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送别课件_第1页
经典送别课件_第2页
经典送别课件_第3页
经典送别课件_第4页
经典送别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送别?歌曲《送别》中的和弦功能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内容欣赏《送别》音乐音乐知识—讲解《送别》中的和弦功能

一:理解歌曲?送别?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了解“学堂乐歌〞特点二:通过讲解歌曲?送别?了解各级和弦的功能,进而能够熟练掌握并合理运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了解掌握歌曲中各级和弦的功能知道音乐的创作背景体会?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是一首具有鲜明的特点“学堂乐歌〞教学用具音乐教室、钢琴、DVD、多媒体电脑、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愉快学习。播放?送别?学生边听边唱进入新课。2、导入新课:3、播放录音,学生体会歌曲的感情。4、介绍作品:?送别?〔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5、讲解歌曲中的和弦功能:ⅠIVⅤⅤ7〔大家共同参与思考〕。师生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6、稳固学习7、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教学过程歌曲介绍会唱歌的中国人,多数都会唱李叔同这首?送别?。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歌曲中的和弦功能音级和弦功能及应用Ⅰ135主和弦用来明确调性的,一般大调的歌曲都以它开始,也以它结束,歌曲的中间一般尽量少使用主和弦,否则就会老给人一种终止的感觉IV461大调中的又一正三和弦,骨干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飞起来的感觉,通常美国乡村乐和描写西部大草原和大峡谷的歌曲都使用4级和弦来表现,一级和弦后跟三级和弦和四级和弦是绝对不同的感觉Ⅴ572大调中的又一正三和弦,基本上任何歌曲都不会少它,起着对主和弦支撑的作用,乐曲的终止感就是由5级-1级这样的进行产生的,当然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欧美音乐中不使用5-1终止的歌曲也很多,这正是流行音乐的特色,但5级和弦作为音乐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动摇

V75724属七和弦是建立在调式属音上的七和弦,是一个包含属音、导音、上导音与下属音的不协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