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尧塘河头水北中学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尧塘河头水北中学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尧塘河头水北中学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尧塘河头水北中学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尧塘河头水北中学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A.②⑤③①⑥④B.②③⑤⑥①④C.④②③⑤①⑥D.④②⑤③⑥①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日本文部省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企图掩盖侵华战争的罪行。B.在学习上,他虚心好学,见异思迁,因此取得了优异成绩。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D.参加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返回地面后,身体状况良好,精神矍铄。3.(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B.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C.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D.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4.(2分)下列每组词语字形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诬蔑悲愤喧嚣探察不知所措格物致知B.抉择狡辩堕落浩劫不修边副自圆其说C.告诫驰骋漩涡演绎震耳欲聋目眩神迷D.棱角寒噤浮躁抚植风云变幻轻歌漫舞5.(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奔涌/投奔蛮横/飞来横祸包扎/安营扎寨B.矗立/伫立砂砾/众口铄金强迫/强词夺理C.苍劲/刚劲担负/担惊受怕边塞/敷衍塞责D.缭绕/瞭望绚丽/徇私枉法缝补/天衣无缝6.(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龟裂(guī)归省(xǐng)亢奋(kàng)销声匿迹(nì)B.怅惘(cháng)农谚(yán)争讼(sòng)戛然而止(jiá)C.羁绊(jī)连翘(qiào)磅礴(bó)夜深星阑(lán)D.冗杂(rǒng)晦暗(huì)山麓(lù)张灯结彩(cǎi)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鸟说》一文,完成小题。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1)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2),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3),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4)不深山之适(5)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注释(1)即:走近,靠近(2)掬:用手捧,盈掬:这里指用手满握。(3)鵱:音构,鸟卵。这里指幼鸟。(4)奚:为什么。(5)适:到……去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_________)(2)雌者覆翼之(_________)(3)鸣乃已(_________)(4)见辱于人奴以死(_________)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桂之上日有啁啾者何陋之有(《陋室铭》)B.雏且出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C.即而视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D.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其旁有桂一株焉4.翻译下列句子。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5.本文和《马说》在写法上相似,都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8、(3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这首诗叙述了什么?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9、(7分)默写。(1)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_______。(《回延安》贺敬之)(2)青青子衿,_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诗经·郑风》)(3)_________,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5)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6)山光悦鸟性,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7)《虽有嘉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假如春天可以留住①当我要去美国留学时,母亲显得非常兴奋。我是村里第一个走出国门留学的人,她觉得脸上很有光彩。②离开的那天,一大早我们吃完早餐,围坐在一起,聊起一些家常,可是话刚起了个头,却又撂了下来。于是,一家人决定干坐着,等村里进城的汽车。母亲似乎有什么想和我说,但又欲言又止。她再次拉开我行箱的拉链,简单地查看了一下,又合上了,然后走进厨房,倒出一杯温水,递给了我。我摇了摇头,告诉她我已经喝饱了水。“你就不用瞎忙活了,干吗不坐着?”言语里,我其实在抱怨。村里的汽车站很简单,只是在路边上竖了一块牌子,牌子的旁边是条很深的水渠,初秋时候,由于上一季水田的泥巴渗入,现在已经灌满了泥土。菱角在这个季节恰好成熟,深绿的菱角叶上沾着早晨的露水,在清晨的微弱光线下看起来十分漂亮。一家人在家里等得不耐烦了,便提着行李到了汽车站旁。几个乡亲背着锄头在田埂上除草,看着我们一家人都提着行李,就顺便问问谁要远行。③“我的大儿子。”母亲口吻里充满了自豪。她告诉农夫,她的儿子要去美国,那个只在电视新闻里听说过的国家。④很快地,一辆汽车拖着扬起的灰尘,驶入村中的公路。我朝汽车看了看,而母亲在此刻却将视线移到了我的身上。她想笑,毕竟这次远行能够给我一个更好的未来,而作为母亲,她应该为儿子的未来祝福。可是,母亲又意识到这破来的汽车将把她儿子送到一个地不熟悉的地方,在未来你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见不到儿子,她又有点伤感。⑤母亲并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些动情的离别赠言,她只在电视剧里看过,在现实中,她什么也说不出来。她笨拙地握住我的手,尽管这个动作显得那么的不自然。我显然也感到了这份不自然,故意说要去提包,顺手甩开了她的手。母亲大概明白我的意思,于是,她也弯腰去帮我提包。⑥母亲和我就这样,相互提着本可以放在地上的包,静静地等着汽车到站。⑦“儿子,你还记得菱角是什么味道吗?现在正是采菱角的时候。”母亲指着水渠的菱角。⑧“当然记得呀。这是小时候我们经常吃的零食,怎会忘了呢?”我笑了笑,“我上次吃菱角的时候还是上大学之前,一转眼已经过去四年多了。”⑨“你想不想吃几个菱角?美国吃不到。”⑩我点了点头,但感觉来不及了。⑪“你等等我,我这就去弄几只来。”话音还没有落,母亲放下行李,朝附近的水渠边跑去。她趴到地上,想用手抓住靠近岸边的菱角叶,可她的手不够长,怎么也够不着。我看了便想阻止:“我下次回来再吃吧。”⑫母亲根本听不进我的话。⑬乘客已经陆续上了到站的汽车,我一个人站在车门边,看着母亲正努力拔菱角的背影,“妈,算了吧,我上车了。”⑭母亲急了,她站了起来,脱掉鞋子,抓住水渠旁边的草,一点点漫进了水渠。⑮“哗啦!”母亲踩进了水渠的深泥巴里。我听到响声,惊讶地回头,只见母亲在齐胸的泥巴水里走着,碰到水渠里长熟了的菱角便抓进手里,扯掉菱角叶,在水渠里洗了洗,便朝着岸上扔了过来。⑯“儿子,快捡几个大的赶紧上车去。这司机也真是性急,又在按喇叭了。别看我,朝我看干啥?我待会儿回家换身衣就好了,你快点捡几个菱角,上车去。”⑰我满眼泪水地站在车旁,看着还在水渠中笑着的母亲。⑱我想告诉母亲自己是多么爱她,可是,乡里孩子很少会用“爱”这个字,即便是母子之间。我不知该和母亲说些什么,我捡起菱角,在裤脚擦掉了沾在菱角上的泥巴,用牙齿咬掉了硬壳,把菱角掰成两半,立即跑到母亲身边,递了一半给地。母亲站在水里接过去咬了一口,我站在岸上咬着带汁的另一半。⑲……⑳如今,我已离开家很多年。可每到春天,我总会想起那条公路旁水渠里新鲜的菱角,和那个跳入水中为我摘菱角的母亲。(作者:何江。有删改)1.根据提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母亲和“我”之间的另外两件事。①在家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等车时,母亲拉住“我”的手。③车快来时,“我”不白然挣脱她的手时,她帮“我”提包。④车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菱角在这个季节恰好成熟,深绿的菱角叶上沾着早晨的露水,在清晨的微弱光线下看起来十分漂亮。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母亲急了,她站了起来,脱掉鞋子,抓住水渠旁边的草,一点点滑进了水渠。4.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5.本文以“假如春天可以留住”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嗨,迈克!周海亮①迈克得了一种罕见的病。他的脖子僵直,身体僵硬,肌肉一点一点地萎缩。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保持一种固定且怪异的姿势。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认为自己迎来了“老年”。不仅因为他僵硬的身体,还因为,他的玩伴们,突然对他失去了兴趣。②母亲常常推着迈克,走出家门。他们来到门口,来到阳光下,背对着一面墙。那墙上爬着稀拉的藤,常常有一只壁虎在藤间快速或缓慢地爬过。以前迈克常盯着那面墙和那只壁虎,他站在那里笑,手里握一根棒球棒。那时的迈克,健壮得像一只牛犊。可是现在,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任母亲推着,穿过院子,来到门前,靠着那面墙,无聊且悲伤地看面前三三两两的行人。现在他看不到那面墙,僵硬的身体让墙总是伫立在他身后。③14岁的迈克曾经疯狂地喜欢诗歌。可是现在,他想,他没有权利喜欢上任何东西——他是一位垂死的“老人”,是这世间的一个累赘。④可是那天黄昏,突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⑤照例,母亲站在他的身后,扶着轮椅,捧一本书,给他读一个又一个故事。迈克静静地坐着,心中充满悲伤。这时有一位美丽的女孩从他面前走过,那一刻,母亲停止了朗诵。迈克见过那女孩,她曾和自己就读同一所学校。只是打过照面,他们并不熟悉。可那女孩竟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看看身后的母亲。然后,他听到女孩清清脆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⑥迈克愉快地笑了。原来除了母亲,竟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并且是这样一位可爱漂亮的女孩。⑦那天母亲给他读的是霍金的故事,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身患卢伽雷氏症的强者。他的病情,远比迈克严重和可怕。⑧那以后,每天,母亲都要推他来到门口,背对着那面墙,给他读故事或者诗歌。每天,都会有人在他面前停下,看看他,然后响亮清脆地跟他打招呼:“嗨,迈克!”迈克仍然不能动,可他不再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因为有这么多人记得他,问候他。他想这世界并没有彻底将他忘却,他没有理由悲伤。⑨几年里,在母亲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写下很多诗。他用微弱的声音把诗读出来,一旁的母亲帮他写下来。尽管身体不便,但他果真过得快乐且充实。后来他们搬了家,他和母亲永远告别了老宅和那面墙。再后来他的诗集得以出版,他的诗影响了很多人,他成了一位有名的诗人。再后来,母亲年纪大了,在一个黄昏,静静地离他而去。⑩很多处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想给母亲写一首诗,想给那老宅和那面墙写一首诗。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回到了老宅的门口。⑪那面墙还在。不同的是,现在那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藤。⑫有人轻轻拨开那些藤,他看到,那墙上,留着几个用红色油漆写下的大字。那些字已经有些模糊,可他还是能够辨认出来,那是母亲的手迹:嗨!迈克!(选自2008年第6期《小小说选刊》)1.第①段中,“他只有14岁,14岁的迈克”,作者为什么要两次写到“14岁”?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它有什么作用?3.说说第⑤段与第⑥段加点字“竟”有什么含义?4.作者为什么要以“嗨,迈克!”作为本文的题目?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阅读。请你阅读下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选段,完成下面三个小题。保尔憋了好久的怒火,再也按捺不住,终于爆发了。他总是这样,一发起火来,动作就异常迅猛。“怎么,你们这帮坏蛋、奸商,竟敢欺负人?”保尔像蹬着弹簧,两手一撐就蹿到中铺上,挥起拳头,朝莫季卡那副蛮橫无耻的脸上猛力打去。这一拳真有劲,那个家伙一下子就栽下去。跌落在过道里的人们的头上。“你们这帮混蛋,统统给我滚下去。不然的话,我就要你们的狗命!”保尔用枪指着上铺那四个人的鼻子,怒冲冲地吼着。这样一来,局面完全改变了。丽达密切注视着周围所有的人,要是有谁敢碰碰保尔,她就准备开枪。上铺马上腾出来了,那个贼眉鼠眼的家伙也慌忙躲到隔壁的铺位上去。(1)请给“再也按捺不住”句中的加点字“捺”注音:__________(2)请概述选段中说的是什么事情。(3)从这件事情中你看到保尔具有什么样的性格?13、(5分)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家庭讲究“家和万事兴”。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家庭,八年级(1)班召开“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拟写开场白)八(1)班召开“友善待人和睦相处”的演讲赛请你做主持人,请设计一段开场白。(活动设计)为了演讲赛开展有序,请你设计活动步骤。(1)主持人开场白(2)演讲者抽签,确定演讲顺序。(3)(4)(材料分析)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材料二:“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稣的那个稣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周汝昌《和谐之思》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拓展延伸)下列一组关于“和”的叠词填入歌中,最合适的顺序是()的日子年丰民和,的百姓共享家和,的邻里亲近祥和,的儿女传承亲和。①和和顺顺②和和乐乐③和和睦睦④和和美美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按要求作文。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请以《送友人》为素材,展开合理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要求:(1)字数600字左右。(2)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真实信息。(3)语言简练,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D【解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先确定开头是④句还是②句,结合内容可知,此语段的主题是“才德”,所以确定开头一句为④。⑤是分析,③的结论,所以③排在⑤之后。由此答案已经推断出来。因此选D。2、C【解析】试题分析:A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褒义词。B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贬义词。D精神矍铄: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老而强健。用错了对象。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3、D【解析】

试题分析:A.前后矛盾。把“不再”改为“再次”;B.语序不当,改为“发现并解决”;C.搭配不当。“欢呼声”不能“看到”,去掉“欢呼声”,或者在“欢呼声”前面加“听到热烈的”。故选D。【点睛】要准确判断语句是否存在语病,关键是要找到病灶之要害,有一个办法是看否定词。很多病句的病点就在否定词上,或多重否定造成表意不符,或否定副词(没有,未必)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反对、拒绝)、形容词(好、坏)等连用造成句意相反。4、C【解析】

A.探察——探查。B.不修边副——不修边幅。D.轻歌漫舞——轻歌曼舞。故选C。5、D【解析】

A.bēn/bèn;hèng/hèng;zā/zhā。B.chù/zhù;lì/shuò;qiǎng/qiǎng。C.jìng/jìng;dān/dān;sài/sè。D.liáo/liào;xuàn/xùn;féng/fèng。故选D。6、D【解析】

A.龟裂(jūn)。B.怅惘(chàng),农谚(yàn)。C.连翘(qiáo)。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1)做巢筑巢(2)盖、蒙(3)停止(4)受辱2.D3.其旁╱有╱桂一株焉4.问周围的人(它的去向),原来是某人(屋主)的童仆把它们抓走了。5.托物寓意《马说》抨击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本文告诫有识之士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处所去发展。【解析】选自《南山集》作者:戴名世年代:清参考译文: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每天有关关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小杯子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毛色明亮而洁净,美好洁白可爱,不知道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生上的路就很宽吗?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巢”名词用作动词,“做巢、筑巢”的意思。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项“之”分别是“结构助词”和“宾语前置的标志”的用法;B项“且”意思分别是“将要”和“尚且”;C项“而”分别表示“承接”和“并列”;D项“以”都是“用”的意思。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按照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来断句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以”是“把”的意思。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掌握能力。首先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析文章在写法、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结合两文的内容可知,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根据《马说》中“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一句可知,作者是借千里马不被人赏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批判、讽刺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根据对《鸟说》主旨的理解可知,文章借鸟喻人,提醒我们有识之士的发展需要适合自己的环境。据此分析作答即可。8、1.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全诗内容深入分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2.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子的理解能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作者选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营造了“苍茫”的意境。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抒发了作者孤寂的感情。9、(1)红旗飘飘把手招(2)悠悠我心子宁不嗣音(3)海内存知己(4)波撼岳阳城(5)拣尽寒枝不肯栖(6)潭影空人心(7)教学相长也【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嗣”“撼”“拣”“栖”等字词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①在家时,母亲帮“我”检查行李,给“我”倒水。④车来时,母亲下水为“我”摘菱角。(意对即可)2.用景物描写,交代“我”离乡的时间、季节;同时,用菱角的成熟,为下文母亲在分别前要给“我”摘菱角埋下了伏笔(或做铺垫)。3.用动作描写,“站”“脱”“抓”“滑”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母亲想让“我”临走前吃上家乡菱角的急切心理,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爱。4.①不善言辞:从母亲想跟“我”说话,但又什么也说不出来可以看出。②疼爱孩子:从母亲下水去给儿子菱角可以看出。5.①点明母亲为“我”摘菱角发生的时间。②是对春天儿时美好事件的回忆。③写出了对家乡、对母亲深深的思念。④题目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能写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提示“在家时”,找到相关的句子“她再次拉开我行箱的拉链,简单地查看了一下,又合上了,然后走进厨房,倒出一杯温水,递给了我。我摇了摇头,告诉她我已经喝饱了水”概括得出:母亲帮“我”检查行李,给“我”倒水。根据“车来时”,找到相关的句子“母亲踩进了水渠的深泥巴里。我听到响声,惊讶地回头,只见母亲在齐胸的泥巴水里走着,碰到水渠里长熟了的菱角便抓进手里,扯掉菱角叶,在水渠里洗了洗,便朝着岸上扔了过来”概括得出:母亲下水为“我”摘菱角。2.要求学生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结合“菱角在这个季节恰好成熟,深绿的菱角叶上沾着早晨的露水,在清晨的微弱光线下看起来十分漂亮”分析,“早晨的露水,在清晨的微弱”交代“我”离乡的时间、季节;同时,用菱角的成熟,为下文车来时,母亲下水为“我”摘菱角做铺垫。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站、脱,抓住、滑”等一系列动词分析,采用了动作描写。然后结合动作描写的作用(形象、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如: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想让“我”临走前吃上家乡菱角的急切心理,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4.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结合“母亲并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些动情的离别赠言,她只在电视剧里看过,在现实中,她什么也说不出来。她笨拙地握住我的手,尽管这个动作显得那么的不自然”得出:不善言辞;结合“儿子,快捡几个大的赶紧上车去。这司机也真是性急,又在按喇叭了。别看我,朝我看干啥?我待会儿回家换身衣就好了,你快点捡几个菱角,上车去”得出:疼爱孩子。5.要求学生牢记题目的一般作用: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然后“假如春天可以留住”分析,“春天”点明母亲为“我”摘菱角发生的时间;“假如春天可以留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春天儿时美好事件的回忆;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写出了对家乡、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假如春天可以留住”,题目新颖,能够吸引读者兴趣。11、1.两次写到“14岁”,强调他年龄小,突出病魔对他人生摧残之重。2.运用动作神态描写或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明以前迈克是多么自由与健壮,通过对比,说明他现在的身体不便。3.漂亮女孩能在迈克面前停下来,并和他打招呼,这完全出乎迈克的意料,令迈克兴奋不已(或给了他希望、勇气)。4.这句话是母亲亲自用红油漆写在墙上的,意在让行人读出来,以此鼓励迈克战胜病痛,体现了母亲的一份深情和希望以及良苦用心,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母爱的伟大。并吸引读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两次写到“14岁”是为了强调,突出迈克年龄小和病魔对他的摧残之重。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这句话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同时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以前迈克的自由与健壮,通过今昔对比,突出他现在的身体不便。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准确把握词义,可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结合句子前后内容来分析,两个“竟”都表示出乎意料,迈克没想到漂亮女孩能停下来和他打招呼,表现出迈克的兴奋。4.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指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嗨,迈克!”这句话是母亲亲自用红油漆写在墙上的,她不让儿子知道,维护儿子的自尊,巧妙地让路人看到这些字和迈克打招呼,重新唤起儿子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所以,题目既点明主旨,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nà(2)保尔在火车上与流氓作斗争的事情。(3)爱憎分明、敢于跟恶势力作斗争【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捺”有“忍耐;抑制”的意思,读作“nà”。(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和主人公形象的掌握情况。选文中”你们这帮混蛋,统统给我滚下去。不然的话,我就要你们的狗命!”保尔用手枪指着上铺那四个人的鼻子,怒冲冲地吼着…这些体现了保尔面对恶势力的时候敢于反抗、勇敢斗争、嫉恶如仇的性格。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注意通读语段,找到主人公是“保尔”,事件是“在火车上与流氓作斗争”,这样就抓住了主要内容。13、【拟写开场白】示例:同学们,当你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一起劳动时,当你和伙伴共同解决了困难时,你是否感受到了团结带来的快乐呢?八(1)班《友善待人和睦相处》演讲比赛正式开始!【活动设计】(3)选手演讲(4)教师点评并颁奖【材料分析】音乐合奏的第一原则——“和”音。【拓展延伸】D【解析】

(1)【拟写开场白】开场白要紧扣主题,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活动的开场白对后面的活动主体应该有“点亮”、“激发”的作用,能让参与者激情高涨。所以可适当用一些修辞来烘托气氛。内容符合“以和为贵”这一活动的主题。同时注意与下面活动的衔接。(2)【活动设计】活动方案的主题“以和为贵”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活动步骤即可。切忌偏离主题。内容要有可操作性,要做到简洁明快,语言应简练。如以下步骤可分别为“选手演讲”和“教师点评并颁奖”等。(3)【材料分析】从“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分析,“和”字的本义:音乐合奏的第一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