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专题研究_第1页
某某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专题研究_第2页
某某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专题研究_第3页
某某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专题研究_第4页
某某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专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1专题报告: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目录TOC\o"1-2"\h\u24271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27084二、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与评价 223346(一)区域经济联系分析 22331(二)未来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33456(三)综合经济发展 422687(四)产业结构分析 49803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618526(一)总体战略目标 614417(二)经济发展目标 716294(三)城市现代化指标 1022280(四)战略措施 13PAGE1PAGE1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XX镇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6607.6公顷,镇区面积6.3平方公里。城镇辖51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现有在册常住人口116671人,其中非农人口37595人。1991年XX被省政府列为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1992年设立XX市级经济开发区,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于XX开发区内设立了国家级华侨投资区。现古镇区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6.0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1.54亿元,人均2.7万元;财政收入229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280元。200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01.21亿元,比2000年增长20.87%,其中个私工业总产值76.45亿元,比2000年增长39.72%,占工业经济总量的75.53%。镇域现有企业3246家,其中500万以上规模企业共55家,1000万以上规模企业48家。2001年全镇工业销售收入、利税、技改投入均列全市第一位。2001年农业生产总产值4.82亿元,比2000年增长7.96%,其中效益农业总产值3.2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6%。2001年全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25亿元,比2000年增长18.3%。市场贸易成交额86.47亿元,其中建材市场成交额达81.60亿元;来浔旅客达到105.39万人次,营销收入490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54%和66.10%;全镇居民个人储蓄14.57亿元,人均12485元。表1-12001年XX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项目工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其中人均(GDP)财政总收入一产增加值二产增加值三产增加值单位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元万元实绩数镇属9277072592602618816746565607开发区1058474877533501856026865市属2670674017401合计106026031543629538193426924722703622974同比增长19.09145.7313.5118.0312.7616.34八十年代以来,XX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通过区域性专业市场的培育,逐步带动城镇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建材、木业为龙头、以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生物医药、皮革皮件、轻工机械、机电电梯为主的八大支柱产业。近期园区又将引进国际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世界一流的晶圆制造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二产、三产的协同发展,以芯片为主导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将进一步激发XX城市跨越式发展的潜能和引起城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提升。XX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2001年末XX镇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表总人口(人)116671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141.3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1.54工业总产值(亿元)101.21年末耕地面积(公顷)6607.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4.82个私工业总产值(亿元)76.45镇域中小学校数18镇域卫生机构数(个)7在校学生数(人)166942001年末XX城市概况城市人口(万人)城市总面积(平方公里)拥有企业数(个)市场成交总额(亿元)6.87.73324986.47XX镇域排名全市总产值50强工业企业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企业名称2001年完成主要产品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XX万顺集团有限公司911016643通讯电缆XX生力集团公司634844916灯具、电脑组装XX马腰骏马家具实业总公司200191644家具二、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与评价(一)区域经济联系分析区域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它是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包括自然资源条件、环境生态条件、劳动力资源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区域交通条件及地理位置等广阔领域。只有认清了有利条件,才能看到快速发展的前途;只有认清了限制条件,才能找到正确的开发途径,扬长避短,把潜在优势发挥出来。影响XX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有区域的地理位置、经济技术基础,交通条件和自然资源分布等。以下从不同的空间尺度对XX的区位条件进行分析。(1)上海经济区的直接腹地。历史上XX亦与上海关系密切。近代XX以丝业为代表的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无不与上海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业中心的地位关系紧密。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上海显示出巨大的带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龙头作用,它北翼以沪宁高速公路连接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城市,南翼以沪杭高速公路、沪苏浙皖高速公路连接杭州、嘉兴、XX、宁波、绍兴等城市。目前通过318国道、长湖申航道XX与上海保持着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随着沪苏浙皖高速公路的兴建与贯通,XX将在上海1小时交通圈内,使之成为上海经济圈的核心范围内。XX作为上海经济区的直接腹地,将带来更为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更多的外来投资和生产项目;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信息;同时将进一步促进XX的旅游开发和古镇保护。(2)XX省确定的中心镇之一,是XX市域内的中小城市。根据XX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年XX市域市域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为XX中心城市,10万—20万的中小城市为长兴县城、XX、德清县城(含城关),XX是以杭州为龙头的杭嘉湖绍城市群的有机组成部分。(3)XX市太湖南岸318发展轴城市带的东部起点,XX市的副中心城市和东部经济增长极。XX作为XX市域的副中心,积极将其培育成中等城市,使之成为XX市区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XX城市的发展是实现XX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空间地域载体之一。XX市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平行轴线的网络型结构城镇发展战略,以及在城市化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发展重点城镇的思路,这将有利于XX城市经济发展的独立性。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和靠近上海的有利区位条件,以及城市发展的优势地位,XX将成为市区东部的经济增长极。(4)江南六大古镇之一,XX市旅游的重要品牌。XX是全国著名的水乡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与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一起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2001年六镇已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植根于“水”环境中的城镇景观、中西方多种文化交织形成的亦雅亦俗的独特地方文化,使XX又构成不同于一般水乡城镇的特色风貌,XX名镇品牌是XX旅游的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二)未来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当代的城市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资本的竞争、合理利用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政策的配套,虽然交通等区位条件仍然影响着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加强了。分析目前市场经济的建立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将越来越密切关系着城市间的竞争与未来城市发展格局的演变。(1)资本与资源资本的原始积累与外部引进,关系着城市的持续发展潜力。优势城市主要是由于已经渡过艰苦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而取得了在投资环境、产业引进等诸多方面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资源主要包括自然、人文两大类。其中旅游资源、居住的舒适度、产业特色、人才留驻等都是关系到城市的竞争力。XX具有举世闻名的江南古镇,这使XX独一无二的发展优势。此外由于民间资本较为充裕,随着XX区一级政府的成立,XX拥有更大的财政自主权,资本与资源优势明显超过市域其余城镇。(2)产业与市场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换机制的关键阶段,谁能更快地使产业构架适合市场的需求,使企业运营机制能经历得起市场的考验,树立外向型经济的格局,谁就能赢得更为有利的发展机会。同时工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第三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两者能够相互带动,当城市具有了三产的强有力的支持,则发展潜力将进一步激发。XX地方产业有区域市场的强大支撑,若企业注重产品的升级换代,紧跟市场需求,注重品牌,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则城市发展潜力将进一步提高。(3)观念与政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行有利的城市化政策,形成积极的资金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户籍政策等,能有力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XX人杰地灵、有悠久的工商业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政策经验和发展的、开放的经营理念,同时国家级华侨投资区的设立、科技工业园区的设立等都为XX的政策优势奠定了基础。(4)交通与环境城镇的交通区位在一定层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随着高速公路时代的来临,由于申浙皖高速公路的建设的重大举措,XX交通区位进一步得到改善。同时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通过快速信息系统,减少传统的时空距离,使追求优越的生活质量将成为城市吸引人口的重要方面,也是投资环境的重要构成因素。因此依托古镇品牌、塑造水乡风韵,构筑城乡空间的协调发展、建立以综合交通为先导的整体发展模式,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将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发生重要作用。(三)综合经济发展XX的工业经济与大型市场是其目前最主要的经济特色,2001年XX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1.54亿元,人均达到2.7万元,占XX全市GDP的7.3%,其经济规模在XX市区所辖各镇中居第一位,反映了XX在XX市的基本经济地位,说明目前XX的经济作为一个城镇,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作为一个城市来看,其功能还并不是很强,综合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XX从其区位条件分析,XX是未来XX“318国道城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典型的文化背景与特色,丰厚的历史积淀为XX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现有发达的市场群极大地促进了XX的对外经济联系与开放程度,也为XX经济的起飞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在的XX镇是在原来三镇二乡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这种扩并乡镇的做法符合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对于XX城市来说,这无疑为它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基础还相对比较薄弱,XX要想早日实现其成为XX“318国道城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目标,仅靠自身的逐步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赖于外力的大力推动。一方面是要吸引外地投资和外来企业;一方面是要继续扩大市场的对外联系和影响,保持市场的长期繁荣。在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前提下,必然会产生对外地劳动力的吸引,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XX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还应注重提高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形成XX城市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四)产业结构分析2001年XX镇域国民经济增加总值为31.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出占9.4%,第二产业占61.3%,第三产业占29.3%;对比2000年XX全市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13.8/56.5/29.7,可以看出工业在XX镇域经济结构中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第三产业比重还比较低。2001年XX镇域全部工业总产值101.2亿元,在全市所辖各镇中名列第一。虽然有55家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且其中万顺集团等三家企业列入了全市企业工业总产值与利税前50位之中,但XX更多的是小型私营企业,小型私营企业要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主要生产皮革皮件、轻工机械、丝绸纺织等产品。这种工业生产经营模式,是促进XX经济从以农业为主走向以工业为主导的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但是,对于XX未来经济发展来说,这种小型的工业生产模式却存在着不少弊端,特别是有碍于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对小型私营企业应加大扶持,逐步引导其向规模化发展。XX作为今后XX市一个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应注意引进一些从规模到技术都比较上档次的企业,当然要尽量引进与当地的现有产业或资源有关联的企业,避免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但是不一定要严格限制企业的产业类型,因为XX的工业基础还不强,也远未成型,发展的余地很大,现阶段应积极吸纳外来投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农业在XX镇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随着乡镇工业生产的大力发展在不断下降,特别是由于现状农业的投入产出率低,农业经济在整个镇域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对于这里绝大多数的农村家庭来说,农业生产早已不再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从农业生产效益与土地资源的产出率低等现状特征评价,可以说XX的农业落后于当地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这种状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业化的迅速普及与大力发展,但同时也反映出以家庭为主体的土地联产承包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要发展,必须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上寻找新的出路。XX的第三产业主要有两个发动机,一个是市场,另一个是旅游业。目前,XX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胶合板市场,同时还拥有家具、地板、灯具、兔毛等区域性市场。2001年市场贸易成交额86.47亿元,其中建材市场成交额达81.60亿元。市场的繁荣带动了XX第三产业的发展,2001年全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25亿元,比2000年增长18.3%,对XX镇区整体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30%,如果将市场带动下的木业生产等二产活动也计算在内,市场对XX整体经济的直接与间接贡献率可能要超过50%;XX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区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来浔旅客达到105.39万人次,营销收入490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54%和66.10%,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同步发展;在镇域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9.3%,实际上也是主要得益于市场和旅游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几个专业大市场和旅游业的带动,估计XX镇域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要低于10%。从统计数字上,XX的农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低于XX全市及杭州地域城市群的平均值。对于一个镇,尤其是兼并了横街、三长、东迁、马腰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城镇来说,这应该说是正常的,尽管XX有几个较大的市场,但也不能要求一个镇的第三产业比重与一个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相当、甚至还要高。从目前来说,虽然XX的非农经济成分已经占有很高的比重,但从聚落发展形态上还未完全脱离农村形态;但随着XX在市域城市中经济地位的逐步提高,尤其是旅游与市场两个发动机的良性运作,无疑将极大的推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到2020年,规划预计镇域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与第二产业基本持平或略超过第二产业。总之,XX镇现状产业结构已经达到了一种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时的结构水平。在未来十至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XX镇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会有所变化,但并不存在调整结构的必要,也没有必要在发展上厚此薄彼,三次产业都需要大力发展:工业需要引资,农业要改变模式、提高效益,第三产业也需要再发展、需要大力支持;从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如果把三次产业当作XX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它们之间应该是并驾齐驱的。不过,从发展的时段性与时机性考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应该有所不同,应根据时机与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与否,找准并抓好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重点。如新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可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而且需要国家的一些宏观政策作支撑,从镇一级地方政府来说,要想有所突破,难度较大,目前发展时机可能还不太成熟,因此可以留作下一个阶段考虑的重点;而工业的大力发展与市场、旅游业的进一步扶持则是目前应该鼎力相促的,政府应发挥推动作用。三.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总体战略目标根据XX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确定XX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到规划期末,XX成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XX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0美元,初步确立合理、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经济社会结构;保持XX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实现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到规划期末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0%,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高新产业、新兴地方产业与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同时,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型、外向型的经济构架。推进城市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实现人口、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柱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现代工业新格局贯彻“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方针,加快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进步为核心,对工业实施全局性结构调整、机制性改革改组,充分利用加入WTO的过渡期,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实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着力营建以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为重点的产业支柱逐步构建起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柱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产业布局合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经济格局;加快行业结构调整,构筑以电脑芯片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按照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的要求,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通过提高装备水平、开发新品种、开拓新市场等途径,促使建材木业、丝绸等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以深具发展潜力的高新产业为先导,以与区域专业市场相关联的劳动密集型的地方特色工业为依托,通过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形成以微电子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以装饰材料、轻工机械、新型纺织、通信材料等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工业体系。二、改造与拓宽新领域并举,以市场业、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改造与拓宽新领域并举,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建设市场强市为目标,以XX建材市场为龙头,加快市场功能的创新,大力引进网络贸易、电子商务、合同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形成支柱产业为目标,以XX古镇游为品牌,树立旅游资源经营意识,加大促销力度,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快发展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和保险业;以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为目标,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三、调整农业结构,创建现代效益农业生产体系调整农业结构,创建现代效益农业生产体系。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在保持必要粮食生产能力、搞活粮食流通、建立粮食安全体系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城郊农业、创汇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发展产后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依靠科技兴农,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基础条件。在大力发展非农经济的同时,加强农村土地的再开发与再利用,提高土地的可耕率,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尝试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建立现代化农业园区,以发展出口加工业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重点,建立粮食、蚕桑、蔬菜、水产等农业生产基地,实现农业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四、XX城市发展战略21世纪城市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理论起源于企业经营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组织内部经过了整和了的知识和技能,是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对手对手效仿的独特能力。”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在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尤其是进入WTO以后,城市间的竞争与企业间的竞争非常类似。XX宜人的水乡古镇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外向型、务实型和灵活的思想观念以及市场——工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构成了XX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面,这几方面对打造XX名镇效应、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区域专业市场和地方产业、扩大招商力度、和发挥XX的地缘、人缘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发扬和继承XX和传统优势,打造XX的古镇效应、名牌企业、市场建设和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完善加强XX的核心竞争力,是XX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规划确定XX城市发展战略为: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按照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扩大XX城市规模,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在高起点上规划产业发展,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功能的培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交通工程、环境工程、绿化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完善古镇区的保护、修缮工作,保护古镇历史特色、挖掘古镇文化内涵,积极研究、实施古镇更新整治与改善居民生活的对策措施,从发展和人文的角度,实施古镇保护;建立和完善城市发展的集聚机制和政策环境,多元化筹措城建资金,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城市新区发展。(二)经济发展目标1、经济总量发展预测2001年XX镇国内生产总值为31.54亿元,人均2.7万元。XX市从1978年至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8%(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按可比价格计算);最近十年,即从1988至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1%。与深圳作一个简单对比。深圳市从1979年至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2.2%(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6%(按可比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投资及技术进步等,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包括投资及技术进步等。对比XX及深圳两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深圳市过去二十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远大于XX市,而两个城市人均指标增长率则相差不大,这说明在深圳过去二十年的发展中,人口超常规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是很大的。预测XX镇今后的经济发展,可以借鉴深圳城市发展的一些经验。XX目前只是一个非农经济比较发达的镇,随着XX作为XX市东部的首位城市的地位的确立,预计外力对XX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会起较大的作用,外来及暂住人口将会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同时人口增长将会对XX经济发展有一个较高的贡献率,所以我们在下面的预测过程中,设定XX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比人均增长率高。A、城市经济发展方案的设定设定经济发展方案的依据,采用国内外通用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指标。1992—2001年,XX现镇域范围内GDP平均增长12.5%,随着大型高新企业入驻等发展契机,XX经济已开始进入经济起飞阶段,预计在近期能够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中、远期内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也是可能的。基于以上分析,参照XX市域经济测算指数、根据XX现状的发展情况及充分考虑XX未来的发展潜力,为提高规划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城镇经济发展前景的变化,首先设定XX经济发展高速、快速、中速三种方案,并以此预测各种发展类型下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考虑到外来暂住人口对GDP的贡献,2001年实际人均GDP按22000元计)。经济增长不会是匀速的,由于计算基数的不断增大,一般是前面快、后面慢,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一般也呈同步态势。因此,为便于测算,规划分成两阶段分别进行匀速预测(近中期2002—2010年,远期2011—2020年)。高速发展方案:充分发挥现有的以市场为主体的各种优势,挖掘潜在的经济增长点,转化各种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高速发展是可能实现的,GDP总量年均递增近中期18%,远期14%;人均GDP年均递增近中期12%,远期10%。快速发展方案: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保持近几年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增长,GDP总量年均递增近中期16%,远期12%;人均GDP年均递增近中期10%,远期8%。中速发展方案:考虑中长期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各种可能出现的消极因素的制约作用,GDP总量年均递增近中期14%,远期10%;人均GDP年均递增近中期8%,远期6%。XX经济发展方案的类型与速度方案类型各阶段分期年限、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近中期(2002—2010年)远期(2011—2020年)GDP增速实际人均GDP增速一产贡献率二产贡献率三产贡献率GDP增速实际人均GDP增速一产贡献率二产贡献率三产贡献率%%%%%%%%%%高速发展方案1811.24514514.51024355快速发展方案16104.553.5421282.54651.5中速发展方案148.55583710634849城市经济发展预测结果方案类型年份GDP实际人均GDP一产增加值二产增加值三产增加值总人口亿元万元亿元亿元亿元万人高速发展方案2010139.895.725.6071.3462.9524.282020541.8014.8410.84232.97297.9936.51快速发展方案2010119.955.195.4064.1750.3823.112020372.5511.29.31171.38191.8633.26中速发展方案2010102.574.585.1359.4937.9522.402020266.048.217.98127.70130.3632.40注:①总人口数已包含常住人口及外来暂住人口折算等多种人口构成。B、XX与周边城市的横向比较根据XX市经济与无锡市按照人均GDP比较,目前两者的差距约为5年,XX市预测人均GDP指标为>7000美元,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于无锡市2012—2015年的水平,XX为XX经济发达地区,2020年XX发展预测人均GDP在9000—13000美元有较大的实现可能。XX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到2005年,全省近三分之一市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争取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翻,近三分之二市县人均国内生产产值超过3000美元;到2020年,力争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翻,达到6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城市是经济增长的极核,XX于XX省内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XX是XX的副中心城市,XX城市应该起到与XX中心城市一起担负起XX市区的经济发展领跑的作用。根据XX省“十五”计划,XX市GDP平均增长率为11.5%,XX基本上处于XX省中高水平,属于带动XX市域经济增长的第一梯队城市,XX的经济发展速度预测较为现实。根据XX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XX经济发展的中速发展方案是完全能够实现的;XX能充分利用现状的地方产业优势、区域市场优势、大型高新企业入驻后的优势以及古镇品牌优势,则XX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会出现快速、持续、稳定的增长的良好局面,则实现快速发展方案亦有较大的把握;XX抓住机遇,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旅游资源、发挥区域市场和地方产业的集聚优势,转化各种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克服资金、资本等问题,实现高速发展方案亦有一定的可能。根据以上分析,XX完全有能力实现中速发展的方案,实现快速发展方案有较大的把握,实现高速发展亦有一定的可能。建议经济预测取中速、高速方案的中间值。2、产业结构发展变化预测在前面的产业结构分析中已经提到,2001年XX镇域的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是9.36/61.32/29.32。随着今后XX在市域城市中经济地位的逐步提升,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会随着时间而有所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应该在现状基础上有所提高。据预测,杭州地域城市群2010和2020年的第三产业比重会在1997年32.3%的基础上分别提高到43%和55%,由现状的“二、三、一”结构发展为将来的“三、二、一”结构。对于XX镇来说,一方面由于第一和第二产业也都面临着一个提高产出效益和大力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其旅游业的发展普遍被看好,会对市场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使得XX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未来镇域产业构成上有较大提高;因此到2020年,XX的三大产业结构预计会由现状的“二、三、一”结构发展成为“三、二、一”结构的可能性较大。关于XX第一产业GDP的发展,我们预测2002~2020年均增长率为1.05%,理由是目前这里农业单位面积产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农业发展的潜力不是很大,因而农业GDP不可能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关于XX第二产业GDP的发展,我们预测2002~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11.22%。一方面因为XX的现状工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三次产业中已经占有较高的比重;另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的家庭式生产与经营模式,二、三产业界限不清晰,在统计第二产业的比重时有偏大计算的可能;第三是目前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在计算产出时也有可能偏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进行全成本核算,家庭内部的劳动投入一般都不计入成本之中。关于XX第三产业GDP的发展,我们预测2002~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11.73%,正如在前面的分析中提到的,XX将来作为XX市域的副中心城市;以江南水乡古镇风貌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镇;地处江浙边界的现代化工贸、旅游城市来发展,第三产业在现有基础上应该有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会快于一、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考虑到由于上面已提到的原因,现状第三产业的比重计算存在偏低的可能,因此,规划预计XX第三产业在镇域经济中的比重估计到2020年会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产业,跃居第一。XX镇未来三大产业构成预测(以快速增长方案为基础)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GDP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20012.959.36%19.3461.32%9.2529.32%31.5410020105.404.50%64.1753.50%50.3842.00%119.9510020209.312.50%171.3846.00%191.8651.50%372.551003、经济发展水平预测综上所述,XX镇经济总体发展方案以快速发展方案为基础,尽量克服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消极因素,避免经济的缓慢增长,并保留实现高速发展的可能性。2001年,XX镇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为2.95亿元,农业从业人口总数为2.95万人,农业从业人口劳动生产率为1.00万元/人。根据本次规划的经济专题报告,在规划期内,XX镇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保持8%~10%的年均增长率,其经济发展将主要通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来实现,2001~2005年,农业将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将维持在2%左右,经过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率的增长率将大大提高,2006~2020年增长率将达到10%。依此推算,2005年XX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08万元/人,2010年XX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74万元/人,2020年XX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为4.51万元/人。根据经济分析,2010年和2020年XX镇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水平预测见表3-3。第一产业产值2010年为5.4亿元,2020年为9.3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010年为64.17亿元,2020年为171.38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010年为50.38亿元,2020年为191.86亿元。经济发展指标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14~1810~14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02~140266~5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4.58~5.728.21~14.84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4.5/53.5/422.5/46/51.5(三)城市现代化指标XX城市是XX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空间载体和社会经济载体,为实现总体战略目标,规划确立了XX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在“十五”计划中提出了城市化战略目标。XX省经济和社会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构成了城市化发展的未来条件。XX省城镇体系规划和XX省城市化纲要提出了全省的城市化目标和实施战略。在上述背景下,XX市调整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区城镇群总体规划,并适时出台了市域的城市化发展纲要,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提出了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道路。在以上述为依据的前提下,我们参照省内和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目标,在XX市城市化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确定XX城市现代化目标。城市现代化目标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概念,不仅仅包括了城市人口的增长,而且还包括生活质量、高素质居民、环境等,是一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标志:(1)城市科学管理(2)城市基础设施(3)城市生态环境(4)城市现代化运作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具体表现在城市的有机活动(生活和生产)的高效运转、自由移动、优美的环境、合理的结构和人民生活的舒适等目标的实现,表现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及政治活动、娱乐活动的有机结合,这一切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高层次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5)城市人民生活高度社会化只有在现代化的城市中,人民生活才能逐步走向高度的社会化。特别是第三产业在整个城市社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愈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愈高。这样,人们可以在同等条件下大量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同样也推动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6)各种资源利用的高度信息化结合上述内容,我们提出XX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框架。国际上目前一般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A.英格尔斯1988年提出的现代化标准。江苏省对照这一体系制定了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量化指标,姚士谋等专家参照国内外的标准和指标,提出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参照全国、XX省、江苏省、XX市的指标,提出XX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XX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指标名称单位英格尔标准XX省指标江苏省指标XX市指标XX指标人均GDP元>300051004725>7000>9000农业占GDP的比重%<12—15565<7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45504550>50非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70707075>80识字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80100100100100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比重%12—1514152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60606065>80%平均每个医生服务的人口数人<100178<400<350平均预期寿命岁>70747474人口自然增长率%<100.40.30.3婴儿死亡率%<1%<1%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序号类别具体指标全国城市现代化指标值XX市2020年指标XX2020年指标1规划管理1、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具有权威性、远见性和弹性,操作性强2、城市管理规范化、法制化3、具有健全的立法、监督机构4、拥有供决策的地理信息系统2人口素质1、识字人口比例扫除文盲扫除文盲扫除文盲2、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重>20%25%30%3、平均预期寿命77岁80岁804、平均每个医生服务的人口数<150<150<1205、人口自然增长率<5%2‰2‰6婴儿死亡率<1‰<1‰<1‰3生活质量1、恩格尔系数<25%<20%<18%2、人均居住建筑面积>15m2>20m2>25m23、人均生活用水量>350m3/d>400m3/d>400m3/d4、饮用水质达标率100%100%100%5、电话普及率50部/百人65部/百人75部/百人4基础设施1、具有快速、便捷的对外交通2、城市人均道路面积3、形成立体交通网络4、快速大容量通讯网络5、能源供应保证率100%100%100%6、燃气普及率100%100%100%7、自然水普及率100%100%100%8、排水管道成网、雨污分流9、环卫设施齐全5生态环境1、城市工业污水处理率>90%>90%>90%2、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60%>80%>80%3、城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0%>85%>85%4、城市绿化覆盖率>35%>35%>40%5、人均公共绿地率>9m2>10m2>10m26、大气中SO2年日平均浓度<0.02mg/m3<0.02mg/m3<0.02mg/m37、大气中总悬浮物年日均浓度<0.09mg/m3<0.09mg/m3<0.09mg/m38、城市环境噪声平均值<56dB(A)<56dB(A)<56dB(A)9、城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效保护6社会经济结构1、行政辖区内城市化水平>50%65%2、非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90%>90%>90%3、人均GDP>6000美元>7000美元>9000美元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0%>50%>50%5、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50%55%>55%6、外贸总额相当于GDP的比重>45%>50%>55%7、城镇待业率<1%<1%<1%(四)战略措施增长不等于发展,在城市发展目标的制定中,应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发展水平的衡量有不仅仅是规模上的指标,更重要的是城市质量上的标准。在工业社会,城市的发展更多的依赖其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及其不断积累的城市设施和逐步增长的经济实力。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演化,地理位置对于现代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限制作用已越来越小。城市的发展已越来越依赖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开放的经济政策、严谨的管理体制、高素质的人才群体与结构、发达的国际业务交流功能、先进的信息设施及其高效的处理能力、多元化的城市文化氛围、“生态化”的人居环境等。这种投资环境是人为的、可创造的,因而在这些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