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_第1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_第2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_第3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_第4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是()。A.叶绿体B.线粒体C.内质网D.中心体【答案】D2、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B.消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D.治疗艾滋病【答案】A3、在一般培养温度下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都称固体培养基,不可用于()。A.菌种分离B.细菌鉴定C.细菌计数D.菌种的保藏【答案】C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C5、童年期儿童概括水平可以分为()。多选A.直观形象水平B.形象抽象水平C.本质抽象水平D.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答案】A6、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答案】C7、下列关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浓度与人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某人在数小时内不进食时,胰脏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B.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C.高浓度的胰岛素刺激肝脏分泌葡萄糖D.在肠系统中大量的葡萄糖从食物中转运入血浆时,胰脏就会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答案】D8、我国自主研制的复制型艾滋病疫苗是把艾滋病病毒的RNA的几个重要片段经某种处理后插入天花病毒的DNA中,形成重组病毒疫苗。该疫苗在人体内具有复制能力,产生的抗原蛋白可以持续刺激免疫系统,使人产生较强的免疫能力。在该疫苗研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了转录酶B.运用基因工程手段,用质粒作载体C.可利用培养的动物细胞培养天花病毒D.体现了天花病毒的间接利用价值【答案】C9、白居易诗日:“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述的是母燕的()。A.储食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答案】B10、在目镜15×,物镜10×的显微镜下,视野中被相连的30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将目镜转换为5×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A.10B.90C.180D.270【答案】D11、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B.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C.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答案】B1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1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B.家族性疾病是遗传病,散发性疾病不是遗传病C.遗传病在不同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根本原因是遗传因素D.遗传病是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答案】C15、近年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从生态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中的CO2增多B.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人海洋C.树木的大量砍伐D.海洋石油的开采【答案】B16、下列对金丝猴的分类正确的是()。A.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仰鼻猴属→金丝猴B.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长尾猴属→金丝猴C.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善目→仰鼻猴属→金丝猴D.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善目→长尾猴属→金丝猴【答案】A17、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答案】D18、教师以预先设定好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达到程度的评价称为()A.配置性评价B.效标参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B19、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取了较多的现代生物技术,以及最新的生物科学研究成果,这符合教材内容选择要()的思想。A.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出发点B.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C.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D.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C20、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多选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B.没有发生质变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答案】A21、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22、将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导入水稻,可以使米粒中含有β-胡萝卜素,这种大米被称为“金色大米”。“金色大米”形成的全过程中不需要的酶是()A.限制性内切酶B.DNA连接酶C.RNA聚合酶D.逆转录酶【答案】D23、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改变环境条件,K值一定不变B.指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群落数量的最大值C.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答案】C2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丙酮酸彻底分解C.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D.浆细胞合成抗体【答案】A25、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因素包括()。多选A.掌握知识的程度B.形式逻辑的发展水平C.社会性发展水平D.个体思维品质【答案】A26、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估算某植物种群密度时样方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B.估算某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C.若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数量,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则实际调查数据会偏小D.用取样器取样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答案】D27、海藻、节肢动物、鱼类、细菌、真菌等各种生物生活在浅海里,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物圈D.生态系统【答案】A28、在课堂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请以一个人、一棵松树、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最后教师作出总结。这种属于结束技能类型中的()。A.悬念启下B.比较异同C.巩固练习D.拓展延伸【答案】C29、教师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时,请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学生给全班同学讲水果保鲜方法和经验。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A.教师资源B.学生资源C.教材资源D.网络资源【答案】B30、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发生一些变化B.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马和驴能杂交并可产生后代说明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31、有性生殖的存在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体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过程,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单倍体育种过程不参与受精,不属于有性生殖C.自然界中存在单倍体动物,也能产生后代D.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答案】C32、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33、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过程中核遗传物质的分配是随机不均等的B.分裂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1或2:1C.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D.将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答案】B34、浅海中海藻、节肢动物、牡蛎、鱼类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一起构成()。A.种群B.群落C.生态因子D.生态系统【答案】B35、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中不包括()。A.教师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帮助者B.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C.学生要克服依赖别人的心理D.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答案】C36、下列关于醋酸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细胞的真核生物B.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酸C.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D.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答案】B37、C4途径中,CO2的受体是()。A.草酰乙酸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天冬氨酸D.二磷酸核酮糖【答案】B38、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39、躯体神经支配的器官包括()。多选A.内脏器官B.腺体器官C.感觉器官D.运动器官【答案】C40、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A.细胞的分裂B.细胞的分化C.基因重组D.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41、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多选A.必须在同一感觉通道里进行信息加B.必须在不同感觉通道里进行信息加工C.其中必须有相当熟练的D.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答案】B42、水稻患“恶苗病”后,会出现疯长,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结实率降低。引起此现象的物质是()。A.乙烯B.赤霉素C.生长素D.细胞分裂素【答案】B43、在进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了下面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课程理念中的()。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B.面向全体学生C.倡导探究性学习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答案】C44、各类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细胞中的化合物。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C.蛋白质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D.同一条DNA链中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问通过氢键连接【答案】A4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的单向性是因为动物的食性一般不能逆转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C.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供应就可以长期维持正常功能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的呼吸消耗和资源利用率不高【答案】C46、根据安斯沃斯的说法,婴儿的依恋包括()。多选A.安全型依恋B.道德型依恋C.回避型依恋D.反抗型依恋【答案】A47、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答案】B48、在用果胶酶处理果泥时,为了使果胶酶能充分地催化反应,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苹果泥用量B.加大果胶酶用量C.进一步提高温度D.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答案】D49、在讲解细胞分裂时,演示自制的细胞分裂动感模型说明了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哪个作用?()A.设置悬念B.巩固旧知识C.突破难点D.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答案】C50、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C.DNA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答案】C大题(共10题)一、材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中学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例如,案例“探究培养液中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课题中基本程序是:1.分组分工:2.确定具体探究的因素:3.制订实验方案并实施:4.统计、分析:5.讨论并得出结论。问题:(1)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科学能力进行评价(10分)(2)在确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时应考虑哪些问题(10分)【答案】(1)①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或观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②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③能否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如对比实验);④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⑤完成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⑥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⑦能否准确记录和收集有价值的相关数据;⑧能否有效地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⑨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2)①教材特点,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分析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确定课堂教学目标。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即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基础。③教师自身的特点。发挥教师自身特长,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组织形式。二、材料:“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教材“消化和吸收”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细细咀嚼馒头,感受咀嚼中味道的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口腔里的什么使馒头变甜的”学生们各自猜想,有的说是因为嘴巴里有牙齿,牙齿咀嚼形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嘴巴里有舌头,舌头的搅拌形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口腔里有唾液。然后,老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找到馒头经过咀嚼变甜的原因。问题:(1)上述材料中老师用的是什么类型的教学策略老师采用这一策略的优点有哪些(10分)(2)教师使用这种教学策略需要注意哪些要求(10分)【答案】(1)上述材料中教师用的是探究性教学策。探究式教学比较强调维持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科学探究有关的各种技能以及对科学概念、原则和规则的理解。该策主要有以下五个优点: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④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2)探究性学习需要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先前经验来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牢固的知识基础、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需具有以下要求:①明确主题;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③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④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⑤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三、材料:某教师在进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之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学习风格等,认真研究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形成了如下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了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该班学生课堂参与高度、气氛活跃,有利于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主探究。本节课拟从一个探究实验入手,通过探究了解细胞呼吸的类型和产物,让学生从初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发现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8分)(2)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可用哪些方法了解学生(12分)【答案】(1)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如材料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植物和动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了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即为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分析,把握学生大致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采取适当的策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②分析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如材料中“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尚待发展”即是对学生认知及思维方式特点的剖析.这样才能扬长避短。③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能力。如材料中“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④班级整体个性。如“该班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2)正确进行学情分析能帮助教师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取以下的方法:①经验分析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对学情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②观察法。这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教育对象、教育现象或教育过程进行考查的一种方式。③资料分析法。这是教师基于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间接了解、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④问卷调查法,即教师通过已有的相关问卷或专门设计的问卷对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期望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多元的统计分析,为教学活动提供更进一步的量化与质化数据。⑤访谈法,即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口中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⑥基于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分析。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等,都可为学情分析提供基本的分析依据、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四、回答关于生命科学发展史的问题:(1)1903年,萨顿在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关系,通过方法得出的推论是。(2)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1944年艾弗里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3)1953年,青年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答案】(1)平行;类比推理;基因在染色体上(2)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直接地观察其作用(3)规则的双螺旋五、材料: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学生评价:(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3)能否按照试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的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7)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问题:(1)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10分)(2)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些什么(10分)【答案】(1)该探究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2)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六、《传染病及其预防》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介绍的是传染病的定义、流行基本环节以及预防措施。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1)说出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2)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能够解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3)列举说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4)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等;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如淋病、白喉、伤寒等;列举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流行性感冒、狂犬病等。本节涉及的重要概念有:“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根据材料:(1)设计本节课的导入。(15分)(2)简述导入的结构。(15分)【答案】(1)“传染病”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字眼,说到传染病人们就会想到生病,想到甲型流感、艾滋病等,这种心里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个由忧到爱的情境:播放歌曲《爱在天地间》。歌中唱到:“情未了,像春风走来;爱无言,像雪花悄悄离去。彼此间我们也许不曾相识,爱的呼唤让我们在一起。在一起穿过了风和雨,在一起走来了新天地。这份情希望了人间,这份爱温暖在你我心里。”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感人肺腑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其中时,顺势导人:“你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吗歌曲创作于2003年,这一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SARS病毒带来的非典型肺炎,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人类在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中战胜病魔,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它,掌控它!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天这节为捍卫自己的健康、民族的健康而展开的学习中来,好吗”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2)导入的结构:引起注意一激起动机一组织指引一建立联系。①引起注意。导入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当学生“专心”于导入活动时,才能从教学之始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应,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②激起动机。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因此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滋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可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社会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听课学习的坚毅精神③组织指引。导入要给学生指明任务,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定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要提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方法,例如,说明本节课是先要使问题具体化,接着做实验,再共同归纳、订正.最后结合新问题进行练习、运用。使学生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设法保持教学重点,沿着重点环环相扣地完成教学目标。④建立联系。导人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要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结合,就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设计提问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和新知识建立了联系,从而引出新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括描述和启发之后,讲新课。七、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_________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分)(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e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中是否表达,可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逐步鉴定。(6分)(3)通过PCR技术可大量获取目的基因,该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DNA、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分)(4)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________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3分)【答案】(1)胰蛋白(2)分子杂交;抗原一抗体结合(3)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DNA引物(4)增大表面积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时,因动物组织细胞聚合在一起,需要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水解组织中的蛋白质,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其体系主要包括: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DNA、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和DNA引物。(4)细胞增殖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互相挨在一起的时候,糖蛋白识别了这种信息,就会使细胞停止继续繁殖.这种现象就叫作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增大表面积,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空气交换。八、(材料)材料:某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各自生活小区的花园中捕捉蚯蚓,然后带到学校开展“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不同教师设计的实验观察不同,下面是其中的两种:“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1:①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②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的变化。③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注意:在观察过程中,应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2①将滤纸浸润(水越少越好),紧贴在一个装有2毫升水的大试管内壁一侧。②将一条6-10厘米的蚯蚓,放入大试管底部的水中。③将大试管向没有贴滤纸的一侧倾斜料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④将大试管向贴有滤纸的一侧倾斜45°,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⑤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问题:(1)结合材料分类列出教师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课程资源,并说明分类的依据。(6分)(2)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至少还需要补充哪些实验器材。(4分)【答案】九、材料:某教师对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选材、提取、过滤、色素分离等方面进行了以下优化改进,且实验效果良好:(1)用女贞叶替代菠菜叶;(2)用95%乙醇替代丙酮;(3)过滤时,原来的做法为“将研磨液倒入有脱脂棉的小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优化后的做法为“不用过滤,用尼龙布覆盖在研磨液上面”;(4)色素分离时。原来的做法为“先用铅笔在滤纸上画定位线,再用毛细管吸取滤液,沿铅笔线画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重复2~3次”,改进后的做法为“用2片盖玻片,外面包裹2层纱布直接在尼龙布上蘸取滤液,印到滤纸上.一次即可”。问题:(1)分析该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12分)(2)根据材料归纳实验教学优化的一般原则。(8分)【答案】(1)教师改进实验的理由:①女贞叶替换菠菜叶是由于女贞叶不易散失水分,更易保存;②丙酮易挥发且有毒,换成95%酒精更安全;③改进后,叶绿素提取液不用倾倒在脱脂棉的漏斗中,减少提取液损失,使操作更简便;④用毛细吸管划线的环节,操作不方便极易出现错误,改进后用盖玻片蘸取滤液印在滤纸上会减轻学生的实际操作负担,能更好地将注意力放在观察实验现象及其总结归纳上。(每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