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临泉县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阜阳临泉县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阜阳临泉县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阜阳临泉县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阜阳临泉县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争讼(sǒnɡ)亢奋(kàng)褶皱(zhě)干预(gān)B.迁徙(xǐ)堕落(duò)粗糙(cāo)埋没(mò)C.行辈(háng)狩猎(shǒu)门槛(kǎn)女佣(yōng)D.追溯(shù)拙劣(zhuō)虔诚(qián)穹顶(qióng)2.(2分)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记,是古代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C.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D.杜甫,唐代诗人,其诗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3.(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斡旋wò冗杂róng幽悄qiǎo接踵而至zhòngB.寒噤jìn缄默jiān龟裂jūn纷至沓来tàC.瞭望liáo虔诚qián载途zài怒不可遏èD.狩猎shòu腈纶jīng衍射yàn戛然而止jiá4.(2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都可以相互听到。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5.(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浮躁驰骋帷幕名幅其实B.抉择狡辨荣膺人情事故C.磅礴震撼家眷迫不及待D.静穆追溯痴迷轻歌漫舞6.(2分)下面语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兰州人对黄河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妙在。A.千姿百态浑然天成栩栩如生B.栩栩如生千姿百态浑然天成C.栩栩如生浑然天成千姿百态D.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一食或尽粟一石(2)才美不外见(3)策之不以其道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B.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没有人才及没有发现人才的伯乐的感慨。8、(3分)古代诗歌阅读后面小题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这是一首情深意长的_____________(题材),作者在颈联中巧妙的借用浮云和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表达了对朋友的_____________。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的表达效果。3.发挥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9、(7分)古诗文默写。(1)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2)虽有佳肴,弗食,_____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3)《卖炭翁》中,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勃送友人,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句,使读者感受其开阔的胸襟,豁达的情怀;李白送友人,面对离别来临的时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友人》),借用动作和声音描画分离的场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无穷。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温暖》完成小题①那一年,我中学还没毕业便到省城去打工.其实我并不想离开学校,但贫穷的家境让我必须早早地去挣钱,分担家里的困难.我背着行李在寒冷的车站广场上冻得浑身发抖,最后,父亲以前的工友把我送到了一个铝合金加工厂.②老板的冰冷自然不用说,但给的待遇还可以,每月除了定时发工资还管吃管住,这对一个学徒工来说,已是很好,我便心怀感激地留在这里.③其实,老板并不愿意留我这种刚出校门又笨手笨脚的人,只是不好意思抹朋友的面子罢了.而我的宿舍就是加工厂,一个破旧的小仓库.第一个晚上,我几次冻醒.后来干脆不睡了,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泪流不止.④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没人能帮我.门口本来有一个小地炉,我真想用它生火,温暖一下房间,但老板来的时候很明确地说了,给我这么高的工资,又给我找住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过冬取暖问题自己解决.⑤城市里煤那么贵,我的这点工资还要补贴家里,根本无力购买,这要是在农村还可以到野外捡点干树枝什么的,可城里只能用钱买柴火,我同样舍不得花钱.所以,房间只能这样冰冷着.⑥在厂子西北墙角就有煤和柴,但这是给打更大爷的,并不是给我的.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⑦隔壁打更的大爷七十多岁了,他的屋子很温暖.他是老板的舅舅,白天不在这里,晚上才过来.晚上,我下班之后没地方去,便去找大爷聊天,顺便也在大爷的房间里暖和一会儿.⑧不知不觉,我和大爷成了忘年交.极寒的天气里,大爷每天都拉着我聊得很晚,我知道大爷在照顾我,我的心里充满着感激,我也把大爷夜晚上巡视厂房的事全都揽了过来。⑨一天中午,大爷和一个瓦匠模样的人开着一辆装满砖的三轮车来到厂里.我忙问大爷这是做什么.大爷说屋里炉子总回烟,把烟道收拾一下,我嗯了一声,没有说什么,帮着大爷卸完砖就走了.下午,老板带着我们到外地去干活了,两天后才回来.⑩回来的那天晚上很冷,想着我那冰冷的小仓库,我就有点打怵.可令我吃惊的是,刚一开门,突然一阵热气迎面扑来,与大爷房间相隔的那面墙满是水珠,用手一摸都是热的.我立即来到大爷的房间,他正在收拾屋子,在靠近我房间的那一边,新砌了一个排烟道,刹那间我明白了一切.站在那里,泪水流了出来.⑪大爷笑了,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轻声对我说:“孩子,你老板是我亲外甥,有些事我不好说,但砌个烟道我还可以做主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我摇头.“孩子,这都快三个月了,你的屋子也有炉子,可天这么冷,我墙角的劈材和煤从来没少过你是个好孩子”⑫那天晚上,我睡得特别香,没有被冻醒,因为那面火墙一直释放着温暖.那是从未有过的温暖,渐渐地沸腾了我的心1.梳理“我”来到省城打工的经历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完成下表打工经历“我”找到一份工作(2)(3)大爷借修烟道之名,让我拥有了一面温暖的火墙情感变化(1)泪流不止充满着感激(4)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列举一处并谈谈其作用。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小说第4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温暖”的理解。11、(15分)阅读《林里曲径通幽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林里曲径通幽处商艳燕①我才知道,城市一角竟有这样一个幽静的所在——一条细长蜿蜒的小路直通山际。静谧安闲的午后,不为寻春,我却在这里与春天不期而遇。②山路入口处颇有些漫不经心,若不是已风闻了它的名字——生态园,我是断不敢轻易踏入的。幸好此时有三三两两的身影在前方领路,我便也试探着向其中走去。对于未知的风景,我们总是充满期待,有如青春时因为憧憬而心生欢喜。一片碎石平坦处外,便是一条小路通向深处了。而山此时如默亦如墨,春尚浅,山道两旁无颜色。③前几日的积雪化为春泥,一段略有泥泞的小路仿佛春讯,告诉你大地正在苏醒,一切都将变得柔软。左手边的半坡处,有一方不规则的圆润石块,上写着“曲径通幽”四个字,原本就颇为耐人寻味,在此时,是不是还会有况外之喜呢?④被修建好的小路不疾不徐,道两旁松柏蔽之,松柏后有野生树木各生姿态,我猜那是些槐树榆树。尚不到河开雁来的日子,山间的花与树自然不能提前打马扬鞭。但是对于一双曾见证过山间冬去春来的眼睛来说,心头却早已是挥就了春日烂漫的风光图。春在心间,春便不远。⑤果然是好一个曲径,小路兜兜转转,几番峰回路转,向前望似是尽头,转过一个小弯,又是一条曲径。又果然是好一个通幽,午后的山间无甚人声,细细的风从耳畔吹过,去岁的枯草兀自摇摆,残雪在乱石间有如淡墨山水,举头望,却是瓦蓝的天。清脆鸟鸣从山与天间穿过,它却在哪个幽静处生生不息?⑥偶有略陡的山坡,却也并不会太消耗气力。这样舒缓的小路再加上两旁密密麻麻的林带,倒颇适合散步沉思慢行低语。假如你不是在人群热闹的时候来凑趣,我想,这里或许会有许多诗意降临。⑦不知不觉中,已登至一小小山腰,风在此时有些猎猎而动。向西望,是热闹而拥挤的城;向东望,小路仍蜿蜒不绝,三两凉亭零落在远远近近的山头。我仿佛望见童年的家园,那时我住在东山脚下,夏日炎炎之时,红得心醉的山丹花开起来了。从小我便知道,有些美总是开在深山寂寞之处。⑧四下里望去,我已在山间,刚刚走上来的小路若隐若现。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走着走着就爬上了一个又一个山坡。那双脚下有时间的印迹,有梦想的过程,只要一直走着,你便拥有了山。是啊,山始终在那里,重要的是你要去走一走。⑨下山时,已是近傍晚时光,仍有三两人向上结伴而行……⑩“曲径通幽”之处在小区“林里嘉苑”一侧。我很喜欢名字中的这个“林”字,木为大自然之本,树为山之魂。于那曲径里走下去,你会遇见人生幽静之所在。(选自2019.3.5《唐山劳动日报》,有改动。)1.理清游踪能帮我们更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请根据下面提示,补全作者的游踪。“山路入口处”——⑴___——“左手边的半坡处”——“已登至一小小山腰”——⑵____——“下山时”2.标题中“林里”具体指哪里?“曲径”“通幽”的特点分别体现在何处?(可用文中词句作答)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个句子。尚不到河开雁来的日子,山间的花与树自然不能提前打马扬鞭。但是对于一双曾见证过山间冬去春来的眼睛来说,心头却早已是挥就了春日烂漫的风光图。4.下列对文章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景、情、理交融。B.作者游览时虽“春尚浅,山道两旁无颜色”,却在山路上得到了春讯,感受到了春意。C.文章第⑦段实写了在山腰所见时:西望看到的城,东望看到的蜿蜒不绝的小山和山丹花。D.本文语言长短句交错,妙词佳句俯拾皆是,且富有哲思,很见作者的文学功力。5.透过文中记叙描写的景、物,去把握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思量,是读懂散文的重要法宝。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⑧段划线句的理解。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说说文中加点的“这回”和“上回”各是指什么事?结果如何?瓦西里神父那对小眼晴死盯在四个男孩于身上。瓦西里神父站起来,推开椅子,走到挤作一团的四个孩子跟前。“你们这几个小无赖,谁抽烟?”四个孩子都小声回答:“我们不会抽,神父。”神父脸都气红了。“混帐东西,不会抽,那发面里的烟末是谁揪的?都不会抽吗?好,咱们这就来看看!把口袋翻过来,快点!听见了没有?快翻过来!”三个孩子开始把他们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放在桌子上。神父仔细地检查口袋的每一条缝,看有没有烟末,但是什么也没有找到,便把目光转到第四小孩子身上。这孩子长一对黑眼睛,穿着灰豺衣和膝盖打补丁的蓝裤子。“你怎么像个木头人,站着不动弹?”黑眼晴的孩子压住心头的仇恨,看着神父,闷声闷气地回答:“我没有口袋。”他用手模了摸缝死了的袋口。“哼,没有口袋!你以为这么一来,我就不知道是谁干的坏事,把发面糟蹋了吗?你以为这回你还能在学校待下去吗?没那么便宜,小宝贝。上回是你妈求情,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他使劲揪住男孩子的一只耳朵,把他到走廊上,随手关上了门。13、(5分)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工具,横竖撇捺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古典诗词内容凝练,语义丰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你所在班级开展了“走进汉字”和“漫步诗苑”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汉字起源)“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①摘②开采③搜集④选取⑤精神;神色结合字形和义项,你认为“采”的本意是,理由是。(诗苑漫步)请写出一句含有“采”字的诗句,并说说诗句中的“采”字的含义,并说说包含着怎样的情味。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按要求作文。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自然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请以“相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析】

A.争讼sònɡ;C.狩猎shòu;D.追溯sù;故选B。2、B【解析】

B项错误。改为:词,是古代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或: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故选B。3、B【解析】

A.冗杂rǒng、接踵而至zhǒng。C.瞭望liào。D.衍射yǎn。故选B。4、C【解析】

C.“一食或尽粟一石”句中的“或”意思是“有时”,所以应翻译为“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故选C。5、C【解析】

A.名副其实。B.狡辩,人情世故。D.轻歌曼舞。故选C。6、D【解析】

本题要结合词语的意思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意进行辨析。整体阅读掌握大意,抓住最有把握的空排除其他选项。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根据句意,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⑴或(有时)⑵见(同“现”,表现。)⑶策(用马鞭驱赶)2.⑴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⑵(喂马的人)拿着鞭子面对它(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3.D【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或”:有时。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食”“千里”“策”“临”等字词的翻译。3.试题分析:D项“没有人才”对选文理解不正确。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发现人才。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8、1.送别诗。依依惜别之情(离别之情)。2.孤蓬是运用比喻的手法,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的写出了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样万里漂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或:形象地描写了友人今后孤苦无依,行迹无定的凄惨生活。)3.友人就像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他会漂泊到何处呢?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离去。【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题材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情景交融。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诗人感到难舍难分,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2.此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蓬草根短浅易断,秋季枯干后,由于体轻,遇风根断,随风而走。在中国文学里,“飞蓬”一词有野外飘零、身不由己的象征意义,多指代漂泊无定的孤客。“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的意思是:此地一别,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孤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之情。3.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此题作答时要抓住浮云飘荡的特点和太阳缓缓落山的伤感。9、缥缈孤鸿影不知其旨也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解析】

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缥缈”“鸿”“鬓”“邻”“兹”“班马”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1)感激(2)“我”住在冰冷的小仓库(3)“我”到大爷房间取暖(4)泪水流了出来2.老板的冰冷与老大爷的关心进行对比,突出老大爷善良有爱的品质。3.这是我的心理描写,表明我有自控能力,是一个诚实的人;同时也为后文写大爷“在靠近我房间的那一侧,新砌了一个排烟道”埋下伏笔。4.既指老大爷通过排烟道给我带来温暖,有指老大爷处处为我着想,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我”找到一份工作;泪流不止;“我”下班后借聊天到大爷房间取暖,很感动泪水流了出来。2.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1)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此文通过老板的冰冷与老大爷的关心进行对比,突出老大爷善良有爱的品质。3.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题是从人物描写方法入手,了解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此句运用心理描写,表明我有自控能力,是一个诚实的人;同时也为后文写大爷“在靠近我房间的那一侧,新砌了一个排烟道”埋下伏笔。4.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此题“温暖”既指老大爷通过排烟道给我带来温暖,有指老大爷处处为我着想,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11、1.⑴一片碎石平坦处外⑵在山间2.“林里”,指小区“林里嘉苑”;“曲径”体现在“小路兜兜转转,几番峰回路转,向前望似是尽头,转过一个小弯,又是一条曲径”;“通幽”体现在“午后的山间无甚人声,细细的风从耳畔吹过,去岁的枯草兀自摇摆,……清脆鸟鸣从山与天间穿过”。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间花、树人的动作、经历和心理,写出了山间花、树虽因春天未真正到来不能发芽开花,但内心已充满春意。语言生动形象,将花、树写活了。4.C5.示例: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就像攀登文中那细长蜿蜒的山间小路一样,只要迈开脚步,走着走着,人生就会达到一个又一个的新高,长时间坚持走下去,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解析】1.考查对作者的游踪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根据作者游览的行踪来概括情节即可。起点是“山路入口处”,接着走到“一片碎石平坦处外”,“左手边的半坡处”“转过一个小弯”“已登至一小小山腰”“四下里望去,我已在山间”,最后是“下山时”。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问根据结尾点题句“林里嘉苑”作答。第二问,“曲径通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根据文中“城市一角竟有这样一个幽静的所在——一条细长蜿蜒的小路直通山际。”“小路兜兜转转,几番峰回路转”“又果然是好一个通幽,午后的山间无甚人声,细细的风从耳畔吹过,去岁的枯草兀自摇摆,残雪在乱石间有如淡墨山水,举头望,却是瓦蓝的天。清脆鸟鸣从山与天间穿过。”作答。3.考查对文句的赏析。按照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山间的花与树自然不能提前打马扬鞭”可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间花、树人拟人化,树虽未绿,花虽未开,但内心已充满春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4.C.错误,第⑦段中的“仿佛”表明不是实写,而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5.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此文由一次游览林里,而生发的感悟,划线句子,运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感悟到人生也像这次游览一样,有弯处,有曲折不顺,但是只要一直走着,就会欣赏到美景,人生就会峰回路转,就会达到一个又一个的新高,坚持一直走下去,就能达成梦想。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这回”指保尔将烟灰洒进神父的面团中,结果被神父开除了。“上回”指保尔对神父虚伪的圣经讲义提出质疑,神父非常生气、记恨在心,结果是保尔妈妈到学校求情才留下来。【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知识积累。“这回”是神父查出是保尔把烟末撒进他家过复活节用的发面团了。保尔因此被开除了。“上回”是在一次课上,神父说地球是上帝造的,保尔提出质疑,结果被神父毒打。神父非常气愤,多亏妈妈求情。13、【汉字起源】本意:①摘理由:用手在树上采摘果实或叶子。【漫步诗苑】示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本句中的“采”包含的情味是自由愉悦或天真美好。示例: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本句中的“采”包含的情味是婉曲动人;思念远人;情意恳切。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本句中的“采”包含的情味是悠闲自在;回归自然;向往自由。【解析】

(1)考查汉字字形的理解。“采”字的上部分是手的变形,下部分是木,所以可以理解为用手在采摘东西;(2)考查诗词默写及关键字的理解。根据题意,写出与“采”有关的诗句,并理解诗句中“采”的含义。如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一句中的“采”包含的情味是自由愉悦或者天真美好。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参考例文相遇风雨只能摧毁她的肉体,但她那高傲而坚强的灵魂,无法消损……——题记她恨上天给她做的这个决定。紫杉,她最爱的植物,她爱紫杉,不是因为它的外表,而是在于它的品质。风,清爽的飘来,在风中微微摇摆的紫杉,再次使她陷入了沉思……那是一个不平凡的下午,这不仅是她二十二岁的生日,还是她接受一所著名的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的第一天。她想成为一名舞者。那天,风刮的很清,带走了夏的炎热,天空中正飘洒着蒙蒙细雨,街上的人并不多,她急切的想回到家,把自己的好消息告诉父亲。暮色与一辆汽车的灯光掺在一起,这仿佛是凶险的预兆。果然,随着一声巨响,她就应声被撞飞了出去。在她微弱的呻吟和不注的鲜血中,她听到满身酒气的司机扔给她的一句话:“你不长眼吗。”她听到司机大声的骂道……路边树的影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