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区域发展报告集群辐射作用突出,聚集与协同效应初显
一机器人产业区域发展现状根据中国行政区位划分方式,并结合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重要集群的地理布局,本报告将机器人产业区域划分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较好,机器人产业形成了以上海等地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广州等地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京津冀地区在政策引导下,形成了以北京、天津、河北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打造“京津研发河北生产转化”的协同局面。东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近年来在“东北振兴”的国家号召下,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东北在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目前已在哈尔滨、沈阳、抚顺等地孕育了国内领先的机器人领军企业。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凭借区位等优势在洛阳等地形成了产业集群。西南地区在重庆等地布局机器人产业园,西北地区在银川、兰州等地培育本土机器人企业,并吸引外部集团企业布局区域分公司,但总体规模和体量相对较小,集聚效应尚未形成。机器人产业主要聚集区域及城市如表1所示。本报告分析的机器人产业范围包括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表1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主要聚集区域及城市序号区域主要代表城市1京津冀地区北京、天津、香河、唐山2长三角地区上海、昆山、无锡、南京、常州、芜湖3粤港澳大湾区珠海、广州、香港、澳门、佛山、深圳4东北地区沈阳、哈尔滨、长春、抚顺5中部地区洛阳、武汉、长沙6西北地区西安、银川、兰州7西南地区成都、重庆、柳州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Excel下载表1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主要聚集区域及城市(一)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各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1.各区域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机器人将成为未来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受到各个地区的高度重视,机器人的发展程度是未来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杆之一。在国家发布相关支持政策后,各区域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从市场、税收等方面给予产业支撑,截至2019年12月,北京、天津、河北、广东、辽宁、上海、江西、重庆、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13个省市制定出台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14个地级市发布鼓励建设机器人研发机构等相关文件。2.汽车、3C电子及新兴市场需求拉动区域机器人产业增长目前,汽车、3C电子行业是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市场。在汽车行业,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及西南地区引领机器人应用需求提升,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国内汽车产量268.3万辆,同比增长8.1%。在3C电子行业,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地区引领机器人需求增量,随着5G商用提振了以5G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出货量,据中国通信院数据,2019年12月国内5G手机在手机总体出货量的渗透率达到18%。产业的智能制造升级催生了机器人应用新需求,化工、制药、能源、服装、物流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向深度定制化、智能化发展,机器人应用逐步提速;受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等因素影响,手术、养老、助残类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油气、矿产采集等高风险领域,自动化生产需求强烈。根据不同产业在不同区域的优势分布,市场围绕下游应用领域逐步推动技术和产业发展,提升了产品生产质量与服务管理水平,以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助推“机器换人”进程。(二)区域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产业聚集程度较高随着各地政府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构建了包含产业孵化、技术支持、办公支持、投融资服务、生产外包、营销外包、人才服务、生活配套等综合配套服务系统,打造了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生态平台。企业在政府引导下开展孵化创新平台建设,并有一大批龙头企业建立了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园区,逐步奠定了区域机器人产业的基础实力,各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开始凸显,机器人产业呈现集聚发展。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以龙头企业促园区发展,再以园区做集群为核心发展模式,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各地聚焦机器人产业链不同环节,主导建设产业园区、特色小镇,形成产业的技术迭代与资本积累,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并通过当地扶持政策、产业环境吸引外部优质企业、项目加入。(三)人才和技术创新成为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器人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科研机构对于国家机器人科技创新水平、项目攻关能力、人才培养、国家前沿技术储备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另外,在机器人制造水平、工艺水平、可靠性、良品率、售前售后保障等方面少不了产业工人和职业技能人才的支撑。因此,高校、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是支撑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从区域分布来看,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占据着大部分的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源,中部地区、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拥有较多的产业工人和职业技能人才。二机器人产业区域发展现存问题(一)中国机器人各区域共性问题1.部分区域机器人产业导向不够清晰,难以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各地政府、社会组织、园区等发布的机器人产业政策文本来看,关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不够清晰,目标与资源不匹配,实现难度较大,且各级地方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这种情况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机器人产业政策分布不均衡,出现了政策工具运用不足甚至缺位的现象。由于综合性政策内容较为宽泛,易导致相关主体理解、执行出现偏差,从而降低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的施行效果。机器人专项政策的缺失,会导致各地区关于机器人产业发展在创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配套性的细化措施方面存在“供给不足”和“千策一律”的现象。目前,机器人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鼓励类”“号召引导类”“招商引资类”“目标规划类”政策,政策内容多在“试点示范”“国内外重要企业引进”“产值产量”等方向,但是有关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金融、投资、国际贸易、购买补贴、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条款较少,缺乏相对精确的专项政策引导,不太利于促进“高技术、高投入、高成本”的机器人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各区域在政策内容的制定上立足产业差异化发展。长三角地区重点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品牌的外贸水平;京津冀地区依托优质的高校和科研资源,重点开展核心关键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及产学研用合作;东北地区依托龙头企业,重点攻关高端工业机器人、高端医疗机器人等优势领域,巩固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国际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应充分融入国际湾区战略,借助国际性条件优势,成为中国机器人对外融资、展示销售的重要窗口;中西部地区政策应重点提升机器人应用水平,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重点突破典型领域的技术难题,实现开创性的突破。2.各地机器人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现金流回流较慢由于传统市场逐步饱和、新兴市场尚未形成,加上中国处在全球机器人产业链的中低端市场,大部分企业的机器人产品主要以集成化为主,附加值相对于拥有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支撑的部分国际领先机器人企业利润空间较小。目前,中国大部分机器人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与产品附加值不成正比,企业在持续投入、研发创新和发展方向等方面难以维持。在产业环境方面,机器人产业的投融资热度相对缩减、结算周期长等原因导致企业缺乏现金流,且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二)中国重点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问题1.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总体能够有侧重地发挥地域特长和优势,但客观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和产业引导政策的雷同。机器人产业是新兴战略性产业,京津冀三地都高度重视其发展,但政策引导方向及产业园规划路线相似,部分产品同质化严重,区域产业发展、资源运用的差异化、协同化态势暂未形成。2.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凭借人才等资源,已吸引国内外多家机器人企业落地,形成完备的产业链结构。受到掌握技术、价格优势的国际机器人巨头竞争影响,本土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多以“机器换人”“应用补贴”等应用性、补贴性的政策思路为主,虽占据有利位置,但相对缺少对技术研发、国产化设备、龙头企业、园区试点示范的专项扶持。3.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自动化改造升级需求碎片化,且每个工厂的生产过程、设备条件不尽相同,机器人需要定制化生产来配套应用,相对成本较高。该地区亟须加快智能机器人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重点推进具备前沿技术及核心科技的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4.东北地区目前,东北地区拥有多家机器人重点企业及实验室,技术实力较强,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效应不明显,机器人中高端研究成果转化能力薄弱,新技术市场化融入偏低,整体的学术和研究潜力无法全面释放。在全球“机器换人”“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东北制造业对于行业的变革和产业的危机感不强,缺乏较为明晰的产业政策指导和健全的金融体系支撑,未能形成较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氛围。此外,东北地区存在核心零部件自给率低、精密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产品配套和采购大部分需要由长三角等地区供给,全产业链的发展态势尚不明显。5.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科研能力较弱,缺乏机器人高端人才、行业学术带头人和带头团队,且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引领行业科技前沿的难度相对较大、研发时间和经济成本相对较高,市场紧缺应用型、复合型机器人人才。三机器人产业典型区域分析本报告按照产业竞争理论五要素模型开展典型区域的机器人发展现状分析,其中五要素包括机器人生产要素、市场需求要素、技术竞争力要素、企业竞争力要素和政策要素。其中机器人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产业技术工人和职业技术人才)、土地要素(用地面积和用地价格)、金融市场要素(金融市场活跃程度)、产业链完整程度;市场需求要素包括区域市场的行业、种类数量、需求市场的规模;技术竞争力要素包括高校及科研实力、技术先进水平和重要程度、专利、软著质量及数量;企业竞争力要素包括企业规模、数量、产值及行业地位;政策要素包括政策工具使用程度、政策的制定准确程度等。经过实地调研、调研文件、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的资料收集,并通过对各区域机器人生产要素、市场需求要素、技术竞争力要素、企业竞争力要素和政策要素5个维度的指标分析,综合分析各个区域的产业现状、优劣势、代表性园区及企业、发展方向和建议等。(一)京津冀地区目前,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全面加速,政府制定出台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图1所示。图1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1.生产要素在人才方面,机器人产业是京津冀地区重点发展的高端技术产业之一,已形成多元人才队伍。其中,高端人才集聚北京、天津,河北也培养了一批具有高级技能的产业工人和职业技术人员。在土地要素方面,北京、天津的土地资源较为紧缺,用地成本较高,工业生产加工环节受到环境保护的制约;河北土地资源相对充足,京津冀地区的技术资源和空间资源相对割裂,产业协同深度不够。在产业金融方面,北京拥有全国较多的金融公司,在3000家以上,其中科技金融占据20%,为机器人产业的投融资、并购等金融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市场需求要素市场需求方面,京津冀地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产业转移、升级改造项目逐步实施,北京、天津的市场需求主要在汽车行业,并逐步向消费电子、食品加工等新兴领域拓展。另外,京津冀地区是消费升级的先行区,2019年服务机器人在北京拥有了较多的应用场景,且应用逐渐成熟,包括清扫、餐厅服务、展厅服务、消防安防、智能巡检等。3.技术竞争力要素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技术专利中,北京市专利申请数量较多,其中大部分来自高校及科研机构。同时,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企业数量较多,与高校等科研单位紧密合作,打造出一批高技术水平产品。天津、河北高度重视北京外溢资源并进行培育,京津冀三地逐步形成协同发展格局。4.企业竞争力要素京津冀地区的优质营商环境、丰富市场需求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北京市围绕“机器人+工业设计+协同制造”的路径和模式,为企业、高校等产业主体提供技术交流、成果展示推广等服务,建立业内人才、工艺等大数据中心,为企业培育、孵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天津市重视机器人相关产业,在武清开发区等地聚集了上百家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过20亿元,但产业聚集与区位优势有待提高,品牌认知度与品牌影响力有待加强。河北省立足机器人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创新应用,机器人企业主要聚集在唐山、沧州等地。5.政策要素北京市发布《关于促进北京市智能机器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的意见》,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天津市推出《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发展机器人产品与技术。河北省着重培育特种机器人等领域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二)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也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最为成熟、产业体系最为完善、产业规模最大的区域,具备从研发设计、生产采购再到营销售后整个产业链条。从技术链条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机器人技术领先于全国,技术储备最多,高校及研究机构较为密集,涵盖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及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从空间链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以上海为核心,以江苏昆山、江苏常州、安徽芜湖为重要中心,以产业园区的形式集聚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机器人企业,产业园运营配套成熟,设备设施齐全,利于区域性发展。从供应链和需求端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工业企业数量在20万家以上,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类覆盖机器人生产所需的元器件、传感器、材料、电路电子、芯片、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操作系统以及算法等相关配套,其中从事先进制造业的比例达到17%,为机器人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图2所示。图2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1.生产要素人才方面,上海、浙江、江苏及安徽部分地区在平均收入方面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具备较好的人才引进、培养、服务政策,以及较为完备的人才激励和队伍建设思路。长三角地区具备机器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个层次、各种水平的人才,但在创新人才方面仍存在一定缺口。土地要素方面,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用地成本相对较高,在主要机器人承载城市的空间布局上相对较为密集,省市之间交流便利,有利于机器人产业发展。金融方面,上海市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大型金融公司,是国内外重要的金融高地,长三角地区拥有全国较高比例的上市公司,投融资市场相对活跃。供应链方面,长三角地区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覆盖机器人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利于机器人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2.市场需求要素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开放的地带之一,皖、苏、浙、沪三省一市具备国内较大的机器人需求市场,形成了很多支柱型的制造行业,而这正是机器人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条件。汽车是带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许多工业机器人伴随汽车行业的发展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三省一市中仅以汽车行业计算,上海汽车行业总产值就超过8000亿元,对带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长三角地区机器人种类相对全面,各类型机器人在长三角地区均拥有本地化的市场,逐步从订单化向定制化发展,这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多样性。3.技术竞争力要素上海从事机器人技术研究较早,人才结构完善、质量较高,上海交通大学等研究机构在机器人设计、开发领域积累深厚。江苏有东南大学等研究机构,从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究和攻关。浙江有浙江大学等研究机构,在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安徽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在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工程等方面拥有着优势资源。长三角地区在产学研一体化和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设方面效果逐步显现,地区龙头企业发挥着标杆作用。4.企业竞争力要素上海在产业布局方面打造浦东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吸纳国外机器人头部企业在上海设立总部基地,如ABB、KUKA等巨头均在上海设有机构,国内企业如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新松机器人、新时达都已在上海布局,并开始进行机器人的市场铺垫、研发及制造。而江苏拥有埃斯顿、苏州绿的等本土企业。目前,长三角地区凭借政策优势、高端人才,已形成机器人产业集群。5.政策要素上海围绕机器人产业,提出突破核心功能部件瓶颈等发展方向。江苏南京等地以资金补助等形式促进机器人的应用。浙江杭州等地围绕“机器换人”出台相应行动计划。综合来看,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地区分别制定了针对机器人发展的产业政策,表明了政府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机器人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其中,上海的产业政策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开放性更深入,政策的宏观调控、方向指导属性更强;江苏的经济基础较好,政府更加注重营商环境和服务,以税收等手段给予企业补助;浙江的产业政策聚焦机器人提升质量效益的目标;安徽的产业政策以机器人推广应用为重点。(三)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机器人产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集中了粤港澳大湾区绝大部分机器人产业,广州具备全球领先的机器人生态资源,包括产业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等多个方面;深圳具备良好的政策及人才优势,助力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珠海等地制造业基础完备,拥有生产制造需求,建设了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其他各地具备良好的市场应用基础和前景,储备了大量的机器人产业配套。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图3所示。图3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1.生产要素人才方面,广东、香港和澳门的国际人才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更好更快地走向国际舞台奠定了基础。广东仅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人员超过3万人,院士等高端人才超过700人。同时,大湾区还拥有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金融方面,相关主管部门发布支持大湾区发展的意见,在以香港领衔的国际金融市场基础上,深圳市的金融市场也逐步崛起,全球券商、金融机构纷纷入户大湾区,随着中央和地方的协作,大湾区的金融市场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机器人相关的投资基金发展较为迅速、形式较为灵活、覆盖面较广,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具备较完整的机器人产业生产链,加工、设计等环节竞争力较强。2.需求市场要素需求市场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是“机器换人”的先行区,占据全国30%以上的市场份额,机器人使用密度相对较高。佛山、东莞、珠海、惠州等地具有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应用行业,如世界级生产能力的家电等,制造生产和加工能力较强,制造业基础深厚,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3.技术竞争力要素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较高,其中技术专利以企业申请为主,以高校、科研机构申请为辅,专利多为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生产线改造、整机成套产品研制等方面,企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区域内核心零部件自给率较高。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创新基础较好,以实验室、研究院等类型为主,聚焦机器人感知等技术,研发、应用能力较强。依托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香港和澳门创新孵化出一批具备高附加值的机器人科学技术成果。4.企业竞争力要素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佛山、珠海等地建有机器人相关制造基地及研究院,同时聚集了国内外机器人众多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位,机器人四大家族也纷纷入驻。5.政策要素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支持广州等地发挥领域优势,突破减速器等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深圳市发布《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设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向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项目提供资助,以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四)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各省市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将机器人定义为代表东北地区新兴高端制造业的名片,并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哈尔滨、沈阳等地依托良好的科研高校资源,在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已积累了较大的先发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一批本土成长、技术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吸引具有专业能力的科研机构纷纷落户。科技成果在东北地区有效转化,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带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壮大,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技术实力突出。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图4所示。图4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1.生产要素产业基础方面,东北地区聚焦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以龙头企业与产业园区为驱动,通过资源整合与集聚,推动机器人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及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配套及环境方面,东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仍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中小型企业产业配套、营商环境有待提升。产业技术方面,东北地区拥有机器人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龙头企业等科研单位,专注工业、特种机器人技术研发。产业金融方面,东北地区资本市场活跃度较低,金融体系有待完善。2.市场需求要素东北地区在汽车、家电等机器人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另外,钢铁、煤炭等传统工业市场,以及现代农业、新型原材料、现代化工等行业也是未来“机器换人”的重点领域,其市场空间可期。3.技术竞争力要素东北地区工业机器人技术储备充足,研发与应用建立良性循环,机器人相关技术专利数量稳定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较高,产品体系完备、附加值高。此外,东北地区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和职业技术人员。在东北振兴的新时期下,东北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承接了多项国家级机器人科研任务,并在未来将其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际动力。4.企业竞争力要素东北地区龙头企业驱动产业发展效果明显,凭借其技术能力及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资源整合、生态圈构建等措施,打造以自身为核心的平台经济,进行产业孵化和服务;加强研发、应用、市场的联系,打通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联动发展。5.政策要素黑龙江印发《黑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鼓励打造智能互联工厂;吉林印发《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提出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为载体,集中高校、职业技术院校相关创新资源和能力,打造创新基地;辽宁发布《辽宁省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五)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号召和国家级中心城市的设立,中央及各级中部地区政府宏观战略布局,机器人产业成为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弯道超车的重点产业。尤其是目前政府给予了政策保障的有力支撑,以及各地在区位优势等方面的良好基础,多地逐步形成产业集聚,规避了机器人发展散乱和低价竞争乱象,产业发展形势较好。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图5所示。图5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1.生产要素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凭借政策东风和区位优势迎来发展机遇,积极推动技术研发、产业化落地,以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在武汉等地形成产业集聚。产业发展方面,依托原有工业基础培育机器人重点企业,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要素方面,对人才的吸引能力相对有限,且人才外流较多,较高层次人才占比属于中游水平。金融市场方面,金融市场活力不足,科技金融较为缺乏,融资模式较为单一。2.市场需求要素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针对半导体等传统制造领域加快自动化转型升级步伐,挖掘市场需求,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帮客户降本增效;针对电子电器、铸造、锻造等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安全保障条件亟待改善的行业,提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针对物流、服务业等领域拓展机器人市场应用。3.技术竞争力要素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的专利数量、平均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拥有湖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高校,在机器人领域拥有部分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初步构建起工业机器人产业研发体系。现阶段,中部地区以“先跟跑后赶超”的姿态规划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重视产业创新,依托优质、创新企业,研发、掌握和转化一批专利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重点突破服务于中部特色产业的机器人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4.企业竞争力要素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已出现中信重工、华中数控、武汉奋进、长泰机器人等一批领头企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机器人整机制造骨干企业实力不够,规模企业、知名品牌及产业集群还未形成。5.政策要素河南发布《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湖南发布《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湖北发布《湖北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意见,但在机器人重点发展方向、人才培养、重点攻关、应用补贴激励等方面没有较为完善的支持政策。(六)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后发之地及重要的市场需求应用区域,西北地区立足市场需求,集聚相关企业、高校等资源,提升机器人技术水平。本区域主要依托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孵化企业、政府招商引资企业、本土机器人龙头企业,形成了规模相对较小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园区的产业链相对单一,尚未形成规模化的聚集。西北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图6所示。图6西北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1.生产要素西北地区的人才相对比较缺乏,产业链相关的人才梯队不够完善,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高校,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在城镇化水平、产业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营商环境等方面,西北地区相较于东部沿海城市有一定差距,但用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金融活力相对较低,机器人产业链不够完善。综合来看,西北地区机器人产业集聚还处于培育阶段。2.市场需求要素西北地区在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旺盛,机器人产业在化工、机械加工、电子、畜牧、食品加工等优势行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3.技术竞争力要素西北地区的专利申请量相对于其他区域较少,主要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高校,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西北地区机器人产业在研制方面尚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集中研发中心;在制造工艺与装备方面,部分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不足,产品核心技术实力较弱,本地企业在品牌、竞争力等方面与外资企业、国内东部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4.企业竞争力要素西北地区机器人产业培育时间较短,但在机床、铸造、新材料等机器人制造上游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涌现了一批如陕西秦川机械、宁夏巨能机器人等地方性机器人头部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机器人零部件和为当地市场开展定制化的整机集成销售。5.政策要素陕西印发《陕西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2023年)》,提出发展专用智能机器人等产品,满足不同应用层次的服务需求。甘肃发布《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将机器人制造列入“四新经济重点计划”。青海发布《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2018—2020年)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引进工业机器人企业及重点项目。宁夏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工业发展及两化融合发展规划》,指出重点发展搬运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七)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核心,已成为全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但仍存在核心技术短缺、产业发展低端、复合型人才短缺等不足。西南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如图7所示。图7西南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1.生产要素西南地区的汽车、电子等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生产要素综合成本较低。人才方面,西南地区人才结构不完整,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相对较少;知名高校较少,人才培育环境有待改善;企业缺乏优厚的物质条件,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深入。土地要素方面,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程度相对其他区域较差。金融方面,财政资金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主要是以银行贷款形式作为融资手段,无法给高技术密度、高投资周期、高现金流转周期的机器人产业以有力的支撑。产业链方面,西南地区工业基础完备,拥有相对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2.市场需求要素汽车和3C电子行业是机器人较大的市场,也是西南地区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行业,其中重庆汽车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10%,而重庆的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市场的1/3,也是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基地。同时,在食品工业、能源、制药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机器人的需求逐步呈现。依托原有的机械制造、集成电路等机器人相关产业园的发展基础,在政府引导和应用市场的助推下,西南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营造较好的发展氛围,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市场供给关系。3.技术竞争力要素技术方面,西南地区机器人产业主要依托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拥有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两江机器人展示中心、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多功能平台,在标准制定、检测评定、市场开拓、展示交易、应用研发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支撑。西南地区机器人产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重庆市科研经费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年投入额达到51.8亿元,每年取得的成果有5.95万项,但平均科研转换率仅为20%,科研成果转换率和产业化率双低现象严重。4.企业竞争力要素ABB等机器人巨头入驻重庆,四川省机器人企业多以本土品牌为主,产品包括焊接机器人等。目前,西南地区的机器人企业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如华数机器人等),但尚未形成较强的竞争力。5.政策要素四川发布《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培育智能机器人等产品;重庆发布《重庆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机器人产业的产值1000亿元以上;云南发布《云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及优势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四机器人产业重点产业园区分析(一)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技术优势明显,园区立足产品类型及应用市场形成集聚。北京以医疗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等产品为核心形成产业集群,天津支持水下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形成产业集聚,河北以矿用机器人为主形成特色产业园。1.北京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先后吸引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企业入驻,提供企业孵化等配套服务,是国内汇集多功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之一。2.天津机器人产业园天津机器人产业园致力成为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已引进鼎奇主轴等多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企业。3.唐山机器人产业园唐山机器人产业园作为国家“火炬计划”机器人产业基地,引进、培育开诚智能等龙头企业,园内产品以特种机器人为主。(二)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园区产业布局相对合理,以完整产业链为纽带的机器人产业逐步迈向高质量、高端化发展。1.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加快形成集机器人研发、应用、博览、服务、培训于一体,融合智能创客、智能制造中心的产业生态圈,推动园区产业定位更清晰、功能布局更合理、综合配套更完善,已吸引发那科等企业落户。2.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是当地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之一,已有新时达等企业入驻,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3.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构建机器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效应突出,形成以奥一精机、埃夫特、东旭光电等企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各环节集群。(三)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3C电子、家电等行业较为发达,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以应用为主线的本土机器人产业园,产业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安保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与劳动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购房合同定金及家具家电安装服务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研发项目定金及借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水上娱乐设施安全生产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茶园承包经营与茶叶市场调研合同3篇
- 展会现场广告投放与媒体合作合同(二零二五年度)2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贸易保险合同主体欺诈识别与应对措施合同3篇
- 右岸景苑S5幢0、30号商铺2025年度租赁合同2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预制构件钢筋加工定制合同3篇
- 展会品牌推广合同(2篇)
- 2023年保安公司副总经理年终总结 保安公司分公司经理年终总结(5篇)
-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风力发电场运行导则(马晋辉20231.1.13)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2022-2023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上册)寒假作业【每日一练】
- 法人不承担责任协议书(3篇)
- 电工工具报价单
- 反歧视程序文件
- 油气藏类型、典型的相图特征和识别实例
- 流体静力学课件
- 顾客忠诚度论文
- 实验室安全检查自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