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1页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2页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3页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4页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下列观点都是真理吗?为什么?“丈母娘推高了房价”“不发展就是死路一条”“有其父必有其子”理解真理: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才能被称为真理呢?思考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认识客观对象真理谬误相符合不符合一、认识真理(一)什么是真理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还是因为“真”才“有用”?2、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注意:(二)真理的特征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为什么?(1)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2)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3)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譬如对待茂名的PX项目(化工项目)?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启示三角形的内角和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80度吗?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几何之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75年)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真理。探究一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

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二)真理的特征2.真理是有条件的

P47第二段

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因为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1、“造反有理”2、“先在城市夺取政权”3、“农村包围城市”探究二辨析:这些认识对不对?“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真理谬误

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真理的特征3.真理都是具体的P472.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真理会不会转化为谬误?1.真理是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真理就变成谬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内容]:(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这要求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1958年9月23日,前苏联发射首枚月球探测器,拉开人类探月序幕。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图为遇难人员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思考:以上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人类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二、追求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指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思考:冥王星从一开始被确认为九大行星的一员,到后来又被“开除”,这一过程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1930年天文学家汤博发现了冥王星,并从此把它确认为九大行星的一员。

1978年科学家发现了冥王星的卫星。

1995年天文学家发现了冥王星上有机化合物的存在。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联合大会通过的行星的新定义,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九大行星家族,被降级为“矮行星”。探究四(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二、追求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为什么?(指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关于月球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思考: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无限发展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二、追求真理为什么?神话嫦娥奔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和月面巡视勘察。嫦娥奔月,“玉兔”相随。嫦娥三号登月器与所携带的月球车思考:我们对月球的认识由无知、到知道的比较少、再到知道的比较多,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二、追求真理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判断]

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是终极真理。

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结论:不存在终极真理,真理永不止步,不断向前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应用范围】①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新探索,人类在认识和研究自然和社会过程中要不断深化、发展。②材料中一个认识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内容不断丰富完善。

意识、认识、真理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3.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联系:

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概念辨析: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属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是具体的追求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本课小结认识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求1、实践决定认识的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求】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认识。2、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认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方法论要求】坚持真理,追求真理。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要求】①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5、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开拓真理发展的新境界。注:运用真理的知识——包括上述3、4、5三个观点

(2008宁夏卷23)“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D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回答。4、(2008山东卷2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B(2008江苏政治卷3I).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真理是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③有条件的④客观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D(2008广东政治卷24).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A.一概而论B.千虑一得C.百感交集D.三人成虎B1、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课堂演练B2、2010年楼市“疯狂”,房价将继续上涨,房价将彻底崩盘,房价将深度调整,业内人士莫衷一是。这说明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不容混淆的D.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个对象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D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这些特点告诉我们应该①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②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在实践中否定和推翻真理④在实践中改变和动摇真理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A4、(2008·广东单科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B5、玉树地震,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但目前,人们还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A6、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型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A.认识无限性、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B.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惟一的C.由于观念、能力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D.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A7.“有用即真理”、“强权即真理”的真理观主要违背了()A.真理的客观性B.真理的条件性C.真理的反复性D.真理的无限性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AD

9.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表明()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辩析题:“有用即真理”1)真理是有用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由于真理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因此,它对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此意义上,真理是非常有用的.(肯定题目中的可取观点并分析)2)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的事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指出题目中的不足之处)3)“有用即真理”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非常有害的.(小结题中观点的实质)非选择题:

1、(2010年1月会考第32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1)对于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中国科学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经济效益,这体现了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4)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为人类造福。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传说。

1962年,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中国科学家们不懈坚持,形成了一批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队伍,为今天的探月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0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站发射成功,11月12日15时05分,根据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获取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亮相。据介绍,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中国人将不断克服困难,进行探月技术创新,不断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

思考:中国的探月历程体现了认识论哪些哲学道理?中国探月之旅参考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随着“嫦娥工程”开展,我们对月球的认识越来越深入。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1962年开始探索到2004年正式开展“嫦娥工程”,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