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瑞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25b6a0822b3197be0604d12d829425/f325b6a0822b3197be0604d12d8294251.gif)
![江苏瑞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25b6a0822b3197be0604d12d829425/f325b6a0822b3197be0604d12d8294252.gif)
![江苏瑞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25b6a0822b3197be0604d12d829425/f325b6a0822b3197be0604d12d8294253.gif)
![江苏瑞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25b6a0822b3197be0604d12d829425/f325b6a0822b3197be0604d12d8294254.gif)
![江苏瑞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25b6a0822b3197be0604d12d829425/f325b6a0822b3197be0604d12d82942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一、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一)用地位置江苏瑞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新建厂房项目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李中镇工业集中区(图1),用地面积6665.8m2(合10亩)图1项目交通位置图(二)项目工程分析该项目建筑面积4700m2,总投资2000万元。根据拟建工程分析,其基坑开挖一般小于3m。项目用地红线见图2。图2项目用地红线图二、以往工作程度兴化地区曾开展过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与勘察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资料(表1)。表1兴化地区前人主要工作成果一览表
序号项目名称完成时间完成单位11:20万镇江、高邮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1年江苏省第一水文队21:20万盐城、东台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2年江苏省第二水文队31:50万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评价报告1984年江苏省第一水文队41:20万江苏省基岩地质图说明书1984年江苏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5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1988年江苏省第一水文队6江苏省沿江工业走廊水工环综合勘察论证1989年江苏省第一水文队7江苏省地质灾害现状调查报告1992年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8苏北盆地第三纪年代地层研究1995年华东石油规划设计院9江苏省泰州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1998年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101:50万江苏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2001年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111:50万江苏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报告2001年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121:25万南京幅、南通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3年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有关技术要求及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为更好地完成本次评估工作,我院在接受委托后,随即组建了评估项目组,采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了评估工作。根据评估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全面系统地收集利用了评估区内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成果资料12份,并对评估区及周边地区开展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现状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环境地质问题,调查面积约0.24km2。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确定评估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现状、预测及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本次评估具体工作程序见图3。采用的工作方法:1、全面系统地收集利用本地区已有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成果资料,尤其是已有的地质灾害资料;2、对评估区地质环境进行调查,查明工程场地及附近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3、对评估区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调查,查明各种灾害的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况等;4、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特征,分析研究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形成机理,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一)评估范围评估范围主要依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发育特征和建设项目特点等确定。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等资料,确定自用地边界分别向四周外扩200m作为评估区范围,面积约0.24km2。(二)评估级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是按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划分。评估区位于里下河冲湖积平原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拟建工程属一般建设项目。根据《泰州市用地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核定意见表》(兴三级[2014]12号),确定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接受评估委托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提交报告图3工作程序框图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一、气象、水文评估区所在的兴化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受西风带和副热带以及热带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气候具有过渡性、海洋性、季风性的特点,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光、热、水高峰基本同季,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5.9℃,年最高气温37.2℃。最低气温–6.7℃,年平均日照2275.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56.1mm,年平均雨日97天,年平均无霜期227天。区内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系十分发育,沟河纵横,河网交织,评估区周边较大的水体为李中河等。二、地形地貌评估区位于苏中里下河平原腹部,区内地势低平,地面标高一般小于3m(56年黄海高程),地貌类型属里下河冲湖积平原。三、地层岩性(一)前第四纪地层兴化地区前第四纪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前第四纪地层均被第四系覆盖,钻孔揭示的前第四纪地层为上白垩统浦口组(K2p)和第三纪(E、N)地层,见表2。浦口组(K2p)岩性为浅棕、红棕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砂砾岩,厚大于800m。第三系(E、N)的岩性变化较大。主要为浅绿灰、浅棕色粘土层夹灰白色砂砾层,厚度大于700m。表2评估区前第四纪地层简表系统组代号厚度(m)主要岩性上第三系上-中新统盐城组N1-2y844-1445上部:灰黄、浅灰色粘土砂质粘土与粉细砂、中细砂互层;下部:浅棕、棕红色泥岩、砂岩、砂砾岩互层下第三系渐新统三垛组E2-3s0-739上部:浅灰、棕灰色泥岩与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下部为棕红、咖啡色泥岩夹粉细砂岩、砂砾岩,局部夹玄武岩始新统戴南组E2d0-358上部:浅棕、棕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与咖啡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夹砂砾岩;下部为灰黑、咖啡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砂砾岩古新统阜宁组E1f0-917上部:深灰、灰黑色泥岩夹薄层泥灰岩、灰岩、油页岩;中部: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下部:深灰、灰黑色泥岩夹薄层泥灰岩,局部夹油页岩;底部:灰黑、深棕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局部夹石膏、含油灰岩泰州组E1t0-160上部:咖啡灰黑色泥岩夹灰质砂岩;下部:浅棕、灰白色泥质粉砂岩与灰黑色泥岩不等厚互层,底为砾岩、角砾岩白垩系上统赤山组K2c100-207砖红色、青灰、灰、暗紫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含泥砾岩,常含钙质,具交错层理浦口组K2p457-1594上部:暗棕、红棕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普遍含石膏;下部:浅棕、灰白色钙质砂砾岩、砂砾岩、砾岩夹细砂岩、粉砂岩及泥岩
评估区下伏基岩为下第三系渐新统三垛组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等,埋深800m左右,见图4。
图4评估区及周边地区基岩地质图(二)第四纪地层评估区第四系厚度在250m左右,层序齐全,为一套多旋回的松散堆积层。根据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岩相、古气候及同位素年龄资料,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1、下更新统(Q1)根据岩性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中上部为灰黄~褐黄色粉质粘土,含钙核,局部富集,含砂礓,厚30m左右。中段:灰、灰黄、褐棕色粉质粘土与褐黄、黑灰色粉、细砂近等厚互层,含钙质团块,具微层理,厚30m左右。下段:褐黄色(局部青灰色、棕褐色)粘土与褐黄色粉砂互层,具水平层理,厚40m左右。2、中更新统(Q2)下段:上部为灰~青灰、褐黄色粉质粘土,含砂礓,局部含粉细砂透镜体,厚65m左右。3、上更新统(Q3)岩性主要为锈黄、浅灰色粉质粘土,微层理发育,下部为青灰色粉细砂,顶部局部含粉细砂透镜体,含砂礓,厚65m左右。4、全新统(Q4)岩性为灰色粉质粘土、褐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灰黄、黄绿、灰褐色粉土夹多层粉砂,厚度在20.0m左右。四、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评估区位于金湖-东台坳陷之东荡(柘垛)凸起区。见图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评估区一带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评估区一带地质构造简单,地震活动频度低,强度弱,属区域地壳较稳定区。图5评估区及周边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图五、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一)土体工程地质层及分布规律评估区暂无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根据区域钻孔及邻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分析,该地区10m以浅土层主要由全新统粉质粘土、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粉砂组成,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五个工程地质层。①层素填土:灰色、灰黄色,很湿,软塑,厚度1.0m左右,工程地质性质较差。②层粉质粘土:灰色、灰黄色,稍湿~很湿,软塑,厚3.0m左右,工程地质性质较差。③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深灰色,饱和,流塑,厚1.5m左右,工程地质性质差。④层粉质粘土:灰色,稍湿~很湿,软塑,厚1.5m左右,工程地质性质较差。⑤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灰黄色,稍湿~很湿,硬塑,局部软塑,本层未揭穿,厚度大于3.0m,工程地质性质较好。(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上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本次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评估区一带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如下两个方面。1、地面沉降:据有关测量资料,因受区域性深层地下水开采影响,评估区一带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地面沉降。由于地面沉降降低了地面标高,因此进行工程建设时为抵御洪水等侵害,需提高场地高度,增加了工程投入。另外地面沉降使潜水位相对上升,如进行基坑等开挖工程时,发生坑壁坍塌等问题的机率增大,加大了基坑降排水及坑壁支护难度。2、软土地基变形问题:项目用地区分布有厚度1.5m左右的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之第③工程地质层。该土层属软弱下卧层,在其上方施加较大的附加荷载时,有可能产生地基沉降等问题。六、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类型按含水介质划分,评估区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两类地下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层位为下第三系古新统三垛组砂岩、泥岩、砂砾岩,埋藏于800m左右的松散层之下,补给条件差,加之含水层构造节理裂隙等发育程度低,故富水性很差,基本无供水意义;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层中,分布广泛,含水层厚度较大,富水性较好,是区域上城乡供水的主要开采对象。(二)含水层组特征由于碎屑岩类裂隙水基本无供水意义,故本次对其含水层组特征不作介绍,下面仅对具有区域性供水意义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组特征作简略介绍。评估区总体上含水砂层发育,补给条件良好,属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区。区内地下水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自上而下可分为孔隙潜水、第Ⅰ、Ⅱ、Ⅲ、Ⅳ承压水五个含水层组:1、潜水含水层组近地表分布,赋存于如东组地层中。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灰、灰黄色粉质粘土、粉砂。水位埋深0.5~2m,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水化学类型以Cl—Na、Cl•HCO3—Na型为主。2、第Ⅰ承压含水层组含水层岩性由上更新统粉砂、粉细砂组成。含水层厚度一般10m左右,水位埋深小于10m,矿化度1~3.0g/L,属微咸水,单井涌水量小于1000m3/d。3、第Ⅱ承压含水层组含水层由中更新统灰、灰黄色粉细砂、中细砂组成,含水层厚度大多小于15m,水位埋深小于15m,单井涌水量小于1000m3/d。矿化度为小于1.0g/L的淡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4、第Ⅲ承压含水层组含水层由下更新统的砂层组成。岩性以灰白色细砂、中砂、中粗砂为主,厚度多在20m左右,水位埋深小于30m,单井涌水量在1000~2000m3/d。为矿化度小于1g/L的淡水,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Na型。5、第Ⅳ承压含水层组含水层为上第三系河湖相沉积。岩性主要由浅灰、灰绿色含砾中粗砂、中细砂、粉细砂、粉砂组成。结构比较松散,透水性强,单井涌水量大于3000m3/d,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0g/L,为淡水,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l—Na型与HCO3—Na型。区内潜水及第Ⅰ承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迳流条件较差,排泄方式主要是消耗于蒸发,人工开采,泄入附近地表水体及对深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同时由于区内地表水体分布广泛,潜水及第Ⅰ承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补排关系。第Ⅱ、第Ⅲ、第Ⅳ承压水迳流方向主要表现为向强开采区侧流,并以人为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三)地下水开采概况评估区内影响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开采地下水。兴化市从1969年开始开采利用地下水,而后开采量逐年增加,且开采主要集中在兴化城区的第Ⅱ、Ⅲ承压水。随着开采量的逐年增加,水位也逐年下降,兴化城区水位埋深由开采初期的4m逐步下降至1997年的25m,目前有所稳定。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进一步减少,预计地下水位将得到进一步回升。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一)活动概况评估区影响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开采地下水。据调查,兴化市区水位降落漏斗已由市区扩展至城东、西郊、临城等地,城区漏斗中心水位最大埋深超过25m。评估区位于兴化市区水位降落漏斗外围,目前地下水主采层水位埋深小于15m,属于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程度一般地区。(二)地质环境问题评估区一带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由区域性地下水开采而引发的地面沉降和由特殊类岩土(软土)引发的坑壁坍塌等问题。地面沉降的继续发展,将进一步降低地面标高,可导致各类工程设施防洪标准降低、加剧洪涝灾害、潜水位相对上升、农田渍害加重、加大地下工程施工建设难度和工程投入等多种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软土的固结沉降较为缓慢,在较大型建筑物荷载的情况下会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变形,使地面的建筑物遭受破坏;在施工开挖中特殊类岩土(软土)也可能引发基坑边坡滑塌或地面形变地质灾害问题,不仅影响工程建设,而且还可能危及基坑周边已有的建筑物。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处里下河冲湖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一般,地质灾害发育一般,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于中等类型。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根据野外调查及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分析,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一)地面沉降灾害据调查,姜堰俞垛—兴化戴南一带、兴化市区及其周边地区主采层水位埋深大于20m,形成规模不等的数个水位降落漏斗,其中兴化市区水位降落漏斗已由市区扩展至城东、西郊、临城等地,城区漏斗中心最大水位埋深超过25m,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地面沉降。根据泰州市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报告,该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小于100mm,见图6,地面沉降速率小于5mm/a,属于轻微地面沉降地区。图6评估区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现状图(二)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该地区距地表浅部分布有一层1.5m左右的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属于软土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有高含水性、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和抗剪强度低等不良工程地质特性。软土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反映出软土地基易引发的灾害主要为地基不均匀沉降、基坑坍塌。二、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一)地面沉降灾害在天然状态下,土层中各点的静水压力均已达到平衡。在过量开采地下水条件下,砂层中的孔隙水压力由于地下水被取走后未能及时得到补给或量不足而被减小,表现为含水层水头降低。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砂粒之间的有效应力也随之增加,砂层产生压缩变形。与此同时,含水砂层与顶部和底部的粘性土隔水层之间的孔隙水压力平衡也被打破,两者产生一定的水头差。粘性土中的孔隙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含水层缓慢渗流,从而降低静水压力,寻求新的平衡。随着静水压力的降低,土粒间有效压力增大,粘性土层也随之被释水压密,引起地面沉降(见图7)。评估区的地面沉降原因同样是由于长期强烈开采地下水造成的。该地区第四系沉积物厚度大,含水层间存在可压缩地层是产生地面沉降的内因,长期强烈开采深层地下水导致水位持续下降是产生地面沉降的外因。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砂层排水固结压密粘性土层释水压实固结地面沉降
图7地面沉降灾害形成机理模式图地面沉降是一种缓变型地质灾害,一般具不可逆性,一旦发生则难以完全恢复,严重时会影响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其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地面沉降的直接影响是地面高程降低,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各项建设工程必须预先加高地面,以免遭受水灾,增加了工程投入;②降低了防洪能力,易涝难排,加剧洪涝灾害;③建筑物和地下结构承受附加内力发生裂缝,影响工程安全性;④管线工程发生破裂、泄漏等;⑤桥梁净空减小,影响水上交通。
(二)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有高含水性、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和抗剪强度低等不良工程地质特性。软土在加载后产生的沉降既有排水固结产生的主固结沉降,亦有土骨架蠕变而产生的次固结沉降。软土加载作用下的变形特征,与排水固结的机理一致。即土骨架与土中孔隙水共同承担外部荷载,当荷载使孔隙水压力升高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逐渐消散时,原由孔隙水承担的荷载便转由土骨架承担,并最终使土体固结压缩。工程建设中使土体承受不规则、周期性加、卸荷作用,破坏了土的结构连接,使土的强度降低或很快地使土变成稀释状态,容易产生侧向滑动或向两侧挤出现象。软土层在人工开挖基坑过程中,破坏了土体结构,易形成软弱滑动面,使基坑边坡增加不稳定因素,引起土体位移,产生坍塌。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地面沉降灾害根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预测评估地面沉降危险性大小主要依据累计地面沉降量和近期地面沉降速率来综合确定(见表3)。评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小于100mm,地面沉降速率小于5mm/a,故现状评估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小。表3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评估参考指标
地面沉降速率(mm/a)累计地面沉降量(mm)>800300~800<300>30危险性大10~30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5~10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5危险性小
(二)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人为工程作用下,软土易产生挤压变形、蠕动等地质灾害,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工程建设尚未开展,因此现状评估认为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危险性小。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及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一、预测评估方法本次主要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和成因历史分析法对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进行定性评估。二、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新的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已经存在的灾害体,受工程建设扰动,导致其稳定性降低、变形范围扩大而加剧灾害的程度。(一)地面沉降灾害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强烈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拟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无需开采地下水,因此工程建设不会改变目前评估区内地下水开采现状,故预测评估认为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加剧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二)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软土的固结沉降较为缓慢,在较大型建筑物荷载的情况下会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变形,使地面的建筑物遭受破坏。同时在施工开挖中,也可能引发基坑边坡滑塌或地面形变地质灾害问题,不仅影响工程建设,而且还可能危及基坑周边已有的建筑物。由于评估区软土层埋藏4m以下,基坑开挖一般涉及不到,且软土厚度较小,其在附加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软土地面形变也较小。故预测评估认为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引发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危险性小。三、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一)地面沉降灾害根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预测评估地面沉降危险性大小主要依据累计地面沉降量和近期地面沉降速率来综合确定。评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小于100mm,地面沉降速率小于5mm/a,故预测评估认为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遭受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小。(二)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由于软土层埋藏较深,基坑开挖一般涉及不到软土层;软土厚度较小,其在附加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软土地面形变也较小。故预测评估认为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遭受特殊类岩土(软土)灾害危险性小。
第五章综合评估与防治措施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主要是依据环境地质条件及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确定区(段)危险性判别的量化指标,按“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等方法,对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段)评估。综合评估本着以防为主的精神,单种地质灾害以轻重程度划分危险性大小,两种或两种以上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平键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乙双吗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老人头菌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模块式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拖把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单槽化冰池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闪光蜂鸣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贷款居间服务佣金支付合同
- 2025-2030全球椰子汁饮料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临时仓储临时用地租赁合同
- 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1单元综合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 三年级计算题三位数乘一位数练习300题带答案
- 商务服务业的市场细分和定位策略
- 财政学论文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 探究水垢的主要成份
- 2022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生必备古诗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表
- SRE Google运维解密(中文版)
- 幼儿剪纸-打印版
- 如何提高和加强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