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学校:班级:--------------------------------------装-------------------------------------订--------------------------------------线------------------------------------------学校:班级:考号:姓名: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北京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盉”记载:(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屡(燕)的诸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克进驻优(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对此文物,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印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历史B.佐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史实C.展现了周代青铜器工艺水平D.反映克因为立了战功而受封2.商鞅指出,“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该论述A.指出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 B.表达对秦国现状的担忧C.强调人口与土地数量比要相适应 D.注重合理保护生态环境3.秦孝公时期,商鞅制定军功爵制,“以多杀为爵级,以怯斗为役隶”;秦王嬴政时期,取消计首授爵,将战争胜负作为论功行赏的标准。秦国政策的调整A.表明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B.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C.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D.改变了对外战争性质4.郡国庙制是西汉特有的产物。汉初,皇帝多次下令在郡国广建皇室宗庙,汉武帝时期及以后,郡国庙制的存在不断遭到质疑并逐渐被废止。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B.王国问题得以彻底的解决C.思想控制趋于严密 D.郡国庙制服务于现实政治5.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收集到以下几段史料.这组史料体现的主题是A.禅让制度之分析 B.炎黄部落之考证C.刘氏政权之沿革 D.华夏认同之演进6.“天王”称号从周代就有,为周天子称号。十六国及西魏北周时期的若干君主,在称帝前先称“天王”。“可汗”一词最早出现在鲜卑语中。贞观四年,西北诸藩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太宗欣然接受。这些现象说明A.各民族文化差异消失 B.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民族交融的趋势凸显 D.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7.“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及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而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B.三省六部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减缓了由于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世所沿用8.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源氏物语》中,成为源氏三代人爱情发展的基调。书中仅引用的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这说明()A.仅白居易的诗对日本有影响 B.白居易是最有才华的诗人C.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颇深 D.白居易与紫式部交流较多9.某大臣在边疆战事紧急之际向皇帝上书指出:“(本朝制度)分军、民为二体,别文、武为两途,宣敕并行,议论难一,事无责任,更相顾望”。该大臣批判的是A.丞相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二府三司制 D.行省制度10.元朝的政治中心大都,远离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需要源源不断地调运南方物资人京。然而,如何把大量物资从遥远的南方运往大都是统治者面临的难题。为此,元朝政府A.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B.收取货币地租C.重新开通了大运河 D.迁移政治中心11.“榜下提婿"是宋代特有的一种婚姻方式和观念。科举发榜之日.达官富室之家举家出动,争先恐后地“挑选"新晋进士做自己的乘龙快婿。这主要反映了宋代A.科举制度趋于完备 B.商人社会地位提高C.婚姻观念自由开放 D.门第等级观念淡化12.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宋代主要采用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有助于宋代文化的大众化 D.官方印刷主要是雕版印刷13.明太祖曾写诗发出这样的感叹:“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康熙帝也曾在谈话中抱怨"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这主要反映了A.中枢决策机构的弱化B.对商人生活的向往C.官僚集团的怠政D.对帝王生活的厌倦14.表3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3.34约52602.36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 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 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15.康熙时期,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罗马,着有《身见录》,记载了欧洲政治、建筑、风俗等;乾隆年间,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着的《海录》,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由此推知康乾时期A.闭关锁国阻碍对外交往 B.西学东渐利于开阔视野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D.师夷长技思想逐渐兴起16.“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材料表明A.中国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C.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17.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今各国一变再变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之而不悔。”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B.学习西方的变法改革C.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 D.为人臣必须明哲保厚18.戊戌变法百年纪念碑碑文所说:戊戌变法实开中国近代改革之先河,冲击封建桎梏,刷新风气,启示后人功不可没。此碑文意在强调戊戌变法A.成功的政治运动 B.全面的社会变革C.广泛的群众基础 D.深刻的思想解放19.“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只有一件可怕的事……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听说那邻村的航船七斤便着了道儿,弄得不像人样子了……但未庄也不能说是无改革。几天之后,将辫子盘在顶上的逐渐增加起来了。”从史学角度来看,对上述文字理解有误是()A.材料中“革命党进城”事件指的是辛亥革命B.民众对革命缺乏认识,认为革命就是剪辫子C.此次革命在中国农村掀起了一股剪辫风潮D.民众对革命表示怀疑,不相信革命能成功20.胡适遵循母命与江冬秀结婚,对此,林语堂这样评价:“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鲁迅则说:朱安是我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A.民主科学大旗高扬 B.新旧思想激烈碰撞C.大众民主意识觉醒 D.社会矛盾尖锐复杂21.有研究者统计,五四时期各种宣传新思想的刊物达1000余种,除《新青年》外,像《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一大批刊物都成为宣传新思想的重镇。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五四运动是A.彻底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B.新旧民主主义转折点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始 D.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22.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的巴黎会议,当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时,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这充分说明A.北洋政府外交失策 B.弱国无外交的定律C.列强开始联合侵华 D.军阀派系斗争加剧23.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指出,“人民”包括“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而敌人是指“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既是与“人民”相对立的群体,也是“民族”的敌人。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中共结合国情做出了正确的判断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认识的深化 D.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了革命的对象24.1931年春,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这说明土地革命A.得到了所有农民热情拥护 B.极大地解放了当地农村生产力C.有效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 D.在全国铲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5.毛泽东曾指出,如果不能正确回答“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1928年,中共六大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答复,中国革命运动从此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这说明中共六大A.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从理论上肯定了毛泽东思想26.1942年,毛泽东在《论合作社》中阐述了开展农业劳动互助合作的重要意义。到1944年,陕甘宁边区除劳动互助组织外,共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75个,消费合作社3699个,信用合作社86个,医药合作社51个。这些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改变了边区土地所有制C.适应了敌后战场抗战需要 D.促进了毛泽东思想成熟27.电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与日军奋战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的真实经历,歌颂面对强敌毫不退让,战士誓死保卫家国的崇高气魄。下列有关淞沪会战的表述正确的是A.粉粹日军“三个月亡华”妄想 B.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C.是国共合作的光辉典范 D.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28.观察如图报纸,判断该新闻可能发布于A.徐州会战期间 B.准海战役期间C.渡江战役期间 D.新中国成立后29.“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在朱自清的描述中,“幻灭得太快了”的原因在于A.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C.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 D.重庆谈判未能达成协议30.下面是拍摄于1949年初北平街头的一幅照片,其中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据此可知A.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B.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C.解放区即将开展土改运动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政权覆灭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材料三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郑广谨等着《中国红军长征记》(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着何种分歧,并分析产生原因。(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成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宜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材料二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由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战区的建立,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也由此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选编自何一民《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材料三在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宜昌,由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背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入川,从而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最早将“宜昌大撤退”比作“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是婴阳初,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宜昌大撤退则完全依靠的是民生公司和宜昌的民众。此、他说、“这是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朱复胜《卢作孚与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后,对日本侵略者态度的变化、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重庆地位提升的表现,简要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原因和意义。
学校:班级:学校:班级:考号:姓名:--------------------------------------装-------------------------------------订--------------------------------------线------------------------------------------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CDDCDC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ADBCADC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BBBCCACCA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美容师初级技能水平测试卷:美容师美容护肤产品知识与应用技巧试题
- 2025年注册会计师《会计》新准则深度解读模拟试题集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五官科试题集
- 2025年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金融风险管理模拟试题
- 2025年《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质量控制与验收考点精讲与实战
- 2025年舞蹈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卷:舞蹈教师专业素养与技能提升
- 2025年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模拟卷(艺术教育实践案例解析)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教育反思与教学实践试题库
- 石家庄铁道大学《高级环境流体力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医学课件新生儿黄疸5
- 2025年呼和浩特市重点中学中考领航2020大二轮复习数学试题模拟含解析
- 水泥搅拌桩施工记录-自动计算
-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ZZ-2022024 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题目-模块1
- 珠宝加工合伙人协议书正式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附真题答案】
- 2024年广东省南海区中考一模数学试题(解析版)
- 煤炭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辑说明
- 技术标标书范本
- MOOC 思辨式英文写作-南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办公室安全用电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