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家堡二号隧道安全施工方案_第1页
晏家堡二号隧道安全施工方案_第2页
晏家堡二号隧道安全施工方案_第3页
晏家堡二号隧道安全施工方案_第4页
晏家堡二号隧道安全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则1.1、编制目的结合本工程地质、水文情况,施工过程中由于受现场管理水平、工艺水平、设备/设施/工具材料缺陷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等主/客观因素影响,隧道开挖过程中存在坍塌、大变形重大施工安全风险。为及时、有效地对此类重大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对可能出现的职业健康安全重大伤亡事故以及环境破坏事件做出应急响应,避免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事故和环境破坏的损害程度,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2、工程概况晏家堡二号隧道全长7081m,为单洞双线铁路隧道。隧址位于湖南省龙山县猛必乡与永顺县万民乡交界处,隧道起讫里程DK123+206~DK130+287。DK123+206~DK130+075(6869m)为双线隧道,DK130+075~DK130+287(212m)为三线车站隧道;隧道设1座斜井、1处平导辅助正洞施工,长度分别为603m及315m。洞身纵坡依次为+8.5‰/3794m、-3.5‰/3287m人字坡。隧道进口端位于猛必乡独家村附近沟谷内,交通不便,出口端位于万民乡熊家寨村,交通较便利。3、编制依据及原则3.1编制依据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1.2、《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1.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3.1.4、《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铁建设[2007]102号);3.1.5、《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3.1.6、《隧道施工安全作业手册》;3.1.7、《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3.1.8、《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通知》(铁建设函〔2007〕1007号);3.1.9、《铁路隧道施工抢险救援指导意见》铁建设〔2010〕88号3.1.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3.1.113.1.123.1.13《黔张常铁路QZCZQ-1标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3.2编制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应急有备,以人为本、科学救援的方针,遵循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专业救援原则;突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设想全面;符合相关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3.3适应范围适用于本项目部防隧道塌方、大变形作业安全预控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特别是通过不良地质段塌方作业安全预控和事故应急救援。4、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4.1、洞口斜坡失稳隧道进口、出口、斜井、平导洞口位于炭质页岩斜坡地段,且存在顺层,炭质页岩层间结合力差,岩体破碎,岩质软,且易滑塌,需要加强防护。隧道开挖容易造成围岩失稳,导致塌方危险。4.2、浅埋段坍塌DK129+105~DK129+340段穿越浅埋沟谷,埋深6~40m,地表有河流通过,常年流水,隧洞开挖极易坍塌冒顶,工程地质条件差。4.3、洞身段突然坍塌超前地质预报不及时,不准确,掌子面地质素描有欠缺,隐患未发现,现场施工对围岩特性认识不足,支护措施不到位,支护强度不足,台阶落底两侧同时开挖,仰拱开挖不符合要求,停工后初支暴漏时间过长,二次衬砌施作不及时等;软岩分界段、构造带、沟谷浅埋段、长期停工、春融期雪水下渗等易发生坍塌。4.4、对设计资料上已提供的危险地段认识不到位,采取的预防、防护措施不得当造成塌方事故,可能造成人员生命财产及设备、物资损失。5、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为快速、有效地处置隧道开挖过程中引起的塌方、大变形事故,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防止事态扩大,尽可能地避免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6、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6.1应急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设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由各分部、各部室等有关人员组成。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下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援组、技术方案组、配合调查组、治安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善后处理组。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机构框图应急救援领导组长应急救援领导组长物善后处理组物宣传报道组物后勤保障组物治安保卫组物技术方案组物配合调查组物抢险救援组物综合协调组物善后处理组物宣传报道组物后勤保障组物治安保卫组物技术方案组物配合调查组物抢险救援组物综合协调组6.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6.2.1分析判断本工程事故、事件或灾情的受影响区域、危害程度,确定相应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6.2.2组织制定和批准本工程施工现场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2.3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进行应急救援行动;6.2.4及时报告公司、业主、监理和地方安全生产归口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应急反应组织或机构进行联系,通报事故情况;6.2.5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升高或降低应急救援级别;6.2.6决定救援人员、员工何时从事故区域撤离,保证现场抢救和现场外其他人员的安全;6.2.7根据事态发展,决定是否请求外部援助;6.2.8决定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从事故受影响区域撤离;6.2.9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讯、后勤等方面给以支持;6.2.10宣布应急结束、组织、指挥恢复生产和生活。6.3项目应急处置工作各小组职责6.3.1、综合协调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分部经理)担任(因事无法在现场的,委托副职担任),成员为各小组组长、各级负责总体协调的有关人员。主要职责: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综合组织、协调、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启动相关保障预案,确保现场治安、医疗救援和通讯畅通,调集抢险救援急需的物资、设备等,收集、报告抢险救援进展情况。6.3.2、抢险救援组组长由生产副经理担任,成员为各级负责生产组织、设备物资的相关专业人员,以及专、兼职应急抢险救援队人员。主要职责:①实施抢险抢救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②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③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救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④抢险抢救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项目经理或副经理,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6.3.3、技术方案组组长由项目经理部(工区)总工程师担任,成员为各级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职责:①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②指导抢险抢修组织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③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中存在的缺陷;④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⑤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6.3.4、配合调查组组长由生产副经理或安全总监担任,成员为各级安全、工程、设备、物资管理人员(按照主管部门分工确定)、相关专业人员。主要职责:保护事故现场,协助负有法定职责的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协助开展对现场有关人员的约谈、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相关责任人提出内部处理意见。6.3.5、治安保卫组组长由项目经理部(工区)的内部治安保卫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为相关工作人员。主要职责:负责事故现场保卫,协助属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道路交通、现场警戒等。6.3.6、后勤保障组组长由办公室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为相关工作人员。主要职责:负责现场抢险救援及事故调查工作人员生活保障、食宿安排等后勤服务;提供必要的办公用品、交通工具、通讯(信)工具、器材等。6.3.7、宣传报道组组长由书记担任,成员为办公室工作人员。主要职责:负责新闻报道、媒体和舆情应对,发布抢险救援相关信息。6.3.8、善后处理组组长由项目经理部(工区)书记或人事、工会负责人担任,成员为相关工作人员。主要职责: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接待、稳定工作;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协调工作;做好保险理赔工作和慰问伤员及家属。7、预防与预警7.1危险源监控7.1.1、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通过查看地质勘察资料、现场观察等方式监控掌子面情况,开展施工地质调查,地表沉降及围岩变形观测,进行隧道塌方、大变形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做好数据分析研究,及时掌握隧道施工地质情况。同时听取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采用开挖面地质素描、TSP203地震反射法、HSP水平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和超前钻探等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围岩的破碎和富水程度进行预测和验证。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反馈,以调整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7.1.2、危险源监控采取的预防措施7.1.2.1、做好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1)根据隧道工程的要求,按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和《监控量测方案》的内容,及时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合理选择监测断面,适时埋设测点并采集数据。每日量测数据当天进行整理和分析;配备充足的仪器、设备,并保证测试所需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在仪器设备使用前进行检查,保证仪器能正常工作;要求监测人员每日对监测数据及时输入为电子文档并进行备份,防止因数据丢失造成的报告不及时。2)由于岩溶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隧道岩溶、断层、褶皱等不良地质发育隧道,加之大气降水丰富,山体内排水系统四通八达,地下暗河、落水洞、溶洞、溶蚀裂隙等较为发育,加之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流带、水平径流带等的存在,致使隧道内的涌水量加大。因此,隧道施工中需开展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周边岩溶探查等施工地质工作,并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富水、岩溶隧道的施工工序管理范畴中。3)地质预报可采用开挖面地质素描、TSP203地震反射法、HSP水平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和超前钻探等方法,对围岩的破碎和富水程度进行预测和验证。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反馈,以调整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7.1.2.2、洞口失稳风险处置措施⑴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措施隧道洞口段工程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防护及洞口段衬砌、洞门施工等。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的原则,洞口采用明挖法施工。及时进行边仰坡防护施作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施工工艺分述如下:①洞口排水首先施工隧道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坡顶开挖线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应小于3‰,以免淤积。②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在洞口范围内测量放样边坡控制桩,按照设计坡比分层开挖,分层开挖高度2.0m,采用随开挖随防护。开挖洞口时以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和岩体为原则,按设计坡度一次性整修到位,围岩破碎的部位用网喷锚杆加固。洞口场地用装载机辅以推土机整平压实;遇坚硬石质地层人工钻眼小炮爆破。洞口段开挖将充分考虑洞内施工需要,合理布置供风、供水、供电设施、材料存放及加工场地、机械停放场地。⑵洞口边仰坡施工①开挖前,先在明洞边仰坡开挖线外布置观测点,严密观测洞顶围岩变化。观测点应布置在仰坡顶5~10m范围,间距每5m一个。还应根据岩层走向、厚度、顶部位置具体设置,应保证能观测到顺层岩体的位置变化。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洞顶围岩变化,当洞顶沉降出现突变,产生较大的横向、竖向位移时,应实地观察洞顶地表有无出现裂缝,并加强观测。如果观测数据有继续加大,裂缝宽度变大或者数量增多,则洞口可能出现失稳,需要停止进洞进行处理。②对局部孤石进行清除,边仰坡设置锚杆框架梁及主动防护网进行防护。⑵洞口段正洞施工:①进洞开挖,开挖方式应采用三台阶法或者双侧壁导坑法、保留核心土法。遵循“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每循环进尺以一榀拱架间距为宜,尽量采用预裂爆破。②观察记录工作面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作地质素描。观察开挖面附近初期支护状况,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和初期支护的可靠性。由工区地质组进行,其他技术人员协助。③地表量测:在Ⅴ级围岩且埋深小于40m的地段沿隧道轴向每隔5~10m布设。同时在横向依据实际情况,选定主断面,沿主断面布设测点,以了解地表沉降的横向影响范围。④洞内量测: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对隧道进行拱顶下沉及围岩收敛量测,发现围岩变化异常立即采取加固措施,确保施工安全。7.1.2.3、塌方风险处置措施⑴施工原则严格坚持“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紧)支护、快闭合、勤量测、及时反馈”的施工原则。⑵超前地质预报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开挖面前方地层采取TSP203、超前地质钻孔进行中长距离预报;采用地质素描法、加深炮孔、地质雷达、红外探水法进行短距离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支护参数。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探明的软弱带及节理、裂隙密集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突泥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调整施工方法。⑶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塌方。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⑷严格控制仰拱和二衬与掌子面的步距,初期支护IV级以上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二次衬砌距离掌子面位置:IV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VI级围岩不得大于70m。软弱围岩地段等应提前进行二衬施工、密切注意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⑸施工方法的控制。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所揭示地质断层及地下水的水量情况按设计采取超前预注浆、局部注浆、开挖后径向注浆和超前小导管注浆、浅埋地段采用ø89管棚+ø42小导管超前支护并注水泥浆等注浆方式,确定注浆的范围。注浆结束后,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是否进行补注浆,是否可以开挖。①开挖根据现有资料针对不同断层采取不同的开挖方法,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浅埋段、车站大跨断面及围岩破碎带施工主要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台阶法开挖施工。②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喷支护紧跟、钢架支护。喷射砼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加强监控量测工作,根据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钢架紧跟开挖施作,及时封闭成环,对双侧壁导坑法,辅助钢架支护在衬砌前逐段拆除。辅助支护施工措施根据实际进行设计变更以及现场施工安全需要进行施作。③仰拱超前,衬砌适时紧跟仰拱超前施工,衬砌适时紧跟,形成封闭结构,提高衬砌结构的承载力;施工缝、沉降缝作特殊处理,一方面为了防水,另一方面可减弱地层活动性对衬砌结构的危害。⑺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台阶法开挖时,Ⅳ级围岩上台阶一次开挖进尺不能超过2榀拱架间距,中下台阶一次开挖进尺不能超过3榀拱架间距,仰拱一次开挖进尺不能超过3m;Ⅴ级围岩上台阶一次开挖进尺不能超过1榀拱架间距,中下台阶一次开挖进尺不能超过2榀拱架间距,仰拱一次开挖进尺不能超过3m,杜绝各种违章施工。控制爆破装药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⑻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⑼施工作业期间,管理、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工作掌子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⑽做好进出洞人员登记,严格进洞资格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7.1.2.4、大变形风险处置措施⑴隧道开挖后出现大变形的病害特点①隧道支护变形量较大,沿隧道拱部范围内出现纵向开裂;②施工面不封闭时,几小时后围岩会沿微节理面及层理面产生松弛破裂,在拱顶、洞壁及掌子面会出现响声,且有围岩剥落掉块,开挖轮廓逐渐呈不规则状等现象,之后暴露面呈现出破碎、较破碎状态;③围岩应力释放缓慢,时间长,且具有突然大量释放的特点,使得锚喷支护变形开始不明显,继而突然开裂,变形发展较快;⑵控制变形的主要技术措施①控制原则采用“加固围岩、改善变形、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变形留够、底部加强”的主动式控制原则。一是从提高围岩力学性能着手,主动加固围岩,使之承受一部分荷载;二是加长加密锚杆,使支护的荷载传入基岩深部;三是初期支护允许柔性变形消耗围岩中储存的能量;四是预留足够的变形量防止初支侵入二衬;五是遇大变形时要增加钢筋对二衬进行加强;六是加强隧道底部结构。②技术对策A在掘进施工中很有可能出现变形,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首先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做到短进尺,弱爆破,勤支护。及时施作小导管超前支护,如实掌握隧道围岩情况,根据超前探孔地质资料,上报设计院,变更施工方案。每循环进尺控制在50至100cm之内。开挖后,对掌子面及拱顶初喷封闭,并及时施作钢架,锚喷支护。钢架间距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做,必要时缩小钢架间距,钢架连接板处设置锁脚钢管。系统锚杆交错布置于钢架两侧并与钢架焊接牢固,钢筋网片紧贴初喷面,纵环向搭接至少一个网格长度,加强支护,确保施工安全。B隧道开挖后,现场技术员要立即对工程地质状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工作面附近围岩岩性,断层破碎带,变质带及岩石种类;节理发育程度,接触面充填物的性质,开挖面稳定状态;开挖面有无松散坍塌剥落现象,有无地下水等。以上观察内容均需做好记录。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初期支护的状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支护锚杆是否被拉曲,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支撑有无被压曲现象等。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等。C采用三台阶法、三台阶临时仰拱、双侧壁导坑法对软岩破碎带段进行开挖。D加强监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衬的设计厚度。E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参数。F有仰拱地段,严格控制仰拱及二次衬砌各工序间的步距,严格按规范作业,尽早封闭成环、完成二次衬砌浇筑。G施工作业期间,管理、技术干部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工作掌子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H做好进出洞人员登记,严格进洞资格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I做好应急预案,配备必备的抢险物资。7.2隧道施工期防灾报警系统7.2.1、运行机制①声光报警系统:系统应由应急报警按钮(无线和有限方式兼容)、声光报警器、报警装置、报警主机、系统软件等组成。主要功能:实时记录报警发起点、报警时间、系统状态等数据;当现场突发灾害时施工人员或现场安全检查人员按下附近的应急报警按钮,系统立即(10秒内)启动全线声光报警器提示人员撤离。②电视监控:为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发现施工隐患,设电视监控系统。隧道施工现场工棚设有值班室,电视监控系统的现场控制中心设在值班室内,在隧道掌子面处安装摄像机,此处的摄像机拍摄图像均采用光纤传输至控制中心的网络硬盘录像机,实现视频的传输与存储,经视频监视器显示所拍摄图像。③应急通信:隧道内的施工掌子面的有人值班地段设置共电电话机,在隧道外的工棚内,分别设置电话集中机,构成以洞口工棚内值班员为中心的电话系统。④疏散标志:在疏散线路适当位置和疏散通道口顶部设置标志牌,以便于人员疏散。⑤应急照明:在隧道进出口及辅助坑道处各设一套应急照明配电箱。应急照明灯具在隧道内(平导内)每隔30m设一盏,灯具为自带蓄电池应急照明灯,应急时间为90分钟,采用电缆沿隧道壁挂钩敷设。⑥供电保障部分:隧道施工应急疏散电源在隧道进出口或斜井处就近接引施工用变压器低压侧电源,隧道洞内电源接引洞内隧道施工用电源。信号报警设施由各隧道及平导进出口附近施工工区内设置的EPS设备及配电箱供电。⑦逃生通道:完善施工通道,辟出专门的逃生通道,确保其畅通,必要时增设正洞与平导之间逃生横通道,以利逃生。⑧逃生设备:洞内备用逃生车辆,加快逃生速度;在洞内适当位置设置紧跟掌子面设置足够长的逃生管道。7.2.2、预警方式和方法①采取电话形式进行报警。②采取网络形式进行报警。③采取书面形式进行报警。7.2.3、预警发布程序①当现场情况以及监测数据达到黄色预警值时,现场值班人员和监测组负责人应立即电话通知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向公司片区指挥部、公司安全总监、总监代表、总监理工程师、现场业主代表上报。②当现场情况以及监测数据达到橙色及以上预警时,监测组负责人应立即电话通知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随即向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公司安全总监、总监代表、总监理工程师、现场业主代表上报,并视情况同时向工程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相关部门汇报。8、信息报告程序8.1隧道塌方、大变形事故应急报告流程8.2报警方式及内容8.2.1、报警方式①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及周围群众采用口头、警报器、对讲机、移动电话等报警方式。②对上级单位和当地政府、供电部门、外部救援机构采用固定值班电话、手机、传真等报警方式。8.2.2、报警内容报告人员在向上级报告时,应提供以下情况:①发生险情的单位、时间、地点、位置;②伤亡情况及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评估;③险情涉及的危险材料性质、数量;④险情发展趋势,可能影响的范围,现场人员和附近人员分布;⑤险情的初步原因判断;⑥采取的应急抢险措施;=7\*GB3⑦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险和处理的有关事宜。8.3、向外求援方式险情发生后,在超出本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救援能力时,应及时向外部发出求援请求,以使险情或预兆及时消除。与外部救援组织的联系方式由各单位补充完善。9、应急处置9.1应急响应分级按照隧道塌方、大变形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程度,根据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工作原则,实行分级响应展开救援。根据突发事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原则上按四级启动应急预案。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的同时,向上一级报告,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是否需要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1、Ⅳ级响应: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当满足如下一个条件时(但不限于):造成人员重伤事故;瞬间小范围持续塌方、大变形。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启动相应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报上一级主管单位、部门。2、Ⅲ级响应: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当满足如下一个条件时(但不限于):塌方范围进一步扩大;变形区域范围扩大。项目应立即启动隧道塌方、大变形应急处置预案,同时上报公司片区指挥部、总监代表、总监理工程师、现场业主代表。3、Ⅱ级响应: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当满足如下一个条件时(但不限于):造成3人以下重伤;塌方范围较大;大变形范围较大。应立即启动本项目的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同时上报公司片区指挥部、总监代表、总监理工程师、现场业主代表和工程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安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4、Ⅰ级响应:突然发生,事态严重,当满足如下一个条件时(但不限于):造成1-2人死亡;造成3人以上重伤;塌方范围很大,事故很严重;大变形区域范围很大,事故很严重。项目必须立即上报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全总监和公司相关系统部门,公司片区指挥部、总监代表、总监理工程师、现场业主代表、工程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安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同时在确保不发生衍生、次生事故前提下按照应急处置预案进行紧急救援。9.2应急响应程序发生隧道安全事故后,发现事故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并由现场安全员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应急总指挥在了解情况后,启动应急预案。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同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应急小组人员根据分工,各负其责根据现场坍塌的程度,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营救方案。9.2.1、应急指挥①险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及时报告现场值班领导,或直接报告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及时发出报警信号。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组长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并担任现场总指挥,全面负责事故的控制、处理工作。不能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的,须委派常务副经理担任常务副总指挥,及时启动应急系统,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公司片区指挥部、总监代表、总监理工程师、现场业主代表、工程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安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上报。②应急预案启动后,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尽快组织应急小组人员应立即开展工作;在事故现场可能出现次生风险源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及时向外发出救援请求。③参加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应在现场应急救援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进行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④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充分听取现场技术组的建议,严禁冒险蛮干。9.2.2、应急行动①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小组的所有成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工现场的所有参建人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积极投入到现场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中;②事故发生如遇有人员受伤,应由项目应急小组成员负责组织隔离、疏导交通,保护好事故现场,组织对受伤进行初步救治,如清除障碍、清理倒塌物体、移动覆盖在伤员身上的物体,清理伤员口鼻杂物,以防窒息;对外伤要进行简易包扎,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应及时予以人工呼吸等心脏复苏救治。同时立即通知车辆将伤员送到协议医院进行救治,并安排专人在路口接应。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立即通知政府组织及居委会,组织附近居民撤离。③各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在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的统一指挥下,立即按照各自岗位职责采取措施,及时开展救援工作。9.2.3、资源调配为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项目应与相邻标段的施工单位达成共识,资源共享,如某标段发生险情并向其他标段求助,其他标段将尽力从物资、人员、机械等方面予以帮助。此外,项目也应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搞好关系,达成相关的应急救援协议,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应急行动过程提供更多的支援。9.2.4、应急避险①抢险车辆赶往事发现场和急救车辆护送伤害人员到达医院的途中,按交通规则正确驾驶车辆,避免交通事故发生。②在疏散人群过程中,要选择开辟专用安全通道,合理有序引导撤离,防止相互践踏或二次事故受到伤害。③在现场抢救伤员的过程中,要正确施救,避免盲目抬运拖拉,防止使受伤人员再次受伤或加重伤害程度。④参加应急抢险救援的工作人员,应当装备齐全,各种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设备,事故现场应当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⑤对周边单位、居民造成影响时,总指挥应指派警戒保卫组与当地主管部门、周边单位和居委会等相关部门联系,向其介绍紧急情况和避险建议。9.2.5、扩大应急若险情及衍生事故可能发生人员死亡,或者3人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时,已超出项目应急救援能力,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无法采取措施组织救援和无力控制事态时,应扩大应急,并及时向公司片区指挥部、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地方人民政府、社会应急救援机构报告请求支援,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预案进行必要的应急救援。9.2.5、隧道塌方、大变形事故应急救援结束项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确认现场所有伤亡人员已全部救出,危险已排除,不会出现二次灾害和危及周边人身、财产、环境安全的情况,由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发布隧道塌方、大变形应急救援结束命令。9.3应急处置措施9.3.1、应急处理(1)发现有塌方、大变形先兆,且极其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现场值班领导、工班长或值班安全员,要立即组织人员、机械迅速撤离危险区域,若洞内部分无法迅速撤离的机械设备,则以人为主,先撤人,直至撤出洞外,保证人员生命安全。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必要时在洞外设置防止隧道塌方、大变形救援所用的物资及物资仓库,防止塌方、大变形事故灾害,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坏,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及财产不受损失。撤离危险场所(一般撤离至洞外)后,立即清点现场施工人员数量,查看有无人员未逃离现场,并立即上报有关情况给项目部领导。项目部领导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启动应急救灾程序,组织人力、物力全力抢险救灾,减少降低灾害损失。当发生人员伤亡时,按紧急抢险方案及时进行救援工作。在确保救援工作人员无生命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工作,若自身无救援能力时,及时上报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进行救援,同时做好相关配合救援工作。当抢救出伤员时,根据伤员人数、受伤程度,由医务人员在现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及时将伤员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治疗。现场采取安全警戒线或隔离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2)工作面发生险情时:工作面人员迅速按逃生路线撤离,同时启动报警系统,发出警报信号。其他工作面人员听到报警后迅速撤出,对掌子面采用提前储备砂袋、圆木、工钢等救援物资材料进行封堵及支撑,减少塌方及变形对其他工作面的破坏。根据发生险情的情况,及时上报地方政府或相关救助部门,请求紧急救援,并做好相关配合救援工作。(3)发生塌方、大变形险情时可根据施工人员所在的位置,各班组负责人应带领自己的班组,就近选择逃生线路,向洞口方向撤离,进行避难,不允许有人员在非避难所停留,避免发生拥挤。现场最高管理者负责疏散撤离的指挥工作,各级调度人员坚守岗位,保持通讯畅通,及时反馈人员撤离及险情出现情况等信息。待塌方、变形保持稳定后,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事故处理。(4)逃生线路为预防在出现不可预见情况下的人身安全,减少损失,在某一个工作面发生塌方或大变形时,洞内有规定的逃生路线,以便人员能够及时撤离。当遇到突发事故,如塌方时人员需要紧急撤离,能够安排人员根据确定路线有序的撤离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对进入隧洞内的作业人员进行紧急情况下的撤离训练,特别是在不良地质地段施工之前,使所有的作业人员了解和熟悉洞内的安全设备和紧急撤离规划,避免塌方时发生慌乱,使人员能在预期的撤离时间内能够安全撤离。9.3.2、塌方、大变形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小范围塌方冒顶,一次可能导致死亡2人以下,直接对施工和环境造成影响的,由项目部、公司自行应急处理;大面积塌方冒顶、洞口塌方关门,一次可能导致死亡3人以上,直接中断施工或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项目部、公司不能完全应急处理的,需向上级、地方人民政府求助请求支援。①当隧道发生塌方事故时,项目应急自救领导小组迅速启动,自救组将遇险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根据现场情况,对发生塌方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展开被困人员的搜救,并安排专人负责洞内、外地质变化情况的监控量测。②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警戒、隔离,及时对现场伤员进行医疗急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立即对抢救出的人员进行紧急处理,送就近医院救治。③人员全部疏散后,对塌方区域地质情况进行勘查。根据勘查结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如喷锚、注浆、长管棚施工、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衬砌等)进行灾后恢复。④收集事故资料,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影响程度和损失,分清事故责任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提出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意见和建议,写出应急处置报告。9.3.3、隧道塌方、大变形事故紧急逃生措施隧道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险情,在这种状态下,首先应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及早逃离危险地段。因此隧道施工中应有明确的人员逃逸原则和预案。(1)隧道施工中应设专门负责安全的领导机构及安全员。(2)当开挖面爆破后出现较大量的坍塌掉块时,人员应进行后撤,待坍塌稳定后再组织人员进行工程处理。(3)根据监控量测进行分析或现场观察,当明显出现坍塌征兆时,应停止施工并及时撤离施工人员至安全地带。(4)安全员负责指挥人员撤离,以防在紧张状态下人员逃逸方向错误,造成伤亡。(5)施工中应随时保证人员逃逸时的通道畅通,以防由于施工组织不当,造成在危险状态下通道不畅,影响撤离时间。(6)隧道施工时应在Ⅳ、Ⅴ、Ⅵ级围岩地段预先设置逃生管道。逃生管道采用φ600~φ800mm的承插钢管,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9.3.4、隧道塌方、大变形事故紧急救援注意事项①抢救被困人员前要先对发生塌方区域进行加固处理,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展开被困人员的搜救工作。②获救受伤人员,必须在安全地带进行抢救或送院治疗。③抢救、支护是紧急抢险的重点工作之一,安排专人24小时对洞内、外地质情况进行监控,防止再次事故发生。④保持洞内、外信息畅通。⑤加强通风,防止抢救过程中粉尘危害,考虑环境保护因素。9.3.5、应急救援反应人员以电话向外进行求援医院急救120;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电话8232340,张家界市第二人民医院电话桑植县人民医院电桑植县民族中医院电话部安质部电话指挥部安质部电话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电话详见《黔张常铁路项目经理部三分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通讯录》9.3.6、事故应急救援流程隧道施工塌方救援流程图10、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根据救援需要,不但要保证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储备,而且要实现快速、及时供应到位。项目应高度重视应急设施建设,重视救援物资、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贮备,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制定配备标准,建立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性的维护、保养、检查,保证设施、装备性能的安全可靠。应急物资存放位置在施工现场设置的应急物资存放点,应物资储备情况应急救援物资、设备一览表。应急救援物资、设备一览表称名型号/规格数量性能状态备注汽车皮卡1辆良好汽车皮卡1辆良好铁锹20把良好隧道洞口仓库镐20把良好隧道洞口仓库碴筐40个良好隧道洞口仓库装载机3辆良好机械队挖掘机3辆良好机械队切割机4台良好隧道洞口仓库发电机2台良好隧道洞口水平钻2台良好洞内自卸车8辆良好机械队编织袋1000个隧道洞口仓库圆木50根隧道洞口仓库方木5方隧道洞口仓库木板5方隧道洞口仓库马钉500kg隧道洞口仓库铁钉100mm10盒隧道洞口仓库钢拱架10榀隧道洞口仓库台锯1台洞内电焊机3台洞内全站仪2台分部水准仪2台分部地质罗盘仪1个分部钻机套管¢100100米材料库房无缝管100米材料厂工作灯10盏隧道洞口仓库插座5个隧道洞口仓库风镐2隧道洞口仓库风钻2隧道洞口仓库电钻3隧道洞口仓库目录1、总则 12、工程概况 13、编制依据及原则 13.1编制依据 13.2编制原则 23.3适应范围 34、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5、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6、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6.1应急组织机构 46.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46.3项目应急处置工作各小组职责 57、预防与预警 77.1危险源监控 77.1.1、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 77.1.2、危险源监控采取的预防措施 77.2隧道施工期防灾报警系统 147.2.1、运行机制 147.2.2、预警方式和方法 15HYPERLINK\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