报中项目目的便于形成特色,实现两地的互补和“双赢”,而提供的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载体;项目地点全市范围为宜,特别是涵盖7个涉农的县市区;合作重点以农业产业为主,但同时包含二、三产业的发展;合作优势无论地理自然、区位、农业基地、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优势;建设重点四大基地、三大平台、三项能力、三条特色产业合作带、三大作用(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4、安徽和县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筹备申报中(六)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愈加紧密,优势显著第一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5、广东汕头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筹备申报中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一)区位与交通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天津绿色农业林海经济示范基地地处静海西北部,北始大清河南岸,南至静文路,西始梁台路(西段)和子牙河西堤,东至黑龙港河东堤,南北长约14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周长约40公里,区域面积约12.1万亩(80.7平方公里),津涞路和子牙河纵穿南北,静霸路和梁台路横贯东西。

示范基地区位条件优越,西与河北省文安县、北与河北省霸州市接壤,距北京120公里、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通过津涞路、静霸路、静文路与周边高速公路相接,对外交通便利(见下页区位图)。天津市林海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区位图(二)农业资源环境与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土地资源丰富林地生态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水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二)农业资源环境与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

1.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平坦,土壤类型为砂质湿潮土,耕层表面0-20cm,深土壤ph值为8.19,呈微碱性。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1.2%全氮0.065%碱解氮34.91ppm速效磷8.29ppm速酸钾148.44ppm有机含量较高,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序号项目台头王口梁头独流良王庄合计1大田作物占地面积23660104452770011121820727462设施农业与特色农业321582042044553林地8392690020502250195923.13年以上65003300300101003.1.1林地经济1500260041003.2果园2036400130037364道路沟渠1190155020837033185村庄34612100278083416河流29401080301828083187工业1750127030208其他83545612919合计44608250003297617677820121081表1示范区内分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亩1.土地资源丰富(二)农业资源环境与条件(二)农业资源环境与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

2.林地生态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19525亩,树种以速生杨树为主,树龄为3-5年,行距3-4米,树遮阴率70%-80%,树直径15-20厘米,树高7.5

-9.0米,是天津平原地区不可多得的区域性林地资源。未来示范基地将进一步扩大速生林种植,推广林地食用菌种植和林地散养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农业资源环境与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

3.气候条件适宜静海县处温暖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9℃,最热的7月份平均值为26.2℃,最冷的1月份平均值为-4.8℃。

全年无霜期219.8天。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且多集中在6-9月份,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左右;年平均日照2696小时,日照率61%,日照最多的五月份为284小时,日照率65%,7-10℃的日照时数为1667小时。(二)农业资源环境与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

4.水资源相对丰富静海县多年平均降雨为409.5mm,降雨多集中在6-8月份,示范区内地上水源有子牙河和黑龙港河,只能季节性供水。未来设施农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区内地下水属强开采区,水位埋深40米左右,浅层水质适宜农业灌溉,300米深井单井出水量50-80方/小时,属较强富水区,合理进行井位布局,可保障水源供应。

(二)农业资源环境与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

5.生态环境良好静海西部地区为传统农业种植区,区域内无污染企业,且无污染史。区域内多点监测大气、土壤、农灌水数据表明,符合NY/T391绿色食品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具备发展绿色农业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

(三)社会经济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特色产业优势突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合作优势突出产业化龙头组织发展较快农田基础设施有一定基础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注:﹡为全县乡镇及园区财政收入之和。(三)社会经济条件之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序号项目单位台头王口梁头独流良王庄合计或平均占全县(%)全县总计1镇域面积平方公里56.678、0896.764.453.3349.124.71414.92辖村庄个182422281811028.63843农业总户数个6920866260511049757803791027.91358004农业人口人229613261021416326881712612680129.04370005耕地面积亩560237217489997603503720931575330.410377005人均耕地亩2.42.24.21.82.22.5104.92.46地区生产总值万元260693590731405585643139718334211.515904007农业增加值万元8370843570601300086204548541.71090008非农产业比重%67.976.077.577.872.575.280.893.18镇级财政收入万元93115061522528220501129112.193555﹡9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6028105772383138031799397.98161(三)社会经济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示范区处于静海县特色农业发展较为突出的地区,现有林下经济4100亩、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4455亩、果树3736亩。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林地散养禽、棚室蔬菜、棚室西瓜、果品、花卉、芦笋等特色优势产业。(三)社会经济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

3.市、县政府高度重视静海县先后出台多项文件,明确扶持政策。静海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林海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在组织领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政策配套等方面已出台相关措施。市领导多次到示范区视察,在资金、政策和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三)社会经济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

4.科技合作优势突出近年来,静海县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天津农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天津水利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围绕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科技项目,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抓好科技转化与推广工作,在生态林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盐碱地治理、健康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共实施18项科技攻关、示范推广以及星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三)社会经济条件第二章建设条件分析

5.产业化龙头组织发展较快示范区有关乡镇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引资引技引智、鼓励农技干部、专业大户、经纪人以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等形式,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产、供、销服务体系。基地内已建有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家。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示范基地产品市场前景(一)食用菌市场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从2000年开始,我国国内居民食用菌消费量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31.8%,2006年人均食用菌消费量已近10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准3.6倍,年消费总量近1000万吨,是世界第一食用菌消费大国。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200万吨以上,比目前净增200万吨以上,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天津食用菌总产量已由1998年的4085吨增长到2007年的6万多吨,生产总量还较低,每年要从兄弟省市调入大量食用菌产品。建设天津林海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发展林地食用菌栽培,预计年生产量约1.8万吨,占目前全市食用菌总产量的30%,可有效缓解市场需求。示范基地产品市场前景(二)蔬菜市场受不特定因素影响,蔬菜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南方市场对北方蔬菜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东北地区有人口上亿,蔬菜对外需求量较大,目前主要供应集散地是山东省寿光市,相比之下,天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示范区建设后,预计年产量5万吨。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示范基地产品市场前景(三)散养禽蛋市场散养鸡主要采食野外昆虫、草籽、树籽、纯粮,所产鸡蛋口感好、纯绿色、五污染、无公害,属于安全放心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散养蛋鸡的鸡蛋价格一般比纯舍饲养鸡场的鸡蛋价格高30%-50%。目前天津散养蛋鸡存栏量仅100万只左右,年产鸡蛋700万公斤,仅占全市鸡蛋总产量的4%,按全市1000万人口计算,人均占有0.7公斤,仅为人均消费量17公斤的4%,远满足不了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示范区开展林地禽类散养,预计年产散养鸡蛋423.4万公斤,占目前我市散养鸡蛋产量的60%。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示范基地产品市场前景(四)休闲观光服务市场研究表明,在人均GDP6000美元的阶段,到农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已经是久居城镇居民的生活需求,休闲观光农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天津郊区林地休闲观光场所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观光和休闲文化的需求。示范区依托林地资源和区域特色产业,建设集林地观光、蔬果采摘、农家乐,休闲体验、野外拓展等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项目,建成多个特色平原森林旅游景点和观光休闲场所,形成天津西南部的特色林地旅游景区。第三章市场前景分析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

和发展目标一、基本思路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贯彻相关文件要求,落实静海县关于发展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部署,瞄准沿海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推行“绿色农业”的先进理念,将绿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与现行的运行机制全面融合,树立生态效益为基础、社会效益为先导、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市场导向、农民主体、政府扶持、龙头带动、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机制,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强化经济功能,发展林下经济、设施农业;拓展生活、生态和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显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增强。二、规划依据与遵循原则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中共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3.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4.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天津的意见》5.中共静海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的意见》6.《静海县城乡建设总体规划》7.《静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8.静海县政府《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9.静海县政府《关于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意见》二、规划依据与遵循原则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遵循原则(1)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原则(2)产前、产中、产后配套发展原则(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4)科技支撑引领提升原则(5)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原则(6)合理保护、适度开发原则三、功能定位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立足静海、服务天津、面向京津都市圈,强化示范区的精品生产、生态保护、就业增收、示范引领和休闲观光等功能,努力建成天津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先导示范区、设施农业重点发展区、林地休闲观光基地和区域性特色安全农产品供应基地。三、功能定位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1、强化精品生产功能2、强化生态保护功能3、强化就业增收功能4、强化示范引领功能5、强化观光休闲功能四、发展目标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林下经济、设施农业和生态农庄三个功能区,重点建设两个林地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园、两个林地蛋鸡标准化散养园、三个设施农业示范园、三个观光采摘果园和一百个生态农庄,构成“两带、三区、十园、百庄”的发展格局。建成静海县乃至天津市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突出、发展模式领先、服务体系健全、产品优质高效的现代循环农业示范样板。四、发展目标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2011年目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四、发展目标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2011年目标(1)经济效益目标在现有基础上,新增林地绿化面积57198万亩,新增林下经济面积7600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7834万亩,形成林下经济、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三个优势产业,每亩土地纯收入6000元以上。四、发展目标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2011年目标(2)生态效益目标示范区林地覆盖率达到60%以上,林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形成循环共生系统,林木年生长量高于普通地区15%~20%,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2%以上,水资源利用系数达0.8,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示范区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四、发展目标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2011年目标(3)社会效益目标示范区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开辟农民就业渠道,新增就业人数1万人,农民人均年增收20%;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静海县乃至全市林下经济、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发展。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一)循环经济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倡导(物质不断循环)组成(反复循环流程)过程(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产业的循环新能源的循环环境的循环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产业循环模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是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示范园第一产业规划(1)提升农产品品质与产量

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是食品行业的最高标准。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一产业规划(1)普通农作物有机食品

在市场上,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的价格一般高出30%—80%,有些品种,例如有机蔬菜的价格为普通蔬菜的2—3倍。要通过对示范园第一产业的改造,完成种植物品质和产量的提升。一步到位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一产业规划(1)有机食品问题点如何解决?有机食品问题点产量相对下降市场在哪里?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一产业规划(2)建设中国最大的“蔬菜工厂”种植空间向上延伸可多至50层以上,一亩相当于50亩耕地蔬菜工厂:采用完全工业化和自动化的方式生产农作物,是工业和农业的有机融合物,代表了21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示范园第一产业规划(2)日本“蔬菜工厂”蔬菜工厂的房顶是由透明玻璃构成的,阳光可以照射进来。

蔬菜种在一个个托盘上,基本是无土栽培,用营养液代替土壤。

从种植到收获全部自动化,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可根据蔬菜生长的需要调节湿度和光照。

一年四季可以按照市场的需求向人们提供各种新鲜蔬菜由于全部是室内作业,所以病虫害较少,基本上不用农药。

工人只要会操作电脑,没有任何农业知识也能生产。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示范园第一产业规划(3)引进种植人参、茶花等高附加值作物

人参

茶花

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示范园第一产业规划(4)平面种植立体种植立体种植即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中国传统的“四位一体”的庭院农业模型(例如:将鸡、猪、沼、菜等生物组分整合成一个生态微循环系统)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一产业规划目标目标亩产值园区农业用地总产值备注短期目标6,000元6亿元中期目标20,000元20亿元用三年左右时间达到中期目标,引进蔬菜工厂,规划、建设长期目标50,000元50亿元备注:园区农业用地按10万亩计。

园区农业用地原产值为1,500元/亩/年,总产值约为1.5亿/年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制造的部门,包括食品工业,加工制造业,及时将第一产业中的原物料在工厂中加工制造。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1)与食品、餐饮龙头企业合作,消化一级产业每年50亿产值的作物在园区成立食品、餐饮龙头企业的食品加工基地、中央工厂、物流基地、配送中心,解决园区内农作物的销路问题,通过二次加工,提高产值。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2)一级产业农作物二次产业半成品加工产值增加30%50亿元年产值×130%=65亿元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3)二次产业招商,优先选择优秀的台商企业(不排除国内优秀食品及餐饮企业)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3)食品集团意向伙伴:

顶新的前身是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1988年10月开始投资大陆,经过10年的发展,顶新集团目前在大陆投资总额达12亿美元,旗下共拥有55家营运公司、34家工厂、3家量贩店、31家速食餐厅,员工近24000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集团亦涉足糕饼、饮品、粮油、快餐连锁、大型量贩店等多个事业领域,产品种类已达百余种。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统一企业自一九六七年七月一日创立于台南永康,除了致力于食品制造本业之外,同时不断拓展新的事业,目前国内外转投资相关企业已多达一百余家,经营项目涵括多项民生消费相关的商品与服务,成为一个多角化经营的综合生活产业集团。台湾7-11连锁便利店及肯德基快餐连锁皆为统一投资。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3)食品集团意向伙伴: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旺旺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集团公司,其业务可追溯至台湾宜兰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旺旺于1992年正式投资大陆市场,是台湾第一个在大陆注册商标并且拥有最多注册商标的公司,于1994年在湖南设立第一家工厂。

旺旺秉持着“缘、自信、大团结”的经营理念,立志成为“综合消费食品王国”,向着“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目标不断前进。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3)食品集团意向伙伴: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在中国26个省市建有10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在全国除台湾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销售分支机构,拥有员工近2万名,总资产达121亿元。

娃哈哈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10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3)

食品集团意向伙伴:娃哈哈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永和大王1995年12月成立于上海,是全国连锁快餐企业,所经营的品均是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的豆浆、油条各种稀饭以及中式的小点心。2004年2月,永和大王与菲律宾快餐巨头快乐蜂餐饮集团成功合并。永和大王现已在全国十多个城市开设了一百多家餐厅,店內提供的餐飲品項超过半百,每年为全国超过3500万名顾客提供服务。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3)餐饮业意向伙伴: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仙踪林(RBT)于1996年踏足香港,透过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完善的特许经营制度,在休闲餐饮行业独竖一帜,为消费者提供特式美味餐饮,因而能在短短几年间,于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加拿大、澳洲、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地开设一百多家分店。

仙踪林的休闲餐饮揉合了东方人所喜爱的传统甘香茶味和西方人所乐于尝试的新奇口味,是传统产品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3)餐饮业意向伙伴: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享誉世界的台湾小笼包专卖店,主营中华传统风味小吃,品种丰富、风味纯正。1972年,鼎泰丰成立于台湾,几十年间,它走过了从创立品牌到蓬勃发展的辉煌历程,先后在日本、美国、香港、新加坡、中国上海、深圳等地均开有分店。1993年鼎泰丰餐厅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世界十大美食餐厅之一”,在台湾它已成为中华传统美食的代表。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3)

餐饮业意向伙伴: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真功夫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国内快餐连锁,创立于1994年,它在1997年研发出“真功夫电脑程控蒸汽柜”,提出“中餐要实现标准化,关键不在流程,而在设备”。同时它也是中国乃至全球第一个攻克了中餐标准化的世界难题的快餐企业。截止2009年2月21日,真功夫已经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多个城市开设了310家直营连锁餐厅。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3)

餐饮业意向伙伴: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外滩风尚西餐咖啡连锁机构,是经营连锁西餐咖啡厅的专业化机构。截止2008年6月28日,外滩风尚在北京、天津、太原开设西餐咖啡厅共计35家(含筹备中店铺),形成了相当的区域品牌力量。外滩风尚以“传播咖啡文化,推广优雅生活”为宗旨,努力推广中国商务咖啡新概念。其连锁经营系统执行国际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是优雅传统与现代管理方式的经典结合。秉承“奉献、创新、求知、合作”的企业精神和“分配合理,创造和谐”的价值理念,外滩风尚以“立足京津,辐射全国”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全力打造中国连锁餐饮的知名品牌。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3)

餐饮业意向伙伴: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二产业规划(3)

餐饮业意向伙伴:此外,还有丽华快餐、新辣道等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是示范区产业规划的意向合作伙伴。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即总体规划中的5000亩的休闲农庄及其配套设施。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三产业规划(1)依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5000栋生态农庄。农庄主要顾客群:1、退休老年人2、自由职业者3、投资买房者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三产业规划(2)生态农庄的建设规划休闲农庄,规划完善水域设施,学习丽江千年古镇群适合人居的特色经验。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三产业规划(3)各期旅游项目设置半日游、一日游、双日游、三日游、七日游、半月游、全月游……设置各类旅游项目供游客选择。示范园第三产业规划(4)做好园区旅游配套设施规划工作吃住行游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园区内食品、餐饮服务优先考虑由二级产业合作食品、餐饮龙头企业建设。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三产业规划(5)“LongStay”休闲+食疗养生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三产业规划(6)园区招牌竞技电视节目考虑与央视等国内主流传媒合作,在园区开展长期大型比赛竞技类电视栏目,吸引游客、扩大园区知名度。(参考欧洲小镇传统比赛)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三产业规划(7)

游客DIY娱乐给游客提供食品、物件等亲历而为的制作项目。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第四产业第三产业指智业。即智慧的产业,其产品为智慧的结晶,只需要脑力劳动,不需要其他生产资料的产业。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四产业规划(1)建立农业科技研究院发挥智能产业园区的作用,建立中国最大的农民培训中心。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四产业规划(3)吸引天津退休团体,以及园区内5000栋生态别墅的主人前来发挥余热,担任园区内各类企业顾问,或培训机构教师,同时开发园区生态农庄别墅项目。(参考日本经联团模式)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

示范园第四产业规划(4)利用休闲农庄设施成立超五星级养老机构。吸引天津市广大离退休老年人前来安享晚年,呼新鲜空气,吃有机食品,养生延寿。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利用第一产业所产生的动物的粪便,第三产业所产生的厨余,在第二产业加工成堆肥、有机肥、生物肥料,做回第一产业的肥料,在第四产业所产生的理念、知识,在一、二、三级产业中,作为理念和技能,利用来自天生的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等新新能源,做为本园区的能源供应,节能减排以支持国家的能源政策。(二)产业循环模式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机肥

就是涉及有机物的东西,比如腐烂的植物、昆虫尸体、动物粪便等等,有机肥料主要有粪肥、绿肥、厩肥、堆肥等。这些肥料含有氮、磷、钾等多种无机盐类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有机物质。肥效较好而持久,但施用后见效较慢,所以又称为"迟效肥料"。(二)产业循环模式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生物肥料

现有生物肥都以有机质为基础,然后配以菌剂和无机肥混合而成。为广泛改善这种一般性和传统性的状况,生物肥料产品则远远超越了现有概念。其将扩大至既能提供作物营养,又能改良土壤;同时还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即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分解和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杀虫剂和杀菌剂)、除莠剂以及石油化工等产品的污染物,并同时对土壤起到修复作用。(二)产业循环模式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风能

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二)产业循环模式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资源量的40%。其中,经济可开发容量近4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7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总量最多的国家。(二)产业循环模式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太阳能

太阳能(Solar)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太阳内部进行的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能量,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太阳能。太阳能发电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二)产业循环模式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沼气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它无色无味,与适量空气混合后即对燃烧。经沼气装置发酵后排出的料液和沉渣,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肥料和饲料。(二)产业循环模式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风力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雨水利用设施园区能源建设重点项目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屋顶太阳能隔热玻璃节能灯泡园区能源建设普及项目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水系规划园区能源建设思考项目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示范区生态林业、设施农业、林下经济是基础型产业,提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生态环境,通过加工配送企业输出产品,实现产品价值,农业科技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业效率,示范区各项生产活动均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同时集聚示范区各产业休闲观光功能,形成了休闲观光农业,构建产业发展循环系统。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二)产业循环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林业林下经济

农业科技服务产品加工销售生态保护与休闲观光

示范区产业循环模式图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三)立体循环模式

树林家禽杂草、虫子散养场地有机肥加工粪便

树林食用菌菌渣林荫环境水分有机肥料饲料加工菌渣高品质饲料

示范区林地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图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三)立体循环模式林下经济是一种立体生态循环型经济模式,其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选择林下适生的食用菌和畜禽,进行合理种植、养殖,改单一的林业经营模式为林菌、林禽复合经营模式,在构建稳定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达到林、农、牧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发挥综合效益。示范区内林地立体循环农业按林菌模式和林禽模式进行设计。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三)立体循环模式(1)林菌模式属林荫环境依存型,林地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树木吸收,树木又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遮阳环境,食用菌潮湿的生长环境条件为树木提供水分,同时产生的菌渣又为树木提供养分,促进林木的生长,增强了林木防御病害的能力。五、现代循环农业模式设计第四章建设基本思路、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三)立体循环模式(2)林禽模式属林下生物链条型,家禽以林下杂草和虫子为主要食物,可为树木清除杂草,减少虫害发生;林地可为家禽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活动场地,将有效提高家禽品质。同时,家禽粪便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返回林地,促进林木生长。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一、功能区布局(一)示范区土地利用结构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林海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总占地面积12.1万亩,其中农业用地96793亩,非农业用地24288亩。——林地面积69504亩(片林),占总面积57.40%,其中已有林地(片林)面积19592亩,新增造林(片林)49912亩。——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面积22289亩,占总面积18.41%,其中已有面积4455亩,新发展面积17834亩。——生态农庄面积5000亩,占总面积4.13%,均为新发展面积。——非农业用地24288亩,占总面积20.06%,其中已有绿化面积4858亩(覆盖率20%),新增绿化面积7286亩(新增覆盖率30个百分点)。示范区实际新增造林面积57198亩,届时示范区林地绿化总面积达到81648亩(片林面积69504亩、非农占地绿化面积12144亩),林地绿化覆盖率67%。一、功能区布局(一)示范区土地利用结构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示范区土地利用规划表

单位:亩序号项目台头王口

梁头独流良王庄合计一林地面积(片林)2064814365257008021770695041已有面积83926900205022500195922新造林面积12256746523650577177049912二设施农业面积12769280017005020

222891已有设施农业面积3215820

420

44552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9554198017004600

17834三生态农庄面积1850100013507505050001新发展面积185010001350750505000四非农业用地93416835422638860242881已有绿化面积18681367845777048582新增绿化面积280220511268116607286五合计25000446083297617677820121081其中:林地绿化总面积253191778327813996477081648新增林地绿化面积15058951624918693777057198注:林地绿化面积为新增非农业用地林地面积与新造林面积之和,非农业用地包括村庄、河流、道路、工

矿用地等,非农业用地已有林地绿化覆盖率为20%,规划林地绿化覆盖率为50%。一、功能区布局(二)功能区土地利用结构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示范区在完成新增林地覆盖面积57198亩(含三个观光采摘果园)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功能区建设,功能区总面积38989亩,占示范区总面积的32.2%,其中林下经济功能区11700亩,占功能区总面积的30%;设施农业功能区22289亩,占功能区总面积的57.2%;生态农庄功能区5000亩,占功能区总面积的12.8%。一、功能区布局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注:林地绿化面积为新增非农业用地林地面积与新造林面积之和,非农业用地包括村庄、河流、道路、工矿

用地等,非农业用地已有林地绿化覆盖率为20%,规划林地绿化覆盖率为50%。序号项目台头王口梁头独流良王庄合计一林下经济功能区550051001100117001已发展林下经济15002600

41001.1林下经济园区10001000

2000食用菌种植园500500

1000蛋鸡散养园500500

10001.2林下经济基地5001600

2100食用菌种植基地500300

800禽类散养基地

1300

13002新发展林下经济4000250001100

76002.1食用菌种植基地20001500

600

41002.2禽类散养基地20001000

500

3500二设施农业功能区127692800170050200222891已有设施农业面积32158200420044551.1设施农业园区2600820

300

37201.2设施农业基地615

120

7352新发展设施农业95541980170046000178342.1设施农业园区8500980

700

101802.2设施农业基地1054100017003900

7654三生态农庄功能区1850100013507505050001占地面积185010001350750505000四合计201198900305068705038989功能区土地利用规划表单位:亩一、功能区布局(三)功能区布局特点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1)林下经济功能区林下经济功能区占地面积11700亩,其中已发展林下经济4100亩,新发展林下经济7600亩。重点建设四个林下经济园以及林下经济基地。①林下经济园占地2000亩,包括四个园。——台头林地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园,占地500亩,位于姜家场村,已

建。——王口林地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园建设,占地500亩,位于西岳村,

已建。——台头林地蛋鸡标准化散养园,占地500亩,位于大六分、三堡和

北二堡,已建。——王口林地蛋鸡标准化散养园,占地500亩,位于东岳庄,已建。一、功能区布局(三)功能区布局特点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②林下经济基地

占地9700亩。其中已发展2100亩,新发展7600亩,分镇基地布局如下:——台头林下经济基地,占地4500亩,位于姜家场、一堡、南二堡、

中二堡、南坝台、四堡等。已发展林地食用菌基地500亩;新发展4000亩,其中林地食用菌基地2000亩、林地禽类散养基地2000亩——王口林下经济基地,占地4100亩,位于南茁头、西岳庄、东岳庄

等,已发展1600亩,其中林地食用菌基地300亩,林地禽类散养基

地1300亩;新已发展2500亩,其中林地食用菌基地1500亩,林地

禽类散养基地1000亩。——独流林下经济基地,占地1100亩,位于六堡、七堡、八堡和李家

湾子,均为新发展,其中林地食用菌基地600亩,林地禽类散养基

地500亩。一、功能区布局(三)功能区布局特点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2)设施农业功能区占地面积22289亩,其中已发展4455亩,新发展17834亩。重点建设三个设施农业园以及设施农业基地。①设施农业园占地13900亩,建设三个设施农业园,其中已发展面积3720亩,新发展面积10180亩。——台头都市农业示范园,占地11100亩,位于台头镇北部12个行政村,已发展2600亩(二代温室大棚22栋,占地50亩,二代节能温室591个,占地670亩,塑料大棚610个,占地1880亩,以西甜瓜种植为主),新发展8500亩。——王口设施农业示范园,占地1800亩,位于西岳村,已发展820亩(君子兰20亩、芦笋800亩),新发展980亩。——独流设施农业示范园,占地1000亩,位于李家湾子村,已发展300亩,新发展700亩。一、功能区布局(三)功能区布局特点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2)设施农业功能区②设施农业基地占地8389亩。其中已发展735亩,新发展面积7654亩,分镇基地布局如下:——台头设施农业基地,占地1669亩,位于大清河南岸、静霸路北侧,

其中已发展615亩,新发展1054亩。——王口设施农业基地,占地1000亩,均为新发展,位于砖场以东的

东岳庄耕地。——独流设施农业基地,占地4020亩,已发展120亩,新发展3900亩,

位于六堡、七堡、八堡和李家湾子。静霸路北侧发展2000亩,静

霸路南侧发展1900亩。——梁头设施农业基地,占地1700亩,位于孙庄子村,梁头村。一、功能区布局(三)功能区布局特点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3)生态农庄功能区占地面积5000亩,新建100个占地50亩的生态农庄,每个生态农庄内建50个占地1亩的家庭农场。二、建设重点(一)造林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根据规划方案,示范区新造林面积57198亩。重点任务为:植树315万株,打深机井115眼。(1)种植密度公路两侧种植以速生杨为主的生态混交林(含景观林),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地块以速生杨片林为主(部分地块发展观光采摘果园),种植密度55株/亩,即2米(株距)×2米(行距)×10米(每两行间距),总植树315万株。(2)机井配套按照造林面积,每500亩配置1眼深机井(300米),共打深机井115眼,配套输水管线。二、建设重点(二)林下经济功能区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林下经济功能区在树龄3年以上的林地中发展,拟新发展7600亩,建设林地食用菌种植基地、林地禽类散养基地。重点任务为:建设食用菌小拱棚16400个,禽舍和饲料间116928平方米。(1)林地食用菌种植基地新发展4100亩。按每亩建造4个小拱棚计算,共建设小拱棚16400个,小拱棚的长度为60米,宽度1.5米,高度0.8米,每个拱棚栽植菌棒1500个,共栽植菌棒2460万个。(2)林地禽类散养基地新发展3500亩,其中台头2000亩,王口1000亩,独流500亩。散养品种为蛋鸡、肉鸡、鹅、雁等,养殖模式以15亩一个单元,每个养殖单元内配套禽舍480平方米,每4个养殖单元为一个养殖小区,养殖小区之间设隔离带,3500亩基地可建养殖小区58个,配套禽舍和饲料间116928平方米,每个养殖小区饲养禽类1万只,基地共养殖禽类58万只。二、建设重点(三)设施农业功能区第五章功能区布局与建设重点新发展17834亩。重点任务为:建设二代节能温室2620栋(每栋占地1亩),塑料大棚3170栋(每栋占地2亩),新打机井90眼。(1)台头设施农业新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