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鹭、柏溪南地库人防工程测量方案_第1页
观鹭、柏溪南地库人防工程测量方案_第2页
观鹭、柏溪南地库人防工程测量方案_第3页
观鹭、柏溪南地库人防工程测量方案_第4页
观鹭、柏溪南地库人防工程测量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第一节工程概况1.工程总体情况1.1本建筑工程为天津市梅江风景区观鹭、柏溪南地库人防工程,工程位于天津市梅江居住区南侧,紫金山路以西梅江湾居住区内。1.2本工程位于观鹭、柏溪花园6#~10#楼中间,本工程地下一层,地库构造为根底筏板,墙体剪力墙,中间为框架柱。顶板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本工程构造完成后局部顶板覆盖素土。1.3建筑面积:工程总建筑面积;6979.44㎡。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4.1㎡,地下为人防建筑面积:6895.34㎡。,局部层高为:。1.5建筑绝对标高:±及装修要求工期:211天,全部方案完工再2011年61.7工程总体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天津市梅江风景区观鹭、柏溪南地库人防工程2建立规模总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上m2,地下人防面积:m2,建筑3建立地点观鹭、柏溪花园6#~10#楼中间4〔业主〕天津耀华投资开展5设计人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6监理单位广州广骏监理工程7质量要求质量等级:合格8招标文件要求工期211日历天9我公司承诺质量目标质量等级:合格建筑根本情况建筑根本情况一览表工程内容建筑规模建筑面积6979。44地上局部建筑面积m2,地下层数地下:1层地上局部:1层层高层高:m,局部标高3.300建筑高度:、、m墙体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内墙采用页岩砖墙或加气砼砖墙墙体装修内外装修主要采用涂料屋面选用高分子合成卷材防水防水地下高分子合成卷材防水1.9构造根本情况构造根本情况一览表项目内容构造形式框架剪力墙构造体系抗震设防分类丙类抗震设防烈度8度钢筋接头形式焊接、直螺纹绑扎接头主要构件尺寸〔mm〕框架柱600×600、600×800、600×1100墙体250、300顶板钢筋混凝土顶板:400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览表根底桩C30根底板C40、顶板C45、梁、柱C40、挡土墙C35隔墙构造柱、拉接带、轻隔墙过梁等非主体构造C20根底垫层C15、第二节施工标准规程主要标准、规程、标准类别标准、规程名称编号国家土方及爆破工程施工验收标准GBJ201-83国家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93地方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行业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国家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02国家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02行业钢筋焊接及验收标准JGJ18-96国家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行业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国家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08-2002国家地下工程防水技术标准GB50108-2001国家屋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07-2002国家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3-2002国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01国家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9-2002国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01行业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国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平安技术标准JGJ30-2001国家起重机械平安规程GB6067-85国家建筑机械使用平安技术规程JGJ33-86行业建筑安装工人平安技术操作规程行业建筑施工平安检查标准JGJ95-99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国家建立工程监理标准DBJ01-41-2002国家建立工程文件归档整理标准GB/T50328-2001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主要法规类别名称编号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地方见证取样规程DBJ01-41-98行业建立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地方预防砼工程碱集料反响技术管理规定碱集料.1999230#文件地方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1第三节施工测量概述定位和测量放线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非常重要的依据和根底。各分局部项工程工程多、工作量大、各专业施工立体穿插作业范围广、工作面大,因此需要重点进展场区和各楼层测量控制网的精细布设,根据不同阶段各分局部项工程对定位和测量放线的要求,重点对轴线、定位尺寸、标高、垂直度、平整度等的高精度测量,并对重点部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实施实时监测,尤其是根底工程的定位、放线过程的实时测量监控、校核是本工程测量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章从施测准备、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施测的质量标准和保证措施、成果保护等方面进展阐述。第四节施测布置及任务安排1.进场后,首先抓进与业主及相关单位办理红线桩、控制桩的交接手续和测量资料交接工作;对所交接的桩点进展校测;并且根据构造施工的特点,进展整个工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2.施测顺序:平面控制网测设→高程控制网测设→土建工程细部测设→施工过程测量和控制→检验测量〔验线〕。3.主要施测方法:施工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测设拟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根底及楼层放线主要采取经纬仪方向线和直角坐标法进展测量放线;高程传递拟水准仪+钢尺进展传递;高程控制拟采用常规水准测量。第五节施测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工作,确保器具在受控状态下使用。,校核图纸中相关数据,掌握测量放线所需要的几何尺寸及相关数据。1.3向监理提供测量人员的上岗资质和所用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证书。1.4对业主提供的测量依据进展校算。(红线桩、控制桩、水准点高程)进展校测。1.6由测量负责人对测量放线工进展技术交底。2.测量资源的准备2.1准备各种测量用记录、表格。所用表格采用技术资料管理规程的表格。2.2准备好各种测量用辅助材料〔如:木桩、小线等〕。2.3本工程测量仪器配备:本工程测量仪器配备名称精度数量用途全站仪±2mm+2ppm/±1台控制网主轴线等重要部位测设、校核;测量基准的传递与复验;局部主轴线测设、坐标放样、测距、传测标高,施工控制测量。经纬仪1"1台施测面的角度测量、次要轴线的竖向传递,变形观测,构造施工。水准仪S31台常规水准测量钢卷尺50m2把量距对讲机4台通信联络计算机1台内业计算与管理、测量数据库。2.4人员安排:安排3人进展测量工作。3.工作安排我公司将安排3名专业的测量工程师,组成工程经理部工程测量队,负责整个工程控制测量;测量人员及测量管理人员需全部持证上岗。测量放线的工作条件:在测量区域内要保证通视条件和量距条件。第六节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1控制网的布设原那么:第一级控制网作为建筑物整体控制的依据,它是根据场地条件设定的非矩形控制网,设在变形区以外〔施工场地边界外部〕;第二级为处在变形区的与建筑物矩形主轴线平行的矩形控制网,是桩基和细部测量的控制依据。为保证测量工作的整体性,桩基测量与土建测量共用同一控制网〔点〕。1.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建立单位提供的控制点作为点进展定向和起算。平面控制采用Ⅰ级施工方格网。1.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点分二级布置,首级控制点环建筑物均匀布置,控制点到建筑物构造外缘线3300mm~4400mm范围内。以有效控制整个场区。二级控制点沿轴线方向分布,用以控制各施工轴线。控制点采用1500mm长、直径为25的钢筋,顶部刻成“十〞字线,埋入地面冻土层以下,桩坑的挖深〔H〕在满足保证有利于控制桩的长久稳定的情况下,视情况而定。周边用800(长)×800〔宽〕控制点埋设示意图首级控制点建立在场区通视良好且易于保护的地方,根据点建立首级控制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待控制桩稳定后,利用全站仪采集外业数据,按最小二乘原理对控制点进展整网平差,使其点位误差合理分布到达最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等于或接近其真值〔理论值以及在地面的实际位置〕。内业计算完毕后,实测控制网内点、边、角。校合计算数据,符合精度要求后定为首级控制。.平面控制点的加密以首级平面控制点为基准点,在施工现场周围不易被破坏并且观测条件良好的地方加密测设假设干个平面控制点。加密点的布设位置应能最大程度满规程中的相应的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点的维护施工期间必须要定期利用甲方提供的基准控制点对施工区内所布设的施工控制网点进展校合复测,然后进展计算,数据比照。准确无误的判断出施工控制网点的周期变化。经过分析掌握施工控制点的现实状况的可靠性和将来的变化动态,提高警觉意识,防止施工控制网点在周期内的快变和突变,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形成跟踪监测过程,确保控制数据准确无误。各控制点埋设后必须对其进展严格保护,在控制点周围砌2000〔长〕×2000〔宽〕×500mm〔高〕砖墙,外侧用四根钢管作成护栏,钢管外表刷红白相间的油漆;在控制点面对人车跨越的地带或临近控制点区域〔马路、材料堆放区等〕醒目的位置,在钢管上挂上写有注记的警示木牌。防止施工机械和人员损坏。建筑物的定位、放样本工程平面控制采用矩形网控制。矩形局部的细部放样:利用经纬仪正、倒镜取中穿线,也可以根据建筑控制网点采用直角坐标法或极坐标法。内控点的埋设施工到首层楼板时,预埋100×100×10的钢板,当投测首层轴线或控制线时,在钢板上划出一个十字交点,检查这些交点之间的相对关系,闭合后,在交点处冲出一个小坑,这个小坑就是内控点。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到上层楼板时,在内控点正上方的楼板上预留150×150洞口,用激光经纬仪或激光准直仪将各内控点投测到施工层上,在施工层上形成一个闭合图形,检查闭合图形的相对关系,闭合后在施工层上测放出细部轴线。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内控点拟沿轴线设四条平行线。各层轴线应及时引测到构造外测。各部位的放线根据测设的细部轴线,测设墙、柱、梁、门窗洞口等边线及控制线。1.10控制网的测设:新控制网是在原有控制网的根底上扩展而成,根据设计意图和建筑物的特点根据红线及原有控制的校测结果,选取精度较好的、主要的、关键点位作为测控的起始依据。用全站仪坐标测量〔或导线测量〕的方法进展测设。轴线平面控制网见如下平面图1.11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测角精度:±5″;量距精度:1/400002.高程控制测量2.1高程控制点布设:根据业主提供的点高程,将高程引测到现场内的临时高程控制点。现场临时高程控制点布设在现场四周,相邻两点间距约100m2.2高程控制点的引测方法采用符合测法,由高程点的高程依次引测到现场临时高程控制点上,然后再闭合到另一高程点。构造测量与装修测量同样共用同一高程控制系统。本现场高程控制点均为±=标高2.3水准测量的精度:±20,〔或±5〕,〔L-测线长度,n-站数〕。3.控制桩点的设定与保护3.1凡需要在施工阶段予以保存的控制桩、水准点,均为ф20钢筋上刻+字线〔高程点为圆头〕钢筋桩的埋深不小于80m,钢筋桩周围设R>20cm的砼予以保护,钢筋桩头高出砼面的高度不大于3cm3.2控制桩点四周设钢管围栏,并设有醒目的标识桩点设置及保护3.3桩点附近不得堆压材料,防止控制桩被碾轧扰动。3.4各相应控制点间要保存畅捷的测量通道,确保视线的畅通。4.轴线的传递轴线竖向传递时,采用激光铅直内控法进展轴线的竖向传递,传递基准点设在地下室底板上,在对基准点进展连测校核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在楼板施工时,应在与基准点铅直对应的位置预留ф200投测洞口,用于激光的投设。对于投设到待测层的基准点位〔激光光斑〕要进展距离和角度校核后才可使用。轴线竖向传递的精度:3mm/层,10mm/总高。5.±5.1主控制线的投测:首先对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进展校核无误后,将所需控制轴线投测到施工作业面,投测后并对其几何关系进展校核合格后作为施工的依据。投测方法见下列图:5.2底板部位测量:因本工程为矩形布置并与控制主轴线平行,所以放线时可以根据设到施工作业面的控制主轴线测设出细部轴线,根据细部轴线放出柱、墙边线及门窗洞口线等合格后作为施工的依据。6.高程的竖向传递6.1±标高点往基坑传递以首层的标准点位,采用水准仪搭倒测标高。尺杆沿开挖基槽边往基坑内建筑物的大角用钢尺铅直向上传递。每个施测面至少由三个点同时向下传递,在对传递到测层的两个高程校核调整前方可使用。±0.00以下标高传递:±0.00以下标高传递时,可根据场地高程控制点BM1采用悬吊钢尺法进展传递标高,具体方法为在钢尺的尺环上悬挂5kg的线坠,加温度和尺长改正进展观测,如下列图,传递时每层至少要由两个不同部位分别进展两次标高传递,当两次传递标高之差在3㎜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本层控制高程的依据。6.3高程传递的精度:3mm/层,10mm/总高。7.细部放线7.1根底放线施测流程:投设控制点到待测面→测设主控制线→测设控制线与轴线或次级控制线的交点→测设细部轴线或相应控制线→测设构造墙柱外廓等细部线→验线。根底构造放线见下附图7.2细部放线按常规方法进展,精度要求测量标准的相关要求。8.施工控制测量对于汽车坡道曲面重要部位的模板,施工时需进展控制测量,拟采用全站仪坐标测量的方法进展控制,施测时将全站仪安置在汽车坡道地板上,对模板进展三维坐标测量,将模板调校到正确位置。9.记录对施测所需的各类数据及施测方法均要有详细的记录,要求做到原始有效,公正和连续,字迹要工整,内容要有可追溯性。10.验线每次施测完毕后,首先由测量人员进展自检,无误后交质检部门复测,确认后交监理核验,并与下一道工序的工长办理交接手续。验线的部位主要是关键部位和最薄弱环节。11.变形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展,施工方对此将进展帮助、协调并提供方便。第七节施测的质量标准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