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_第1页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_第2页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_第3页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_第4页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报告

大运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京杭大运河流经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等八个地级市区,所经区域有着丰富的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与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上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一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共有10项,分别为昆曲、古琴艺术、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缂丝)、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宋锦)、端午节民俗、京剧。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约有80项,其中徐州市7项,分别为徐州柳琴戏、徐州梆子戏、徐州琴书、徐州剪纸、徐州香包、邳州跑竹马、邳州纸塑狮子头;宿迁市2项,分别为洪泽湖渔鼓、泗州戏;淮安市4项,分别为十番锣鼓、淮海戏、京剧荀派艺术、淮剧;扬州市14项,分别为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剪纸、扬州玉雕、扬州漆器髹饰技艺、雕版印刷技艺、高邮民歌古琴艺术(广陵琴派)、十番音乐(邵伯锣鼓小牌子)、传统戏剧木偶戏(杖头木偶戏)、曲艺扬州弹词、传统手工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扬派盆景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镇江市7项,分别为白蛇传传说、董勇传说、古琴艺术(梅庵派)、扬剧、秦淮灯彩、镇江恒顺香醋酿造技艺、封岗酒传统酿造技艺;常州市12项,分别为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诵、锡剧、金坛刻纸、金坛抬阁、金坛董永七仙女传说、常州留青竹刻、常州梳篦、常州小热昏、金坛直溪巨龙、溧阳蒋塘马灯舞、金坛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无锡市9项,分别为无锡道教音乐、无锡留青竹刻、锡剧、惠山泥人、吴歌、无锡精微绣、梁祝传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江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工艺;苏州市最多,共25项,分别为吴歌、古琴艺术、江南丝竹、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昆曲、苏剧、苏州评弹、桃花坞木版年画、苏绣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制造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制扇技艺、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端午节、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光福核雕、苏州玉雕、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苏州灯彩、苏州泥塑、虞山琴派。另外还有诸多列入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此处不一一列举。二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2012年,为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规范大运河遗产的利用行为,文化部制定并公布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主要适用于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涉及大运河区域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京杭大运河区域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并没有专门的管理办法或管理机构,都是由当地各级政府的文化部门进行监管,运河区域江苏段也不例外。总体来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非遗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京杭大运河江苏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立法、普查、名录体系建设、传承能力培养、机制化保护体系建设、展馆建设、理论研究、社会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也陆续成立,落实了相应的保护责任。具体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建章立制,政策法规制度不断完善保护是非遗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源,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该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引导方式、投入方式、保障方式、激励方式与管理方式,强化了各法律主体,尤其是地方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和工作职责,对全面、扎实地推进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条例规定并细化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经济的政策,鼓励公民保存、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文化厅联合印发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和拨付、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评等几方面内容。江苏省的许多地区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出台了一些关于非遗保护的政策、条例、办法等。由于一些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人走技亡”的情况,大量实物与资料面临毁弃和流失的危险,部分代表性传承人为追求经济利益过度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且不履行传承义务,镇江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条例》。该条例是全国首部传承人地方立法,共分7章35条,涉及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条件、认定程序、认定原则、抢救性保护、调查与建档、评估机制、奖励机制、退出机制等内容。该条例一方面牢牢抓住了“人”这个关键,另一方面紧紧扣住了“传承”这个核心。另外,这个条例还有支持生产性保护、规范申报程序、构建合理队伍等特色内容。2017年底常州市出台的《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保护和分类保护:一是对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制订保护计划,按照相应级别的保护要求实行分级保护;二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特点和现状,采取抢救性保护、记忆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区域性整体保护等分类保护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该办法规定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具体实施保护工作。为了使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便于社会公众监督与主管部门进行日常管理、评估考核,依据法律、地方性法规规定,该办法明确列出了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各自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强调由文化主管部门加强日常管理,建立相应的评估制度和专家评审机制。苏州市也制定了一系列非遗保护的条例与办法。苏州市早在2013年就制定并通过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近年来,苏州市制定实施的非遗保护办法还有《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办法(试行)》《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示范基地命名与管理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定与管理办法》《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办法(试行)》《苏州市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人才培养与管理办法》《苏州市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办法》等。苏州市也是较早推出传承人考核和退出机制的地区之一。总之,这些详细周到的条例、办法,使江苏运河区域的非遗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江苏运河区域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与不断完善的法规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注重科学保护,不断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径、新方法目前,江苏省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体系内容不断丰富,名录管理成效不断显现。全省共普查记录非遗资源项目28922个,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1个,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506个,其中,昆曲、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等1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13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00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713个市、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建成50多个国家级或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非遗研究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各类基地;共有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583个各类非遗展示馆(厅)和传习所(传承基地)。江苏省搭上“互联网+”顺风车,不断探索非遗数字化保护新方法。通过打造多媒体数据库、互联网交易平台、3D展示平台等途径,让非遗搭上“互联网+”顺风车。江苏很多地区,如苏州、扬州、常州等,都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工程,利用数据库技术,将往年收集的非遗项目与传承人的相关文字、视频、图片等,按照一定框架录入数据库,以便随时调阅和组织出版,把很多过去只能依靠心授口传的绝技,用多媒体形式保存下来。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扬州积极拓展非遗互联网产业平台,先后搭建了国家玉器珠宝鉴证质量溯源中心、工艺品交易平台、玉器珠宝产权交易中心、江苏省玉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以线上线下交易为引领,加速形成非遗产业优势。扬州市还拿出一部分非遗保护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未来重点探索打造非遗数字体验馆,在现有展示场馆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引进AR、VR等技术,增添现代多媒体展示设备,使展馆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表现力。苏州手工艺门类众多。在全国工艺美术11大类中,苏州拥有10大类共3000余个品种。其中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项,居全国各类城市之首;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共有29项,列全国同类城市前茅。2018年,苏州建成了全国文化馆系统中的首家创客中心——苏州文化创客中心,分演播互动区、多媒体互动区与展示体验区三部分,以扶持苏州非遗及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为特色,通过演讲、交流、自主设计、动手制作、现场与网络作品展示、组织策划交流学习活动、文创产品众筹等一站式服务,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持续发展的服务空间。目前,苏州文化创客中心正在录制文化艺术普及方面的慕课,旨在将文化创意和传统文化传承结合起来,邀请“80后”“90后”的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项目的欣赏、品鉴和历史传承等,之后将在线上平台以及创客中心播放,吸引年轻人关注苏州地方文化。江苏省正大力开展历史经典产业振兴计划,于2017年起实施大师示范工作室认定工作,计划到“十三五”末,在全省建成约100个大师示范工作室,通过示范引领,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大技艺创新、精品创作与传承人培养力度,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在传承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2017年,江苏首批认定了25家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其中处于运河区域的有苏州以姚建萍为首的苏州刺绣示范工作室、扬州以雕漆工艺美术大师张来喜为首的传统雕漆示范工作室、扬州“正则绣”创作大师吕存非的示范工作室等。江苏省还设立了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建设补助资金,用于帮助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的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加大技艺创新、精品创作与传承人培养力度,加强示范和引领作用。(三)及时对非遗保护工作进行检查、总结、验收,提高保护工作实效性江苏省注重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实际效果,及时对保护工作进行检查、总结,总结非遗保护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弥补其不足,以利于下个阶段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2018年8月22~24日,江苏省召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通查工作会议。会议重点对江苏省2016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12个项目成果进行通查,并邀请来自民俗学、人类学、档案学、广播电视编导等相关领域的8位专家,以评代培,严格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的验收标准,对项目提交的资料进行通查。会议还就国家级非遗项目记录成果梳理和遴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编纂及2018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等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和部署。2018年10月9日,江苏省召开2016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第二次省内通查验收会议,对记录工程项目进行了最后的验收。参与验收的专家评委根据《操作指南》的验收标准对每个记录工程项目进行逐一评分,并形成了最终的验收报告。完成记录成果提交工作后,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通告的验收结果开展后续工作,并根据要求积极开展记录成果的转化利用。2019年7月15~18日,江苏省在常州召开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推进会议。来自全省各设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处、非遗保护中心等单位的9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的总体状况及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实施状况,将专家授课、项目通查、经验交流、进展汇报等多项内容融于一体,为与会者提供了一次集中学习、交流经验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四)注重宣传推广,非遗传播格局不断扩大江苏省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的宣传方法,使非遗产品、非遗文化深入民间、融入群众生活。其一是参加或举办各级、各类非遗展。2018年9月中旬,江苏省受邀参加了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全省20个非遗项目、36位非遗传承人和手工艺人参加了此次非遗博览会。运河区域的苏绣、秦淮灯彩、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精细木作技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扬州玉雕等项目在此次博览会上进行了展示。2019年5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扬州市人民政府等部门联合主办的“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扬州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建设成运河沿线城市文旅精品推广平台、文旅融合发展平台、美好生活共享平台,将其打造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和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文旅融合品牌。其中,国际运河城市文化旅游精品展、大运河文物精品展、大运河非遗展等展览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运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装备展、运河达人秀互动表演、大运河美食嘉年华、运河沿线骑行活动等也给广大市民带来了特别的享受。在2019年“全国遗产日”活动的主会场广州,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40种项目参加了展览、展演、座谈、论坛等系列活动。来自江苏省运河区域及运河辐射区域的南京云锦、雕版印刷金陵刻经、苏州缂丝、苏州宋锦、苏州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苏州端午节习俗、扬州剪纸和古琴艺术广陵琴派应邀参加了展演。为了配合文化和旅游部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江苏省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展示活动,筹备非遗展览、展示、展演等活动370多场,其中跨区域的活动有17场。2019年8月23日,江苏10个非遗项目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江苏实践”发布会展示活动。在2019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运河区域城市也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和展示活动,展示了运河区域近年来在非遗领域取得的成果。其二是建设非遗宣传网站、博物馆、集聚区等线上、线下宣传路径。江苏运河沿线的许多城市和地区建立了专门的非遗网站,宣传展示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徐州、苏州、常州、镇江等城市。这些网站内容丰富,包括有关非遗保护的政策法规、新闻动态、非遗项目、传承人、场馆基地、非遗活动、研究成果、非遗地图、非遗馆等。登录这些网站,就可以对该地区的非遗有比较细致的了解。另外,宿迁和泰州也在政府网站开辟了专栏或设立了专题,介绍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利用互联网宣传、介绍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有的地方还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集中展示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常州“非遗”展示馆等。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建成于2015年,内设非遗活态展示区、私人定制区、旅游购物区、大师工作室、非遗文化传习基地等不同的功能性区域,其中有3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61项省级非遗项目、202项市级非遗项目。非遗集聚区通过集聚非遗项目,举行活态展示、艺术品定制、技艺传习、非遗培训、非遗项目的交易和展演等活动,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有项目活化演示区、锡剧民乐展演小舞台、交流汇报厅等不同分区,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大师工作室、教学讲座交流、非物质作品选购、游客参观互动等功能于一体,是无锡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无锡市滨湖区也于2016年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集中了全区27个代表性传承人、25个非遗项目,通过实物、图片、音视频和现场表演等形式,展示千百年来吴地人民的部分生活生产场景、娱乐活动及相关的手工艺品等。(五)注重人才培养,非遗传承能力不断增强人才是提高非遗传承能力的关键。江苏省运河区域在非遗保护工作中,非常注重非遗保护与传承人才的培养。2018年10月,为进一步帮助全省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拓宽视野、拓展思路,江苏首批市、县级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在省非遗研究基地江南大学举办,邀请了全国知名的非遗专家,围绕非遗保护发展历程与政策、非遗知识产权保护、非遗项目品牌打造、非遗传播与体验模式探析等专题进行授课,采取专家授课、互动交流、现地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取得了良好效果。11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工作培训班在江南大学举办。来自全省文化系统非遗领域的126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培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将理论教学和观摩展示相结合、互动交流和集体授课相结合,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为各级尤其是基层非遗传播工作者提供了发声的渠道和平台,更提供了增长见闻和才干的路径和方法。江苏省的非遗培训不仅面向江苏省的非遗项目,还面向全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为提高中国非遗传承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8月,江苏省举办了面向中西部地区餐饮类老字号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班,具体有专题讲座、情景教学、技艺交流等三方面内容。此次培训历时15天,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非遗老字号品牌的传承发展、技艺提升、创新创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12月,江苏省首届传统工艺类非物质遗产精准扶贫培训班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从工作生活在新疆伊犁、青海海南州、陕西延川三地的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人中,招收学员34人参加此次培训班。培训班依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力量,实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开展相关文化主题讲座,开设专业培训、设计基础等课程,组织学员参加社会调查、业务实习等实践活动,并在现场进行讲解、分析,最终通过创作实践、成果展示等环节,提高传承人群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树立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拓展他们的创作视野,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与创意能力。(六)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不断提高非遗美誉度近年来,江苏省政府及其他非遗管理部门非常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对外交流,经常组织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境外进行展览、展演等活动,不断提高了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誉度,也使运河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赢得了良好的声誉。2018年3月,江苏省海外联谊会、香港江苏社团总会主办,徐州市海外联谊会等承办了“苏韵汉风·徐州民间手工艺(非遗)展”。此次展览通过展示“香包”“剪纸”“泥面塑”等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江苏旅港乡亲和广大香港同胞了解体验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凝聚了乡情乡谊,促进了合作交流。4月,江苏省政府、香港江苏社团总会、江苏旅港同乡联合会主办了“江苏文化嘉年华”活动。活动分为7个区域,分别从美食、文化、旅游等方面展示江苏魅力。其中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江苏非遗文化精品展”是此次活动的最大亮点。南京云锦、苏绣、玉雕等20个艺术门类具有浓郁江苏地域特色的非遗精品让香港市民大饱眼福。8月,“‘镇江味道,金山巧工’镇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香港举行。此次非遗展共有17类非遗项目28种(组)非遗展品,分为“天工巧作”“艺匠生辉”“互动体验”三个主题区域。通过这次展览,香港市民可以更好地品味镇江、感受镇江。以此为契机,可以进一步增加两地文化交流,促进两地友好往来。10月25日,由法国文化部、法国国家艺术行业联合会主办的“第24届法国巴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卢浮宫旁的卡鲁塞尔展厅隆重揭幕。江苏省非遗代表展在国际舞台上绽放独特魅力,展示工艺50多种。纤毫毕现的苏绣、巧夺天工的缂丝、花纹繁复的织锦、意蕴深远的书画、精美绝伦的竹刻、玲珑精巧的核雕、温润细腻的玉雕、富丽沉静的漆艺等,集中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极致之美。2019年7月,在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由苏州市委宣传部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组织的“苏式生活展示体验交流”系列活动在法国举行。来自苏州市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的16位非遗传承人为广大游客和巴黎市民表演了昆曲、苏州剪(刻)纸、编钟制作、桃花坞木版年画、太湖窑制作、苏扇制作、御窑金砖制作、缂丝、明式家具制作等苏州手工技艺,受到巴黎市民的喜爱。前来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江苏运河区域的非遗开发与利用也非常注重与时俱进,积极借鉴世界先进经验,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2019年3月,“‘非遗传承·文创共融’两岸高校文创论坛”在台北举行,主题为“思木·创生”。此次论坛由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台湾三义木雕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该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每届均举办获奖作品成果巡回展、黄公望主题博览会及两岸论坛等系列活动,目前已成为集产品研发、展示和销售于一体的两岸合作创新平台。三对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总体来看,江苏省的非遗保护工作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运河区域的非遗保护工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非遗保护尚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成立跨行政区划的运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打造运河区域非遗文化品牌。相对其他省(区、市)来说,江苏省非遗保护方面的法规、政策和措施更加完善,非遗保护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江苏省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了保护工作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一些市、县成立或挂牌了非遗保护中心。江苏省还逐步建立健全了非遗领域的研究咨询、督导检查、表彰激励等保护工作机制。但是,江苏省运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一直分属不同行政区划的管理机构,这不利于运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整合。应打破运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区域管理界限,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来进行统筹安排、协调规划,把运河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合起来,与运河经济带、运河文化带建设相结合,做大做强运河区域非遗文化产业,打造运河区域非遗文化品牌。二是积极探索“非遗+旅游”的新路径,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江苏运河区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非遗与旅游相结合,将会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江苏运河区域可以进一步探索“非遗+旅游”的新路径,增加非遗场馆数量,提升非遗场馆质量,使之成为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重要场所,并把它与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线路规划进行整合,使之成为游客必去之地,增加旅游的人文内涵。另外,依托非遗展示体验场所、专题场馆,组织编排一些精品演艺、民俗表演节目,整合推出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食品等系列产品,促进非遗产品产业化,提升非遗文化的经济效益。用非遗文化深化旅游的内涵,用旅游扩大非遗文化传播的空间,使非遗与旅游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三是积极推进运河区域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使非遗更好地服务当代生活。非遗是过去人们的生活,非遗产品是过去人们的生活用品,因此,非遗产品的开发停留在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层次上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非遗产品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为了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走进人们的生活,需要对之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更好地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文化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有用,二是一般工薪阶层用得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