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阅读分段阶梯训练一本通_第1页
初中课外阅读分段阶梯训练一本通_第2页
初中课外阅读分段阶梯训练一本通_第3页
初中课外阅读分段阶梯训练一本通_第4页
初中课外阅读分段阶梯训练一本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瑞言;语次因裱为什么会亲台7

中学语文的知识点是一定的,在考试中,同学们缺乏的或许不是知识点的

掌握,而是不明确哪个知识点用在哪个方面,因此出现答题方向偏离'要点缺

失等看似“失误”性丢分。

如果有同学将这种丢分现象认为是“不小心”、“当时没仔细想”或是“偶

然现象”,却不认为是自己在对知识点或答题结构方面存在问题的话,那么每次

考试答题“没答到点上”的情况,仍将出现。

在语文阅读中,很多答案不是“猜”出来的,也不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固

定知识,而是建立在文学理论和写作学科基础之上的一些原理、规律和要求。

我们的“语文知识脉络图”列出了所有的相关知识点,可以使我们了解到答题

关键点。

语文阅读考试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知识点,一个是答题结构与方向。

我们在“语文知识脉络图”中将考核的知识点从五大方面进行梳理,分别

为文章材料、文章结构'文章语言、文章表达方式和文章主题。而语文阅读中

大量的分析判定题、赏析题都是以上五大方面作为出题的基础,进行试题设计

的。

我们在考试过程中,其实主要是对以下四种能力进行考核。它们分别是概

括能力、判定分析能力、表述与理解能力、赏析能力。每一种能力的考核都代

表着不同的答题结构和方向,它们会随着题型和分值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同

学们容易“意外”丢分的原因。

要解决上面同学们丢分的原因,就需要我们对各大方面和各种能力进行有

效的分析和训练,我们这本费料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只要你能将我们的“语

文知识脉络图”熟记并能灵活运用,将我们各个题型的训练认真完成,你的阅

读能力和答题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第一章本书运用技巧解说

本套资料主要由《初中语文知识脉络图》与《初中课外阅读分段阶梯训练

一本通》组成,下面就如何利用这份资料结合具体题目做一简单说明。

(注意:以下内容均不能脱离《初中语文知识脉络图》来看,要随时关注

图中相关知识点,仔细思考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

明确具体题型

结合上文谈到的五个考核方面和四种考核能力,按排列组合来看,语文阅

读的具体题型只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单纯考知识点的题:这样的题极少,通常以填空题存在。例如:

本文第6段运用了总分式的结构方式。

第二种:单纯的能力考核题:以概括能力题、理解表述能力题为主。例如:

本文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形象?

第三种:知识点考核与能力考核的综合:以判定分析题和赏析能力题为主,

出题量大,形式多样,且分值较大。例如:请分别从文章的语言和结构安排方

面,谈谈文章好在哪里?

明确阅读题目的产生过程

以知识点为例,看看语文阅读考题的产生步骤。

第一步:语文知识点的考核从五个方面选出,我们选中了文章的语言。

第二步:文章语言部分出题有四个方面,但因为“简练”并没有明确的知

识点,因此只能放在概括能力部分去出题。那么,只有三方面可以真正出题,

分别是“准确”“生动”和“适体”。但因为符合“适体”这一项的文章较少,

因此便成为了出题的冷门。这时,在文章语言这一部分,真正的出题大户便是

“准确”和“生动”。

第三步:因为语言是文章的五大方面之一,而它最能出题的只有“准确”

和'‘生动",我们确定今年要考“准确”。

第四步:“准确”只能出两类题:一类是词语,词语方面只能出选词填空题;

另一类是句子。根据《初中语文知识脉络图》所示,句子方面只能出三类题,

分别为病句检测或修改,句子排序和关联词语搭配选择。

第五步:找到适合考核上述知识点的内容,完成出题。

明确阅读题目答案是怎样来的

第一步:熟悉并掌握《初中语文知识脉络图》中的每一层都包括了什么。

第二步:看到考题后,先确定这道题考查文章哪方面的知识点,是文章的

材料、语言、结构、表达方式还是主题。

例题本文的语言十分富有特色,请对画线句子部分的语言进行赏析。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

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

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

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

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

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

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第三步:我们很容易判定出这段话的考核点是文章的语言,那么语言下面

只有四个选项,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知道,应当属于“生动”。

第四步:当进行到这一步,我们会看到有五个选项,每个选项都是具体的

知识点,我们可以发现,“外形、景象”这一条最符合文章内容,然后我们找出

关键词,进行答题即可。

参考答案:画线部分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描绘性的语言,通

过对荷叶外形和动态方面的描写,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夜晚荷塘边美丽的景象。

明确什么是“得分点”

《初中语文知识脉络图》中的知识点既是写作中的学习要点,同时也是阅

读考试中的答案,我们将这些在考试中能得分的知识点称为“得分点”。

例1文章开头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个早上,忽然

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

亲去放鸭。

参考答案:文章开头运用了环境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故

事情节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评析:“环境描写”“交待背景”便是我们所说的得分词,只有答出这两点,

才能得到满分。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与环境描写和铺垫有关的知识点,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得分点”。

明确《初中语文知识脉络图》学习策略与技巧

1、学会“看图”,通过“看图”掌握、熟悉知识点。

遇到考题,先试着通过“脉络图”来层层分解推理,寻找知识点所在。

2、掌握答题结构,明白考核方向。

先判断这道题考查的是知识点还是四种能力,或者是两方面综合考核。答

题结构是不同的,在每一章中,我们列举了不同的答题结构和思路,需要熟记。

3、重中之重,题量要跟上。

本书虽然附了相应的训练题,但整体上训练量还是不够。同学们练习得越

多,你会对本书所讲的内容掌握得越熟练,更加明白怎样将《初中语文知识脉

络图》上的内容灵活运用到考试中去。

第二章判定分析题与“得分点”梳理

在整个语文阅读考试中,判定分析能力考核在阅读四大能力考核中,有着

考点最多、知识盲点最多、题型最多的“三多”之称。本章将对中学语文的判

定分析能力考核进行梳理。

第一节判定描写方面及分析其作用

“判定描写方法及分析其作用”是近年各类大型考试特别是中考最易出题

的地方,原因是判定描写方法类的题可难可易,而且能够适应绝大多数记叙文,

因此成为历年中考最热门的考点。

一、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按描写对象和特征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写人、记叙和细节描写。

(-)写人文章中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人物描写具体包括六方面,分别为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

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1、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描写主要指对一个人衣着打扮和外在形态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表现

人物的生活和身体状况。

生活状况往往指身份发、地位、贫富、处境等;身体状况主要指胖瘦强弱、

健康状况等。

2、肖像描写的作用

肖像描写主要指对一个人外在容貌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是表现人物的精神

状态或人物形象。

3、动作描写的作用

动作描写是指对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具体动作的描写,它的主要作用有三

个。

(1)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感

(2)塑造人物形象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语言描写

语言遥是指对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的描写,它要求人

物语言自然、真实,主要有三个作用。

(1)表现人物形象,即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通过语言表现出人物当时的思想情感。

(3)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5、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是指对人物面部表情和目光变化的描写,其作用是通常用来表现

人物当时的心理或情感变化。

6、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心理活动过程的描写,其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用来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二是用来表现人物当时的情感变化。

(-)记叙文中的描写方法及作用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为三方面,分别为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景物描写。

1、环境描写及作用

环境描写是指对故事发生过程中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背景的描述,

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交待背景

交待背景通常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

(2)渲染气氛

渲染气蠢是指通过对特定环境或情感的描写,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使得文

章语言更有感染力。

(3)推动情节

通过环境描写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出推动。

(4)烘托情感

在一最章矗,景象是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的。

2、场面描写及其作用

场面描写是指在特定的场景中对人或事物进行的描写。为了突出画面感,

通常会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即将整体的场面陈述和局部的细致描写相结合。

场面描写在文章中通常起到四个作用。

(1)烘托(渲染)气氛

通过当时的情景(不同事物或不同人物的反应等)描写,营造特定的气氛。

(2)深化主题。

特别是结尾部分的场面描写往往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推动情节

一般出现在文章中间位置的场面描写会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

(4)突出人物形象

先描写出故事发生时特定的场景,然后用当时的场景作为衬托,突出人物

形象。

3、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景物描写是指对景物外形特点、色彩、动态和声音等方面的描写。

主要有四个作用:情景交融、烘托情感、交待背景和揭示中心。

4、注意区别

(1)烘托气氛和渲染气氛

当描写薄别充分或善通过适当的夸张十分具有感染力,可以当作渲染;只

是通过简单地描写营造出气氛,可以是烘托。

(2)环境描写与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重点在于表现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而景物描写重点交待景

物自身的特点。景物描写通常会对景物自身的色彩、外形、声音、动态进行充

分的描写,这是二者的区别。

在分辨景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方面,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最为典型。

例1枯藤老树昏鸦,是环境描写还是景物描写?

是景物描写。原因在于枯藤表现景物自身的特点,是对这个景物外形的描

写。老树是对它的外形描写,昏鸦是对它特征的描写,所以说是景物描写。

例2小桥流水人家,是环境描写还是景物描写?

是环境描写。因为它重点交待故事发生背景,而且你会发现小桥没有突出

这个桥本身的特点,只是说乡村之中有什么样的桥。还有流水是正常的表述,

所以是环境描写。

(三)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

绘。细节描写通常是融入到写人和记叙的描写之中,判定时比较容易。

二、题型分析及解题思路举例

(-)题型

1、第X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什么?(2分)

2、开关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答题思路举例

1、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

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六十一《母亲》第3题)

答题思路:画线部分内容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作用是表现

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心理描写的作用表

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和人物当时的情感变化。因此,我们需要解答出

这一段反映了“我”的心理及情感变化。

参考答案: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只答

细节描写不给分。)(2分);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

和心理特点(1分);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

对母亲依恋之深(1分)。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描写,从全文看,此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分)

②天上铅灰的乌云越聚越浓,天色越来越暗,仿佛真正的黑夜来临。闪电

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

头顶炸裂。

(六十六《母亲》第1题)

答题思路:这一段很明显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四个:交待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2段内容很明显与第一个没什么联系,其他三个好像都有联系,这就要

求我们结合上下文再来仔细分析。

文章第1段和第3段告诉我们灾难即将来临,由这两段我们可以判断环境

描写的起到了渲染气氛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参考答案:1.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暗示灾难也

许马上就要发生。

制在巩固:

1.请在选文第⑴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作用。(4分)(八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2.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

懊悔。(60字左右,4分)(十三《快递》)

3.根据选文内容,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3分)(十

七《雪一化就有路了》)

4.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十八

《父亲的船》)

(1)跃上了父亲的船。

(2)调皮的船头,顶了小河埠,又填了竹架桥。

5.选文第⑤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分)(二十《摘下属于自己的桃

子》)

夏末时节,盛开的棉花像天上的云朵,粉红的桃子挂满了枝头。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二十一《谁能让我忘记》)

A.文章画线句子②中“烟熏火燎”写出了父母等待录取通知书时焦急难耐

的心情。

B.文章画线句子③中“背着手”、“一挺一挺”等动作写出了父亲的自豪与

得意。

C.文章画线句子①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文章画线句子④运用的修辞手法

是夸张。

D.文章画线句子⑤中“清醒过来”的意思是:不能光想着高兴,要为儿子

筹措学费。这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7.文中有两处描写父亲看我的眼神,请找出来,结合重点动词体味父亲当

时的内心世界。(4分)(二十一《谁能让我忘记》)

8.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

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4分)(二五《两角钱》)

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

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

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

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

9.小说多次写到“烈日”'“干旱”,有什么作用?(2分)(二六《高高的玉

米》)

10.“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这是文章开头对小女孩因受“我”帮助后的表

情描述,从而暗示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意分析这句话暗

示了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并概括其性格特征。(3分)(第28篇)

心理:

性格:

11.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

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分)(三十《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12.文章具体写了哪些背景?作者通过这些背景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表现出

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三十二《背景》)

13.选文的第②⑤语段都写到雪,心情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3分)

(三十七《32个未接电话》)

14.下面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抽写,却反映了不同的人情世态。请分别加以

分析。(4分)(四十六《又见姑姑笑颜》)

(1)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吴

敬梓《范进中举》)

(2)一时间,端菜的、添酒的、上茶的、道贺的'说笑的,鱼贯往来。

15.选文第⑵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四十七《门铃》)

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3分)(四十七《门铃》)

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17.选文第(17)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四十八《一

双皮鞋的秘密》)

A.第二'三段,先后出现“我没有说话”“我听了没有说话”“我还是不

说话”“我不说话”,表现了“我”非常想买鞋但面对贫困家境时内心的自责

和悔恨。

B.第六段中的环境描写,凸显了夜晚的漆黑、寒冷,烘托了“我”迫切希

望得到皮鞋的心情,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C.“我说,我得省着穿。爸爸笑着说,知道省就好。”说明随着年龄的增

大,“我”懂得体谅家庭的困难,知道了俭省。

D.爸爸喊上“我”一起去卖葱,根本的原因是,一千多斤的葱、七十里的

路,他一个人拉不到。

19.语言反映人物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卖葱路上父子对话所反映

的不同心理。(2分)(四十八《一双皮鞋的秘密》)

爸爸的心理:

“我”的心理:

第二节判定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

一、文章结构安排及其作用

文章的结构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线索与脉

络、段落与层次。

(-)开头与结尾

1、判定文章开头的方式

文章开头有两个作用:吸引读者和引出下文。

(1)引入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或社会现象

文章开头便引入读者所关心的话题或社会现象,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展现精彩片断

一部大制作电影还没有正式放映前,我们先看到的是宣传片花。短短的只

有几分钟的片花将吸引更多的人前往电影院观赏整部电影。而这个片花所起的

作用,也就是文章开头要起的作用一一将故事精彩片断展现出来,吸引人们去

观赏其中的细节。

(3)可以设置悬念

开头设置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求知愿望,吸引读者更好地阅读后面的内

容。

(4)可以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通常先列出某种社会现象或事件,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读

者知道你会在文章中给出你自己的答案和对这一现象或事件的解读。因此,读

者会继续阅读下文。

(5)介绍背景

通过介绍故事0:生的特殊背景,达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总之,当阅读题问到“这篇文章开头好在什么地方”时,需要结合上面的

途径答题。

2、文章结尾的方式与作用

文章结尾只有两个作用:一是总结全文,另一是令人回味。

总结全文这一作用显而易见,这里不做赘述。

当前阅读题考得较多的是令人回味,实现令人回味有三种途径。

(1)言未尽

答题结构:作者说的话或者是人物要说的话并没有直接说出来,给读者留

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深思,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2)事未完

答题结构:在文章结尾处,文中故事好像并没有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

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3)象征

象征指文章中提到的某个事物,并不仅仅代表它本身,而象征着某种精神

或品质。如《枣核》一文中,作者托人从祖国带回的枣核,象征着作者对祖国

的思念。

答题结构:文章结尾十分含蓄,表面上是在写“XX(文章中的事物)”,但

“XX”在这里象征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上面的三种情况,作者结尾要求含蓄。但有些文章无法做到含蓄,或是根

据现实的需要,便涉及文章结尾的另一作用,那就是点明中心或画龙点睛。

答题结构:这篇文章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点明中心)的作用。

(-)过渡与照应

过渡指文章的层次或段落之间各种衔接的形式或手段。它在文章中起到两

种作用,分别为承上启下和引出下文。常见的过渡形式有三种:一是关联词语,

二是过渡句,三是过渡段。

照应是指文章内容前后的关照与呼应。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使文章结构更

加严谨或巧妙。照应在文章结构安排中,多指的是首尾呼应。

(三)线索与脉络

1、线索

线索是指一篇作品得以形成整体并将各个部分加以连接的结构形式。其作

用是贯穿全文,将人和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在不同的文体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特征加以判定和分析。

(1)记叙性文章:文章以人物、事件等为线索。

(2)抒情性文章:线索往往依附于人、事、景物之上。

(3)议论性文章:以说理的走向为线索,表现为抽象推演的形态。

(4)说明性文章:以解释的着眼点为线索,许多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本身

就是线索。

2、脉络

语文阅读中,脉络可以看成是作者行文立意的思路,即作者如何安排一篇

作品的各个部分,它与一篇作品的构思过程是互为一体的。脉络的作用是使文

章的构思更加巧妙,内容安排更合理。

(四)段落与层次

文章中的段落和层次从语文阅读知识点的角度来看,因没有明确的知识点,

近几年,已经通常不作为考核的对象。

二、题型分析及解题思路举例

(~)题型

1、本文开头两段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2、品味第X段,结合全文,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3、文章的结尾安排非常新颖,请分析其妙处。

4、最后一段设计巧妙,与上文哪一处情节相互照应?

(二)答题思路举例

1.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3分)

(七十《一碗米粉》第5题)

答题思路:由文章内容可以很容易判定出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一碗米粉”;

由题目我们可以判定要考核的是情节特点及文章结构中的开头与结尾,结合自

己的阅读体会很容易可以判定出“情节跌宕起伏”这一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

内容分析出开头与结尾的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选文以“一碗米粉”为线索(1分)。通过“我”的所见所闻

来叙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埋下伏笔;中

间使用插叙手法,插入对往事的回忆,释疑;结尾点明中心,呼应题目(答出

两点即可,2分)

2.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七十三《无言之美》第1题)

①一次在朋友家做客,吃过饭天已大黑。快10点了,我们仍然聊兴很高。

忽然朋友拨了一串号码,等了一会儿,传来电话接通的声音。只是接通之后却

不见她说话,电话那一端也是静悄悄的。

答题思路:这一段开头充分体现开头的作用:吸引读者和引出下文。结合

具体5个作用仔细分析,我们可判定出2、3、5都涉及到了,可以结合文章内

容进行综合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一是交代背景,是在天已大黑,朋友家做客时打电话;二是点

题,用“不见他说话”“电话那一端也是静悄悄的”来点出题目中的“无言”;

三是设置悬念,接通电话而不说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四是铺垫,为下文

写母女电话中的无言做铺垫。

制秣巩固:

1.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

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

(3分)(八《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2.小说在情节上多设伏笔与照应,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3分)(十一

《一只鸟》)

3.将选文最后两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3分)(十二《竹蔑》)

4.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3分)(十八《父亲的船》)

5.第①一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2分)

(十九《放学》)

6.作者在结尾说“我没有看见爹妈。也没有看见刘家庄。我看见的,只是

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与作用的?(3

分)(二一《谁能让我忘记》)

7.小说的情节讲究有“伏”有“应。请仔细阅读上下文,看看哪一个自

然段藏有第(⑸段划线句(A)的伏笔。(2分)(二二《手》)

第段

8.文章的题目“手”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手”寄托了

什么主题?(3分)(二二《手》)

9.文中“至于那一对老白鸽你养不住,咱们两家相隔几里路,它一放开就

飞回老窝里去了”这句话为后文哪一处情节埋下伏笔?(2分)(二三《告别白

鸽》)

10.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三一《幸福的玫

瑰》)

11.第⑫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三三《香伯》)

12.请简要回答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3分)(三六《有事喊董三儿》)

13.根据你的理解,从行文结构、表现手法、文章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角

度,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3分)(四十《雨中片段》)

14.第②段画线句子“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

件事”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四三《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

15.请找出既照应第①段又交代了文章主要事件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2分)(四六《又见姑姑笑颜》)

16.“门铃”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2分)(四七《门铃》)

第三节判定文章材料的搭配及作用

材料之间的关系有四种,分别是铺垫、照应、对比与衬托。

一、材料之间的关系梳理

(一)铺垫

1、什么叫铺垫?

铺垫是指对文章中故事发生的背景、缘由及故事发展情况所做的必要支持。

铺是指展开的意思,垫是指垫高使其显得突出的意思,铺垫的作用也是以此展

开。

2、铺垫的作用和应用

(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

即交待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做必要的情况介绍。

(2)交待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况,使故事情节发展更为自然平稳、内涵

丰富。

A发生,指介绍故事发生的相关事实,能够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突出。

B发展,将故事发展过程中的细节加以展开,或是加入一些故事情节,其

作用有两方面:一是能够使文章内容更国曲折生动、跌宕起伏;二是使得整个

故事的发展更加自然平稳。

(3)为下文的情节做暗示

这种铺垫形式主要是用次要情节去暗示主要情节的发生,为主要情节埋下

一个伏笔。

(二)照应

1、什么是照应?

照应是指在一篇文章中,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

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待;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也要有所预示,

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情节周详、缜密。

2、照应的方式或应用

(1)文题照应

这种照应法即文章的内容要紧扣题目,做到点题,突出中心,常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如朱自清《背影》中的开头点题与篇末点题。文章内容紧扣题目,

几处照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父子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情节照应

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过:“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

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挂在哪儿。”这里所说的就

是情节上的照应。

文章中的情节之间互相照应,其作用是使前后内容的联系变得紧密,行文

自然,结构严谨,脉络畅通。

情节照应按内容还可分为重复照应、因果照应等。

(3)首尾呼应

有些文章为了突出自身的完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这就是说,把开头描

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

的印象。

(三)衬托

1、什么是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运用

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有正面衬托、反面衬托、以景衬情等,在写作时,要注意拉开主次,

用来衬托的人、事物要突出特征,但要略写;被衬托的人、事物需要进行详写。

2、衬托的几种方式及作用

(1)正面衬托(烘托)

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简言之,就是用“高的”

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2)反面衬托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3)侧面衬托

先通过侧面描写来提到其它事物,之后再引出作者想表达的方面。在以景

衬情类的文章片断中,作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衬托渲染人物的情感。

(四)对比

衬托可以突出所要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衬托是用一些其他的人或事物作

陪衬来突出其一人或事物。在写作时,要拉开主次,衬托部分突出特征,但要

略写,重点部分需要进行详写。

二、题型分析及解题思路举例

(-)题型

1、第①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2、文段中“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一句话,找出下

文与“找到它很不容易”相照应的语句。(2分)

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任意找出三处。(3分)

(二)答题思路举例

1、第①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九《紫罗兰》第1题)

答题思路:第一问很简单,结合内容概括即可。第二问就涉及到了材料之

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材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铺垫、照应、对比和衬托,结合下

文对玫瑰花的描写,很明显这里应该是铺垫。

参考答案:描写了紫罗兰宁静而自足的生活。为下文玫瑰花的惊艳出场,使

紫罗兰自惭形秽而谋求改变铺垫蓄势。共3分。

2、认真阅读第②段,回答问题。

文段中“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一句话,找出下文与

“找到它很不容易”相照应的语句。(2分)(三十四《家乡的竹林》第2题)

答题思路:题目问得很明白就是找出情节照应的句子。

情节照应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文章中某处故事情节与前文相近,也就我们

所说的重复照应;另一种是前文的某处内容与后文的情节相互映衬,接近伏笔

的效果,只是伏笔的目的往往是推动故事情节的进行。

参考答案:他选择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仪器,仔细

地搜索着地面。(2分)

制称巩固/

1.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三《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

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十《天使儿》)

A.第①段介绍葵葵的情况,在行文上制造悬念,为下文写他有突出的绘画

天赋,画出令人震撼的作品作铺垫。

B.第⑨段写“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

真实地刻画了人们的复杂心态,反映出人性中有美善也有丑恶。

C.本文通过低能儿葵葵的绘画天赋被发现和宣传报道,在娄城引起轰动的

故事,呼吁人们要善于发现、培养低能儿的特殊才能。

D.作者在文末才揭示葵葵不是商未央的亲生儿子,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平

淡的情节陡然掀起波澜,更能打动读者。

3.第二段中写“雪花”,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十六《晶莹的瞬间》)

4.文章第二段用了不少笔墨写“斑鸠”、“鹘子”及更多的野鸟,这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4分)(三十二《背景》)

5.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3分)(四十九《春天是改革家》)

6.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4分)(四

十九《春天是改革家》)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7.文章使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一棵树的智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

析“智慧”的内涵。(五十《一棵树的智慧》)

第四节判定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判定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出题的热门,我们《初中语文知识脉络图》

对这修辞部分有详细的分类,这里不再赘述。

制在巩固/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5分)(二《远去的乡村》)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

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

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五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

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

将我包围。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六《燕子》)

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

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4.第⑹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十

二《竹蔑》)

我看见那根竹蔑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条蛇。

5.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十七《雪一化

就有路了》)

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6.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

途径,请简析文章第。8)段划线句(B)的表达效果。(2分)(二十二《手》)

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

指缝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7.文章依次写了不同树种各自落叶的精彩美丽,请赏析作者运用了怎样的

写作手法?(3分)(二十四《落叶也精彩》)

8.从人物描写和修辞角度赏析第⑸段划线的句子。(4分)(二十七《天阶》)

恭敬虔诚,置身船头仿佛置身维也纳金色大厅。

9.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二十九《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

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

10.从修辞角度看,第⑯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4分)(三十三《香伯》)

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

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

11.(7分)“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

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

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

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

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三五《父亲的大学》)

(1)文章第⑤段的“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与上述《背影》中

的这句话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探究:“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在两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是

否一样?请简析。(5分)

1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四十《雨中片段》)

父亲会摆弄他心爱的二胡笛子什么的,奏出的旋律传出远远地,跟随茫茫

的雨雾婉转起伏,隐约迷离,仿佛整个村子在舞蹈,变得婉约、优雅起来。

1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4分)(五十《一棵树的智

慧》)

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

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

第三章理解表述能力与虚实相应法

第一节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

b、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在语文阅读中又叫内容理解能力。通常是指一个人通过对文章

内容的阅读,从而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文章的中心思想、文中人物思想情感及

行为所产生的认知。

理解分为两个层次,整体感知和局部理解。对作者思想倾向、中心思想的

认知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便属于整体感知;而对文中句意的理解,人物思想感

情变化及行为的分析通常属于局部理解。

所谓的整体感知就是对整篇文章先从大的方面了解这篇文章所讲述的内

容。如果是写人文章,对它的整体感知是建立在对这个人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的把握上。我们确定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才能更好地判断他的行

为。

除此之外,还有作者暗含的情感或情感倾向,这种倾向性在文章的字里行

间、字词上都会体现。比如褒义词、贬义词的应用;对人物细节的表现。我们

站在这个角度上可以更好地理解字词义。

二、语言表述能力

语言表述能力是指一个是否能够组织自身语言,清晰明确而有条理地用生

动的语言进行表述。阅读考试中每道3分以上的阅读题,通常都需要学生组织

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语言表述能力考核题,在中学阶段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语言表述时的要

求,二是答题结构和模式方面的要求。本书中,我们将语言表述能力答题要求

融合到每一节的具体题型中,不再单独讲解。因为语言表述能力题通常是与概

括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定和赏析能力考题融为一体的。

例如: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是语言概括能力题,也是语言

表述能力题;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是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相融合的题;

“请结合本文中心思想和自己生活实际,请谈谈你的感受”,属于理解能力

与表述能力题;

“本文的语言十分生动形象,请你举例进行说明”属于赏析与表述能力融

合题;

“本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你分析其作用”属于判定分析题与表述能

力融合题。

上述五种题型的具体解答思路,我们都会在本书详细讲到。需要引起注意

的是,当语言表述能力考核融于其他能力考核题的时候,表述语言的生动形象

性要求便不再重要,随之而来的是另外几个根本性要求,即语言流畅(答题语

句要相互衔接)、有条理(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表述)、简洁明确(用简洁的

语言表述答题要点)。

双/制球、;

1.文章③④⑤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

例,完成下表。(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4分)(一《蓝色

的蓝》)

“我们”“她”

第3小节灰头土脸明媚精神

第4小节

第5小节

2.根据文中④⑤⑥段的内容,请仿照下面划线的短语,完成填空。(4分)

(-《远去的乡村》)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稻田的荷香里,

她在中,她在___________里,

她在中,她在___________里。

3.依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情节。(3分)(三《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

归待复试、托人看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推测居心、感叹险恶

4.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

理文章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4分)(四《洞茶》)

③,失望困惑一

5.阅读文章,填写下表。(4分)(五《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时间情节结果

10年前①“我”活了下来

②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我”读完大学

下午4点③④

6.在②〜⑤段中,“紫罗兰”对自己有哪些不满?对玫瑰花有哪些艳羡?(2

分)(九《紫罗兰》)

7.仿照示例填写情节内容,并据此说明情节的特点及其作用。(4分)(十

—《一只鸟》)

情轧(示例)不爱养鸟,却想得到这只鸟-

To

特点及作用:

8.全文围绕着“猫”展开故事,请把表格中①②处的情节补充出来。(4分)

(十四《猫人》)

地点情节

高山湖边①

山上小店②

我的家里验证支票欲买船

售船地点惊喜奇遇“猫人”船

9.人生中“我”是怎样摘下属于自己的桃子的?(3分)(二十《摘下属于

自己的桃子》)

10.本文故事情节简单,但人物个性鲜明,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以下人物的性格特征。(3分)(二十二《手》)

胖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休伊这个人物形象。(3分)(二六《高高的玉

米》)

12.城市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本文通过简述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

故事,折射出了人们不同的精神品质。请认真阅读文章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这一故事内容。(2分)(第28篇)

13.(第28篇)“我”与故事中的小女孩有三次相遇。这三次相遇按时间

顺序概述,分别是:(3分)

(1)。

(2)o

(3)o

14.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4分)

(二十九《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

15.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

中哪些地方?(4分)(三十《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16.香伯有哪些“怪脾气”?(4分)(三十三《香伯》)

17.文章第⑥段说“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结合全文内容,

说说“一刻也离不开”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三十四《家乡的竹林》)

18.“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的原因是什么?(4分)(三十五《父亲的大学》)

19.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3分)(三十九《粥里春秋》)

20.本文⑤-⑧段作者回忆了儿时下雨的四个美好片段。根据你的理解,仿

照示例,在空白方框里事里唾”蜉。(2分)(四十《雨中片段》)

⑤母亲怜爱之美府⑧乡野生机之美

21.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痴痴”一词的意思?文章主要通过哪一件事来表

现儿子的“痴”?(4分)(四十二《天使的礼物》)

22.分别写出第⑧段两个加点词“这一刻”指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

概括,4分)(四十三《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

(D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

(2)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

23.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6分)(四十四《县城小书店》)

2012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T少年的时候,

T离开县城的前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2012年秋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24,二十年的时光,人们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从文中

找出表明人们二十年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四十

四《县城小书店》)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25.“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我”的两个特点。

(4分)(四十四《县城小书店》)

26.请从“商业家族”和“足球王国”两个方面,概括皮尔洛“非主流”的

具体表现。(4分)(四十五《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1)

27.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括号内写出主要故事情节。(每处不超

过4个字)(3分)(四十八《一双皮鞋的秘密》)

想要皮鞋__()―()一()

羡.阅读全文,说说一双皮鞋的“秘密”究竟有哪些。(3分)(四十八《一

双皮鞋的秘密》)

29.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3分)(四十九

《春天是改革家》)

30.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黑槐树的经历。(3分)(五十《一棵树的智

慧》)

时间⑴今年由春到夏今年暑假

一树槐米皆被乡里街

经历(2)(3)

坊们尽数采取

31.“我”推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1局”的原因有哪些?(4分)

第二节理解表述能力考核与虚实相应法

一、什么是虚实相应法?

我们可以将文章中内容与中心分别定义为“实”和“虚”。“实”包括事实、

场面、环境、相关背景和人物行为;“虚”包括思想情感(认识、看法、观点、

情感和精神)。以文章“虚实”为基础,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以相互

映衬为原则,进行关联性的理解分析的方法为“虚实相应法”。

我们在概括任何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都说谁(主人公)做了什么,这是

因为文章有一个天然的基础就是传递信息、。

1、文章的内容与传递信息

文章传递信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事实,它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缘

由、场面、环境、事件等;二是人物行为,包括人物做了什么。人物的行为和

事实,构成了一篇文章的内容。

2、文章的中心与沟通情感

在文章中,沟通情感指的是沟通人物的思想感情,思想包括认识、看法和

观点。思想情感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篇文章的中心。

看法就是遇到情况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遇到什么情况,应当用怎样的

方式处理,这叫看法。

二、虚实相应法在文章中的初步应用

文章中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就是中心思想。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需要

通过“实”的内容来支撑,所以我们说中心思想是“虚”的。如果问题是“虚”

的,答案肯定是“实”的;如果问题是“实”的,答案肯定是"虚”的。

例文分析

三袋米的故“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

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

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

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痛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

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