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bb86a19b420e1a893c0f5f6736a98a/d5bb86a19b420e1a893c0f5f6736a98a1.gif)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bb86a19b420e1a893c0f5f6736a98a/d5bb86a19b420e1a893c0f5f6736a98a2.gif)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bb86a19b420e1a893c0f5f6736a98a/d5bb86a19b420e1a893c0f5f6736a98a3.gif)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bb86a19b420e1a893c0f5f6736a98a/d5bb86a19b420e1a893c0f5f6736a98a4.gif)
![2020-2021学年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5bb86a19b420e1a893c0f5f6736a98a/d5bb86a19b420e1a893c0f5f6736a98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文明史上,自水壶到酒壶,然后自酒壶发展到茶壶,是很有趣的生活器物演变的写照。在今天所见的,自上古到中古的壶,大多是酒壶,因为那些时代,古人的生活与酒是分不开的。今天看来,在造型上酒壶与茶壶几乎是相同的。在各种生活器物中,若以陶器为例,壶的造型最为生动可观,所以也最引人注意。我注意到现代的陶艺家喜欢在壶上动脑筋,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形状来。壶之妙就在它有一个壶身,一个壶盖,一个壶嘴,一个把手,共同组成一件器物。形状、大小、饰物的变化非常丰富,时代的特征也很容易辨别。可是其基本形状自南北朝以来到近代都没有改变。今天的人很难辨认酒壶与茶壶之分别,实在是因为两者极为相似的缘故。其实宋朝以前是没有茶壶的。中国人喝茶自南北朝开始,原先是把茶当药吃,逐渐演变为清脾、提神的饮料,到唐朝与佛教的思想相结合,才有陆羽的《茶经》出现,多方讲究起来,当成生活修养的仪式,但是这个传统到宋代都没有平民化、普及化。宋代以前,喝茶是用碗,不用杯。他们把茶叶放在钵子里煮,烧开后,倒在茶碗里,所以茶碗是主要的茶具。茶壶产生于何时?当然是在茶道改变之后的事。但后世的茶壶应该是以酒壶为原型改变而成。古人喝酒的方法有粗、细两类:以瓮为壶,倒酒易倾出,必然用大碗,是水浒英雄之类草莽人物的喝法,豪放为其特色;文人雅士讲究气氛,喝酒时要细酌,就非用酒壶不可。唐朝的酒壶的短流,恐怕是民用陶的传统,贵族人士喝酒应该是用金银器吧!到了宋代就很明朗了,酒壶有明显的金属器的特色,尤其是景德镇制造的青白器酒壶,非常细致美观,完全可以反映早期金银器的原型。它的流细长优雅,曲柄也很称手,盖上通常做个漂亮的狮纽。这样的壶被后代人误认为茶壶是可以想象得到的。?磨茶为粉,煮熟后倒到碗中饮用的煎茶法,改变为用开水冲泡茶叶,饮用茶汁的点茶法,是很根本的改变。以泡茶的方式吃茶,应是王公贵族等有闲阶级的享受,不仅考究茶的品质,整个制茶的过程就是一种仪典。所以饮茶的道具很多。为了便于服务顾客,便需要大茶壶。茶壶太大,手执曲柄不易,就发明了提梁壶,也就是手提的柄做在壶的上面。因此后来的茶壶就分为两类:提梁壶与手执壶。明末清初之后,民间使用茶壶的数量大幅地增长,民窑的茶壶就成为常见的器物了。饮酒待客之风渐被饮茶所取代,茶壶、茶杯成为家家必备之物。中国人原本是喝不发酵的绿茶,慢慢要喝经发酵的乌龙茶了。茶艺在文人主导下,不但讲究茶香,还要讲究茶具的美感,壶的造型就成为主要的创造标的。由于宜兴的泥非常细致,烧出的陶壶手感良好,在历代名师的创造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设计,有几种典型的样子,可称得上经典之作,非常精致,令人爱不释手。这一波茶壶热在一百年间,使中国人成为最爱壶的民族,也是拥有茶壶造型最丰富的民族。到了18世纪,全世界都在喝茶了。西方文明国家自中国的出口瓷中学到茶具的应用,慢慢也设计出自己的风格。1.下列有关“茶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茶壶是以酒壶为原型改变而成的,但壶的基本形状自南北朝以来到近代都没有改变,今天的人很难辨认二者的分别。B.宋朝以前没有茶壶,中国人喝茶是从南北朝开始的,但是人们喝茶用的是碗,不用杯,茶碗是主要的茶具。C.茶壶由手执壶发展到提梁壶,是为了适应人们喝茶的需要。手执壶如果太大,不易手执曲柄,提梁壶应运而生。D.明末清初之后,茶壶成为家家必备的器物。所以,中国人成为最爱壶的民族,也是拥有茶壶造型最丰富的民族之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文明史上壶经历了水壶到酒壶再到茶壶的发展过程,自上古到中古的壶中大多是酒壶,这和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B.一个壶身,一个壶盖,一个壶嘴,一个把手,组成一把壶,它的妙处在于形状、大小、饰物变化丰富,时代特征鲜明。C.中国人喝茶开始时是把茶当药吃的,逐渐转变为清脾、提神的饮料,唐朝时多方讲究起来,喝茶成为生活修养的仪式。D.古代文人雅士喝酒讲究气氛,讲究细酌,酒壶应运而生。宋代的酒壶有明显的金属器特色,做工精巧,细致美观。3.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列举唐朝人陆羽创作《茶经》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唐朝时喝茶与佛教思想相结合,喝茶成为了一种生活修养的仪式。B.文中第七段运用作比较的方式介绍古人喝茶的方法,比较煎茶法和点茶法,指出整个泡茶的过程就是一种仪典。C.文中说明末清初之后,民间使用茶壶的数量大幅增长,宜兴烧出的陶壶手感良好、样式各异、造型精致,兴盛了一百多年。D.文章最后一段高度评价了我国的茶艺,既讲究茶香,又讲究茶具的美感,对西方国家喝茶、设计茶具有深远的影响。【答案】1.D2.B3.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强加因果,“中国人成为最爱壶的民族,也是拥有茶壶造型最丰富的民族”的原因是“一百年间中国兴起的茶壶热”。另外,“也是拥有茶壶造型最丰富的民族之一”说法错误,应去掉“之一”。【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壶之妙就在它有一个壶身,一个壶盖,一个壶嘴,一个把手,共同组成一件器物。形状、大小、饰物变化丰富,时代特征也很容易辨别”,由此看来,壶的妙处是由众多的“一”组成。【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宜兴烧出的陶壶……兴盛了一百多年”于文无据,原文是说“这一波茶壶热在一百年间,使中国人成为最爱壶的民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互联网等。这些都是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然选择。”省农科院农信所党支部书记田建民认为,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材料二:材料三:来自湖北秭归的脐橙、甘肃礼县的苹果……数据显示,“双11”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45亿元。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钟便卖了100万斤,四川的平武蜂蜜,更是在售罄后预售到明年9月。火爆的销售,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撑起这些数据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突出。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从软件看,在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使用率也远近低于城镇网民。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的释放,农村居民生活便捷、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亟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统筹解决。(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5日)材料四:11月24日上午,在第三届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兴仁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先红介绍了兴仁市的基本情况。兴仁市于2018年8月撤县设市,同时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里享有“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牛肉粉之乡”等称号。下一步,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杭州筑家易集团董事长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提升农村影响力。比如精选一乡一品,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让农民种出来的东西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卖出去。科技还可以赋能生态宜居。比如建设平安乡村、素质乡村,比如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在健康医疗方面,科技也可大有作为。比如可以打造专家远程在线系统,不用跑城里就可以连接专家服务乡村。浙江创业学院院长何伏林则分享了高校的举措和思考。他认为,一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摘编自“北国网”2018年11月26日)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2-2017这五年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B.数据显示,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增长率最高的是2015年,接待人数比前一年多了近一倍。C.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的增幅总体呈上升趋势,五年中,接待人数的增幅最低的是2016年。D.2017比2012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几乎翻了两番,这说明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这些都得益于科技的支撑。B.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又比较复杂,再加上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所以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网络普及水平较低。C.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兴仁市努力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拉动旅游业发展,以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D.杨斌认为,要让科技在提升农村影响力、赋能生态宜居、完善健康医疗和打造一乡一品平台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以此来振兴乡村经济。6.“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答案】4.C5.A6.①坚持发展科技,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②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以适应新格局的需要;③加快农村的网络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④打造绿色生态小镇,拉动乡村旅游的发展;⑤科技提升农村影响力,带动乡村经济振兴;⑥鼓励大学生下乡,与农民们共建美丽乡村。【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的增幅总体呈上升趋势”表述有误,2015年之后增幅是下降的。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B项,“所以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网络普及水平较低”范围扩大,原文是“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并不是指我国所有的农村地区;C项,“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兴仁市努力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拉动旅游业发展,以推动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曲解文意,这些措施都是兴仁市已经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后的下一步计划,并不是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D项,“杨斌认为,┄和打造一乡一品平台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属于张冠李戴,原文说“浙江创业学院院长何伏林┄他认为,一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可见“打造一乡一品平台”不是杨斌的看法。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白答案来源于材料,但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本题要求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据材料一“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概括出坚持发展科技,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概括出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以适应新格局的需要;据材料三“农村网民的使用率也远近低于城镇网民。这些问题制约着┄亟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统筹解决”概括出加快农村的网络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从材料四“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概括出打造绿色生态小镇,拉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提升农村影响力”,可概括出要让科技提升农村影响力,带动乡村经济振兴;“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可概括出鼓励大学生下乡,与农民们共建美丽乡村。。综合一下以上内容,整理一下用简洁文字分条表述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陈银娃汪曾祺农民大都能赶车,但不是所有的农民都能当一个出色的车倌。星期天,有三辆马车要到片石山去拉石头。我那天没有什么事,就提出跟他们的车到片石山看看。我在这个地方住了一年多了,每天上午十一点半,下午五点半,都听见片石山放炮。风雨无阻,准时不误。一直想去看看。片石山就是采石场。不知道为什么本地人都叫它片石山。马车一进山,不由得人要挺挺胸脯,深吸一口气。这是个雄壮的地方。采石的山头已经劈去了半个,露出扇面一样的青灰色的石骨,间或有几条铁锈色蜿蜒的纹道。这石骨是第一次接触空气呀。人,是了不起的。一个老把式正在清除残石。放了炮,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崩落下来,有一些仍粘连在石壁上。老把式在腰里系了一根粗绳,绳头固定在山顶,他悬在半空,拿了一根钢钎,这里捅一下,那里戳一下,——轰隆!门板大的石块就从四五层楼那样的高处落到地面。这是个石头的世界。到处是石头。好些人在干活,搬运石头。他们把石头按大小块分别堆放。这些石头各有不同用处。大的可制碾盘、磨盘,重量都在千斤以上。有两个已经錾好的石磨就在旁边搁着。中等的有四五百斤,可做阶石、刻墓碑。小块的二三十斤、四五十斤不等,砌墙,垒堤坝。搬运石头,没有工具。四五百斤,就是搁在后腰上背着,——有的垫一条麻袋。他们都是不出声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着。不唱歌,也不喊号子。那么多的人在活动,可是山里静悄悄的。三辆大车装满了石头,——都是小块的。下山的路,车走得很快。三辆三套大车,前后相跟,九匹马,三十六只马蹄,郭答郭答响成一片,很威风,很气派。忽然,头一辆车“误”住了。快到平地时,有一个坑。前天下过雨,积水未干。不知道是谁,拿浮土把它垫了。上山是空车不觉得。下山是重载,一下子崴在里面了。车倌是个很精干,也很要强的小伙子。叭——叭!接连抽了几鞭子,——没上来。他跳下车,拿铁锨把胶皮轱辘前面的土铲去一些,上车又是几鞭子。“哦嗬!——咦哦嗬!”不顶!车倌的脸通红,手里的鞭子抽得山响,辕马和拉套的马一齐努力,马蹄子乱响,噼里叭啦!噼里叭啦!还是不顶!越陷越深,车身歪得厉害,眼见得这辆车要“扣”。第二辆车上的是个老车倌,跳下来,到前面看了看,说:“卸吧!”这一车石头,卸下来,再装上,得多少时候?正在这时,第三辆上的车倌高声喊道:“陈银娃来啦!”我听人们说起过陈银娃,没见过。陈银娃是个二十五六的小伙子,眉清目秀,穿了一副大红牡丹花的“腰子”,布衫搭在肩头。——这一带夏天一天温差很大,“早穿皮袄午穿纱”,男人们兴穿一种薄棉的紧身背心,叫作“腰子”。“腰子”的布料都很鲜艳。六七十岁的老汉也穿红的,年轻人就不用提了。像陈银娃穿的这件大红牡丹花的“腰子”,并非罕见。老车倌跟银娃说了几句话。银娃看了看车上的石头,说:“你们真敢装!这一车够四千八百斤!”又看了看三匹马,称赞道:“好牲口!”然后掏出烟袋,点了一锅烟,说:“牲口打毛了,它不知道往哪里使劲,让它缓一缓。”三锅烟抽罢,他接过鞭子,腾地跳上车辕,甩了一个响鞭,“叭——!”三匹牲口的耳朵都竖得直直的。“喔嗬!”辕马的肌肉直颤。紧接着,他照着辕马的两肩之间狠抽了一鞭,辕马全身力量都集中在两只前腿上,往前猛力一蹬,挽套的马就势往前一冲,——车上来了。他跳下车,把鞭子还给车倌。三个车倌同声向他道谢,“嗳!谢啥咧!”他已经走进了高粱地。只见他的黑黑的头发和大红牡丹花的“腰子”在油绿油绿的高粱丛中一闪一闪,走远了。老车倌告诉我,陈银娃赶车是家传。他父亲就是一个有名的车倌。有人曾经跟他打赌:那人戴了一顶毡帽,银娃的父亲一鞭子抽过去,毡帽劈成了两半,那人的头皮却纹丝未动。也有人说,没有那么回事。(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是小说的叙述者,是有限视角,故事是由“我”的见闻构成,这种叙述的角度可以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也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B.小说用“捅”“戳”等动词刻画老把式清除残石的动作,用“轰隆”等拟声词描写从高处掉落的石头之大,以此照应上文的“这是个雄壮的地方”。C.小说表述事情条理清晰,比如介绍开采出来的石头时,从重量和对应的作用方面人手,虽然介绍较多,但没有让读者感觉到啰嗦、累赘。D.小说结尾“也有人说,没有那么回事”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表明陈银娃的父亲打鞭的手艺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但真实性有待考查。8.从陈银娃把陷在坑里的拉石头的马车赶出来的相关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9.小说题目是“陈银娃”,但大部分内容写采石场,小说为何这样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B8.①乐于助人,不求感谢。刚听了老车倌的求助,就马上查看具体情况,没有一丝犹豫;事情解决后,三个车倌感谢他时,他很淡然,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②心直口快,态度明确。责怪对方车上装的石头比较多,赞叹马的健壮。③看法准确,技术熟练。看到车马情况认为马被打毛了,需要让它们休息一下;只一鞭就把陷在坑里的马车赶了出来,说明技术特别熟练。9.①交代故事发生背景。采石场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描写采石场为后文的人物出场、情节展开做铺垫。②衬托人物形象特征。用在采石场干活的人吃苦耐劳等整体形象来衬托陈银娃的形象特征。③体现小说主题思想。用采石场的劳动场景表达对以陈银娃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赞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用‘轰隆’等拟声词描写从高处掉落的石头之大”“以此照应上文的‘这是个雄壮的地方”’错误,描写老把式的动作主要表现他的技术熟练,“轰隆”不仅体现石头的大和位置的高,也从侧面体现了老把式技术的高超。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神态),以及间接烘托(环境、情节、人物的衬托)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形象特点。解答此题,先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首先找到陈银娃把陷在坑里的拉石头的马车赶出来的相关描写,把握表现人物的关键句,语言描写“‘你们真敢装!这一车够四千八百斤!’又看了看三匹马,称赞道:‘好牲口!’”概括出“心直口快”;“三个车倌同声向他道谢,‘嗳!谢啥咧!’。他已经走进了高粱地”概括出“乐于助人”;动作描写“他接过鞭子,腾地跳上车辕,甩了一个响鞭……往前猛力一蹬,挽套的马就势往前一冲,——车上来了”概括出“技术熟练”。【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把握小说情节布局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从设置悬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小说题目是“陈银娃”,说明主人公是“陈银娃”,但大部分内容写采石场,说明“采石场”是主人公活动的背景场所,能够衬托人物形象,体现小说主题。“采石的山头已经劈去了半个,露出扇面一样的青灰色的石骨,间或有几条铁锈色蜿蜒的纹道”“一个老把式正在清除残石。放了炮,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崩落下来……门板大的石块就从四五层楼那样的高处落到地面”“车倌是个很精干,也很要强的小伙子。叭——叭!接连抽了几鞭子,——没上来……眼见得这辆车要‘扣’”这些采石场劳动的场景都为陈银娃的出场做足了铺垫,有力地烘托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他劳动技艺高超。【点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也。父觊,武陵太守。彖少有风气,好属文及玄言。举秀才,历诸王府参军,不就。觊临终与兄顒书曰:“史公才识可嘉,足懋先基矣。”史公,彖之小字也。服未阕,顒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顒尸江中,不听敛葬。彖与旧奴一人,微服潜行求尸,四十余日乃得,密瘗石头后岗,身自负土。怀其文集,未尝离身。明帝崩后,乃改葬顒。除秘书丞,议驳国史,檀超以《天文志》纪纬序位度,《五行志》载当时详沴,二篇所记,事用相悬,日蚀为灾,宜居《五行》。超欲立处士传。彖曰:“夫事关业用,方得列其名行。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轹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长风移俗,故迁书未传,班史莫编。一介之善,无缘顿略,宜列其姓业,附出他篇。”迁始兴王友,固辞。太祖使吏部尚书宣旨令就。坐弹谢超宗简奏依违,免官。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世祖在便殿,用金柄刀子治瓜,晏在侧曰:“外间有金刀之言,恐不宜用此物。"世祖愕然,穷问所以。晏曰:“袁彖为臣说之。”上衔怒良久。彖到郡,坐逆用禄钱,免官付东冶。世祖游孙陵,望东冶,曰:“中有一好贵囚。”数日,车驾与朝臣幸冶,履行库藏,因宴饮,赐囚徒酒肉,敕见彖与语,明日释之。寻白衣行南徐州事,迁侍中。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隆昌元年,卒。年四十八。谥靖子。(节选自《南齐书·袁彖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B.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C.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D.彖形体充腴/有异于众/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数人推扶/乃能徒步/幼而母卒/养于伯母/王氏事之如亲/闺门中甚有孝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玄言,可以指老子、庄子的着作,也可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玄理的言论或言谈。B.服未阕,指守丧尚未满期,占时与逝者亲疏关系不同有长短不一的服丧期限。C.微服,占代多指帝王将相或其他有身份的人为隐藏身份、避人注目而改换常服。D.五行,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古人认为它们构成了宇宙的空间关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彖少有风釆,其父深知其才。他少年时被举荐为秀才,不肯就任诸王府的参军;他父亲临终前给兄长写信,认为袁彖很有才识,能够显扬祖业。B.袁彖议驳国史,能够坚持己见。他反对檀超为处士立传的想法,认为这些人排斥帝王,欺蔑将相,孤高偏执,司马迁、班固都不曾为他们立传。C.袁彖宦海浮沉,遭人谗言挑拨。他弹劾谢超宗时,因奏章模棱两可而被免官世祖治瓜,有人进谗言,说他讲过关于金刀的话,世祖怀怒很久。D.袁彖因罪入狱,最终得到赦免。他因为预支俸禄被免官下狱;世祖出游时想起东冶还关押着一位贵囚,几天后借宴请之机,连袁彖一并释放。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顒在雍州起事见诛,宋明帝投顒尸江中,不听敛葬。(2)彖性刚,尝以微言忤世祖,又与王晏不协。【答案】10.A11.D12.D13.(1)袁顒在雍州起兵被杀,宋明帝将袁顒的尸体投入江中,不允许入安葬。(2)袁彖性情刚真,曾经因委婉讽谏触犯世祖,又与王晏不合。【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对比选项之间的差异,一般只有2到3处不同。②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该句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善于利用文言文断句标志,如虚词、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③要重视内容,断句完成后代入原文,看阅读是否通顺。“每从车驾射雉在郊野”,意思是“每次跟随齐世祖到郊外去射野鸡”,其中“从车驾”“在郊野”都是“射雉”的状语,是一句完整的句子,不可断开,故排除BC,“伯母王氏”是一个整体称呼,不可断开,且下句“事之如亲”的主语应该是袁彖而不是王氏,故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五行,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错,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星。故选D。【12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定位原文相关语句,结合上下文,对比分析选项正误。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翻译错误等,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等内容。D项,“连袁彖一并释放”错,根据文意,这个贵囚就是袁彖。故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加以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抓取赋分点,并一一落实。(1)“起事”,起兵;“见诛”,表被动,“不听”,不允许。(2)“微言”,委婉的讽刺话语;“忤”,忤逆,触犯;“不协”,不合。【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父亲袁觊是武陵太守。袁彖年轻时便有风采气度,喜好写文章和谈论玄理。被举荐为秀才,各王府要择取他为参军,他不肯就任。袁觊临终时写给兄长袁颢的信中说:“史公文才学识可嘉,完全能够使祖宗基业繁盛起来。”史公是袁彖的小名。袁彖守父丧还未满三年,袁颉便在雍州起事被杀,宋明帝将袁颢的尸体抛进长江中,不允许家人收殓安葬。袁彖便与原先的一位仆人改穿平民服装,偷偷地去寻找尸体,找了四十多天才找到,于是便亲自背土,将袁颢秘密地埋葬在石头城的后山岗上。明帝驾崩以后,才将袁颢改葬。后来,出任秘书丞。对历朝国史进行评议。檀超认为,《天文志》记载星象及其位置次序,《五行志》记录当时的祥瑞灾异,二《志》所载的事实及用途都有差别,日食是一种灾异,应当放进《五行志》中。檀超又想立处士传。袁彖蜕:“只有那些与国家大业有关联的起过作用的人物,才能够在国史中记录其姓名事迹。现今那些孤栖隐遁之士,排斥帝王,欺凌将相,这是偏颇特立的行为,不能够助长这种风气,改变社会风俗,所以司马迁的《史记》没有为之立传,班固的《汉书》也没有将他们编写进去。如果确有一些好的行迹,无法舍弃省略的话,那也应当把他们的姓名业绩,附录在别的篇章中。”朝廷调任袁彖为始兴王府友,他坚决推辞不去。齐太祖派吏部尚书何戢向他宣布旨意命他就职。因弹劾谢超宗的奏章模棱两可,被罢免官职。袁彖性格刚强,曾经用寓意深远的言辞触犯了齐世祖,又与王晏不和。齐世祖在别殿用金柄刀切瓜,王晏在旁边说:“外面流传着金刀(刘)的说法,恐怕不适宜用这种东西。”齐世祖很惊讶,追问事情的根源。王晏说:“这是袁彖告诉我的。”世祖对此大怒,怀恨在心,很久都不得消释。袁彖在郡任职,因预支了俸禄钱,被罢免官职交给束冶县处治。后齐世祖游孙陵,望着东冶县说:“那裹有一位很高贵的囚犯。”过了几天,齐世祖与朝臣们一起巡幸到东冶,对府库实行了检查,举行宴会时,顺便赏给囚徒们一些酒肉,敕命召见袁彖与他交谈,第二天便释放了他。不久袁彖便以平民身份暂时代行南徐州事务,后升为侍中。袁彖体态肥胖,与众不同。每次跟随齐世祖到郊外去射野鸡,都要让好几个人相帮着扶持,才能徒步行走。他幼年时母亲便去世了,由伯母王氏抚养他,后来他侍奉王氏如同亲生母亲。他的妻子也很有孝心。袁彖在隆昌元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谧靖子。(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迢峣。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②低心事折腰。注:①昌叔:王安石妹夫。②分:甘愿。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B.三、四两句描写诗人登高赏菊的场景,其中“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D.本诗通过写登山所见实景,以及由此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了情思,表达了心志。15.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答案】14.B15.①对妹夫的思念,对高洁情操的追求;②对美丽景色的喜爱;③对陶渊明的仰慕,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的志向。【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项,三、四两句其实是诗人在登高中想象的与妹夫一起赏菊对饮的场景,既表达了对妹夫的思念,也表达了对高洁志趣的追求。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选材的特点和情感的能力。首联,“城上啼乌破寂寥”句,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思君”和题目来看,诗人直接抒发了思念之情。颔联,“应须绿酒酬黄菊”句,写出了诗人在登高中,想象与妹夫一起赏菊对饮的场景。由“绿酒酬黄菊”“何必”可以看出诗人的高洁的情操和不落俗套的追求。颈联,“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句,意象“落木、云、水、烟山、桥、夕阳”来看,能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尾联,前句“渊明久负东篱醉”,说明陶渊明已经长久没有悠闲地在东篱饮酒了。写出了以渊明自比,又甘心折腰事国的矛盾心理。“犹分低心事折腰”中的“分”的意思是“甘愿”,“低心”意思是“放低姿态”。“折腰”是对出仕的陶渊明的仰慕,自己也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三)名句名篇默写16.根据下列句子的描述,在横线处补写相应名句。(1)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的《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句子,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意境与之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定风波》中,苏轼以自然界的风雨隐喻人生风雨,“______________”一句相当有豪气,表明自己在面对各种打击的情况下,有着不畏坎坷、处变不惊的超然情怀。(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殆尽。(5)李清照的词喜欢用“瘦”,如“应是绿肥红瘦”“渐秋阑,雪清玉瘦”,在《醉花阴》中“___________”一句写出自己思念丈夫而形容消瘦的形象。(6)在《归去来兮辞》中,当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时,我们能感受到陶渊明在归途中“无官一身轻”的愉悦。(7)《归去来兮辞》中,直接表达陶渊明乐天安命的一句是“___________!”【答案】(1).吾师道也(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执手相看泪眼(4).竟无语凝噎(5).一蓑烟雨任平生(6).舞榭歌台(7).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人比黄花瘦(9).舟遥遥以轻飏(10).风飘飘而吹衣(11).乐夫天命复奚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注意易错字有:“执”“竟”“凝噎”“蓑”“舞”“榭”“遥”“轻飏”“复”“奚”,“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不要丢字。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________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王羲之的行书,洒脱飘逸,________,后人难以望其项背。()。因为那是一个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汉字结体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到了唐代,时代的精神气候发生改变。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________,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唐人在楷书和草书上,不让古人,直达巅峰。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一个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张旭与怀素,一反人们对“二王”亦步亦趋的________,挥毫起风云,落墨泣鬼神,直把草书推到了“狂草”境地。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今,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传达风流云散曲径通幽拘泥 B.传达行云流水另辟蹊径拘泥C.传递行云流水曲径通幽执拗 D.传递风流云散另辟蹊径执拗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假如没有那个时代,就不会有王羲之如此卓绝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B.王羲之所以有如此卓绝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是那个时代使然。C.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时代改变了其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D.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会使书法艺术缔结出新的辉煌。B.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C.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D.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结新的辉煌。【答案】17.B18.D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空:“传达”,有传告、表达,使知道的意思;“传递”,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的意思。语境是说,书法艺术,可以传告、表达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所以第一处选“传达”。第二空:“行云流水”,多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艺术自然流畅;“风流云散”,指风吹云散,踪迹全消。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语境是说,王羲之的行书,洒脱飘逸,非常流畅,所以填“行云流水”。第三空:“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曲径通幽”,从弯曲的小路通向风景幽美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后用来比喻做事情经过曲折取得成功。语境是说,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的风格,而开辟新的路径,故选“另辟蹊径”。第四空:“拘泥”,指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执拗”,多指性格上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语境是说,张旭与怀素两位唐代书法家有创新思想和变通意识,即不“拘泥”于“二王”。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括号前讲王羲之的行书风格:洒脱飘逸、行云流水,括号后说的是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从原文“因为那是一个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可知:这是时代因素。但是王羲之的行书的成就:既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因素,如:天赋、个性、勤奋等。ABC选项只归于时代原因,以偏概全,而且与文意不符。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项,语序不当,“新”一词应放在“时代”之前;而且“缔结”与“辉煌”搭配不当,应将“缔结”改为“缔造”。B项,语序不当,“新的”一词应放在“时代”之前;且和原句一样中途易辙,应将“中华民族”放在“正走在”前,同时删掉句末的“的”字。D项,也是中途易辙,应将“中华民族”放在“正走在”前,同时删掉句末的“的”字。且“缔结”与“辉煌”搭配不当,应将“缔结”改为“缔造”。故选C20.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请简要分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答案】用了拆字组合的方法,把“食”,拆成“人”和“良”二宇,点出了食品安全第一要提高商家的“人品”,即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在于食材要用质量过关的“良品”。所以,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和监督,保证食品各个环节的安全,提高食品标准,规范市场准入制度。【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这一公益广告最有创意的地方表现在它运用了拆字的手法,来表明观点态度。四、写作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隔几分钟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着微博、微信、QQ,看好友在干什么,那些飘在风中的代码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岂止是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放眼望去,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北斗导航……科技已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然而我们在为此狂欢的时候,对身边的人与事又知多少?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答案】范文:“网”事咏叹调如今是“网罗”天下的时代。网络,你是普罗米修斯,偷走了宙斯的火焰,点燃了闪电,照亮了人类黎明前的黑暗,让拂晓的风声在耳畔回荡,世界因你而精彩。网络,你这个盗火者,你偷来了光明,却也带来了黑暗。还我隐私。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却也是个缺乏隐私的时代。人们被大数据一点点地剖析,肢解,百无一漏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网络,你偷走了人类的遮羞布,让人成为赤裸裸的“透明人”!前不久爆出的“棱镜事件”,折射出信息安全的隐忧。高科技窃取我们的信息于无形之中,令人不战而栗。不久前,一位名叫琪琪的女孩,因一条微博,被人在网上挖掘个人信息并无情地嘲讽而不堪重负,最后含恨自杀。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秘密,正如每一个花蕾都包含着心事,强行剥开花瓣必定会使花蕾凋亡,无情揭开个人隐私必将导致人间惨剧发生。还我距离。生活在网络时代,纵使相隔千里,也可以面对面交谈,于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了,而心的距离却远了。我曾无数次地回想起那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虽然战乱不断,天各一方,却能“千里共婵娟”,共话相思意。然而,在这个霓虹灯点缀了夜空,万家灯火齐明的大数据时代,手机却反客为主,俨然成了聚会的主角。当“一起来玩手机,顺便吃个饭”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时,我们不禁感叹人情变了:没有了朱自清的“咫尺天涯,叫我如何奈得”的感慨,却有加拿大女作家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你在天涯,我在海角,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想你”的无奈。网络,你偷走了距离,让心的故乡何处寻觅?还我诗情画意的生活。怎能不向往、向往川端康成凌晨四点半看海棠花未眠,向往瓦尔登湖畔卢梭的小木屋,向往王尔德在阴沟里仰望星空,向往仓央嘉措通透风情踏雪寻梅。反观当下,没了诗情没了画意,处处是屏奴。当点赞、刷微博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我们真正的生活又去了哪儿?网络,当我再一次把你放在聚光灯下,细细端详,终于窥见了你的真容。你原本只是高科技时代的一个工具,无关好与坏,功与过。合理利用,你可以使人们玩弄世界于股掌,传递信息,播散知识,造福人类。掌控不当,你也可以剥夺隐私,传播谣言,色情暴力、高科技犯罪把人们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利弊,黑白,两极之间本无界定,然而物极必反,就看你如何掌控。网络,可以送你上天堂,也可以带你下地狱。如何让高科技为人类谋福祉,全在人类的智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审题:纵观本试题材料,命题者对科技的感情是很复杂的。首先手机刷屏在“时时刻刻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可见材料对某些科技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材料又笔锋一转,说“科技已把世界的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可见材料对科技又持肯定态度;最后材料呼唤考生要注重关注身边的人与事。所以,顺着材料所透露出的感情,可有以下几个立意方向:方向一:赞同科技时代。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并且人类的历史也证明,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此角度立意,考生的选材应侧重于那些已被证明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力量的有关科技。如“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方向二:莫被科技绑架。科技虽说在生活中显现出了巨大的力量,但我们也不可过分地依赖科技,成为科技的“奴隶”,因为科技本身也不是“万能”的。从此角度立意,考生的选材应侧重于那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其的过分依赖,进而让人们忽略了身边的亲情、友情,抹杀了传统的有关科技。如因过分依赖科技,手写书信、毛笔字、珠算等在科技的影响下其文化内涵在逐渐消失等等。方向三:理性地看待科技。正视传统与时代变迁的关系,理性地认识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改变。从此角度立意,考生的选材应侧重于那些充满着争议、利弊并存的有关科技。如最近热议的“胶卷时代与数码时代”“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电子书阅读与纸质书阅读”等等。方向四: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科技怎样日新月异,改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只要我们心中拥有诗意,懂得珍惜过往的点滴,在科技时代下也能诗意地生活。从此角度立意,首先,考生的选材应侧重于那些充满争议的有关素材,同时,在对素材的分析上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QC/T 1217-2024车载有线高速媒体传输万兆全双工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小康家园》配套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第20章复习课(二)
- 环评招募合伙协议书(2篇)
-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1.1分式》听评课记录2
-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听课评课记录1
- 五年级上册数学听评课记录《数学好玩-图形中的规律》(4)北师大版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4-4近似数》
- 中国氢内燃机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4版)
- 《自然保护区划分》课件
- 2025年普通卷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铁路局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学校食堂餐厅管理者食堂安全考试题附答案
- 《商用车预见性巡航系统技术规范》
- 国旗班指挥刀训练动作要领
- 春季安全开学第一课
-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教学课件
- 陕鼓集团招聘笔试题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