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踏步进入成长期的中国会展经济_第1页
大踏步进入成长期的中国会展经济_第2页
大踏步进入成长期的中国会展经济_第3页
大踏步进入成长期的中国会展经济_第4页
大踏步进入成长期的中国会展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踏步进入“成长期”的中国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素以国家经济“晴雨表”和行业风向标著称。2007年是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日益临近,成为推动和引领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力加快服务业发展也成为我国未来经济政策的一个重点,作为服务业的会展经济因而将更好地得益于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的有力带动。中国会展业也迎来了它的“成长期”。回顾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此同时,又表现出一些今后发展的趋势。一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的现状和特点在1978~2007年的29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已经逐步成为在世界经济舞台扮演重要影响的角色,这一期间的平均年经济增长率超过9.6%,2007年更是达到11.4%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连续5年实现超过或达到10%的增长率。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从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加快0.6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在一系列中国宏观经济指标的解读中,结合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特征,以第三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在这样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2007年的中国会展经济作为服务经济领军行业之一,显现出了以下一些现状和特点。(一)会展经济整体稳步发展,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演变趋势明显200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为11.4%,是经济增长连续达到或超过10%的第5年。作为经济贸易的平台,会展经济在这种强劲的经济增长背景下自然也维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以上海市的展览项目数为例,2007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共515个,比上年的466个增长了10.5%,总展出面积571.9万平方米,比上年的479.5万平方米增长了19.3%。其中国际展览会项目309个,比上年增长了4.8%,总展出面积47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了9.5%。国内展览会项目206个,比上年增长了20.5%,总展出面积9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了116%。北京、广州等会展中心城市的展览项目也大致保持了与总体经济同步的发展态势。省会城市的会展经济发展尽管不平衡,但据不完全统计,展览数目平均增长在7%。综合分析,2007年中国展览项目在2006年4000个的基础上,各地举办规模以上的展会达4400个左右,增长率在10%。而综合的会展经济收入则在上年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以长春市为例,该市会展业项目总数不仅再次创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增幅也是近年来最高的年份之一。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达到192项,其中展览78项,节、会、演、赛114项。实现会展业直接收入9.98亿元,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收入9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17.5%。会展经济的份额,约占全市国民经济4.7个百分点。值得指出的是,经过改革开放29年以来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对外资以及民营企业开放会展业的“体制放松”增长因素已经基本得到有效释放,展览企业“爆发式”增长的年代已经结束,会议、节庆等新兴会展内容有明显的发展势头,也就是说,中国会展经济正从单纯的数量上的增长转变为数量和质量一起提高。比如,上海市各类展览会举办数量在2007年的增长为10.5%,而反映展会质量指标之一的总展出面积却比2006年增长了19.3%。随着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在规范、指导产业发展的力度和广度上的着力,会展相关市场已经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因此,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从外延式扩张逐步向内涵式演变的趋势在2007年更为明显。(二)会展经济区域合作发展氛围良好,会展经济发展的内涵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会展经济发展迅猛,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了以下5大会展经济区域。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区域:这个区域以广州为中心,包括广东的深圳、东莞、顺德、珠海、中山;福建的福州、厦门等会展城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区域:以上海为龙头,带动江苏的南京、苏州、南通;安徽的合肥;浙江的宁波、温州、义乌、杭州等会展城市。环渤海会展经济区域:以北京为龙头,包括北京、天津;山东的青岛、济南、烟台、潍坊、威海;河北的石家庄、唐山、廊坊等会展城市。东北会展经济区域:这一区域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会展中心城市,其区域包括大连、长春、哈尔滨、沈阳以及吉林等会展城市。中西部会展经济区域:与东北会展经济区域的情形相类似,区域会展中心城市没有确立,其区域包括重庆;河南的郑州;湖南的长沙;陕西的西安;四川的成都;云南的昆明;青海的西宁;新疆的乌鲁木齐;甘肃的兰州、酒泉;广西的南宁等会展城市。2007年初,中国5大会展经济区域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长三角地区正式成立了长三角城市会展联盟。这是继珠三角、东北5市成立联盟以来,中国会展经济区域的再一次“联盟”。会展经济区域合作发展的氛围得到进一步改善,尽管联盟之间相关的合作还有待细化和深化,实质性的合作还没有实施,但是,三大联盟的成立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内涵建设获得了认同。(三)会展场馆建设热度不减,会展场馆总体“失衡”状态有加剧趋势2007年度,我国场馆建设仍然保持较热态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正在建设或规划在三年内建成展览场馆的展览面积将达200万平方米。与2006年相比,全国会展场馆建设有全面升温的趋势,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在建和拟建的会展场馆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而东部地区会展场馆建设一改2006年只是延续以前的“二期工程”的局面,新建和扩建的城市有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义乌、温岭等地区,其中,南京、杭州都将结合体育设施,新建约20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中西部地区场馆继续延续2006年的发展态势,山西太原、陕西西安、内蒙古、甘肃等地区试图通过会展场馆的建设,发展当地的会展经济,其中,太原国际会展中心、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甘肃会展中心的总投资均超过10亿元人民币。我国会展场馆建设总体“失衡”状态有加剧倾向,会展场馆的运行绩效也将呈现两极分化。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一批少数场馆继续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大多数会展场馆将面临使用率低下、闲置率高而经营困难的窘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展览馆平均使用率只有10%左右。(四)大会展发展模式得到认同,旅游、会议、展览、节庆和体育赛事融合发展2007年会展经济的发展中,呈现了一些新的模式。一是“商贸经济+会展经济”的“市场+会展”模式。此模式主要针对展览而言,会展主体已经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会展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而不是其他方面的推动。该模式表现方式有很多,有的是利用当地已经运营成熟的专业商城,举办相关的行业专业展;有的是围绕历史形成的商贸市场,在周边建设展览中心,以贸促展。总之,让市场与展览形成资源整合、利益互动、优势互补的格局,有利于构建商贸经济与展览经济的利益共同体。比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天下闻名,市场上有5万多个商铺,每天有20多万客流量,构成了庞大的买家群体。正是由于义乌市场上10余万个总代理、总经销又构成了庞大的卖家群体,使得义乌依托大市场办出了大展会,成为著名的以展览为特色的会展城市。二是展览与会议互动模式。会展,其实从字面上来讲,“会”和“展”即“会议”和“展览”。随着市场化发展的越来越深入,国内会议市场的发展也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最近几年北京、上海承办的一些国际和国内的会议越来越多,也展现出业内人士对会议业和展览业的“两手抓”。这种齐头并进的局面,不能不说是我国会展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好兆头。三是综合发展模式。2007年,节庆、赛事等会展内容得以较快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北京奥运会召开前期的预热阶段的带动,更主要的一点是从事会展经济的主体对会展内涵的进一步理解所致。因此,以会议、赛事、旅游等为内容的综合会展活动成为一种新的模式。(五)奥运会的引领作用在进一步深化,“北展南移”商机无限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北京已经在奥运经济中占尽会展商机。虽然国际奥委会规定,在奥运会期间及前后一周,不得在主办城市本地、或其附近、或其他比赛地点举行全国性、国际性重大会议活动;但是,围绕奥运主题,北京仍组织了一大批内容丰富的各类会议和展览,这也是北京奥运经济中会展商机的直接体现。这些活动包括:奥林匹克文化节、国际奥林匹克文化论坛、奥林匹克教育论坛、奥林匹克艺术论坛、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珍品展、国际奥林匹克集邮展、国际奥林匹克收藏展、国际体育艺术展、中国体育文化展、国际奥林匹克书展、中国传统文化展、中外体育绘画展等。同时,北京还将举办以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为主题的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北京国际汽车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一系列相关文化会展。而对于不能在北京举办的上百个品牌展会,大部分会选择到其他城市举办,无疑这对其他非奥运城市来说,就是北京奥运带来的商机。这些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地区,无论是南京、杭州,还是宁波、苏州、扬州,以致义乌、台州、余姚、昆山,各地都在建造设计新颖、气势恢宏、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大型会展场馆,这就是“北展南移”为他们带来的机会。另外就是以广州为龙头的珠三角地区,也是吸纳这些“南移”展会的地区。(六)会展经济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深化,会展业之间的竞争呈综合化特征2004年初,商务部颁布了《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批准外商可以在中国成立独资的展览公司,并可在中国境内主办、承办各类经济技术展览会和会议。但2006年以来,很多外资会展企业在华业务重点已经不是设立办事处、子公司或组建合资公司,而是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收购或者并购国内有一定资质的展览企业或者有一定品牌影响的国内展览项目。在2007年,这种“中外竞争”已经演变成一种“大鱼吃小鱼”的状况。此外,外资展览公司之间“强强联合”,也形成了“外外竞争”的一种新形式,国内会展经济的竞争颇为激烈。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深。很多企业和会展公司都将眼光投向世界的舞台,积极地“走出国门”,为自己的品牌在国际舞台上打下一片新的天地。同时,“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企业思考的问题,政府也从另一个高度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新的帮助和政策扶持,这是最可喜的地方。(七)会展经济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媒体参与度高值得指出的是,会展经济在发展之初,仿佛只与会展公司或者相关企业有关。但是,随着会展经济在国内的深入发展,会展经济的发展已经与普通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2007年,很多会展活动的举办者在关注专业观众的同时,也注重吸引普通百姓参与其中,如一些婚庆展览和传统赛事、节庆活动等。另一方面,整个社会也开始重视会展经济,中央电视台二套“商务时间-博览会”、上海电视台“第一会展时间”等多家媒体都开通了会展经济的相关专题节目,“阿里巴巴”网站也有迹象表明要进军会展业。所有这些现象都说明,传统媒体及其相关第三媒体对会展活动的重视程度已经将会展经济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全社会对会展经济的发展有着最新最深刻的认识。二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尽管我们观察到2007年中国会展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然而,冷静地分析,在轰轰烈烈发展的背后还是隐藏着一些隐患。这其中有体制问题引起的,也有由于会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一)会展经济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导根据课题组对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的梳理、统计,有总数达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将会展经济(或会展业)列入了本地区的发展规划,其比例高达87%,在全国“十一五”规划中也首次提到了会展业,而2007年有上百个省会和地级城市确立了以发展会展经济为基本目标的设想。我们的观察分析认为,虽然各地纷纷把“会展经济”纳入战略规划,加强会展经济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也观察到了这样一种带有普遍的现象,即各地似乎以为建了会展场所就具备了发展会展经济的条件,就能为一个地区发展相关产业提供增长点了。兴建场馆的冲动,导致了场馆数目盲目增长。就以会展场馆的经营来说,按照业内通常的评价标准,一个展馆的利用率达到60%左右时,才能实现较佳的市场效益。但现实却是,全国200多个展览馆共计800多万平方米的使用面积的平均年租用率只在15%左右,有的场馆一年也举办不了几个像样的或者有点规模的展览会;除此之外,各地纷纷将场馆建设得华丽奢侈。而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说明了,在发展会展经济的热潮下,应该研究会展经济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而不是仅仅依靠展馆的外表。很显然,会展场馆的建设并非就是会展经济建设的全部,建造会展场馆相对于发展会展经济要容易得多。(二)会展主体追求短期回报,经营管理水平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片面强调数量。会展主体主要包括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这三类主体在追求会展数量上表现基本相同,比如会展活动的规模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新闻报道也突出展会的来宾人数,而非相关参与者需求的满足;节庆活动烘托的是热烈的场面,而非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二是重复办展。主要表现在企业重复办展,政府节庆雷同。重复办展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从而严重影响会展经济的生命力,也损伤了观众的参与热情。重复办展也带来了展览场馆的恶性竞争。正与第一种表现相同,很多城市政府只关注展览会的数量,以为“越多越好”,却不关心会展的内容,这也是导致重复办展现象的原因,但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对城市形象有很大的损害,与各城市纷纷热衷于办展会所要营造的城市的“名片效应”恰恰背道而驰。三是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国较发达城市的会展从业人员,目前大学以上学历的比例最高不超过25%。而在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展览从业人员的大学本科比例达到了72%,大专学历为24%。相比之下,我国会展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和结构远低于其他现代服务行业的比例。按照会展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由高及低的顺序,目前我国会展人才层次结构比例约为1∶2∶7,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导致人才结构的不合理,这是人才的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内在动因。四是经营乏善可陈。盘点2007年中国会展企业的经营情况,可以发现,经营管理好、素质高的会展公司相对匮乏,业内仍然存在不少骗展的现象。尽管有的会展公司本意并不是“骗”,但由于缺乏经营企业的应有知识及其素质和条件,使得会展企业总体管理水平低。另外,大部分会展企业经营依靠前人经验,比如,少有展览公司提出自己独特的展览计划,导致展会“千人一面”,由于缺乏创新意识,所以,会展公司难以打出自己的品牌,创出自己的路子。(三)企业参展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仍很薄弱根据课题组2007年对京、沪两地参展企业的调查,大多数企业往往不能清楚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参展?”、“选择什么样的展会?”、“哪些展会对企业、产品销售有帮助?”、“参展时应该注意什么?”、“展会上如何做宣传?”。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部分企业在参加展览会的时候缺少目的“意识”。正是由于缺乏参展的目的意识,公司参展较为盲目。据课题组对北京、上海两地会展市场的调查,北京地区共抽取了250个企业,有效样本182个;上海地区抽取了248个企业,有效样本200个;共调查走访了498个样本,其中北京252人,上海248人。41%的企业面对雪片般的各种展会通知、介绍等宣传材料,往往眼花缭乱,要么扔进纸篓,要么选择一些规格高的展会。事实上,这两种态度都是盲目参展的表现。公司盲目参展不但不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严重的还会影响展览会的形象。自2006年来,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所深化,但是整体而言,2007年全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不容乐观。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展览业更为明显。比如根据知识产权有关法律的规定,权利人向管理知识产权工作的部门请求处理侵权纠纷的,只要符合受理条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予以受理。在实践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由于很难做到在展览会期间对侵权纠纷案件结案,而在展会结束后的处理又缺乏相应的规定,因此只有出于无奈不予受理。如果不受理,权利人可以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行政不作为,实际上已经发生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行政不作为的案例。知识产权权利人没有切实得到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保护。目前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主要依赖展会主办方所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而这种规则实际上只是参展方与主办方所达成的一种“契约”。由于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缺乏与这种“契约”的很好衔接,因此无法明确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在展会主办期间的具体职能,使得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和展会主办方在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配合,特别是由于展览会时间比较短的特性,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缺失给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切实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执行展览会自行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容易引发争议。展览会自行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实质上相当于主办方与参展商之间的协议,但是由于没有纳入法律途径,没有充分考虑知识产权侵权存在更为复杂的因素,难以要求参展商承诺遵守主办方制定的规则。一方面,如果参展商违反协议,拒不撤出侵权展品,主办方也无强制力;另一方面,即使主办方的做法有不妥或不合法之处,参展商也不能寻求法律救济。在实践中,就有可能发生主办方、参展商、投诉人在现场争议的情况,影响展览会正常的展出秩序。没有区别知识产权的具体法律状况。尽管一些展览会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但是没有区分知识产权不同类别的情况。如,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我国的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这三种专利的授权条件及审批制度不同,发明专利经过实质审查,因而权利比较牢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未经过实质审查,专利权不太稳定,通常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人提起侵权诉讼后,被控侵权方都要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一旦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侵权审理程序一般都要中止,等待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是否维持该专利权的决定。由于展览会对三种专利侵权投诉的处置未作任何区别,就会出现投诉所依据的专利权本身就是一个无效专利的情况,如果在该专利权的基础上处置被投诉人,对被投诉人显失公平。(四)会展人才教育和培养重点偏差,理论与实际无法结合2007年,我国会展教育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没有科学、系统的会展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指导。缺少系统的学科体系、合格的师资与有针对性的教材,就难以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从而会严重导致会展人才的“倒金字塔”现状。一方面,会展实务操作人才稀缺,原因是教育培养与实际没有紧密结合,是会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表现;另一方面,高素质的会展人才又难以脱颖而出,它使整个会展行业在人才供应与需求上更加不协调,成为制约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以及会展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的瓶颈。(五)缺乏有效的统计标准,会展效果评估迫在眉睫2007年,会展统计仍然没有新的进展,“数字说话”在会展活动的开展中成为迈向成熟的瓶颈,会展运作中常常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垄断使得举办方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或者虚假信息泛滥,无法了解会展活动的准确信息。在主办方与参与者之间形成矛盾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也是导致会展市场经营管理产生负面影响的重复办展、骗展屡屡发生的深层次根源,从会展产业战略角度来看,缺乏权威的会展经济统计将对产业的健康、稳定、科学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会展评估在2007年产生了一些新的现象,可以参见本报告有关专家的评述。我们认为,会展统计及其相关评估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从会展相关信息采集、调查到统计分析、审计、认证等相互关联要素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价值链。三2008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会展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经历太多时间,对于今后的发展,我们预测了2008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能的方向导引。(一)政府主导型会展活动的主基调不变,但市场化推进步伐有所加强2008年,大型会展活动由政府主导的格局不会有根本改变,这是由会展活动的公共性与私人性产品特征合一的性质所决定的,而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三者所构成的会展市场主体,在整个会展市场中扮演着功能不同但互补的重要角色。但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会展经济中所发挥的功能与其在其他经济体相同,即政府将会主要通过政策的方式,调控会展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引导并约束企业的行为,为企业公平竞争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业规则;企业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政府制定的行业规则,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占有会展市场并获取利润;会展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的社团组织,主要功能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行业规划、行业统计和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等工作,通过会员的自律行为和行业的制裁措施实现行业自身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协调,建立起会展业的正常秩序,使之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二)综合会展理念更为广泛接受,北京奥运会将带动相关节庆、赛事活动的发展2008年是会展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原来单一以展览为主角的会展经济会因会议、节庆、赛事活动的发展而有所突破。如果说,2007年这种综合会展理念得以曙光初现。那么,2008年其理念会受到更为广泛的接受。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相关节庆、赛事活动的展开。以此为发展的契机,节庆、赛事参与者的不同主体将得到培育与发展,可以预见,这一企业主体将在2008年得到成长、壮大。(三)会展的服务质量成为关注重点,展后服务乃品牌之基会展服务质量在2008年将成为会展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展后服务将主要包括:展会效果调查、展后跟踪反馈、信息服务、客户关系等。预测会展服务的大致工作重点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展会结束后,主办方要给各个参展公司发一张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包括一些与参展有关的选择题和问答题。展会调查表的发出是展会组办单位搜集信息和了解客户意见、需求的有效途径,也能促进参展商参展意识的提高。展后跟踪则是指组展单位对展会期间及展会调查表中反映的问题意见进行追踪跟进,取得解决方案后反馈给客户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参展商来讲,是将自己的想法讲述给组展单位,体现了参展商的展会主人翁作用。使企业在今后参展时,对做好布展、策划等工作做好提前规划。信息服务包括展会期间组展单位搜集到贸易信息,展会前后,会展公司将定期发出有关行业动态、展览会组织情况等方面的新闻稿件。展后服务质量的提高将在为客户创造附加值的同时树立公司的品牌形象。因此,2008年,会展服务质量的提升将成为有志于打造公司品牌形象的一个奠基之举。(四)品牌化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2008年,品牌展会将成为国内会展公司和企业共同追求的新目标,企业在追求品牌化的过程中又会有以下一些新发展趋势,并呈现新的特征。1.权威性包括展览会在内的会展活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整个行业和企业对其的认可度。会展企业若能获得权威行业协会和该行业内主要代表的支持和合作,无疑就增加了该会展活动的声誉和可信度,使之规模不断扩大,并带来巨大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2.方向性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是品牌化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展览的专业性和前瞻性。能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会展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就能提供几乎涵盖这个专业市场的所有信息,比如,展会提供的信息越全面、专业,观众就越积极,参展企业也越踊跃。3.专业性会展活动的整个运作过程要体现专业化服务的品质,如市场调研、主题凝练、计划安排、推广招展、观众组织、活动安排、文件、信函的格式化和标准化,都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和工作人员的严谨处事态度。4.标志性获得会议、展览、赛事国际权威组织的资格认证将是会展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比如,展览会中的展览公司组织的展会如果获得UFI的认证则是品牌的一个标志和象征。因为,UFI对申请加入其协会的展览项目和其主办单位有着严格的要求及详细的审查程序。由于有了这套较为成熟的资质评估制度,那么就令取得了UFI标记的企业成为名牌展览会的重要标志。5.发展性会展企业的品牌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确立长远的品牌发展战略,从短期的价格竞争转向谋取附加值、谋取无形资产的长期竞争,用先进的品牌营销策略与品牌管理技术强占会展市场的制高点。而品牌战略的成功关键在于坚持。(五)国际化路线图将呈现“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互动指向2008年,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展览为例,国际展览巨头通过合作办展、设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大举进军中国会展业。激烈的国际竞争是我国会展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我国企业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在竞争中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预测中国会展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引进来”,也就是打开国门,引进国外跨国会展公司的资本、技术、管理、理念,熟悉国际竞争的“游戏规则”,在本土上参与国际竞争可以使我国企业具有熟悉市场、政策、客户的比较优势,从而逐渐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走出去”,到其他国家去参与国际竞争。这将是今后我国会展行业发展的重点。(六)信息技术成为会展新动力,网上展览成为新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和B-B(网络贸易市场)的发展,使得网上展览应运而生。经过几年的网上展览的培育,2008年的网上会展活动会形成结合实体会展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网上展会为例,它将从以下两方面呈现新特点,突破实体会展“地域限制、时效限制”的客观局限。一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