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准编写方法_第1页
食品标准编写方法_第2页
食品标准编写方法_第3页
食品标准编写方法_第4页
食品标准编写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标准编写方法

王美君1第一节概述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备案日期2第一节概述一.导则、指南、标准编写规则系列标准的构成以及与ISO/IEC有关标准的关系3第一节概述二、GB/T1.1标准的沿革GB1-58标准幅面与格式编写国家标准草案暂行办法GB1.1-1981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GB1.1-1987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45第一节概述GB1.1-1987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1.2-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GB1.3-1987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标准编写规定GB1.4-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化学分析方法编写规定GB1.5-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符号代号编写规定GB1.6-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术语编写规定GB1.7-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产品包装标准编写规定GB1.8-1989标准化工作导则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GB7026-1986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编写规定GB/T13494-1992标准化工作导则食品标准编写规定第一节概述三、GB/T1.1—2000的特点高效质优与国际标准接轨符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到标准的可继承性可操作性强适用于计算机制作电子文本6第一节概述四、编写标准的基本要求标准内容要完整、正确,应具有适用性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通俗易懂标准的表达方式要统一与国家法规、有关标准之间要协调标准的编写方法要规范7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一、标准的结构标准中章、条、图、表、附录的排列顺序(一)标准的表现形式作为一个整体出版的单独的标准;将一个标准分为几个部分出版的标准。89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二)标准中要素的分类1.根据要素的性质划分,主要可分为:规范性要素;资料性要素。2.根据要素的性质和在标准中的位置,主要可分为:资料性概述要素;资料性补充要素;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技术要素。10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3.根据标准的必备性划分,主要分为:

必备要素可选要素这里的必备和可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11标准的要素必备要素可选要素封面前言名称范围除上述四个要素之外的其他所有要素12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三)产品标准中结构要素的编排1314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二、标准的层次

目前,我国标准分为部分、章、条、段、附录等五个层次。删去了篇这一层次。

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一)部分1、定义部分——是一项标准被分别起草、批准、发布的系列文件之一。一项标准中不同的部分具有同一个标准顺序号,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项标准。部分不是独立的标准,它是一项标准内的组成部分。系列标准——是顺序号不同的族标准。这些标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1516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

2、部分的编号

部分的编号应位于标准顺序号之后,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编号。部分的编号与标准顺序号之间用下脚点相隔。

17

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3、部分的名称

分部分的标准其标准名称采用分段式。同一标准的各个部分名称中的引导要素(如果存在)和主体要素应是相同的,从而表明它们属于同一个标准。各部分的补充要素不同,同时在补充要素之前均应标明“第×部分:”,其中的“×”为阿拉伯数字。4.标准名称的具体结构——一段式:只有主体要素,如“家用全自动洗衣机”;——两段式: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如“图形符号术语”;

18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4.标准名称的具体结构——主体要素+补充要素,如“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PH值的测定”;——三段式:引导要素+主体要素+补充要素,如“工业用缝纫机GN型高速包缝机机头测试方法”。19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20

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5、部分的前言

21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二)章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章的编号从“范围”一章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一直编到附录之前,附录另行编号。每一章都应有标题,标题位于编号之后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

22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三)条

章以下凡有编号的层次均称为条。需要时,可以分到第五个层次。条的层次的划分尽量不要太多。1、条的编号条的编号是由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组成,在这里,下脚点的作用是连结数字与数字的,当后面没有数字时,不应加下脚点。

23

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2、条的标题每个第一层次的条宜(最好)给出标题。标题位于编号之后,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在同一章或条中,同一层次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

24

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3、条的设置

同一层次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时才可设条。有被引用的可能时,应考虑设立条。

(四)段1.段段与条的最大区别是段不编号。在标准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悬置段。悬置段是指标准中直接置于章的标题下面的段。标准中有一些引导语,它们往往不会被引用,所以可以处于悬置状态。对于标准中的段,如果会被其他标准所引用,则应考虑改为条。25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26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2.列项列项可以说是段中的一个子层次。(1)列项的引出列项可用两种形式引出:

——使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使用一个句子的前半部分,该句子由列项中的各项来完成。27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2)列项的编写列项中每一项前应加破折号或圆点。如果列项需要识别或者列项将被引用,则在每一项前加上后带半圆括号的小写拉丁字母序号,如a)、b)、c)等。28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

在字母形式的列项中,如果需要对某个项进一步细分成要识别的分项,则应使用后带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如1)、2)、3)等;如果仅需要对某个项进一步细分,但不需要识别,则在字母形式的列项下,可使用破折号或圆点的列项。

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五)附录附录的识别每一个附录的前三行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识别附录的信息:第一行——附录的编号;第二行——附录的性质;第三行——附录的标题。29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附录的编号

每个附录都应有一个编号,附录编号由中文“附录”及随后表明附录顺序的大写拉丁字母组成,字母由“A”开始。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应混合在一起按标准条文中提及附录的先后顺序编排附录。附录的标题

每个附录均应有标题,以标明附录规定或陈述的具体内容。30第二节标准的结构和层次附录的章、条、图、表和数字公式的编号附录中的章、条、图、表和数学公式的编号前均应加上标明该附录顺序的字母,字母后跟下脚点。如:附录中的章用A.1、A.2、A.3等表示。每个附录中的章、图、表和数学公式均应重新从1开始编号,当附录中只有一个图、一个表和一个公式时,也应进行编号。如:图A.1、表B.1。31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二、产品分类食品产品可根据需要按品种、原料、工艺、成分、形态、用途、包装、规格等进行分类。在分类中需要检验的技术指标,应在技术要求中加以规定。较高层次的分类可制定为单独的标准,具体食品的分类应作为产品标准的一部分。32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三、要求(一)选择技术内容的三项原则1、目的性原则每种产品的技术特性和质量要求是很多的,绝大部分已经在产品的图样和技术文件里作了详细、全面的规定,这些特性和要求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写入到标准中去,至于选择哪些作为标准的规范性技术要素,取决于编写标准的目的,这就是目的性原则。

33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1)适用性目的为了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在产品标准中需要规定产品的相关特性,如外形尺寸的、机械的、物理的、力学的、声学的、热学的、电学的、化学的、生物学的、人类工效学的……特性的技术要求。34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例如:家用电冰箱的技术要求可以包括:——外形尺寸的:保证通过普通的房门;——热学的:应有具体的制冷和散热效率;——声学的:噪声指标不能太大:——电学的:电源要求应符合当地的市电,绝缘及对地漏电流应保证安全;35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化学的;塑料件的稳定性要好挥发物最好没有毒性——力学的;箱门和箱体用的绞链,要经受住门上贮物的重,而不致变形,开启与关闭要轻松省力;——人类工效学的:要考虑门的开启方向,握把的形状和安装的位置,应让使用者方便、不别扭;——生物学的:要考虑保鲜和抑制细菌滋生。36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2)相互理解的目的3)健康、安全环保或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4)认证的目的5)接口、互换性、兼容性或相互配合的目的6)品种控制的目的

37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2、性能原则(1)性能特性与描述特性1)性能特性:指产品的使用功能,是那些在使用时才能显示出来的特征,如洗衣机的洗净性能、冰箱的制冰能力等。2)描述特性:是指产品的具体特征,是那些在实物上或图纸上显示出来的特征,如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成份和配方等。38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2)性能特性优先1)用性能特性来表达时,会给技术的发展留有最大的空间。2)用性能特性来表述要求时,可能会引入既耗时又费钱的复杂的试验过程。3)标准选择性能特性还是描述特性(具体特性)来表达,要认真权衡利弊,其原则是最好采用性能特性来表述。

4)采用性能特性表达,不要疏漏了具体特性。39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3.可证实性原则(1)在产品标准中只应列入那些能被证实的技术内容,对于那些不需要证实的,不宜证实的或不便证实的技术内容都不应列入标准作为规范性技术要求。也就是说,凡是在标准中规定的要求,均应能够通过现有的检测技术、检测方法和相应的设备、工具来进行检测,用试验的方法进行验证。40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2)标准中的技术指标尽量定量化,应使用明确的数值如最大值、最小值、带公差的中心值或区间值等定量形式。(3)对于那些无法用定量方法来表达的技术内容如香气、颜色等感观质量,必要时可以辅以实物标样作为鉴定用的比较基准。41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4)如果没有一种试验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证实产品是否符合稳定性、可靠性或寿命要求,则不应在标准中规定这些要求。产品的有些要求是可以证实的,但是在短时间内办不到,例如有些化妆品长期使用可以起到美白的作用,这个作用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证实的,按照可证实性原则,这样的性能不应列入标准之中。42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二)“要求”的主要内容GB/T1.1-2000中“要求”适合各行各业;是广义的。GB/T1.2-2002中“要求”主要指技术要求。

43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这里着重介绍技术要求内容:产品的工作环境条件产品的使用性能产品的理化性能产品的稳定性安全、卫生、环保要求44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这里着重介绍技术要求内容:产品的耗能指标产品的外观和感官质量产品的材料要求产品的工艺要求产品的附件和备件45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三)食品标准技术要求内容

1、原料要求应对产品的必用原料和可选用原料加以规定。对直接影响食品质量的原料也应规定基本要求。46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本产品应以……为主要原料制成”。“本产品的可选原料有…….。”“本产品加工中所使用的……应符合GB……的规定。”47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2、理化要求应对食品的物理、化学指标作出规定:——物理指标:如净含量、固形物含量、比容、密度、异物等;——化学成分:如水分、灰分、营养素的含量等;48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食品添加剂允许量;——农药残留限量;——兽药残留限量;——重金属限量。49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3、生物学要求应对食品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物性污染作出规定,如:——活性酵母、乳酸菌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霉菌、微生物毒素等;——寄生虫、虫卵等。50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4、量值的规定能定量表示的,应在标准中以最合理的方式规定极限值、上限、下限或上下限。51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5、净含量允差写法:——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要求:产品的净含量允差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的规定。

52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试验方法:产品的净含量允差按JJF1070-2005第XX条规定的试验方法执行。——检验规则:产品的净含量允差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的规定执行。53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6、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应符合GB2760规定。54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三)数据待定的标准

数据待定的标准是列出产品的特性,但其特性的具体值或其它数据需根据产品的规格化要求或具体使用要求另行规定的标准。5556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

特性值明确的对象数据待定的标准,其特性值可由供方明确,也可由需方明确。不允许数据待定的标准对于涉及健康和安全的要求,在标准中应明确规定其特性值,不允许采用数据待定的做法。57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数据待定标准的编写要求

在标准的要求中应列出其特性,并说明这些特性的特性值应在何处明示;在标准中应规定测定这些特性值的试验方法。58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四)“要求”一章的编写要点1、标准中的要求指的是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技术性要求。2、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应不低于通用技术条件或基本技术要求中的规定。59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3、要求中所规定的指标尽可能“定量化”。可量化的特性应给出极限值或可选值。4、在标准中规定的每一项要求,都应规定相应的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60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四、抽样(一)概述抽样是可选要素。抽样又称采样、取样,是指从一大批成品中取出一小部分作为实验室样品,送到实验室供测试用的过程。

“抽样”可以独立成章,也可以与“试验方法”合并成一章,放在试验方法的开头。抽样的编写,以保证试验室样品(样本)与成品(批)的一致性为原则。61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

(二)抽样的内容抽样的内容为成品与实验室样品之间的抽样条件和方法,实验室样品的保管。具体内容包括:

——需要时应规定抽样的条件:如老化条件、时效条件、磨合条件、干燥条件和过筛条件等内容;

——需要时应规定抽样的方法:如四分法、切割法、锯切法和随机数法等内容;

——需要时应对易挥发,或易变质的样品,规定储存样品容器的材料或特性(如类型、容量、气密性),以及保管条件等;

——需要时应规定样品的数量(质量或体积)。62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三)抽样与抽样方案

抽样是从成品到试样之间的一个中间过程,涉及到成品和实验室样品之间的抽样条件和方法、实验室样品的保管等。抽样方案是规定了样本量和有关接收准则的一个具体方案。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五、试验方法(一)概述试验方法是对产品的质量特性指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而进行检测的方法、程序以及手段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为判定产品的合格与否提供了定量的依据。63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五、试验方法通常试验方法是产品标准的一个独立的章,但有时它可以与“要求”合并为一章,章的标题为:“要求与试验方法”,它也可以与检验规则(质量评定程序)合并为一章,这时章的标题为:“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质量评定程序)”,或者“抽样、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质量评定程序)”。64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二)“试验方法”的内容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试验的目的和基本要求;——试验条件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其中试验条件包括环境、场地等的条件以及仪器、设备的要求;65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试验内容、程序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试验结果的纪录、计算、分析和评定;——其它应注意的事项。66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三)“试验方法”一章的编写要点1.与要求相对应要求和试验方法须考虑一一对应,否则无法比较试验结果。2.仲裁试验一项要求应对应一个试验方法。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方法,在标准中应规定仲裁用的试验方法。3.试验程序如果试验的先后程序会影响到试验的结果,则应在标准中予以明确规定。67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684、试验的可靠性为了保证被测数据的可靠性,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测试仪器、工具和设备等均应规定精度等级,同时应规定试验的误差范围。5、标准样品用作对比试验的标准样品,应对其取得检定和保存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必要时还应规定标准样品的要求。69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六、检验规则(质量评定程序)1、合格评定对产品规定要求的程序所进行的系统检查合格评定有抽样、测试和检验;评价、验证和合格保证(供方声明、认证);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它们的组合。70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WTO规定:标准是自愿的,技术法规是强制的,而合格评定程序是用于确定产品是否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技术程序。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2、我国对待检验规则的变化情况

GB/T1.1-1993标准中只提到抽样而没有提到检验规则GB/T1.3-1997折中的办法:在产品标准中作为章的标题时可以从抽样和检验规则中选择一种来编写——过渡的办法GB/T1.1-2000标准中未提到检验规则。GB/T1.2-2002将检验规则编入资料性附录71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3、我们的态度在目前国内普遍尚未采用合格评定程序的情况下,往往采用这样的过渡方式:有的产品外贸任务量大,可以写成贸易型标准(不含检验规则),便于国际贸易和交流,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惯例;有的产品主要是内销的,制定标准是为了组织生产,可以写成生产型标准(含检验规则),在这类产品标准中,反映合格评定的内容是通过标题为“检验规则”或“质量评定程序”的要素来体现的。72(二)检验分类

检验分类的组合大致为:

——鉴定批准(或能力批准)、质量一致性检验;

——首件检验、质量一致性检验;

——定型检验(或鉴定检验)、首件检验、质量一致性检验;

——定型检验、逐批检验、周期检验;

——型式检验(或例行检验)、出厂检验(或交收检验);

——首件检验、出厂检验。

相比之下,采用型式检验、出厂检验的检验组合居多。

73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74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三)检验项目对于选定的每类检验,应确定需要检验的项目。检验项目一般可用表格来表示。表格中包括序号、项目名称、不合格分类、必要时的分组,要求的章条号、试验方法的章条号。不同检验类型的检验项目表可以分开列,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表。当检验的先后次序会影响到检验的结果时,应对表中的检验项目的检验次序作出规定。一般来说,出厂检验(交收检验)、质量一致性检验在产品交货前进行外,其它类别的检验应根据实际需要规定检验的时机。75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四)组批与抽样方案

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及供需双方承担的风险,确定组批规则和检验的抽样方案。1、全检和抽检检验分为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全数检验:是对一批产品或者所有的提交批的产品百分之一百地逐一进行检验。抽样检验: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品,对样品进行逐个检验,根据样品的质量情况来确定这批产品合格与否。76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2、组批应根据需要规定检验批、组批的条件、数量、组批的时机,组批的方法等。示例3-2:检验批由各种方式组成,如:——以同一班次一天的生产量为一个检验批;——以客户的一张定单的量作为一个检验批;——检验批应由同一型号、同一批次的产品的组成;或者是由基本相同的材料、工艺、设备等条件下制造出来的几个生产批组成,这些生产批生产的时间不得超过10天。77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3、抽样方案应对不同的检验类型的抽检项目规定抽样方案,在抽样方案中要规定不合格分类、检查水平(IL)、接收质量限(AQL)、判别水平(DL)、不合格质量水平(RQL)等,从而确定抽检的样本数(n)和判定数组[Ac、Re]等,具体的抽样方案可从以下标准中选用: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78第三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的编写(五)判定规则与复验规则1、判定规则对每一类检验均应规定判定规则,即判定产品为合格或不合格的条件。2、复验规则根据行业特点及需要,还可以对不合格批再次提交检验规定包括允许复验的项目、复验的条件、复验的次数以及复验结果等的复验规则。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一、标准名称(一)编写标准名称的基本要求标准名称的编写应达到下述要求:

——准确

——简洁

——鲜明

——规范79(二)标准名称的构成和具体结构1.标准名称的构成引导要素+主体要素+补充要素。(1)引导要素:表示标准所属的领域。引导要素是一个可选要素。(2)主体要素:表示在上述领域内所要论述的主要对象。它是一个必备要素。80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3)补充要素:表示该主要对象的特定方面,或给出区分该标准(或部分)与其它标准(或其它部分)的细节。该要素也是可选要素。81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2.标准名称的构成标准名称由食品名称(或食品类别名称)和规定的技术特征两部分构成:——用食品名称作为标准名称,如:白胡椒、小麦粉、碳酸饮料等;——用食品名称(或类别名称)和卫生标准作为标准名称,如味精卫生标准、糖果卫生标准;82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用食品名称(或食品的类别名称)和技术条件(或通用技术条件)作为标准名称,如炒青绿茶技术条件、饮料通用技术条件;——用食品名称和技术特征作为标准名称,如软饮料的分类、粮食中二溴乙烷残留量及检验方法、肉与肉制品灰分测定83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2.标准名称的具体结构——一段式:只有主体要素,如“家用全自动洗衣机”;——两段式: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如“图形符号术语”;主体要素+补充要素,如“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PH值的测定”;——三段式:引导要素+主体要素+补充要素,如“工业用缝纫机GN型高速包缝机机头测试方法”。84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85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三、标准名称的编写要点1、产品标准的名称应名副其实,防止出现扩大或缩小标准对象的现象。2、每个标准的名称必须有主体要素。3、要分清技术条件和技术要求。4、必须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名称。86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5、产品标准的名称必须反映产品本身固有的性质、特性、特征,使消费者一看到名称就联想到产品的本质。6、在使用“奇特名称”、“商标名称”、“创新名称”、“牌号名称”等标准名称时,必须同时使用表明产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二、范围(一)编写范围的要求

——完整

——规范

——简洁87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88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二)“范围”的内容

第一部分:阐述标准的主题内容即交代本标准中“有什么”;第二部分:交待本标准适用的范围或领域即交代本标准能“干什么用”。89(三)“范围”的表述形式范围应以陈述的形式来表达。1.第一部分它以下述典型的形式来阐述标准的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的尺寸。”——“本标准规定了……的方法。”——“本标准规定了……的特征。”——“本标准确立了……的系统。”——“本标准确立了……的一般原则。”

——“本标准给出了……的指南。”——“本标准界定了……的术语。”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902.第二部分它以下述典型用语陈述了标准的适用性:——“本标准适用于……”——“本标准适用于……,也适用于……”——“本标准适用于……,……也可参照(参考)使用。”——“本标准适用于……,不适用于……”如有必要,还可以给出标准不适用的范围。——“本标准不适用于……”在范围一章常常对标准名称较长的、标准中需重复使用的术语给出简称,以便以后叙述方便。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91三、引用(一)两种性质的引用规范性引用资料性引用

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二)全文引用和引用特定内容标准中可以将其它文件全文引用,也可以只引用其它文件中的特定内容,即引用其它文件中特定的章、条、附录、图、表。9293(三)两种形式的引用注日期引用文件不注日期引用文件

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四)标准中采用注日期和不注日期引用的原则(1)标准中一般均应采用注日期引用的方式。(2)当引用文件中包含具体的章、条、图、表、附录时,必须采用注日期引用的方式94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3)当引用整个文件(包括整个部分)时,一般也应采用注日期引用的方式,只有引用完整的文件或引用标准的某个部分并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情况下,才可采用不注日期引用文件:

——根据标准的目的,可接受所引用文件将来的所有改变;

——属于资料性引用。(4)是注日期引用还是不注日期引用,在标准正文中和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中应完全一致。9596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五)在标准文本中引用的具体方式在标准中无论引用文件的任何内容都不应使用页码,而应使用下面介绍的表述形式。1.在标准条文中提及标准本身——“本标准……”;——“本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T1的本部分”(分部分的标准,仅提及一个部分);——“GB3102”(分部分的标准,提及所有部分)。

97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2.引用条文(1)引用条文中具有标识的内容——“按第3章的要求”;——“符合3.1的规定”;——“按3.1b)的规定”;——“按3.1.1给出的细节”;——“见附录C”;——“按第B.2章给出的要求”;——“遵循4.1c)2)的原则”;——“参见附录B”;——“参见表2的注”;——“参见6.6.3的示例2”;98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2)引用条文中无标识的内容

——“按3.1列项中的第二项规定”。

——“按5.2中第二个列项中的第三项规定”。

——“见6.6.9.1的最后一段”。

——“按5.5.3中第二段的规定”。如果标准中出现需要引用标准本身中无标识列项中的某项,或某条的具体段时,为便于标准自身的引用,则最好将相应的无标识的内容改为有标识的内容,即将需引用的列项改为有标识的列项,将段改为带有编号的条。另外,引用无标识的内容时,也需要用不同的表述区分规范性引用和资料性提及。

99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3.引用图和表——“图A.6所示”;——“(见图3)”;——“表2给出……”;——“(见表B.2)”。

100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

4.两种性质引用的不同表述(1)规范性引用文件

——……应符合……的规定。

——……应按照……的要求。(2)资料性引用文件

——……参见……的规定。

——“……中给出了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4.1的注”;

——“附录B给出了相关的信息”。

101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六)各级标准的引用原则

1、国家标准可以引用国家标准、不应引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2、行业标准可以引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应引用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3、地方标准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本地区地方标准,不应引用企业标准;4、企业标准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本地区地方标准,以及本企业的标准。

102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七)一览表中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

一览表中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内有关文件、ISO、IEC和ITU标准、ISO、IEC和ITU有关文件、其它国际标准以及其它国际有关文件。国家标准、ISO、IEC和ITU标准按标准顺序号排列;行业标准、其它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103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八)引用文件一览表包括的内容

引用文件一览表中应包括被引用的文件的:

——文件的编号;

——文件的名称;

——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在标准的引用文件一览表中所列文件的编号与文件名称之间空一个字的间隙。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九)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1、如果所引用的我国标准按照GB/T20000.2-2001的规定在封面标准英文名称之下标出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则在一览表中应将该标识抄录在我国标准名称的后面,即在圆括号中给出对应的104105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国际标准的标准编号、英文原文名称(如国家标准对应的英文名称与国际标准名称一致时,则不标英文原文名称)和一致性程度代号(大写字母)。

106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2、如果所引用的我国标准是按照GB/T20000.2发布前的规定制定的采标标准,则采标标识标在了封面上标准编号的下面。这种情况下,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中仍按以前的方法进行标识,即在一览表中我国标准名称的后面给出:采标代号(小写字母)和国际标准编号,并加上圆括号。107第四节标准正文核心内容之外

的其它规范性要素的编写3、如果在一览表中所列文件没有注日期,应在原标识前面增加我国标准编号。108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一、封面标准的封面是必备要素,每项标准均应有封面。标准封面的主要内容为:——标准的类别;——标准的标志;——标准的编号;——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109——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国家标准除外);——标准的中文名称;——中文名称对应的英文名称;——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标准的发布部门或单位。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110二、目次当标准的内容较长,结构较复杂、幅面较多时应编写目次。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111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一)目次的功能层次结构框架功能引导阅读功能检索功能快速定位功能112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2、目次的内容目次可包含的内容以及先后顺序如下:——前言;——引言;——章的编号、标题;——条的编号、标题(需要给出条时才列出,并且只能列出带有标题的条);——附录编号、附录性质(即“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在圆括号中给出)和标题;113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

——附录章、条的编号、标题(需要给出附录的章时,才列出,并且只能列出带有标题的条);

——参考文献;

——索引;

——图的编号、图题(需要时才列出,并且只能列出带有图题的图);

——表的编号、表题(需要时才列出,并且只能列出带有表题的表)。

114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三、前言前言位于目次之后、标准的正文之前。前言中不应包含要求,也不应包含图和表。115(一)特定部分

——说明标准的结构

——说明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的全部或部分其它文件

——说明与标准前一版本的重大技术变化

——说明标准与其它标准或文件的关系

——说明标准附录的性质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116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

(1)代替其先前版本先前版本在下述情况下还可以继续使用:——其它标准中已经注日期引用的先前版本;——合同或协议中已经注日期引用的先前版本;——新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经双方商定同意使用的先前版本。当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鼓励使用标准的最新版本。

117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2)废除其先前版本所废除的先前版本不能再继续使用。这样,新制定的标准或新签订的合同就不允许再引用先前版本,已经引用先前版本的标准或合同应对标准或合同进行修改。118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二)基本部分

——标准的提出

——标准的批准当标准的批准部门与标准的发布部门不一致的时候,在前言中要给出标准的批准部门。(企业自行批准发布的企业标准,在前言的基本部分中可以省略批准单位。)

119第五节标准正文以外内容的编写(二)基本部分

——标准的归口

——标准的起草单位

——标准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