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名师获奖_第1页
《社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名师获奖_第2页
《社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名师获奖_第3页
《社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名师获奖_第4页
《社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永登县祁连山学校满自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基本生字词,能灵活运用。(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思想感情。(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点拨与探究结合法,指导学生揣摩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创设良好学习氛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童年时代那个调皮、可爱、聪明、充满好奇心的鲁迅先生印象深刻。本文又是一篇写鲁迅童年时代和小伙伴共同玩耍的文章,学生有了感情基础。而且文中鲁迅先生的年龄和学生相仿,情感上可以产生共鸣,伙伴之间那种单纯、真诚、难能可贵的友情也是现在城市里的孩子非常渴望的情感。因此,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应该会比较有兴趣,会投入较大的热情,用心来阅读、欣赏本文。但文章毕竟年代久远,对于当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出许多奇怪的疑问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能会只集中在故事情节上,而对优美的景物描写、细腻的心理刻画不会很在意。教师应该精讲、少讲,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3)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图片、视频等主要用于情景创设以增强直观感,让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文字材料的展示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已学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入新课。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二、检查预习情况1.介绍作者及题解(略)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着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多种。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看社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2.读准下列读音,疏解疑难字词:归省

(xǐng)行辈(háng)惮(dàn)絮叨(xùdao)怠慢(dài)撺掇(cuān

duo)凫水(fú)潺潺(chán)蕴藻(yùnzǎo)家眷(juàn)皎洁(jiǎo)踱(duó)漂渺(piāomiǎo)颇(pō)撮(cuō)桕树(jiù)三、研读课文,整体感悟1.学生自由默读、跳读,分组讨论,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1)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事情?(2)除了中心事件以外,文中还写了其他活动或事件吗?(3)哪些事件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4)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2.集体讨论后归纳:(1)看社戏。戏前波折,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2)开头写了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等有趣的乡间生活;结尾写了六一公公送豆。(3)详写的是:戏前波折,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略写的是: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钓鱼放牛捉虾,六一公公送豆。这样写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中心意思。(4)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第二部分: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第三部分: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四、自主学习,课堂交流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2)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的“乐土”?2.讨论归纳:(1)答案在第一节里可以找到:“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不满三十家”,都是“种田”,“打鱼”的,“只有一个杂货店”。(2)A.“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来到自由天地欢乐地生活。B.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C.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五、课堂小结,归纳主题(略)主题: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童年时代的故乡,那里有质朴淳厚的人们、优美的农村风光、无忧无虑的童年,作者以社戏为依托,表达的是对故乡永久的眷念和对美好童年的真挚追怀。六、拓展延伸,课堂练习(一)正音。1.撺()掇2.不惮()3.长吁()短叹4.怠()慢5.桕()树6.后篙()7.秩()序8.纠葛()(二)看拼音写汉字1.jié()力2.lài()子3.船jí()4.cuō()合5.松xiè()6.fú()水7.yǎo()水8.qiū()蚓(三)选词填空1.我们已经______(A撑B推C点)开船,在桥石上一_____(A点B磕C碰),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2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_____(A悦耳B宛转C悠扬)我_____(A疑心B怀疑C猜疑)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四)学生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来进行说话训练。答案:(一)1.cuān2.dàn3.xū4.dài5.jiù6.gāo7.zhì8.gě(二)1.竭2.癞3.楫4.撮5.懈6.凫7.舀8.蚯(三)1.CB2.CA七、布置作业1.进一步体会春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3.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八、板书设计盼看社戏平桥村随母亲归省淳朴、善良友爱、无私戏前波折淳朴、善良友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