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与电子政务应用_第1页
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与电子政务应用_第2页
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与电子政务应用_第3页
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与电子政务应用_第4页
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与电子政务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与电子政务应用

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趋势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下政府可及时收集、分析、利用、传播和发送信息,通过政府管理手段的革新,不断对政府职能、组织结构、决策方式、管理行为、运行模式、工作流程等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有效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电子政务为政府服务工作和了解民众意见等基本政务提供了重要的通道,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最重要的科技保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把电子政务的建设与新技术的应用有机融合起来,与政府职能的转变、简化行政业务流程、内部资源整合、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水平、内部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下面将重点介绍云存储、物联网以及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OTA)等三大主流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一云存储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一)云存储简介全球数据量的猛增使得存储日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存储作为单独的项目进行管理。同时,持续增长的数据存储压力带动着整个存储市场的快速发展。云存储(cloudstorage)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支持和关注。Amazon在两年前推出的ElasticComputeCloud(EC2:弹性计算云)云存储产品,旨在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同时提供更强的存储和计算功能。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概念。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的发展,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其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提供与“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云存储的概念与云计算类似,它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云状的网络结构,创建一个新型的云状结构的存储系统,这个存储系统由多个存储设备组成,通过集群功能、分布式文件系统或类似网格计算等功能联合起来协同工作,并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对用户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访问服务。当我们使用某一个独立的存储设备时,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这个存储设备是什么型号、具有什么接口和传输协议,必须清楚地知道存储系统中有多少块磁盘,分别是什么型号、多大容量,必须清楚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采用什么样的连接线缆。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和业务的连续性,我们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备份系统和容灾系统。除此之外,对存储设备进行定期的状态监控、维护、软硬件更新和升级也是必需的。如果采用云存储,那么上面所提到的一切对使用者来讲都不需要了。云存储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对使用者来讲都是完全透明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一个经过授权的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一根接入线缆与云存储连接,对云存储进行数据访问。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服务。就如同云状的广域网和互联网一样,云存储对使用者来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设备,而是指一个由许许多多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所构成的集合体。使用者使用云存储,并不是使用某一个存储设备,而是使用整个云存储系统带来的数据访问服务。所以严格来讲,云存储不是存储,而是一种服务。云存储的核心是应用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存储设备向存储服务的转变。从上面的云存储结构模型可知,云存储系统是一个多设备、多应用、多服务协同工作的集合体,它的实现要以多种技术的发展为前提。1.云存储发展技术前提·Web2.0技术Web2.0技术的核心是分享。只有通过Web2.0技术,云存储的使用者才有可能通过PC、手机、移动多媒体等多种设备,实现数据、文档、图片和视音频等内容的集中存储和资料共享。Web2.0技术的发展使得使用者的应用方式和可得服务更加灵活和多样。·应用存储的发展云存储不仅仅是存储,更多的是应用。应用存储是一种在存储设备中集成了应用软件功能的存储设备,它不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还具有应用软件功能,可以看做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集合体。应用存储技术的发展可以大量减少云存储中服务器的数量,从而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减少系统中由服务器造成的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减少数据传输环节,提供系统性能和效率,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集群技术、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云存储系统是一个多存储设备、多应用、多服务协同工作的集合体,任何一个单点的存储系统都不是云存储。既然是由多个存储设备构成的,不同存储设备之间就需要通过集群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如果没有这些技术的存在,云存储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所谓的云存储就只能是一个一个的独立系统,不能形成云状结构。·CDN内容分发、P2P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数据加密技术CDN内容分发系统、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同时,可通过各种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云存储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如果云存储中的数据安全得不到保证,想来也没有人敢用云存储,否则,保存的数据不是很快丢失了,就是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存储虚拟化技术、存储网络化管理技术云存储中的存储设备数量庞大且多数分布在不同地域,如何实现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甚至不同类型(如FC存储和IP存储)的多台设备之间的逻辑卷管理、存储虚拟化管理和多链路冗余管理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个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存储设备就会是整个云存储系统的性能瓶颈,结构上也无法形成一个整体,而且还会带来后期容量和性能扩展难等问题。云存储中的存储设备数量庞大、分布地域广造成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存储设备运营管理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对云存储的使用者来讲根本不需要关心,但对于云存储的运营单位来讲,却必须要通过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集中管理难、状态监控难、故障维护难、人力成本高等问题。因此,云存储必须要具有一个高效的类似于网络管理软件一样的集中管理平台,以实现对云存储系统中的存储设备、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状态监控。2.云存储的结构模型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硬件,更是一个由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云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图1云存储结构模型·存储层存储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存储设备可以是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可以是NAS和iSCSI等IP存储设备,也可以是SCSI或SAS等DAS存储设备。云存储中的存储设备往往数量庞大且分布在不同地域,彼此之间通过广域网、互联网或者FC光纤通道网络连接在一起。存储设备之上是一个统一存储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基础管理层基础管理层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云存储中最难以实现的部分。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具有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CDN内容分发系统、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所访问,同时,通过各种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和措施可以保证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保证云存储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应用接口层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中最灵活多变的部分。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比如视频监控应用平台、IPTV和视频点播应用平台、网络硬盘引用平台、远程数据备份应用平台等。·访问层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云存储运营单位不同,云存储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同。(二)云存储,丰富政府业务应用1.云存储在电子政务上的应用·个人级云存储应用网格磁盘——个人在线存储服务,通过Web实现文件的上传和下载服务,如QQ,MSN等。在线文档编辑——只需要打开GoogleDocs网页,无需安装Office,通过GoogleDocs就可以进行文档编辑和修改(使用云计算系统),并将编辑完成的文档保存在GoogleDocs服务所提供的个人存储空间中(使用云存储系统)。在线教育——通过云计算和云存储系统来构建一个庞大的、超能的教育服务器群,这个服务器群对于教育中心来讲,就如同是一台服务器,所有教育中心在一起共享该服务器群。云计算和云存储的应用,可以代替现有的多服务器架构,使所有教育中心都能集中在一个教育服务器组的管理之下。·组织级云存储应用组织空间租赁服务——高性能、大容量的云存储系统,可以为无法单独购买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空间租赁服务,满足单位不断增加的业务数据存储和管理服务需求,同时,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可以保障云存储系统运行安全,确保数据不会丢失。组织级远程数据备份和容灾——高性能、大容量的云存储系统和远程数据备份软件,可以为所有需要远程数据备份和容灾的单位提供空间租赁和备份业务租赁服务,普通的单位可租用IDC数据中心提供的空间服务和远程数据备份服务功能,可以建立自己的远程备份和容灾系统,见图2。图2基于云存储的数据备份容灾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有一个遍布城市的云存储系统,并在这个云存储系统中内嵌视频监控平台管理软件,建设“平安城市”系统将会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系统的建设者只需要考虑摄像头和编码器等前端设备,为每一个编码器、IP摄像头分配一个带宽足够的接入网链路,通过接入网与云存储系统连接,实时的视频图像就可以很方便地保存到云存储中,并通过视频监控平台管理软件实现图像的管理和调用。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电视墙或PC来监看图像信号,还可以通过手机来远程观看实时图像。见图3。图3基于云存储的视频监控系统2.中兴通讯云存储产品中兴通讯云存储由多个功能服务器构成:(1)一个或两个控制节点(后续可推出集群),用以维护云的配置信息和虚拟文件系统的元数据,控制云中文件的复制、迁移和删除等操作,云存储基于GUI界面的操作管理工具进行中央集中管理。(2)多个存储节点——拥有基本的存储卷,可存储文件;提供基于标准文件访问协议的文件访问通道;响应控制节点关于文件复制、迁移或删除的命令。图4显示云存储的通信通过两个完全独立的IP子网来完成,并且配置IP地址:客户端通过外部公网实现对文件的存储和访问,控制节点和存储节点之间的通信通过内部网络实现。云存储系统的内部和外部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完全隔离有助于提高云存储的服务性能。图4中兴通讯云存储系统逻辑示意二物联网与电子政务的应用(一)物联网简介物联网的概念最早由EPCglobal组织1999年提出,意指通过互联网与传感技术的融合,对所有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进行全程监控和追踪;英文称之为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第一,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第二,其用户端延伸、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彼此间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是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认为,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M2M(MachinetoMachine)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移动通信的结合,这既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需要,这种结合可以解决两个产业的诸多发展瓶颈,大大扩展两个产业的业务应用领域,带来很多新的机遇。因此,M2M是当前物联网发展的最普遍的模式。见图5。图5物联网发展模式物联网可以使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将进一步拉动产业经济,带来多赢局面。物联网是产业融合的典型产物,可用以实现新型数字产业,如数字政务、数字生活、数字商业。在物联网时代,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物相连,提升实体经济产业竞争力水平。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近年来,运营商已经开始多行业、多领域积极探索,如表1所示。表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物联网的产业链物联网的产业链十分庞大(见图6),影响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产业利益之争,原先工业自动化、安防、银行等专业领域的封闭性,将是物联网模式最大的挑战。各个厂商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物联网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它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因此标准协议、产业链整合能力、集成能力将决定物联网是否能大规模应用。图6物联网产业链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图7物联网架构(二)物联网,缔造“数字城市”1.什么是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又称智能城市,更确切地说是信息城市。利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基于Wi-FiMesh和WiMax技术向公众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提供可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数字城市还可提供公共接入、无线视频服务、无线位置服务、无线支付、无线网络硬盘、社会性突发事件应急协同处理平台等。2.数字城市的运营模式为了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政府开始尝试放开运营市场,因此,当前数字城市主要有以下四种运营模式。(1)市政公共事业:政府出资独立承建,属公共事业性质;免费或低资费;易造成政府负担过重、打击社会资本积极性。(2)企业独立承建:此模式较少见,由企业出资独立承建,承建企业以扩大知名度为主要目的,交由政府运营维护;免费或低资费,收支平衡依赖广告。(3)通过相互开放接入点的、分散的方式实现城市覆盖:发挥了互联网的特点,形成公社(FON);缺点是很难形成临界质量。(4)企业建设并运营:向政府、企业、个人收取一定的费用;收费模式消费者比较反感,可能导致用户量较低无法收回投入。3.进化中的新型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结合后,数字城市的发展可以细分为如图8所示的5个阶段,目前处于第2阶段,部分先发城市已经进入第3阶段,借助数字城市、平安城市的技术积累,可进入第4阶段。图8数字城市发展阶段每跨越一个阶段时引入的新技术如下:第1~2阶段:移动化。在原来Wi-Fi的基础上引入3G网络,实现FMC,使得数字城市不仅仅是游牧性无线应用,还要具备移动能力;高速云(Wi-Fi、HSPA)+连续云(2G、3G)。第2~3阶段:数字化。数字城市引入3D虚拟现实、RFID、M2M应用、城市资源管理平台;平安城市引入视频监控、模式识别、防火防盗、智能交通应用、各类传感器;高速云(Wi-Fi、LTE)+连续云(3G、HSPA)+传感网(非Mesh)。第3~4阶段:智能化。云计算、BI;组件化,SOA;Mesh化,自组织;智能云(云计算、SOA、BI)+高速云(Wi-Fi、LTE)+连续云+传感云(Mesh)。第4~5阶段:泛在化。多路由链路智能适配,多媒体格式的转换、上下文关联,无缝的互操作,实现ABE(始终最佳体验);网格化,支持UPNP;社会资源和私有资源的可共享平台,手机即基站、无线互联网业务环境(WiiSe)、社会云+私有云。4.泛在网:未来数字城市理念的体现泛在网络(UbiquitousNetwork)又称U网络,意为“普遍存在、无所不在”也就是指无所不在的网络。泛在网络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帮助人类实现“4A”化通信,即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之间都能顺畅地通信。泛在网络的特点是:泛在性、异构性、环境感知性、自组织、自愈性、开放性、透明性、移动性、宽带性、多媒体、协同性、对称性、融合性。泛在网络的服务方式包括移动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网格、流媒体信息服务等。这是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安全使用但感觉不到其存在的信息通信网络。在这一网络中,通信不仅是人到人,而且更多的业务流来自人与机器间以及物体间(M2M)。图9数字城市的理念5.3G数字城市对3G网络的要求和影响很多城市3G网络建设不久,目前3G公网业务量小,网络较为空闲,而且数字城市的业务量短期爆发性增长可能性小,短期之内对网络流量冲击不大。同时,数字城市的很多业务通常固定在某一地点,候鸟效应不强(比如城市监控等),一天24小时忙闲均衡,因此容易规划。所以,数字城市总体上容易实现。由于视频监控要求上行速率高,但是如果在TD某载扇配置上行、下行时隙(如4∶2)与该小区其他时隙配置方式不符(如2∶4),将造成干扰。因此,提高上行速率要尽可能不改变时隙配置方式。改进方案:数字城市监控业务、M2M业务的场景下,单载扇并发用户量较多,并且可能存在长时在线的沉默状态,因此需要网络尽可能扁平化、低时延、对短包进行业务优化,引入CELL-FACH、L2增强、CPC等。以上情况难以实现或解决的,则视情况引入Wi-Fi。6.数字城市的业务需求如图9所示,它可面向为政企用户、当地市民、外地游客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城市社区;借助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可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和交流合作,服务政府及市民、展现城市风貌、招商引资。因此,要加强对机场、酒店、关键产学研机构(当地知名企业、学校、科研单位)、旅游区的覆盖和服务能力;除了基本的覆盖能力外,数字城市应该能够提供如下信息服务。针对政府:强调建设安全、可信、高效的政务平台;提供安防、应急调度、抗灾、节能减排、政府采购、市政规划与治理、数据统计、市政RFID一卡通等应用。针对企业:提供RCS(富能通信套件)、电子商务、广告与竞价排名、垂直门户;外包呼叫中心、数据中心、客服坐席;多媒体会议、ICT平台、VPN、物流移动定位业务、商业分析与数据挖掘等。针对个人:以城市生活为主题,建立网络个人应用社区,促成用户使用多媒体增值业务,如个人博客、PIM、定位、IM、网络购物、手机支付、铃音视频下载、彩信彩像、网络游戏、网上教育等业务。针对应用开发合作伙伴:提供创新应用实验平台;对需求进行调研;友好用户招募和开发、内测;即时发布的SaaS、Mash-up/Widget、DRM平台。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与电子政务的应用(一)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OTA)简介2002年,中兴通讯组织其在国内外的科研机构研究新的集群实现方式,正式提出了GOTA数字集群技术体制。GOTA的含义是开放式集群架构(GlobalOpenTrunkingArchitecture),它采用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最新的无线技术和协议标准,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使其能够符合集群系统的技术要求,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共网运营能力和业务发展能力,可满足集群未来发展的需求。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多种共网集群和专业调度统一的业务模式,系统指挥调度功能强大,同时还兼有很强的双工电话互联、高速数据业务和短消息等其他一些业务功能。GOTA系统是基于CDMA多址方式的调度通信和蜂窝移动通信的组合系统。GOTA可提供多种集群业务:(1)一对一的私密呼叫和一对多群组呼叫,可设定用户的优先级,并具有根据用户的优先级使用强插强拆的功能;(2)还可以提供集群系统中所需要的系统寻呼、群组寻呼、子群组寻呼、专用PTT等特殊业务;(3)GOTA系统可对不同的话务群组进行分类,例如永久型群组和临时型群组,用户可对其群组内成员进行管理。除了集群业务以外,GOTA还具有增值业务提供能力,如短消息、卫星定位、VPN等,这些业务和集群业务结合起来,可为集团用户提供各种综合服务。在国内市场上,早在2003年,中兴通讯就与中国铁通、中国卫通合作开通了GOTA试验网。目前,在原信息产业部批复的6个集群商用试验城市中,中兴GOTA参与了5个城市的试验。2005年10月,GOTA独家为南京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建设了集群网络,提供了5000部GOTA终端和全套的集群调度服务,充分验证了GOTA系统的实际商用能力。2008年8月,GOTA成功服务于第29届奥运会青岛奥帆赛,在比赛的各阶段,GOTA表现出通话清晰、群组和优先级设置灵活、业务功能丰富、调度台和管理台功能强大等诸多优势和特点,确保了本次大赛的指挥调度和应急通信任务的圆满完成。2009年10月,GOTA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成熟的商用经验,独家为山东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提供集群通信调度服务,3000部GOTA终端在“十一全运会”整个赛事期间经受住上万次话务量冲击,圆满完成赛事集群通信保障服务。新一轮电信重组后,中国电信负责运营数字集群,截至2009年底,以GOTA技术为基础的中国电信天翼对讲业务用户已经遍及16个省、上百个行业,总用户数已近7万。在国际市场上,中兴通讯GOTA产品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规模商用,系统容量超过130万线,销售额超过10多亿美元,带动了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应用范围最广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产数字集群系统,如今中兴通讯GOTA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美国、智利、挪威、葡萄牙、乌克兰、捷克、墨西哥、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加纳、塞内加尔等国家。1.应急联动平台简介城市应急联动平台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各个子系统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理。一般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包括接/处警子系统、有线调度子系统、无线调度子系统、GIS地理信息子系统、GPS卫星定位子系统、综合信息子系统、视频信息子系统、指挥决策子系统、远程接入子系统、基础环境技术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等。各地在建设应急联动系统时会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流程和需要对相关子系统进行调整,对以上这些子系统进行裁减。下面就以一个简化的应急联动平台为原型进行简要描述。图10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结构模型接/处警系统。本系统可实现接警、处警功能。接警中心统一接听和处理市民的报警、求助电话,市民可以通过电话拨打110、119、120、122等紧急特服号码或只拨打统一的特服号码向系统求助(或通过Internet);处警中心接收接警中心转发的警情数据,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空间分析功能,对所有的资源和警力通过一体化的数据传输和通讯调度台进行方便的统一管理、指挥和调度,见图10。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包括GIS系统平台、预案指挥调度子系统等。它通过对数据的时空分析和综合信息的全面掌控,自动生成或启动相关处理预案;还可以与社会联动单位的预案系统实现整合,完成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演习和完善工作,有效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呼叫中心。作为系统通信单元的核心部分,呼叫中心对多种形式的报警进行统一排队及分配处理,并自动判定是否误报或恶意报警。呼叫中心排队交换机实现与PSTN网络、无线数字及模拟集群网络、IP网络的连接,实现统一的接警呼入及调度呼出功能。无线集群系统。应急联动系统通过无线集群通信来实现对位置移动的人员、车辆的统一调度。可实现组呼、单呼、广播以及短数据和分组数据传输业务。GOTA数字集群采用CDMA技术,是中兴通讯独立推出的一种基于扩频技术、面向未来3G技术发展和业务应用的新一代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测绘部门提供的空间测绘数据及属性信息录入GIS系统,从而形成丰富的城市地理信息中心。GIS系统可提供道路分布、政府、公安、消防、医院、驻军等静态目标的位置信息,可通过各种定位技术(LBS或者GPS)获取并显示各种目标的移动位置信息。GIS系统还可通过各种专业分析及制图功能,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时空分析,并统计输出。GIS系统可通过统一的系统集成平台实现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及信息共享,如可与预案子系统联动自动生成或启动应急预案;可与接警系统联动自动定位警情位置;可与GPS移动终端联动自动跟踪移动终端运行轨迹等。视频监视/会议系统。视频监视/会议系统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的可视化监控平台,并可即时召开视频会议。该系统可对现场图像进行各项处理,并可大屏幕显示、集中监控与切换。各子系统之间通过统一集成平台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及互联互动。各子系统作为集成平台的终端注册到平台,由平台实现各终端之间的联动功能。各终端可向平台申请资源,平台可根据给定的图形化界面定制业务流程,当各终端申请的资源达到定制业务的阈值后,平台将自动触发定制的业务。作为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的平台,除了上述的6大子系统外,平台还可以将政府办公自动化、即时通信系统IM以及IPTV等多种业务集成到平台中,形成一套丰富、完整的政府相关机构的工作平台。2.无线集群系统的作用在城市应急联动平台中,无线集群系统为活动于城市每个角落的干警、城管、急救等处警人员提供了高效的无线即时通信手段,实现了应急联动平台对各个处警过程、现场的跟踪和监控,有效地整合了各种城市管理资源,为整个应急联动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网络支撑。无线集群系统在整个应急联动平台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它既可作为独立的通信系统存在,也可通过接口定制开发方便地集成到整个应急联动平台中,因此很多城市在建设应急联动平台时采取独立建设、分步融合的思路,即独立建设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然后分阶段地将无线集群系统整合到整个应急联动平台的工作流程中。GOTA数字集群系统具有一套完整的开放数字集群接口,经过简单的接口定制开发就能方便地整合到应急联动平台中。GOTA数字集群系统可通过E1或者IP与应急联动平台中的呼叫中心连接,实现统一的通信调度功能。3.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OTA)总体架构GOTA数字集群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基站子系统BSS、调度子系统DSS、交换子系统MSS、分组子系统PDSS、定位子系统LS和短信子系统SC等。见图11。图11GOTA总体架构GOTA数字集群系统是基于先进的3G通信系统设计的,能够非常方便地将各种3G业务集成到无线集群通信系统乃至整个应急联动平台中,与其他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相比这是其与生俱来的优势,也是其他无线集群系统的短板。(二)中兴通讯携手政府共建应急联动系统GOTA应急联动系统在平时可以支持军队、警察、电力、医疗、水务等各部门的通信任务。当出现突发性公共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时,GOTA应急联动系统凭借其完备发达的指挥调度功能,能发挥巨大作用。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者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决策人员可以借助GOTA应急联动系统,对突发事件进行具体分析、统筹应对。以下结合模拟场景,详细介绍GOTA应急联动系统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1.自然灾害A地水位持续上涨,并接近警戒线,检测感应器或现场观测人员告警。告警信息传递到水务部门的指挥调度分中心,水务部门指挥调度分中心的调度员通过调度台直接呼叫A地现场观测人员,了解详细水情,命令现场观测人员继续跟踪观测,随时汇报水情变化。A地持续降水,水位继续上升,可能暴发洪水,水务部门调度员向上一级应急联动指挥中心详细汇报水情,并移交指挥权。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调度员通过视频电话会议系统召集电视电话会议,并邀请水利专家组和气象专家组参加。气象专家组预测了未来几个小时的天气状况,水利专家组结合现场水情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A地地理状况,绘制了洪水风险图,该图直观地反映了A地发生洪水后可能淹没的范围和水深。经过电视电话会议的讨论,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决策官员作出洪水随时可能泛滥的判断,紧急启动防洪应急预案。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呼叫A地新闻媒体,向A地发布紧急疏散通知,同时调度警察部门群组,立即组织疏散A地民众。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呼叫A地医疗部门,命令医疗组随时待命,准备抢救伤员和防疫消毒。应急联动指挥中心调度A地驻军,配合警察部门疏散民众,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爆发的骚乱。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呼叫后勤保障部门,组织发送救灾物资,为灾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这个过程中,主要发挥了应急联动系统的如下功能:紧急呼叫,用户呼叫调度台,调度台呼叫,视频电话会议,地理信息系统查询,气象信息系统查询。见图12。图12水灾应急联动示意2.事故灾难B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