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信义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信义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信义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信义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信义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今中小学生近视情况日益严重,原因是他们过度看手机造成的。B.随着5G技术的落地,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诚信不但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D.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2、下面句子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历目光,就吓住了。B.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徒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D.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3、下面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七十年代,北方的平原上曾相继开展过平整土地运动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些运动,改变了古老田野的原始面貌:。很久以来,在田野人们几乎看不到人和鸟巢。①田地的平坦和整齐,给世代繁衍其间的鸟兽,带来了灭顶的危机。②野兔绝迹了,鹰也消失了踪影。③荒地开垦了,池塘填平了,密布其间的百年老树被伐倒,木草丛生的巨大坟丘被搬掉。④无处饮水和筑巢的鸟儿,日渐稀少。A.①③④②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许多历史故事,如“晏子使楚”“舌战群儒”等,都表现了古代杰出人物娴于辞令、长于交际的特点。②《荀子•荣辱》中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③在当今社会,口语交际更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④口语交际自古便受人重视。⑤能力的获得需要学习,语文课程便是习得口语交际本领的重要渠道。A.④①②⑤③ B.②④③⑤① C.④②①⑤③ D.②④①③⑤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驰骋/聘请打擂/自吹自擂相形见绌/咄咄逼人B.蛮横/横祸巷道/街头巷尾拾级而上/拾金不昧C.霎时/刹那模具/装模作样间不容发/挑拨离间D.旷野/粗犷呼吁/气喘吁吁日薄西山/薄利多销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王选,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由他领导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新闻出版业普及推广中文计算机排版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被誉为“当代毕昇”。B.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课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逍遥游》。C.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含珠,又叫“佛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计数的工具;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D.《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8、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A.首联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描画白水的动态,一静一动,相映成趣。B.颔联意思是此地一别,“我”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朋友对“我”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C.颈联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作者心意,渲染出浓郁的离别氛围,却点到即止,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D.尾联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2)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人们常用《大道之行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希望政府要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的愿望。(5)把李白《送友人》补充完整。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一滴水,自玉龙雪山流下,一路向南,流过美丽的丽江坝(_____),看过初建的丽江城,见证了人世的苍桑巨变;最终在昏睡数百年后再次醒来,来到现代的四方街。他登上水车,远眺古城全貌;跨入小店,领略东巴文字的mèi(_____)力;投身民居,体验百姓生活的恬(_____)淡;之后穿城而出,欣赏古城五彩斑斓的夜和旷野静mì(____)澄澈的美□在得偿夙愿之后,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丽江。(1)给上述文字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文中□里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4)“夙”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夙愿”的“夙”意思应为(_____)A.早晨B.早年C.过去的;旧有的。(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松堂游记朱自清①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②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做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又静,又干净。③想着到还早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旁门上挂着牌子,“内有恶犬”。小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不碍不碍”。④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⑤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⑥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⑦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注释:(趑趄(zījū))行走困难,也比喻犹豫徘徊。(原载1935年5月15日《清华周刊》第43卷第1期)1.本文采用了时空交错的构思技巧,使得整个文章脉络清楚,布局井然。请分析本文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2.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1)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做美吗!(加点词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2)外面是迷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怎样表现松堂“高大轩敞”的特点的?12、被陨石砸中?你想太多了①“陪你去看流星而,落在这地球上……”曾经一曲浪漫的《流星而》不仅暖化了万少男少女的心,还让大家知道了落在地球上的流星就是陨石,人们赋予了它美好的意义,深信只要自己被陨石砸中就一定能梦想成真。事实上,想被陨石砸中这一想法,纯属一厢情的“想得美”。②在太阳系内,有很多小至沙尘、大至巨砾的碎片,被人们称为流星体,它们是颅石直接来源。不过,流星体要到达地球成为陨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它们会与大气进行一场艰难的搏斗。那些在大气中发出光亮摩燃烧殆尽的流星体,就只能成为人们仰望的流星。唯有那些经过千难万险最后落到地球表面的“幸存者”,才被称之为陨石。③科学家们说,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万吨来自上天的“礼物”。5万吨?作一听,人们肯定喜出望外,因为这个数字不小哦。这5万吨犹如天女散花般的“礼物”,会不会因为被祈求而落到自己的肩膀上呢?不要想太多!其实,这5万吨的“礼物”大多数在高空就被燃烧殆尽。即便谁被幸运地“砸”中了,也只会认为是天上掉下来的灰尘,难道地球上每天收到的都是假“礼物”?当然不是。“礼物”肯定是真“礼物”,但是收货地址错了,“礼物”基本上都被送到地球上人迹罕见的地方去了。④不过,有人还是会担心,_____?为了帮助人们排解这种“杞人忧天”的想法,科学家们精心计算了陨石砸中人的概率。英国的科学家通过将核能反应失事的概率与其他各种事故的概率进行对比,其中就包括被陨石砸中的概率,计算得出结论:平均每7000年才会有一个英国人被预石砸死。同样,加拿大亨茨伯格天体物理研究院的矿究者们也根据一系列假设,包括拟定“每个人占地0.2平方米”,探讨了惯石对人类和建筑的伤害频率。他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每9年会有一个人被预石击中,而每年有16幢建筑会因预石撞击而受损。但是因为有些员石对人和建筑的撞击力太小而从未起关注。美国天文学家艾伦·哈里斯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一个人一生中被颅石击中的概率约为七十万分之一.⑤当然,人被陨石击中的事例也确实存在。1991年8月,一块3.6克的预石碎片曾经光临乌干达的姆巴菜,“亲吻”了一个小男孩的头部。2009年6月,14岁的德国小男孩布克与一颗碗豆大小的天外“礼物”擦肩而过。无论怎样,真正被颅石砸中的人屈指可数。相对而言,建筑物及地面物体和这些不速之客打照面的机会更多一点,根据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的统计,截止到1990年,陨石与人在1米以内有擦肩记录的事例是4次,而与建筑物直接发生亲密接触的事例是61次。由此可见,人们祈求被陨石砸中的概率不亚于买一张彩票而中了头奖。⑥看来,陨石作为天外“礼物”确实不是随便就能避追的。当然,假如下次在看流星而的时候,你试着把愿望换成“让陨石落在我身边”,说不定会增加避迈的概幸哦。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____说明文。2.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基本上”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请为第④段开头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4.第5段划线句除了使用列数字说明方法之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5.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自然段引用歌曲,既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B.那些在大气中发出光亮摩擦燃烧烈尽的流星体,是未能成功落到地球表面的陨石。C.本文用语生动谈谐,如“不速之客”、“礼物”、“亲吻”等词语的运用,形象贴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D.“难道地球上每天收到的都是假“礼物”?当然不是。”一句运用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2)或尽粟一石(________)(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即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强调了千里马的重要性。B.本文借千里马“受辱”和“骈死”的事例,呼吁人才应当自强,莫等待伯乐。C.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以伯乐比喻统治者。D.作者借千里马最终被埋没的悲惨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理。14、(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成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日:“竞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罚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蛩.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B.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C.竟未尝乘尝:尝试D.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会:恰好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客许而直未及给B.不以千里称也酬以五十万C.马之千里者前后至者皆不可D.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令诸子乘之,亦如是3.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B.乙文寓理于事,通过千里马数易其主,最终成为名马的故事,表明了人才只有遇“明主”才能尽显其才的道理。C.甲、乙两文所揭示的道理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伯乐是多么的重要。D.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写了因为缺少伯乐而导致千里马最终的悲惨命运。4.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B.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C.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D.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四、作文(40分)15、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这一路,值得回味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要求:请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C【解析】

A.重复赘余,把“造成的”去掉;B.成分残缺,把“随着”或“使”去掉一个;D.搭配不当,“合作”与“提高”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加深”或“加强”;故选C。【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2、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历”应为“厉”;C项“徒”应为“徙”;D项“藉”应为“籍”。3、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根据文段中“改变了古老田野的原始面貌”的提示可知,后面应该介绍原始面貌的变化,句③是首句,介绍“荒地开垦、池塘填平的状貌”,紧接着句①介绍“田地变化”带来的影响,然后介绍对“鸟兽”的影响,即句②④。据此分析排序为③①②④,故选C。4、D【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需要注意语句之间的关联。首先,根据句意可知,②为总起句,据此可排除A、C两项;因为①句中的“许多历史故事”与④句中的口语交际自古便受人重视相照应,可知①应跟在④之后,据此可排除B项。故选D。5、A【解析】

A.chěng/pìn;lèi/léi;chù/duō。B.hèng/hèng;hàng/xiàng;shè/shí。C.shà/chà;mú/mú;jiān/jiàn。D.kuàng/guǎng;yù/xū;bó/bó。故选A。6、B【解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秋水》。故选B。7、A【解析】

B.否定词使用不当,“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C.否定词使用不当,去掉“不再”。D.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故选A。8、B【解析】

这里是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我”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所以选项“‘我’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错。故选B。9、⑴辗转反侧⑵气蒸云梦泽⑶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⑷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⑸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辗”“兀”“庐”“蓬”等字词的书写。10、(1)bà魅tián谧(2)“,”或“;”;(3)“苍”改为“沧”;(4)C;(5)在“丽江”的后面加“之行”【解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恬淡”:安静,表示心境的安静;性格恬静,恬静淡泊。读“tiándàn”,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魅”与“谧”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文中□处是个较短的停顿,是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间隔。可以填逗号。也可根据前两句分号的使用特点,填分号。(3)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沧桑巨变”:比喻世事的巨大变迁,形容变化很大。注意据义定形。(4)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词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文中“夙愿”的“夙”意思应为“过去的;旧有的”。故选C。(5)残缺“完成”的宾语,改为“在得偿夙愿之后,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丽江之行”。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时间顺序:出发的前夜——第二天清晨——(中午)——晚饭后——临睡时空间顺序:从外到内再到外(表示空间变换的词语也可)2.①“怅怅”,失意的样子,将作者因雷雨大作而担心游玩松堂的计划会泡汤的那种失落和担忧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②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狗叫声衬托松堂的幽静,达到了僧敲月下门的妙处。突出松堂环境的静谧,也说明这是一个远离了尘世纷扰的所在,是一个灵魂得以栖息的好去处。3.以“亭亭直上”的松树,从视觉上衬托松堂外观的高大;以“觉得自己真太小”,反衬松堂内部的轩敞;以晚上烛焰的含怯瑟缩,借喻松堂的高深宏阔。【解析】1.考查对文章的构思技巧的。本文采用了时空交错的构思技巧,使得整个文章脉络清楚,布局井然。从时间这一顺序来看,文章按照“出发的前夜——想着到还早——中午——晚饭后——临睡”的时间进程来写自己一天的生活的。在空间上,按照游历的行踪,采用了“从外到内再到外”的这样一个描写顺序。如“过了红山头不远,……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过了两道小门……”“堂后一座假山……后山有座无梁殿……又有座白玉石牌坊”“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由于这种时空交错手法的巧妙运用,作者既交代了自己前一晚因雷雨大作时的焦躁和担忧之情,又写了游览中所看到的松堂内的景色,既写了晚饭后在廊下等月亮时聊天,赌背诗词时的情趣及在廊外所看到的云月交现时的景致,又写了临睡时的心情与感受。这种时空交错手法的妙用,使得景与情的描写相互映衬,相互交融,构成了完美的篇章。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作美吗!”中的“怅怅”的本义是“惆怅,伤感,情绪有点低落”。在这里指因为雷雨,担心这几天和朋友在松堂的休闲玩计划会泡汤,内心有点惆怅,情绪有点低落的心情。(2)考查对语句的赏析。以声衬静是反衬的一种,其作用能使描写的主体更显幽静,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语句“外面是迷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世间里”,用“狗叫声”衬托“松堂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松堂环境的静谧。据此理解分析作答。3.考查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是“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作者为了表现松堂“高大轩敞”的特点,语句“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用“亭亭直上”的松树,从视觉上衬托松堂外观的高大;“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用“觉得自己真太小”,反衬松堂内部的轩敞和高大;“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以晚上烛焰的“怯怯”,反衬出松堂的宏大。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2、1.被陨石击中的概率;事理。2.不能删。“基本上”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绝大多数陨石都落到人迹罕见的地方去了,但也不排除还有极少数陨石会落在人们的生活区。如果删去,就变成了陨石全部都落到了人迹罕见的地区,与事实不符,“基本上”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数量巨大的“礼物”万一给地球人带来横祸呢?4.作比较,把“陨石与人接触的次数”和“陨石与建筑物接触的次数”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建筑物及地面物体和这些不速之客打照面的机会更多一点”这一客观事实.5.B【解析】1.第一问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此文题目“被陨石砸中?你想太多了”。结合“美国天文学家艾伦·哈里斯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一个人一生中被颅石击中的概率约为七十万分之一。”可知此文说明的是“被陨石击中的概率”。第二问,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的区别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此文属于事理说明文。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基本上”是指“主要的”“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根据语境“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此处应补写人们担心的事情,再根据上文第③段所写的“大礼物”,人们担心这个大礼物会掉下来。补写出“数量巨大的‘礼物’万一给地球人带来横祸呢?”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句中“截止到1990年,陨石与人在1米以内有擦肩记录的事例是4次,而与建筑物直接发生亲密接触的事例是61次。”表明运用的是除了列数字还有作比较,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比较,突出强调了建筑物及地面物体和这些不速之客打照面的机会更多一点。5.B.错误,与原文:唯有那些经过千难万险最后落到地球表面的“幸存者”,才被称之为陨石。”不符。故选B。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2.(1)只(2)有时(3)用马鞭赶3.【小题2】(1)喂马的人不知道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2)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小题3】【小题3】D【解析】选自《杂说》作者:韩愈年代:唐代1.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策”是“用马鞭打”;“或”是古今异义词,“有时”的意思。3.【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食、而”两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且、等、安”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小题3】【小题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理解。A强调“千里马的重要性”应该为“强调伯乐的重要性”;B“呼吁人才应当自强,莫等待伯乐”不合文意,文章呼吁更多能够发现人才的伯乐出现;C“以伯乐比喻统治者”错误,“伯乐比喻识才之人”。据此,答案为D。参考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14、1.C2.A3.D4.B5.(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2)(沈宣词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门客答应卖给他,客人答应了但(沈宣词)钱还没来得及给。【解析】1.试题分析:C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改为“竟未尝乘。尝:曾经”。整句译为: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2.试题分析:A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B前者“用”,后者“给”。C前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的马”。D前者结构助词“的”,后者代词。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3.试题分析:D项“都写了因为缺少伯乐而导致千里马最终的悲惨命运”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注意分析乙文“后入飞龙蛩。最爱宠,为当时名马”一句。4.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译为: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注意把连续的两件事划开。“公遂”是人名。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或”“尽”“酬”“未及”等字词的翻译。“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的翻译。(一)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二)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