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_第1页
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_第2页
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_第3页
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_第4页
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李存金【摘要】具有品牌效应的产业集群拥有核心竞争力,可对地区产业发展构成强大支撑。本文提出了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分析了驱动力机制、生态演化机制、市场自组织机制、政府主导培植机制的演化机理,讨论了两个典型案例范式。科学理解四个机制,对各级政府建设区域产业集群,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Theindustrycluster,withabrandeffect,hascorecompetencies.Itcanstronglysupportthedevelopmentoftheregionindustry.Thispaperputsforwardfourbasicmechanismsabouthowtoformabrandindustrycluster.Theirevolvingprinciplesareanalyzedfordrivingforcemechanism,ecosystemevolvementmechanism,marketself-organizationmechanism,andgovernmentpredominantimplantationmechanism.Thentwotypicalmodelcasesarediscussed.Ithasanimportanceinstructingvaluebyscientificallycomprehendfourmechanismsforthegovernmentofalllevelsdevelopingtheregionindustryclusterandpromotingregioneconomydevelopment.【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年(卷),期】2011(011)008【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产业集群;品牌;机制【作者】李存金【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9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1-2],但缺乏品牌效应的产业集群不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显著贡献[3]。因此,产业集群模式的选择要求真务实、讲求特色、注重效果,地区政府应追寻的目标应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品牌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形成存在一定规律性,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其本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功能的双重作用,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才可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为此,本文从四个角度对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机制展开解析,以期揭示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基本机理、探索可行的产业集群品牌化建设路径。1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驱动力机制任何一个区域产业集群的兴起及其品牌形成都存在着最基本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可用推力和引力两种动力源及其互动作用关系加以描述(见图1)。追逐经济利益是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引力,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则构成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推力。当市场存在某种需求时,就意味着有获取利润的市场机遇社会资金就会流向这个市场。于是,一批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一些企业诞生于这个市场。如果这些企业集聚于某个区域,则会形成企业集聚现象。由于市场需求是变化的,初级的同质化产品显然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要求。这时,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开始寻求市场差异化需求他们试图通过改善产品品质、品种获取差异化利润,以期走出产品同质化的困境,品牌化便成为其一种必然选择。图1品牌产业集群产生与升级的驱动力机制当市场发展趋于饱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所难免。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一些企业通过技术与产品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获得竞争优势;另一些缺乏创新的企业被淘汰或被兼并与重组。这时,核心企业逐渐形成,品牌效应显现(尽管品牌影响还有限),区域企业集聚向企业集群形态转变。企业集群在市场竞争中需要地位的巩固,而在品牌厚利效应的吸引下,一些骨干企业不断做强做大,一个企业集群中的名牌产品和明星企业逐渐增多。随着集群产业向深度价值链延伸,强势品牌形象形成,企业集群将凝聚为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集群。市场领导权是核心企业、名牌企业追求的高级目标。如果一个区域的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达到了领袖级品牌地位,则可获得市场超额利润。这时的产业集群,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名牌性产业集群,集群涉及的产业也必然成为该区域的支柱产业。2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生态演化机制产业集群品牌的形成机制也可以应用生态进化理论的原理进行解析(见图2)。类似生物系统的演进过程一样,品牌系统也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孵化产品品牌一个别产品品牌一产品品牌系统一核心企业品牌系统一企业集群品牌系统一产业集群品牌系统。只要存在市场需求,一些特色产品可作为品牌种子,在企业精心培养下,伴随着诸如价值观、宗旨、理念、组织、文化、制度、管理、政策等非生物成分的形成与成熟,特色产品转化为某些企业的核心产品在企业集聚中成长为品牌产品。当形成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品牌产品簇时,产品品牌系统进化为核心企业品牌系统。随着优质产品和优秀企业的不断涌现,品牌种群系统和企业集群品牌系统形成。如果围绕核心产业不断拓展产业链,并出现多个品牌种群,则品牌生态群落系统形成,区域企业集群演进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业集群。图2品牌产业集群形成的生态演化机制显然,品牌企业集群中的核心产品和核心企业发展决定着品牌生态群落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核心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品牌价值主导着企业集群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同时,围绕核心名牌企业还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企业品牌、有知名度的品牌,才能保证品牌性产业集群整体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通过群落内部在分工、合作、竞争中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学习与创新共生机制,品牌性企业集群将会在全球价值链中基于分工、协作、竞争不断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3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市场自组织机制一些区域企业集群的形成最初源于某种市场机遇下个体经营者或小企业的自发集聚行为,然后在区域政府经济规划及政策引导下成长为产业集群,故形成的主要机制可定义为市场自组织机制(见图3)。首先,某些个体经营者或小企业发现并进入了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在示范和学习效应下,区域中更多的经营者加入该市场,于是出现了企业集聚现象。初始集聚过程中是缺失品牌或没有品牌效应的,但随着其中的一些优秀企业出现,逐渐产生出了有影响的产品或企业品牌。在品牌效应下,某个(或某些)企业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企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不断壮大,最终在市场竞争中成长为核心企业。一般而言,企业集聚中会出现一段混乱的无序竞争期,出现集聚效应下降的现象。这时领袖型企业(或有垄断力的经销商、或行业协会)往往会站出来充当起市场的协调者。通过规范行规,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清晰化,核心企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成长为名牌企业。随着更多的品牌企业产生,围绕着核心企业的发展,企业集聚演化为有序的企业集群,并产生出集群品牌的市场效应。企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为区域经济带来越来越显著的社会经济贡献,这时的地方政府会有意识地扶植该企业集群的发展,通过经济规划和政策引导,企业集群成为地方产业支柱,进一步发展为在产业链系统上具有众多名牌企业的品牌性企业集群。图3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市场自组织机制例如,著名的〃义乌模式”实际上就是以市场自组织机制为主形成产业集群品牌的典型范例。这个位于浙江中部既不沿海也不沿边,改革开放初几乎无任何工业基础的贫穷农业县,以市场闻名,因市场发展,靠市场崛起。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些富有商业意识的个体经营者开始在小商品的短缺市场里寻找商机在示范效应下,更多的人在模仿中加入了这支队伍,从而形成了我国比较早的区域企业集聚现象。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初级同质化产品的制造与经销使得义乌的小商品一度从辉煌走向衰落。但大浪淘沙中也逐渐铸就出了一些优秀企业,他们通过组织行业协会规范恶性竞争,引导经营者分工协作和产品升级换代,使义乌小商品逐渐形成品牌效应,企业集聚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群开始转变。比如[4],周晓光,新光饰品集团董事长当年也是一个同他人一样的〃鸡毛换糖”个体商贩,她的公司如今已成为义乌的一个招牌企业,有5600名员工,每年仅研发的饰品款式就有150种之多。围绕着新光饰品集团,带动了当地3000多家饰品企业崛起,培养出了600多位饰品老板。再如,有〃世界吸管大王”之誉的楼仲平是从家庭作坊起步,做成了如今世界知名的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饮用吸管生产企业,有60条生产线,90%以上的吸管销售世界各地,年产量占了全球吸管需求量的1/4以上。而围绕这样的领袖型企业,义乌塑料吸管企业发展到了20多家,吸管生产量也到了全球的60%。当然,义乌市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策指导思想为义乌小商品企业集群的形成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而实时的经济规划与产业发展战略引导,则对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群及其品牌的形成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目前,义乌已培育2.5万家工业企业,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00多家;发展出了20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玩具、拉链、毛纺等十几个产业集群,有占世界生产总量40%的电子钟表,占全国70%的饰品,占全国50%的胶带、40%的拉链、35%的袜子,有国内最大的清洁球、织带、易拉罐生产企业等,呈现出〃小企业,大集群”、〃小商品,大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如今的义乌市综合经济实力已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五位,城市综合竞争力跃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义乌已由小商品集散中心正开始向国际性小商品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迈进。4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政府主导培植机制一些产业集群是地方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在经济战略规划下有目的地打造而成的(形成机制描述见图4)。一般是通过园区建设集聚企业,基于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将一些优秀、名牌企业吸引到本地进行生产经营。由于这种集聚从一开始就是在政府有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是一种基于核心企业的有序产业优化集成过程,故可在较短时间里完成由企业集聚到企业集群,再到产业集群的转化。同时,大量优秀企业和名牌企业的加入,使得这种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品牌集聚效应,更易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性产业集群。图4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政府主导培植机制例如,重庆市依托工业园区大力推动产业集群的做法就可以很好地说明品牌产业集群形成中的政府主导培植机制。多年来重庆市政府坚持走园区化发展模式,工业园区已成为重庆市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成为重庆市再造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动机。重庆市的48个工业园筑起的〃金巢”,已引来200家世界500强安家落户。目前重庆市工业园的生产总值占全市工业的40%左右,按照重庆市政府规划,未来5年重庆市的北部新区、特色工业园、区县工业园将形成分层次、布局合理的产业基地,园区工业产出要占到全市工业产出的七成左右,7大产业集群——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电子信息、综合能源、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将依托工业园区实现腾飞。这里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依托建桥工业园形成的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5]。1993年从1万元起家的小作坊——民企秋田齿轮,当时只有几台破旧机器,主要帮人加工机械零件,但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后异军突起,成为国内著名的摩托车齿轮生产公司。在秋田的厂房已略显陈旧、狭小时,2003年重庆市大渡口筹建建桥工业园,秋田首批申请入驻,并在2005年秋整体迁入园区。充足的电力供应、现代化厂房、宽阔的马路,以及各项优惠的产业政策解除了公司发展的难题。而打造精品园区的路子让建桥的名声逐渐远扬,战略投资者慕名而来寻求合作,使秋田的合作伙伴逐渐遍及国内所有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世界500强合作企业也由1家变成12家。秋田不仅成为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还成为了全球摩托车齿轮生产巨头,使重庆市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的品牌跨越上了世界级的水平。5结论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驱动力机制源于市场需求和竞争的推动力,以及经济利益的吸引力;生态演化机制说明了产业集群品牌形成有类似生物系统的进化机理;市场自组织机制则揭示了基于市场规律的产业集群品牌自组织形成机制与路径;而政府主导培植机制展示了政府有意识地培养产业集群品牌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机制。前两种机制实质上揭示了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基本机理,后两种机制则可理解为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两种基本路径。参考文献PORTERME.Clustersand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11).魏守华,王辑慈.赵雅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2):18-21.DORO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