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能否以积极的心态直面生活,是迎来“春暖花开”般美好境地的关键。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2.(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龟裂(jūn)斡旋强词夺理(qiáng)穿流不息B.狩猎(shòu)喧腾分崩离析(bēng)不知所措C.瞭望(liáo)窜掇戛然而止(jiá)海枯石烂D.眼眶(kuāng)追溯销声匿迹(nì)轻歌慢舞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哥哥很爱看书,不过他只对漫画书感兴趣,对于文学类书籍总是袖手旁观。B.他的球技非常棒,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水平,令人称赞。C.草原上的牛羊在牧民的驱赶下回到了圈里,井然有序,络绎不绝。D.“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4.(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明代文学家。B.“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C.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代表作有小小说《草原》、《套中人》、喜剧《樱桃园》等。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5.(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6月9日,主席主持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并出席了相关活动。B.通过网上选举“盐城十景”的活动,使全市人民掀起了关注盐城旅游的热潮。C.谁也不能否认中华民族文化不是铭刻在炎黄子孙骨血中亘古不变的血脉根源。D.专家提醒,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6.(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杨绛先生心怀恬淡,一生与世无争,醉心于读书、写作、翻译。B.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打老虎”“拍苍蝇”,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C.今年的中华经典诵读文化艺术节,我县多个作品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鲜活的内容获奖。D.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这耸人听闻的的浪费让人们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便要还家(______)(2)处处志之(_______)(3)渔人甚异之(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的写作顺序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及再寻桃花源。B.当渔人离开时,桃花源人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买下伏笔。C.作者描述的和平安宁、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桃花源与战乱不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D.世外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在他看来世外桃源的梦想是可望而可及的。8、(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教,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体裁是乐府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B.诗歌通过描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描写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一句中“惜不得”的意思是宫使把炭抢走了却并不珍惜。2.请自选角度赏析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9、(7分)默写(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黄衣使者白衫儿。(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4)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送友人》中感叹今朝一别,友人万里远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卜算子.咏梅》中以梅自喻,表明词人遗世独立人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母亲的明灯邹凤岭①夜深人静时,我常会点亮母亲的那盏灯,聆听火焰哔哔剥剥的微音,一如听着亲人的细语。②那天,下起了细雨,乡村提前降下了夜色。我站在泥土垒成的屋子木门边,眺望旷野。母亲离家已经三天了。每个夜晚,我总是站在大门前,望向那条通往远方的路,盼着那盏灯火的出现。母亲是村子里唯一经常提灯走夜路的人。③那是半个多世纪前,乡村缺医少药,十里八乡才有一家诊所。加之交通不便,村上人家贫穷,人们有个伤风头疼什么的,就只能在床上躺着,依靠自身的抵抗力挺过去。妇女生孩子,也只能在家里,那是“儿奔生,娘奔死”的过程。母亲用她自学的助产术为乡亲们服务,一生中接生了婴儿无数,全都母子平安,创造出了她的人生奇迹。④一次偶然发生的事,让母亲成了乡村接生婆。在她30岁那年,日本鬼子“扫荡”进村,乡亲们躲进了茂密的芦苇荡。因受到惊吓,加之用力奔跑,邻居家的姐妹即将生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母亲自告奋勇助产接生,孕妇顺利产下了一对双胞胎。打那以后,左邻右舍有人家媳妇临产了就请母亲去帮忙,母亲成了方圆数里唯一的乡村接生婆。⑤在乡村,助产是件艰难的事。尤其在水乡,村民住地分散,出门都是小田埂连着独木桥的路,母亲裹一双小脚,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可以想见其艰难。然而即使是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人家媳妇临产了上门求助,母亲也总是毫不迟疑,提着一盏油灯,踏着泥泞小道,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产妇家。⑥这一次,母亲外出助产接生,一去就是三天。我去上学,走过金家庄时,村上人家正庆贺喜得男丁,准备举行新生儿“洗澡礼”。走在老巷上,听得婶婶们议论:“大喜啊,生了个大胖小子。”“是啊,多亏了接生婆,母子得平安。”⑦在那个年代,乡村里不通电,都用油灯照明。多少个夜晚,我一觉醒来,还能看到母亲挑着豆粒大的油灯,聚精会神地绣虎头鞋。红色的鞋面,金色丝线绣成的虎头图案,栩栩如生。在新生儿的“洗澡礼”上,母亲总会送上她亲手做的虎头鞋。婴儿穿上了这鞋,美好的祝福洋溢了一屋子。⑧多年后,仍时常见母亲精心擦拭、轻轻抚摸那盏油灯。母亲说,赶走了侵略者,成立了新中国,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70年来,家乡巨变,村上办起了合作医疗,建起了乡镇卫生院。现如今,乡村人家生孩子,都进了市里的三甲医院,医疗保障有了极大提高。时代变了,母亲老了,不用再做乡村接生婆了。⑨一天,镇卫生院派人把母亲接走,请她给医护人员上了一堂课。母亲的提灯作为历史的见证物,高高地悬挂在会场讲台的正中央。⑩思念母亲,便会想起那盏灯。我常常想,在寂寞的长夜里,有一盏明灯在,就不会迷路。(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05月04日)1.选文以“母亲的明灯”为题,有什么好处?2.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3.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4.结合选文,分析第⑩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11、(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我的第一次离家出走阎连科①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②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吧。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③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④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⑤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⑥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⑦这首诗,有啥儿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现在也不懂),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窗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⑧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⑨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⑩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⑪“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你怎么在这儿?”“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就带着我下山和过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⑫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⑬我的少年就这样了,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⑭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文章节选自《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较原文有删改)1.通读全文,依照示例,概括“我”出走的经过。“我”决定离家出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被送回田湖2.依据文中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3.下面语句在行文中都运用一个括号来补充了文字,结合上下文说说各自的作用。A.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B.这首诗,有啥儿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现在也不懂)。4.第⑩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此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13、(5分)综合性学习。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目的。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材料二:关于城镇“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认识与行为低碳理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初中学生85%65%50%做工人员75%70%65%退休老人50%85%90%(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给“低碳生活”下个定义。(2)分析材料二,任选一个角度,得出一点感受或结论。作答格式是“因为……,所以……”。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半命题作文。春暖花开,柳舞莺啼,那是美妙的青春旋律;朔风卷雪,枭鸟怪鸣,那是黯淡的青春音符。成功它并不平凡,是暴风雨后的彩虹;失败也并不简单,是千锤百炼的锻造。在你青春潋滟的波光中,一定有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有五彩缤纷的人生梦想,有敢为人先的探索追寻……请以“,我的青春旋律”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填写“拼搏”“坚强”“尽责”“感恩”“诚信”“追逐梦想”“成就美德”等,你也可以自行提炼一个词语或短语填写在横线上,进行写作。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套作抄袭;⑤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析】
A.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C.成分残缺,去掉“随着”。D.表意不明,改为“我原打算让王宾借阅张凯的《平凡的世界》”。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2、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应为强词夺理(qiǎng)、川流不息;B.正确;C.应为瞭望(liào)、撺掇;D.应为眼眶(kuàng)、轻歌曼舞。3、D【解析】
A.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使用不恰当。B.为所欲为:意思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含贬义。使用不恰当。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使用不恰当。D.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使用恰当。故选D。【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A项错误,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5、A【解析】
B.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者“使”。C.否定不当,去掉“文化”后边的“不”字。D.搭配不当,“降低”和“状态”不搭配,在“考试状态”前边加“影响”。故选A。6、D【解析】
A.恬淡:指人的性格恬静淡泊。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B.遁形:指没有地方可以隐藏形迹、身影。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C.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D.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显然不能修饰“浪费”,运用错误。据此,答案为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通邀,邀请做标记对…感到惊异2.(1)桃花源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3.D【解析】
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要”是通假字,通“邀”,邀请;“志”,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异”,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乃”,竟然;“既”,已经;“向”,从前的、旧的;“志”,做标记。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D.“在他看来世外桃源的梦想是可望而可及的”说法有误,因为“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故选D。8、1.D2.心理描写(或“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写出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和艰难处境,表现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分析。D.“惜不得”是舍不得的意思。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把握,侧重于分析诗歌的内涵特点,从修辞、表现形式、抒发情感等角度进行具体把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描写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身上衣单,按常理应该希望天气变暖,可老翁却怕天气不够冷,因为天冷炭才好卖,这一鲜明的对比,生动的表现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对于卖炭翁的艰难处境,诗人深表同情。据此理解作答。9、(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翩翩两骑来是谁(3)萧萧班马鸣(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庇、翩翩、萧萧、班马、祗、骈、槽枥、孤蓬、碾”等字词容易写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母亲”点明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3)“明灯”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3)“明灯”是母亲美好心灵和品质的象征。2.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油灯火焰发出的微音比作亲人的细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灯火焰声音的温和轻柔,衬托出深夜的寂静,表达出“我”对油灯的喜爱之情和对母亲的眷恋之情。3.(1)医术精湛,品德高尚。母亲用自学的助产术为乡亲们服务,一生中接生了婴儿无数,全都母子平安,创造出了她的人生奇迹。给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上课,油灯被高高挂在会场讲台的正中央。(2)聪明能干,勇于担当。母亲30岁时自告奋勇助产接生并成功,由此成为成了方圆数里唯一的乡村接生婆。(3)真诚善良,关爱他人。在新生儿的“洗澡礼”上,母亲总会送上她亲手做的虎头鞋。4.(1)结构上: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完整;篇末点题,深化了主题。(2)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深化了母亲的美好形象,揭示了母亲这盏“明灯”在“我”人生道路上的引领作用。【解析】1.考查标题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母亲的明灯”从结构上看,是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从内容上看,点明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从对主题的意义上看,“明灯”是母亲美好心灵和品质的象征。这样分几个角度作答,既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2.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聆听火焰哔哔剥剥的微音,一如听着亲人的细语”运用了典型的比喻修辞手法。也是环境描写,用油灯火焰声音的温和轻柔来衬托出深夜的寂静,也就是以声衬静的写法,同时还要答出对油灯的喜爱之情和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一定要答出此句的修辞手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意义。3.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文章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母亲接生了婴儿全都母子平安等情节中可概括出其医术精湛,品德高尚的性格特征。再如从母亲总会为婴儿送上她亲手做的虎头鞋等情节,可以分析出她真诚善良,关爱他人的性格特点。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4.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一定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即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突出强调了母亲这盏“明灯”对“我”人生的引导意义。【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11、1.“我”要爬到九皋主峰“我”特意绕过三姑家“我”被拽回三姑家2.强调离家出走时遇到种种意外,但都没有动摇他的出走,表明他是个坚定追求梦愿,想成为一个大人物的少年。3..A.厌烦目前的生活状态,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他离家出走的原因之一。B.作者强调不懂是想要说明,这里不是懂与不懂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去写这种诗的愿望和勇气。4.画线句子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想要成为大人物、要进行一次人生梦愿庄严宣誓的少年。并串联上下文,清晰呈献少年梦愿,唤起读者对少年情感和成长的关注。【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题干要求概述“我”出走的经过,题干可以知道应该是四个过程,分别是:决定出走;匆匆离家上路,并知道“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就带着我下山和过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根据以上分析填充即可。2.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文中画线的两句话叙述出走时遇到种种意外,还有细腻的心理描写,强调任何困难都没有动摇他的出走决心,体现出坚定追求梦愿,想成为一个大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表现了“我”是一个渴望长大,渴望成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与“自由”的叛逆少年。3.考查括号中补充文字的作用。A.“又是柴火”含有厌烦之意味(可分析上文括号中“这村名,烦”一句)。表达了对目前的生活状态的不满与急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愿望。B.“现在也不懂”承接上文的“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陈述的对象是“这首诗,有啥儿意味和蕴藏”。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的重点不是懂与不懂,而是有没有去写这种诗的愿望和勇气。答此题,要结合对下文“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等句的分析。4.考查句子的作用。可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为外貌描写;“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为动作描写;“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为语言描写。描写是为了刻画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了一个想要成为大人物并进行庄严宣誓的少年形象。照应上文的内容,引起读者对少年情感和成长的关注。由此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一定要答出这句话对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吸引读者的意义。【点睛】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保尔·柯察金)【解析】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此文段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是保尔为了革命救朱赫来而袭击押送兵被捕,被拷问。13、(1)示例一: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目的生活方式。示例二: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生活方式。(2)示例:因为在低碳生活习惯方面,初中学生所占比例大大低于做工人员和退休老人,所以,初中学生应该加强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解析】
(1)思路:结合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表现特点的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低能量、低消耗、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迁合同的修改与终止
- 2024【变压器租赁合同范本】变压器安装合同范本
- 市场租赁合同纠纷处理指南
- 2024年家政服务合同协议书
- 2024技术顾问聘用合同书范文
- 办公家具项目合作意向书
- 2024年房屋分配合同模板
- 劳动合同解除与经济补偿
- 数据录入与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二手工作服购销合同
- 道德与法治八上八上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设计
-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作文题目
- 工程代收款付款协议书范文模板
- GB/T 19274-2024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室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2024-2030年中国青霉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GB/T 42455.2-2024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2部分:智慧社区评价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 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97分)
- YYT 0653-2017 血液分析仪行业标准
- 刑事受害人授权委托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