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新华中学2023年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新华中学2023年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新华中学2023年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新华中学2023年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新华中学2023年语文八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北冥有鱼》塑造“鹏”的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C.陕北民歌“信天游”,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吴伯萧正是化用这种形式创作《回延安》,抒发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热爱之情。D.演讲稿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2分)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C.“夏满芒夏暑相连”点出了夏天的六个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D.应该关注的是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3.(2分)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A.窈窕(yáo)犬牙差互轻歌慢舞归省(xǐng)B.愐怀强(qiǎng)词夺理名符其实蓦(mù)然C.龟(jūn)裂人情事故销声匿迹驰骋(chěng)D.两栖(qī)纷至沓来不修边幅卑鄙(bǐ)4.(2分)(2017年中考四川巴中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在书法醇美放入墨香中,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A.绽放闪烁跳动飘散B.飘散绽放跳动闪烁C.闪烁跳动绽放飘散D.绽放闪烁飘散跳动5.(2分)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归省(xǐnɡ)幽悄(qiǎo)褶皱(zhé)销声匿迹(nì)B.黧黑(lí)连翘(qiáo)拙劣(zhuō)戛然而止(jiá)C.亢奋(kànɡ)缄默(jiān)腈纶(jīnɡ)拾级而上(shè)D.斡旋(wò)龟裂(jūn)差互(cī)怒不可遏(è)6.(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狡辨绚丽迂回销声匿迹B.骤然漩涡缭绕平易进人C.浮燥眺望褶皱锋芒必露D.追溯翩然怠慢挑拨离间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回客,莫能对。最下坐①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②,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③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④之。自是之后,客皆服。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注释)①最下坐:最下等的座位。孟尝君的门客也分等级。②封传:古时候官府所发的出境及乘坐专车投宿驿站的凭证。③驰传:驾驭驿站车马疾行。④拔:脱身,脱离,摆脱。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________)(2)人或说秦昭王曰(________)(3)直千金(________)(4)卒此二人拔之(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1)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2)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孟尝君是个怎样的人。8、(3分)古诗文赏析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田家三首·其一唐·柳宗元蓐食①徇所务,驱牛向东阡。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札札耒耜②声,飞飞来乌鸢③。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注释:①蓐食:坐在床席上吃早饭;②耒耜:农具。③乌鸢:鸟鸦和老鹰,泛指鸟类。助读资料:前人多认为,柳宗元的诗文与陶渊明相似,宋代学者陈善曾说:“白乐天、柳子厚俱效陶渊明作诗,而惟柳子厚诗为近。”其又云柳宗元学陶诗是“语近而气不近。”可谓一语中的。1.这两首诗的内容主要围绕________展开。2.“动静结合”是这三篇古诗文共用的表现手法,请从其中摘出一例,并阐述它的作用。3.根据材料,陶诗和柳诗都借助“鸟”这一意象来抒怀,请简述这两处“鸟”带给你的不同感受。4.面对眼前所见的景象,柳宗元和陶渊明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结合上述诗文简要分析。9、(7分)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填写在横线上。(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2)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4)海内存知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6)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7)秋风虽寒,茅屋有情。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句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8)白居易在《卖炭翁》中以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目前,在地震学界内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其规律进行短期预报并非完全不可能。两种观点的对立十分尖锐,因不可知论占据主流地位,所以社会上一度形成这样的鉴别标准:说地震不可知的是科学家;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可能是骗子。不错,就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清晰地搞清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在纳税人的呼吁下,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他们认为,与其让遥遥无期的空洞研究浪费资金,还不如扎实实地做好防灾救灾的实际工作。而我国的情况有点复杂。从形式和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无疑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可遗憾的是,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中国的地震专家真的如此无能吗?其实不然,笔者熟知的地震学界的几位专家学者,他们对地震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目前,世界上地震短期预报的最高准确纪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即使如此,地震预报却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棘手难题。其原因很简单,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从科学上讲,预测地震有两条途径:一是寻找地震前出现并且与地震发生有明确关系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震兆,进而利用震兆预测地震。二是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基本规律,即震因,利用震因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做出准确的识别。关注震兆与研究震因两者缺一不可。遗憾的是,震兆与震因至今仍如两座科学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难以逾越。在地震史上,中国宣称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和青龙地震,但世界地震学界对此的评价是:偶然的运气。有人说,我们曾经成功预报过海城和青龙地震,为什么不能把这两次预报的经验运用到后续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地震预报难就难在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这次成功有效的预报手段,很可能在下一次地震预报中就失灵了。正如著名探险家兼地质学家位梦华所说的,地震预测迄今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还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报地震。地震预报的难度,核心问题还在于人类对地球内部构造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尚不成熟。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对月球,甚至是对火星的了解深入。即便有一些经验和知识,也是此一时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用于彼一时,如海城的经验无法用于唐山地震,也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后来的汶川等一系列地震。此外,地震预报,特别是短期预报之所以成为世界性难题,是因为政府和公众的需求与科学现状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当地震监测机构将可能发生地震的推断上报给政府时,负责决策的官员会严肃地发问:“你们的把握有多大?”这就让监测机构犯难了。最终只得“继续监测”。政府的确有政府的难处,它的着眼点是尽量保证整个国家的正常秩序不被打乱。如果接到一个把握只有30%的大地震预报,无论是东西方哪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是一样的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是好。地震预报属于危机管理范畴,就必须纳入危机处理的轨道。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所有的科学难题都解决了,要想准确地预报地震,仍然不是一件易事。1.下列关于地震预报可能性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有科学家认为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情况了解很少,因而不可能预报地震。B.有科学家认为地震的发生有规律,探索这种规律就有可能进行地震的短期预测。C.目前,认为地震预报不可能的观点,在地震学界占主流地位。D.基于地壳运动没有规律的现实,人类不可能进行地震预报。2.下列关于中国地震预测情况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中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近年来优秀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B.中国地震研究学者作出过突出贡献,并保持着地震短期预测的最高准确纪录。C.中国曾经成功预报海城、青龙地震,被外国学者说成是运气,但成功其实并非偶然。D.中国地震研究学者中,有一些人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3.作者认为“要想准确地预报地震,仍然不是一件易事”,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B.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C.在震兆与震因这两大科学难题上,人类难以取得突破。D.政府和公众的需求与科学现状间无法调和的矛盾,让地震预报成为世界性难题。11、(15分)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影片《流浪地球》中的中国元素影片《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流浪地球》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是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优秀成果。题材从人性到科幻,从本土到外来,从微观到宏观,任何视角都突出了中国的本土色彩,夹杂着人性和情怀,突出了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来自中国的文化《流浪地球》注重将中华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注入电影,既让观众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也让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新表达。“乡土情怀”元素直抵人心。贯穿电影的一条主线就是“家”。以太阳急剧老化、带着地球“流浪”开篇,人类就开始了对“家”的守护和渴望。面对希望,航天员刘培强和以王磊为队长的救援队成员,选择为共同的家园战斗;陷入绝望,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乡土情怀”始终是中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中国人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论距离多远,遭遇怎样的挑战,都愿朝着家的方向努力前行。“与天抗争”元素蕴含希望。“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只有敢于“与天抗争”,才有生的希望。从山挡路移走山的“愚公移山”、海成灾填掉海的“精卫填海”、天破了补起来的“女蜗补天”,到筑人墙堵决口“抗洪水”、手扒废墟指甲脱落“抗地震”,“与天抗争”的豪情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而这与面对末世求生的电影主题不谋而合。即便太阳急剧老化、2500年的“流浪之旅”未必定能成功,人类依然选择离开太阳系;即便科学家已经测算没有可能,人类依然用空间站的燃料以死相搏;这就是中国人“与天抗争”的豪情,始终坚定“人定胜天”,不退缩、不放弃,甘于奉献、不惧牺牲,用坚持和努力点燃希望,走向美好。“世界大同”元素助力共生。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几千年来,世界大同、和合共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中,全人类采用“饱和式救援”重启发动机也是起源与此。与西万科幻片不同,《流浪地球》并没有采用超级英雄拯救地球的惯用叙事套路,而是讲述了全人类集中力量成功拯救自我的故事,成为了科幻片中的“一股清流”。而这就是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清晰理解,对“世界大同”理念的深刻阐述。(选自荔枝网)来自中国的“家底”《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很多未来场景,以当前的技术储备,并非遥不可及。科幻文学的创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现实生活中进步的科学技术。领航员国际空间站、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这些电影中的“神器”充满想象力,但并非完全空想,大都可以从中国企业的“家底”里找到“影子”。在电影中,领航员国际空间站承担了全球通信、信息存储、开辟道路等各项使命,成为地球上全人类的中枢平台和未来希望。在现实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研发制造的中国“天宫”空间站,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影片中,人类为了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建造了1万座行星发动机,其原理是“重核聚变”。在科幻世界中,核能是人类在驰骋宇宙、穿越黑洞、进行空间跳跃等时绝对的主力能源。20世纪人类极为重大的发现之一——核反应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有可能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圣杯”。走进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所实验大厅,便能看到一个呈橘红色、椭圆形、放射状的庞大实验装置,这就是中国的“人造太阳”装置,它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相似。影片中,没有了太阳光照,地球的气温急剧下降,人类只能依靠地球本身的热量。地核温度高达6000℃,地下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因此,人类转入地下5000米的地下城。现实中,我国“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已经钻到了地下800米左右的深度,建造地下城,深度已经不成问题。目前,“地壳一号”日钻进速度最快可达到265米,最快机械钻速可达到每小时28.8米。顶尖的中国科幻背后是顶尖的中国科技,如果这些电影中的高科技都成了现实,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一种局面?(选自《科技日报》1.导演认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是这部科幻影片对现实的映照。”阅读“来自中国的‘家底’”部分,填写下面表格。《流浪地球》中的高科技中国的“家底”的“影子”1领航员国际空间站“中国天宫”空间站2(1)________“人造太阳”3(2)________(3)________2.品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20世纪人类极为重大的发现之一——核反应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有可能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圣杯”。(加点的“之一”可以删去吗?为什么?)(2)目前,“地壳一号”日钻进速度最快可达到265米,最快机械钻速可达到每小时28.8米。(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这个句子的表达作用。)3.阅读“来自中国的文化”,说说影片体现了哪些中国文化特色。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阅读简答题。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朱赫来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他喜欢保尔,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请结合名著中两个相关的情节,谈谈他对保尔的影响。1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众所周知,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历朝历代文物遗存的地方,不仅仅具有游览、观赏的价值和意义,还起着传承、普及、弘扬传统历史文化的作用,是让国民更好地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等不可替代的场所。从这个角度来说,博物馆里面收藏的每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的浓缩,都是一种文化的结晶。材料二:随着被称为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走红,原本“高冷”的博物馆一下子成为市民热捧的旅游“打卡目的地”。某在线旅游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初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大城市旅游产品的游客上升了50%.另有数据显示,上海125家各类博物馆中,已有96家全年免费开放。元旦小长假上海各类博物院参观的人数较平时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因为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常年受国内外游客追捧之外,其他不少中小城市的地方性博物馆却大都是旅行社所开发旅游线路上的冷门,鲜有游客主动选择把某个博物馆当作自己的旅游目的地。材料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国家宝藏》节目走红,博物馆成为旅游“打卡目的地”,更多民众自觉学习历史文化。B.北京凭借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博物馆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追捧。C.收藏文物的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还担负传承、普及、弘扬文化的责任。D.只要改变博物馆自身的管理及展示方式,就能让公众愿意走进博物馆。2.阅读材料三,说说目前博物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为了给正在形成的“博物馆热”再添一把“火”,请你结合材料二给博物馆提两条建议。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文题一:那是最美的回味(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近日,四川师大一中举行2018年初升高体育考试,在800米项目中,一位女同学过弯道时不慎摔倒,旁边两名女同学发现后,折返回来将她拉起,最终三人一起跑过终点。二人说:“想到她就此影响成绩,肯定很遗憾。”对此,校方回应:将考虑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学生家长和众多网友毫不犹豫纷纷称赞,表示品德比成绩更重要,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你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编写故事,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要求:(1)所写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析】

C.有误。“吴伯萧”应为“贺敬之”。故选C。2、C【解析】

A.句末的点号应该在引号内;B.应该去年句子中的顿号;C.正确;D.选择问句,是一个问句,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据此,答案为C。3、D【解析】

A.窈窕(tiǎo),轻歌慢舞——轻歌曼舞;B.愐怀——缅怀,名符其实——名副其实,蓦(mò)然;C.人情事故——人情世故;故选D。4、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绽放”形容花开时由花蕾花瓣紧闭到展开的样子。形容缤纷的花炮用“绽放”,由此排除了BC项。“闪烁”光摇晃不定的样子,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应用“闪烁”;接着应是飘散在书法醇美墨香中,跳动在弓弦上。【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A【解析】

A.幽悄(qiāo),褶皱(zhě)。6、D【解析】

试题分析:A.狡辨-狡辩;B.平易进人-平易近人;C.浮燥-浮躁、锋芒必露-锋芒毕露;D.正确。故答案为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2.(1)作为(2)有的(3)通“值”,价值(4)最终3.(1)孟尝君很担心这件事,问遍了门客,没有人能够回答。(2)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4.孟尝君能够知人善任,将不同的人收归自己的帐下,说明他是个贤能、有见识、不拘小节的人;他因为别人的侮辱就灭掉了一个县,有说明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解析】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年代:西汉齐愍王二十五年,终于又派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王道:"孟尝君的确贤能,可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王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有个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脸上无光,等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终于靠着这两个人解救了他。自此以后,宾客们都佩服孟尝君广招宾客不分人等的做法。孟尝君经过赵国,赵国平原君以贵宾相待。赵国人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围观想一睹风采,见了后便都嘲笑说:“原来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个瘦小的男人罢了。”孟尝君听了这些揶揄他的话,大为恼火。随行的人跟他一起跳下车来,砍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去。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宾客中有个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来划分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或(有时)、卒(最终)”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注意“直”是通假字,通“值”,价值。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患”,担心;“之”,代词,指这件事;“对”,回答;“于”,在。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4.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分析第一段的内容,孟尝君将不同的人收归自己的帐下,知人善任,说明他是个贤能、有见识、不拘小节的人;分析第二段的内容,孟尝君因为别人的侮辱就灭掉了一个县,说明他是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人。8、1.田园生活。答出“闲适生活”“乡村生活”“自然风光”等也可2.示例1:“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这段环境描写用“鸡鸣”这一动景来衬托出的村巷的寂静,“白”既和下句中的“夜色”相对,又写出了村人因忙于农事而导致村巷空无一人的情状,表现出农民生活的艰辛。示例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用傍晚南山云雾缭绕的静景和飞鸟结伴而还的动景相映衬,写出了诗人对南山景色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也表现出诗人归隐后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3.陶诗中的“飞鸟”给人自由、无拘无束之感;柳诗中的“乌鸢”给人以悲凉、萧瑟之感。4.在《饮酒·其五》中,面对朝夕相伴的南山之景,陶渊明的内心是“悠然”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陶渊明沉醉其中、物我相忘,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柳宗元在《田家三首·其一》中侧重描写农民的艰辛、悲惨的生活遭遇,“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也表现出自己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同情。【解析】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柳宗元的《田家三首·其一》这首诗写农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辛勤紧张地在地里劳动,到头来却无法维持生计,因为他们的劳动果实全都被官府以田赋和徭役的形式搜刮去了。他们不仅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且子子孙孙还得把这种悲惨的遭遇延续下去。从内容来看,都是围绕“田园生活”展开的。据此理解填写作答。2.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选择两首诗中的运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分析其作用。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人用傍晚南山云雾缭绕的静景和飞鸟结伴而还的动景相映衬,写出了诗人南山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诗人归隐后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意即可。3.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陶渊明的诗歌中的“飞鸟相与还”叙写“飞鸟”结伴而还,给人自由、无拘无束之感,表现的是田园风光的美好;而柳诗形象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民的悲惨遭遇,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作者借“飞飞来乌鸢”中的“乌鸢”起起落落,给人以悲凉、萧瑟之感。据此理解分析作答。4.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陶渊明面对朝夕相伴的南山之景,内心是“悠然”的。叙写了诗人沉醉其中、物我相忘,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柳宗元在《田家三首·其一》中描写农民的艰辛、悲惨的生活遭遇的情形,用“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9、零落成泥碾作尘禅房花木深浮云游子意天涯若比邻拣尽寒枝不肯栖波撼岳阳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碾、禅、涯、拣、撼、俱、愿”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D2.C3.A【解析】1.“地壳运动没有规律”错误,文中说“要想清晰地搞清楚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故选D。2.“成功其实并非偶然”的说法错误,文中无相关表述,相反“偶然的运气”是世界地震学界的评价,并且“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等相关内容印证了它有一定的偶然性。故选C。3.“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是结果,不是原因。故选A。11、1.“天宫”空间站;地下城;“地壳一号”万米钻探机。2.(1)不能删去。“之一”表明核反应可控核聚变只是20世纪人类极为重大的发现中的一项;若删去,就表明除了核反应可控核聚变,人类在20世纪就没有别的重大的发现了,与实际情况不符。(2)列数字,具体说明了我国“地壳一号”万米钻机钻地技术之先进,进一步说明了影片中的地下城有着来自中国科技的“影子”3.①直抵人心的“乡土情怀”;②“与天抗争”的豪情;③“世界大同”的理念。【解析】1.题目要求阅读“来自中国的‘家底’”部分,填写表格。仔细阅读,根据表格中原有提示,结合重要语句“走进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所实验大厅,便能看到一个呈橘红色、椭圆形、放射状的庞大实验装置,这就是中国的‘人造太阳’装置”“现实中,我国‘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已经钻到了地下800米左右的深度,建造地下城,深度已经不成问题。”提取信息作答即可。2.(1)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之一”表明核反应可控核聚变只是20世纪人类极为重大的发现中的一项;若删去,就表明除了核反应可控核聚变,人类在20世纪就没有别的重大的发现了,与实际情况不符。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结合句子内容,从“265米、每小时28.8米”这些数字表明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我国‘地壳一号’万米钻机钻地技术先进,进一步说明影片中的地下城有着来自中国科技的‘影子’”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3.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阅读《来自中国的文化》部分,由段落首句“‘乡土情怀’元素直抵人心。”“‘与天抗争’元素蕴含希望。”“‘世界大同’元素助力共生。”概括作答即可。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①教会保尔拳击,给保尔讲革命的道理;②在筑路过程中教育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保尔的意志更坚强。【解析】

保尔通过哥哥阿尔焦姆认识了朱赫来。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在筑路过程中教育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保尔的意志更坚强。13、1.C2.大部分人都不把博物馆或展览馆作为文化休闲的选择地。3.博物馆免费开放。旅行社多开发一些与博物馆有关的旅行线路。【解析】1.A项,“博物馆成为旅游‘打卡目的地’”错。原文为“但是,除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因为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常年受国内外游客追捧之外,其他不少中小城市的地方性博物馆却大都是旅行社所开发旅游线路上的冷门,鲜有游客主动选择把某个博物馆当作自己的旅游目的地”。B项,原句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因为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常年受国内外游客追捧”,并为提及“特殊的地理位置”。D项,“只要改变博物馆自身的管理及展示方式,就能让公众愿意走进博物馆”于文无据,且说法绝对。2.图文转换。此题近似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找到“市民日常文化休闲选择率”与“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项目,通过对数字(百分比)的比较可分析出大部分人都不把博物馆或展览馆作为文化休闲的选择地的结论。这是目前博物馆面临的主要问题。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